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当孩子被激励的时候,其实老师也是幸福的

当孩子被激励的时候,其实老师也是幸福的

更新时间:2015-02-13 08:29:14

《当孩子被激励的时候,其实老师也是幸福的》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早上,龚王均飞蹦过来把我抱住,差点把我冲倒,溢于言表的那股兴奋劲,让我感觉到他已经读了我对他博客的评价,但我很诧异,给他回复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了,难道他还守着?或是早上爬起来看?不管怎样,孩子肯定很牵挂这事。
“哎哟,把老师要撞倒了,看过我写的留言了吗?”
“看到了!”一脸幸福。
“你真是老师的骄傲,下午数学课上,让全班小朋友一起看你的博客,你读你写的,我读我写的,让大家分享你的思考。”
“恩”
急着和他约定,也忘了问他是什么时候看我的回复。
事情是这样的,昨天数学课我们研究了除法,在最后总结阶段大家一起盘点学过的四种运算,下课铃声打响了,龚王均还没有轮到发言,课后他缠着我,发表他的高见,一会说发现一个规例:乘法、加法里两个数都叫乘数或加数,但减法和除法里的两个数名字不一样;一会儿说我找到了除法和乘法的关系。比如15&bide;3=(  ),只要想3×(   )=15就行了;加法和减法之间也是这样的……。
我一听,知道这孩子回家梳理梳理肯定能发现更多,思维更深入,又是一篇好文章。我就鼓励他把想到的写下来,“啊,又要写啊!”,有点不情愿。
事出有因,我让他写过一篇,并承诺投小数报的,可是想着投稿一般是要超前一些的,所以就没投,有点打击他的积极性了,“龚王均,你的想法太棒了,只让我知道,太可惜了,你应该写下来让所有同学分享,我来评价,我们联手让同学们看看你有多棒。还有,老师觉得,写会让你思考更周全,发现更多,你会更上一层楼的。”“好的我写”。
晚上回到家比较晚了,打开电脑已接近9点,我觉得我不能失约,一定要给他写评语,一看他的博客,惊喜!我给他写了一个评价发上去,感觉不够,再写一条,还不够,一连写了三条佩服他的理由,这让孩子感觉太幸福了。
放学的时候,小家伙盯着班主任:“班干部改选,那课代表改选吗?我要当数学课代表。”放学了,他在高呼:我爱数学。
教育就是激扬生命,看到孩子这么痴心数学,我真的很感动,这份心情我用语言表达不出来,今天一天我总想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别人,总是向同事炫耀孩子的杰作,就是激动的表现。我庆幸自己没有食言,如果看不到我的评价,他该是如何的失望。
激扬孩子,这只是一个点,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数学课上当龚王均读完自己的博客,孩子们自发的响起了掌声,孩子们一个个两眼放光,课后也围或问或说自己的想法,屠凯欣的问题我没有听懂,很可惜忘了让她把自己的问题好好想想清楚,发在博客里了,说不定反复思考,她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了。
每天激励两个孩子,一学期每个孩子就都能激动一次。优秀作业多评一个,认为自己的好孩子的就多一个,回答问题给一个孩子倾斜一下,她就步入积极发言的行列,增设一些学科素养的小比赛,又给孩子们提供了成功的舞台,哪怕是口算的周冠军,哪怕是“好题奖”(让孩子出题,评奖)都能让孩子们体验成功,有愉快的情绪。
当孩子被激励的时候,其实老师也是幸福的,老师也会有成功的体验。仅以此文纪念龚王均的精彩,纪念给全班同学带来的一份惊喜……
附:
有趣的发现(加减乘除)
龚王钧 | 小学2年级(7)班 | 发表时间:2011-10-9 下午 08:30:24 | 阅读:33次
 

   我今天发现在算式中,加法和乘法的运算符号前面的数字 和 运算符号后面的数字 的叫法是一样的。加号前面和后面两个数都叫作“加数”,乘号前后两个数都叫作“乘数”;而减法和除法是不一样的,在运算符号前面的比后面的多了一个“被”字,你瞧,减号前面的叫作“被减数”,而减号后面的叫作“减数”, 除号前面的叫作“被除数”,后面的则叫作“除数”。
   你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我认为是这样的:加法和乘法算的时候,将他们运算符号前后2个数字的位置改一改,他们的得数还是一样,所以研究数学的科学家给他们取了同一个名字;减法和除法算的时候,如果把运算符号前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后面的数字改一下位置,他们的得数就不同了,科学家为了区分开来,所以给他们取了不同的名字。
   小朋友,你觉得是这样的吗?
   但是,我发现当除号的前后两个数相同,或者 减号前后两个数相同的时候,他们的位置换一下,得数还是不变的,除法的得数还是1,减法的得数还是0!
      
最欣赏你能每次能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个本领叫融会贯通,可是很了不起的哦,大拇指!

      第二欣赏,不仅有发现,还去研究为什么是这样的?这可是研究问题的好方法哦,没想到被二年级的孩子就学会了。再竖大拇指!
 
第三欣赏你每次发现一个规例后总是能再往前一步,找到一些特别的,不遵守规例的例子。比如你发现乘法和加法,交换两个乘数或加数的位置,结果是不变的,而除法和减法交换运算符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结果要改变的。这是你发现的规例,但你却往前一步,想出了如果除号前后两个数是一样的,那结果也是不变的。真了不起啊!哈哈!孩子,规例也是有界限的,跑出了这个界限,规例就不存在了!

