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专题 > 幼儿园托班教育专题
托班集体教学反思

托班集体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14-07-21 06:20:56

《托班集体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托班教育专题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  在托班进行集体教学,这是不是问题?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少幼儿园招生的年龄开始向下延伸,原来以小班为起点的幼

  儿园又增加了一个年龄班,被称为“托班”(托儿所年龄班)。因而有机会看了不少托班的集体教学活动,那情景与幼班比较又是另一番景象。一问一答式对话、鹦鹉学舌般呼应和猴子学样般模仿,煞是听话可爱。然而一旦进入思维操作和规则性的集体活动,孩子们便全然不顾老师的指令,常常出其不意地打破老师的预先安排,更多地耍着自说自话自顾自的小性子。我们看到,是凡结构预设越周全严密的教学则越难圆满,而结构预设越松散的活动则反而容易收场。

  于是,托班的集体教学活动有没有可能,是不是必要,如何开展,成为幼儿园教育中正在探索的新问题。探索中我们听到了两种声音:

  一方面很肯定地说,幼儿园的集体教学形式在托班并不适合。原因自然不难分析:具有严密结构和一定程序的集体教学属于规则性活动,而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表明,他们正处于前规则阶段,他们没有自主意识,不会自我控制,更多的则是自发性行为。再者年龄越小同龄之间的差异性越大,教师很难估计这么小的幼儿原有经验和预计活动过程的各种可能性,所以托班应当奉行个别化学习的原则。

  另一方面又很自信地说,在托班进行短时间的集体教学活动完全可行,正因为这些小年龄的幼儿还没有自主意识,因此他们更容易被老师诱导着进行各种活动,他们有时似乎比大年龄幼儿更听话,他们的注意力似乎更容易被老师有趣的语言和动作所吸引,更容易在老师和同伴的情绪感染下一起做同样的事。

  这两种声音似乎告诉我们,在托班进行集体教学可能会是成功的,可能会是失败的。现实中也确实有的是成功的,有的是失败的。因此,就托班集体教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就不能一概而论了。必须具体分析目前我们所进行的托班集体教学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会失败?托班集体教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如何?

  二、托班集体教学的目标表述,影响了教学行为的意义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受教学目标影响的,我们发现,现实中由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不同,使教师教学行为的意义有很大的不同,特别对于托班的教学,其教学活动的效果则有了成功与失败的区别。

  一种是即时达成性目标。例如,活动“送礼物”的目标:学会叫出同伴的名字,学会一句礼貌用语,谢谢你;情景活动“跟我学”的目标:模仿老师使用道具(衣服,杯子,娃娃,球等)的动作,学习“穿”、“喝”、“扣”,“踢”、“抱”等多个动词;语言活动:学习用疑问句向同伴提问;触觉活动:通过感知会说软、硬;道具摆弄:认识前后、里外;看图学说:学习早晨和晚上的概念,知道早晨太阳,早晨起床,星星月亮出来是晚上,晚上睡觉;数学活动:学习口手一致数到5等。

作为教学目标本身无可非议,问题是通过一次集体教学活动来完成,却使为此而开展的集体活动显得呆板和造作了。可想而知,这是一些有一定认知要求的集体教学活动,其中蕴涵着概念名称和内涵的掌握,需要幼儿的有意识记,需要幼儿的思维操作,在统一行动的集体教学中,小幼儿被要求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行吗?如果不行,即幼儿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那就只能自说自话置之不理了。这时,在小幼儿面前老师指令性的权威也未见有效了。如果行,即小幼儿在老师的目标限制中,能顺应老师的要求行动,但是这样的目标能一次达成吗?即使能够鹦鹉般学舌,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老师虽然完成了教,幼儿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看来,有很多集体活动老师设计得辛辛苦苦,开展得热热闹闹,但价值不大。因为,对托班幼儿来说,一次教学并不能学会交往,记住名称,理解概念。而只有在直接的感知和体验中,通过不断的重复才可能稳定在心理结构中。因此,同样的目标完全可以在区角活动、自由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中个别化地实施才能达成。所以,无意义的集体教学活动完全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一种是过程展开性目标。例如,通过听故事《大象与小老鼠》、阅读看大书与小书、运动玩大皮球与小皮球等,让幼儿体验“大与小”;通过每日律动,在音乐的节拍中听指令做动作并体验节奏,激发同伴的相互感染,从而体验欢快的情绪;本周谈话:与幼儿一起说说早上和晚上做的事,体会早上和晚上的时间概念;会变的ji蛋:在演示和引导幼儿摆弄中用不同的方法分辨生ji蛋和熟ji蛋;点心“分方干”:以5人为一小组分小方豆干,每人拿3块。

