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孙中山破陋习》教学案例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孙中山破陋习》教学案例

更新时间:2014-07-22 08:50:26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孙中山破陋习》教学案例》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教材分析:《孙中山破陋习》是苏教版第五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自己的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选废除缠足陋习的事。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后的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气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三、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有关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仇恨以及他敢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仇恨以及他敢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具准备:缠足的图片、资料,孙中山塑像,重点语句。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相信这几个词语大家一定能读好,谁愿来读?

喜欢 缠足 痛苦 总统 废除 陋习

3、哪位同学能用上这几个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姐姐,看到姐姐被缠足受尽了痛苦,他当上大总统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

二、精读感悟:

(一)1、缠足之前姐姐是怎样的,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姐姐?

2、指名谈体会:

(1)生1:我看到了一个能干的姐姐。从“不怕吃苦、烧饭、插秧、挑柴、样样能干”看出的。

师:哪个词最能看出?

生:样样。

师:“样样”是说哪些活?

生:烧饭、插秧、挑柴。

师:仅仅这些吗?

生:还有担水、扫地、喂鸡……

师:真是一个能干的姐姐。板书:能干。还有吗?

(2)生2: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开朗、活泼、快乐的姐姐。从“陪孙中山玩、唱歌”看出的。

师:活泼快乐的姐姐平时有哪些表现?陪弟弟玩哪些游戏?

生:走路连蹦带跳,跳舞、唱歌;爬树、游泳、捉迷藏……

师:姐姐不仅能干,还那么活泼、快乐。板书:活泼。

3、师总结:正因为姐姐是那样的能干、活泼,孙中山小时候才特别喜欢自己的姐姐。如果你有这样的姐姐,你喜欢吗?

生:喜欢。

师:把这种喜欢通过你的读书体现出来。

4、指名读,及时评价。

5、师:让我们一起读出对这位姐姐的喜欢。

(二)1、师:从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这位姐姐的喜欢。可是好景不长,这样活泼能干的姐姐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大家默读第七自然段,想想姐姐发生了哪些变化?

2、指名说姐姐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姐姐再也不笑了,再也不唱歌了。

师接:姐姐变得——生接:忧郁了、痛苦了。板书:痛苦、忧郁。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姐姐的痛苦。

(三)1、师:此时你脑中肯定出现了大大的问号,指名质疑。

生:是什么是活泼能干的姐姐变得这样痛苦、忧郁?

师:谁知道?

生:缠足。师板书:缠足。

师:哪一自然段写了缠足?

生:第二自然段。

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说:

生:我体会到姐姐非常痛苦。

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生:从“痛苦极了”,就是痛苦到了极点。

生:从“眼泪直往下流”,就是眼泪一直往下流,连续不断的往下流。

3、师:确实非常痛苦。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的缠足怎么这么痛苦,谁知道是怎么回事?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谈缠足的情况。

师总结补充,加上动作渲染:资料1:文字资料、配乐(《二泉映月》)播放:

最残忍的“刑罚”

缠足是中国历史上最残忍、时间最长、迫害人最多的“刑罚”。

女子缠足从小时候开始。缠足时,五个脚趾紧靠一起,脚面用力弯成弓状,然后用四到五米的布条缠裹。缠上两层,用针线密缝,一面狠缠,一面密缝。缠完后,脚如炭火炙烧,疼痛难挨。如此日复一日紧紧纠缠,不到半月,脚面弯曲,折作四段,十指腐烂,鲜血淋漓。

师:看完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生:太疼了。

师:“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真切地反映了女子缠足被摧残的痛苦。

4、师出示课件,配乐叙述:大家看,这就是一只被缠后的小脚。你们看,脚已变形,脚趾被弯曲踩在了脚底,已失去了作用。被缠足的人只能用脚后跟踩着地,一颠一颠地慢慢朝前走。你觉得缠完足的女子怎么样?

生:太痛苦了。

师:那小脚含着缠足女子的泪,带着缠足女子的血,简直痛苦极了。

5、师:此时的姐姐仅仅痛在脚上吗?

生:还痛在心里。

师:为什么?