     早上,你不是还发现除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了吗?怎么没有写上去,期待
 
我觉得数学就像刘谦的魔术一样,奇妙无穷! 我喜欢数学~
 
是呀,一会在规例里面,一会在规例外面,永远值得我们去探究,数学还有很多好玩的呢!我也喜欢数学,你是我的知音!
相关阅读
推荐
  • 关注学生计算能力的下降

    本周我校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一次素质测试,作为英语教师的我在监考数学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如今初中生对计算机的依赖,以及由此带来的计算能力的薄弱. 监考中闲来无事,就顺便检查学生卷面,结果发现一个极其简单的计算环节,竟然出错的人不在少数,题目中有一步是X/2=450,正确答案当然是900,结果都算出225来,惊讶之余,不免沉思. 现在几乎所有的初中教材都有要求使用计算器来解决的问题,这样做我想主要是为了替学生排除繁难计算的障碍,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运用数学来解决更有意义的问题上,这一初衷无疑是好的,但也带来了

  • 五年级数学《找次品》片段反思

    片段:师:(出示2个羽毛球)其中有一个是次品,但光看外表看不出来,只知道次品较轻。你有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 学生思考后交流: 生1:我们可以掂一掂。马上有人反驳:太轻了,掂不出来怎么办? 生2:可以称一称。 师:用什么称呢? 生2:用天平秤啊 师:出示天平秤图片。问:怎么称? 生解释如何称,师用学具帮助表达。 小结:两个球中有一个是次品,我们只需要称一次就保证能找出来。 教学反思: 以在2个球中找次品入手,起点较低。之所以起点这么低,是想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回顾和认识天平的工作原理,以保证后面活动的有效性。

  • 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学生掌握多少数学知识, 而在于掌握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数学思想方法并不是显露在外的,它呈隐蔽的形式。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时必要的练习其实就是检查学生的分类与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李老师在在练习过程这一环节安排了一组图形让学生进行四边形的判断。可以说这一环节安排得比较好,就是让学生在反思中领悟四边形评判的标准。特别是题目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图形: 这样能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有所认识,可以说内容选得不错。由此也会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从量变到质变。 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除了

  • 解读教材应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周五下午,我们数学老师又聚集在多功能厅认真学习了杨老师组织的三年级教材分析,虽然说已经教学过两届三年级,对教材颇熟悉,但是从细致地分析中还是让我收获很多: 其一:解读教材应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教材分析中,不难看出不管是对《千克和克》、《加和减》还是对《24时记时法》教学,都十分注重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开发。如:为了让学生对千克和克有更好地理解,教师通过放手让学生去超市、菜场等地从认识称出发,去称、数、掂等感知中初步熟悉,然后再通过比较、对比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去发现数学是和生活密切联系的,让学生进一步更

  • 数学要学好,我个人觉得还是得多加巩固,多见题型

    教学方面:本月我把第二章的内容巩固结束,证明题大家思路比较清晰,而且步骤比较完整,这点我比较欣慰。学生问问题的主动性比较强,学习比较积极,每个学生一本笔记本,把平时讲的难题,好的题记录下来。第三章的知识讲了部分,我已把本章的主要证明题题型做了整理,整理了近50道题,作为同学们的习题练习以巩固本章知识。第三章主要是证明全等三角形,让学生灵活的记住四种证明的方法及一些重要的题型,还有就是用这四种证明理论去用尺规画三角形。这章节是考试重点,所以必须多加巩固。这是我在学车(自行车哦不好意思,呵呵)过程中悟出的道理

  • 论文:浅谈低年级数学日记中的“听、说、读、写”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作业内容要有开放性,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作业方法要综合性,数学日记的引入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减负增效的作业要求。数学日记内容形式的丰富多彩和可选择性,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自由灵活性和彰显个性,真正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情绪高昂,乐于思考,敢于书写,从而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兴趣 实践 及时 灵活 丰富 第一次在教学杂志上看到数学日记不禁愕然。写日记,是语文教学的方法,怎能用在数学中?如何操作?效

  • 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今天,教学圆的周长。研究圆的周长需要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然后再根据这一倍数关系推导出周长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能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课一开始,我就直奔主题,今天我们要研究圆的周长。谁知道圆的周长是怎样计算的呢?两个班都有5、6位学生举手了。圆的周长=3.14直径,c=d,c=3.142r。有学生是从书本上看到的,有学生是听说的,有学生是家长教的。于是,我追问学生3.14是什么? 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呢?学生都茫然了,不知其所以然了。学生有了探究欲望,才会激发学生

  • 在平淡的课堂中感受瞬间的精彩

    今天,我在上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一课时,让我也感受了瞬间的精彩。可以说,五年级的数学第四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内容并不难,可要把这种计算课上的精彩却是有难度的。我一直在努力追求着,可能让自己上的满意的课还真的很少,感觉自己的课上的很平、有时有点闷,原因是学生都以为这个内容自己预习就能看懂,所以,没有必要化大力气、化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很少能让我进入状态上一堂出乎我预料的课。 上星期参加了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考试,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示,明白了一堂好课要上的大气、灵气,要敢于摆脱教材的束缚、

  • 把“根”留住——议小学数学教学的“根”的问题

    多少脸孔,随波逐流,他们在追寻什么?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像一首澎湃的歌。让血脉再相连,留住我们的根!这是香港著名歌星童安格经典歌曲《把根留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