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读思交融 意法兼得——《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后反思

读思交融 意法兼得——《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后反思

更新时间:2015-06-20 19:37:16

《读思交融 意法兼得——《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后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篇以“文包诗”特殊形式出现的文章。在课文中不仅呈现了王维的旷世之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且通过一个故事的形式来形象地解释王维的这首诗,故事融入了作者年少离乡,适逢重阳,遥想亲人的深深情思。文章以脍炙人口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透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课文情感真挚,有相依相伴的故乡情,有望眼欲穿的离别情,读起来饶有趣味。教学时,我抓住了“文包诗”的体裁特点,有如下教学特色:
一、诗文对照 读中得法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个特色内容,从二年级的教材开始,每册教材中都有“文包诗”这一体裁的课文。“文包诗”和平时的古诗教学有一些区别。古诗教学是就诗而学诗,而“文包诗”是以文章的形式包含古诗的内容和诗意。“文包诗”应该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文体的课文时,能让学生习得其的学法,那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诗文的内容,更是终身受用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总结“文包诗”的学习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教学伊始我以“读一读全文,思考诗与文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默读全文深入思考,从而帮助学生与发现,古诗的意思就藏在故事中,进而得出“文包诗”的学习方法之一是“文包诗”中的“文”是我们学习的“小拐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这根拐杖来学习诗句。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细读句诗,找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再回到文中,找出难点字的意思,从而又得出“文包诗”的学习方法之二是当碰到难以理解的字词时,我们不一定只运用常规的查字典的方法,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二、读出意境 深化诗意
学习古诗是很讲究意境的,古诗的意境创设需要教师设法去拓宽想象空间,而“文包诗”的文本优势在于现成的故事情节就给学生理解古诗提供了一定意境,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文”的意境,指导学生读中品味,然后对照相应诗句,使诗的意境更佳深远,对诗句的理解更为深刻透彻。如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就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王维心情起伏变化的过程:先是回望过去与兄弟登高所带来的快乐,再是如今却 兄弟天各一方的孤独与愁思,最后是遥想兄弟此刻也在思念他的快慰,这样的朗读,为体会诗句中“少一人”的孤寂与无尽的思念做了更为丰富的情感铺垫。
三、随文渗透 习得学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益。”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人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使学生掌握一套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这必将使学生以后乃至终生求学受益非浅。
本篇课文的四字词语和成语比较多,因此,在第一环节的复习巩固中我出示一些四字词语让学生填空,然后告诉学生:四字词语或成语往往就是一些好词语,我们在阅读各种书籍时,要善于学习和积累这些词语,长此以往,你的“知识宝库”里将会越来越丰富。再如当学生质疑“每逢佳节倍思亲”中“逢”字意思时,我让学生进行了各种猜测,同学们说了一些“次”、“年”等不着边际的意思,接着我马上出示字典上的意思让学生从“遇见”与“遇到”中进行选择正确的答案,经过讨论,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答案,趁此,我告诉学生:当我们对有些字词的意思不能确定时,我们不能妄加猜测,应该请教字典老师,但是,当几种意思摆在你面前时,我们还要根据这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进行判断选择。虽然短短的一两句话的点拨,但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教学中,学生时常需要我们教师这样的引领。
相关阅读
推荐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教学完《庐山的云雾》一课,有很多感悟,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在学习本课时,利用云雾的特点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先展示课文中描写云雾的动人画面,接着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有的同学说云雾像一匹奔腾的野马,有的又说云雾像一泻千里的瀑布,还有

  •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荷花》第一课时练习设计

    备课前,自己先完成了第三课《荷花》的课堂作业,然后对教研组提供的教案进行了修改,主要是针对练习设计的改动。一、词语教学:黑板上出示了以前学生易错的词语并加以分析,个别进行范写。最后一排词语是莲蓬、仿佛、蜻蜓,让学生寻找其中规律:它们是由相同偏旁的两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根据规律再搜索有相同规律的词语。这是课堂作业本的第一题作业,要求学生再写出六个这样的词语,我在做的时候,觉得想了很久,还去翻书了。所以课堂上给学生时间并把学生找到的词语板书,学生的印象就比较深刻。 二、句子教学 第一课时的重点放在2、3自然

  • 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学反思

    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怎样设计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 我主要从读的角度入手,以读为主,朗读感悟。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先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 在读课文第2-10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花钟》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第一课时我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言语的形式上,即关注花开的不同表达。 课文第一自然段,语言优美、意境也很美,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却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这种美是无法用语言讲出来的,因此我搜集了各种花的图片,旁边注以相关语句,结合画面,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想象画面读、男女对读等方式,仔细用心地去体会,努

  • 人教新课标第六册《检阅》听课感悟

    一、教材简析:课文《检阅》讲述的是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节的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一致喝彩。这篇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非常突出。特别体现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上: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因为明显的,如果让博莱克去,很有可能会使他们的队伍受到影响,会让他们的集体受到影响。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这让大家左右为难。最后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

  •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找骆驼》案例分析

    【名言启迪】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中国)清代学者 陈宪章 【理念陈述】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在2500多年前就揭示出学而不思则罔的道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入地看问题的方法分不开的。可见,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才是真正的学习,学习不仅是接受,更在于思索。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

  • 何为有效教学——听徐老师的讲座有感

    徐老师一直是我敬畏的人,敬重她的平易近人,佩服她对语文课堂教学敏锐的洞察力,也畏惧她的直言不讳。但是,正因为她的坦诚,她的毫无保留,让我受益匪浅,并多次得到了她的指点和帮助,使自己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在这次的送教中,徐老师为我们作了题为《努力追求有效教学》的讲座,再次让我得到了教的洗礼,对有效教学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徐老师说:有效教学是针对无效教学而言的,在新课程刚刚实施的时候,老师们只关注了形式,脱离了语文课的特点,离开了语言文字怎么进行语文教学呢?我们应该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关注学生的语

  • 借助媒体,激发兴趣《海底世界》教后反思

    《海底世界》是三年级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教学中若只让学生知道课本上的点滴动物、植物,在学生脑海中要形成广而深,并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是有难度的,因此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广博的海底世界。 一、 借助媒体,激发兴趣 浩瀚无边的大海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