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教师探索论文
“爱的课堂”理念下学习方式的探索

“爱的课堂”理念下学习方式的探索

更新时间:2019-01-02 14:11:41

《“爱的课堂”理念下学习方式的探索》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探索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小研究学习:“小研究”学习指儿童带着研究的视角和眼光, 以一系列富含“研究”意蕴的小问题为抓手, 进行自主探索和发现的学习活动。“小研究”学习给儿童的就是一个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发现世界的机会, 并藉此让其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 进而在学习中敢于分享、乐于分享。

小研究学习是为核心知识而设计的。小研究内容的选择凸显一个“小”字, 聚焦学习内容中的核心知识, 清晰学习目标, 根据学习材料的特点精选研究内容, 有效设计研究问题。

小研究学习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在设计中有研究方法的提示, 有呈现形式的建议, 激活儿童的经验世界, 以研究萌生学习的问题和动力, 让学生经历自主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过程。

根据课堂学习的不同实施阶段, 我们将小研究学习分为三种进行设计, 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进程的需求。

1. 课前自主性小研究———低入、开放、有方法

课前自主性小研究, 定位在学生已有发展区, 不同于我们平常理解的预习, 它的目的是组织儿童以研究的方式面对将学的内容, 对学习内容整体感知, 敞亮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带着对分享研究心得的期待与自信投入课堂学习。设计的问题有较大的覆盖面, 能涉及课文大部分, 指向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同时又有充分的思维空间, 答案是多元开放的, 在小研究的完成上还要考虑便于学生操作, 有一定的方法指导, 为学生提供多种思考路径, 便于个性言语发展。例如在教学《螳螂捕蝉》 (苏教版12册) 一课时, 设计课前小研究:根据故事的情节, 将故事中的事物关系图画出来。

2. 课堂协同性小研究———聚焦、提升、有强度

课堂协同性小研究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由教师当堂抛出, 学生进行现场的协同性研究, 或独立思考、或伙伴商量、或教师点拨, 让学生深入地学习。在内容设计上聚焦学习内容的核心价值,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标要求, 提取出最具学习价值的内容, 找到课堂研究的提升点, 这样的研究内容有合适的思维强度, 能激发课堂的生成性思考, 需要学生借助伙伴或老师的共同力量研究。例如:在STEM课程《降落伞》中, 老师让学生自由分组后, 给出一个小研究:利用棉绳、塑料袋等提供的材料, 如何做出一个降落时间最长的降落伞?这就需要学生们借助小伙伴的力量, 分工合作, 测算出降落伞制作的具体尺寸, 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速度测试。又如:美术教师上课前, 让学生欣赏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接着将课堂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 共同设计理想中的园林结构, 画出简笔图。再分头寻找身边可以寻觅到的材料, 精心构建, 分工合作, 完成园林主题的大型美术作品。

3. 课后拓展性小研究———延伸、探索、有思辨

    课后拓展性小研究, 定位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区, 在课堂结束时教师适时提出, 将学生的视角引向课外, 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之上, 引发疑窦、引发探究、引发思辨。用小研究的形式将学生的视角引向课外探索, 做到课内外无缝对接, 让学生在强大的思维诱惑力下继续沉浸在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完《开天辟地》一课后, 设计小研究:在信息闭塞的远古, 在地球的不同角落, 却都有各自的神话, 这些神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对这些异同你有怎样的发现?让学生带着研究问题拓展阅读。在音乐课学完打击乐器后, 老师请学生回去寻找身边的物品, 制作打击乐器, 再到班级参加自制打击乐器展示活动。

二、小伙伴学习

“小伙伴”学习指儿童运用合作的思维和方法, 以个体研学、小组互学、全班共学为平台, 进行合作探索和发现的学习活动。小伙伴之间可以互相对话、启迪、争辩、挑战, 小伙伴学习让学生互学互教、边教边学、教学相长。教师要努力的就是促成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小伙伴学习的核心是“互教互学”。在学习时, 小伙伴们以能者为师, 互教互学, 取长补短, 互为先生, 互为学生。

小伙伴学习的方向是“不教而教”。“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 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老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成功的教学是达到不教而能自主学习的状态。小伙伴学习的最终方向更希望达到一种自能反思, 反能教其他人的状态。在小伙伴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学生对自己要“教”的内容, 学习热情极其高涨, 而对曾经带领伙伴们学习过的内容也掌握得最牢固。

