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专题 > 幼儿园中班教育专题
中班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中班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14-07-21 06:26:33

《中班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中班教育专题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中班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蚌埠市机关一幼杨海云
合作是时代的要求,是幼儿日后生存和发展,适应、立足社会所必须的素质。《幼儿园教育纲要》也指出:“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现就这一问题谈些初步的认识和做法。
一、走出误区,理解的内涵,明确目标
当前,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重要,但对“合作”的含义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不欠得力。具体误区表现为:片面认为只要两个以上幼儿在一起生活、学习、游戏就是合作;只注意培养合作意识,忽视合作与分享意识一齐培养;存在盲目性,缺乏明确目标,系统性、科学性等等。
因此,首先要正确理解“合作”的意义。合作是指两个以上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自愿结合,通过相互配合和协调,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利益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交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分享了快乐,获得了满足,这就是“幼儿合作”的内涵。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如是互借玩具或各玩各的,只能算是“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其次,要明确“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教学、训练内容:一是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二是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三是要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最后还要明确这一培养的教学目标: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并能在活动中学会关心他人,与他人分享物品、情感体验等,养成合作与分享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培养途径: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途径主要有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我们应抓住幼儿园教育这个主途径,并与其他两个途径优势互补,协调进行。
1.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是培养的主途径,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园自身优势(专业的师资、专门的设备、预定的课程计划、精选的教学内容,以及独生子女家庭所缺乏的儿童伙伴等。)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方案,精心设计、组织好每日活动,加强监督、评估,及时交流经验,努力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在轻松的合作与分享氛围中愉快地成长。如“实施方案”方面,结合中班教学,我们可以在中班第一学期主要安排物质分享方面的内容,如:结合社会活动《带来玩具大家玩》让孩子们懂得“我把好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很快乐”的道理。在第二学期安排精神分享的内容,如语言《小兔落水后》,意在让孩子们知道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原来也是件快乐的事。再如,结合每日活动,体育游戏《两人三足》、《网鱼》、美术《手拉手、去郊游》、计算《欢乐的相邻数》等教学内容都能很好地实施培养目标。
2.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温馨的家庭生活是幼儿形成良好情感品质的摇篮。光有幼儿园教育这一主途径还是不够的,还需家庭教育发挥它的无时不在的诸多教育功能,更需家庭与幼儿园紧密配合,优势互补,形成整体合力,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为此,我们要发扬的家园合作传统,充分利用家庭环境中的丰富教育资源,建立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这一培养优化。如,我们及时更新家教观念,家长学校教学内容,把改进家教方式放在家教工作的首位,经常进行这方面的培训、指导和交流。结合我们中班教学,我们还可以通过向家长推荐的秋季亲子游戏,让孩子们在家庭温馨、欢愉的亲子游戏中,既与亲人增强了合作伙伴关系,又与家人共同分享了游戏的快乐。
3.社区教育
 对幼儿来说,社区教育虽然是一个辅助途径,但是,随着社区教育的深入发展,它的培养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我们要发扬拼搏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让幼儿在社区组织的丰富多彩,饶有兴趣的教育活动尽情地合作与分享,在付出与关爱中逐步形成能力和习惯。还要使其与幼儿园、家庭有机整合,在实现这一培养中发挥新的功效。
二)培养方法:
1.合作榜样示范。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幼儿心中更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幼儿,教师常常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加之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因此“榜样示范”是一种基本的培养方法。具体来说,一是教师的榜样示范。因为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因此教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
 
