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音乐律动论文
在民乐欣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节奏感

在民乐欣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节奏感

更新时间:2014-10-19 10:59:19

《在民乐欣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节奏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音乐律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指导思想:    《民乐启蒙教育》作为我园的特色教育已经拉开帷幕,并在专家的引领下正逐步走上轨道。根据我园的实际,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学期我组将从民族乐器中的打击乐器着手,引领幼儿走进民乐,逐步增强节奏感。
     众所周知,打击乐是最为人类所掌握的乐器种类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幼儿最容易掌握的乐器。由于打击乐器的演奏主要使用大肌肉的动作,因此,幼儿容易掌握演奏方法。打击乐器是深受孩子喜爱的一种乐器。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演奏打击乐的兴趣,掌握一些基本的演奏方法,发展幼儿听辨节奏和乐器音色的能力,提高幼儿与群体合作的协调能力。并在打击乐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活动中有一种欢快、成功的体验。
二、研究目标:
1、在看看、听听活动中,引领幼儿欣赏一些著名的民乐乐曲,萌发幼儿喜爱民乐的情感。
2、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掌握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积极尝试使用其进行打节奏活动,增强节奏感。
三、具体做法:
1、提供视频、磁带等音像资料,让幼儿欣赏几首著名的民乐乐曲,使幼儿感受民乐、了解民乐,初步激发幼儿喜爱民乐的情感。
小班阶段的幼儿对于民乐了解甚少,因此需要通过感知、欣赏来激发幼儿了解民乐,走进民乐。所以各班老师先收集资料,进行交流分享,从中挑选适合小班幼儿的、短小欢快的民乐乐曲,让幼儿感知欣赏,并在一日活动中经常播放,使幼儿反复聆听,逐渐引导幼儿了解民乐是我们的国乐,非常优美,从而激发幼儿喜爱民乐的情感。
2、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探索设计一些便于幼儿理解掌握的节奏图谱,帮助幼儿识别不同的节奏型。
 节奏乐活动对幼儿的节奏感是有要求的。教师要有计划地在游戏中帮助幼儿逐步积累节奏型,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否则节奏乐活动是无法正常进行的。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具体地体验、感知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设计有趣可爱的图谱(如水果、动物造型)等吸引孩子尝试辨认,然后乐意通过动作模仿、语言节奏等表达对节奏的感悟(如用拍手代替说话),把抽象的教学关系转化为孩子能亲身感知、具体操作的节奏图谱,用孩子熟悉、擅长的经验去丰富节奏小知识。
3、创设节奏区角,提供几种常见的、便于幼儿操作的节奏乐器,引导幼儿在摆弄中自主探索演奏方法,进而拓展使用生活中的替代物品,乐意尝试各种节奏活动,逐步累积孩子的节奏感。
小班阶段的幼儿对于节奏乐活动的喜爱更多的取决于对小乐器的喜爱。所以,在小班阶段我们更多的是让幼儿尽情的摆弄乐器,以满足幼儿心理上的需要。在摆弄和游戏中,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自己的感受,逐步了解区分不同小乐器的音色,并逐步掌握最常见小乐器(碰铃、响扳、铃鼓等)的正确演奏方法。如:认识小乐器。让幼儿在敲敲、听听比比中了解碰铃、响板、铃鼓的不同音色,可用形象有趣的语言让幼儿记住小乐器的名称和它唱歌的声音。教师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教授中,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乐器演奏方法,并让幼儿在自主操作中体会不同的演奏方法,体验不同的音响效果,从而激发孩子进一步探索民乐的兴趣。
四、活动安排:
1、讨论:怎样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民乐乐曲?如何开展欣赏活动?
2、交流:怎样开展节奏练习活动,哪些节奏型幼儿容易掌握,如何设计便于幼儿掌握的节奏图谱?(资源共享)
3、分享:各班开放展示课、资料成果交流。
相关阅读
推荐
  • 中班音乐素材的调查研究报告

    一 、调查背景: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确立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我园是以南京《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作为蓝本选择性地编制适合本园的课程,其中的音乐教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但有的音乐教材缺乏经典的、文化积淀的元素,缺少儿童性、艺术性。而一些传统音乐教材则具有很强的儿童性、艺术性,及深刻的教育意义,但教学方法滞后,缺少《纲要》精神的引领。为了寻找《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音乐教材与传统音乐教材两者契合点,我们选取了《传统音乐教材的二度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探索出开发传统音乐教材的一

  • 音乐欣赏活动中情绪情感的调控策略

    内容提要:在以往的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当教师过于强调作品的结构时,往往会破坏音乐的审美情境,导致幼儿在活动中处于懒散状态而不能进入适宜唤醒水平;而当教师过于强调情绪体验与情感表达时,又往往导致活动中幼儿只顾兴奋而忽略音乐素质的要求。虽然教师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力图兼顾幼儿对作品结构的理解与对作品情绪情感的表达,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很难把握其中的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发现这一矛盾是可以通过教师运用合作交流策略、介入新刺激策略和活动节律动静交替策略等有效策