1. 小伙伴学习组织的建设策略———灵活、多元、自由

小伙伴的学习组织不是一层不变的, 不同于一般的四人小组学习, 小伙伴的组成是灵活多样的, 组合也是自由的。有以座位作为区分的四人小组, 运用异质分组原则, 将小伙伴按照不同的个性特长、性格特征进行合理搭配, 如将善于读、写、说、画、演、主持的孩子有机结合, 小伙伴团队的能力更加全面;也可以将学习能力高低不等的孩子有机搭配, 让互教互学有基础, 也可以在学习中组成临时小组, 遵循同质分组原则, 让相同层次的孩子在一起共同研究或完成学习相应的任务, 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共同读一本书的孩子一起完成读书研究单, 教学作文时可让选择相同素材的孩子一起共同研究如何修改等;还有临时两两搭配的帮扶小组, 如课堂上小伙伴交流时没有听懂的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请教相应的主讲人。

2. 小伙伴学习场域的创设策略———安全、多样、和谐

研究表明:交流场域的优劣深刻影响着学习与交流的速度和深度。爱的课堂上正襟危坐的被动聆听与教师追问下的小心翼翼的回答, 被小伙伴间的交流与展示取而代之, 安全的伙伴学习场域, 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轻松愉悦。爱的课堂固定节目“课前三分钟”就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充分准备后的个人演讲环节。教学中, 在交流课前研究单的时候, 就可以让小老师上台教字词。当堂研究时, 视研究任务的难易程度而灵活选择。任务简单时, 安排二人互教互学, 可将自己不同的数学解题思路教给对方, 也可互相检查学习效果。任务复杂时, 可安排四人小伙伴合作研究。如语文教学, 可将长的课文内容分块, 四个小伙伴各自选择一个片段研究, 最后小伙伴间将自己的研究与发现教给组内其他人。多样的学习场域让学生有机会畅所欲言、补充质疑, 人人做老师;主动接纳、乐于欣赏、掌声不断……教师特别注重学生对于他人回答问题的反馈表现, 表扬会鼓掌的孩子, 表扬会赞赏别人的孩子, 和谐的学习场域让小伙伴们自信大方。

3. 小伙伴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合作、倾听、表达

    组内小伙伴合作学习阶段, 教师要指导学习小组合理分工, 各用所长, 互学互教。有所得者, 可向组内成员展示自己的见解;有所惑者, 可向组员陈述自己的疑问, 以寻求同伴的帮助。进行全班共学时, 要指导小组根据小伙伴特点选择相应的任务:读、写、说、画、演等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老师的交流要求、听小伙伴的发言、听出值得欣赏之处、有误之处、有补充之处……倾听的训练是有层次的:先教学生学会有准备地听, 保证听到:教师可以用一些小口令来提醒全班同学准备好小耳朵倾听;再教学生学会安静地听, 保证听清:用让学生复述老师或同学发言的方式加以强化;最后教学生学会思考地听:教师表扬会补充、会夸奖、会质疑的孩子, 激发学生倾听的热情和智慧。同时渗透小伙伴交流的言语表达技巧:先教给学生入格的表达技巧, 如:开场白:下面由我 (我们小组) 来和大家交流;交流语:谁要给我 (我们小组) 补充?我有“表扬、疑问、补充、提醒、反驳……”;回应语:谢谢你的“补充、提醒、鼓励……”;求助语:谁来帮帮我?等等。在小伙伴学习开展的初期, 我们用一些言语表达的基本模式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 随着年龄的增长, 伙伴间的言语的表达会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发展倾向, 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先入格, 再出格。
相关阅读
推荐
  • 幼儿区域体育活动的实践对策研究

    幼儿区域体育活动,是指根据幼儿体育运动的内容和要求,在幼儿园内开设若干区域,让幼儿充分选择区域和器材,自由结伴、自主运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幼儿园开展区域体育活动,对丰富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其社交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很有深入探索研究的价值。我园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对幼儿区域体育活动的开展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下面简谈我园的主要做法和认识,以期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 区域体育活动环境的基本设计 我园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幼儿户外活动环境条件优越。我们依据运动性、趣味性、因地制宜等原