教师与保育员之间良好的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必然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直接影响。如,一位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位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或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些行为都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学习榜样。因此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事事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二是幼儿的榜样示范。因为同伴,特别是幼儿喜欢的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因此,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这方面弱的幼儿一起游戏,让后者学习、模仿。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激励,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往往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拓展榜样的示范作用。
2.创造合作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玩大型玩具、玩娃娃家等。我们要注意创造并充分利用这些机会,通过精心设计的程序让幼儿在活动实践中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从小与人合作,逐步提高合作能力,体验合作的乐趣。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学会分工合作,并使他们通过活动逐步意识到,只有这样,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注意让幼儿逐步认识到只有大家共同商量、友好合作、密切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取得胜利。再如,我们可以结合营造培养环境氛围,在墙面布置一棵“合作、分享树”,让幼儿都来参与,通过大家画画、贴贴、剪剪,共同创作完成了这棵既普通又不平凡的树。随后,鼓励孩子们经常带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来,如照片、图片、书等挂在“树”上,和同伴一起欣赏、分享,“树”上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喜爱经常更换。这样,一棵“普通树”就就变成了“分享树”、“快乐树”,经常使孩子们从中感受了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又如开展“我们多棒!”、“去郊游”、“幸福之家”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可以使孩子们在参与制作、欣赏有趣的画面的同时,激发大家与同伴合作分享的愿望。总而言之,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日常生活中的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以及大带小的交往活动等等,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对这些合作机会,我们既要紧紧抓住,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又要教给合作方法,更要让幼儿体验快乐,提升合作能力,从小养成合作习惯。
3、教给合作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应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学到合作的方法,在合作实践中学会合作。
4、体验合作快乐
  合作与分享是相辅相成的。光有合作没有分享,会导致孩子养成独享的不良习惯;光有分享没有合作,会使孩子养成坐享其成的不良品行。因此,培养孩子合作与分享兼有的品质就愈显得重要。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不仅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和激发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有好处,还能培养幼儿与同伴分享快乐的意识和习惯。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自觉地感受到,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幼儿体会到又合作又分享的快乐与必要。如我们可以结合在主题游戏“大家齐Happy”中,通过系列的集体活动“大家一起过生日”、“招待小客人”等,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同伴共同合作与分享原来是如此的快乐!
 5、及时激励引导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都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激励,从而进一步激发、强化合作的动机,使幼儿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进行个别地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
   
呢。”“你们都想当船长,没人当水手,玩不成了,怎么办?”“一本书,如果是三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搭,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这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有效地得到培养。
三、从小培养乐于、善于合作的习惯
 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
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事实就是这样:习惯主宰命运,成功从培养习惯开始。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幼儿园阶段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期,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我的成功归功于幼儿园,因为幼儿园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不仅要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更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实践使能力转化为良好的合作习惯。为此,由于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因此我们一要把合作习惯的培养视为学具,长期坚持,并根据孩子的心理,通过学习、游戏中的操作,反复引导、反复强化,建立动力定型。二要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不仅老师和家长要言传身教,正面示范,还要让合作习惯好的幼儿进行“传、帮、带”,以便以身立教、以行导行,强化习惯的培养。三要科学地进行培养,防止习惯培养的盲目性。1、要规范化。如把合作习惯逐步规范,防止丢三落四。2、要细目化。习惯培养的分解要小、细,不能太粗,可以尝试把合作习惯细目制成顺序卡,逐步落实。3、要序列化。既要注意不同年龄有不同的侧重点(如采用中心扩散法,阶段法,循环法等),又要通过逐步完善的程序卡使这一习惯培养更加科学有效。我们还要使培养合作习惯目标更加科学化、程序化。我们可以根据中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中班幼儿身心特点的习惯培养目标,将专题的年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与日目标层层相扣、紧密结合,以提升习惯培养的科学性和力度。
       04年9月24日

   
推荐
  • 创美教育的一点教学方法

    4岁左右的幼儿已具备了初步的绘画构思,能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绘画,表达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画出的形象基本成形,画面中呈现的形象越来越具有个性化。 在这个时期,幼儿绘画的能力有了一个大的飞跃,无意义的线条,图形减少了。可绘画的新颖性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幼儿 绘画的兴趣十足,这就是幼儿学习绘画的最佳阶段了。 由于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主观性,绘画不受美术技法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因而幼儿画出的画往往生动,形象,有童趣。 我带的班是中班。幼儿正好是4岁5岁的儿童,我就对他们进行了一年创美活动的研究

  • 中班孩子的常规培养与制定

    从小班升入中班已经一个月了,发现很多从小班升入中班的孩子都长大了很多,许多事情都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规则,但是今年我班又插进了9名新生,一些更是没有过集体生活的经验,调皮的孩子也带动了班里其他的宝宝,所以,我们班四位老师共同制定了一些常规的培养。 首先,制定三轻政策。 所谓三轻就是走路轻、说话轻、放下东西轻。这是根据我班孩子的一些特点制定的,因为开学一个月来,我们发现班里的孩子一直都很兴奋,一直喜欢跑跑跳跳,有时连上课的时候都习惯性得跑出来,还会有大喊大叫的不良习惯。放下东西轻还包括了将用过的东西放回原位,不

  • 孩子,有些事你该自己做

    到了午餐准备的时候,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都进入洗手间洗手了,洗完手以后,孩子们都陆续回到活动室找到位置坐好。动作最慢的佳佳小朋友最后一个从洗手间出来,回到活动室时,他东张西望地开始寻找位置(还有一个空位,凳子阿姨已经放好了),找了没两下没有找到就再不高兴找了,然后就焦急地跑到阿姨边上,拉着阿姨的手,要阿姨帮忙找位置(平时佳佳很依赖阿姨,常常自己会做的事情让阿姨帮着做)我们示意阿姨不要帮忙,让他自己去找位置,在老师的坚决要求下,佳佳只好自己去找位置了,最后还是在其他小朋友的帮忙下找到了位置! 俗话说孩子三岁

