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2 18:50:01
《小班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 “1”和“许多”。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对数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准备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2、师:这一只蛋怎么不一样的?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不是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设计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来看。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特定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并通过游戏“找蛋”“还蛋”来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 “1”和“许多”。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2、师:这一只蛋怎么不一样的?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不是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主题活动:鸡妈妈和鸡宝宝
活动目的:
1、知道母鸡会下蛋、孵小鸡。
2、巩固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母鸡生蛋的视频,小鸡破壳而出的视频或图片。
2、小鸡图片若干,大点数卡两套。
3、分别画有1条虫、2条虫、3条虫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鸡妈妈下蛋。
(1)模拟母鸡下蛋的声音,引导幼儿自由交流:这是谁在叫?鸡妈妈在做什么?
(2)组织幼儿观看母鸡下蛋的视频,指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出鸡妈妈下了几个蛋。
(3)引导幼儿操作《点数鸡蛋》,教师巡回指导。
2、帮助找小鸡。
(1)幼儿观看小鸡破壳而出的视频。
教师:一天天过去了,我们来看鸡妈妈在做什么?鸡蛋有什么变化呢?
(2)组织幼儿到贴有小鸡图片的草丛中与同伴一起玩"找小鸡"游戏,并交代游戏规则。
(3)幼儿分享交流:我找到了X只小鸡。我在图卡上贴了X个圆点。
3、捉小虫喂鸡。
(1)将小虫的图片随意洒落在地上,引导幼儿玩游戏"捉小虫"。
教师:小朋友们帮鸡妈妈找到了小鸡宝宝,鸡妈妈真高兴,现在她还想请大家帮忙,捉些小虫送给饿了的小鸡宝宝吃。
(2)幼儿动手捉"草地上"的小虫,鼓励幼儿说自己捉到了几条虫。
(3)引导幼儿将捉到的小虫送给鸡宝宝吃,要求一只小鸡吃一条小虫,两条小虫的卡给两只小鸡吃。
活动延伸:
1、音乐区:学唱《老母鸡》。
2、美工区:涂色,添画"鸡的一家"
活动目的:
1、知道母鸡会下蛋、孵小鸡。
2、巩固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母鸡生蛋的视频,小鸡破壳而出的视频或图片。
2、小鸡图片若干,大点数卡两套。
3、分别画有1条虫、2条虫、3条虫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鸡妈妈下蛋。
(1)模拟母鸡下蛋的声音,引导幼儿自由交流:这是谁在叫?鸡妈妈在做什么?
(2)组织幼儿观看母鸡下蛋的视频,指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出鸡妈妈下了几个蛋。
(3)引导幼儿操作《点数鸡蛋》,教师巡回指导。
2、帮助找小鸡。
(1)幼儿观看小鸡破壳而出的视频。
教师:一天天过去了,我们来看鸡妈妈在做什么?鸡蛋有什么变化呢?
(2)组织幼儿到贴有小鸡图片的草丛中与同伴一起玩"找小鸡"游戏,并交代游戏规则。
(3)幼儿分享交流:我找到了X只小鸡。我在图卡上贴了X个圆点。
3、捉小虫喂鸡。
(1)将小虫的图片随意洒落在地上,引导幼儿玩游戏"捉小虫"。
教师:小朋友们帮鸡妈妈找到了小鸡宝宝,鸡妈妈真高兴,现在她还想请大家帮忙,捉些小虫送给饿了的小鸡宝宝吃。
(2)幼儿动手捉"草地上"的小虫,鼓励幼儿说自己捉到了几条虫。
(3)引导幼儿将捉到的小虫送给鸡宝宝吃,要求一只小鸡吃一条小虫,两条小虫的卡给两只小鸡吃。
活动延伸:
1、音乐区:学唱《老母鸡》。
2、美工区:涂色,添画"鸡的一家"。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 “1”和“许多”。
活动准备: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2、师:这一只蛋怎么不一样的?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不是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活动反思:
整个过程的设计以“蛋”为主干线,贯穿整个活动过程,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我的教学目标。不足之处,没能对不积极参与游戏的个别幼儿给予鼓励。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
设计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来看。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特定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并通过游戏“找蛋”“还蛋”来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 “1”和“许多”。
活动准备: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2、师:这一只蛋怎么不一样的?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不是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设计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我发现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有趣的游戏思维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特定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并通过游戏“找蛋”、“还蛋”来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以游戏形式帮助幼儿感知 “1”和“许多”。
2、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老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学习儿歌《母鸡生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许多许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3、幼儿找蛋。
二、还蛋
1、 引导每个幼儿找回1只鸡蛋,找到的鸡蛋放进箩筐。
2、 师:你们找回了多少鸡蛋?(许多)。
3、 问个别小鸡:你找回了几只鸡蛋?(1只)
4、 鸡妈妈有许多孩子,1只小鸡找回1只鸡蛋,1只1只合起来是多少?(许多)
5、 继续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师:这只蛋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是不是(鸡)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6、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7、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每人拿一只蛋,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回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附:儿歌《母鸡生蛋》
老母鸡,真能干。
会捉虫,会生蛋。
数一数,几个蛋?
