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读《围城》有感

读《围城》有感

更新时间:2020-07-29 18:47:57

《读《围城》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要人知道自己有个秘密,

而不是让人知道是个什么秘密

等他们问

让他们猜

这是人性的虚伪

——围城。

    《围城》是一副栩栩如生的世间百态图,人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钱钟书先生将自己语言天才并入及其渊博的知识,再加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一书而定江山。

    《围城》显示给我们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是怎样看待人生的,又怎样用所有作家都必须使用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观和感的。在钱钟书的世界里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围城是婚姻,也是人生,生活中的围城太多了。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兜圈子重复着做着,同一件事情,用一个笼子把自己套了起来。然而,可能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发现,那边的世界可能更美好。这样又去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如此循环,乐此不疲,就像是在一个围城里,来回转圈,走不出去。

    工作亦是如此,有的人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刻苦,而有的人则热衷于跳槽,总是在不停的变换自己的工作,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如此循环。做好自己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总会比别人的未来更可期一点。

天生人是教他们孤独的

一个个该各归各

老死不相往来

身体里容不下的东西

或消化,或排泄

是个人的事

为什么心里容不下的情感

要我同伴来分摊聚

在一起动不动自己冒犯人

或者人开罪自己

好像一只只刺猬。

——《围城》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真的没有读得很懂,所以呢就放在那里没有读了,前几天忽然感悟,做事应该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所以就继续拿起来这本书开始读。读到后面的鸿渐一行人前往三闾大学,忽然兴趣大增,感觉很有意思。

   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围城这个名字起得非常得好,在人生、职业和婚姻,到处都是围城。有的人说,方鸿渐是钱老,但是我认为我们每个人的特点都在她身上得到了体现。自命不凡,自诩清高,但是又很懦弱浑浑噩噩的过着我们这些日子。虽然他是一个很好的人,但是却又显得一事无成,没有任何的作用,对我们的社会,对我们的国家并没有做出什么都奉献。

    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思考了很多。在我的世界中,我不想被围困在这个围城里面,但是也不想穿梭到另外一个围城,不想这样无限的循环循环总在转圈。我想要努力地追寻自己内心世界,敲开世界的大门,虽然说只是一个梦想,但肯定也是一个很美的梦想。

    以前读书的时候都是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即使当时可以很流畅的看下来,但是过不了多久就会慢慢的忘记,像现在这样学习看了之后,就写一篇读后感,相信我对以后的读书也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长期认识并不会日积月累

地成为恋爱

好比冬季每天的气候罢

你没法把各自的温度

加在昨天上面

好等明天结成一个和暖的春日

——《围城》

    钱先生的围城,就像在开篇说的那样,只是记录一些人的一些现象而已,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如此的。这些有这些特征的人,却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我们的周围。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还非常羡慕他们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婚姻生活,仿佛他们就是从天而降的,没有考虑过生活琐事和柴米油盐,没有一些亲戚之间,邻里之间七嘴八舌的事情。现在想起来可能是当时经历的不够多想法太过于单纯了而已。直到现在我再次拿起这本书读的时候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仔细地看着文章,柔嘉和方氏家族的一些矛盾,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还有杨先生在写文章时讲到了他们回无锡的旧派钱家做老妈子的一些事情,还有鸿渐月薪没有妻子的多,仅仅只有它的一半的时候。孤岛时期也的确是杨先生独自承担家计,做家里顶梁柱辛苦的一段时期。

    如果因为一时的贪图享乐沉溺其中,放弃了我们一直想做的,我们可以称之为理想的事情,那么你一定会因为这件事情,这个决定,而付出相应的代价。在围城这本书中的最后一句话想这样写道:“围城里写的全是捏造,我所记的全是事实”,不禁使我感慨,真真假假,有时连我们自己也分不清。
相关阅读
推荐
  • 我们也做“E学生”——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有感

    新学期伊始,校长又为大家送上了美味的精神大餐凌志军的著作《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对于书,我总是来者不拒,并在第一时间加以认真阅读,同时把一些与学生的学习或成长有关的读后感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在我的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 在初次阅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时,E学生这一新名词立刻吸引了我,何为E学生呢?作者是这样进行定义的:拥有强烈自主意识和很高的情商,因而是更快乐、更杰出的学生。主要有三个特征:EQ情商;Enjoy快乐、享受(学习);Excellence优秀、杰出、卓越,所以也可以叫做3E。 同时,作者根据学生的学

