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随笔
聆听音乐,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美的能力

聆听音乐,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美的能力

更新时间:2014-07-22 09:19:56

《聆听音乐,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美的能力》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儿童犹如苗圃里的花朵,需要精心的照料和栽培,又如一棵小树在你的裁剪下枝繁叶茂。在他小的时候,我们就要充分挖掘和调动他们学音乐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兴趣随之提高。

一、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

根据孩子的特点教学音乐,小学生年龄一般在6~12岁之间,在发展心理学上属学龄期。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历决定了他们的特点,如:

1.认知特点

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刚刚从幼儿园毕业,从无忧无虑的游戏中走出来,走进小学的正常教学,接受更多的纪律和规矩,必须要学习语文、数学等重要的科目,完成作业。所以,他们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识字的数量不多,知识面不是很广,生活积累不是很丰富,这就给我们的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生理特点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所以课堂上老师要注意纪律的管理,让孩子随着老师的节奏来学习,避免课堂失控的现象。

3.心理特点

低年级小学生的情感很丰富,易受感染,爱哭更爱笑,能很快进入音乐情境。喜欢表扬,爱听鼓励性的语言。心理意志能力是有限的,长期注意的时间不会很长,他们喜欢多样变化的教学,接受各种方式的音乐风格。

那么,怎样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上好低年级音乐课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一、创新教学手段、感受音乐魅力

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而强化审美体验的重要手段是运用,运用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本体(如节拍、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和声、调式、配乐等)去教育感染学生,这才是最积极有效的方法。人们常说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为此,在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中,牢牢把握音乐学科的音乐性这一原则是强化学生审美体验的本源性建设。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是通过声响、节奏、旋律来表现艺术形象的一座桥梁。人们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达到审美的目的。而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可采取“模像情境法”帮助学生想象。如教学中经常会运用的歌词创作,如果能突破一般的传统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们像编故事一样地创作下去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小蜜蜂呀嗡嗡叫,飞到西来飞到东,微风吹来花儿笑,采来花蜜香又甜,突然一片乌云来,狂风大作小鸟惊,蜜蜂纷纷回家去,等到天晴再出来。)再请他们思考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语气演唱来表现不同的情景,就会使歌曲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学生的兴致就会显得特别的高,节奏的把握也会很好。

(二)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课堂上的形势是瞬息万变的,教师在教学前期一定要进行周密的思考,反复琢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势利导。如:自制打击乐器一课,老师让学生们带来吸管、胶带、皮筋等物品。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哪些东西可以发声,发出的声音有何特点,再指导学生如“穿”、“粘”、“系”等固定的方法就可以了。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完全交给学生去做。相信这样做出来的作品一定会种类繁多。随之教师再让学生用自己做的乐器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创编节奏,再根据节奏创编出不同的旋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所以说,坚持从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音乐课堂上的创造活动就不容易走入歧途迷途,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积累丰富的音乐体验。

(三)激发想象,注意个体差异

想象是音乐的翅膀。说到这里,使我想起曾听过的一堂欣赏课《我是人民小骑兵》。介绍完木琴之后,老师打开电脑屏幕,出现了一幅平原小骑兵的画面,随着音乐的变化,电脑自动显示了一个小骑兵晴天巡逻、遇到暴风雨,与暴风雨搏斗等动画过程。初听结束,老师问:“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发言踊跃,仿佛是在看图说话。我想说的是,这些画面优美但千篇一律,话语就能代表孩子们的感受吗?就能涵盖这音乐所有的内容吗?孩子们对老师的提问都是比较敏感的,虽然教师问的是“你的感受”,但受画面暗示的孩子们总会投其所好,所换来的结果只能是千篇一律。这首先忽视了孩子们的个体性差异性,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而任何一种情感体验假如我们用理性的语言对其加以阐述,必将失去它原有的光彩,甚至是阐述的越多就越苍白。音乐的魅力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它的出示时间应在孩子们没有顾忌地各抒己见后,作为一种参考或提示,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二、聆听音乐,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美的能力。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要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音乐属于美育范畴,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阵地。主旨是情感教育,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又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现都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为此,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在《两只小象》的教学中注重创设聆听音乐的机会,让学生在多次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多次地感受音乐。如:聆听管弦乐《大象》的音乐有四次之多。第一次:在学生演完《动物说话》后,教师设问引入新课:“小朋友,今天有一种新的动物想和我们一起玩,我们欢迎它好吗?”“它是谁呢?请小朋友听音乐猜一猜,并且把你想到的动物用动作表现出来。”这时,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学生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想到了各种不同的动物。如:小鸡、兔子、蜗牛、大象、狮子、老虎……。第二次聆听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这段音乐最适合表现什么动物呢?”学生再次仔细地一边听音乐,一边体验音乐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他们中有的模仿大象笨重的脚步;有的模仿乌龟缓慢地爬行;有的模仿老黄牛艰难地耕地……。第三次聆听,让他们去感受大象高兴的乐段,去体验大象虽然笨重,但也有轻松活泼、欢快游戏的活动。有的学生听到音乐后,举起自己的双手在模仿大象用鼻子喷水、用鼻子交朋友等。第四次聆听,让学生感受小象顽皮可爱的形象。学生通过聆听、感受、想象、和表现,体会到了不同情绪的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各不相同。培养了学生的鉴赏水平。在学唱歌曲之前,《两只小象》的旋律在学生感受其节奏特点时也反复进行了聆听,学生不仅从中感受到了三拍子的韵律美,也为学唱歌词做了较好的铺垫。这样,通过教师多次创设聆听音乐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感受音乐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三、 挖掘美的内涵,激发唱歌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他们唱歌的兴趣。如:在教《郊游》这首歌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到郊外游玩的心情及看到的美景,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接着播放音乐,学生就能合着音乐愉快地拍起手,再学唱歌曲,学生的情就不由自主地被激发出来,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地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总结经验,尽可能使每一步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使学生们收获更多。
相关阅读
推荐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毕业班)