  • 组织有情趣的活动(学习)

    活动的组织实施是幼儿学习的过程,是方案的具体实践过程,也是活动是否达成成效、幼儿是否获得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组织有情趣的教学活动的关键是教师的投入程度。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所以在音乐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良好的情绪和充沛 的感情去感染和影响幼儿。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一定要自信,要努力把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对音乐的喜欢表现出来,去感染孩子。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而且在前期,对这个音乐活动做了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对要演唱的歌曲,教师首先要反复的哼唱,这样才能保证为幼儿的示范演唱时歌曲的完整性和

  • 音乐活动《许多树叶》之反思

    我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秋风吹落我呀,飘呀飘呀飘,一片一片树叶吹在一起,变成许多树叶,许多树叶!小朋友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边唱歌曲,边做自己喜欢的树叶飘动动作。 音乐一停X片树叶做好朋友。幼儿根据教师的数字进行找朋友的游戏。 老师说是三片,你到其他的小朋友那里吧!小杰数数自己和旁边的同伴1、2、3,对妞妞说。妞妞发现了还有两位小朋友在找朋友,就加入了他们,我看到她也仔细的数了数1、2、3 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数学的概念就是从现实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数学知识既非物质知识(物体

  • 感受音乐教学的艺术

    在园领导的努力下,今天,我们终于有幸聆听了桐乡市崇德艺术幼儿园陈宴园长关于《建构式课程背景下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的报告,两个多小时的报告在笑声、歌声、掌声和赞叹声中不知不觉地渡过了,令人难忘。 正如陈园长说的:为幼儿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架和帮助,寓学习于快乐的情境中,寓乐寓情。她的报告也正是这样,为老师们创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在互动、交流中,将主题背景下音乐教学的现状,什么是主题背景下有效的音乐教学,以及如何实现主题背景下音乐教学的有效三个内容进行了诠释。她站在理论的高度,从内容的安排、活动方案的设计

  • 歌唱活动中如何抓住幼儿的兴趣

    在歌唱活动中如何抓住幼儿的兴趣呢,如果在学唱歌曲时从头到尾没有变换方式,让幼儿进行多次演唱,幼儿肯定会失去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这次的歌唱教学《蚕豆花》中,我随机用了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结果幼儿的演唱兴趣始终高昂,顺利而又愉快地完成了教学活动。下面是我的一点课后反思: 歌唱活动《蚕豆花》我安排了两个教时,在第一课时中我们班的幼儿基本学会歌曲还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第二课时的目标是让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学习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活动的难点就是让幼儿练唱哟哟哟哟两音,要求唱出跳音,重点是启发幼儿唱出快乐的

  • 音乐背景促进游戏的发展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所以音乐又叫做情感艺术。因此,用音乐教育幼儿,能陶冶性格、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启迪智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那么在幼儿的游戏中怎样运用音乐来促进游戏的发展呢?在《春天的色彩》艺术主题活动中本人进行了尝试。春天是多姿多彩、富有生机而又充满清新的。幼儿在大自然中寻找并发现了春天的美丽,感受着春天的艺术美。然而怎样将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更好地抒发出来呢?我在自主性游戏中不仅开展了多样的游戏,提供了多样的材料。关键是在本主题的游戏中我选

  • 老师,你做好让孩子演唱的准备了吗?

    最近,我陆续听了几节音乐活动,由于老师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不同,呈现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一次公开活动中,教师A组织的是大班歌唱活动《柳树姑娘》,在幼儿演唱之前,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充分欣赏和感受的环境,从感受音乐旋律到引出歌词,老师反复演唱歌曲,不同方式的倾听后,幼儿也就轻松的学会了歌曲。教师B组织的是中班歌唱活动《小小的船》,演唱前,教师播放了电脑里的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旋律,之后老师范唱了一遍歌曲,在陆续引出歌词后,就让幼儿跟着演唱,结果孩子大多不会唱。 同样是歌唱活动,同样是在演唱前关注到了欣赏和感受,

  • 大班歌唱活动《小乌鸦爱妈妈》反思

    《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叙事性较强的歌曲,记叙了乌鸦反哺的感人故事。歌曲的旋律伴随着欢快且温柔的节奏,显得朴实且富有童趣。这首优美的歌曲以拟人化的笔触,勾勒了一幅动人的图画。让儿童通过感受小乌鸦的心境,从而学习去尊敬爱护自己的妈妈。在活动过程中,根据与幼儿交流互动所得到的反馈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现针对以下几方面做出反思: 一、核心价值的把握。 本次活动目标的定位有所偏差,首先,教师对于歌曲风格的把握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在活动中,教师情绪过于慷慨激昂,对语音语调的控制与歌曲氛围较不相符。 调整策略: 1.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