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11 16:15:10
《讲述活动看图教案大班100篇》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案100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根据图片的关系排列顺序,并讲述理由。
2、学习运用“惊慌”“喝醉”等词句,讲述角色的动作、表情与心理活动。
3、能安静倾听同伴发言。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贪嘴的猫》图片4幅,醉猫手偶一个。
2、幼儿用书第23页《贪嘴的猫》。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能根据图片的关系排列顺序,展开联想并讲述。
2、活动难点:能用一定的词句、连贯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角色的动态、表情,根据事情发生的前后经过排列图片,并进行讲述。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手偶,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教师出示手偶),是谁啊?看一看今天的猫和平时的猫有什么不一样?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出示图四,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提问:
(1)这张图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2)老鼠不是很怕猫吗?怎么敢在猫的眼皮底下窜来窜去,还敢偷吃鱼和鸡蛋呢?
(3)猫怎么会睡着的呢?猜一猜,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4)猫喝醉了,躺在地上打呼噜,睡得又香又熟。那么,这瓶酒又是从哪里来的?是谁放在那儿的呢?为什么?
3、观察图二。
教师提问:(1)这张图片应该排在哪里?前面还是后面,为什么?
(2)老鼠为什么在桌上放酒和鱼呢?
4、观察图一。
教师提问:(1)再看看这张图,说一说这张图应该排在哪里,为什么?
(2)洞外的老鼠被猫抓住了,洞里的老鼠心里觉得怎么样?从哪里看出它们很惊慌?它们可能在商量什么事情?
教师小结:一群小老鼠经常从墙洞里钻出来偷东西吃。可是,主人养了一只大花猫,老鼠一不小心就会被猫给捉住。这天,大花猫又抓住了老鼠,躲在洞里的老鼠看见了非常惊慌,它们说:“这可不行,咋们可不能在这等死,要马上动脑筋想办法对付大花猫。”
教师提问:它们想办法对付猫,猫会上当吗?
5、观察图三。
师:看看最后一张图应排在哪里,为什么?说一说你的理由?
启发提问:
(1)猫看到一大瓶酒和鱼会高兴地说什么?它是怎样喝酒、吃鱼的?
(2)猫喝着酒,啃着鱼骨头。这时候,墙洞里的老鼠心里会怎么想?为什么会笑?
(3)猫怎么会上了老鼠的当?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猫?
6、按顺序编讲故事。
师:这四幅图讲的是贪嘴的猫上了老鼠的当的故事。请小朋友们把这件事的开始、经过和结果,连起来编一个故事,并把猫和老鼠是怎么想的、怎么讲的、怎么做的,用已经学过的好听的词句编到故事中去。
(1)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互相提示及编讲故事。
(2)请个别幼儿示范讲述。
(3)教师评价——鼓励用词恰当,编讲时有情节、有对话、有心里活动的幼儿。
7、教师示范讲述。
活动目标:
1、理解“↑、↓、←、→”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所表示的意义。
2、尝试根据3条路线图中箭头所指的行走方向,正确画出从起点到终点的行走路线。
3、在讨论中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听取同伴的不同意见。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自备“↑、↓、←、→”,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标记。
教学挂图
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
1、教师出示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
师:你们知道这四张标记图表示什么意思?
2、用手指出箭头所指方向。
师:你能用手指指出这个方向吗?
二、学习看路线记录表
1、出示3张路线图
师:小兔子用这些不同方向的箭头画出了3张路线图,路线图上有些什么?路线图中每个格子里的箭头和数字告诉我们什么?你能看懂吗?(箭头表示每一步行走的方向,数字表示第几步)
2、师:第一条路线图的第一步往哪个方向走?第二步、第三步又往哪个方向走呢?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条路线第一步的行走方向?
师:第一条路线图一共要走多少步?
三、学习用记录表记录路线:
1、出示迷宫图和空白路线记录表,请幼儿指出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线
师:这里有一张迷宫图,迷宫图上有什么?这3只小兔分别要去干什么?
师:起点和终点在哪里?怎么记录,需要用什么来记录?
师:接下去第一步往哪个方向走?数字表示什么?箭头表示什么?
师:第二步朝哪个方向走?画上一条短线。
师:第三步接着往哪走?谁能接着往下画?
师:谁能从第四步开始接着往下画出每一步的行走路线。
2、教师和幼儿共同根据幼儿所指路线走一步用数字和箭头记录一次,最后根据记录表把路线画在迷宫图上
四、根据迷宫图设计路线,并记录
1、师:这里还有两张数字图,请你继续为小黑兔和小灰兔继续画出一条路线图,找到食物。
2、展示个别幼儿设计的路线图,并请他用语言讲述自己的路线图
师:把你们的路线图展览出来,看一看谁设计的路线最长?谁设计的路线最短?