  这样的目标表述,没有强迫教师追求活动结果的目标导向性行为,因而对幼儿的行为也就没有即时达成和统一达成性要求,但这种目标表述法,却强调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却暗示了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是如何体验活动目标的,有多少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水平。比如摆弄ji蛋的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幼儿是怎样分辨ji蛋的生熟的;分方干的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是不是知道3,谁是一块一块拿的,谁是一下子拿3块的,谁又是分别拿2块和1块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幼儿都是自由的,一方面尊重了幼儿的自发性行为,幼儿在自由自在中表现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增强了教师的自主性意识,在自由自主中体现教学机智。

  三、托班集体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虽然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应以个别化教学为主,但是我们还是要肯定,集体教学这样一种形式在托班存在的必要性,因为托幼机构相比家庭,其优势就是“集体”的意义。
首先,这种集体教学活动为幼儿的群体意识提供了体验的机会。我们知道,婴儿最初是没有同伴意识的,如同对待物体一样,他们注意到的只是静态的他人。接着,他们很快便开始注意他人的动态表现,模仿他人的动作,但并不理解他人的想法,更不理解与自己不一样的想法。以后,在通过比较自己与他人的行为中,才开始逐步理解他人的内在心理,以协调自己的行为。可见,年幼者是如何认识到自己,又从自我中走出来,就是因为有了“与自己不一样的”他人,而只有在与许许多多他人一起做同样的事时,每一个幼儿才开始把自己和他人区别开来。幼儿园的托班孩子(2岁以上)正值开始注意他人,对他人感兴趣,从独自性行为走向与同伴的平行性行为,并开始有群体意识的时候,集体教学活动或许能为幼儿理解“大家”、“共同”、“一起”这些概念提供了机会。对托班幼儿来说,也只有在老师的引导下,才有可能一起做同样的事,也只有在同一背景中一起做同样的事时,每个幼儿才感觉到了他人的存在。因此,托班集体教学活动的意义不在于一定要让幼儿通过一次活动学到什么,而只是让幼儿有机会在一起经历同样的事。

  其次,这种群体活动的形式本身对幼儿来说就具有娱乐的性质。因为我们不能指望让2~3岁幼儿通过思考,来回答教师的启发性问题,因为他们的思维是直接的;也不能期盼2~3岁幼儿通过讨论,完成老师的预期性任务,因为他们的经验是纯个体的。情绪的外露、易感是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我们看到,凡成功的托班集体教学活动,往往都是教师充分激发幼儿情绪,通过群体间的情绪相互感染,让幼儿体验集体的快乐。尽管很多情况下,他们相互之间并不理解,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群体行为效应,哪怕不知道一个孩子在笑什么,另一些孩子也会由衷地跟着高兴;哪怕不理解一个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另一些孩子也会自觉地跟着模仿,哪怕不明白一个孩子说话的意思,另一些孩子也会自发地跟着附和。对托班幼儿来说,一起做、一起说、一起笑本身就很开心,本身就是一种好玩的游戏。

  第三,托班集体活动的形式具有无意学习的效应。众所周知,幼儿年龄越小,其心理越具有无意性,无意注意、无意记忆都在这个年龄占有优势。所以,对于托班幼儿学习的有口无心和盲目跟从,老师是极其宽容的。然而,这种宽容却是有回报的。因为托班的集体教学虽然不强制幼儿学会什么,不强调即时达成性的教学目标,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感受,在活动内容的真实体验中,对老师示范的动作,运用的词汇,涉及到的事物的名称,组织活动时的儿歌,经常播放的音乐旋律等等,却往往是因为群体之间的反复模仿、呼应、感染而得到强化,可能远比一对一的教学更加印象深刻。能从家长那里得到反馈的幼儿所学,往往更多的是源自集体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效应。因此,不必功利性地考虑托班幼儿通过集体形式的学习结果,至于学到什么,学到多少,一切都是自然的。