一二三,三个蛋。
老母鸡,把歌唱。
咯咯咯,咯咯咯。
咯哒咯哒咯咯哒。
教学反思:
在本节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并且都能够正确的区分“1”个“许多”,但在活动设计中感知“许多”的环节有点弱,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本次的教训把过程设计的更合理!争取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自己有更完美的表现。
设计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来看。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特定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并通过游戏“找蛋”“还蛋”来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 “1”和“许多”。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2、师:这一只蛋怎么不一样的?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不是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活动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 “1”和“许多”。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2、师:这一只蛋怎么不一样的?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不是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
(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活动反思:
整个过程的设计以“蛋”为主干线,贯穿整个活动过程,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我的教学目标。不足之处,没能对不积极参与游戏的个别幼儿给予鼓励。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 "1"和"许多"。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准备: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2、师:这一只蛋怎么不一样的?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不是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活动反思:
整个过程的设计以“蛋”为主干线,贯穿整个活动过程,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我的教学目标。不足之处,没能对不积极参与游戏的个别幼儿给予鼓励。
活动目标
1.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猫妈妈生了一只小猫,母鸡去祝贺,小猫圆圆的脑袋,软软的毛,躺在妈妈怀里"喵喵喵"地叫:"喵喵喵,妈妈抱。喵喵喵,妈妈抱。"母鸡说:"真是一只漂亮的小猫。" 狗妈妈生了一只小狗,母鸡去祝贺。小狗圆圆的脑袋,大眼睛,躺在妈妈怀里"汪汪汪"地叫:"汪汪汪,妈妈抱。汪汪汪,妈妈抱。"母鸡说:"真是一只可爱的小狗。" 母鸡羡慕极了,也想生一个宝宝,听自己的宝宝喊"妈妈抱"。 回到家,母鸡趴了很长很长时间,生下了一个小宝宝。这个宝宝光溜溜,没有脑袋,没有手和脚,也不会叫"妈妈抱"。 猫妈妈和狗妈妈听说母鸡生了宝宝,都来祝贺她。母鸡伤心地说:"我的宝宝光溜溜,没有脑袋,没有手和脚,也不会叫'妈妈抱'"。 猫妈妈说:"你生的是蛋,你趴在上面孵,小鸡宝宝就会从里面钻出来的。" 狗妈妈说:"是呀,是呀,小鸡宝宝出来,就会有脑袋,有手和脚,还会叫'妈妈抱'。" 母鸡不难过了,她每天趴在蛋宝宝上面,孵呀,孵呀。 终于有一天,蛋儿里面钻出一只毛绒绒的小鸡。"叽叽叽,叽叽叽,我是妈妈的小鸡。妈妈亲亲小鸡,叽叽叽,叽叽叽。"看见自己的小鸡宝宝有脑袋、有手和脚,还会"叽叽叽"地叫,母鸡高兴得"咯咯,咯咯,咯咯"地唱了起来。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体会鸡妈妈对宝宝的关心。
2、学说短句“我在xx找到了xx。”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自制立体图画书,捉小虫场景活动设计背景
活动过程:
一、开始(导入)部分:
1、阅读故事封面,指导语:看,这是谁呀?引导幼儿观察母鸡的外形特点。
2、教师以儿歌的形式小结:“圆圆的脑袋,尖尖的嘴,黄黄的羽毛,细细的腿。”
3、教师介绍鸡妈妈:她是一只非常幸福、快乐的鸡妈妈,因为她胜利很多的蛋。
二、基本部分:
(一)师幼共同阅读故事
1、鸡妈妈的蛋丢了
引导语:鸡妈妈怎么了?她可能遇到什么事情了?重点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表述鸡妈妈着急的心情。
2、帮助鸡妈妈找蛋宝宝
引导语:我们一起帮鸡妈妈找找吧!引导幼儿在书中的场景中找出蛋宝宝,并学说语句:“我在xx找到了蛋宝宝。”
教师扮演鸡妈妈与幼儿简单互动,以鸡妈妈的口吻感谢幼儿:“谢谢你们帮我从花丛中、石头后面、大树下面、蘑菇旁边找到了蛋宝宝,我真开心!”
3、感受鸡妈妈抱宝宝时的幸福
教师讲述故事:蛋宝宝全找到了,鸡妈妈可高兴了!她把蛋宝宝紧紧地抱在自己的怀里,用它大大的翅膀轻轻的盖在蛋宝宝的身上,厚厚的、暖暖的。
引导幼儿回忆经验:当妈妈抱着你的时候,你心里的感觉是怎样的?(引导幼儿用语言或表情大胆表述)
教师小结:鸡妈妈爱它的宝宝就像妈妈爱你们一样,每天都会给它唱歌、讲故事,蛋宝宝也特别喜欢鸡妈妈,天天躲在鸡妈妈的翅膀下温暖地睡觉。
4、小鸡出壳了
(1)教师讲述:不知不觉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蛋宝宝在鸡妈妈的怀里甜甜地睡着。1天、2天……到了21天的时候,鸡妈妈听到了奇怪的声音,发生什么事啦?
(2)帮助鸡妈妈把鸡宝宝抱出来。
引导幼儿对小鸡说一句好听的话,然后将鸡宝宝从蛋壳中抱出来送到小院子里。教师扮演鸡妈妈与幼儿简单互动。
小结:鸡宝宝都出来了,鸡妈妈和宝宝们玩得真开心呀!