五、幼儿完成操作材料《走迷宫》
师:小只小兔根据哪条路线图可以找到食物,在迷宫里画出相应的行走路线,看看他们各自找到了什么了什么食物?然后将小兔子与相应的食物连线。
课后反思:
我准备了四种颜色的箭头进行认识,然后利用多媒体让幼儿了解路线图中数字和箭头的意思。为了让幼儿进一步内化重难点,(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我开门见山地出示了教学挂图,和小朋友们互动完成任务。并且示范小白兔行走的每一步,请幼儿在操作材料上看小白兔路线的每个箭头的方向,并告知这是小白兔每走一步的方向。看起来孩子们对我的操作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我请幼儿接下去在自己的操作材料上完成小黑兔和小灰兔的路线图。并且找到两者的食物后,用线连起来。幼儿们每个都是认认真真听完,胸有成竹地下去操作。在孩子们的操作过程中,我发现,虽然很多孩子在看我操作的时候很认真,但是一下去就难以“画皮画骨”了。我觉得画一条路线就可以了,原有的路线图有交集的地方,反而对幼儿是一种干扰。
设计意图:
对幼儿来说,霸王龙是残暴冷血的形象,而故事当中的霸王龙一改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让幼儿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猜测故事的发展,当故事的发展与幼儿想象不一致时,能够引发幼儿了解故事的愿望。通过故事,让每一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爱的种子,懂得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真谛-----信任、关爱和鼓励。这个故事可以让孩子体会爱的温暖,家人之间互相关爱,父母对孩子的爱与关心,使幼儿学会爱与被爱,懂得感恩,体会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在分享讨论中初步理解霸王龙爸爸与甲龙宝宝的角色形象
2.感受霸王龙爸爸和甲龙宝宝之间的情感,体验故事中爱与被爱的温暖
3.在自主猜测故事发展的情节中,提升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活动准备:
PPT、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回忆关于甲龙和霸王龙的相关知识,为故事引入作铺垫师:小朋友们了解甲龙和霸王龙吗?它们是什么样的?
(一个食草一个食肉,一大一小)师:如果甲龙遇到了霸王龙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霸王龙很凶残,它有可能会吃了甲龙)
(二)讲述故事一遍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师:"很好吃"是什么?
(甲龙的名字)
(三)使用PPT,分段讲述故事讲述故事第一段。
师:霸王龙碰到甲龙宝宝会怎么样呢?现在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来听一遍(霸王龙要吃甲龙宝宝,甲龙宝宝一把抱住霸王龙叫爸爸,霸王龙就没有吃它)讲诉故事第二段至"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师:霸王龙和甲龙是怎么相处的?
(它们每天在一起,一起吃食物,一起睡觉)师:霸王龙是怎么照顾"很好吃"的?那它遇到敌人又是怎么保护它的呢?
(帮助它打败敌人,用自己的身体护住甲龙宝宝,自己却受伤了)师:之后霸王龙教了甲龙宝宝很多的本领,有哪位小朋友告诉我?
(撞击、甩尾巴、吼叫)师:霸王龙原来是怎样的一种恐龙?
(霸王龙是一种食肉动物,非常大,喜欢吃其他动物)师:那他怎么会去照顾甲龙宝宝呢?
(教师要引导幼儿从霸王龙的内心需要去思考,体验爱的情感。因为甲龙宝宝叫它爸爸,它就不忍心吃掉甲龙宝宝了)师:小朋友们猜一猜霸王龙和甲龙宝宝会一直生活在一起吗?为什么?
(在孩子眼里,他们已经是"父子"了,生活得很幸福,怎么会分开呢?带着这个问题,引发新的冲突。)讲述至故事结尾师:霸王龙和甲龙宝宝分开了吗?
(分开了)师:他们是怎么分开的?
(在赛跑中就分开了)师:那它们舍得分开吗?
(不舍得)
(四)师幼集体讨论师:你觉得甲龙宝宝跟谁一起生活比较合适?为什么?