  • 小托班幼儿户外游戏活动材料的开发研究---结题论文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深受幼儿喜爱,是在幼儿动作发展和思维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来实现其教育目标的,对幼儿的发展具有较高的促进作用。如何充分有效地让幼儿在这段时间中积极投入,参与活动,得到充分锻炼,除了制定必要的户外体育活动目标以及教师的指导外,在其活动中如何正确、科学、有效地进行环境创设和提供各种符合小托班幼儿年龄特点的体育活动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2.5--3.5岁是幼儿动作发展和练习的重要阶段,户外游戏中丰富的材料和玩法是吸引幼儿参与活动最重要的因素,在户外游戏中,丰富的活动材料和有趣的材

  • 交谈一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父母们工作压力大,每天上班确实很忙。然而作为现代社会的父母更应该看到自己所肩负的教育孩子的责任,从大的方面说孩子的教育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从家庭方面来说,子女的教育关系到孩子的一生。虽然父母们很忙,但也应该给孩子一点时间与孩子交谈一下。可别小看了交谈这样的小事,语言是思维的外衣,从孩子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捕捉到有关孩子想法和感受的许多信息,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一、多花时间与孩子进行交谈 孩子,作为一个弱小的个体,在不断地接受知识的同时,也特别渴望把自己的思想告诉别人,尤其是父母

  • 浅谈家庭中幼儿习得性无能心理障碍的克服

    一、背景 习得性无能这一词最初由塞利格曼(Seligman,1967)研究动物行为时提出的。他发现当动物无法避免有害或不快的情境而获得失败经验时,会对日后应付特定事物的能力起破坏性效应。经深入地研究发现,人类也同样有这种行为。如拿两组幼儿作被试,一组顺利地完成终止噪音的任务,而让另一组无法终止噪音,结果使后一组在最初的任务中产生习得性无能。接着,让两组幼儿猜谜语,结果表明有习得性无能心理障碍的被试者,猜谜成绩不如前者。可见,所谓习得性无能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新的困难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

  • 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幼儿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性,不懂得如何做人、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没有社交的能力及与人协作的精神,那么,他的心理发展就是不全面的。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应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以促进其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是游戏,而民间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一种,可见,游戏是我们向孩子进行社会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属于传统文化的民间游戏,因为它易学、易会、易传、及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等特点,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民间游戏在经过漫长的时间隧道以后,它所蕴含着的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间

  • 孩子独自探索带来的语言生机

    案例背景:言一小朋友长得虎头虎脑,是一个非常憨厚老实的孩子,平时由于爸爸妈妈开厂工作繁忙,极少有时间陪他一起玩耍,因此他独自一人玩耍的时候较多,而以前在托儿所时,那里的阿姨缺少幼教经验,使得言一变得不怎么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喜欢独自一个人玩。进入幼儿园后在我们的努力下言一已经很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了,但是有时还是会独自一人去玩耍,去探索。 案例描述: 放学的时候,家长还没来接的小朋友都拿了绳子在走廊上跳起了绳,只有言一无心跳绳,只见他在走廊的活动区里这里晃晃那里悠悠,我对他也很好奇,想瞧瞧他今天会玩起什么花样

  • 幼儿实用性课程的研究

    a、实用性课程的提出: 21世纪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那就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这就意味着高质量的现代化人才大军需从幼儿教育抓起。课程是联结教育制度 与教育过程的枢纽。要提高幼儿保教质量,必须要有一套好的课程。 我园在前两个研究课题的基础上,针对我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用性课程的研究。我们结合本园实际,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优势,寻求一条适合农村幼教发展的新路子,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空间和游戏材料,努力构建适合我园幼儿身心发

  • 二期课改的体会:注重幼儿兴趣和能力特点

    二期课改如同清新自然的风,吹绿了教育的田野,吹走了陈旧的阴霾,为孩子带来更深远、广阔的天空。二期课改确立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注重早期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二期课改要求我们调整和改变当前学前教育课程过于强调学科要求、缺少整合、教师中心的倾向,突出课程的有效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时代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二期课改的实施,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挑战,它冲击着我们头脑中已有

  • 二期课改实践中幼儿常规培养之我见

    南汇区老港中心幼儿园 沈彩霞 上海市二期课改确立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为了发展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有充分愉悦的体验,我们是否就应该漠视甚至否定常规教育,让幼儿在无任何要求的情境中自由活动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新《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科学的生活常规及交往和实践活动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这里面至少包含了教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三层意思,而这恰恰是一个人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素质,也是社会对每个公民乃至未来人才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所以说常规教育是幼儿园素质教育乃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