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教师探索论文
浅谈家庭中幼儿习得性无能心理障碍的克服

浅谈家庭中幼儿习得性无能心理障碍的克服

更新时间:2014-06-22 09:40:54

《浅谈家庭中幼儿习得性无能心理障碍的克服》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探索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背景 习得性无能这一词最初由塞利格曼(Seligman,1967)研究动物行为时提出的。他发现当动物无法避免有害或不快的情境而获得失败经验时,会对日后应付特定事物的能力起破坏性效应。经深入地研究发现,人类也同样有这种行为。如拿两组幼儿作被试,一组顺利地完成终止噪音的任务,而让另一组无法终止噪音,结果使后一组在最初的任务中产生习得性无能。接着,让两组幼儿猜谜语,结果表明有习得性无能心理障碍的被试者,猜谜成绩不如前者。可见,所谓习得性无能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新的困难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德威克(Dweek,1980)等人曾对儿童习得性无能现象做了一系列的研究。他发现同等能力的儿童在挫折或挑战性任务面前有两种不同的反应倾向。一种是习得性无能倾向,另一种是自主性倾向。 习得性无能心理障碍儿童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对任务产生反感、厌倦,并有退避倾向。在情感上心灰意懒、自暴自弃,心理上产生害怕和焦虑,在行为上导致违纪和逃避现象。而那些具有自主性的儿童则表现得更加自信,相信通过自己努力可以解决难题,克服挫折。

事实上幼儿习得性无能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它是幼儿在困难和挫折后产生的一种消极行为。由于他们不善于在挫折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往往对挫折或是失面子的小事,带有很大的情绪性,结果影响了对日后困难和问题的处理,产生习得性无能行为的消极效应。也就是说习得性无能是由个人的情感体验与信念、自尊等心理交互影响而构成的动机过程的内循环状态,从而大大降低一个人的挫折耐受阀。这对心灵还很脆弱的儿童就更为明显。幼儿产生习得性无能的原因是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产生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这种心理状态与行为又将在面临问题时导致习得性无能,从而导致幼儿的学习、交往等失败。当然习得性无能和各种失败并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而是幼儿在经常性失败的情景中习得的一种心理状态与行为方式。

二、在家庭中克服习得性无能心理障碍的原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人在幼儿时期,虽然经历尚浅,但也会遇到各种失败和挫折。如想要的玩具没有得到、和小朋友打架吃亏、走路摔交、学习上遇到困难等等。这时父母的态度如何,教育方式怎样,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对所经历的挫折事件的认知与适应,甚至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心理发展与健康成长。陈鹤琴曾指出:“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什么语言、习惯、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容易建造了。”“小孩子年龄幼稚,意志薄弱,很容易受教育的影响。施以良好的教育,则将来成为良好的国民,倘施以恶劣的教育,那么将来就成为恶劣的青年了。”因此,家庭是教育的第一课堂,而父母则是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当幼儿出现习得性无能心理障碍时,家长必须尽早进行教育,以免对日后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家庭中怎样克服习得性无能心理障碍

既然幼儿习得性无能心理障碍的获得是由于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因此要克服这一障碍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受挫能力, 使一些挫折不成为挫折,而且在挫折面前他们能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怕困难。同时家长还要积极培养孩子增强自主性,克服习得性无能的障碍。

(一)、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幼儿的挫折耐受能力

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有力地表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和溺爱的教养方式以及挫折教育意识的缺乏,已经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儿童缺乏独立生活努力,依赖性强,做事被动、胆怯;适应新环境能力差,人际交往困难,人际关系紧张;不良品质突出,缺乏意志力、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等等。专家们指出挫折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幼儿期遭受挫折有利于发展人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培养现代人的良好素质以及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能力, 为日后 的人生道路抵御风雨。在家庭家长可以用以下五种方法进行教育:

1、 情境磨练法

坚强的意志力,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因此,在孩子的习惯、性格形成之初,即幼儿时期,就应该开始注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所谓情境磨练法,
相关阅读
推荐
  • 如何做好教师的有效回应

    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表现为: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慎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具有这种素质的教师能抓住孩子抛来的球,以适当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回孩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回应能力。 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把在观摩学习中看到的一些很精彩的活动搬来重新演绎,然而效果却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教师的教育机智回应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一个成功、优质的教学活动不仅需要适切的目标、优秀的设计,更需要教师全面、机智的回应。教师应正确判断幼儿思维过程中的认知水平,把握他们的所思所想

