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课堂教学研讨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课堂教学研讨

更新时间:2014-07-21 18:22:18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课堂教学研讨》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小学阶段数的认识分为三大内容:第一是百以内数的认识;第二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是大数的认识。本课是三大内容中的第二块,是建立在学生对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时教师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互动迁移式的教学方法,两节课都让学生亲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会数千(万)以内的数,认识了计数单位“千”“万”,了解千(万)以内数位的顺序,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了三、四位数的读写方法。两位教师在上课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它既让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两位教师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创造性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观察、认识、掌握,最后到应用。纵观本课,我认为这两节课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

一、 注重数感的培养

数的认识有丰富的内涵,是进一步学习计算、其它知识、发展数感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应注重数感的培养。黄老师这节课花了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数小棒,让学生一根一根数到十根十根数、再到百根百根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千”的产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随后黄老师又让学生回到课始的主题图,再去数一数跳校园集体舞的人数,再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千的感受与认识,从而建立大数的表象。在练习环节,注意练习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写一写、读一读等活动,这样的设计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很有帮助的。通过顺着数、倒着数等活动,一千倒着数到985,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从而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 重视估算

两位老师在活动中通过估一估跳校园集体舞的人数、小棒的根数、1000张纸的厚度,从而想象10000张纸的厚度,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想应是学生有效的良好准备,在活动中,通过估算跳集体舞的人数、小棒的根数、10000张纸大约有多厚,加强培养了孩子们的数感。

三、 注重生活数学化与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数感要把数学同实际生活的联系,对于该年龄段的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用口头一千、一千的从一千数到一万是没有困难的,然而这只表明学生认知背景中有了这一模糊的知识点,并不表明学生对一万以内比一千大的数已经形成了概念。为了让学生正确对于万以内数的正确建构,张老师精心设计了让学生亲历估一估、说一说、数一数、想一想、议一议等数学实践活动,从而通过上述的活动经历了体验、感受,使学生清晰的认识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数位、位值及其关系,懂得数的组成与分解。

*值得探讨:

1.本节课的难点是会读拐弯处的数,黄老师和学生一起从198数到206这个环节,共同度过难点,学生的独立思维没有呈现出来。从1000倒着数到985,一部分学生数到990时,可能说不上989来,应该多让学生一些独立操作数的机会,从中发现他们遇到的问题,再解决这些问题,也就解决了本课的难点之处。

2.张老师这节课,如能结合一些现实素材,学生只有11人,可用黄豆9袋,每袋1000粒,1袋990粒,1袋6粒,让生合计是9996粒,然后让学生一粒一粒增加,到9999粒时,再加1粒,让学生感受到计数单位“千”是不够用的,从而让学生亲历感受到“万”这个计数单位的产生、发展过程。

漳平市小学教研第一共同体课堂教学研讨
相关阅读
推荐
  •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2013年小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卷二年级数学试卷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1分)1、( )和( )是常用的质量单位。2、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 ),短边的长叫做(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 )。 3、325是由( )个百,( )个十,( )个一组成的。这个数读作( )。 4、一个四边形对边相等但没有直角,这个图形是( )。 5、按规律填空 □■◇△ ■◇△□ ◇△□■ ( )。 6、□△= 73,除数最小是( ),这时被除数是( )。 7、在( )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西瓜重3( ) 一袋味精重10

  •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新堡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目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一、口算(22分,每小题1分)。 54-8= 24-5= 71-6= 38-23= 25+20= 44+22= 30+45= 37+23= 14+65= 55+23= 70+15= 32+18= 51-21= 81-9= 36-24= 55-46= 40-20+8= 86-45-20= 50+21+18= 60-14-16= 24+45+13= 23+77-12= 二、我会填(15分,每空1分)

  • <观察物体>教案和反思(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物体的意识。 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模拟拍照游戏,初步感受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是不一样的。 请全班同学给同一个小朋友拍照说说你拍到了什么? 为什么拍到的照片不一样? 二、实践观

  • 小学数学二下期中教学反思

    10月的最后两周,主要是完成表内除法的教学以及进行期中复习和***,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基础内容的掌握还不够,比如填写乘法口诀,写学生们还存在问题,主要是没有熟练掌握口诀,还有对实际问题的解决题意理解不清,按要求列式时容易理解错误等等。接下来我主要对本次期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 本次***分析分三个板块进行,由于两个班人数不相同,在实得分上有一些差距,但两个班平均分相差不多,三班为85.9分,四班为86.5分。 第一板块是口算和计算。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于口算错误。同时竖式计算也有少部分学

  • 教学案例分析:让游戏充满课堂——“认识米”教学实录与评析

    【摘要】详细记录了认识米一课的教学过程。教师以游戏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认识厘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并学会用米作单位

  • 数学教学 “简”中求真——读《简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最近一段时间,拜读了许卫兵老师的《简约数学教学》一书,许老师在书中用朴实的语言对当今繁琐的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内容进行了剖析,用简洁的语言、清晰的指出课堂教学就要实实在在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要走出形式化的误区。 许老师对教学有一种执着的追求,他说:简约教育,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策略。无论是简约生活,还是简约艺术,或是简约教育,其本质都是要遵循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简约教学,是繁中求简的教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2011版《新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为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意义,理清具体情境中数的相对关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语言交流信息,能够为解一定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运用恰当的方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学生培养

  • 人教版数学《克与千克》听课记录

    课前准备: 天平秤你们都能看到吗? 确认分组是否明确,一组 二组 九组 1号 2号 待会儿看那一组表现最精彩 唱首歌跟大家听听 非常好,有些同学还边唱边摇头晃脑 上课 一、课前交流、导入

  • 《0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回顾0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3.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4. 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0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难点:理解0的含义,发现有关0的计算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