(让幼儿运用自己对故事的感受体验来判断分析,进一步理解霸王龙和甲龙之间的感情。)
活动反思: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是一本从名字开始就充满趣味的儿童绘本。凶猛残暴的霸王龙被善良天真的小甲龙误认为爸爸,心灵深处的仁爱与柔情被深深的触动,最后,为了小甲龙的将来,霸王龙忍痛将他送回了甲龙的群落里。宫西达也大刀阔斧、色彩鲜明的画风能形成非常鲜明的视觉对比;故事里凶猛强悍又充满无限温情的霸王龙足以打动人心。
本次活动我以集体阅读、自由阅读、循环阅读等形式来感受书中角色的内心活动,体验小甲龙和霸王龙之间的情感,理解爱与被爱的快乐,提高孩子们理解图画书的能力。
一、本次活动的亮点。
1、图画书情感贴近孩子的心声,触动孩子阅读的欲望。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该本图画书故事情感性很强,而现在的孩子自我中心强,比较喜欢享受爱,但却不愿付出爱。贴近于孩子们的生活,在朝夕相处的日子中是那么的快乐,但最终还是要分离,这种感觉大大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窝,触动了孩子的阅读欲望。其是在重点页面霸王龙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小甲龙不被吉兰泰龙吃掉的画面及夜晚霸王龙搂着小甲龙安稳入睡的画面,更是让孩子们不由得与自己最亲近的家人联系在一起,他们纷纷用语言和动作来向大家表述亲人对自己的呵护之情。
2、多种阅读方式结合,提高孩子观察、理解画面的能力。
本次活动在阅读方式上主要采取的是利用PPT集体阅读——利用小图书进行前半部分的自由阅读——利用PPT循环阅读。考虑到整本书的页面比较多,如果用传统的模式整本书让孩子自己阅读的话,那么,孩子对于图画中的情感部分理解会比较薄弱。因此,在自由阅读的环节中,师将后半部分用小夹子夹住,避免孩子们翻到后面,还能激发起幼儿对于阅读图画书下半部分故事内容演变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激发起了幼儿的探索欲望。而对于图画书后半部分的阅读,师采取的是利用PPT循环播放的阅读方式,通过师言语的引导,协助孩子们完成对于图画书后半部分的理解。
3、交流喜欢的地方,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次活动,师将提问方式改变为“你比较喜欢哪一页?你的理由是什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交流环节,孩子们表现得很积极,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小小的一幅插图,一个个场景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变得鲜活起来。通过分享自己喜欢的部分,孩子们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以孩子为主体,适时、适当地让孩子展开想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同时更鲜明地感受到了小甲龙和霸王龙之间互相的关爱,孩子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感受到隐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爱的种子”。
二、本次活动存在的不足:
1、面面俱到,反而造成重难点把握不凸显。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是一本情感性很强的图画书,图画书中主要想表达的是爱与被爱的快乐,及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真谛——信任、关爱和鼓励。师在设计活动时,考虑到中班幼儿对于作品的感受、理解会比较薄弱,而这又是该本书的重点,因此通过多增加提问、模仿语气、情境熏染等方式来辅助幼儿理解故事。而在活动中,发现提问的问题较多,造成在重点页面的理解上较不充分,重难点的把握也不明显。
2、师的指导思路不够清晰。在活动中,师对于图画书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造成在指导幼儿时思路比较不清晰,如果在活动中能够按“小甲龙到底有没有被霸王龙吃掉呢?”“为什么没有吃掉?”让孩子进行回答,从而引导孩子体会霸王龙被小甲龙的行为感动了,温暖了,决定以后要好好保护小甲龙这样的情感。然后引导孩子思考霸王龙还为小甲龙做了些什么?救甲龙、教本领、找甲龙、吃果子、送回爸爸妈妈身边这些事件的梳理相信孩子在理解上会比较容易,活动的难度也会降低不少,孩子们说的机会也会提高。其实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善良清纯的心,心中都有一颗“爱的种子”。但是“以恶报恶”的恶性循环不断干扰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久而久之对孩子们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作为教师的我们最主要的是该如何是浇灌、培育这颗“爱的种子”,为孩子们点亮一盏心灵的明灯,指引一条光明大道,培育这颗“爱的种子”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设计活动、思考问题,并通过家园共育,引导家长朋友们进行亲子阅读,让孩子深深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丰富孩子的情感经验。
活动目标
1、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2、运用粘贴的方法制作灯笼,促进双手的协调配合,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 购买的红灯笼一个,圆形灯笼(三片纸做的)范样一个,菱形灯笼(四片纸做的)范样一个。教室里
预先拉上绳。
2、 毛钱做的灯笼穗子,固体胶,剪刀。
3、 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 出示实物红灯笼,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在哪儿见过灯笼?都见过什么养的灯笼?设么时候挂灯笼?
2、 出示圆形灯笼范样,幼儿仔细观察,探索灯笼制作方法。
提问:它们是有什么纸做的?是用几片纸做的?是怎么粘在一起的?
3、 教师边示范边提出制作要求。
(1) 制作灯笼的彩色纸可以是三张,也可以是四张、五张等。
(2) 对折后在彩纸的反面粘上胶,纸片的边角要对齐、粘牢。
(3) 粘合最后一篇纸时,先把穗子挂线夹在灯笼中间。
4、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 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完成作业后热心帮助别人。
(2) 帮助能力弱对幼儿掌握对折、粘连的方法。
5、 把幼儿制作的灯笼挂起来,共同欣赏。
讨论:说说哪个灯笼做的好,好在那里。
6、出示菱形灯笼范样,引导幼儿探索制作方法,鼓励幼儿回家尝试制作。
活动目标:
1.能用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图、组合,并能表现出物体的主要形象特征。
2.通过拼拼、贴贴、粘一粘、变一变等方法,表达对拼贴活动的喜爱之情。
3 观察各种树叶,知道它们大小形状不同。
4.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活动准备:
前期有一些拼贴树叶的经验,PPT,各种形状的树叶,画纸,浆糊,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观察各种树叶,知道它们大小形状不同,能组合成各种图形。
——散步的时候我们在地上捡了好多好多的落叶,这些树叶的名称和形状我们都认识了。今天啊,这些树叶要给我们来变魔术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变了什么魔术?
——你们看,他们变成了什么? (金鱼,伞)
——被你们猜出来了,树叶又要变了,这回变成了什么?(小猫)
——那如果把这片树叶换一下呢,又变成了什么?(帆船)
师小结:树叶形状有桃形、卵形、扇形、柳叶形、枣核形、圆形、掌形,……每一片树叶和不同的树叶组合就会有不同的图形。
二、教师师范树叶的组合,幼儿一起想象。
——那今天老师也想来变一变这个魔术,把几片树叶放在一起,看看会变成什么。
——我们一起来帮老师想想看应该怎么变,好吗?
