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坚持比兴趣更重要——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坚持比兴趣更重要——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更新时间:2014-07-22 09:47:50

《坚持比兴趣更重要——读《中国新教育》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关于此书】《中国新教育》是“朱永新教育作品”系列(共16本)中的其中一本,作者在书中阐述了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的精神和特征是什么、新教育的理想课堂是什么样的、如何开展新教育实验、新教育的管理法规、教师发展、儿童课程和家教主张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关于作者】

在书的扉页中这样介绍:朱永新,1958年生,江苏大丰人。现任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永新富有人文情怀和创新精神,为中国教育改革建言献策。他创办的教育在线网站,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的精神家园,他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正在改变着中国的教育。他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思索以及对教育理想不懈追求的激情,感动着千千万万读者的心。

有记者说朱永新“激情如诗人、深邃如哲人、纯净如婴孩、憨拙如老农、淘气如顽童”;著名作家赵丽宏则说朱永新是“一个行者,一个观察者,一个思想者,一个实践者”。



【话说兴趣与坚持】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常以“兴趣”为由帮助孩子解脱束缚,那么,兴趣真的就如此重要,重要到可以让孩子或家长随意地放弃自己的想法,改变自己的做法吗?

其实,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我的兴趣到底是什么?”孩子这么小,他(或她)自己真的清楚吗?我认为未必。要说兴趣可能极个别孩子真的有自己的兴趣所在,但大部分孩子还是在家长的影响或带动下产生某种兴趣,或者是在身边小伙伴的影响下有了某种兴趣,假如没有家长的引导和督促,假如没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往往会今天这个兴趣,明天那个兴趣,到后来很有可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还有不少呢。

我曾经在《直面困难我支招之克服畏难情绪》(/user1/sly9992/138599.html)一文中写过班中的一个女孩,用她妈妈的话来说就是:关于上兴趣班的事儿,曾经学过画画、跳舞、围棋、写字,只有画画坚持到现在,以前也不愿意去画画,但软硬兼施总算坚持下来,其余都放弃了。而就是这一份坚持(画画),使得孩子在2011年6月第六届“飞天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摄影展览展示活动中,美术作品获幼儿组小艺术家金奖。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兴趣有多大的关系呢?我想更多的还是坚持,持之以恒,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其实任何本领的习得总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再加上持之以恒,中间必定会有困难和“制高点”的出现,这时候家长就要起到疏导和帮助的作用,但绝不能先于孩子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嘛。

而朱永新教授在《个性论: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P53】一文中也这样写道:

有时候,我们的教育讲究顺其自然,但有时候,我们的教育也要讲究引导。谁知道你的天性是什么呢?我们看《傅雷家书》,傅聪小时候学钢琴不知流过多少泪!如果没有这样的坚持,傅聪不可能成为一名音乐大家。只要对学生终身受益的,我们就可以做。

比如写字,把字写好,这总是好的。我父亲也是一位小学校长,我小时候,天天五点多父亲就把握叫醒,起来写字。我的字虽然算不上太好,但多少有一些特色,还带来了副产品。我写过一篇文章叫《父亲的礼物》,我说我现在的生物钟是每天五点钟就会醒来,起床开始工作,每天比别人起码多工作两个小时。我们一起算算,到现在我至少比别人多工作了四年。这就是练字带来的副产品。

朱教授自己的写字经历不正是一个“由坚持带来收益”的精彩事例吗?

现在,我们很多孩子在青少年业余学校中学习各种特长类的技能,有器乐、书画、棋、演讲、乒乓、轮滑……我想假如一个孩子连续六年能坚持学习一种或两种技能的话,等到小学毕业时不能说有大成,但至少应该有小成了吧。但是,作为班主任的我却常常碰到这样的孩子,这一期他报的是书法,下一期可能就换成乒乓,再下一期又可能变成了画画……总之,就是这样换来换去,两三年之后就什么也不学了,因为无论学什么他都已经没有办法企及他人了,谁叫他总是在不停地“赶场”呢?

我想在孩子学任何一种技能中,首先可能是兴趣所致,但接下来他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就需要坚持来支撑这一兴趣了。就像朱教授说的那样:“开始的时候必须有一些强制性。当然,在强制之中,要尊重孩子的个性。”【P54】

所以,我个人认为,坚持比兴趣更重要!

读完《中国新教育》,不禁为朱教授毫不避讳的直言叫好,“真实”是我读完此书的第一感,“实在”不仅在于作者本身,还在于书的内容。先摘录三点,与您共赏——

1.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我都不快乐,我会让你快乐吗?【P59《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2.新教育实验认为,没有学生父母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成长。【P229《新教育需要新父母》】

3.我一直在思考,中国教育科研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最后的结论就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什么叫上不着天?就是说我们的研究不能影响决策,为制定教育政策服务。什么叫下不着地?就是说我们的研究不能影响生活,不能影响学校教育。一句话,我们的教育科研,是为科研而科研,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改变教育,离鲜活的教育生命、真实的教育生活越来越远。【P65《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如果它不能改变教师的生活,不能改变我们的教育,这样的科研和著作,要它做什么?【P67《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
相关阅读
推荐
  • 深深的无奈——看《非常公民》有感

