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张春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读后感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张春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读后感

更新时间:2018-12-24 14:06:51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张春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心理健康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个性的重要时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习惯养成的越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游戏是幼儿在园重要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春玲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中列举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有手段缺乏专业性、重智商轻情商等。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幼教第一线的老师,我想和大家分享这样一则故事:在199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情要表示道歉,午饭后休息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他所提到的,都属于养成习惯的教育范畴,都属于非智力因素,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的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行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是十分重要而且可行的。虽然孩子们对老师的要求当时不太理解,但是若干年以后,当这些要求成为习惯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时候,他们会深刻的懂得其中的意义所在。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也没有一个孩子是喜欢有人骂他的。”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教师对幼儿鼓励的教育态度,是影响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一、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给以充分肯定。

丘吉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地去赞美他。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地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增加一种规范。”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自我控制力较差,各种是非观念尚未形成。因此,教师对他们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及时的鼓励,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我班的苗龙小朋友特别的爱动,攻击性行为又很多,很多小朋友告他的状,不喜欢和他玩,在班级里,他很孤单。我和其他几位老师也费尽了心思。有一天,班级卫生间不知道从哪儿爬来一条很奇怪的虫子,小朋友都很奇怪的看着,没人敢去把虫子弄走,就在这时,苗龙走过来说:“老师,让我来吧!”说完,就用一根木头,把虫子赶走了,小朋友情不自禁的为他鼓起了掌!苗龙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小脸红红的。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时机,我问小朋友:“你们为什么给苗龙鼓掌?”“他很勇敢!”“对,苗龙是个勇敢的好孩子!我们喜欢和勇敢的孩子交朋友吗?”“喜欢!”从那以后,这个孩子慢慢的变了,他不仅改掉了以前许多不良行为习惯,而且还经常帮助老师收拾玩具,摆放桌椅。现代心理学家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值得赞扬的行为所发生的时间及给予表彰和授予荣誉的时间之间间隔越短,激励的效果则越好。教师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给以充分肯定。是使幼儿积极接受教育,改变不良行为的关键。

二、真挚鼓励,巩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要真切,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如果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眼睛望着别处,表情冷漠,可想而知,无论教师怎样运用语言进行鼓励,其教育效果也是消极的。因此,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除了运用语言的鼓励外,更应恰到好处地运用表情的鼓励(如热情的微笑、点头、主动打招呼)和手势性鼓励(如伸出大拇指、鼓掌)以及身体接触性的鼓励(如摸摸小脸蛋、擦擦泪、抱一抱)等,另外帮孩子梳头、整理衣服、擦去鼻涕等,使幼儿真正感受和强烈体验到自己被教师所喜爱。从而深深地感染孩子,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有一天,一位家长很兴奋的对我说:“老师,我家的妞妞说你爱她了!老师你是怎么爱她的?”我想了好长时间都没想出来,就请别的老师去问妞妞,原来,在昨天晨间活动时间,妞妞拍球拍的好,我轻轻的摸了一下她的头,回家以后她就对妈妈说:老师爱她了!对于孩子,无论是一个善意的微笑,还是一个亲切的点头,或是一声惊喜和赞叹,一句同情的话语,都能使孩子得到快乐和满足,都能唤起孩子良好的情绪情感,使其行为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和鼓励的言行,是使幼儿愿意接纳你真心喜欢你,接受你的教育的催化剂,它促进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三、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影响幼儿

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教师在幼儿心中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幼儿,教师常常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对幼儿关心、鼓励的教育态度,不仅使幼儿充满了自信、上进、愉快的情绪情感,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无形地为幼儿树立了榜样。集体游戏开始了,今天玩的游戏是推小车。瞧着孩子们投入的样子,我也不知不觉的融入到了那热烈的气氛中,并与孩子们一起喊:“加油”突然,两个踉踉跄跄的身影映入了我的眼帘,那不是蕾蕾和强强吗?只见蕾蕾把着强强的手歪歪斜斜地推着小车:“你长的太高了,得把身子弯下去一点。”“对,就这样。”“要用力握好车把,把车子放平了,不然车子会翻掉的。”看着他们的身影,听着蕾蕾男心的话语,我心头一阵发热,多可爱的孩子啊!当初,为了让插班的强强能尽早融入伙伴中,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和愉快,我总是手把手地指导他,没想到,平时来势的一举一动小朋友们都看在眼里,才短短的两个星期,他们就学会了如何照顾新同伴。教师对一个孩子的关心和鼓励,不仅温暖和激励了一个孩子,而且起到了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它影响和带动了其他幼儿纷纷模仿的行为,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师粗暴、冷漠、训导的教育态度,不仅使幼儿情绪紧张、恐惧,而且使幼儿耳濡目染教师的行为,从而产生消极的模仿,其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情感的交流。只要教师始终用一颗爱心,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亮,善于捕捉任何一次瞬间即逝的教育契机,不失时机的给予鼓励。对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一位教育家说:“孩子幼小的心灵会感受到老师真诚无私的爱,在爱的鼓舞下,孩子才能有同情心、有爱心,才会懂得该如何人去爱别人、帮助别人!”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印度谚语告诉我们:播种行为便收获习惯,播种习惯便收获性格,播种性格便收获命运。幼儿在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幼儿在接受老师的表扬和赞赏中,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教学就是养成幼儿求知的习惯。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希望,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及时、准确的在游戏中帮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关阅读
推荐
  • 论文:农村幼儿心理教育初探