三、教师交代拼贴树叶的方法和操作要求。
—— 小朋友可以先挑出树叶,在画纸上拼出图形,拼图时要注意,如果是拼一个物体,可以布置在画纸的中间部位,如果是几个图形,就要想好每个图形的位置,要有疏有密,这样才好看。图形拼好后,再一片片在树叶后面抹上糨糊,贴在画纸上,再用手压一压。最后,可以用彩笔添画和装饰,但不能太多,但不要涂在树叶上,要突出树叶拼图的特点。
——幼儿操作,教师在旁指导。
四、讲评,说说你的树叶变成了什么。
——你的树叶变成了什么?
——是由几个树叶在一起变成的?
——你是怎么变的?
——有没有谁也是变成了这个东西的,但是用了不用的树叶变的呢?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我班幼儿及个别不是很喜欢吃蔬菜还挑食,所以我准备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看看,说说相互交流中了解各品种蔬菜,知道多吃蔬菜好处多!
2.体验互相商量,互相协作,互相交往的快乐!
3.能认清蔬菜的名称。
4.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不吃蔬菜对身体有那些变化。
活动准备
1. 带领幼儿参观过菜场、幼儿已经收集了有关蔬菜的各种知识。
2. 蔬菜实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刚才我们的好朋友莹莹打电话告诉我说:“他今天身体不舒服。”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吧!
问题1、卡卡怎么啦?
师、小朋友赶紧想个办法帮帮卡卡吧?(幼儿自由讨论)
幼:开塞露 、肥皂头……
二:介绍我知道的蔬菜(通过幼儿间互相经验的分享,让孩子对各种蔬菜有了更多的了解)
师:蔬菜的品种很多很多,那小朋友们知道哪些蔬菜呢?这些蔬菜都有什么营养呢?我们分成红绿两个队来个小竞赛(分组)看哪组说的蔬菜品种最最多。要求:别的组说过的蔬菜不能重复。
师:我知道的蔬菜是黄瓜,女孩子多吃黄瓜能美容!
师:我喜欢吃南瓜,南瓜有降血糖的本领!
三:拓展蔬菜的品种(图片)(让孩子通过图片了解各种不一样的蔬菜,从而拓展他们的蔬菜知识)师:今天,郑老师也带来了几种蔬菜,(看图片)你们认识它们吗?
1. 海带
提问:海带有什么营养呀?(海带营养丰富,含有很丰富的典,能够预防大脖子)
2. 蘑菇
提问:蘑菇长在什么地方?(出示图片:地上、树上、石头上)野生的。(属于菌类, 它的营养价值很高,有野生和人工养殖两种,有些蘑菇是有毒的,不能随便食用。)蘑菇这么有营养,农民伯伯就想办法自己种蘑菇了(出示人工养殖蘑菇的图片)
四:新品种蔬菜(新品种蔬菜的介绍让孩子对蔬菜品种有更多地了解)
师:王子怡小朋友今天带来了一则新闻,她想告诉我们小朋友她发现的一种不一样的蔬菜,我们来听听看。(红青菜)
师:孙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几种不一样蔬菜的图片,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出示图片)
五:买菜游戏(结合生活,让孩子从生活中去体验蔬菜)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新品种的蔬菜,知道了多吃蔬菜的很多好处。现在郑老师就请我们的小朋友亲自去买菜。(放音乐“菜场”,幼儿跟着老师做着去买菜的动作)我们买了很多的蔬 菜,现在孙老师请小朋友去找一位老师,告诉他们,你今天买了那些蔬菜,这些蔬菜有什么营养,你买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
六、活动延伸:在区角当中设置一个菜场,让孩子们进一步体验生活,认识蔬菜!
活动目标
1、懂得小雪花散文中“比喻”手法的特殊作用,学习并理解“洁白”、“松软”等词汇.
2、通过欣赏散文小雪花,使幼儿对散文诗感兴趣,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3、根据小雪花散文原有的格式,引导幼儿学习适当的仿编。
活动准备:
课件、配乐散文诗磁带
活动过程:
1、出示:“小雪花”你们看到过小雪花吗?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的它?老师把小雪花请到教室来了,你们想不想看?
(1)幼儿观看课件,完整欣赏散文诗。
(2)提问:诗里说了些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2、再次欣赏散文诗、体验作品
(1)欣赏第一自然段,问:小雪花是怎样落下来的?
(2)欣赏第二自然段,问:雪花分别落在哪些地方?那里会有什么变化?
理解词汇:雪花像“美丽的白纱”、“闪光的银瓦”、“松软的棉絮”?
(3)欣赏第三自然段,问:“为什么能让空气更加清新?
3 、集体朗诵散文诗。
4 、迁移作品
(1)提问:你看到小雪花还会落到哪里?那里会有什么变化?
(2)幼儿回答发表自己见解。
(3)请幼儿自己说说:如果你是小雪花,你想落在哪?
