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能力培养
同伴互动的方式及教师的支持策略 (案例分析)

同伴互动的方式及教师的支持策略 (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14-07-21 16:14:30

《同伴互动的方式及教师的支持策略 (案例分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内容摘要:同伴互动学习是幼儿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正如社会建构主义所主张的,知识来源于社会的意义建构,学习者应在社会情境中积极地相互作用。一方面,幼儿以原有知识经验为背景,用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另一方面,幼儿处在向社会开放的系统中,通过与同伴、教师的相互作用进行学习。本文拟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同伴互动的方式及教师的支持策略。

一、小磊小档案:

小磊,男,七岁。他喜欢与同伴游戏,但却往往被同伴所忽略,要么加入不进同伴的行列,要么就剩下自己默默无闻,也没有同伴去关心他、跟他说说话。而他自己也没有从自身角度想想自己为什么和同伴交往不是那么顺利,所以有些时候他更多的是喜欢和老师说,把自己快乐和不开心的事情跟老师说才是他最放松的时候。老师愿意当他的听众,也希望有更多的小朋友愿意当他的听众。

二、我的思考:

在教育活动中,幼儿与多种因素发生着互动关系,其中,幼儿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促进了幼儿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可见,同伴互动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想通过大胆地说,说的技巧和主动地参与三方面来引导小磊加入同伴互动学习中,多创设一些同伴互动合作的条件与机会,让小磊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使之成为同伴关注的一分子。

三、指导情况片段:

案例一:

小磊和小颉、小希在一起设计“天气预报迷宫图”的画面,小颉负责画迷宫路线图,开始小颉画得有模有样的,他俩觉得小颉画得很好,可是小颉却觉得自己画得不理想,擦了又擦。到最后简单的线路图也没有画好。三人画了一会功夫,小颉、小希有想走的意思。小磊挽留了他俩,说:“我们一起画吧。”可是,小颉、小希还是转到别的区域里玩了。现场只留下小磊一个人在那里画呀画。

分析:

以上同伴互动方式经常发生。有的孩子一时间兴趣很浓,而且抢在别人前头要自己弄,结果到头来自己什么也没有做成。可能跟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有关吧。想尝试但没有找到适宜的方法。结果是没有成功。那在旁边看的小朋友一类是悠闲自得,想着反正有人在弄,自己图省力;另一类是心里在想等他不会弄时,正好我弄。不过以上三个小朋友,小希、小磊不像那种看着别人在画,自己心里另有盘算的人。只是小磊也没有主动跟小颉、小希商量到底该怎么画迷宫路线,找不到说话的时机,或许小磊也不会画迷宫的路线,反而是小颉在那里一个人唠叨,那这样,小磊怎么有机会和同伴交流、商讨呢?

策略:

大胆交流应该是大班孩子应有的交往行为。但就是有些孩子遇到会说的小朋友或者强势的小朋友就不敢大胆与同伴交流了,好像一下子吓住了。那老师看到小磊有这样的行为,就应该主动询问小磊:“你觉得应该怎么来画路线呢?”小磊说完,请小颉、小希评价他说的方法如何,你们同意吗?如果同意那就开始着手绘画。如果不同意,三人各自说出自己的画法,采取大家赞同的方法来画。交流意见时,应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听者尊重对方,如想发表意见,也要等这个小朋友说完再说。而不应该中途放弃离开“设计迷宫图”游戏。



案例二:

在某次角色游戏活动中,小磊提议玩“水果超市“游戏,可是在分配角色时,小蓉、小宇、小昕三名幼儿都想当售货员。眼看着游戏玩不起来了,小磊首先作出让步:”我就第二个当。”小宇看到小磊已经让步了,指着小蓉说:“那就你先当吧,我最后一个当。”这是小磊反对:“她会把钱算错的。”小宇想了想说:“那就别让她玩了。”“要不就让她买东西吧。”小磊说:“反正买东西不用算钱的。”小昕同意了。三人一起走进游戏区。

分析:

在以上同伴互动中,虽然小组成员间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总有一个处于权威地位的领袖幼儿。活动之初小磊发起活动,当活动出现冲突时,他则会自动让位,为的是游戏能正常开展下去,因为自己很想玩这个游戏,至于这三个同伴他表示接受。但是当他发现某幼儿不会算钱时,他想如果让一个不会算钱的人担当结算员的话会与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的,到时候可能自己这方面游戏都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小磊还是考虑到他人能否胜任,说明他经过一番思考的。就是语句上太过直接,马上把小蓉否决,小蓉听了心里肯定也不好受。不过后来,小磊意识到不能把小蓉赶出游戏,就让她当顾客来买东西。这个协调能力发挥作用了。

