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
幼儿园班级科学区的创建

幼儿园班级科学区的创建

更新时间:2014-07-21 06:43:52

《幼儿园班级科学区的创建》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班级科学区是指在班级活动室内为幼儿创设的、可以自由进行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索的空间。小班的科学区活动应该更贴近幼儿生活,更具有游戏性,它的科学区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和玩具吧、沙水区、操作区等结合起来设置设计;中大班中、大班科学区的创建应该突出活动的可操作性、趣味性和游戏性,要为幼儿孩子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和空间进行科学探索,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幼儿孩子亲历“科学家研究科学”的过程。

  (一)空间的选择与布置

  科学区空间的大小与选择应因地制宜,根据班级活动室的面积、朝向、班级

  和幼儿人数等因素来确定,要兼顾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的需要,要兼顾、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的需要。

  一般来讲,室内面积较大,尤其是人均面积较大多的班级幼儿园,创设班级科学区就容易一些,可以分主题创设科学区,如光影区、沙水区、电磁区等;相反,人均面积较小的班级在创设科学区时可能就需要与其它区域综合起来考虑,可以把科学区与自然角相结合,也可以把把科学区、数学区、语言区通整为益智区。没有空间摆放开放式橱柜的班级幼儿园,可以把科学探索的材料集中在几个主题箱中摞放,区域活动或自由活动时再取出分组活动。

  因为科学区的活动内容丰富,有的需要水,有的需要电,有的需要黑暗或光照,所以,最好科学区最好临近水源、光源和电源,或者有特别的装置。另外,科学区的探索活动需要幼儿专注、投入,、动脑筋思考,所以,科学区最好与表演区等相对吵闹的区域有一定间隔。

  有足够空间的班级,教师还需要需要提供橱柜摆放科学区的材料,小型操作材料如电线、小灯泡、干电池等可以按主题存放在筐子或者盒子里,贴上标签后再摆放到橱柜中。一般来讲,低矮的开放性橱柜方便于幼儿自己取放材料,有利于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所以,科学区应多选用这一类橱柜。但是,伴随活动的开展,材料会不断增加,所以,教师有必要选择一部分高一点的橱柜,有开放的,有封闭的。需要教师指导使用的材料,可以放置在高一点的封闭性橱柜中,或者根据计划,分阶段、有序调整材料的呈现。

  班级科学区的墙壁,可以悬挂或粘贴部分操作材料,也可以张贴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的示意图,还也可以张贴幼儿的实验记录图表,有些弯管实验、传声筒实验材料可以直接固定在墙上。

  (二)材料的选择与提供

  材料是科学区创设的关键,材料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

  直接关系到科学区活动的开展和幼儿的探索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多方面搜集材料,丰富科学区活动的内容。

  材料的一般要求。 第一,安全,不要用有缺角、有毛刺、不卫生的物品。第二,可操作性强,富有变化。科学区的材料不是用来摆设的,不需要过于强调美观,也不要投放不要太多的无法摆弄的成品,应该尽可能满足所有幼儿喜欢动手做的特点,提供可操作性强、富有变化的材料。第三,经济、实用,多选用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科学区的材料有些必须要购买,比如放大镜、磁铁、电池、电线等,但大多数材料可以在周围环境或在日常生活用品中找到,这既经济实用,符合环保的理念,又符合现阶段我国幼儿园的现状需要。

  此外,为方便幼儿记录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教室应该为幼儿提供纸笔,并提供空间展示幼儿的记纪录,便于与幼儿交流和分享。为方便幼儿查找资料,丰富知识经验,教室还可以在科学活动附近区域提供与探索主题相关的图书或画册。

  为鼓励幼儿的自主性,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室还可以在科学区提供清洁用品,摆放废物箱等。

  材料的呈现。 班级科学区的材料越丰富越好,但对于幼儿来讲,一次呈现的材料却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把所有的材料都乱七八糟地堆放在桌上,或者堆放在筐子里交给幼儿,会让幼儿无所适从,甚至有可能会让他们把探索材料变成打闹的玩具,所以,材料最好是按主题循序渐进地分层次呈现。此外,因为材料能物化科学探索的目标,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注意材料的呈现方式,让一次呈现的材料整齐、有序,既能体现明确的目标指向,又能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如,当教师把电线、小灯泡、干电池放在一个小筐子里、,不再掺杂参杂其他它物品时,幼儿无须教老师要求就会探索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这就是材料物化了探索活动的目标。可是,如果在筐子里再放上积木、纸张、放大镜、小汽车等材料,就会让孩子失去探索的目标,不知道该做什么。