(二)捉虫子游戏
1、教师讲述:鸡妈妈可爱她的宝宝了,每天去捉小虫子给她的宝宝们吃,鸡宝宝一天天长大了,妈妈也越来越辛苦了,我们一起帮鸡妈妈去捉虫子好吗?哪里有小虫子呢?引导幼儿根据活动场景学说方位词。
2、幼儿自主捉虫,教师巡视并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学说语句:“我在xx捉到了小虫子。”
三、结束部分:
教师以鸡妈妈口吻感谢:“谢谢你们帮我捉到这么多的小虫子!鸡宝宝们好高兴啊!我们一起去外面喂鸡宝宝吃虫子吧!”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鸡妈妈和它的宝宝们》是一个充满温馨的亲情故事,活动中通过鸡妈妈丢蛋、找蛋、孵蛋等情节,设计了帮鸡妈妈找蛋、抱鸡妈妈出来、帮小鸡找虫吃等游戏环节,让幼儿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在游戏情境中学习表达表现出对鸡妈妈和宝宝们的安慰、关心和帮助,教师以亲切的声音讲述了鸡妈妈对宝宝们的关爱。同时也考虑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情景教学为主,自制了可操作互动的立体图画书,深深的吸引了孩子和听课老师们的目光;还布置了具有强烈温馨感的活动场景,使温馨的亲子情感在活动的体验中得以进一步烘托。整个课堂还是比较温馨、生动、有趣。 不足之处:
1、课中利用了小儿歌的形式来总结鸡妈妈的特点。还可以明显的和鸡宝宝的儿歌做一个比较,如: 鸡妈妈 大大的脑袋,尖尖的嘴。黄黄的羽毛,细细的腿。 鸡宝宝 小小的脑袋,尖尖的嘴。黄黄的羽毛,细细的腿。
2、对于教具还需要适当的修改,如图一,应该在排放鸡蛋的时候可以重叠的放。这样可以增加幼儿的难度。也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还有再藏鸡蛋的时候可以露出一个角,增加色彩的关系,大小摆放也要合适。
3、孩子在言语表达上有些不完整、有些单一。我在提问“鸡宝宝出来你要和鸡宝宝怎么说?”有一位小朋友说我好喜欢你,就有很多小朋友都这么说。是我在引导的时候没有让孩子说不一样的话。导致千篇一律。
4、多鼓励胆小的孩子积极发言。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故事里的鸡妈妈们爱她们宝宝,在课堂上,我发现孩子们对活动都很感兴趣,而且都愿意模仿这些动作,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比较小,回答问题时不出声,只是用眼睛看着老师,这个时候,我都是让踊跃的、爱表现的孩子来帮他回答,但之后却忽视了给胆小的孩子再表现的机会。我想以后上课时要注意多给些机会给胆小的孩子,让他们多多锻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教师有着三方面的考虑:
1、孩子们对饲养角里的小乌龟特别感兴趣,每天自由活动时,总能看见一群孩子围着小乌龟说得说,笑得笑,有的孩子还猜测想象着小乌龟的动作,小乌龟的想法。可当教师问起小乌龟的常识时,孩子们知之甚少。
2、《鸡蛋变娃娃》是我班开展的《娃娃家》主题中的一个线索点,在欣赏故事时,孩子们对小鸡是从蛋里孵出来的感到好奇。因此,教师将“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宝宝是从蛋里孵出来的”这个问题交给了孩子们的家长,让他们帮助解答,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3、教师在活动中准备采用学看步骤图的方法让幼儿自己学着看,学着做,这是考虑到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是有了以上三点的考虑,因此教师设计了本次活动《鸡宝宝》
活动目标:
1、学看制作步骤图,按步骤来制作小鸡。
2、在看看、撕撕、贴贴、画画中体验自制玩具的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材料与环境创设:
幼儿用材料:
1、每位幼儿一只操作盒
(内放:幼儿自带的熟鸡蛋一只、自制小鸡材料一套、记号笔一支)
2、每位幼儿一张自制小鸡玩具操作步骤图
教师用材料:kT板蛋壳内藏小动物、自制的鸡蛋小鸡一只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起兴趣
1、(出示kT板做得蛋壳)这象什么?
2、里面会藏着哪个动物宝宝,听我唱首歌,答案就在歌里。
3、你从哪句歌词里听出来的?
二、猜一猜
1、除了小鸡,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宝宝是从蛋里孵出来的?
2、(出示有裂缝的蛋)根据幼儿的回答,揭晓秘密。
三、变一变
1、请一位幼儿配合教师变魔术。
2、这只小鸡是用什么材料变出来的?