    黄梅县大河镇第一中心幼儿园 刘梅霞 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入持续增加,农村幼儿入园率逐步攀升,但是农村幼儿教育具有与城镇幼教工作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农村幼儿心理教育要引起幼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下面我以黄梅县大河镇第一中心幼儿园的工作实践为例,对农村幼儿心理教育工作进行一些初浅探讨。 一、基本情况 黄梅县大河镇第一中心幼儿园创办于2010年9月,现设有6个班级,其中小班1个、中班2个、大班 3个,现有幼儿286名,其中男生190人、女生96人。学生主要来源于大河镇的16

  • 让孩子拥有好情绪——身心健康成长

    情绪智商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近来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如果 孩子 经常处在消沉、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中,会对他的智力发展、能力培养、性格形成起消极作用。而且会间接影响全家人的情绪,使家庭氛围压抑。愉快、喜悦、欢乐等积极情绪,则可以激发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促进孩子与人交往及自我意识的发展。我们可采取各种方法,培养孩子好情绪,减少坏情绪。那么家长平时要从哪几个方面注意培养呢? 一、培养责任心。有责任心的孩子会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小事都不用自己操心,这使他们只关注自

  • 怎样看待孩子的内向

    今天看一位妈妈帖子询问孩子内向怎么办,联想到现在有好些孩子有类似的表现,如和几个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表现得很兴奋,能大声交谈,愉快游戏,而在其他人包括 老师 面前就显的有些胆小,不大愿意和老师交谈。有的家长不免好奇为什么孩子怕老师?是老师对孩子不好吗? 其实,象这样的老师应该说少之又少,大多数老师对孩子很细心,耐心。我想孩子对老师有畏惧感,可能和家长平时对他的教育有关系,有的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总把老师推出来说你如果再怎么怎么样,就告诉你老师或者如果你不怎么怎么样,老师就会怎么怎么样这样,无形中 孩子 潜意

  • 留心观察孩子是否有孤独倾向

    留心观察孩子是否有孤独倾向 有孤独倾向的孩子不利于他的成长,容易导致他们缺乏自信,甚至走极端。 有些孩子一个人在家里玩时非常活跃,可是一到幼儿园就显得非常被动,好像反应很迟钝,注意力也不集中。这样的儿童被国际儿童心理组织称为孤独儿童,他们既没有自己的好朋友,也不被社交小团体所接受。 因此造成儿童孤独倾向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父母工作忙,孩子从小与祖父辈一起生活;还有的由于是独生子女,孩子整天一个人呆在家里,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活动。于老师认为,有孤独倾向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很可能因为不会与人相处而变得离群索居,同时

  • 在学踩高跷中训练孩子的心理素质

    晨间活动给孩子学习踩高跷,学习了很多天,学得快的小朋友已经学会了。但是学不会一点也没见长进。看着他们一幅懒懒的样子,好像一点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水平更是一丝也没有长进。从我们老师的角度看,那叫学习的兴趣不浓,学习的自信不足。 怎样激发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怎样让他们渡过这个学习的困难期呢?我想了很久,决定就是强迫也要让他们渡过这个困难时期。 昨天上午,同样也是这个情形,小朋友的学习水平依然是这样。晨间活动结束,上楼后,我开始对今天的晨间活动进行谈话。然后说到了一些小朋友的情况。我问小朋友:你们说,他们要学会

  • 幼教笔记:我给孩子打针

    明天要给全园孩子打疫苗针,而打针对于小班孩子来讲是一件极为恐怖的事情。家长、老师、医生都觉得很难办,不知道怎么解决孩子哭闹的问题。我想:孩子怕打针,是怕穿白大褂的医生呢,还是怕打针的疼呢? 于是我想了个办法,今天我来当医生,亲自给孩子们打针。我换上一件白大褂,取来了棉签、水和一只没有针头的注射器,这样一个临时的诊台就搭好了。接着,我请来了一位班中最胆小的女孩子,并把她的袖口挽到了胳膊上,用棉签沾了点水,学着医生的样子涂抹了起来。这时孩子开始紧张了,肌肉也绷紧了。当我拿起针,她就害怕地对我说:别打了,我怕疼

  • 鼓励幼儿与“物”交往

    以物为对象的交往形式是幼儿独有的。这种交往顺应了幼儿心理的泛灵论倾向,能够增强幼儿的识物能力和爱物品格,是幼儿成长的必经阶段。对幼儿这种独特的交往形式,成人应当给予特定的关注与支持。 [关键词]物、幼儿、交往 雅斯贝尔斯认为,个人与他人的交往既不丧失于他人之中,又不与他人相对立,而是在彼此保持自己的个性、人格、自由的同时又把自己的心揭示给他人,并领悟他人之心,即做到彼此心心相印。川在这里交往被当然地限定于个人与他人之间。然而,通过观察幼儿生活,我们看到了一种更为独特的行为。这种行为一方面符合上述对交往活动

  • 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过:“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孩子若没有足够的注意力,会影响学习的品质和效果;相反的,对任何事若能专心、投入地学习,不仅学习品质佳,相对地,学习成果也会高人一等。由此可见注意力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如果孩子很容易被周遭的刺激所吸引,或者很容易为身旁的事情分心;如果做为爸爸妈妈你常说:“他一天到晚漫不经心

  • 爱发脾气是孩子必经的阶段

    爱发脾气是孩子必经的阶段 2002年11月7日 10:42 早教丛书《心灵的成长》 到了会走路的时候,孩子的“什么都想自己来做”的意欲便开始萌发出来了。例如,吃饭时想自己吃,可因为还不会用调羹,撒掉的比吃进去的还多,结果会变成用手抓着吃了。不过,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发性,即便是这样也不要去阻止他。 开始表现出自发性的孩子,常常想要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且一旦做不好的话就大发脾气,不是哇哇叫唤,就是倒在地上打滚,或者是乱扔东西。 对于妈妈来说,这是一个很伤脑筋的时期,于是,当孩子想自己一个人做什么时,妈妈很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