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0-1岁婴儿期成长发育
父母常犯的喂药10大误区

父母常犯的喂药10大误区

更新时间:2014-07-21 12:33:40

《父母常犯的喂药10大误区》可能是您在寻找0-1岁婴儿期成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初为人母的年轻妈妈最担心的莫过于小宝宝生病了,而生病了就要吃药。婴幼儿服药不同于成年人,吞咽能力差,又不懂事,喂药时很难与大人配合。为了让孩子服下药物,家长常采用一些错误的方法,熟不知有时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掌握正确的小儿服药是十分重要的。

   喂药原则

  一、选好药剂

  3岁以内的婴幼儿最好不要用片剂,应首先选择液体制剂、泡腾片、干糖浆剂、冲剂或果味型咀嚼片,对于婴儿尤适宜滴剂,剂量容易掌握而且服用方便。年轻的父母喜欢用普通汤匙或茶匙量药水喂宝宝。但是普通汤匙不易掌握药量,给的药物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疗效。

  二、掌握正确方法

  1.新生儿最好的喂药方法是:在喂奶前1小时左右给药为妥,把药水倒入奶瓶,让宝宝像吸奶一样服药,必要时用滴管慢慢滴入,待吞咽后再滴第二滴。

  2婴幼儿服药时可先将患儿抱起,半卧于喂药者身上,头部抬高,颈部垫以纱布或手帕,然后再喂药。也可以把丸、片剂研成粉状,用糖水调成稀糊状,把宝宝抱在怀里,呈半仰卧状,左手扶持宝宝头部,右手持食匙取药慢慢喂下,待宝宝将药吞咽后,再继续喂。必须注意不要强行喂服,以免口腔黏膜或齿龈受损出血。服药后应将患儿抱起轻轻拍击背部,使胃内空气排出。

  3.给新生儿喂药前,也可先喂几口奶,再喂点药,反复这样做,直至将药喂完,然后将宝宝竖起轻拍背部,以防反胃呕吐。但应注意,喂药之前不应喂饱奶,以免宝宝拒绝服药。也不可将药和乳汁混在一起喂,因为两者混合后可能出现凝结现象或者降低药物疗效。

  4.由于一些药物实在太苦(如中药汤剂)宝宝拒绝服药时,可暂时通过一个软管把药注入颊与臼齿间,避免药液与舌面上的味蕾接触,也可冷却药液使药味减轻。

  5.有些宝宝已能识别物品,当认出是药物拒绝服用时,家长应给孩子讲明药物的作用是治疗疾病,不吃药会耽搁疾病导致严重的后果。这对3岁左右的幼儿尤为重要。这样做能使他们理解药物与疾病的关系,并积极参与药物治疗。

  喂药的10大误区

  误区一:捏住宝宝的鼻子强行喂药。分页标题

  造成后果:宝宝容易将药物呛入呼吸道而窒息。

  挽救措施: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应当立即双手环抱宝宝腹部,使之背紧贴你的腹部,用力挤压患儿腹部,同时使之弯腰,反复几次,以期排除气道内异物。如果无效,立即送医院。

  误区二:给宝宝干吞药片

  造成后果:干吞药片容易使药片停留在消化道而损害消化道黏膜。

  挽救措施:喂药时一旦发生呛咳,应立即使宝宝的头略低并偏向一侧,同时用空心掌叩打背部,防止吸入肺内。

  误区三:没有依照指示在吃药前摇匀糖浆药剂或者任意用饮料服药。

  造成后果:一些糖浆类的药物是把各种成分混合在一起,放一段时间药物会沉淀,不摇均会导致药水的上2/3浓度低,而下1/3浓度高,服药达不到有效作用。这一点对于混悬液制剂(如吗叮林混悬液)尤为重要。此外,有的家长会错误的让宝宝用饮料服药。果汁中含有酸性物质,可使许多药物提前分解,或使糖衣提前溶化,不利于胃肠吸收,某些碱性药物更不能与果汁同时服用,因为酸碱中和会使药性大减;用牛奶给宝宝服药,牛奶中含蛋白质、脂肪酸多,可在药片周围形成薄膜将药物包裹起来,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同时,牛奶及其制品中含有较多的钙、磷酸盐等,这些物质可与某些药物生成难溶性盐类,影响疗效。