四、看一看
1、怎么变呢?学看操作步骤图。
2、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圆点、数字、箭头三种标记。
五、做一做
1、引导幼儿先看步骤图,看好再做。
2、辅导能力较弱的孩子,帮助其观察、制作。
六、延伸
1、(出示小鸡的家),天冷了,小鸡的家没有门,小鸡会冻得生病的,我们明天在区角活动里帮助他们做门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第一次让我们班级的幼儿尝试看步骤图来制作小玩具,教师希望孩子们能从小学着看步骤图是出于对孩子终生发展的一个考虑,因为教师感到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有很多地方需要看示意图或是步骤图,如行―――地铁内的自动购票机;自动饮料机;吃―――方便面的泡面方法;住―――平板家具的安装等等,如果能从小培养幼儿看步骤图,不但对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帮助,更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及观察能力。
在材料的提供上,教师采用了实物鸡蛋,从孩子们的操作过程中的表现来看,幼儿对于一手拿捏鸡蛋,一手制作有一定难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设计背景
根据小班幼儿的学习数的特点来看,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1”和“许多”。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1”和“许多”
难点:会说“若干个1组成许多个”反之“许多个可以分成若干个1”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 老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鸡宝宝。
师:鸡宝宝们,今天天气这么好,跟妈妈一起去散步好吗?边走边唱歌曲《母鸡下蛋》
师问:鸡宝宝们,你们听见了什么?
2、 师:哎呀,我生了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找。(幼儿找蛋)
二、还蛋:
1、 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个不同的蛋。
2、 师:这一只蛋怎么不一样的?和你们手中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不是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3、 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 请鸡宝宝把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在地上玩)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刚才你们每个人都给鸡妈妈一个蛋,现在又篮子里有几个蛋?(许多个)
3、引导幼儿说出“若干个1组成许多个,反之“许多个可以分成若干个1”
四、画蛋:
1、师:咯咯哒咯咯哒,谁在生蛋呢?
师:出示母鸡下蛋图,原来是鸡妈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蛋画下来吧。(提示幼儿画1个和许多个)2、教师和幼儿一起吧画贴到墙壁上。请小朋友下次再来给鸡妈妈画蛋吧。
教学反思
整个过程的设计以“蛋”为主干线,贯穿整个活动过程,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我的教学目标。不足之处,没能对不积极参与游戏的个别幼儿给予鼓励。
活动目的:
1、知道母鸡会下蛋、孵小鸡。
2、巩固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的快乐。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母鸡生蛋的视频,小鸡破壳而出的视频或图片。
2、小鸡图片若干,大点数卡两套。
3、分别画有1条虫、2条虫、3条虫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鸡妈妈下蛋。
(1)模拟母鸡下蛋的声音,引导幼儿自由交流:这是谁在叫?鸡妈妈在做什么?
(2)组织幼儿观看母鸡下蛋的视频,指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出鸡妈妈下了几个蛋。
(3)引导幼儿操作《点数鸡蛋》,教师巡回指导。
2、帮助找小鸡。
(1)幼儿观看小鸡破壳而出的视频。
教师:一天天过去了,我们来看鸡妈妈在做什么?鸡蛋有什么变化呢?
(2)组织幼儿到贴有小鸡图片的草丛中与同伴一起玩"找小鸡"游戏,并交代游戏规则。
(3)幼儿分享交流:我找到了X只小鸡。我在图卡上贴了X个圆点。
3、捉小虫喂鸡。
(1)将小虫的图片随意洒落在地上,引导幼儿玩游戏"捉小虫"。
教师:小朋友们帮鸡妈妈找到了小鸡宝宝,鸡妈妈真高兴,现在她还想请大家帮忙,捉些小虫送给饿了的小鸡宝宝吃。
(2)幼儿动手捉"草地上"的小虫,鼓励幼儿说自己捉到了几条虫。
(3)引导幼儿将捉到的小虫送给鸡宝宝吃,要求一只小鸡吃一条小虫,两条小虫的卡给两只小鸡吃。
活动延伸:
1、音乐区:学唱《老母鸡》。
2、美工区:涂色,添画"鸡的一家"。
教学反思:
这一话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都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自己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去感受故事的情节,有助于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培养其表演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2、在让幼儿讨论过河的方法时,给他们提供了异想天开的空间,让他们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3、最后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自己编故事,充分发挥其想像力。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录有轻快音乐和雨声的磁带、录音机一台。
2、鸡妈妈标志一个,小鸡标志每人一个。
3、 图片两幅,图一:小鸡的家;图二:小鸡过河情景。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到草地上做游戏。突然,天下起了雨,鸡妈妈带着小鸡回家去。
2、雨不停的下,鸡妈妈启发小鸡猜想这会对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发生什么事。
(幼儿回答完后,出示图片一)。
3、鸡妈妈启发小鸡们讨论过河的方法,选出比较可行的办法。
4、正当小鸡们讨论完过河的方法时,鸡妈妈告诉它们,河里突然出现了一座桥,(出示图片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桥是谁搭的。
5、鸡妈妈带领小鸡们从桥上过河,到草地上做游戏。
6、鸡妈妈启发小鸡们将刚才遇到的事情编成一个小故事,比一比谁的最有趣。
7、听着轻快的音乐,鸡妈妈和小鸡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去。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会绳子的几种玩法,练习走、跑、跳、平衡和投掷等基本动作的综合能力。
2.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对玩绳活动产生兴趣。
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有玩过绳子的经验。
2.猫头饰一个、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绳子、录音机及伴奏磁带、活动场所。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生扮演鸡妈妈和小鸡进入活动场地,随音乐做模仿热身运到;扇翅膀(上肢)、磨擦鸡嘴(下蹲)、理羽毛(体侧)、磨爪子(腹臂)、跳舞(跳跃和放松)等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取绳子。鸡妈妈带小鸡去捉虫子(绳子),要求每个幼儿捉一条虫子。
2.玩绳子。将虫子变成绳子,展开玩绳活动。
(1)幼儿自由玩绳子,巩固幼儿在角区活动中创编的绳子玩法。(伴音乐)
师:请小鸡们来玩一玩绳子,看谁玩的方法多,玩法与别人不一样,还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
(2)幼儿说说做做自己的玩绳方法。
师:请小鸡说说你用绳子做什么?你是怎么玩的?