  • 读《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有感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中的发明有1093件,白炽灯泡、荧光灯、留声机、录音机、话筒、电影放映机、高速公路让后人无人能望其项背。 然而,谁曾想到,他在小学里只读了三个月就被退学了,在他身上没有任何学历。他的成长完全仰仗了母亲南希,是她引领爱迪生走进了科学的世界,并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领域。她充分肯定了爱迪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积极思考。正如爱迪生自己说的那样:所有的进步,所有的成功,都是从思考开始的。 一、母亲人生路上的指明灯 在爱迪生的一生中,母亲南希就像是他人生路上的一盏

  • 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

    早就知道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是本值得一看的好书,可总为这事那事耽搁着一直没看。这次春节放假在家没有太多事做,我就决定买这本书,仔细品读品读。懒得上街就托弟弟去平湖时顺便帮我买一下。可没想到书买回家了,虽也是黑柳彻子编著的,可却是另一本《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有些失望,也些懊恼,谁叫自己懒呢?算了,将就着看看这本书好了 花了几个晚上零零碎碎地看完了《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却没想到是那么的震撼,太不可思议了。这本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讲述小豆豆在是日本演艺圈所经历的事情,这些发生在名人身上的事还挺有趣的

  • 再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感悟

    欢欢喜喜过完牛年后,就得为自己接下去的工作充电准备了。在表姐的书架上看了好久,决定再去品读《心和气和的一年级》。记得上次看这本书是因为急切地想知道如何管好一年级,那是就走马观花迫不及待地看完了此书。现在一年级的上半学期结束了,我想再来看看这本书,和自己刚走过的教学路途对比一下,让心灵彻底反思。 花了二天时间一字一句地看这本沉甸甸的书。一边翻阅一边思考,还不忘对比着。思绪又回到了课堂,那些难忘时刻像快照一样在我脑海中一一跳动。看到感动之处嘴角不自觉地往上翘,一个人偷偷乐着。心平气和就是一种心态,一种方式。对

  • 爱的温暖——读肖川老师《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有感

    在拜读了肖川老师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后,我对教师的幸福来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肖川老师在该书的第一辑第一节就强调了要着力提高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罗列了17个影响教师生活幸福指数的因素,并指出,一个好的校长,要做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使学校首先对教师来说变得更有吸引力、更有亲和力。这些话语,让我再次感受到爱的温暖,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深深幸福。 肖川老师罗列的17个影响教师生活幸福指数的因素,其实绝大多数都是我们已经拥有的,所以很容易被忽略,但它们确实存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教师

  • 《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教学自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种条件和形式。读完这本书,我只是以一名普通的教师身份,根据平时的实践和思考,粗略地把我对《建设理想课堂》的感受写出来供同仁指教和共勉。 教师应该把教学视为自己的生命活动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成了不断净化自己灵魂、挑战自身能力、激发自身智慧,不断促进自身成长变化的场所。教得是否幸福、愉快,主要取决于在教的过程中能否体现人的本质力量,能否体现人的创造性!要创造就需要学习,需要研究,需要改变。由此,可以这样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 读书随笔:有书为伴,生命飘香

    偶然,翻看《孙双金与情智教育》一书,便觉爱不释手。 孙双金老师说,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如何让老师从事务型转向研究型,从知识型转向文化型,读书成了教师唯一的精神选择。由此,我联想到王崧舟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他从儒、道、释的角度透视文本,思接千载,才有了课堂上给学生以情感的熏染,智慧的启迪,多少潇潇洒洒,多少荡气回肠!心里不由感叹:文化的奠基才是我们教师成长的源泉。 许多教师憧憬成功,但无法拒绝浮躁的尘嚣,面对巨大的网络资源,总认

  • 教育的终点——听唐江澎讲座有感

    听了唐江澎的讲座,感动,崇拜。而后热血澎湃。 我从来没有认真而理性地思考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也只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或者片段中经过着,将我学来的零乱理念拼凑着指导着我的工作,在这个功利而纷乱的社会中,我以为我坚守了教育的底线,但是和唐校长相比,我很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对我以及对大多数人来说,确实是一句口号,耳熟能详,确从来没有去追究它真正的意义。而唐校长对它的诠释是:一种谋划教育的眼量、一种思考教育的角度、一种认识教育价值的历史尺度、一种判断教育功效的时间和标准。如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真正地理

  • 请还给学生快乐的童年《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陈大伟老师在《建设理想课堂》一书中提到:一位家长的信《重提鲁迅的救救孩子》引发了我的思考。信中提到了他三年级女儿的遭遇,孩子不愿意去考试,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每天面对的不是快乐成长,而是陷入题海之中。孩子没有了童年的快乐,一天中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她又怎么愿意去学校呢?难怪有学生会把歌词改成:我去上学校,拿了炸药包,隆隆一声学校没有了。 暑期期间青少年活动中心那繁荣的景象是不是也说明一些问题,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经过孩子的同意更不要说和孩子商量了。课家长问什么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呢?还不是现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