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低年级“我爱阅读”的教学范例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低年级“我爱阅读”的教学范例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更新时间:2019-01-31 10:21:27

《低年级“我爱阅读”的教学范例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靳晴 ]  教学目标定位非常明确、清晰。1、明确让孩子在朗读时区分品巧舌音、前后鼻音、韵母的发生,让学生做到字字清晰响亮、流利、通畅的朗读课文。2、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绕口令,设置有趣的情节,让孩子先自由交流、对话,然后通过有节奏的拍手、拍桌子,有节奏的代入感,让孩子快速的感受绕口令的趣味性。教学内容有的放矢。1、注重选材的趣味性,体现儿童语文一个重要的地位。2、一开始的口腔操,通过有层次的练习,在有趣的练习中让学生初步感受绕口令这个中国传统语文文字的趣味性,小游戏的实操性和趣味性很强,,激发了孩子对绕口令的兴趣。3、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也是有层次。先从图片去理解,直观的感受。老师语言语境的渲染,想象情境的过程,让孩子在自然而然中理解内容。

让阅读无压力,有情有趣,有意思。兴趣比方法更重要。

一、阅读内容的趣味性

(一)、激发兴趣,鼓励自主阅读。上课伊始,在学生自读之前,孙老师设计课堂互动“口腔操”大大调动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接着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正确流利。2、不懂的地方相互讨论。(1)看谁读的遍数多 (2)不懂的词、句子相互讨论。在学生自由朗读、指明读、做动作读、示范读、推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老师发现问题及时做出指导。例如:乐坏了鸭拍碎了霞,分不清是鸭还是霞,这句这句时,老师让学生拍着翅膀读、拍手读、拍桌子加快读等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受绕口令的节奏。

(二)、设计问题、帮助理解文本。

提倡非公立为压力的阅读并不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孙老师在读之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选择学生感兴趣却又难度的,“五彩霞网住麻花鸭”,为什么能网住?“麻花鸭拍碎了五彩霞”,怎么能拍碎?学生通过老师出示的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对文本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

(三)、围绕材料,开展朗读拓展训练。

老师围绕绕口令的特点,结合绕口令的秘密,通过一开始讲解什么是绕口令,到最后观看视频,绕口令表演,让学生从理性到感性全方位去感受去体会绕口令的朗读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自主感悟读、模仿读、打节奏读、到争夺金话筒的挑战读,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感受绕口令的特点,并对绕口令产生浓厚的自主阅读兴趣。老师顺势推荐几首绕口令,把阅读从课内引向课外。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阅读形式的趣味性(要有设计感)

起点是对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尊重,所以学生始终有兴趣。诠释了“我爱阅读”。学生享受语文教学带来的愉悦的情感。带给学生语文学习长久的兴趣,把语文引向生活,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

如何让儿童阅读趣味优先。基于两点。一、创设多样的学习活动。在每个学习板块下,创设多样的不断变化的,能够吸引学生参的乐于展示的活动。二、整合丰富的资源。动画、视频、拓展信息。资源是对兴趣最好的激发。

情趣并茂,生动活泼的阅读课。“我爱阅读”的特点,课外阅读课程化的体现,语文要有生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把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打通。一、课标目标定位和选择: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展开想象,获得初步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本堂课的教学目标1、兴趣,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2、方法,正确、流利、快速、一口气读完。3、能力的提高,边读边质疑,边想象。二、学习活动的设计:1、创设拟真的丰富的学习活动情境。听说唱演玩游做,在情境化得活动中学语文。创设金话筒奖,拟真的创造性情境,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阅读兴趣的小火苗。2、简约化板块化的教学。读好、爱读、乐读、拓展读。

用语文书教好语文,在引领学生的过程中,在阅读的过程中涵养学生的精神品格,让他们亲近母语,让他们的精神更加丰盈,让他们的素养得意提升。
相关阅读
推荐
  • 语文学科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指导性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条主线。对于课堂线索的看法。 我个人喜欢简约的课。课堂线索是很多因素的综合,首先是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其次是教学重点的筛选,再者是教学环节的设计。 比如,语文课堂,听说读写,有很多练习的项目,但在具体某一节课,所针对的重点可能只是一个项目。以三年级下册《日月潭的传说》,这是一篇中国传说。向这个类型的体裁,练习复述故事,是比较合适的方式。那么,课堂的线索就很简单,扣英雄一词,理解人物。再用不少于15分钟时间来练习用四字词串联的故事复述。 上简单的课,就是把最需要教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深入地教。 分秒必争