生:因为她知道自己以后再也不能跑了,再也不能跳了,再也不能干活,再也不能陪弟弟玩游戏了。

6、师:此时姐姐真是身心剧痛,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出姐姐的痛苦?

生:抓住关键词语。(生说不出来时,教师可引导: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诀,要想读出姐姐的痛苦,必须抓住一些关键词语)

师出示课件:读读屏幕上的话,看应抓住那些关键词语来读?

生:长长、一道又一道、痛苦极了、直往下流。

师出示标有关键词语的段落,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读。

(四)1、师: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真是又生气又心疼,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他们各抒己见,都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3——6自然段,用“——”标出孙中山的话,用“﹏”标出妈妈的话,反复读,结合提示语、人物神态边读边体会他们说话时的语气,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2、分组交流,互相提建议,看哪小组读得好。

3、全班交流:

(1)师:孙中山的话应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应用“心疼、生气”的语气读。

师:为什么用心疼的语气?

生:看到姐姐那么痛苦,他非常心疼。

师:你能联系上文来思考,不简单。为什么用生气的语气?

生:明知缠足不能下田干活还让姐姐受罪,明知不好还这样做。所以他非常生气

师:此时孙中山对缠足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生:痛恨。

师:他认为对于不好的就不应该去做,不能怕别人笑话。这说明他从小怎么样?

生:敢于抗争。

师:请大家用心疼、生气、痛恨的语气再读一读孙中山的话。

(2)师:妈妈的话应怎样读?

生:应用“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心疼”的语气读。

师:从哪儿看出?说说理由。

生:因为妈妈也不想为姐姐缠足,可那是祖宗传下来的。从“叹了口气”可以看出妈妈的无奈。

生:从“含着眼泪”可看出妈妈的心疼。

师:请大家用“无奈、心疼、痛苦”的语气再读读妈妈的话。

(3)想不想分角色朗读?同桌分角色练读,一人当妈妈,一人当孙中山。

(4)指名分角色朗读。

(5)女生读妈妈的话,男生读孙中山的话。

师:读得真好,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五)1、师:缠足陋习已有一千多年了,缠了一代又一代,残害的妇女数不胜数,母亲也是受害者之一,但为了不让别人笑话,只得含着眼泪把又气又急的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2、师出示课件:请看图,妈妈和姐姐在屋子里干什么,此时孙中山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妈妈在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的为姐姐缠足。师:你很会联系上文想象

生:听到了姐姐的哭叫声。

生:想到了一定要废除缠足这个陋习,使姐姐不再痛苦。

3、师:当时不管孙中山怎么想、怎么反对都无济于事,姐姐照样被缠了小脚,那小脚含着姐姐的泪,带着姐姐的血。因此,以后的几个月——生齐读大屏幕上的话: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听到姐姐的歌声。

4、师:此时,孙中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那幼小的心。从此,他就有了一个坚定的决心,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生接:废除缠足这个陋习。师板书:把“破”和“缠足”连起来。

5、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孙中山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封建缠足陋习给包括姐姐在内的千千万万中国妇女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他的目标更坚定了。经过努力,他成功了吗?

生:成功了。

师: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这真是件大快人心的事,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让我们为他鼓掌。

师:被缠足这个陋习残害了上千年的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小节,领略着大快人心的事。

三、拓展延伸

师:如果没有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被缠足;如果没有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被缠足;如果没有孙中山,老师也许早已被缠足。面对孙爷爷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

生:孙中山爷爷,是你废除了缠足这个陋习,解除了中国妇女的痛苦,你真了不起。

生:孙爷爷,要不是你,我也许正在被缠足,正挣生活在痛苦之中,谢谢你。

生:孙爷爷,你敢于和封建势力抗争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四、 教师总结:

孙中山不仅废除了缠足陋习,还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制度,他的形象将永远屹立在人们心中。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永远记住这位伟人。

五、 布置作业:

1、 搜集不同时期孙中山的故事、图片,做一期手抄报。

2、 询问周围老人其他的习俗并写下来。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一、读拼音,写汉字。 z rncǎi zhāiqīng xij bngyōu y ()()()()() bǎo zhngj lǒnɡzēnɡ tiānm fɑn ku d ()()()()() luǒ lzhn lnhu huǐd chī y jīnɡ ()()()() 二、照样子给字换个偏旁,再组词。 例:话(说话)(活)(活着) 狠(狠毒)()()诊(诊断)()() 神(神话)()()编(编写)()() 三、照样子写词语。 一举两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面俱到: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教学完《庐山的云雾》一课,有很多感悟,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在学习本课时,利用云雾的特点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先展示课文中描写云雾的动人画面,接着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有的同学说云雾像一匹奔腾的野马,有的又说云雾像一泻千里的瀑布,还有

  • 新老师汇报课《太阳是大家的》评课

    在新老师汇报课上,陈老师上的是《太阳是大家的》这一课,到展示课时她已经上了五次,因为条件限制,前几次无法使用课件。到中心本部又试教了两次。每一次试教陈老师都很认真,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课堂,让陈老师深深感受到课堂的灵活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针对一次次出现的新问题,陈老师能积极地探究调控方法。正是在这样一次次地磨课中,课堂教学显得愈加清晰流畅起来。 陈老师以猜谜语的形式揭示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这堂课陈老师始终以读贯穿整堂课,在读课题时《太阳

  • 淳朴自然的课堂《孔子拜师》听课反思

    《孔子拜师》曾经在去年听过,当时就觉得这篇课文挺难的,特别是一些词语的理解,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深奥,怎么把难理解的词语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可能这也就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吧? 郁老师的课给我一种非常淳朴又自然的感觉,一节课下来,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热闹非凡的场面,有的只是涓涓如细流般地品味,学生们的思维在不断的碰撞中得到提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深入浅出解析重点词 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对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上,郁老师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词语所包含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风餐露宿时,郁

  • 三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

    盘古开天地 执教:海宁宏达学校 费玉华 [ 课堂实录] 整理:过眼云烟 [ 课前] 大屏幕打出: 走进传统文化神话篇 指名学生背诵古诗。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我们已经把课文读成了一句话(大屏幕出示句子):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其中创造用了不同的字体) 齐读。 2、师:第一步总结了一个词语是开天辟地(板书在黑板上) 3、请一学生简单复述盘古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学生的复述比较详实但又不累赘。) 二、学习第3段,感悟盘古的坚忍不拔: 1、指名读第3段,思考:

  • 在三年级的日子里《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

    翻阅《意林》,看到介绍余世维习惯的一段话:每次余世维要离开酒店,他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这样进来清扫的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 也许客人和阿姨永远也不会见面,阿姨高看这一眼也并不会对客人有什么影响,但这就是教养,在看不见的地方更显宝贵。 看了这个案例,我对余世维肃然起敬,尽管他已拥有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的称号,我的崇拜和敬意并不能使他锦上添花,但他的教养比起他的诸多光环更让人刮目相看。 生活中,看得见的教养我们找起来并不难。安静的大会堂里,我们会自觉

  • 苏教版三下语文《夏日田园杂兴》第二课时练习题

    【教学目标】1.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2.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一、学习读读背背 △学习成语 1.同学们,你们知道庐山云雾有什么特点?谁能用成语来形容? 2.庐山的云雾不断变化,你可以用上这些成语来形容,世间万物十分复杂,也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也可以用上这样的成语来形容。 3.出示成语: 气象万千 风云变幻 奇峰异岭 若隐若现 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 白云苍狗 瞬息万变 4.自由读,指名读词语。 5.四人小组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6.全班交流: 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时《石头书》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通过理解和感悟,知道石头书的含义。 2.通过朗读练习,提高语感和阅读兴趣。3.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 重难点: 1.通过对人物对话的品读,理解石头书上的字和画的作用。 2.从故事中感悟主人公刨根问底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石头书。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川川和磊磊向叔叔提了几个问题?(显示:6个问题) 他们一直问,把问题都弄明白为止,这叫刨根问底。 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会学,遇到问题还要会

  • 解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认知,是教师对文本教学价值的挖掘和选择,因此文本的解读,决定了教师如何搭建起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决定了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一例子去教语文,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构思,决定了教师如何利用40分钟的时间去建构自己的语文理念,因此解读教材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教学《在牛肚子旅行》一课时,在对教材反复研读的基础上,我把目光聚焦于课后三个教学目标上: 1.分角色朗读课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