(3)老师总结 绳子各种玩法,引导幼儿再次一物多玩。鼓励幼儿尝试别人的玩绳方法,主动与他人合作游戏,提醒注意安全。
3.游戏:战胜野猫
(1)另一教师扮演野猫出场,引导幼儿想出躲避野猫的方法,并进行演示。(野猫巡视一圈,没捉到小鸡到一旁休息。)
(2)再次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利用绳子变成武器战胜野猫,如:用绳绕圈子砸、捆绑等方法。
(3)幼儿抛绳表现胜利后的心情,练习抛掷动作。
三、结束部分
1.表扬为主评价鸡宝宝的聪明和勇敢。
2.用绳子做小车随音乐开回活动室,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绳子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一样东西,但大多数幼儿对绳的玩法仅限于“跳绳”。为了使幼儿能在玩绳中得到更多的乐趣,我进行《玩绳》这节活动。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绳子的多种玩法,并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意识;让幼儿体验创造的乐趣,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创造的潜力;让幼儿敢于创新,增强自信。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2、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语言:
导入:小手变魔术小黄鸡和小黑鸡是好朋友,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故事(播放第一张图片)1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小黄鸡和小黑鸡。(播放第二张图片 )2,有一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小黄鸡和小黑鸡来到了草地上捉虫子,叽叽叽, 玩得特别开心,突然(播放图片上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呀。对,下雨了(播放下一张图片)3 哗啦啦哗啦啦,下雨了,小黄鸡赶紧找到一片大大的树叶和小黑鸡一起在树叶下躲雨。(播放下一张图片)4 可是,(播放声音)轰隆隆轰隆隆,打雷了。小黄鸡吓得:"呜呜呜,我害怕我害怕"的哭了起来,(播放下一张图片)5 小黑鸡安慰小黄鸡说:"别怕,别怕,我陪着你,我陪着你",小黑鸡一直陪着小黄鸡,没过多久(播放下一张图片)6 雨停了,太阳公公出来了,小黄鸡和小黑鸡又开始高兴地在草地上捉虫子第一次故事结束。
故事里面有谁呀?故事里面谁呜呜的哭了?(当孩子说不出来的时候,图片可以展示到第四张)为什么哭呢?
现在我们再来听一次故事。
(重新从头开始播放)第一张1 故事的名字叫做?(小黄鸡和小黑鸡) 播放第二张图片2有一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小黄鸡和小黑鸡来到了草地上捉虫子,叽叽叽, 玩得特别开心,突然(播放图片上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呀。对,下雨了(播放下一张图片)3 下雨了,小黄鸡和小黑鸡用什么躲雨,小黄鸡和小黑鸡在树叶下躲雨。(播放下一张图片)4 轰隆隆轰隆隆,打雷了,呜呜呜,我害怕我害怕,谁哭了?
小黄鸡被雷声吓得呜呜的哭了起来(播放下一张)5 小黑鸡安慰小黄鸡说别怕别怕,我陪着你,小黑鸡一直陪着小黄鸡。没过多久(播放下一张6 雨停了,太阳公公出来了,小黄鸡和小黑鸡又在草地上捉虫子了。
小黄鸡和小黑鸡是好朋友,那你们有没有自己的好朋友呀?
1 你的好朋友是谁?你愿意把你的好吃的跟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吗2 你愿意把你的玩具跟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吗好朋友就是要互相一起分享好的东西3你的好朋友遇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办?
好朋友之间要像小黄鸡和小黑鸡一样互相帮助。
好,现在我要请我的好朋友来跟你们一起跳舞了。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教师有着三方面的考虑:
1、孩子们对饲养角里的小乌龟特别感兴趣,每天自由活动时,总能看见一群孩子围着小乌龟说得说,笑得笑,有的孩子还猜测想象着小乌龟的动作,小乌龟的想法。可当教师问起小乌龟的常识时,孩子们知之甚少。
2、《鸡蛋变娃娃》是我班开展的《娃娃家》主题中的一个线索点,在欣赏故事时,孩子们对小鸡是从蛋里孵出来的感到好奇。因此,教师将“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宝宝是从蛋里孵出来的”这个问题交给了孩子们的家长,让他们帮助解答,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3、教师在活动中准备采用学看步骤图的方法让幼儿自己学着看,学着做,这是考虑到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是有了以上三点的考虑,因此教师设计了本次活动《鸡宝宝》
活动目标:
1、学看制作步骤图,按步骤来制作小鸡。
2、在看看、撕撕、贴贴、画画中体验自制玩具的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材料与环境创设:
幼儿用材料:
1、每位幼儿一只操作盒
(内放:幼儿自带的熟鸡蛋一只、自制小鸡材料一套、记号笔一支)
2、每位幼儿一张自制小鸡玩具操作步骤图
教师用材料:kT板蛋壳内藏小动物、自制的鸡蛋小鸡一只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起兴趣
1、(出示kT板做得蛋壳)这象什么?