5、幼儿创编 师:你们喜欢小雪花吗?请你们像诗中说的那样也说一句话好吗?
幼儿练习仿编,教师引导。
6 “你们想和小雪花一起跳舞吗?那我们一边唱歌,一边来和小雪花做跳舞,好吗?”
雪花百科:雪花也称银粟,玉龙,玉尘,是一种晶体,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多呈六角形,像花。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引导幼儿认识眼睛构造、用途。
2、教育幼儿保护眼睛,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3、引导幼儿学习缓解眼睛疲劳的保健操。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眼睛的构造图,故事眼镜和鼻梁,幼儿不良行为的情景图(也可以是孩子和老师的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颗黑葡萄。
上大门,下大门,关起门来就睡觉
二、了解眼睛的构造,用途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眼睛的上面有什么?眼睫毛有什么用处?中间像黑葡萄的是什么?眼睛的最中间的小圆点是什么?眼睛是用来干什么的?
2、请幼儿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看不见东西的感觉。
小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没有眼睛我们什么也看不到。
三、引导幼儿了解保护眼睛的必要性和保护眼睛的办法。
1、欣赏故事《眼镜和鼻梁》
提问:眼镜和鼻梁为什么吵架?最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结:眼镜带在鼻梁上很不舒服,明明得了近视眼,没有眼镜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的眼睛。
2、欣赏情景表演或看图片
(1)小朋友在用脏手揉眼睛。
提问:这个小朋友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
小结:小朋友的脏手上有很多的细菌,如果用脏手揉眼睛会让眼睛生红眼病,我们如果感到眼睛不舒服可以用干净的毛巾、手绢或者卫生纸擦。
(2)小朋友头趴在桌子上画画。
提问:这个小朋友哪个地方做的不对?为什么?应该怎么做?平时还要注意什么事情?
小结:看书、画画时眼睛不能距离纸太近,也不要躺着看书,否则容易得近视眼。我们要在看书画画时抬起头,眼睛离开约1尺的距离,平时还要注意不要看电视的时间太长,看书时间长了要向远处眺望一下。不要玩尖锐的东西,多吃一些对眼睛有好处的胡萝卜、动物肝脏等食物。
四、引导幼儿做简单的锻炼眼睛的保健操
1、教师示范眼睛保健操
眼睛向上和向下、向左、向右看,然后向上、左、下、右转动,用手指轻轻按摩眼睛周围的肌肉,按摩眼睛上面的肌肉、下面的肌肉、太阳穴等。
2、幼儿在轻音乐的伴随下和老师一起做眼睛保健操。
活动反思: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亲身体验了解眼睛的作用,感受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意义,并初步掌握了解简单的自我保护眼睛的方法。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滚动速度与摩擦力、斜坡角度和物体重量的关系。
2.学习记录,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自制坡道若干,装不同量的水和沙子的矿泉水瓶若干,小积木若干。
2.幼儿操作记录表每人1份,教师用大记录表1张。
3.摩擦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或视频。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活动起兴趣
师:今天有很多瓶子宝宝要出门去玩,他们要比赛,看谁滚的远。我们来试一试。
(二)第一次操作,探索坡度相同、坡道表面光滑度不同的情况下,哪种瓶子滚得更远
1.请幼儿分成两人一组,取一个表面光滑、一个表面粗糙得长条积木,自己用小积木为台柱搭成两个高度一样的斜坡。
2.两人分别将相同的空矿泉水瓶放到坡道上,观察哪个瓶子滚得远,并记录操作结果。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坡度不同、表面光滑度相同的坡道上,水量相同的瓶子哪个滚得更远
1.请幼儿两人一组选择相同表面的坡道,搭好两个高度不同的斜坡。
2.两人分别拿相同水量的瓶子放在坡道上,观察哪个瓶子滚的远,并记录操作结果。
(四)第三次操作,探索坡度相同、表面光滑度相同的坡道上,装水和装沙子的瓶子哪个滚得更远
1.幼儿两人一组,将刚才的高度变成一样高。
2.两人分别拿装水和装沙子的瓶子放到坡道上,观察那个瓶子滚的远,并记录操作结果。
(五)幼儿交流讨论操作结果,教师提升幼儿经验
请每组幼儿说说自己记录的实验结果,教师记录到大的记录表上。
请幼儿观察记录表后小结:同样的瓶子在同样高的坡度上滚,在光滑的坡道上滚得远,粗糙的坡道上滚得近;同样的瓶子在不同坡道上滚,坡度陡的的滚得远,坡度平的滚得近;不同的瓶子在相同的坡道上滚,瓶子重的滚得远,瓶子轻的滚得近。
(六)请幼儿观看高山滑雪、下雪后撒沙子的挂图或视频,进一步感受摩擦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活动目标
1.练习说意义相反的词,锻炼逆向思维和灵活的反应能力。
2.体验颠倒儿歌诙谐、幽默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颠倒带来的快乐。
3.能与同伴合作创编各种形式的颠倒话儿歌,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事先丰富幼儿幼儿反义词的相关知识,生活环节播放颠倒儿歌。