  材料呈现时最好结合主题教学活动,按年龄段发展目标层次递进,不要一股脑地把搜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另外,材料与材料会构成一定的关系,引发不同方向、甚至不同性质的活动。如,把不同厚薄、质地的纸张放在一起,引发的可能是观察比较的活动;把纸和剪刀放在一起,引发的可能是剪纸活动;把纸和水放在一起,引发的可能是吸水性实验;把纸和画笔放在一起,引发的可能是绘画活动;把纸和尺子放在一起,引发的可能是测量活动……所以,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考虑幼儿可能的探索活动,排除干扰因素和不必要的一些点缀,直接引导幼儿指向有意义的探索活动。

材料的来源。 建议教师在幼儿园或班级门口设置一个“百宝箱”,收集来自家庭的各种废旧材料。也希望教师在班级里设置一个“宝贝展示区”,允许幼儿将自己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物品,并展示出来,这些“宝贝”很有可能引发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带幼儿到周围的商店、工厂、农户家等寻找边角材料或废旧材料,在征求别人的同意之后带回幼儿园。幼儿园周围的大自然更是我们科学区材料不竭的来源,教师在带幼儿外出春游、秋游、散步时,可以和幼儿一起搜集需要的材料带回来。

  班级科学区主要围绕各种自然现象和物理现象,开展各种探索活动,活动类型主要有观察活动、实验活动、测量活动、操作活动等,准备的材料可参考后面的“科学发现室的创建”那部分内容。

  (三)区域管理与活动指导

  1. 科学区的区域管理

  (1)科学区应该是开放的。班级科学区是为幼儿创设的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环境,所以,科学区应该是开放的,允许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自由活动时间进区活动,允许幼儿自由选取材料开展活动,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

  (2)科学区的材料应该不断补充和更新。为保障幼儿对科学区的持续兴趣,科学区的材料应该随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兴趣的转移,不断地得到补充和更新填充幼儿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材料。

  (3)让幼儿参与科学区域材料搜集、区域环境布置活动。以往很多幼儿园的区域环境都是教师说了算,教师设计和布置环境、搜集材料、布置,加班加点地忙乎,却忘记了这个环境的“主人”,幼儿作为区域活动的主动者的地位被完全忽视了。其实,幼儿参与环境布置与材料搜集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和成长。

  (4)师幼共同参与科学区域规则的制定,共同维护科学区域环境。区域规则不应该是教师对幼儿的要求,应该是共同的探究活动本身对幼儿的要求。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引领幼儿自主讨论区域活动规则,并使其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

  2. 科学区活动指导

  (1)科学区的活动应与主题教学活动、生活活动密切联系。科学区活动可以在主题教学活动之前,为主题教学活动积累经验,也可以成为主题教学活动之后的延伸活动,充分满足每个幼儿动手做和探索的欲望。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幼儿园生活都有很多的教育契机,教师和父母都应该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并使之和科学区的活动形成有效的互动,保证科学区的活动不断有新意,趣味盎然。

  (2)科学区活动指导应该以观察为前提。教师如何指导幼儿在科学区的活动呢?没有一种方法是普遍实用的,因为如果没有教师没有对于幼儿活动现状进行的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就不可能对幼儿科学探索活动进行有教师的有效的指导,所以,科学区活动指导的前提是教师对于幼儿活动的观察。

  (3)科学区活动指导有显性指导和隐性指导两种。显性指导是以教师直接给予幼儿教导、建议、要求等方式出现,而隐性指导可以是教师平行、平等参与幼儿的活动,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提供材料、改变材料的组合方式等。在幼儿的活动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太急于提供帮助,应该学会等待,让幼儿有反复试误的机会,让他们能体验到自主获得成功的喜悦。

  (4)组织幼儿讨论和交流。在科学区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幼儿进行讨论和交流,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彼此分享经验,增长智慧,促进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幼儿相互间彼此影响,让更多的幼儿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喜欢上科学。
相关阅读
推荐
  • 科学活动中的游戏也很重要

    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幼儿园 钱静珍 一般的科学活动,都会让幼儿通过操作,发现基本特征。但如果利用游戏来进行教学,那就不同了。游戏是小班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而在科学活动中参插游戏,并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对活动的兴致加浓,而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从而使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得到了发展。 从而培养孩子乐于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观察、比较、发现等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活动《小动物找家》中,我先利用图片让幼儿说出小鸟、小鱼的家,再让他们讨论天空中飞的小动

  • 探索综合活动

    探索综合活动 在新纲要中提出了要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提倡课堂开放,重视自主性。不少教师在教育观念如何转化为教育行为存在困惑,仍挣脱不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存在害怕心理,怕一但放手,孩子们学不到知识本领。传统教育忽视幼儿是能动发展的个体,忽视他们的兴趣、需要,扼杀他们思想和创造性。在认真学习《纲要》后,强烈意识到需要用开放、自主的教育模式来培养新时代的创造者、开拓者。记得在一次科学活动——探索有趣的镜子,一开始我怕孩子发现不了实验现象,便用

