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音乐律动论文
对组织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一点思考

对组织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一点思考

更新时间:2014-06-22 10:11:59

《对组织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一点思考》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音乐律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古有“高山流水觅知音”。而音乐之于每个人,亦是一种“广大到相忘”的相知。

很高兴这次的“爱上课”活动的主题是音乐——一个我十分感兴趣、也曾花过一些时间去探索实践的领域。在音乐欣赏活动的研讨的过程中,各地的幼教同行们各抒己见,讨论十分热烈,碰撞也很精彩,让有些观念逐渐清晰,一些困惑与争议也浮出水面。在倾听、思考与参与的过程中,也明确了一些自己想法:

一、关于音乐欣赏的概念。

音乐欣赏在幼儿园一般有非正式的音乐欣赏和正式音乐欣赏两种形式。

非正式音乐欣赏包括所有以音乐为背景的活动,应属于广义上的音乐欣赏,这样的活动无明确的教育目标,自由、随机,音乐材料不明确分年龄段,教师不做过多引导和要求,感知方式以幼儿的无意注意为主。如起床音乐、进餐音乐、散步音乐等。正式的音乐欣赏也是狭义上的音乐欣赏一般是指在有明确教育目标,教师引领下的一种集体活动。这样的音乐欣赏活动对选材和教育手段、教育效率都会有所要求,活动方式以幼儿的有意注意为主。

这次活动研讨的是后者。教师首先要概念清晰,才不至于产生音乐材料在不同年龄班使用上的困惑。作为正式的音乐欣赏活动,有些音乐材料可以大中小通用,但有些是有明显的适合年龄段的。或者同一素材可以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用法。为不同年龄段选择适宜的音乐材料会达到教育效率的最大化。

二、 关于音乐欣赏的目标。



我们用一个好的音乐作品来做活动时可以分析出很多的价值点,从而衍生出很多目标。但无论什么音乐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体验音乐应该是第一个目标。也应该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因为对音乐本身的感知、体验是其他活动的基础。价值点较多时,可以分几个课时完成,要循序渐渐,不可急于求成,走过场。

三、关于音乐欣赏的教学手段。

目前,在音乐欣赏中“引领幼儿多通道感知、表达”已达成共识,如肢体动作、图谱、乐器、道具、语言、绘画、视频、实物等等,却因选择过多反而混乱。个人觉得应该因作品而异、因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发展水平而异,适合的适度的才是最好的,不能滥用,更非越多越好。特别是灌输式的手段在欣赏标题作品时可少量运用,欣赏无标题作品时则应尽量选用开放式、启发式的引导手段,以免限制幼儿的感知觉联动,禁锢幼儿的感受力发展。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造性的表现音乐。

艺术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是发展人的感觉能力。在运用种种感知手段时,教师要始终心中有目标,要清醒的认识到:任何感知手段都是为幼儿感知、体验音乐服务的,技能上的指导不是重点,特别是第一课时。绝不能喧宾夺主,偏离音乐的目标。所有非音乐的元素都不是重要的。



四、关于同一音乐作品的同课异构。

同一首音乐作品放在不同的年龄班来欣赏,目标定位应不同,采用的教学手段也应不同。比如可要求大班幼儿用较为复杂的肢体动作感受、体验、表现音乐,而对小中班幼儿肢体动作的要求可放低或采用其他手段。让大班幼儿听一遍音乐后谈谈感受,对小中班幼儿来说可以放在听过多遍音乐后或不作语言上的要求。

教育目标和教学手段的适宜取决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这需要教师对幼儿情况和作品有准确的了解、分析和把握能力。当然,在现场研讨、异地执教、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教师很难照顾周全。
相关阅读
推荐
  • 传统音乐教材的二度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⒈提升了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表明我国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实施与管理由原来高度集中统一向权利下放的进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也就意味着教师已不仅是课程的管理者与执行者,而是创造性实施的开发者与建设者。 但纵观我园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尚存在着一些非理想的状态,如:课程开发的意识不强;课程开发、利用的能力不够等。种种迹象表明,我园教师未充分行驶好国家所赋

  • 找准切入点,学会趣中求效——音乐教学中的趣中求效

    幼儿园的孩子都爱又唱又跳,跟着老师的琴声,摇头晃脑,小嘴唱着动听的歌曲,如果你是一位聆听者,你会爱上这种合唱的声音。一首简单的歌曲如何让他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孩子们都会唱,那就要看老师是用什么办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的注意课堂教学,并且愉快的参与到其中。大家说着容易,可是音乐有时会让人犯难,怎么才能上好一节音乐课,让他趣中求效呢? 我通常在音乐课中使用两种办法: 办法一:创编动作。结合孩子们爱动的特点并且努力做到让孩子在做中学,所以我常常会在结尾来个创编动作,让孩子们自个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自己喜欢的动

