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改善家庭的心理环境

改善家庭的心理环境

更新时间:2014-07-21 16:10:18

《改善家庭的心理环境》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家庭心理环境是由家庭成员的精神生活内容构成的。家庭物质条件好,并不等于心理环境好,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心理环境对孩子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家庭心理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例如,家长的性格、兴趣、才能以及情绪状态等,时刻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影响着家庭心理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果家长有健全的品格,爽朗、乐观、豁达,那么这个家庭就会 充满欢乐;如果家长对生活充满热爱,兴趣广泛,勤于学习和钻研,那么这个家庭定会充满学习的气氛;如果家长有音乐、美术方面的才能,那么这个家庭则会充满艺术的气息。无疑,这些对塑造孩子的个性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家庭的心理环境如何,还取决于家长的教育能力的高低和对子女的态度。父母若有较强的鉴定、教育能力,那么教育方法就易为 子女所接受,发现问题也能及时处理好。反之,父母教育能力低,平时不会管教,那么出了问题便会束手无策,不是唉声叹气,就是打骂孩子,这样的家庭气氛肯定会很紧张。
由此看来,家长应当根据时代和孩子年龄特点,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发展他们的智能。这样的家庭就会始终充满亲切、友爱、平等、欢乐的气氛,孩子就会在轻松、温暖的 环境中受到影响和教育,从而健康而活泼地成长。
宋国林
孩子更需要健康的家庭心理环境
人人都需要健康的家庭心理环境,而孩子对家庭心理环境的感受 和需要,往往比成人更加迫切。 孩子知觉阈值偏低,对外界环境尤其是对家庭环境,反应更敏感、 更直接、更具体。过去,人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 地洞”,说的就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作用。
以往,人们也会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有它一定道 理的。尤其是处于认知、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都不成熟的孩童时 期,环境的作用更显得重要。特别是家庭中的心理环境,对孩子健康 个性的培养尤为重要。 试想如果一个家庭中的成员之间不和睦,经常吵架、赌气发火,那么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不仅“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还会产生紧张冲突、恐惧不安的负面心理,这样的环境下怎会培养出个性健康的孩子?
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学习肯于钻研,而且兴趣广泛,个性品质健康向上,思想感情积极热情,观念信仰正确得体,风俗习惯有趣活跃,便会使孩子生活在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之 中,造就出孩子的良好个性。
父母具有良好的素质,特别是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孩子的心理健 康非常重要。当父母本人情绪低落时,要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负面情绪影响孩子。当夫妻之间发生争吵时,要尽量避开孩子, 不让孩子因此感到恐惧、忧愁。 分页标题
作为父母,要有责任、有义务提高自己对孩子的管理、教育能力, 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产生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往往与父母有直接的关系。人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等,就 是这个道理。为此,作为父母,须时时依据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孩子的心理特征,主动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讲究教育孩子的方法,注 重培养孩子的健康个性。当然,父母们自身的身心健康也是头等大事。
为人父母者,对待孩子培养教育,切不可等闲视之。
如今,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一般不是那么困难;可 要创造出健康的家庭心理环境,可就不是简单的事了。比如,为了孩子,能不能不吃一顿洋快餐,去书店买点父母孩子都需要的书籍资料, 或者订份报刊杂志?这样,不仅能提高家庭成员的素质品位,而且还会在建设家庭心理环境中,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在日常家庭活动中,父母们当以积极的向上情感,以和颜悦色的 表情对待孩子;通过与孩子的交谈沟通,激励孩子;在抓“大”放“小”中,给孩子宽松的心理空间。营造健康的家庭心理环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因为孩子的成长与家庭心理环境的关系 太密切了。
阮宏喜
给孩子补充点“维生素N”
父母疼爱子女乃人之常情,家长除了无微不至地呵护孩子的衣、 食、住、行以外,适当给孩子补充点“维生素N”很有必要。
美国心理学家汤姆生将拒绝、否定儿童的某些要求的行为,称作 “维生素N”(NO),他建议家长适当给儿童补充点这样的“营养品”,此见颇有见地。每个家长都应认识到,人生道路坎坷而漫长,要培养 孩子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格和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素质,从小就应给他创造磨练的机会,有利于孩子长大以后适应当今社会的 竞争机制。
话又说回来,维生素毕竟是维生素,过量了也不适宜。在大多数场合,对孩子的进步和良好表现,还是应以肯定和鼓励为主。故此,“维生素N”只能适当补充,不可滥施。

--------------------------------------------------------------------------------

选自:《光明日报电子版》
相关阅读
推荐
  •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柳州市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 雷琪琨当今在独身子女风气之下所影响的孩子们,常见有两种性格:小霸王与懦弱儿。霸道的孩子自我意识过剩;懦弱的孩子则自我意识不足。就算是一般属中间性格的孩子,父母也希望在他们身上看到自信。随着21世纪转趋于专业导向形态的社会,新生代的育儿教育必须帮助孩子找出个人的特质,以增长孩子的自信才能够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专长。 一、 培养孩子勇于表现自我 服从性高又听话的孩子,虽然受到大人的称赞,但相对也可能形成乖孩子候群,自己真正想做的、想说的都无法通过表达让别人了解,