  • 激励孩子们对自然,对科学的追求

    前段时间我和小朋友进行了种子种植活动。孩子们纷纷带来各种种子,有黄豆、红豆、蚕豆、花生、瓜子、菜籽等,有的孩子把种子种在雪碧瓶里,有的幼儿把种子种在盘子里,还有的幼儿把种子种在果冻盒里。孩子们每天都细心地给种子浇水,种子有没有变化是孩子们最关注的事情。 今天一大早,婷婷小朋友走到教室里,第一句话就问:老师我带来的豆呢?她走过去一看,惊讶地叫了起来,老师,老师,你快来看,我的豆豆长大了,有小角出来了。这时,玲玲也凑过来说:我的豆豆也长芽了,就像两个小小的耳朵,靓靓开心地拍手说道:小小的耳朵真可爱,可是为什么

  • 利用幼儿好奇心 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

    幼儿好奇心强,对自然界的一些小昆虫、小动物特别感兴趣,我们就利用了幼儿这一兴趣点,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意识到昆虫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 平时,我们看见孩子玩蚂蚁、捉小虫,总是一律阻止。孩子们为了避开老师的视线,常常把捉到的小虫带到某个角落里偷偷地玩。活动室里偶尔飞来一只蝴蝶,孩子们看到后特别兴奋,一双双好奇的眼睛看着它在教室里飞来飞去,那股高兴劲简直没法形容!为了稳定幼儿情绪能够继续听课,我总是把飞来客赶出教室,但我发现孩子们对我的举动是那么不赞成,他们感到惋惜,而且久久也不能

  • 如何指导幼儿偶发性科学活动——幼儿科学教育

    当幼儿面对某些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时, 常常会问一些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的问题,这种随机产生的对科学的好奇现象我认为是偶发性科学活动信息。如何让幼儿偶发的科学兴趣成为有效的科学探索活动呢? 教师 的指导是关键。 一、抓住契机, 适时给幼儿科学的解答。 幼儿的学习具有情绪性, 当他们情绪高涨的时候, 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注意到了什么马上就要问, 想到了什么马上就要说。如在一次晨间活动中, 两个幼儿在给螃蟹换水时发现了螃蟹吹泡泡的秘密:快看, 螃蟹吹泡泡了! 真好玩, 螃蟹怎么会吹泡泡呢

  •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的确,对于幼儿来言,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都能成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是他们每天能遇到,每天都会做的事。 一、在有趣味的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幼儿探索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在幼儿阶段,幼儿的自我意识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科学探索活动中要经常给幼儿你试试看,你能行,大胆想一想等鼓励语言,多表明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为幼

  • 创设自然角提高孩子科学素养

    在第四篇环境创设中,有一个案例叫做小兔为什么要流浪,它讲述了一个小朋友带来了一只小白兔,其他小朋友也都很想照顾它,但是兔子只有一只怎么办呢?于是,老师为了利用好这一教育资源,首先和拿来小兔子的家长商量了一下,在征得他们同意的情况下,老师采取了让小朋友轮流把小白兔带回家喂养的方法来解决,并且为了获得喂养小白兔的资格,老师鼓励幼儿充分挖掘自己的优点来争

  • 让幼儿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各种植物

    春回大地,幼儿园院子里柳树变绿了,小草发芽了,太阳暖暖照着,和风轻轻地吹着,舒服极了。这样的好天气里,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多做户外活动。一天,我蹲在小种植园旁边看变绿的麦苗,几个孩子也围过来,我随口问:认识这是什么吗?葱。王哲大声回答。我摇摇头:不,这是麦苗,你们看春天到了,麦苗变得绿油油的。王哲扬起小手,指着另一块地里的蒜苗满脸自信地说:噢,那是葱。我不禁哑然失笑,想起了以前读到的那个学生把麦苗认成韭菜的故事。大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没想到我们地处城镇的孩子对这些粗浅知识的认识也这样少得可怜。

  • 谈谈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问题及困惑

    在感知网学习中,我认真学习了袁老师关于幼儿园探索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这次讲座很好,内容接近教学,对实际的教学提供很大的帮助。听了袁老师的讲座,深入的让我了解了科学教育的组织指导与要求等,她例举的一些实际教学案例,开阔了我的视野,拓展了我的经验,原来幼儿园科学教育可以这样的。以下就谈谈我在平时科学教育中的一些困惑及问题。 问题一:科学知识不够丰富。 在实际的科学教育中,发现自己的科学知识不够丰富。如在科学活动前,发现一些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说不太清楚的。就会先去网上、书上去查找相关的正确的科学原理,在主题审议时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