  • 音乐课“导入”设计的几种形式

    常规性的音乐活动一般都由三个环节构成: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开始部分即是音乐课的导语。一节课的导语就如同一出戏的序幕,预示着整台戏的发展和结局。所以合理的设计这开始曲,是整节音乐课的关键。以下我就谈谈我是如何导入的。 1、做律动进教室 这是音乐课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幼儿在教室外排好队伍,教师在室内弹琴或者播放录音磁带,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和内容做律动依次进入教室。音乐可反复演奏。直到幼儿全部入座然后可继续做连声、听音等练习,再引入新课。 2、音乐欣赏 让全体幼儿先进入教室。教师播放与课堂相关的或者气

  • 拍子节奏教学如何入手(中班)

    中班的音乐教学中,涉及到了三拍子的学习。虽然讲起来很容易,就是数1、2、3,1、2、3,但是真正要让孩子们掌握三拍子,我发现还是有难度。尤其是他们原先对二拍子的节奏掌握也不是很好的情况下。 我让孩子们打拍子,他们会跟着老师机械地拍着手。但是运用到音乐中,他们就又不会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我觉得还是他们对节奏的意义不理解。于是,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我从语言节奏着手开始来练习,目的也是让他们理解节拍额意义。我让小朋友说三个字的一句话。有人就说:奥特曼,于是我让给他们重复说奥特曼,而且保持每个字的长度相同,一边

  • 在音游中享受快乐

    今天下午,我和孩子们一起玩了音乐游戏《小胖鸭子捉迷藏》。游戏的重点是让幼儿边唱歌边做相应的动作进行游戏表演,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在游戏前,我让孩子运用自己的感知,充分讨论小胖鸭的音乐形象,并集体讨论、设计小胖鸭游泳、游戏时的情绪和动作。在幼儿讨论的过程中,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和提醒,幼儿从被动的接纳者转为积极自动的参与者,自信心大增,想象力得到充分的施展。整个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愉悦之情,主动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游戏之中,在唱唱、做做、玩玩的过程中去感知着音乐、体验着快乐 由此,我想到了

  • 浅议节奏乐对幼儿能力的影响

    临泽第一幼儿园 鲍淑琴 节奏乐活动是离不开节奏的,节奏是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它充满生命、蕴涵着情感的意义,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关系。因此对幼儿节奏乐活动与幼儿兴趣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就如何上好幼儿节奏乐我有以下见解: 一、节奏乐本身对幼儿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不同的打击乐器有着不同的外形和音响效果。幼儿最初对打击乐产生兴趣的来源于对打击乐本身的兴趣。有趣的外观造型,尤其是打击乐器奇特的音响效果深深的吸引着孩子。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拿着小乐器叮叮当当的敲着,尽管由于方法不对音响效果不好

  • 让孩子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在主题活动《亮眼看世界》开展时,我们设计了一堂音乐活动《小闹钟》。在活动开展前,我们班的大多数幼儿在晨间的活动中已经完成了一只纸工小闹钟,所以为了方便在活动时的游戏环节,我特地请小朋友们不要带回家,摆放在班级里做装饰。 活动开始了,导入部分,请幼儿学一学小闹钟唱歌的声音,幼儿十分感兴趣。很快就进入了老师示范环节。哪知道,我唱第一遍的时候,就有孩子在跟着我哼唱了。练了两遍以后,歌词也很快记熟了。表演部分,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但是由于他们制作的小闹钟都是一样的,二幼儿是可以将自己想象成各种形状的小闹钟的,所以拿

  • 班级课题小结:音乐活动中节奏感的培养

    这学期我们班进行了音乐方面的班级课题研究,研究内容为:音乐活动中节奏感的培养。课题的开展主要以主题音乐活动、班级特色活动、游戏活动等内容为主。课题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需要不同的途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单一的节奏练习不能够使幼儿对节奏活动保持持久的兴趣,本学期,我们边实践边调整方法,班级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节奏的把握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研究经验。 一、课题实施中教学方法和形式的调整 在课题开展的时候,一开始,主要以节奏训练为

  • 江南丝竹欣赏教学在幼儿园的实践

    【摘要】江南丝竹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它亲近幼儿、走进童心?在《纲要》引领下,我园根据幼儿园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艺术教育的总目标,开始了江南丝竹欣赏教学在幼儿园的实践,三年多来,我们运用多通道参与模式理论、儿童发展敏感期理论等,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了《江南丝竹欣赏教学园本教材》的基本框架、探索了实施江南丝竹欣赏教学的有效途径、优化了实施江南丝竹欣赏教学的可行策略,让悠扬丝竹怡性情、传统文化润童心。 【关键词】 江南丝竹欣赏教学 园本教材 实施途径 可行策略 江南丝竹是江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