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资料 > 幼儿园课程教材分析
《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案例的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案例的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更新时间:2017-12-18 10:59:50

《《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案例的研究》第一阶段总结》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课程教材分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课题名称: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案例的研究    研究者:王玲,阶段小结:在幼儿园实施的太仓市十三五微型课题《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案例的研究》中,展开了第一阶段的实施研究工作,现总结如下。
了解小班幼儿美术欣赏的特点和发展水平
   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中,我们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学习,认识到培养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对小班幼儿的观察、分析,我们对小班幼儿的美术欣赏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有了更明确的了解。
  (一)喜欢色、形突出或有变化的作品
   小班幼儿在感知对象与背景的过程中,更容易被颜色鲜艳、差异显著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小班幼儿喜欢色、形突出或画面富有变化的作品。与抽象的美术作品相比,幼儿更喜欢那些呈现他们已有生活经验中最常见事物,如有关动物、人物、交通工具的美术作品。
  (二)对画面的理解受到情绪情感的影响
     通过观察小班幼儿自己画的“妈妈”人物,虽然从画面来看有着很大差异,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却并没有太大差别,冰冰说自己画的是妈妈、阿姨和外公,耀耀说自己画的是王阿姨的大眼睛、小眼睛和腿(见图二)。
   年龄越小的幼儿其知觉的目的性越容易受其情绪情感的影响,因此,在美术欣赏活动中他们倾向于只看自己喜欢的,只说自己想说的。以上案例中的噜噜和家祥都是刚进托班不久的幼儿,都还没有适应托儿所的集体生活,因此他们从作品中看到的,以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都是从满足自己情感需要的内容出发,因此他们才会说出自己画的是“妈妈、阿姨和外公”以及“王阿  的大眼睛、小眼睛和腿”。
  (三)在欣赏的过程中积极展开联想
   冰冰仔细地看着这张她刚刚完成的作品说:“这是两个小朋友,他们都在表演。"又看了片刻后说:“长的是电热棒,放在金鱼缸里面的。还要有个温度计,下面的就是温度计。”
   小班幼儿美术作品的抽象性.为幼儿的联想和表达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以上这个案例中,冰冰对这幅作品的两种解释基于其所具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画面的不同理解,其一是以画面两端类似“人”的色块为重点,将其解释为“两个正在表演的小朋友”;其二是以画面中间部分的色块为重点,将其解释为“电热棒”。可见,冰冰在欣赏过程中的联想还是基于作品本身,并与其所具有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
  (四)喜欢在模仿中体验欣赏的快乐
    冰冰看着自己的作品说:“我画的是大老虎。"耀耀抬头看了冰冰一眼,然后指着自己的作品说:“我画的也是大老虎。"冰冰看了看耀耀的作品后说:“你画的不是大老虎。"耀耀盯着自己手中的作品又看了片刻后说:“我画的是大老虎的脚。"
   小班幼儿的注意极不稳定,容易转移,在美术活动中低龄幼儿经常会受到同伴影响,表现出从众和模仿的行为,即将同伴说的再说一遍,同伴做的再做一遍,在这个“再说”和“再做”的欣赏过程中,幼儿可以体验和同伴一起看、一起说、一起做带来的快乐。在以上这个案例中,一开始耀耀只是模仿冰冰为自己的画命名,当冰冰否定他时,他又开始重新欣赏自己的作品,并根据自己对老虎已有的认知经验,找到了自己作品里与老虎的局部特征相似的点。
   我一个学期的跟踪观察中,我发现,在小班幼儿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时,教师的介入和支持尤其重要,教师在活动中应注重引导小班低龄段的幼儿在感受、体验、分析、判断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艺术信息,提高小班龄幼儿对作品的敏感度,初步培养小班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组织低龄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策略
   在参与绘画、手工等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增加欣赏活动环节是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一种形式,既尊重了幼儿个体,也满足了幼儿好动、好模仿以及在操作中学习的需要,这种欣赏形式也能为将来中大班阶段的美术欣赏活动打好基础。我们在组织小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更要尊重幼儿的美术欣赏特点,同时也可以运用以下一些策略:
  (一)多满足,少要求
   教师在布置环境、准备材料时要尽可能满足低龄幼儿的各种需要,在活动过程中不要有过多的要求。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通过简单的反复动作,使画面具有多变性,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参与欣赏活动的兴趣。(环境创设图反复中运用到蒙特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通过色块大小的改变构成新的画面)
     (二)多关注,少“教育”
     活动过程要关注幼儿情感需要,关注幼儿认知‘的发展,关注幼儿对画面的联想,关注幼儿技能的习得,关注幼儿习惯的养成,以及关注幼儿语言的表述。教师只有在活动中多关注,少“教育”,这样才能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及时调整,适时介入,更好地推进幼儿的发展。
    (三)多自然,少刻意
     活动环境的创设、活动时间的安排要灵活自然,如除了开展集体的美术欣赏活动,可以在区域活动中开展小组美术欣赏活动,还可以在餐后或离园之前安排自由的美术活动时间。在材料的提供上要注重小班幼儿在使用绘画工具过程中经验的自然习得,如可以提供有颜色的绘画纸、画报,还可以提供一些生活用品作为绘画工具等。(本学期,结合季节的特征,先后两次带孩子们到南园赏菊,捡树叶,在大自然中欣赏菊花的美丽珍藏美丽的树叶。)
     (四)多个别,少集体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尤其要关注幼儿的个体水平差异,满足个别幼儿的需求,从而整体提升低龄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
    三、现阶段研究存反思
   ⒈对于日常生活中如何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欣赏活动的方法我们积累和实践了一些,但是对于小班幼儿开展的美术欣赏集体教学活动,我们具体的方法论还是比较少。
   ⒉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上,下一个阶段我们将在走廊的墙面上布置一个作品展,不定期的在走廊里布置画展,呈现哥哥姐姐的优秀作品,引导孩子在欣赏身边人的最品种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
   ⒊在本阶段中,对于教师的指导策略梳理的不多,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在本班孩子中提高美术欣赏能力,也将在其他四个小班开展同步的实践活动。
相关阅读
推荐
  • 通过课例评析对教学活动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