四、托班集体教学的行为原则

  鹦鹉学舌般呼应、一问一答式对话、猴子学样般模仿,这一年幼孩子的特点本身就很适合于集体开展活动。一问一答有助于语言的沟通,学舌和学样有助于事物名称和动作的习得。因此托班的集体活动应该有两类,一类是演示性谈话(包括讲故事),一类是情景性模仿(包括律动)。集体活动的内容是广泛的(可以是自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集体活动的目标仅仅是沟通与感知(没有获得特定知识的即时达成性要求)。

  因此,根据托班集体教学的内涵和意义,同时对实践中成功的托班教学经验的概括,我们对托班的集体教学提出以下原则和方法。

  一是分组式的,非全班性的。托班幼儿的发展差异太大,同伴协调太难,分组教学以减少这种差异和降低协调的难度,一方面便于教师关注幼儿每一个幼儿,每一个幼儿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面对教师。演示性谈话以小组群为佳,动作性模仿可大组群进行。

  二是可重复的,非一次性的。托班幼儿的学习是无意识的,在教师组织的某一次活动中,每个孩子得到的体验和获得的经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和偶然性,这种刚刚获得的新经验,如果没有再次和多次的重复机会,很容易消逝。所以同一内容的教学活动应当反复多次开展,使偶然获得的新经验得以保存在幼儿的心理结构中。

  三是平行的,非合作性的。托班幼儿更加自我中心,同伴之间很难合作互动,他们的群体行为正处在平行阶段,其特点更多地表现为相互模仿。因此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也应当是平行性开展的,即教师与幼儿的平行、幼儿同伴之间的平行,其中示范是最重要的。

  四是对话式的,非陈述式的。托班幼儿的语言正处于简单句阶段,对语言的理解是即时性和直接性的。教师的句子或表述稍长一些,幼儿就会丢掉主要的内容而错误应答。所以教师组织活动应当以沟通为主,多以简单的疑问句形式,一问一答,或自问自答。

五是情景性的,非说教性的。托班幼儿的思维是直觉动作的,离开了眼前直观的事物,离开了作用于事物的动作,便会立即停止对某一问题的思维。因此,无论哪种内容的教学活动,必须创设情景,必须辅之以动作开展,这将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

  六是开放式的,非结构化的。托班幼儿的行为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和不随意性,规则意识很弱,因此活动过程充满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教师完全没有必要为设计教学活动的流程而费尽心力。备课只须预设主题和选择内容,思考教学行为的目的和形式,而活动过程的进展则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的功力全在于活动过程的随机应变。

  结语:

  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托班教学主要是个别化的。但是集体教养机构的集体教学活动有其优势,即使在托班也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价值。当然,我们刚刚避免了幼儿园教学小学化,不能再将托班教学幼儿园化,托班附设在幼儿园,于是就将幼儿园教学形式向下延伸,显然是不合适的。区别于幼班,对托班集体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希望教师从活动目标、活动流程的束缚中解脱,从而也让托班的幼儿从教师的功利性要求中解放。

相关阅读
推荐
  • 顺应孩子的需要(托班)

    顺应孩子的需要,提供活动环境及人员配备 在开学初的一段日子里,我们发现,自选区域中的材料很少有男孩问津,那里大多是精细动作的活动,而操场里别班孩子的活动却能吸引他们在窗口长时间的张望;有的男孩在老师不注意时悄悄地溜出去;每当户外活动结束时,总是在老师一遍一遍的呼唤中回到教室,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样子。我们想:如果将户外的一些运动器具搬进教室,是否能改善目前的状况,等他们玩够后是否会将注意投入教室里活动区域中的材料。于是滑滑梯、小木马、荡船、平衡木等孩子们平时喜欢的玩具被一一请进教室,成为感统活动屋;将小汽

  • 做个细心的老师(幼儿园托班专题总结)

    陶成在我们班是个各方面能力都很弱的人,开火车排队、上厕所解小便、起床穿鞋,他都需要老师的帮助。特别是解小便,光给他拉下裤子还不行。 记得刚开学那会儿,我带小朋友上厕所,看他站在那儿不响,于是我问他:成成,是不是不会,他看着我不响。我知道托班的小朋友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在得到是的回答后,我把他的裤子拉了下来,随即去关注别的小朋友。 解完小便到教室里给小朋友提裤子,却发现成成的裤子是湿的,我觉得很奇怪,我明明给他拉了裤子,为什么裤子还是湿的呢?难道之前就解出了,问他,他只是看着我,无奈,我给他换了裤子。 第二天

