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14-07-22 08:51:48

《《桂花雨》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徒弟上《桂花雨》一课,试讲三次,加上她自己班共上了四次。其中的一个环节,让我不得其解。“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是作者家乡的桂花。
    作者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读到这里,老师问:“杭州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吗?”第一次试讲的时候,孩子们非常肯定地回答:“杭州的桂花要香。因为书上说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说明它真的是香飘十里。而家乡的桂花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说明他没有达到香飘十里。可见杭州的桂花要香。”
    老师抓住时机,“母亲为什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一切都非常顺畅,孩子明白了我们是用鼻子来闻的,而母亲是用情感用心来品味桂花的香味,怪不得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个环节非常成功,因此讨论时也不做修改。第二次试讲的时候,却出现了意外。当老师问,杭州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吗?有一个孩子大声说“是的”,老师让他说说想法,他说:“在母亲的心里,家乡的桂花就是要香,他们已经有了感情了。”
    老师接着孩子的话说:“是呀,母亲是用感情来品味的,那杭州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吗?”孩子依然肯定地说“是的”。
    课后,我们讨论,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想法,课上到这里似乎还没到这个程度。我们还是认为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可以的,为孩子的理解呈现一个坡度,因为直接能理解的孩子毕竟不多。就是老师在抛出这个问题时又补充了一句:“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事实上真如母亲说的那样吗?从课文中去找一找理由。”孩子的回答竟然还是那么的肯定。
    既然这样,我们的设计一定有问题,否则怎么会两个班都是如出一辙呢?本想重新考虑这个环节,但徒弟对自己班似乎很有信心,认为她的班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结果她班的孩子也是如此。
    我们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时,也在思考,文本中清晰地反映出杭州那一处小山上的桂花要香,为什么孩子的回答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很明显,孩子在揣靡老师,他想的是老师需要什么样的答案?他该如何来迎合老师?
    这不由得让我感叹,孩子,你想得太多了!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议合作学习——《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

    《蝙蝠和雷达》的4、5、6自然段,介绍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课堂作业本上有一个配套练习: 试验顺序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1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没碰着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2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3 把蝙蝠的嘴封住 两年前的教法: 先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填写;然后根据讨论结果完成练习;最后交流。 先讨论再填写,给相对后进的学生一次学习

  • 《白鹅》第一课时教学体会

    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抱着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以上是丰子恺先生的《白鹅》一二自然段。 在第一课时中,我临时增加了一个环节,自我感觉良好。 孩子们初读课文都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之后,我让学生认真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从几方面来描写白鹅的高傲? 叫声、步态和吃相,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第二自然段中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学生也知道这是一个过渡段。但是第一自然段中有一个姿态是需要

  • “表情五虎将”片段练习评课稿

    一、图片激趣,引出五虎将上课伊始,老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们通过观察表情可以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接着依次出示了四幅表情图片,让学生说说体会到了什么情感,是从面部的哪个地方看出来的。这一导入巧妙地引出了表情五虎将,也让学生感到十分有趣,兴致盎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片段对比,初识五虎将 教师出示的习作片段出自于本班学生之手,写的是一件班中小事,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之后又出示了教师加入表情描写改写的片段,经过对比,学生感受到表情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使人身临其境。 三、憨豆视频,观察五

  • 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李时珍夜宿古寺》评课稿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文中讲述了李时珍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啃干粮、喝泉水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经过,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听了程静川老师和曹丽萍老师的同课异构,我觉得两位老师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不同,但从上课的过程看,各自的核心目标都能很好地落实到位,教学过程和板块清晰,并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由浅入深地认识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品质 两位老师能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整

  • 《公仪休拒收礼物》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公仪休拒收礼物》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课文以公仪休拒收礼物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剧情虽然简单,但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充分体现了独幕剧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独幕剧的特点,并根据方括号、圆括号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品读感受公仪休、子明、管家三个人物的个性特点,学习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3.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

  • 积极开发生活资源 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春联》教学反思

    教学《春联》一课,其特别之处在于我们学校是江苏省楹联基地学校,四年级的学生研究性学习学的就是楹联,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对楹联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楹联讲究对仗,要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等,而且课外也积累背诵了一些楹联。基于这样的学情,我在本课教学中注重开发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使他们在感知文本写作方法的同时,感受到语文学习资源与我们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一、以生活中的送春联活动联系新知 对于春联,孩子们并不陌生。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出示了校友书法家王浩老师给六年级同学送

  • 《设立新节日》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习作1》: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写清楚设立这一节日的基本理由,想象自己和别人会怎样度过这一节日。一、 畅谈节日引话题,孩子们,今天是几月几日?再过天就是中秋节了,请同学们看动画,说说看,人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学生会回答吃月饼、赏月、吃团圆饭)3、中秋节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这个习俗已经延续了上千年,谁知道,古人为什么要设立中秋节这个节日呢? 生:根据自己知道的知识回答

  • 新苏教版《第一朵杏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走近杏花,课前阅读人物介绍资料。1、出示插图,这是一株杏树,瞧,树上正盛开着朵朵杏花。(板书:杏花)此刻,如果你正站在树下观赏着杏花,你会看到些什么?(生交流) 2、师:人们看杏花,一般只观察它的样子,可是,也有人跟我们不同,他会留心观察杏花开放的时间,而且是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板书:第一朵)他是谁?一起来认识一下。 二、走向人物。 1、出示图片,他就是那个留心观察杏花的人竺可桢,重点纠正读音。 2、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火烧云》优秀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师:小组合作读3~6自然段,说一说:作者从哪两方面讲了火烧云的变化? 生:(小组合作读) 师:作者从哪两方面讲了火烧云的变化? 生:颜色和形状。 师:读第三自然段,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生:红彤彤。(看图片) 生:金灿灿。(看图片) 生:半紫半黄。(看图片) 生:半灰半百合色。(看图片) 生:葡萄灰。(看图片) 生:梨黄。(看图片) 生:茄子紫。(看图片) 师:这些颜色的描写说明了火烧云的什么特点?试着用一个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