2.《太阳西起往东落》《老鼠抓个猫》语言CD(盒带)。
活动过程
1.教师设计游戏情境“反话王国”,带领幼儿学习反义词,说出常见的反义词,锻炼逆向思维和灵活的反应能力。
(1)(出示皮球)看这是什么?他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大和小就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我们叫它反义词。
(2)(出示两本书)看这两本书有什么不同?(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一本新的、大的、厚的,另一本旧的、小的、薄的)大和小、新和旧、厚和薄意思是差不多的还是相反的?(是相反的)他们也是反义词。
(3)教师说词语,幼儿答反义词。如:教师说“上”幼儿回答“下”。练习“左-右、前-后、高-低、胖-瘦、里-外”等反义词。
2.带领幼儿听颠倒儿歌《太阳西起往东落》,分析儿歌中的颠倒之处,巩固其中涉及内容的基本知识。
3.请幼儿一起跟录音朗诵,感受儿歌语言有趣、幽默的特点。
4.引导幼儿仿编多种形式的颠倒语,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1)两人一组,练习词语颠倒,如一个说“灯亮了”,另一个说“亮灯了”;或者一个说“猫抓老鼠”,另一个说“老鼠抓猫”)
(两人一组,练习简短句子颠倒,如我登台,我台登(灯);我拖地,地拖我。让幼儿感受颠倒带来的快乐。
(3)以组为单位,仿编事物颠倒歌,如“小鱼飞到天空里,小鸟游在大海中,小兔尾巴长又长,松鼠尾巴短又细。”
5.请幼儿画一幅关于颠倒方面的画,看谁画的画里面的颠倒词最多。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练习说相反对的词。
附颠倒儿歌:
太阳西起往东落
太阳西起往东落,听我唱首颠倒歌。
天上打雷没有响,地上石头滚上坡。
江里骆驼会下蛋,山上鲤鱼搭成窝。
腊月酷热直流汗,六月爆冷打哆嗦。
老鼠抓个猫
黄昏后,做早操,看见老鼠抓个猫。
狗吃草,马长角,吓得板凳满街跑。
吃牛奶,喝面包,背着汽车上书包。
你说颠倒不颠倒。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2、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引发幼儿学习蚂蚁的兴趣。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选择安全、合适的观察场地,提供放大镜、大纸箱,并把幼儿的观察情况作成课件。
2、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有关蚂蚁的图片、儿歌、故事等,准备录音机、磁带,制作活动内容的相关课件。
3、用诱饵捕捉蚂蚁,放进昆虫盒。
4、自制海绵豆子(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和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出示幼儿观察蚂蚁的课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教师提问:
(1)你从哪儿找到了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3)小蚂蚁是自己单独出来活动还是一起出来?为什么?
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大胆发言,回忆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和指导。
三、使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或图片)。
给幼儿分组,让幼儿仔细观察捕捉到的蚂蚁,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
四、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让幼儿巩固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欣赏并表演歌曲《蚂蚁》。
六、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游戏:“蚂蚁搬豆”,巩固认识。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可不按顺序)钻过皮筋,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把幼儿观察发现后的绘画作品,用简单的文字注释后,张贴在墙饰“有趣的虫子”中。
2、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学习有关蚂蚁的儿歌、故事等,丰富幼儿经验。
3、师幼共同进行小实验:把捉到的蚂蚁放进一个大口瓶(其中有土),用黑布把瓶子蒙好。过几天后,把黑布打开,可看到蚂蚁筑成的弯弯曲曲的“地道”。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分清小雨、大雨、狂风暴雨的不同特征,并用刮蜡画的作画形式表现奇妙的雨景。
2.了解刮蜡画的作画方式,并尝试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来刮画出不同特征的雨。
3.在刮画活动中感受作画方式的奇妙,体验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乌云一块,挂有大小的雨丝。
2.动态不同的动物、植物形象。
3.范画背景纸、各种刮蜡画的作画工具。(小棒、筷子、游戏棒、铅笔等)
4.背景音乐《一把小雨伞》。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导谈话:
(出示乌云)问:“小朋友,这是谁呀?”(乌云)“乌云今天还有礼物要送给大家呢,你们猜乌云送什么礼物来了呀?
