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专题 > 幼儿园大班教育专题
从韵律活动入手培养大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从韵律活动入手培养大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更新时间:2014-07-21 06:25:30

《从韵律活动入手培养大班幼儿的交往能力》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大班教育专题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大班幼儿的交往已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游戏层次上,同伴间的反馈、支持、鼓励、合作、管理都在他们之间明显地表现出来,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和制约,促使他们能够按照社会的要求塑造自己,使自己能适应集体生活。而韵律活动则为幼儿的合作交往提供了条件,是学习交往的有效途径。

幼儿韵律活动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属于幼儿园素质教育的范畴,幼儿在进行音乐活动时,音乐与身体动作常常是不能分割的。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人的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开展韵律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韵律活动可以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机能。

律动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在构成律动的诸要素中,动作是居于首位的,是以动作为重要表现手段的。幼儿韵律活动是反映学龄前儿童的生活,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态度的活动,是根据幼儿生理及年龄特点加以组织的。幼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韵律活动可以增强他们的体力,促进幼儿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幼儿新陈代谢,使他们的肌体不断生长发育。例如:《快乐的罗嗦》,通过学跳集体舞,感受黎族摆手舞的舞蹈风格,用夸张的动作表现欢、快奔放的情绪。通过摆手的动作促进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在学习动作、练习动作表演《快乐的罗嗦》过程中,幼儿的呼吸加快、心跳加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也都积极参加活动。由此可见,舞蹈不仅能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而且对幼儿身体机能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韵律活动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格和品德。

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虽然人的生理条件尤其是神经系统的特点对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微小的。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受到社会的各方面的影响和多方面的教育,长期塑造而成的。开展良好的韵律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易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因此,韵律活动也是幼儿形成良好性格的重要工具,对幼儿品德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如《卖报歌》中,表现小报童清晨早起在寒风中受冷、受饿地卖报,生活十分的困苦,以此培养幼儿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通过民族、民间题材的韵律活动还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本民族音乐和舞蹈的热情。 3、韵律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记忆力。

在韵律活动教学中,激发和维持幼儿注意的动机,引导注意的方向,提高注意集中的水平,是教师的重要工作。教学中,用前倾、低位置的、柔软的体态面对幼儿;用亲切柔和的目光直视幼儿;用轻柔的、小幅度的、近距离的方式去接触幼儿;用柔和、亲切、缓慢、情感的语言向幼儿说话。用充满活力的、姿势多变的体态面对幼儿。观察模仿的学习方法是韵律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保持动作的完整性。 

另外,韵律活动具有丰富多彩的主题题材和表现形式,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同时欣赏到优美的舞姿、悦耳动听的旋律、歌声、绚丽的景色和鲜艳的服装道具,这一切不仅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生活情趣,而且在幼儿的听觉、视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他们在得到艺术美陶冶的同时,不断提高身心协调活动的能力。总之,开展韵律教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还可以满足幼儿想象、联想、思维和创造性表现,为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

了解了韵律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后,在教学活动中就有意识地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有意识地通过韵律活动教学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我们班的幼儿想象力逐渐丰富,已经能在描绘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形象,能用词和获得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综合,形成比较抽象的概念;连贯表达语言的能力也大有提高,意志行动的坚持性和自制力开始有了发展,但还不够稳定;情绪易激动、易变化、较外露。需要利用外在的强化因子激活其心理结构,并通过个体的内在评价来实现。幼儿韵律活动,通过边听歌边做动作,将幼儿的思维、语言和行动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特性生动的表现出来,因而很受幼儿的喜欢。具体做法是:

1、引导幼儿参加集体韵律活动,为幼儿提供在一起活动的机会。例如:“接龙舞”时,我们先将幼儿分成6组,每组幼儿组成一条“龙”听音乐、做动作,在音乐快要结束时,每组除“龙头”不动以外,其他幼儿解散,随音乐重新接龙。然后,引导幼儿创编新的连接方式,跳新的接龙舞,让幼儿真正体验到了用身体动作与人合作交往的喜悦之情。

2、精心设计活动进程,使幼儿对交往成功充满信心。我们尝试了请幼儿两两合作面对面跳舞,设计了3个循序渐进的活动层次。第一层次,请幼儿用先商量好的动作面对面跳。第2层次,请幼儿协商、确定一幼儿先即兴动作,另一幼儿在其对面用快速反应的方式模仿其动作,就象照着镜子跳舞。第3层次,由一幼儿即兴动作,另一幼儿快速用反衬的动作跳舞等。这样,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幼儿的交往能力不断增强,自信心也与日俱增。现在,孩子们一听到音乐便主动与他人结伴进行活动的情形已经十分常见了。

3、尽量减少老师的干预,加强小朋友间的相互教育,以培养其交往能力。例如:活动“采蘑菇的小姑娘”中,我们请担任领舞的小朋友面对大家介绍其动作的构想,如说“前面部分我要大家跟我一块儿跳,中间部分动作方向相反,我向前走,大家向后走,最后全体小朋友蹲下造型”。小朋友很愿意接受这样的方式,积极性很高,最后可发展到谁先想好、编好动作,谁就上来担任领舞。这样,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以更高的要求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而且所有小朋友都能参与,因而都能从中获得成功交往的快乐。
综上所述,韵律活动为幼儿的交往合作提供了条件,更是幼儿学习社会交往的有效途径。
相关阅读
推荐
  • 幼儿数学“口述应用题”教学的探索