    构建理想课堂是新教育创始人朱永新教授新教育实验规划设计中的六大行动项目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园本研训作为幼儿园研训的一种新理念与新模式,在幼儿园研训实践中,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成效,显示着良好的发展优势,因而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作为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我们该做些什么?该如何构建一个最适宜教师成长的园本教研制度?该如何把握园本教研的研究内容?该如何真正以课例为载体,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课堂永久地焕发生机与活力,最终实现理想课堂?我们思索着并不断探索实践。 我园作为一所乡镇达标中心幼儿园,经

  • 主题探究活动的评价与反思

    在学习、探索、研讨、思考中我们一路走来,有困惑也有收获。感触最深的新教材的实施,随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幼儿发展为本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一阶段的教学,我认识到以往的主题活动多以集体教学为主,虽然它突出幼儿的探索与生成,但它要求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学习同样的内容,并以相同的速度与方式进行,多由教师控制活动时间、空间和材料,这样教师很难真正满足每一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真正促使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与主题教学相结合,恰当的使用主题墙 我事

  • 关于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指南》也明确指出:每周开展区域活动或创造性游戏不少于2次,每次1小时左右。因此,区域活动的有效性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前段时间,我们幼儿园就开展了全园的区域活动评比。在活动中,我有幸观摩了全园13个班级的区域活

  • 我的教学我做主——《养成教育课程》实施中的课例研究

    研究背景: 李季湄教授指出园本教研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回到教育的基本元素去也就是说,要关注教育、教学中最基本的东西。直接指向了幼儿园教研工作的关键所在。由此,我们更加明确了教研工作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别出心裁,而是更多的关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 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施依据,借青岛市幼儿园课程方案评选的契机,我们调整了思路,重新审视了我园的《养成教育课程方案》,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们共同的感受是:以前课程中有些教学活动比较陈旧,教师的教与幼儿

  •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后的一点思考

    我园与广陈、新仓幼儿园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于昨日上午在广陈中心幼儿园顺利举行,三所幼儿园的三位老师分别围绕小班石头大家玩中的主要素材石头,精心设计并现场执教了三个不同风格的小班美术活动,并进行了课后的反思性说课;同时,另有三位教师就分别这三个美术活动,进行了现场的针对性评课。整个活动从上午8:40分一直持续到11:45分,整整三个小时的时间,80多名幼儿教师始终全程认真参与,仔细聆听,足以看出大家虚心好学的精神。 下面想就三个美术活动,分别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活动内容 目标定位 活动亮点 探讨问题 活动一:

  • 《小树叶》创新思维主题活动的过程设计

    《小树叶》是小班上学期创新智慧游戏中的一个主题,其目的是让幼儿认识秋天的一个重要特征落叶,并通过落叶的归处来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发展其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训练其发散思维能力。 秋天是落叶的季节,同时也是色彩斑斓的季节,就拿树叶来说,颜色有红有绿有黄,秋风吹来时犹如一只只翩翩飞舞的蝴蝶,而就是这一片片小小的树叶却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小班幼儿年龄小,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划分并不是很明确,而他们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语言和思维能力比较差,喜

  • “同课同构异思”教研活动之随想

    通过同课同构异思的教研活动,不由地感叹原来一节相同的课,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达到的效果确实如此出人意料。 同一个教学设计,在不同的教师手中有着不同的诠释,经过教师的内化后对孩子们的引导也是各不相同的。或许就这是同课同构异思吧。这内化的过程也是考验教师素养的过程。 这两堂课都是低段的课,这样的课呈现给孩子时要简单易懂,并且富有趣味性。但教师在备课时并不能就这样简单地备课,而是要深入浅出。所以教师在引导时要抓住本课的重点这根主心骨。如一个梭形的网状,从同一个地方出发,可以在细节方面根据教师的个性风格走

  • 幼儿园老师课题报告阅后感

    体会谈得多了,也没有了基点,或许就这样随意地说说自己阅后的看法,也许更能够说明问题。 同事们的课题报告大都厚厚的,我大致翻阅了一下,说心里话并没有系统地仔细地领读其中的每一本、每一篇、每一页,但粗粗地一瞥,也足已让我这个在科研这块邻地没有丰硕成果的老小子取经、学习。 一、精美包装,耐看、更耐用。 大家都熟悉可口可乐吧!不管你走到世界的哪个地方,也似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使人过目不忘的Coca-Cola的标准字体、白色水线和红底色的图案,而且这一切又都会使人联想到那具有特殊口感的饮料。作为一种可乐型的饮料,可

  • 一节公开课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周老师在进行市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中,需要执教一节公开课。当进行这节公开课的设计、准备过程时,在领导的安排下,我有幸参与了整个过程。整个过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现在根据整个过程,简单的进行记述。 第一,设计教案。 刚开始领导安排我们分头设计教案,每个人都设计一个有新意的教案。可是大家在拿到这个教学活动后,真是一个惊喜,每个人感觉都不太好设计,无法寻找到让这节课出彩的点。 后来由于时间比较紧迫,就进行了讨论。在设计教案的讨论活动中,讨论的重点是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教学设计流程,同时设计出一个让整节课出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