1.嘀嗒、嘀嗒(教师让乌云落下了一滴雨滴)问:“什么呀?”(雨滴)“猜猜乌云给我们下的是大雨还是小雨呀?”(幼儿猜测)那看看你们猜得对不对?(教师示范下小雨)这么大的乌云就下了几丝雨线,你们觉得是下大雨还是小雨?那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个别幼儿说)
2.教师小结:对,又细、又少小小的点和线就像小雨,但下雨不一定要下小雨,对不对,你们看,大雨来啦(模拟下大雨)这雨大不大呀?大雨还有话要问你们呢:“我的样子跟小雨有什么区别?”谁来说一说(大雨的雨线又密又多)
3.再看看大雨在有风的时候还是直的吗?(教师摇晃雨线)(斜斜的)哗哗哗哗狂风暴雨来啦。
二、创设情境,尝试作画:
1.今天大街上、花园里、小河边突然下了一场奇妙的雨(分别在背景图上张贴人物、植物、动物的图片)
2.小朋友们,要是你们在,你们喜欢下小雨还是大雨呀?(分别按大雨、小雨的不同特征选用粗细不同的材料来刮画雨)可以先画一种特征的雨,再请其他幼儿画其他特征的雨。
3.小朋友,刚才的雨是怎么下的呀?让幼儿了解用材料在蜡纸上刮出图案来这样的美术活动叫刮画。幼儿学习刮画的技能,个别幼儿尝试操作。
4.你们想不想也来下一场奇妙的雨呀?可以在你的奇妙的雨中出现一些你喜欢的动物、花朵呀、人物呀等等。
5.幼儿自由作画,播放音乐。
6.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活动,讲评作品:
1.幼儿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相互欣赏。
2.幼儿介绍作品,相互评价。
3.着重针对幼儿选择合适的材料来画出不同的雨进行评价。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从教案的设计及教具的制作,我尽力想从“奇妙”的角度来作重点考虑。然而,作为大班的幼儿,简单的从画雨的角度来设计教案我觉得有点浅了,还应该渗透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及学习一些特殊的作画方式,让幼儿通过这节课,能够从技能上、知识的累积上、情感上等等都能得到发展。因此,在设计这个教案时我对本班幼儿进行了多方面的考量,抓住幼儿对小雨、大雨和狂风暴雨的了解来作为美术活动中的一个难点的突破,并且通过在活动中难点的置前,让幼儿对不同的雨有了不同的了解,这样对后面幼儿选择不同的材料来画雨有很大的帮助。整个活动上下来,幼儿基本能够掌握刮蜡画的作画方式,并且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来画出不同的雨,重难点能基本突破。
存在的不足:
1.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什么是刮蜡画的知识渗透的不太及时。
2. 在幼儿作画前交待的不太清楚,以至于幼儿在作画过程中对画面内容的安排有点模糊,幼儿的画面上同时会出现小雨和狂风暴雨等的情形。
需要改进的方向:
1. 由于幼儿是第一次尝试刮蜡画的作画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的渗透什么是刮蜡画的知识环节。
2. 在作画环节中为幼儿创设小雨、大雨和狂风暴雨的作画区,并制作标志,让幼儿按意愿自己选择作画区画出相应的画面。
3. 在活动结束环节中安排听音乐表现小雨、大雨和狂风暴雨的舞蹈表演,让幼儿对各种雨的不同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整个活动前后呼应,体现完整性。
游戏目标
1、幼儿对线条图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促进幼儿发散性、求异性思维的发展。
2、幼儿能清楚地将想象出的词语运用到语言活动中。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游戏准备
组合图两人一幅,木珠两人一筐。
游戏方法
1、两人一组,轮流看线条组合图,说出像××,并利用××词汇说一句完整的话。说对者可得一枚木珠,得木珠多者为胜。如:我看这幅图有点像“骆驼”,骆驼喜欢在沙漠中生活。
2、猜拳决定看图说的先后次序,轮流进行。一次只能说一个词,一句话,说对者才可获得木珠。每次所说的词与句子都不能重复或雷同,每次所说的词要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
活动反思
这节课从一开始设计的个人操作到课程的游戏化再到层层的为目标设计环节我一共上了五次中间修改了四次,当然确实受到了一些启发。
首先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
1、目标设计过于简单。一节好的课程设计需要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基础,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的引入课程并升华幼儿的经验,我在设计中忽略了幼儿的以实际经验为基础而再提高的能力。
2、环节设计中幼儿操作目标单一。在教师评论中大家一致认为老师说的不清楚幼儿也能完成操作,可想而知环节设计过于简单,那么操作对于幼儿来说根本没有挑战性也就没有发展。
3、教学中教师自身的表现:语言过于重复、罗嗦、对于孩子的回答没有及时的给于评价鼓励、教室的提问语言不精确、环节过度突然、教师指导语不明确、环节设计没有游戏贯穿、小学化倾向严重。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游戏中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兴趣。
2、在操作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观察的细致性和敏感性。
3、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板、橡皮筋、水彩笔若干。
2、各类游戏操作纸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简单的向幼儿介绍各组游戏,激发孩子玩游戏的兴趣。
2、幼儿自选小组游戏。
(1)找图形――找出相同部分的图形卡或缺了的那一块。
(2)连线――把相同的图用线连起来或把部分点用线连成和范例一样的图案。
(3)数数――认真观察,(数数图中物体的个数或自由摆小方块数。
(4)走迷宫――提供各种迷宫图,通过观察让幼儿独自或结伴玩。
(5)涂色――让幼儿仔细观察后,用涂色的方法呈现动物形象。
(6)大寻找。
(7)自由拉橡皮筋。
3、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教师参与到游戏中或与幼儿共同游戏。
4、游戏结束时可让孩子自己展示作品互相欣赏。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及灵活闪躲跑的能力。
2、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条绳子(约2米)。
2、幼儿学会儿歌《鱼儿游呀游》。形式和人数:集体游戏,10-20人。
活动玩法:
在场地上先指定"海面"的范围,超出部分则为"沙滩"。游戏开始时,先指定一幼儿为渔夫,教师带幼儿念儿歌《鱼儿游呀游》,当教师回答到"X人来变幼儿游"时,幼儿根据回答中的人数迅速合作,即兴由一幼儿当鱼头,后面的幼儿一一用绳子套住前面一幼儿的腰,两手拿住绳子的末端跟着"鱼头"游。待幼儿随机组合完毕,此时渔夫可去抓任意一条鱼的"鱼头",当"鱼头"被抓住或"鱼身"散掉就算被捕住,当鱼被逼离出海面,即到沙滩也算被捕住。以最后剩下的一队为优胜队,可由优胜队的幼儿推选出一幼儿当"渔夫",游戏重新开始。
活动建议:
1、幼儿人数与游戏进行中实际所需的人数有差距时,教师应适当调节,也可多请1-2个渔夫。
2、游戏也可让幼儿自由选择同伴,不限制每条鱼的组成人数,将儿歌后部分改为"谁来变成鱼儿游?我来变成鱼儿游。
3、教师应注意幼儿用绳子所套的身体部位,以腰部为最适宜处。
附儿歌《鱼儿游呀游》:
师:小小鱼儿游呀游,在那游?
