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资料 > 幼儿园课程教材分析
体会与感想:目标——活动设计的灵魂

体会与感想:目标——活动设计的灵魂

更新时间:2014-07-20 21:35:12

《体会与感想:目标——活动设计的灵魂》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课程教材分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学目标、说设计”活动井然有序地开展着,随着每一次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获得的体验与收获也在逐渐提升。在具体活动设计中,我们常以“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来进行目标的定位,而对于教师来说,最容易的和最困难的就是活动目标的设计。“最容易”表现在任何活动的目标都大同小异,“最困难”则表现在不能把具体活动的目标具体化。如何细化目标的制定,使目标真正成为活动中的灵魂。围绕本次各轮活动的开展,我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与感想。

一、深入分析教材内涵,明确各年龄段目标的定位。

第二轮“学一学、写一写”活动让我们每个人都尝试了一次特殊的案例设计。在这一回的活动中,我们完整地进行了一次同领域同课题不同年龄段的案例设计,本以为这并不会很难,重点是设计好目标,但在实际的设计中,却让我感觉到了三个年龄段目标的确定着实是个难点,也让我感觉到这是对我们设计案例的一种挑战。

这次我们悦行工作室的选题是社会“我永远爱你”。拿到选题后,我首先做的就是仔细阅读绘本,分析故事中关于社会领域的教育元素。我发现整个故事都透着浓浓的母子之间的爱,非常适合对三个年龄段进行不同程度的“爱”的情感教育。然而细细分析后,又发现书中不仅仅讲述了一个简单的爱的故事,它还体现了熊妈妈对小熊的爱是有原则的爱,而非无原则的溺爱,同时故事的结尾还表现了小熊努力弥补自己的过失。从这些内容里,我们又可以挖掘更多的社会教育元素,如:做错事后要勇敢诚实的承认,要懂得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尝试弥补自己的过失,等。这些难易程度不同的要求也可作为三个年龄段孩子们的不同目标。发掘了故事中这么多的社会教育内涵后,我对制定三个年龄段的目标似乎有了一点方向。再结合之前对《纲要》、《建构式课程》及“南师大原五大领域指导目标”中社会领域的目标学习,我运用一定的理论支撑,完整设计了一套三个年龄段的社会案例。在设计目标的过程中,详细作了目标解析,通过目标解析,让我自身也更进一步地消化了对目标的深入理解与分析,这对我以后独立设计案例是一次飞跃式的促进。

二、目标为过程指明方向,过程为达成目标开展。

在第三轮“学一学、做一做”活动中,我们观摩了数学领域中三个年龄段的“同材异课”教学实践,通过实践检验了目标制定与活动设计的合理性。当三个活动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发现原先的目标制定与过程设计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大小不同的问题。从三个活动的效果来看,目标的达成度并不很高,这与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学习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与不同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也有联系。因此,目标的定位不仅要考虑年龄特点,还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从活动过程来看,三个活动的过程也存在问题,操作材料的提供也有不合理之处,而这些也影响了目标的达成。

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不同问题的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目标定位与孩子实际情况有差异;二是过程实施没有完全围绕目标开展。而这两个原因的产生也是相互关联的,目标定位不明确导致过程实施的偏离,过程实施的偏离影响目标的达成。但目标的定位还是优先与过程的设计,有了准确的目标定位,才能更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

这一次的教学实践证实了无论理论上多完美的设计最终都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只有通过实践不断修改与调整,才能使问题减少到最小,使活动达到更好。而从实践的教学实施中,也更体现了准确进行目标定位的重要性,更体现了目标——是活动设计的灵魂!
相关阅读
推荐
  • 教学评研课反思:手工制作“小蛇”

    这次的教学评研轮到我上课,我选择了制作《小蛇》,这个活动重点是幼儿学习剪陀螺线。在上次的石头画小花活动中,我清楚的看到了我班幼儿的弱点,那就是剪刀的使用能力很差。这与我保守的教学有关。选择这个活动,一是想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二是想通过评课活动,请同事们帮我提提建议和不足,吸取更多的经验和智慧。 这次的示范演示,我考虑了很久,怎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制作过程演示清楚。经过考虑,我制作了三个小蛇的范样,分别是原材料(画了螺旋线的圆形卡纸)用来演示剪的方法、半成品(剪好了的小蛇)用来演示花纹

  • 记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回应方面的观察纪录

    教研组最近进行了建构有效的课堂语言教学的研讨,由沈老师上了《好饿的小蛇》小班语言活动,她是一位非常有灵性的年轻老师,第一次磨课主要针对活动的目标、环节设计是否合理进行来研讨。第二次主要侧重教学细节方面进行研讨,例:教师提问有效性、教师的回应能力、师幼互动等方面等研讨。 在这个活动中,我侧重关注的是教师的回应情况。作为小班的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教师只有恰当的运用好回应语,使孩子在整个活动中都有较高的兴趣点,那么整堂课的效果才有效,质量才会高。 在这个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中,