  • 校本课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课 我给妈妈洗脚

    第一课 我给妈妈洗脚 我叫田云峰,妈妈是农民,天天忙着农活,忙着家务,很 辛苦的。给妈妈洗洗脚,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是,我做得不够好。你们的妈妈是做什么的,她们一定很辛苦吧,你给妈妈洗过脚吗?请你搜集一些关于你给妈妈爸爸或他人给爸爸妈妈洗脚的事儿,准备课上交流。 吃完晚饭,妈妈收拾好碗筷,坐在炕沿织毛衣。这时电视里播放一则广告:一个小孩给妈妈端洗脚水的画面。妈妈看见了,一个劲儿地夸着这个懂事的孩子。我看到了这个画面,也听到了妈妈的夸赞声。我 心里酸溜溜的,我今年已经十一岁了,却从来没有给妈妈端过洗脚水,

  • 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朗读课

    那么怎样真正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朗读课,是学生的朗读水平能日益提高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这一直是深深困扰我的一个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给予充分的时间,有效朗读文字。 1.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在这方面我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因为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多学生会较早的到校,这段时间用来玩也是一种浪费,还不如大家一起好好的读读书。于是我克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也一早到校组织学生朗读,并且我不吝啬给学生肯定的眼

  • 多媒体让抽象变形象

    雪后的大地,多像一张洁白的画布。瞧,一群小画家走来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里留下了不同的作品。哎呀!怎么没有青蛙?他正在睡觉呢?这就是《雪地里的小画家》给我们描述的画面。 杨老师把这节课把侧重点放在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认识动物爪(蹄)的形状。出示图片后,老师首先以问题: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呢?把学生带入了课文,在交流后又出示了句式:雪地里的小画家有 、 、 和 。固定的句式帮助一年级孩子更好的把话说完整了,为后面的理解课文作好的铺垫。有了这个基础,杨老师又让学生想想他们画了什么呢?这个内容对于我们来说

  • 从课题入手 突破重点

    《父亲和鸟》是一篇讲述着父亲与鸟之间默契的感情。我从课题着手,请学生读读文本,借助父亲( )鸟的句式,让学生说说各自独有的体验。学生们有的说父亲喜欢鸟,有的说父亲爱护鸟,还有的学生说父亲十分的了解鸟。这群年纪小小的孩子居然有这么多的感悟。我顺水推舟,让学生组成4人讨论组,相互议议,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父亲对鸟儿的了解与喜欢。 没多久,一句句描写父亲动作、话语的句子呈现在了学生面前,是呀,父亲通过鼻子闻闻,上上下下看看就知道林子里的鸟儿很多。父亲还知道小鸟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呢!父亲对鸟儿真是极其得熟悉

  • 《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学习笔记——《言语教学论》第六章

    价值是一种可能。是人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客体的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 目的是一种需要。是指主体对满足需要的一种憧憬、预想和设想。 目的是对值值的超前反映。 语文课程的价值:语文课对人有什么意义? 语文课程的目的:我们学习语文为了什么? 一、理论的清算:一元化目的论 近十多份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教学目的表述可以归结为五种: 1、语文知识教育 2、语用能力培养 3、思想政治教育 4、发展学生智力 5、提高审美情趣 五目的论内涵、层次混乱,它把目的与效果,目的与手段混为一谈,这是语文教学整体上呈现无序状态的主要原因

  • 抓住重点 学习字词

    《我要的是葫芦》是二上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插图入手学习第一自然段,然后导出第四自然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在第2课时再学习二、三两段,探究其缘由葫芦为什么落了。在第一课时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这篇课文简短精悍,一共6个生字。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习葫、芦,读好轻声。在教学其他几个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己把生字读一读,再安排他们同伴互助学习生字,学习后学生交流。经过了学生的交流,我就知道哪些生字

  • 让神笔在孩子们的手中挥舞

    《假如》是一首童趣味浓厚的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小作者对小树、小鸟 、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字里行间,无不显示了儿童一颗纯真无暇的心,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很近,所以最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识。 为此,我紧扣文本,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学习诗歌内容,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学着写诗歌。 文本中小树的可怜,小鸟的可怜,西西的可怜,是学生较难体验的。于是,我借助图片(观看寒冷冬天中孤零零的,光秃秃的图片)(小鸟们张着小嘴饥饿难耐的场面)(坐在轮椅上面朝窗外的西西)、声音(寒冷的北风

  • 扩张时空,彰显学科魅力,徜徉在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

    《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读完郭教授的这本书,心动的是扩张时空。适逢新春佳节,读完了《庄子》心得的电子书又洗耳恭听了几期于丹的讲座,顿觉书中自古就有一个需要读者自己开启的逍遥无垠的天地。而作为母语教育工作者,扩张小语课堂的时空,让学生倘徉文学的瀚海星空,领略学科的魅力,无疑是离不开生本的天纵之教这一妙招的。 案例一、王崧舟《望月》第二课时 关键词:写作本位、文本组块 王老师在追求千江流水千江月的个性解读的第一课时之后,不遗余力推行着读写结合。先是点拨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的写作视角,接着润物无声地将望月只是月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