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
实践《指南》精神,规范日常教学工作心得体会

实践《指南》精神,规范日常教学工作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14-07-20 14:55:14

《实践《指南》精神,规范日常教学工作心得体会》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本学期,幼儿园组织我们每位老师认真学习了《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除了全园教师的共同学习以外,我们在平时的教研组活动中也会一起来学习《指南》,而幼儿园在组织我们集体学习和自学《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学习《指南》书面测试。通过学习我们对学前教育的课程管理、保教常规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管理指南总共由三大章组成,分别是:第一章——课程管理;第二章——保教常规管理;第三章——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利用周三下午的教研活动,我们进行了仔细地阅读学习,总体感觉有喜又有忧:喜的是该管理指南能够让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科学规范地实施学前教育课程,改进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忧的是指南对我们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很多活动的实施有了量化的规定和质的要求。

阅读完《管理指南》,我发现其中的这些条款制定的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每样事情也都是要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地完成,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更好,保教工作更完善。

其中有几条条款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就像 “熟练掌握和使用各类教具及教辅设备;课前熟悉所教内容,做到儿歌能熟练背诵,故事能脱稿讲述,歌曲能熟练弹唱,科学实验事先做过,避免组织无准备的活动”这一条款,其实以前园领导也跟我们提过这样的要求,要求我们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活动,虽然都按照要求做了,但是做起来都不是很规范。自从学习了《管理指南》之后,对于课前的准备,我能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去做准备,在前一天就准备好图片、操作材料、音乐等等,为的就是更好地开展互动活动。一个学期认真地做下来,我的感悟很深:虽然这项工作看起来十分简单,但是真正做到甚至做好是需要很多精力和时间的,可日常教学就是需要老师如此“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带给孩子流畅的新知识和精彩的新技能。不打无准备的战,就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

“科学实验事先做过”这个小小的规定,我也有很多的体会。每个教学活动我都会认真地准备,教材更不用说了,但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实验我却还不能很好地进行课前事先做过。就像有一个科学活动《摩擦起电》,课前我确实认真看了教学流程和环节,也认真准备了教学用具,但是我却没有将科学实验认真地做一遍。结果,在活动中我就出现了问题:究竟拿哪两样东西进行摩擦最容易起电,究竟用多大的力最快起电,起电以后去吸哪些东西吸起来能快一点吸起来,这些问题都在活动之后马上呈现了出来。幸好在活动中我运用了一些巧妙的话语将这些尴尬的问题扭转了过来,但是也给了我一个深深的教训:以后的科学实验一定要在活动之前要自己操作一遍,这样面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能有充分的经验和充分的时间来解决。

仔细学习了,感悟也颇多,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种种不足。像幼儿的户外时间还不够充足,碰到西北风呼呼吹的日子和夏天烈日高照的日子,我就怕孩子冻怕孩子晒,没让他们出去活动,通过学习,我也改变了策略,选择了适合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让他们进行愉快的活动。又如:虽然每个星期都会让幼儿进行区域活动,但是我对他们的指导还不够,一直觉得大班的幼儿有自己的主见了,并且也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所以我对他们的指导很少,只是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他们。虽然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但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少了,教师不明白幼儿心里的真实想法,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去操作。通过学习,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决定在区域活动中和幼儿多多交流多多沟通,走近幼儿,理解幼儿。

这个学期结束了,但是对于《指南》的学习却远远没有结束,我会在日后的工作中,时时对照《指南》,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将教学活动组织得更棒!效果更好!
相关阅读
推荐
  • 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每一个幼儿

    记得刚入园不久,对于我班的孩子基本已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与环境,他们也真正认识了我们三位老师,这几天让小朋友尝试记住自己的学号,由于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此,即使老师每天重复着同样的话语,也并不是每个幼儿都能记住的,不经意间有时态度方面也会严格一些。 美妙的音乐突然从广播中想起,这预示着小朋友可以起床啦,我走进午睡房,突然听到睡在午睡房门口附近的小男孩在叫我,我应了一声,朦胧中他突然问我:老师,我是不是25号?我顿时一愣,他说的应该是学号吧?由于孩子人数比较多,我记得也不是很清楚,后来打开点名册一看,真的是25号

  • 解析《指南》倾听幼儿

    曾经看到过这么一段话: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是呀,每一朵花里都蕴藏着一个不同的世界,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描绘着不同的天堂!而我们知晓开启天堂之门最近的道路,能够走进他们纯真缤纷的世界,很幸福、很快乐! 教师是是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更是伙伴与向导。 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离接触。 班上有位说不上来什么毛病的幼儿,他什么都不懂,