    当毕业歌的音乐声在教室里回响,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目光里饱含着对我们的深情,当他们朗读起毕业诗,要展翅高飞的时候,回顾三年来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有欢笑、收获、期盼从现在开始,又多了一份淡淡的回忆和永远的牵挂。下面就本学期的班级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 常规管理常抓不懈 俗语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如何保持良好的常规,保证各项活动顺利地开展,这是我在开学初就思考的问题。根据班内存在的几个不足,我着重开展以下活动来促使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 1、抓好过渡环节的管理,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如:午餐前开展学儿歌或猜谜活动,

  • 歌曲《我爱我的家乡》教学反思

    歌曲《我爱我的家乡》是一首一段体的歌曲,由四个乐句和一个补充句组成,旋律质朴抒情,歌词寓意深刻,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在教唱这首歌曲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并说说歌词中最高的山峰、宽阔的海洋古老的宫殿、最长的城墙分别是指什么,介绍一下这些地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然后将歌曲中认为自己比较难唱的乐句找出来,请老师或同学帮助。特别是要注意歌曲中一字多音的唱法,演唱时尽量做到声断气不断。本节课的教学的难点是合理创编歌词,在学生们学会了这首歌后,我引导学生进入了创

  • 小学音乐教师“声乐”教学培训活动听课笔记

    以下是我在桐乡参加中小学声乐课堂教学研讨听课笔记,也是本人的拙见,不当之处请指正或我们共同探讨。同时真心感谢开课的教师展示课,使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成熟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弹奏长城谣 学生演唱 1、 歌唱中存在问题:歌唱姿势不正确 歌唱呼吸问题 发声问题 2、 唱嗯哼鸣 找到头腔共鸣、高位置 唱啊找到打哈欠的感觉、牙关打开。 听课感想:语言过于专业,学生们各个表情不知所措,出现了音准不好这样基础的问题 3、 用啊来教唱《长城谣》旋律 用ui音 听课感想:歌唱的发声母音变了很多,看得出来教师自身素质

  • 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图谱或者乐谱记录声音和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图谱或者乐谱记录声音和音乐。这是说明了音乐课堂开始重视起图谱的重要性。其实在课程标准规定之前,我们早就在尝试图谱记录音乐了,只是没有作这样明确的要求和统一的规定。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如何记录音乐?人们发明了许多方法:工尺谱、五线谱、简谱但是没有学过这些记录方法的人很难将音乐旋律记录下来,同样我们的学生也做不到。但是我们可以简化成图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用各种图形记录自己所听到的音乐或者声音。 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做统一的规定,比如只能用线条,或者

  • 让学生在欢乐谷里自由地幻想驰骋《小朋友的家》教后反思

    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创造。卡通是儿童最喜爱的视听艺术,它内容丰富,充满奇妙的想象与幻想,而卡通音乐则是伴随童年成长最温馨的回忆。歌曲《小朋友的家》是卡通片《欢乐谷》的主题歌,这是一首充满情趣, 带有童谣风格的儿童歌曲。在本课的设计上,我围绕卡通的主题,力争创造一个真善美的卡通世界,让学生在欢乐谷里自由地幻想驰骋。 1、激发想象,活跃思维,体验中渗透双基训练。 三年级学生对事物或问题好奇、好问、好学、善于思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情景创设为铺垫,引导学生以节奏

  • 以学为中心,使学生主体性在音乐课堂中得到良好体现

    寒假中有幸拜读了佐藤学的另一本著作《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其中有很多的理念和想法让我很有感触,同时,也颠覆了我之前对于某些观点的认识。 第一章第五个主题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千方百计地促进交往中提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受到了欢迎,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自我教育力一词,很多教师也出现了消极的状态,而实际上,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较之集体划一的教学来讲,恰恰需要教师更积极地与每个学生更复杂的互动,在划一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精力是用在让全体学生集中听讲,一起思考问题,维持教室良好的秩序,把活动控制在一

  • 优质课堂资源的挖掘与实践

    要想让学生更好学习音乐,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因为小学生受外界的情境影响比较大,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比较感兴趣。同时,音乐有好多内容与元素都来自于生活,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能把教学仅仅局限在音乐教材中,而是要不拘一节地从生活中寻找音乐内容的原型,把生活引进音乐课堂教学中,在音乐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背景,以学生真实生活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让学生对歌曲内

  • 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感

    近日有幸阅读了由杨立梅、蔡觉民主编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书中从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的生平事迹、音乐教学研究的曲折过程以及其研究成果的多次验证、反复实践、最终获得大众认同等方面,总结了一套先进的音乐教育教学方法,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从理念说明、真实案例剖析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合作者而不是受害者,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 让好习惯走进音乐课堂——低阶段音乐课堂良好习惯的养成

    小学低段的音乐教学,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后,就会使学习变得更有效;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中去。因此,小学低阶段的音乐教学应注重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常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和行为习惯,并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对教师上好每一堂音乐课,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具有着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