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例谈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落实

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例谈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落实

更新时间:2015-10-19 14:23:16

《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例谈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落实》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城三小 丁蕴珠  教学目标如何制定?有些老师认为只需根据(参考教案)或《教师教学用书》抄写一遍,这样的教学目标往往就形同虚设。其实,制定教学目标,需要教师领会课标要求,理解和把握教材,同时,还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要分析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才能对教学活动进行全程有效“导航”。下面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例谈谈制定与落实教学目标时如何做到“心中有人”。
    一、品读学生的起点
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我们不能强硬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需要了解学生的起点,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制定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在上《分数的基本性质》之前,为了解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了解多少,我做了一个前置调查:
(1) 和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理由。
                  
    结果第1问有90%的学生都认为 和 是相等的,有的画图证明,有的转化成小数,有的假设总数都是16,16&bide;4×1=4,16&bide;8×2=4,方法多种多样。第2问有80%的学生做对了,有的学生理由也写得很好,3扩大2倍变成6,1也要扩大2倍变成2;10变成2缩小了5倍,那么15也要缩小5倍得3。可见,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这张纸上已经涂抹了商不变规律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底色”,勾勒了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朦胧感知的“线条”。既然学生有了这些知识经验,就没必要让学生从0开始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让学生从商不变规律入手,合情推理,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因此,我制定了“从除法商不变规律推理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想办法进行验证”这条教学目标。事实证明,学生经历猜想到验证的过程,能从已知推导出新知,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这样的课堂更高效。
    二、品读学生的需要
教学目标不仅是为了教师教学所用,更要为学生的学习所用。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的需要,从他们的需要出发来制定教学目标。在这节课前,我了解到学生的一些需求:“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与以前学到的小数的基本性质及除法的一些规律有什么联系?”……像分数基本性质的作用要在后面几课时中才能体会,但知道了学生的需要,我在这节课中增加了“初步感知分数基本性质的作用”这条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设计了“分饼”这一练习:
  (1)两块同样的饼,猴1分得3/4,猴2分得5/8,分得公平吗?为什么?
  (2)如果让你吃这块饼的7/21,怎么分更方便?
  (3)猴3吃了这块饼的1/2,猴4吃了这块饼的1/4,两人一共吃了这块饼的几分之几?
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能“跳一跳,摘果子”,相信有了这些伏笔,学生学约分、通分、异分母加减法时会游刃有余,同时也对分数基本性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有用的数学能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能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三、品读学生的能力
有时候教学目标不是教师想达到什么目标,而要看学生能达到什么程度。我们还需要品读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学生能向上一个台阶,教师就要托一把,不能拘泥于教参制定的一些基本目标。
从前置调查来看,大多数学生课前就会做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因此,在落实“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它改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而使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条教学目标时,还要“培养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不仅是这一节课的目标,也是数学学习的目标。后半节课,我设计了一些有深度的习题让学生“吃饱”,有挑战,才能调动学生的兴奋点。如判断题 = 与填空题 = 把分数的基本性质上升到更抽象的高度,涉及到字母而不是具体的数。又如判断题 = 与填空题 = 分子分母不是乘一个整数,解题的方法也有多种。还有 = 、找 和 之间的分数等,这些变式练习、开放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总之,制定与落实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增强目标意识,密切关注学生,切合学生实际,真正实现“以学定教”,让教学优质高效,学生主动发展。
相关阅读
推荐
  • 北师版春季班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试卷

    春季班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卷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 一只蜂鸟约重2.1克,2.1里面有( )个0.1。 2、 一只麻雀约重0.106克, 0.106中的1在( )位上,表示( )个( ),6在( )位上,表示( )个( )。 3、 把37.6先扩大100倍,再缩小10倍得到的数是( )。 4、 把7.7913913可以记作( ) ,保留一位小数是( )。 5、 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是85,这个三角形是( )。 6、 一种上衣降价x元后是100元,原价是( )。 7、

  • 北京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垂直与平行》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垂直与平行》是北京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垂直与平行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学情分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平行与相交的现象无处不在,但由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少,学生只对与本节有密切关系的角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熟练的掌握,但对平行与相交的现象还只是有初步模糊的认识,尤其是对于

  • 儿童喜欢的"数学课堂"

    我将孩子们眼里所需要的数学课堂用文字真实的记录如下,以期所有的数学老师能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问题1: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堂? 生1:我喜欢不古板、严肃中带点幽默的数学课堂。 生2:我喜欢充满乐趣、有意思、快乐又充满知识的数学课堂。 生3:我喜欢一个没有同学没有打乱我思维的一个数学课堂。 生4:我喜欢能收获知识的数学课堂;我喜欢很轻松的数学课堂。 生4:我喜欢思考问题的数学课堂。 生5:我喜欢有趣的数学课堂,因为在快乐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学到知识。 生6:我喜欢让我们自由思考的数学课堂。 生7:我喜欢安静、讨

  • 四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 (共25分,每空1分。) 1、 一个长方形周长48厘米,其中长比宽多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厘米 2、加工一批零件,4个人做,要24小时完成。那么6个人做,要()小时完成。 3、□5945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 )。 4、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5、一个周角等于( )个直角,( )个20度的角的和是一个平角。 6、 是由( )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7、在 里填上>、<或= 57023 49920 487 350 360

  • 2018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1和练一练,第30页1~4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

  • 同课异构——四年级上册《混合运算》听课反思

    贾汪区大吴中心小学 乔秀艳,11月22日徐州市贾汪区乡村培育站开展了第七次活动,本次活动给我的启发很大,使我如沐春风,豁然开朗。为自己的计算教学和教材理解打开了另一条思路。 上午由张新艳和种其两位老师执教同课异构四年级上册《混合运算》。张新艳老师整节课设计的所有的例题和练习所用的数字都是相同的,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虽然数字相同,但是运算顺序不同,结果也不相同。这一教学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

  • 四年级听课记录:三角形的特性

    课前交流:听说回答问题最积极,今天愿意把你们最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吗 上课 一、认识三角形 1.请听:出示小猴和小兔围篱笆的图形,播放声音我围得最牢固我围得最牢固我围得最牢固 谁在争吵? 谁围的篱笆最牢固?*小猴子,因为用三角形围的。 2.看来三角形有无穷无尽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活中的三角形,好吗? 请在稿纸上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三角形。*画三角形 3.出示三种三角形,观察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直直的 *都有三个角 *都有

  • 《什么是面积》反思

    这节课是按照上学期教学设计大赛时的上课流程进行的。 1. 从拼图导入。学生回答选择哪个会拼的比较快时,回答问题的学生大多数还是从拼图的某一部分是大象还是天空来确定哪一个容易拼,没有从面的大小去思考。 反思:我问的问题的指向性不够明确,学生不太理解这一部分到底是干什么的。 2. 在探讨面积概念的环节,有点太急了,没有让学生明白面积到底是什么。学生课前对面积有所了解,但是对面积具体的含义还不够清楚。 从三组物体的表面

  • 走进数学,经历知识

    自从踏上教师的岗位,在三四年级的时间最长,因此对今天的教材解读深有感悟。 在讲到三年级上册,123圈点子图的时候我印象特别深。在教学时,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圈法,平时教学中会强调把12分成10和2,与后面的竖式学习对应起来。教材解读时给出的课例是把学生不同的圈法分成平均分和不平均分两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没有给学生强调哪一种是应该选择的。这一点也是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经过专家的讲解和解读,让我对这一部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