  • 户外活动论文 如何让户外活动活起来

    户外活动论文 如何让户外活动活起来 作者:梁爱芹 单位: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教育实验幼儿园 游戏是孩子生命中迸发的激情。孩子爱玩游戏,尤其喜爱户外游戏。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有学者指出,幼儿园有必要把孩子的兴趣引向户外,让孩子接触户外自然,充分体验户外活动的快乐。那么,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如何保证和提高户外活动的质量呢? 我园以户外幼儿合作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幼儿的一日活动都紧紧围绕主题活动进行。如:成立了户外活动研究小组,选出优美的音乐和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早操,让幼儿在早操中相互合

  •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家长的期望、幼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正日益危害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并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教师 幼儿园是儿童早期成长中影响最为深刻的环境之一,它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了基

  • 幼儿文学活动中的几点尝试与反思

    在《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中,谢老师提到幼儿文学的形式有很多,包括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生活故事、图画书等等,而实施途径更是需要多样化,包括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日常活动和亲子阅读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在不同的实施途径中进行过一些尝试,收获了一些良好的策略。 一、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以大班语言活动《顽皮的小雨滴》为例 《顽皮的小雨滴》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通过几幅活泼可爱的情景图向孩子们展示着雨滴娃娃的顽皮形象,蕴藏着丰富的价值,既是幼儿讲述的载体,也是优美散文的再现。因此

  • 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情感调控的培养

    1. 运用移情训练、意志训练等方法,培养幼儿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 情感教育并非一个封闭的教学活动能够完成,而一个活动的学习也并非是终止性的。因此,教师除了要关注幼儿的某个具体活动中的情感变现外,还要关注幼儿其他活动的态度及以后的延展作用。教师在活动中应适时的将话题、内容转移或扩展,以使幼儿对某一事物的活动兴趣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帮助幼儿形成多方面的稳定兴趣,进而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比如在幼儿社会活动喜欢不喜欢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生活中的人、事、物展开具体的讨论,引导幼儿对美好的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对

  • 体验游戏,教研活动也可以那么轻松愉快

    都说游戏的世界是孩子的世界,游戏对孩子永远充满着吸引力,我想说,游戏不仅属于孩子们,它也同样属于我们这些成人,属于生活中的每一人。现在,越来越多的综合类娱乐节目中,主持人会组织参加者进行各种各样新奇有趣的游戏活动,目的不仅是能吸引参加者的兴趣,而且也增加活动的气氛,带给观众无限的喜悦,让大家能在紧张工作了一天之后,放松心情,愉悦身心。 既然,游戏散发着无穷的魅力,那么,它能不能给我们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也增加一些活力?更好地激发老师们的参与兴趣呢?在观摩了一些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活动之后,尤其是阅读了尹剑勤老师的

  • 论文:与幼儿体育面对面

    巴中市平昌县江口示范幼儿园 祝庆 全民健身的热潮记忆犹新,素质教育的呼声如火如荼,幼儿做为祖国幼小的花朵,幼儿的健身显的尤其重要,而体育更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幼儿园要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体是首位,这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中体育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幼儿体育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幼儿体育的重要性 身体健康是生命之本,套用句老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幼儿体育活动是影响幼儿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幼儿体育是以生命安全为本,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锻炼

  • 浅谈家庭中幼儿习得性无能心理障碍的克服

    一、背景 习得性无能这一词最初由塞利格曼(Seligman,1967)研究动物行为时提出的。他发现当动物无法避免有害或不快的情境而获得失败经验时,会对日后应付特定事物的能力起破坏性效应。经深入地研究发现,人类也同样有这种行为。如拿两组幼儿作被试,一组顺利地完成终止噪音的任务,而让另一组无法终止噪音,结果使后一组在最初的任务中产生习得性无能。接着,让两组幼儿猜谜语,结果表明有习得性无能心理障碍的被试者,猜谜成绩不如前者。可见,所谓习得性无能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新的困难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

  • 浅谈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案例分析

    当今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专用名词,如80后,90后,充满张扬的个性是他们的代名词,而这背后隐藏的一些问题是不容忽视的。80后我国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些独生子女的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以及独生子女对第二代 独生 子女的教育已经成为每个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期待解决的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既是社会的、学校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家庭的责任,只有三者有机结合,形成教育网络,才能更加有利于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 案例一: 洋洋早上来幼儿园后由于妈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