  • 应彩云:活动设计的“同中求异”

    2009年的春晚,娱乐圈升起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小沈阳,他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欢笑。 我发现人们喜欢小沈阳,除了他令人发噱但又不乏哲理的语言,还有就是他会歌唱,虽然仅仅是一次模仿秀。而且,哪怕是在模仿,他也从未忘记自己是一个喜剧演员。 小沈阳在表演中一共模仿了三位歌手:刘欢、刀郎和阿宝。模仿刘欢,一开腔就几乎乱真,却又很快地不露痕迹地唱串了门,赢得了观众的当头彩。接下来模仿刀郎,犹如刀郎再现,观众的喝彩声瞬间响起。最后模仿阿宝,高亢的音域让观众惊叹,可关键时他却卖起了关子,一句起高咧乐翻全

  •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范例是否需要?

    个人想法:本次研讨的内容是在美术活动中范画是否需要,我觉得美术活动中范画是需要的。范画是美术活动中所需的直观教具,是幼儿描绘各种物像的参照物。幼儿因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兴趣大于对活动目标或活动结果的兴趣,范画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则使幼儿对事物的直接兴趣被激发,而直接兴趣经过时间积累形成兴趣爱好。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良好的范画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其兴趣勃勃地进行学习。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积累就没有创新。绘画是一项操作性的能力,是需要经验积累的,

  • 主题探究活动的评价与反思

    在学习、探索、研讨、思考中我们一路走来,有困惑也有收获。感触最深的新教材的实施,随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幼儿发展为本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一阶段的教学,我认识到以往的主题活动多以集体教学为主,虽然它突出幼儿的探索与生成,但它要求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学习同样的内容,并以相同的速度与方式进行,多由教师控制活动时间、空间和材料,这样教师很难真正满足每一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真正促使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与主题教学相结合,恰当的使用主题墙 我事

  • 原色课堂解读《纸绳的拉力》教研沙龙活动反思

    原色课堂解读《纸绳的拉力》沙龙活动经过一个星期来的商讨、初稿、修改、定稿、再修改、再定稿,终于呈现在了大家的眼前。 作为活动的策划者,我们都抱着改革的初衷来设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个串连词,但心总是提在嗓子眼里,倒不是因为害怕失败,而是担心活动组织到最后又回到原来沙龙活动的轨迹。原因有两个:1.设计的问题没有预先指定教师回答,是当场随机决定的,假如教师当场回答不上来怎么办?2.所提出的思考点是紧紧围绕我们的原色课堂理念而展开的,如何体现让教师们在研讨中获得成长?为了突破这些问题,我们绞尽脑汁,首先为

  • “学目标,说设计”活动后的思考

    实验幼教中心娄东幼儿园 陆惠芳 制定目标说起来也应该是每一个一线老师的基本技能,可是日积月累下来的教学活动,都经过了每一学期的课程集体审议,又讨论又修改,接近完美,常常觉得无需我去画蛇添足,所以也把制定目标当成了集体的活,现在要尝试独立写出同一课题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目标,还真是把我给难住了。 在这一次的学目标,说设计活动的带动下,我又不得不仔细的读起了大纲,认真的查找了关于健康方面的多年下来的活动目标。从没有参加过健康课题研究的我,只能先在书上和往年的备课中罗列出一些常规的、基础的、适合各年龄阶段的目标,大

  • 同案异执带给我的——我对"同案异执"的理解

    上周四中午的时候,冯老师把我、李丹凤、谢莲芬、俞娇、陈薇集中到了教研室,我第一次听说了同案异执这个词。冯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自己在大榭幼儿园所参与的教研活动同案异执,使我对这个新名词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所谓的同案异执,就是相同的教案由不同的人来执教,环节不能有任何改变。我觉得挺纳闷的,同样的环节,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会有什么差别呢?除非教师本身的素质有很大的差异,课堂随机应变能力有所不同罢了。 正在纳闷的时候,冯老师已经布置了任务,由谢莲芬开展第一个教学活动,陈薇开展第二个教学活动,而我则进行第三个教学活动。我一

  • 小班区域游戏之观摩研讨

    十一月大家观摩了三个区域活动的样板间,以下是我们小班组的老师们对花生班区域活动提出的问题、建议,以及对自己班级今后区域活动的设想及困惑,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问题: 1.区域游戏时需要移动桌子进行摆放,比较浪费时间,是否适合小班幼儿的能力水平?(最好能固定下来。) 2.建构区的位置不够独立,容易干扰别人,不利用收放。隔断过轻,容易倒,建议建构区设置成开放式的,可以在地上画一个隔断,最好能固定在某个角落。 3.教师如何让孩子习惯于活动,挖掘孩子的资源? 4.小班幼儿整理能力比较差,玩后往往需要老师花费很长时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