2、里面会藏着哪个动物宝宝,听我唱首歌,答案就在歌里。
3、你从哪句歌词里听出来的?
二、猜一猜
1、除了小鸡,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宝宝是从蛋里孵出来的?
2、(出示有裂缝的蛋)根据幼儿的回答,揭晓秘密。
三、变一变
1、请一位幼儿配合教师变魔术。
2、这只小鸡是用什么材料变出来的?
四、看一看
1、怎么变呢?学看操作步骤图。
2、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圆点、数字、箭头三种标记。
五、做一做
1、引导幼儿先看步骤图,看好再做。
2、辅导能力较弱的孩子,帮助其观察、制作。
六、延伸
(出示小鸡的家),天冷了,小鸡的家没有门,小鸡会冻得生病的,我们明天在区角活动里帮助他们做门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第一次让我们班级的幼儿尝试看步骤图来制作小玩具,教师希望孩子们能从小学着看步骤图是出于对孩子终生发展的一个考虑,因为教师感到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有很多地方需要看示意图或是步骤图,如行―――地铁内的自动购票机;自动饮料机;吃―――方便面的泡面方法;住―――平板家具的安装等等,如果能从小培养幼儿看步骤图,不但对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帮助,更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及观察能力。
在材料的提供上,教师采用了实物鸡蛋,从孩子们的操作过程中的表现来看,幼儿对于一手拿捏鸡蛋,一手制作有一定难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活动目标:
1、学习贴画小鸡的技能,体验贴画活动带来的快乐。
2、能按照数量进行匹配,体验5以内的数序。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美工区:圆片纸若干、箩筐、黑色蜡笔等
2、数学区:夹子、动物卡片、果冻盒、彩色毛根、火车大卡片等
3、音乐区:录音机、《下蛋了》磁带、“鸡窝”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粘贴好的小鸡,“这只小鸡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教师结合示意图讲解小鸡的贴画步骤。
第一步:贴圆、画小尖嘴“鸡妈妈在孵蛋,过了很长一会儿,听到“督督督”的声音,是小鸡在啄蛋壳呢,不一会儿,啄出一个小洞来,露出什么呀?(小尖嘴)
第二步:贴眼睛“小鸡睁开圆圆的眼睛,东瞧瞧,西望望”
第三步:画小鸡的两只脚“可是小鸡站不起来呀?怎么办呢?。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小朋友来帮助它,一、二、三、小鸡站起来;一、二、三、小鸡向前走。小鸡走进花园,开心得玩起来。”重点引导幼儿了解箭头表示的意思。
3、出示《小鸡吃毛毛虫》的操作材料,请幼儿介绍游戏玩法。
4、教师介绍音乐区的游戏,提醒幼儿活动时要坚持。
5、幼儿活动,教师加以适当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画、贴)来表现小鸡。
6、活动评价。
带领幼儿参观粘贴好的小鸡,让幼儿说说自己粘贴的小鸡在哪里,鼓励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
活动后,我把孩子们的作品一一展示在走廊上,不管自己的作品如何,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得到了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学习贴画小鸡的技能,体验贴画活动带来的快乐。
2、能按照数量进行匹配,体验5以内的数序。
3、体验孵鸡的艰难,培养幼儿的耐心和毅力。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一、美工区:圆片纸若干、箩筐、黑色蜡笔等
二、数学区:夹子、动物卡片、果冻盒、彩色毛根、火车大卡片等
三、音乐区:录音机、《下蛋了》磁带、“鸡窝”若干 。
活动过程:
1、出示粘贴好的小鸡,“这只小鸡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教师结合示意图讲解小鸡的贴画步骤。
第一步:贴圆、画小尖嘴“鸡妈妈在孵蛋,过了很长一会儿,听到“督督督”的声音,是小鸡在啄蛋壳呢,不一会儿,啄出一个小洞来,露出什么呀?(小尖嘴)
第二步:贴眼睛“小鸡睁开圆圆的眼睛,东瞧瞧,西望望”
第三步:画小鸡的两只脚“可是小鸡站不起来呀?怎么办呢?小朋友来帮助它,一、二、三、小鸡站起来;一、二、三、小鸡向前走。小鸡走进花园,开心得玩起来。”重点引导幼儿了解箭头表示的意思。
3、出示《小鸡吃毛毛虫》的操作材料,请幼儿介绍游戏玩法。
4、教师介绍音乐区的游戏,提醒幼儿活动时要坚持。
5、幼儿活动,教师加以适当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画、贴)来表现小鸡。
6、活动评价。
带领幼儿参观粘贴好的小鸡,让幼儿说说自己粘贴的小鸡在哪里,鼓励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目标:
1、学习贴画小鸡的技能,体验贴画活动带来的快乐。