  正确的做法:糖浆类的药物在应用前一定要摇均,后倒入量杯里,按照具体的毫升数让宝宝服下。干糖浆和冲剂服药尽量用温开水送服。

  误区四:喂药时不要欺骗宝宝说药物味道就像糖果一样。

  造成后果:宝宝会误以为药和糖是一个概念,误以为药是糖而乱吃。

  正确做法:你应该教育宝宝要遵守服药的规定,就像教育宝宝不得玩火一样。让宝宝记住“只有在父母的许可的情况下才能吃药。”如果对宝宝说一种药的口味“不错”并非不可,但是要提醒宝宝只能服用大人给他的药品,同时将所有的药品放在孩子无法拿到的地方。

  误区五:父母根据自己的经验盲目用药及滥用抗菌素。

  造成后果:90%以上的婴幼儿常见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由细菌引起的感冒只有10%左右。很多时候一些小毛病,如喉咙不舒服、流鼻涕、轻微咳嗽之类仅是普通的感冒,只需要多休息、多喝水及口服维生素C就会很快痊愈。很多抗感冒药只是治标不治本,并且是药都会有副作用的,父母切不可胡乱给宝宝吃药。尤其是抗菌素,有些父母单纯地认为抗菌素就是消炎药,也有些家长惟恐孩子生病,只要稍有不适便给其服药,名曰“预防”,殊不知过多地应用抗菌素非但起不到作用,有可能还发生损害。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宝宝的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奎诺酮类药物会影响软骨的发育;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四环素、土霉素容易引起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分页标题

  正确做法: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菌素。

  误区六:任意加大或减小药量。

  造成后果:家长是宝宝用药的执行者,有些家长求愈心切,认为加大用药剂量能使病症早日获愈,便盲目给宝宝加大服药剂量,也有些家长给宝宝重复用药或同时用多种药物。其实,服用药物的剂量越大,其毒副作用也越大,甚至会导致宝宝发生急性或蓄积性药物中毒;有些家长则过于谨慎,害怕宝宝服药后出现副作用,便随意减少服药剂量,殊不知,药物剂量过小,在人体内达不到有效浓度,就不可能发挥最佳疗效;还有些家长给宝宝服药随意性很大,想起就服,忘了也无所谓,结果不但治病效果欠佳,而且还容易引起细菌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还有些家长在给宝宝治病时耐不住性子,一种药物才用几天,甚至几次,因见不到明显效果,便认为该药效果不好,于是频繁更换药物,其实,频繁更换药物不仅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而且还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使治疗更趋复杂化。

  正确做法:一定要按照医嘱服药。

  误区七:滥用成人药物

  造成后果:大多数的成人用药都不能用于小儿的。有的父母认为:宝宝就是比成人的体重小,成人吃的药只要减量就行了,这是不对的。凡药三分毒,婴幼儿的肝脏解毒功能弱,肾脏的排毒功能也差。成人身上的轻微副作用对于肝肾功能尚不成熟的婴幼儿来说可能就是毒性反应。氨基糖甙类可引起小儿耳聋,肾脏功能损伤;喹诺酮类可引起小儿软骨发育障碍;磺胺类可引起小婴儿黄疸,肾脏功能损害;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症,粒细胞减少症。

  正确做法:一定要给宝宝服用儿童专用药物。

  误区八:盲目应用退热药。

  造成后果:婴幼儿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热,所以退热药的应用时机是很重要的。婴儿退热药中的有效药物浓度比孩童配方来得高,有些药物婴儿服用的量超过孩童配方的3倍之多。这样做的原因是婴儿对药物的吸收力相对较小,并且更容易将药吐出来。