策略:

在整个活动中,领袖幼儿是活动的主导者,其他幼儿是忠诚的拥护者、执行者。针对这种同伴互动行为。教师首先要肯定幼儿的合作行为,如:“你们三个能商量着、合作着玩,真棒!”“能有小朋友主动让位,说明他真大度。”“角色轮流着玩,大家玩到又能学到新本领,真不错!”从言语上鼓励幼儿,表扬幼儿这种行为是可取的。其次,教师要引导幼儿适当考虑同伴的感受,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如果是你听到这句话,你会怎么想?难道自己真的不会算钱吗?领袖幼儿不给这名幼儿算钱的机会,又怎么知道她肯定不会算钱呢?所以不妨建议小磊这样说:“你先当算钱的,不要算错哦!如果你觉得自己算不好,那就请别人来当,好吗?”或小磊出道简单的题目,让其他幼儿算一算,当场考验谁算钱又快又准,那就由他来当算钱的,这样既公平又文明。



案例三:

在一次《馅饼里包了一块天》语言活动中,老师以分组的形式让幼儿去相互协商,明确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小组长要发挥作用,和组员一起讨论各个角色可以怎样打扮,自选材料,突出角色特点。做好演出准备,各就各位。小磊所在的第一组也在热烈讨论着各自想扮演的角色,谁知一些容易表演的角色都被抢先的幼儿扮走了,这时小磊才发现自己没有什么角色扮演,他问其他人:“那我扮演什么呢?”有组员提议让小磊扮演“山羊”。小磊也就点头表示同意,没有任何的不满。只见他一脸的莫愁,他问起别人“山羊怎么打扮?我说什么话呢?其他人也都忙着自己的表演,没空搭理他。于是老师看见走过去帮他的忙,笑着对他说:“你想想山羊是什么样子的?你就会打扮自己了。至于轮到自己说什么话,可以先听听别人说了怎样的话,自己就知道该说什么了。”于是,小磊想了一下,马上选择材料把自己打扮成“山羊”,所说的话也认真地倾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因为语句的表达是差不多格式的,只要稍许变动几个字就行。

分析:

在以上同伴互动中,小组中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的知识水平相当。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尝试选择材料扮演角色,并学说其中的对话。这对大班孩子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根据本班幼儿情况,相信幼儿能胜任此项任务。虽然有小组长负责,但大家都忙于各自的打扮和对话,无暇顾及那些动作缓慢、不主动的幼儿。因为那些扮演的幼儿是那么的积极、那么地憧憬。所以可以看得出小磊属于被动、慢热型的幼儿,一点也不为自己该扮演什么角色而感到焦虑,要等到别人都挑好了,挑剩的就该是自己的。这里不应该出现“和事佬”,而是大家都竞相争取自己想扮演的角色,从中再有所调换和协商,也体现出小组的合作能力。至于有些精明的幼儿早已想好自己要选什么角色,这是孩子的性格所定。到最后小磊只能领取自己毫无把握的角色,有可能也是自己不喜欢的。但是没办法,大家是平等的。

策略:

而当他在苦苦冥思如何打扮自己和说什么话时,其他人也不能给他帮助时,这时老师就应该及时帮助,引导幼儿朝思考的方向。例如案例中教师通过反问“你想想山羊是什么样子的?你就会打扮自己了。至于轮到自己说什么话,可以先听听别人说了怎样的话,自己就知道该说什么了。”这几个问题比较有针对性,引导幼儿找到想问题的方向,从而找到答案,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小磊看到由于自己的“慢热”使得自己不喜欢的角色现在也要硬着头皮把它演好,当初为什么自己不早点和同伴商量呢?或许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幼儿也会从中衡量的,因为大家都是小组成员,为的是把节目演好,体现小组合作、协调性。你说出的想法不会得不到大家的赞同的。通过此次活动,让小磊对自己的行为有一次深刻的反思,以便今后更好地投入到活动中。

