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学工作计划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教学计划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5:20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教学计划》可能是您在寻找教学工作计划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分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 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 学情分析

两个班的同学,多数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平时学习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习新知识较快,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这些学生平时作业认真,每次完成的质量也很好,测验成绩稳定,并且成绩也较好。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对学习数学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学习不主动,数学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都不强,加之对学习马马乎乎的态度,平时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贪玩,老师留的作业不认真完成,这些学生在各种测验中成绩不尽人意,还需要加倍的努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对称、平移和旋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多边形的面积;统计。

小数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措施

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品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题、练习题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思品教育因素,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通过计算和应用题的解答,培养学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以及题后验算的良好习惯。

2.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小数乘除法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关 键是理解意义、掌握方 法。重点要让学生知道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根据积德变化规律来确定的。

(2)重视基础,要求适度。小数乘除法的计算要求“比较熟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达到“正确‘。同时对口算的训练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要掌握口算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3)运用规律,合理计算。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的计算同样适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观察题中的数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

(4)验算检查,养成习惯。小数的乘除法计算可以进行相互验算,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要进行“步步为营”或者“一步三回头”式的检查,重要的是使检查和验算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检查和验算,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塌实的学习态度和作风,让学生终生受益。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因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四、教学时数及进度安排

3、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改理念为指针,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这个班是我今年新接手的一个班,共有学生50人,本班学生自觉性较差,男生马虎粗心,女生学习掌握知识较僵化,尤其是计算基础较差,熟练程度不够,成绩很不理想,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处于末位,加之本学期又转走多位学优生,使本班数学总体水平更低。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优生与差生的具体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更要注意面向全体,让学生学得扎实,既要掌握基础知识,也要学会学习方法,更要养成各种优良的习惯。特别要注意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

好的一点是,经过四年实验教材的使用,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三、本期教学目标和总要求:

1、让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质数、合数。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

3、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知道公倍数和公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学生能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4、让学生知道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形式,并能根据所给定的条件,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程度;能按指定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四、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从四个方面编排:

1、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第三单元“分数” 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2、空间与图形:包括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3、统计与概率:包括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4、综合应用的内容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内容分散编排。

五、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3、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强化练习。

六、附: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所用课时

1—3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11

4—6 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 10

6—9 第三单元:分数 18

9—11 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8

12 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6

13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6

14 总复习 6

15—18 复习迎考 15

19 检测评价

4、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乘除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第四单元“乘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第六单元“除法”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第七单元“年、月、日”

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

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可能性”。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时间与数学(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一)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

(二)教材内容的呈现注重了层次性和思考性

(三)注重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努力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和专题化

(五)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本册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

(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5、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实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3课时减少为9课时,例题也从5个减少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9个减少为7个。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

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

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安排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加强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人们对一个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根据《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因此,无论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形”一章,实验教材都安排了有关估测长度的内容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6、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

学生们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了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也比较扎实,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内容尤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在数学知识上已经掌握了两步计算式题和有余数的除法,还有统计知识,并学会了辨认八个方位;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加、减法;还掌握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实际长度和简单的换算以及实际测量,并能用以上这些相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总之,这些技能和知识点都为本学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爱学数学的热情,以及对数学的感悟能力会在本学期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沿着良性轨道螺旋式上升。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的数学活动实践为学习内容,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混合运算;(2)观察物体;(3)加与减;(4)乘与除;(5)、周长;(6)乘法;(6)年、月、日;(7)数学好玩;(8)认识小数,还有一个整理复习,一个总复习。

具体特点是:

1、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意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2、在空间和图形学习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教材为教师留下了创造空间,可结合自身教学要求,生发新的教学设想,内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三、总体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分一分”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的意义。

2、学平面图形的周长,会进行周长的计算。

(二)实践能力培养

1、观察物体,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

2、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3、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思考的条理性和合理性。

2、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让他们在感受到乐趣之外,应具备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乘除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第四单元“乘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第六单元“除法”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第七单元“年、月、日”

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

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可能性”。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8、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乘除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第四单元“乘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第六单元“除法”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第七单元“年、月、日”

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

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可能性”。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时间与数学(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一)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

(二)教材内容的呈现注重了层次性和思考性

(三)注重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努力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和专题化

(五)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本册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

(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课时安排:

1、乘除法———————8-9课时第一、二周

2、观察物体——————3课时第三周

3、千克、克、吨————4课时第四周

搭配中的学问————1课时

4、乘法————————9-10课时第五、六周

整理与复习(一)——3课时第七周

5、周长————————5课时第八周

交通与数学—————1课时

6、除法————————9课时第九、十周

7、年、月、日—————4课时第十一周

时间与数学(一)——2课时第十二周

时间与数学(二)——2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2课时第十三周

8、可能性———————2课时第十四周

生活中的推理————1课时

总复习—————————4课时第十五周

9、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乘除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第四单元“乘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第六单元“除法”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第七单元“年、月、日”

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

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可能性”。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时间与数学(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一)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

(二)教材内容的呈现注重了层次性和思考性

(三)注重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努力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和专题化

(五)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本册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

(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课时安排:

(一)乘除法———————8-9课时第一、二周

(二)观察物体——————3课时第三周

(三)千克、克、吨————4课时第四周

搭配中的学问————1课时

(四)乘法————————9-10课时第五、六周

整理与复习(一)——3课时第七周

(五)周长————————5课时第八周

交通与数学—————1课时

(六)除法————————9课时第九、十周

(七)年、月、日—————4课时第十一周

时间与数学(一)——2课时第十二周

时间与数学(二)——2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2课时第十三周

(八)可能性———————2课时第十四周

10、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北师大版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认识不多,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都还没有形成,所以,一年级教学上册教学任务的计划,我是按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低和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制定的。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11、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分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 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措施

1、明确师生定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2、切实抓好每单元的知识点,突破难点,做到每单元过关。

3、做好每单元的检测工作,及时查缺补漏。

4、重视培优补差。

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数

1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一)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能认、读10以内的数,会写0到10各数。认、读、写10以内的数。

2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二)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第二单元:

比较(一)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认识符号“<”“>”“=”的含义。运用符号“<”“>”“=”。

第二单元:

比较(二)1、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常用的比较的方法。

5第三单元:

5以内的加减法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加减法的认识和含义。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

6第三单元:

10以内的加减法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7第三单元:

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简单四则运算的运算意义和顺序。

8第三单元:

整理和复习

活动:大家来锻炼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

2、提高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速度。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数学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表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

9第四单元:分类

第五单元:前后1、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3、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0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掌握方位的相对位置。

11第六单元:

认识物体1、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

12第七单元:

捆小捧、搭积木1、使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13第七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情境,让学生学会“9+?”、“8+?”的进位加法。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9+?”、“8+?”的进位加法。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9+?”、“8+?”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

14第七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

15第七单元:

整理和复习让学生在小组内整理加(减)法表,并找出规律进行小组交流。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16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统计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使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1、使学生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7总复习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使学生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

4、使学生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

相关阅读
推荐
  • 学校教学活动计划表范文

    1、学校教学活动计划表范文作为一名业务副校长,深感自己任重道远,现结合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及本人分管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一、教科研工作。1、对教科室每个成员的工作要分配明确、合理、细致,责任到人。2、加大培训力

  • 中班个人教学计划模板

    1、中班个人教学计划模板新的学期刚刚开始,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素质,提高幼儿学习和游戏的积极性,做到一切以幼儿为主,具体计划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指导思想更新观念,以《纲要》和《规程》为指导,自觉遵守园的

  • 高中语文必修二《永遇乐》优质教案范文

    1、高中语文必修二《永遇乐》优质教案范文学习目标:1、 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及词的主旨。2、 体会作者用典、对比、类比手法的运用。3、 品位语言,领悟作者的爱国热忱。积累运用: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舞榭( )歌台 巷( )

  • 四年级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1、四年级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接任新班,为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四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为中心,以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为主线,从日常行为到学习习惯;从学习成绩到身体素质等方

  • 小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大全

    1、小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大全一、指导思想:人们称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自古以来就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说。面向21世纪,我将以塑造教师良好形象为方向,以关注孩子生命为己任,以关心孩子成长为目标,

  • 最新的初中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及计划范文精选

    1、最新的初中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及计划范文精选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要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得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化学放在初二开

  • 高中语文教研组的工作计划

    1、高中语文教研组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学年里,我们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将参照20__年上半年市教研高中语文教研活动工作计划,以及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安排,根据高中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的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新

  • 关于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及计划范文精选

    1、关于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及计划范文精选恍惚之间,一学年结束了。我从实习到如今,工作已经有四年多了,如今我在某学校从事教师工作,教三年级小学生的语文科目,在与前辈的不断学习和自己平时的不断积累之下,我已

  • 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第二学期

    1、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第二学期一、教学对象分析本班共有学生__人,其中男生__人,女生__人。通过在校一个学期的接触、了解,发现他们个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大部分学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