2、能按照数量进行匹配,体验5以内的数序。
3、体验孵鸡的艰难,培养幼儿的耐心和毅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美工区:圆片纸若干、箩筐、黑色蜡笔等
2、数学区:夹子、动物卡片、果冻盒、彩色毛根、火车大卡片等
3、音乐区:录音机、《下蛋了》磁带、“鸡窝”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粘贴好的小鸡,“这只小鸡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教师结合示意图讲解小鸡的贴画步骤。
第一步:贴圆、画小尖嘴“鸡妈妈在孵蛋,过了很长一会儿,听到“督督督”的声音,是小鸡在啄蛋壳呢,不一会儿,啄出一个小洞来,露出什么呀?(小尖嘴)
第二步:贴眼睛“小鸡睁开圆圆的眼睛,东瞧瞧,西望望”
第三步:画小鸡的两只脚“可是小鸡站不起来呀?怎么办呢?小朋友来帮助它,一、二、三、小鸡站起来;一、二、三、小鸡向前走。小鸡走进花园,开心得玩起来。”重点引导幼儿了解箭头表示的意思。
3、出示《小鸡吃毛毛虫》的操作材料,请幼儿介绍游戏玩法。
4、教师介绍音乐区的游戏,提醒幼儿活动时要坚持。
5、幼儿活动,教师加以适当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画、贴)来表现小鸡。
6、活动评价。
带领幼儿参观粘贴好的小鸡,让幼儿说说自己粘贴的小鸡在哪里,鼓励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
活动后,我把孩子们的作品一一展示在走廊上,不管自己的作品如何,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得到了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巩固走、跑、跳和平衡等动作。
2.探索并说出彩绳的不同玩法。
3.能积极地参与游戏。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小鸡头饰每人一个、彩绳每人一条、老鹰头饰一个。
◎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导入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鸡妈妈"带"小鸡"随音乐做热身运动。
小鸡小鸡扇翅膀,(上肢运动)小鸡小鸡啄虫子,(下蹲运动)小鸡小鸡理理毛,(体侧运动)小鸡小鸡磨爪子,(腹背运动)小鸡小鸡跳跳舞。(跳跃运动)☆探索1.取彩绳教师:"妈妈"带"小鸡"去捉虫子(彩绳),每只"小鸡"捉一条虫子。
2.玩彩绳幼儿想象将虫子变成彩绳,一起玩彩绳。
教师:我们把小虫子当做彩绳,一起玩一玩,看谁玩的和别人不一样。
☆游戏配班教师扮演"老鹰"抓"小鸡",被抓到的"小鸡"到一旁休息。
教师:老鹰来了,宝宝快跑啊,我们一起打老鹰吧。
☆整理用彩绳做小车,随音乐开车回到活动室,结束活动。
教师:鸡宝宝们真勇敢,战胜了老鹰,咱们一起开车回家吧。
◆活动建议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体育活动,活动前,教师要保证活动场地的平整、无障碍物,保证幼儿活动时的安全。
本活动的重点是探索彩绳的多种玩法, 教师可引导幼儿将彩绳摆成不同路线,不同的距离,丰富游戏的形式。游戏时,教师应反复提示幼儿不要推挤,避免发生碰撞,要注意安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调控活动的密度和强度,对于体弱和动作迟缓的幼儿,要给与必要的鼓励和帮助,同时要注意动静交替,不要使幼儿过于疲劳。
活动中的彩绳可用布条编成辫子来代替。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能够进一步熟悉数字1、2、3。
2.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鸡蛋、小筐、数字1、2、3,小鸡宝宝。
活动过程:
1.律动《小小蛋儿把门开》引起宝宝的兴趣。
2.复习数字1、2、3。
“今天有几个数字宝宝要来我们班做客,瞧!它们坐着小汽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几个数字宝宝呢?”
“有数字1、数字2、数字3。”
“这是数字1的家,这是数字2的家,这是数字3的家。”
“现在数字宝宝要和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藏猫猫的游戏,哪个数字出现在小朋友的眼前,就请小朋友拍一下这个数字宝宝,然后告诉大家这是数字几。”
3.通过情景游戏,让宝宝知道数与量的对应。
(1)发挥宝宝主动性,帮助蛋宝宝找家。
老师:“宝宝们,你们听是什么声音?”
咯咯哒、咯咯哒、老母鸡真能干,又捉虫子又下蛋,哇!下了一个蛋!
老师:“那一个蛋应该送到数字宝宝几的家呢?”
宝宝:“送到数字‘1’的家。”
老师:“那找一个宝宝来送吧”
(请一个宝宝来送,并引导宝宝边送边说一个鸡蛋送到数字宝宝“1”的家)
小结:一个鸡蛋到数字“1”的家,两个鸡蛋送到数字“2”的家,三个鸡蛋送数字“3”的家。
(2)宝宝积极参与,进一步练习1-3数与量的对应。
老师:“鸡妈妈要准备孵小鸡了,可是这么多蛋,自己可孵不过来,鸡妈妈呀想请大家来帮忙,哪些宝宝想来帮忙呢?
(老师请三个宝宝上来孵小鸡,引导其他的宝宝来喊1、2、3加油—)
老师:“鸡妈妈真能干,我们来看看这只鸡妈妈孵出来几只小鸡?”
宝宝:“一只。”
老师:“那一只小鸡应该送到数字宝宝几的家呢?”