  正确做法:仔细阅读药瓶、药盒上所有的标贴指示,特别注意是“婴儿配方”还是“儿童配方”。

  温情提醒:新生儿慎用退烧药。新生儿及婴儿比较容易发热,这是因为新生儿和婴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保暖、出汗、散热功能都较差。当生病、环境温度改变或喂水不足时,都会引起发烧,如果此时随便服用退烧药,往往会招来大祸。有的新生儿在误服退烧药后,会出现体温突然下降,脱水,皮肤青紫,严重者还可出现便血、吐血、脐部出血、颅内出血等,甚至会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因此,退烧药(如阿司匹林、小儿退热片、APC等)是新生儿的禁用药。分页标题

  正确的做法:处理新生儿发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退烧,如打开包被暴露肢体、用浓度不超过30%的酒精擦洗颈部及手脚掌心、枕冷水袋等。应注意的是,体温一旦下降应立即停止降温,否则将导致体温不升。此外,婴幼儿的发热,如果不超过39℃,即往又无惊厥史的,可多喝水或者物理降温。超过39℃或者防止惊厥时才能吃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扑热喜痛或者布洛芬。

  误区九:过长时间吃药。

  造成后果:有可能延误有效的治疗期或者使疾病恶化。

  正确做法:吃某些药已两三天还未见好转,便应该不要再吃了,很可能宝宝的病症非表面看来那么简单,须尽快带他去看医生。

  误区十:擅自分享处方药。

  误因分析:如果你家宝宝上个月用剩了一些眼药水,现在邻家的小弟弟也得了同样的眼病,为什么不可以用那瓶剩下的眼药水呢?首先在上次使用时,药水的滴管可能已受到了污染;其次药物有可能过期了。另外,看上去症状相同的病情却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

  正确做法:既使同一个宝宝得了和先前完全相同的病,在给宝宝使用相同的处方药之前,也要请医生检查,告诉医生你手头现有的药品,让他来作判断。

推荐
  • 宝宝刚会走路就淘气

    宝宝会走路了。由于可以广泛地、多方面地去接触和认识周围环境和事物,宝宝的心理更快地成熟起来了,同时有了一定范围的独立活动的能力,似乎不如以前听话了,变得越来越淘气了,如喜欢爬上爬下,又爱动这动那…… 刚会走路,就开始淘气成人该怎样对待呢? 1、淘气是孩子的天性。作为父母要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要总以成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来要求宝宝。只要宝宝能分清场合、时间,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不损坏财物,淘气一点无妨。 2、不要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宝宝的表面行为上,并急于干预。而要努力分清他们淘气行为的本质和动机:是单纯的

  • 天生丽质从摇篮时代塑造

    常言道:“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其实男女都一样,步入青春发育期的少男少女们,其容貌和身材,皆会变得越来越漂亮、俊美。当然,芸芸众生中,似乎相貌平平的占大多数,少有容貌三分丑的。究其原因,固然遗传因素、父母赐予的“天生丽质”成份不足有关。但医学美学专家们认为,这也与后天对容貌养护不当,健美锻炼不够不无关糸。须知,一个人的美,应从摇篮时代就注意养护和塑造。 营养要合理 儿科专家指出,提供给婴幼儿充足、均衡而合理的饮食营养,才能“吃”出红润漂亮的小脸蛋,“吃”出茁壮生长、健康发育的小身躯。为此,大凡母乳哺养

  • 宝宝爱玩弄生殖器是为何

    有一些的家长来信提及自己的孩子有不时抚摸外阴或yin茎勃起,用力来回摩擦或使劲地压的习惯,一旦大人发觉制止此事,小孩会感到脸红和不好意思,经家长的多方努力,收效都不大,仍时有发生,为此这些家长十分担忧。 对于家长的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往往把性看作是一种坏事,所以当他们发现孩子刚这么小就这么“坏”,自然感到着急了,其实这是小儿手yin的各种表现而已。 手yin泛指自己抚弄外生殖器以获取快感的行为。手yin在婴幼儿时间就可出现,到儿童期已相当普遍。婴儿从几个月就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小手