  • 满足托班幼儿情感需要的几个策略

    幼儿园是孩子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环境,对于这些23岁的孩子来说,从众心捧月的家庭呵护中来到了由几十个孩子组成的群体生活的环境,他们的内心是焦虑的、不安的。许多研究表明:孩子在幼儿期有许多情感需要,当这些需要得以满足时,他们会产生亲近感、安全感。。。。。。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从情感上入手,给予幼儿心理上、情感上、生活上的关爱,让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所以,教师及时的、细致的、信任的、鼓励的情感应答十分有利于23岁托班幼儿的成长。 一、 理解托班幼儿的情感需要 场景一:谢锦桐、男孩、两岁。刚入托时不适应幼儿园的

  • 面对胆小的孩子、面对家长的质问

    我要爸爸、我要妈妈9月1日开学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本学期,我接的是宝宝班,平均年龄2周岁半。要面对这样一群孩子,说实话,开学之前我担心了很久。所以在开学的时候,我做了很多准备,比如糖果。 就这样在糖果的诱惑下,大部分孩子表现很棒,却还是有个别孩子哭闹着要爸爸,要妈妈。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爸爸打、妈妈打、回家、奶奶这个孩子叫琛,是这个月中哭闹时间最长的一个孩子。家访中,我们已了解过,这个孩子平时都是由奶奶带的,胆子比较小,由于他上了幼儿园,奶奶就要回老家去,所以他在幼儿园很担心。几天下来,他除了哭闹外,

  • 在宽松、自主、环境创设中促进托班幼儿健康的发展

    在倡导主题背景下各种活动环境创设的主流下,针对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独立倾向、生活自理行为开始出现,但情绪不稳定;尝试模仿、喜欢重复,词语发展迅速等特点;我认为有必要创设宽松、自主的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托班幼儿刚离开父母,情绪上不够稳定,作为教师,这时营造一个宽松的、能引起兴趣的活动环境,对安抚幼儿的分离焦虑、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至关重要。为此,我们首先是付出自己的爱,常常去抱抱幼儿,亲亲他们,呵护他们,像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把他们照顾好。其次,我们更注重环境的创始,瞧,那是当幼小小班的活动室,下周主

  • 托班第四周教育活动安排

    2012.3.122012.3.16 周次 上午 下午 周一 感谢的话请、谢谢 接受别人好意时,请教别人之后,通道上让路时会使用礼貌用语 做面条: 学习用彩泥搓面条,发展小肌肉动作。 周二 溢出液体的清理 独立心、专注力、清洁感的培养 炒小菜: 能说出两种常见蔬菜的名称和颜色 周三 色棒分类 练习手指的灵活度, 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奶奶的菜篮: 学习手口一致点数15 周四 蒙氏数学:区分高矮,培养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亲亲我:能跟随音乐愉快的自然的声音唱歌,尝试根据家庭成员的不同替换歌词。 早期阅读:四季 了解

  • 什么类型音乐更适合托班?

    我们班的孩子很活泼,很喜欢唱歌,喜欢跳舞,听到不同的音乐会有不同的反应,这也是我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的,而且托班这一年龄段的 孩子 对动感的,节奏感强的,很有活力的音乐是很敏感的. 对于舒缓的音乐,他们会表现的很安静,不太大感兴趣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转移掉了,也没有兴趣去往下面听.而听到很悲情的音乐,他们会出现很紧张,状态也会进入到音乐中去.但是,注意力会比舒缓的音乐多一会儿,也很快的结束了.而对于节奏感很强的,动感十足的音乐,会出现情绪很激动,很兴奋,会跟着节奏去扭动身体,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会很长时间,大部

  • “蹲下身”做孩子的朋友

    那天中午,我又带着孩子们去初中部散步,走着走着有孩子提议:老师,我们坐草地上休息一会儿吧。老师,我们坐下来晒晒太阳多舒服呀!一到草地上,大家就三三两两地结伴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坐下,有的聚集在花丛中,有的围坐在足球框下,有的蹲坐在石栏上不时传来孩子嘻嘻哈哈的谈笑声。当我来回穿梭于孩子们中间巡视时,唐唐大声喊道:老师,我们这儿有好多的花呀,你快来看!正在这时,对面的一 一也热情地邀请我加入到她们中间。我微笑着嘴里说着好好,等会就来。而脚仍向前迈着。在他们略带着失望的眼神中,我也意识到自己的回答中敷衍的成分太过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