宝宝:“送到数字‘1’的家。”
(请宝宝来送,并引导宝宝边送边说一只小鸡送到数字‘1‘的家)
小结:一只小鸡送到数字‘1’的家,两只小鸡送到数字‘2’的家,三只小鸡送到数字‘3’的家。
(3)今天我们还给这群可爱的小鸡准备了玩具呢!快来看看都准备了哪些好玩的玩具呢?
小结:一个玩具送给一只小鸡,两个玩具送给两只小鸡,三个玩具送给三只小鸡。
4.放松环节
鸡宝宝今天好开心,你们开心吗?我们一起带着鸡宝宝们一起出去玩玩吧!
教学反思:
整个过程的设计以“蛋”为主干线,贯穿整个活动过程,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我的教学目标。不足之处,没能对不积极参与游戏的个别幼儿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
喜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还会经常把小动物当做是自己的朋友。小班的孩子最喜欢那些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喜欢模仿他们的动作、声音。孩子们对小动物有极大的兴趣,可是对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一些细微的器官不了解。从孩子爱小动物的兴趣出发,我设计了本次的语言活动《鸡妈妈的翅膀》,加深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并在模仿小动物的活动中获得快乐,感受妈妈对宝宝的喜爱。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体验散文中母鸡对小鸡的喜爱,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2、初步理解散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散文的节奏和韵律。
3、初步学习朗诵散文,学说重叠词“乌黑乌黑、金灿金灿、雪白雪白”。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鸡妈妈、小鸡的图片黑、黄、白色各一张。鸡妈妈和小鸡头饰若干。
2、教学课件:《鸡妈妈的翅膀》。
活动过程:
一、回忆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有养过小鸡或见到过鸡吗?小鸡的是长得怎么样的呢?他们的羽毛是怎么样的?
二、欣赏课件,感受、理解作品内容。
1、请幼儿安静欣赏散文。
教师:今天,麦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散文,请你安静的听一听,里面都有谁呢?
提问:散文叫什么名字?散文里面有谁?
2、教师有感情了朗诵散文,幼儿再次熟悉作品。
3、讲解图片,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容。
出示鸡妈妈图片:鸡妈妈的翅膀是怎样的?鸡妈妈的翅膀下藏着什么?
出示小黑花图片:为什么它叫小黑花呢?(学习重叠词“乌黑乌黑”)
出示小黄花图片:为什么它叫小黄花呢?(学习重叠词“金灿金灿”)
出示小白花图片:为什么它叫小白花呢?(学习重叠词“雪白雪白”)
提问:鸡妈妈的翅膀下有许多小花花,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呢?为什么小花花会唱歌会跳舞呢?
三、学习儿歌。
1、边出图片边念儿歌。
2、边动作边念儿歌。
3、跟着老师有的节奏念儿歌。
四、游戏结束活动。
播放教学CD,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花花,跟随鸡妈妈一边走一边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使用了教学PPT,还使用了许多教学图片,都是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学习散文内容。语言课涉及识字,所以我制作了字宝宝帮助孩子学习、认识重叠词。活动中,我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给孩子制造和谐的气氛让孩子更好更快的进入到课堂中去。思路清晰,把握好活动的重难点,通过图片,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孩子很快就熟悉散文,很好的掌握了重叠词乌黑乌黑,金灿金灿,雪白雪白。并采用了游戏的形式,进一步巩固理解散文的内容。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对颜色和形容词了解比较好。需要改善的是:多把语言课的发言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主学习,多培养孩子发现事物的眼光。
1、小班教案扇子反思活动目标 1、结合已有经验,使幼儿知道扇子能给人们带来凉风。 2、学会用重叠、粘贴的方法制作扇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扇子特征。 5、培养幼儿的技巧
1、小班教案爱吃水果的毛毛虫反思活动目标: 1、知道水果营养丰富,多吃水果身体好。 2、认识红、黄、紫、绿四种颜色。 3、学会说“*色的**,我爱吃”。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
1、小班教案了不起的轮子反思 活动名称:《了不起的轮子》 年龄段及领域:小班科学 活动目标: 1.知道轮子是圆的,会滚动,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用途。 2.尝试用简单的语言交流自己轮子的特点、用途等的认识。
1、小班教案不一样的声音反思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摇摇猜猜的过程中,让瓶子发出好听的声音,了解到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并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发展听觉能力。 2.进一步感知物体的
1、小班教案爱 活动目的: 1、通过阅读幼儿用书,知道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能根据教师的提问从安全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知道在发生危险时
1、小班教案我的自行车反思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
1、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清理打碎物品反思小班安全教育教案: 安全清理打碎的物品活动目标: 1.观看情景表演,对人物的行为作出判断,知道打碎物品要告诉成人。 2.通过讨论以及阅读幼儿用书,了解清理打碎的物品的方法
1、小班教案生日PARTY活动目标: 1.在庆祝生日的情境中,体验找朋友的乐趣,初步学习交往的技能。 2.在做客情境种巩固做客的礼貌用语和简单礼节,学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
1、小班英语教案dog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能活泼大方表演英语的能力。 2、培养幼儿能够大胆说英语的能力。 3、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目标单词:Dog。 5、学新词新句。 6、理解词语含义,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