  • 半岁后,怎么长得慢了

    体重与身高是衡量婴儿生长的有用指标。大多情况下,体重增长可能是一项反映能量摄入量是否充足的指标,而身高增长则较多地反映营养(蛋白质、微营养素的摄入)以及出生前状况和遗传的影响。儿童身材矮小可以认为是长期、慢性营养不良的结果,是我国儿童存在的主要营养问题。 《90年代中国人群膳食与营养状况》的资料表明,我国儿童身材矮小患病率仍很高,约半数省份在20~30%,有的省份高达50%。70年代以来,从中国儿童与美国等国家儿童生长发育的比较来看,我国儿童生长发育曲线在出生后6个月内接近或稍高于美国儿童,但6个月后逐渐

  • 松紧带裤会影响胸腹部发育,宝宝不宜穿

    新生儿至学龄前儿童都不宜穿松紧带裤,这是因为: 1、此时期的孩子正处在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松紧带裤会影响胸腹部发育,尤其在秋冬季节,内裤、衬裤、外加罩裤,从里到外1—3条松紧带紧紧箍在孩子的胸腹部,大大限制了他的胸廓发育和呼吸运动。 2、容易出现衣裤分离现象。由于幼儿腰段尚未发育,随着他跑跳、下蹲,裤子常常滑脱下来,往往前面露出肚脐,后面露出腰板。这不仅妨碍孩子活动,而且长期暴露腰腹部易受凉,会引起孩子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或腹痛、腹泻,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 学龄前儿童最好穿背心式连衣裤或背带式童裤。在钉背

  • 新生儿睡觉需要枕头吗

    问:我的小宝宝刚出生,要不要睡枕头,家人看法不一,请专家予以解答: 答: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睡觉是不需要枕头的。因为新生儿的脊柱是直的,平躺时,背和后脑勺在同一平面上,不会造成肌肉紧绷状态。而且刚出生的新生儿,头大且几乎与肩同宽,平睡、侧睡都很自然,如果头部用枕头垫高了,反而容易造成新生儿脖颈变弯曲,有的还会引起呼吸困难,影响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但为防止新生儿吐奶,必要时可以把新生儿上半身适当垫高一点,这是防止吐奶的好办法。 当婴儿4—5个月时,其颈部脊柱开始向前弯曲,这时可用毛巾对折或回折,垫于头下当

  • 宝宝睡觉蹬被子的对策

    小儿蹬被子家长有对策 孩子蹬被,是父母很头疼的事。尤其是立秋后天气转凉,半夜里孩子将被子蹬掉,受凉后可能引起感冒及其它疾

  • 13至15个月婴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1、语言理解方面这时孩子已能听懂一些常见的最基本的日常用品名称。当您说出某个事物的名称时,他能从周围环境中或图画中认出这个物体;当您说出身体的某一部位时,他能认出被称呼的那个部分;他还能执行某些简单的命令,如“把球放在桌上”、“把鞋给我”等等。由此可见,这一阶段他能听懂的话比他能说的话要多得多。在以后的发展阶段,他将逐渐学会说这些话。 2、语言表达方面这时他还只能说出一个一个的单词,而且词汇量不丰富,大概有一二十个单词。他会用一个单词表达多种意思,因为对他来说,一个单词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同一个单词在

  • 10月婴儿生长发育

    宝宝的变化显而易见,从刚出生时的柔弱无助,到现在的独立自主,宝宝随时令你惊喜无限。10个月时男孩的平均体重为9.44公斤,女孩为8.80公斤。宝宝的身体也长高了不少,男孩的身高平均为73.8厘米,女孩为72.3厘米。 宝宝现在经常能自得其乐地独自坐着玩一会儿,他(她)可以平稳地坐在地毯上玩耍,也能毫不费力地坐到一个矮椅子上,还可以扶着家具迈步走。 对涂画的兴趣是每个人幼年时都喜欢的,当宝宝拿住一根粉笔时,他(她)会画得到处都是线条,虽然很凌乱,但你也许会逐渐摸出点门道,宝宝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发育程度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