  • 教育因常规而显现孩子的沉稳

    摸索着时间的轮回,看着它从指尖悄悄划过,我叹息道:时间,你过得好匆匆啊!布莱希特说: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确实,溜走的时光中有着我们优秀的成绩,有着我们辛勤付出的汗水,有着我们遗憾而一直想改变的事实。 这一年对我们中二班来说是摸索、重新定位与努力的一年,回忆起我们走过的足迹,貌似孩子们变得坦荡了、开朗了、成熟了,做事的逻辑性在一步步地逐渐建立起来。此刻的总结就像刻录在时光机中的彩色片段,让我们再次确认自己的色彩,那么,现在我就来回放中二班五彩斑斓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倾听、欣赏我们的

  • 优化半日活动、细化保教常规——常态下,中班半日活动专题研讨

    教师对半日活动内容的安排是幼儿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而教师运用的组织策略则生动、深刻地反映着幼儿的学习过程与方式。我们从教师允许幼儿的操作实践、语言表达和主动选择程度这三个敏感指标,来反映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与状况。 一、注重动静交替 动静交替的原则表现在半日活动的安排中。晨练活动一般在早晨7点50分----8点15分,早操一般在上午8点20进行,这两项活动运动量都比较大。所以,教育教学活动把他们分割开来。这样动静交替进行,幼儿不会感到枯燥。 二、要改变教育观念 要改变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半日活动组织能力,改

  • 个案追踪观察记录:我和孩子有个约定

    个案观察:施子忻是一个个性很强的小女孩,什么都想争第一。吃完饭孩子们和往常一样搬着小椅子出去了,施子忻搬着椅子走在队伍的中间,当小朋友们坐下来时我看到施子忻和炜炜两个人在争抢位置。我虽然看见了,但是我没有及时处理而是在一旁冷静的观察。可是过了很久,我也没有看到有一方退让,她们俩一直僵持在那里。 措施:我走了过去跟她们俩交谈,并告诉她们:位置都是一样的,无论坐在哪里都没有什么区别,坐位置又不是一场比赛。现在你们俩可以坐下来了吗?虽然此时的两人彼此都不服输,但是由于我的介入她们俩还是勉强的坐了下来。 观察时间

  • 个案观察:帮助孩子学会坚强

    个案观察:吴榕是一个长得很漂亮,嘴巴也很甜,很讨人喜欢的小女孩。可就是太娇气,爱粘人。刚开学这几天,早上来幼儿园情绪总是不高,和妈妈告别是眼泪总是在眼眶里打转。 措施:头几天,我看到吴榕来了,就到门口从妈妈的手中把吴榕接过来,虽然她很不情愿,但是没有哭出声音来。 观察时间:2014-2-19 观察地点:中三班 观察对象:吴榕 个案观察:今天早上来园时,我还是和昨天一样站在门口接吴榕。因为小雨小朋友们都坐在教室里玩桌面玩具,吴榕跟妈妈道别了之后,我把她牵到了座位上,让她和孩子们一起玩桌面玩具。没过多一会儿,

  • 中班个案追踪:培养他的自控力

    一、个案基本情况:晨晨是一个中班的男孩子,他平时活泼好动,乐意和班级里的孩子游戏、交往、做好朋友,教室里总能看见他欢快的身影。平时在区域游戏时,他喜欢到各个区角进行游戏,没有一个区角他是没有去过的,但他总是没有耐心完成一样作品。在活动中,晨晨也会出现走神、和其他孩子说话做小动作的行为,只有左右没有人时,他才会安静下来。经过了上个学期的学习后,晨晨养成了在幼儿园午睡的睡眠习惯,但是仍需在我们的看护下睡着。本学期我将继续帮助晨晨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和绘画能力以及一定的耐心,希望晨晨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健康有益的成

  • 互动的阅读环境

    根据中班孩子的特点,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经过一学期的观察以来,他们对集体阅读过得绘本兴趣更加浓厚,可以以他们所熟悉的故事或者经验,采取小组分享的方式,让他们互相讲一讲他们熟悉的故事,或者用绘画的形式把他们所听到的故事记录下来,接下来就可以跟同伴用自己的作品和同伴们讲故事了。以这样的方式让幼儿随时保持对于都的兴趣。关于互动式环境创设,我发现到现在为止,我们班的孩子对故事表演和剪贴活动仍然有较高的热情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