四、启示: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同伴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发生的互动契机相对较多。如小组合作画,幼儿必须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成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美丽的图画。语言活动中相互讨论、合理分配,才能把角色演好、故事讲好。科学活动中小组的合作容易产生智慧的火花,解决问题的途径又近了许多;数学活动中材料的交换使用;音乐活动中的结伴跳舞;这些都是同伴间的友好互动学习行为。当幼儿在自主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可以让幼儿去寻求同伴的帮助,通过与同伴的共同探究来解决。同时在幼儿分组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具备不同能力、拥有不同智力优势领域的幼儿在同一个小组中进行工作,能力强的幼儿可做领导者,负责组织同伴间的探究学习活动。这样既可以增加幼儿之间进行互动的机会,也有助于形成幼儿合作学习的态度。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小组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对小组长进行培养,以充分发挥小组长的骨干、带动作用。幼儿在这样的合作探究、互动学习中,加深了感受、强化了体验、发展了能力。

 在游戏中,我们鼓励幼儿相互商量、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得到同伴的肯定后再做下一步的打算,如果同伴不同意,那也友好地协商、互相配合、使游戏能顺利进行下去,而不是选择离开,留下其中一人干坐着。孩子们应该从游戏中体验到与好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并通过各游戏成员间的有机互动,从中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不断强化了交往意识,培养了友好合作精神。 当孩子们在自行组织活动时,容易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对同伴不同的看法,这样矛盾就产生了。我们应该鼓励幼儿为了解决问题而进一步去协商、配合、互助,促进双向互动的顺利。把问题的焦点摆出来,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有意识地教幼儿如何使用语言与人交往,如何正确表达白己的想法及理解他人的意图,这是提高积极互动,避免消极互功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语言交往的能力,引导幼儿正确、及时地运用礼貌用语,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并积极主动地争取他人的认同和支持。比如:想参与活动时会说:“我们一起玩,好吗?”产生意见分歧时会说:“我的看法是……”或“你能听听我的想法吗?”遇到困难时会说:“请你帮帮我,好吗?”相信这样的话语是每个幼儿都爱听的,大家又可以重回到活动中开心地游戏了。

每个幼儿由于遗传、环境、生活的不同影响,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技能、兴趣、爱好、智力等的发展水平都有差异。应该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以小组长发挥作用起带头作用,认真听取每个幼儿的发言再决定,同时。对于一些“慢热型”的幼儿帮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有想法大胆地说出来,可以让一些“主动型”的幼儿担当起被动幼儿无法扮演的角色,因为主动型幼儿相对来说比较活跃、容易变通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幼儿发现他人的长处,学会换位思考。这样,在幼儿的互动中,就减少了矛盾、冲突和消极互动。更多的是孩子学会尊重、理解、欣赏他人,学会协调、学会宽容了。

五、尾声:

就这样,我们让幼儿在相互交流、相互探索、相互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合作中逐步促进幼儿与同伴间的情感交流。让所有像小磊这样的孩子学会互相尊重、学会分享,学会商量,提升自己良好的情感倾向外,也产生积极的效果,真正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主动的发展。
相关阅读
推荐
  • 让孩子从小爱劳动

    情景一:我上早班的一天,邻班的阿姨到我们班来帮忙干活时,告诉我说:徐老师,你们班有两个小女孩挺懒的。啊,怎么说啊?今天我洗完毛巾后,刚好有两个女孩来上厕所,我就让她们来帮我试着挂毛巾,结果她们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 情景二:吃完午饭,我们规定先吃完饭的小朋友坐到边上休息,因为我们班的阿姨请假了,我们老师就开始擦桌子,扫地,可孩子却还到中间来走来走去,地上难免有米粒,会占到的,以前有老师看着,从未出现这种情况,这下可好,老师忙死了,孩子却还要来捣乱。 于是,在一次吃饭前,我问:谁会分筷子的啊?没人举手。于是,

  • 孩子对他人观点的理解

    角色采择及其发展 当儿童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他人的想法分开,并想了解两种观点之间的差异时,他们开始发现,了解一个人的想法,必须从他的角度去看问题。这种行为称为角色采择 典型的试验就是意外位置转移实验: 一个木偶把一块糖藏在饭柜里。在木偶离开的时候,有人将糖移到碗柜里。木偶回来,会到哪里去找糖呢? 2岁以内的婴儿会说,木偶回到房间后,会到碗柜里去找糖。――因为 婴儿 看到了糖被移到碗柜的过程,他就用自己的想法代替了木偶的想法。他们还不会角色采择。 4-5岁的幼儿会说,木偶当然是到饭柜里去找糖,因为它可不知道糖

  • 孩子能力的培养并不难

    所有孩子的能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适应环境条件培养出来的。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从简单的、会做的事做起,不断反复训练,总有一天孩子会感到容易,而有所进步。 根据我这几年的从教工作,我把对孩子初级的指导方法归纳如下: 1、从少量的、会做的内容开始。(树立信心) 2、经过训练,内容达到应用自如 3、把运用自如的内容中不正确的部分,纠正为正确的 4、注意不断培养能力 5、再添加少量同等程度的内容 6、完成的速度,所需的时间 7、把前面学习过的内容和和新内容结合起来 8、不断练习、使旧的内容学的更好,新的内