  • 规则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自身需要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历程看,规则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自身需要。我们知道,当 儿童 渡过自主感心理危机(2-3岁),知道自己在这个家庭是受欢迎的,是可以自主采取一些行动的。此后,孩子便开始转入主动探索的阶段,要开始渡过他的主动感心理危机。 在进入主动感心理危机阶段以后,孩子对社会和自然的现象更加好奇,探索的范围更大,内容更为深刻。但是,这个时候的孩子仍然是孱弱的、无知的,他们的探索受到客观事物的制约,也受到父母和成人的制约。他们的继续探索和成长,仍然依赖于成人。 他们对父母(或成人,包括祖父母、外祖 父母 以及叔叔

  • 对内向孩子更多的爱

    婷婷的小朋友,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只自己闷在活动室里,不能和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这让我感到非常苦恼,我曾多次跟她交谈,但收效甚微。我想对于这种孩子,老师就要给予更多的爱。 一、 以慈母般的爱鼓励幼儿融入新的团体 小班孩子刚刚从家中走进幼儿园,家是她们生活的全部。爸爸、妈妈对她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她们感受到了人间的幸福。所以,我想用爱来鼓励婷婷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请小朋友来做娃娃家的游戏,请小朋友们把活动室当成自己家,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要求来扮演角色。我趁机到婷

  • 在学踩高跷中训练孩子的心理素质

    晨间活动给孩子学习踩高跷,学习了很多天,学得快的小朋友已经学会了。但是学不会一点也没见长进。看着他们一幅懒懒的样子,好像一点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水平更是一丝也没有长进。从我们老师的角度看,那叫学习的兴趣不浓,学习的自信不足。 怎样激发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怎样让他们渡过这个学习的困难期呢?我想了很久,决定就是强迫也要让他们渡过这个困难时期。 昨天上午,同样也是这个情形,小朋友的学习水平依然是这样。晨间活动结束,上楼后,我开始对今天的晨间活动进行谈话。然后说到了一些小朋友的情况。我问小朋友:你们说,他们要学会

  • 才华横溢的妞妞(0——5岁)

    作者 海颖(妞妞的妈妈) 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说:婴儿出世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女儿给了我印证这句话的机会。 一 、黑白相交的地方 妞妞刚出生时很安静,很少哭。大多时她都在睡觉,但常常在梦中惊跳。这曾使我恐慌和心痛从母体来到这个世界,她一定非常恐惧吧?但我很快发现她对一些黑白相交的地方感兴趣。她会睁大眼睛,盯着台灯投在墙上的影子,或是仰起小脸看着拉花投在房顶的影子,一动不动,直到我抱着她改变位置。然后她开始寻找,盯住一张放大的黑白照,或一块黑白相间的布料,或一件黑白条的上衣。 这让我想到蒙特梭

  • 心情教育送孩子一份好心情

    昊明从幼儿园回家,一脸的不高兴:今天老师本来说要带我们出去,又说阴天怕下雨就不去了。真没意思,烦死啦! 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家长的反应无非是:这点事有什么好烦的?今天不去以后再去嘛!但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孩子跟你较上劲:你叫他吃饭,他口味不佳;你叫他睡觉,他拖拖沓沓原因都是他认为你根本不关心他的感受,没有认同他的情绪,没有理解他。你的不认同让他心理上产生了不服气感,往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都会被这种心理不平衡的负面情绪所左右,并持续地影响他的其他活动。 昊明的妈妈就聪明多了。她拍着昊明的小脑瓜,温柔地回应

  • 教育女儿父亲作用不可低估

    在家庭中,母亲对男孩的身心影响最大,而父亲对女孩的身心影响最大。美国和新西兰研究人员一项联合研究表明,父女关系好,不仅对女孩的心理影响大,而且这些影响还通过心理、神经和内分泌左右女孩的发育,要么促其正常到达青春期,要么提前或延迟其跨入青春期。 新西兰坎特伯里大学的布鲁斯爱丽丝和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美国田纳西州和印地安纳州3个镇的173名女孩和她们的家庭所做的调查表明:与父亲关系特别好的女孩,青春期发育迟于那些与父亲关系一般或不太好的女孩。尽管基因(遗传因素)、饮食和锻炼影响青春期出现的

  • 宝宝要打 110,说妈妈是个专打小孩的妈妈

    提问:guest (网友) 回答:陈福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guest:我小孩4岁,聪明,学什么一学就会,就是太顽皮,我说服教育他不听,打他也不听,有时还给我对打,我真怕长大后还这样?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办? 陈福国:你觉得构成你们对打结局的根子在于哪一面? guest:他做了不该做的事我打他,他不怕我,有时他还要打110,说我是个专打小孩的妈妈。他一点都不怕我。 陈福国:你的孩子很不错,他懂得怎么保护自己。这说明你的教育方式被孩子排斥,需要进行反思,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

  • 常挨打的孩子易得“心病”

    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时冲动,大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使孩子产生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具体说来打孩子会引起以下心理问题。 说谎 有的家长—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可是孩子说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慌,家长态度更加强硬;为厂逃避挨打,孩子下—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说谎的“恶性循环”。 懦弱 如果家长经常打孩子。时间—久,这种孩子一见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