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小班教案 >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
小班活动反思----《我把妈妈弄丢了》

小班活动反思----《我把妈妈弄丢了》

更新时间:2014-06-21 16:15:59

《小班活动反思----《我把妈妈弄丢了》》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活动前思路整理】“我把妈妈弄丢了”第一次看这个活动内容时还以为自己看错了,不是应该“妈妈把我弄丢了”才对吗?在细读了教材以后,才明白其中的用意,作为一个社会活动:目标设定在关注描述妈妈的特征。而其中的故事占了很大的比重,用故事来引出对妈妈典型特征的描述。社会活动和语言活动常有一部分是相互相成的,掌握的不好就会混淆,想到以前上过一次社会活动却变成了语言活动,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我把重点放在结合自己的感受引导幼儿描述妈妈的特征。

【活动中的小片段】

【片段一】

活动以故事开始,结合图片。因为图片有六大张,其中几张图片里重复的人物很多。在活动前我做了一些的处理,将3、4、5号图片里重复的图像遮盖住,重新拼凑成一张三位妈妈的比较图,在提问:这是菲菲的妈妈吗?你从哪里发现的?时,我发现孩子们观察的范围因为图片缩小了有重点了。放在一起也让孩子尝试着对比观察。

小班的孩子,画面上太多的事物会让他们的观察缺少指向性,除了要靠老师的有效提问和及时的追问,在活动前老师如果可以对呈现给幼儿的活动材料有一个大概的预设,知道怎么样会有最优的互动,会让活动变得更顺畅!

【片段二】

活动的最后我请孩子说自己妈妈的特征是什么?没有人举手,我意识到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马上补充妈妈长什么样子,细化到头发,有没有戴眼镜等,孩子一下子又抢着举手发言了。还模仿故事中说到妈妈的笑。

“特征”,这个词,对小班孩子他们不理解。了解孩子的现有经验很重要,问题要让幼儿听得懂,大胆想,愿意答。

【活动后的反思】

整个活动的目标基本能够达成,孩子们很愿意表达对妈妈的特征描述,虽然表达有局限,多为头发长短,喜欢吃的东西。但正如幼儿园社会活动的一个要求所述: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自己生活有关的环境。让孩子学会关注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
相关阅读
推荐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id in(43528,1036,1030,1076,,42109,1003,988,42702) limit 9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