  • 孩子就像花朵,需要给与孩子阳光

    步入工作岗位一年,刚刚步入工作的场景我还是记忆犹新,记得刚来到我所在的班级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几个活泼的小男孩,一见到我就说:老师好。通过了一段时间班里那些活泼开朗的孩子我能够叫出名字,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我甚至连名字都叫不出来。 小小就属于那种性格很内向的孩子,她安静的几乎不被别人注意,我会认识她,完全是家长和我沟通说:小小这孩子很老实很内向,老师你说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孩子的情况有所好转吗?我只是职业性的回答:没事,只要给孩子足够的锻炼机会,孩子的情况就会有所好转的。 小小的父母给孩子报了很多的特长班,为了锻

  • 手机短信架起了我和家长沟通的桥梁

    今年三月份我刚接过这个班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大部分家长都种棚,平时很忙,家长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与老师沟通的时间。我呢又比较喜欢与家长沟通,可都不认识家长,那怎么办呢 ?幼儿园又没有电脑没有家校通,于是我想到了手机短信。先是搜集了所有孩子家长的手机号,然后我就在每周五下午放学后,把一周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及老师的建议编辑成短信发给每位家长。连续三个月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发现家长开始主动和老师沟通了,效果真的不错。 六一,我园和小学共同组织了一场庆六一文艺汇演,我班孩子积极参加表演了节目,看到他们天真

  • 适当的追问也是一种回应策略

    在《金孔雀》活动中,我在表演后,孩子们都被吸引了,都静静地看着。于是我说:怎么样?好看吗?接着孩子们用掌声回答了我的提问。那你们都说好,好在哪里呢? 有人说:老师的脸很美。 此时,我已经很明白孩子要表达的是他觉得我的表情非常好。但我不急于说白了,而是用质疑与追问的来让孩子继续思考。 于是我说:脸美,怎么美? 泽远说;你脸上笑嘻嘻的。 我又说:脸上笑嘻嘻的很美,这是什么好? 江洁说:表情好! 我说:我是什么表情? 我让全体幼儿一起学一学我的表情。我把一个孩子的问题抛向全体幼儿,让全体幼儿跟随这个幼儿共同思考

  • 用爱关怀内向的孩子

    九月份开始,我就一直在关注我们班新来的小朋友小凯。经过这一个月来,他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从什么都不愿意,到愿意按照老师的一些要求,做出回应,能主动和老师请求,到现在有点调皮。虽然小凯进步了不少,却在他身上看到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小凯。 (一)从不愿意到我愿意 小凯,是一个行为习惯和动手能力较弱的孩子。在几个星期的接触下来,小凯也在慢慢地改变。他的慢慢转变,让我们老师也更有信心的来改变孩子的不足。从星期二开始,小凯吃饭的时候不再钻到桌子底下了,虽然吃饭还是有挑食,但是愿意用勺子吃了,虽然在其他小朋友一起出去玩的

  • 和谐 和睦的教育环境

    我们一直在教育孩子,包括对孩子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但是从这几天发生的事情上,我发现其实我们有时还是忽视了从根本上来解决一些事情。 我说得其实主要是在个别教育上。 我觉得许多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好,主要的原因除了教育不到位外,更大的原因是家庭的不和谐,导致孩子的心情、情绪不好。长期的不良情绪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甚至是良好性格的养成。 比如这次开学我们班就有一名幼儿,因为父母之间产生了矛盾,使家庭生活不稳定。直接的影响就是他在幼儿园表现不好。刚上幼儿园时,他的表现也不是很好,但是我们一直和他妈妈一起在配合,其实通

  • 孩子没有安静做事的习惯怎么办

    今天有一些小朋友参加建构区,其中有一个是毅。当我告诉他们可以去拿玩具的时候,他以非常快地速度跑到玩具柜那里。但是一时不知道拿什么玩具,看看别人拿什么,他好像又想拿跟别人一样的。但是得不到,又这个挑挑那个捡捡,终于拿了一桶木头积木去了。 拿去之后一直没有玩起来。当我把数学本子拿过去放到钢琴上面的时候,只见他背着一袋子积木,走到本子前,在翻弄我的本子。我提醒他自己去玩,他三步一回头地去了。可是等我一回头看的时候,发现他根本没在玩,而是提着装积木的桶走到了向语丹的桌子旁,一会儿又把桶放在屁股底下,当我不知道他要

  • 要按年龄段教学

    两个托班的老师在运用相同的儿歌、相同的示范叫儿童洗手,小肥皂,手中拿,手心手背搓一搓,冲一冲,甩一甩,擦擦毛巾小手白。两周后,甲班的幼儿完全掌握了洗手的正确方法,而乙班的幼儿却还未能掌握。究其原因,原来甲班的老师感到一首短短的儿歌里包含了许多洗手的动作和要求,对于托班的儿童来说,他们是不能一下就掌握的。于是,甲班老师根据儿歌内容把洗手分成许多步骤,每天教一步,所以儿童很快就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而乙班的教师却将儿歌和洗手的动作一次性全部教下去,每天反复念诵。于是就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2~3岁的儿童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