    幼儿园大班数学中的口述应用题是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 贯彻逻辑思维训练的原则,并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地讲,就是要坚持两种训练,实行两个转化,进行两 种比较。 一、坚持两种训练 1.结构训练 任何一道口述应用题都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方面组成的。情节和数量关系组成一道口述应用题的结构 框架。幼儿要解答口述应用题,必须对题的情节和数量进行分析,了解构成要素的概貌,然后才能解答。基于 这个特点,在教学中可进行以下的结构训练。 例如:青青的草地上有2只大白鹅,后来又来了2只,

  • 培养大班幼儿讲述能力三步曲

    提高大班幼儿讲述能力三步曲 大班是幼儿园的最后阶段,应该为进入小学打好基

  • 大班幼儿自主搭积木的实践与思考

    一.摘要: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建构玩具的不断开发和引进,使得积木这种原始而又简朴的玩具的功能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 二.关键词 自主性 建构水平 兴趣 创新能力 三.问题的提出 在幼儿园以往的搭积木游戏中,教师由于受到教师教,幼儿学观念的影响,十分重视活动前的示范,讲解,活动中的技能的灌输,对于搭积木游戏本身对孩子身心发展有怎样的促进作用,孩子在进行搭积木时有什么样的想法和心理变化却考虑的不多。本文通过对幼儿自主搭积木进行实验研究。如何发挥 孩子 的主体性,如何让幼儿在自主建构的同时提高建构水平

  • 浅谈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的高度重视,并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出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请能力培养,只关注 儿童 认识了多少字,会做

  • 初谈儿童的审美教育

    美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而美的欣赏能力比美的创造能力更重要,一个对美不会欣赏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创造出美的事物来。幼儿美育教育就是对幼儿教育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 美术欣赏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一直以绘画为主,手工为辅,单独的欣赏课几乎没有。学前 儿童 艺术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大体上经过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等几个阶段,按照皮亚杰的观点,27岁儿童正在前远算期。在美术活动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情感表现性 相对于科学发现而言,审美发现对儿童探

  • 大班第二十周课程审议:过新年

    主题名称:过 新 年 一、集体活动前审议 (一)集体活动审议 1. 卷炮仗(1-2) (重点领域:艺术) 本活动是一个音乐游戏,原来是一教时活动完成的,本次我们考虑让幼儿在熟悉歌曲,节奏、表演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所以将活动分成了两教时进行,第一教时重点掌握歌曲的节奏学会演唱,练习螺旋形走,因为幼儿有一定的螺旋形走的经验,稍加练习即可。第二教时关键要学会随音乐合拍地走,并能根据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所以调整了活动的内容,重点设计了第二教时的活动过程。 活动一目标调整为: 1. 学习歌曲的演唱,随音乐能用相应的动

  • 争做爱劳动的好孩子

    转眼一个新学期又开始,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在每天中午打扫卫生得时候,我都会安排几名幼儿,轮流帮老师擦桌子倒垃圾。久而久之,许多孩子都以帮老师搞卫生为荣,每次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的。每次小朋友擦完桌子后,主动把小椅子摆上桌子以便于老师扫地拖地。可最近几天,我发现好多孩子都不愿搞卫生了,我很纳闷。一天,我问了几个正在擦桌子的孩子: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以前都抢着帮老师搞卫生,可现在怎么都不愿了呢?老师欢欢吞吞吐吐地说:老师,搞卫生不是好孩子做的事情。那天早上做游戏,彦彦不听话,您不是

  • 观察孩子,改变环境

    课程游戏化实施以后,我们一直在尝试改变幼儿游戏、学习的环境,我认为:幼儿活动室桌椅摆放的变化,环境设置的变化,不光来自于教师理念和观念的改变,更多的是孩子在活动中的需要。环境的创设不是为了儿童,而是要基于儿童,了解孩子的所需。幼儿的需要来自哪里?来自教师对孩子的观察分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仅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还要有一颗会观察的心。很多幼儿园都会让教师写幼儿观察记录,我们教师也不例外,起初在没有进行《指南》培训前,教师一直把幼儿观察记录当作一个任务来完成,为了观察而观察,这些观察记录大多数是我们教

  • 从根本上使孩子回归到正常的幼儿园集体生活中

    一、背景资料:彤彤,女,六岁,活泼、好动,语言表达清楚、完整。但是较任性、自由散漫,没有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午餐时挑食、喜欢和人说话,行为习惯和合作能力较差。 这样一个女孩在班级中常常会与其他孩子发生摩擦,影响大家的游戏、学习、休闲,因此大家都不太愿意与之交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彤彤养成良好的各种习惯,顺利进入小学呢?为此我开始关注她的言行,关注她在活动中的反应,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与研析。 二、观察摘录 记录一:观察内容:小便 观察地点:活动室观察时间:2010.3.3 情景描述: 8点15分做操时,彤彤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