    爱新觉罗溥仪,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个名字,他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也就是所谓的末代皇帝。他曾享受过宫廷的奢华和安逸,却也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和艰辛,从一个高高在上、万人景仰的皇帝,演变成一个新中国的普通公民,这期间的风风雨雨是我们常人所不能想像的。 当我看完《非常公民》(溥仪和他的五个女人)这本书时,思绪便被他那种深深的无奈所牵引着,虽没有感同身受,但却能理解他的这种无奈的心情。也许用了不起来形容他不太合适,可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是与众不同

  • 最美乡村教师与行为主义教育

    看《最美乡村教师》,终于明白了,他们的教育才是最原始的教育,因为原始,也更能反映出教育的本质,如果按目前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分数来衡量这最美的乡村教师,我看他们应该全部被列入下岗者之中,可以这样说,乡村教师的事业目标只有一个,让更多的学生能有书读。我相信,如果他们个体的素质再强一点,他们一定会创造出最好的教育分数。 城市的教师被行为主义剥夺了最为原始的教育动力。就目前我看到的大量教育论文,无不以行为主义为研究基础,这真是最大的悲哀,更有甚者将行为主义扩展至所谓的精制教育,真的是有点遗憾。 教育的行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读后感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很多新增内容。如:在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三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新增了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我觉得要转变教学理念,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课上,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能只给那些能力较好的学生机会,也要给那些不举手的和能力较差的学生机会,让他们把话说完,哪怕是说的不够完整,说的不够正确,但一定得让他们说完,可以给予鼓励,给予适时的帮助

  • 《凤眼菩提》读后感

    林清玄,一个喜欢谈禅,喜欢说佛经故事的台湾文人。 他的菩提系列散文有十本,分别是《紫色菩提》、《凤眼菩提》、《星月菩提》、《如意菩提》、《拈花菩提》、《清凉菩提》、《宝瓶菩提》、《红尘菩提》、《随喜菩提》、《有情菩提》。这些书,清幽大气,是以一个佛教徒的眼光看待世界,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文章委婉轻柔,充满悲悯情怀。他没有简单地讲经说道,而是用一些看似浅显实则深奥的经文,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情和现象说开去,让道理渗透到日常最简单最普通的生活和感受中。 我最喜欢《凤眼菩提》书中一文《重瓣水仙》里的这样

  •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读《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为爱结束天长地久,我的离去若让你拥有所有,让真爱带我走,说分手。爱人情侣间的一次放手,能被看成是成全了一次爱,见证了一次爱,那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一次放手,会是怎样?作为老师的我们,或许曾无数次的思考过这个问题,但也或许曾无数次的否定这个想法。但是,荆志强老师就很自信地告诉了我们: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在生本教学中老师们要学会放手,要相信学生能行,相信学生潜能无限,让学生亲自感受、体验、分析、总结。一个教师,没有三头六臂,更不是千手观音,而班上有四五十个学生,如过想办法把他们很好地组织起来,把他

  • 从《豪猪的哲学》想到的

    最近在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看到她引用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了尖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但总不知道保持怎样的距离才最好,太远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尖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于是又开始疏离;但又觉得冷了终于豪猪们保持了最适当的距离,又得到了群体的温暖。于是我也想到我们师生之间也可以保持适当的距离,也能产生最大的教育作用。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往往希望走进学生的心灵,这当然是最高的境界。其实对学生一种有距离的教育也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对成熟的肯定。在学生的成长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

  • 谈课堂纪律——《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陈大伟教授在《建设理想课堂》第三章的第三节中讲的是纪律管理的问题与分析,课堂是否有效,纪律也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 赫尔巴特说过:如果不坚决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可见,加强课堂纪律管理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陈教授认为,好的课堂纪律应该是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彼此尊重,有序运行!这十六字概括了好的课堂纪律的要诀,虽是简单的十六字,但真正要做到缺没有那么简单。很多老师的课堂上不是纪律管得很严,没有了活力;就是课堂上活跃异常,混乱得不能控制了。两者不能兼顾。 怎样才能做到严而不

  • 读<中国教师缺什么>有感----平等

    闲暇时分,我又翻开了中国教师缺什么这本书,这是一本对教育充满着现实关怀的书,作为一线教师,在我们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不足之处,今日看了一篇关于师生平等的文章,感触很深! 在过去传统式教学中,老师在学生的眼中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在老师的眼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两者很少沟通,交流,以致出现了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将后进生视为最差的学生等等,这是老师的不足,也是教育的黑点.爱好学生容易,爱坏学生难,这是大多数老师的感触,当然,老师有限的精力不可能非常平均的分布到每个学生身上去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所谓差生的待遇似乎与好学

  • 试析体育的人文观与社会观——《光辉岁月》观后感

    8月2日下午,体育人文社会课上,观看了以美国校园橄榄球队为题材的《光辉岁月》,该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其中有很多体人文体育社会方面的精彩点滴,结合我带足球队的经历,产生了对比思考。 两国校园体育竞赛人文社会观的不同点:首先,在美国,学生能参加学校的橄榄球队是无限荣光的事;家长们对教练的尊敬与推崇,无异于对待崇拜的明星,家长有观看子女比赛的好习惯,有位家长因儿子被替换下场,大叫:别让他下来!,并找到教练办公室恳求;学校对比赛同样重视,暑期组织两巴士的学生到大学集训;社会上的人们同样关心学校的体育赛事,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