  • 发展幼儿的语言应尊重幼儿的认知水平

    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儿童往往较真实地表现自己的言语实际水平以及对言语表达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杜威认为:儿童的语言是在真实的使用情境中发展的,而不是在课堂上通过反复联系获得发展的。 午饭后,和孩子们一起坐在走廊上休息,习惯性的午唱午谈活动又开始了。前些天给小朋友讲了一个故事《给妈妈的信》,不知道孩子们还记得没有?便要求小朋友跟我一起讲讲这个故事。小蜗牛有一个好朋友,叫小乌龟书上的故事里乌龟前没有小字,但相对乌龟妈妈来说,在孩子们认为这确实是小乌龟,我觉得这个改动挺好的。看来,故事中的情节对孩子们的印象挺深刻的

  • 给孩子适合的选择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的教育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家长给孩子的自主选择也越来越多,然而,给予孩子的选择一定恰当,过多的选择对孩子的成长并非是件好事。 例如,吃早点,问孩子:“宝宝,早饭想吃什么?”一下子问这个问题,孩子很难回答,甚至是无从回答。选择的范围太广了,孩子的回答也会漫天飞舞,想了半天,告诉你要吃肯德基,而这个答案可能离你的预料很远。若是这样问孩子:“宝宝,早饭想喝粥还是喝牛奶?”这样的问题,孩子容易回答,而家长也更容易做到。几次这样的对答之后,您再问孩子:“宝宝,早饭想吃什么?”相信孩子的回答不会再是

  • 三招培养人际高手

    对于一个成功的人来说,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必备的条件。无论孩子内向还是外向,他们一开始都是天生的“人际大师”。和学习识字、算术一样,提升和发展孩子的人际智能可以让他们在未来更具备生存竞争力。 人际智能和心理发展有关 宝宝的人际智能,实际上是随着心理的发展而表现不同的:1岁以下的宝宝,正处在行为能力的萌发期,对人和物的探索欲望比较强烈。这时期无需大人教,就具备了天生卓越地与人沟通能力,见到自己喜欢的人会伸出手要抱,也会冲着陌生人甜甜地笑。 然而,1岁生日过后,人际智能会显示出“倒退”的现象。“人际大师”似乎

  • 引导孩子欣赏大自然的美

    大自然丰富多彩,充满美,它的千姿百态和无穷的变化为孩子们提供了最好的审美对象。家长和教师要正确引导孩子发现、欣赏大自然的美,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其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和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有的家长认为,儿童到外面去游玩,只是对健康有益,儿童小,不会理解大自然的美;还有的家长虽然带领孩子去登山、观海或游览名胜古迹,但没有自觉地引导孩子欣赏和体验自然界的美,只是为了游玩,这都是不对了。 大自然的美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去欣赏、领略。 那一望无际的大海,海天一片蔚为壮观,海浪澎湃,气势汹

  • 别对孩子说“不知道”

    一岁半到2岁的小孩,不管看到或听到什么,总是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从这个时候开始,小孩的语言能力急速成长,几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记事物的名称上。 小孩 一旦知道所有的东西都有名称后,就开始胡乱提出问题想要记起新的名字。而大人对此询问通常不加以理会。不过2岁前后的问题阶段所问的内容都相当单纯,只是令大人感到罗唆罢了。其实这哪是罗唆?小孩就是经由这种方法来记人名及事物的,这也是他聪明的一种表现。 反复作相同的回答 在记新名称时,只告诉孩子一次是不够的,要反复作相同的回答,让孩子真正确认这上名称后才算数。而且当

  • 象孩子一般去绘画(上)

    曾经有评论家批评毕加索的绘画作品,说它们简单幼稚得与无知儿童的画没什么两样,毕加索回答“我正是用了我毕生的精力在学习如何象孩子一般去绘画”是啊!象孩子一般去绘画!简直是一种享受: 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不受时空约束,心灵想象的空间自由穿梭,表现手法上更是不择手段---只要它能表达“我”的意图,能使我高兴,我们就怎么去画它。而且画画也是纯自发的心里需求,幸福极了…… 画画这件事,是非常奇妙非常享受的,这个行为使我们的宝贝,一下子拥有了一个自由叙述的途径,(甚至是先于语言),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