幼:在这游。几人来变鱼儿游?
师:X(一般为2-5人)人来变鱼儿游。
活动目标:
1、欣赏盘扣的艺术造型,知道盘扣是我们民族服装中唐装的一种专用纽扣。
2、尝试用身体动作以及多种材料创意自己喜欢的盘扣。
3、激发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准备:
1、已参观过唐装店。
2、在收集过程中以有了粗浅的认识。
活动中的相关准备:
1、镶有盘扣的各式服装和饰品。(如唐装、旗袍、手机袋等)
2、造型各异的盘扣实物和图片。
3、供幼儿制作盘扣用的材料若干。(如毛根、彩带、毛线、金线、模板等)
4、剪刀、浆糊、抹布。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教师身穿旗袍导入活动。
(1)今天老师穿了什么衣服呀?——旗袍
(2)这件旗袍有什么特别?——盘扣
(3)看看我的盘扣是怎样的?告诉幼儿盘扣的名称:三耳扣。
(4)每一件旗袍都有盘扣。盘扣的形状、种类可多了,你知道哪些盘扣?
二、图形刺激:
1、欣赏造型各异的盘扣(出示展版)
(1)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造型各异的盘扣,漂亮吗?
(2)你最喜欢哪对盘扣,为什么?(介绍盘扣名称)
(3)你们发现一个秘密了吗?它们的左右是怎样的?(对称的)
(4)我们还可以两两合作,用身体动作来做一对盘扣呢。
教师和一幼儿先表演。
谁愿意来试一试?并说说你俩做的是什么盘扣?
全体幼儿一起表演盘扣,教师观察引导。
2、欣赏服装上的盘扣(出示各种服装)
(1)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盘扣?幼儿说出一种教师出示相应的服饰。
(2)说说有些什么盘扣?盘扣的位置一样吗?
小结:有的盘扣在前面,有的盘扣在旁边,还有的在肩上。这些衣服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唐装。盘扣就是我们民族服装唐装上的一种专用纽扣,配上它,我们的服装就显得更漂亮了。
过渡:现在,人们越来越聪明了,不仅用这盘扣来点缀我们的服装,而且还把它装饰在各种饰品上呢。瞧,多美呀!
2、拓展经验:(出示镶有盘扣的饰品,让幼儿再次欣赏)
3、老师示范:(用毛根制作盘扣)
你们看,老师制作的盘扣美不美?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制作呢?
三、创意盘扣:
1、请你也来当回小小设计师,设计出更美的盘扣。(让幼儿充分表达和想象)
2、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始认真制作。(播放民族音乐,巡回指导,适当帮助)
四、展示表演:
请幼儿穿戴上有盘扣的服装和饰品进行展示,让每个幼儿充分体验到获得成功后的快乐,活动推向高潮,在一片喝彩声中结束。
目标:
1、在集体中积极交流,了解周围人的属相,初步探索年龄与属相的关系。
2、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知道属相12年一轮回的规律,学习简单的推理。
3、知道十二生肖是中国人的传统,萌发民族自豪感。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准备:
1、调查表人手一张,生肖贴纸人手一套。
2、十二生肖磁性教具两套,圆形钟面一张。
过程:
一、说说自己的属相
1、谁来告诉大家,你今年几岁了?属什么?
2、讨论年龄与生肖的关系。
二、采访老师们的属相
1、展示调查表,统计年龄与生肖的关系。
2、感知年龄不同的人生肖也一样。
三、讲述故事,并逐一出示生肖教具,贴成“生肖钟”。
1、故事听完了,谁知道有多少种动物参加了竞选?这十二种动物和在一起叫什么名称?
2、请幼儿上来排列顺序。
3、教师小结。
四、根据“生肖钟”,了解生肖十二年一轮回的规律。
1、今年是什么年?猪年过完以后又该是什么年呢?再过12年又会是什么年呢?为什么?
2、教师小结。
五、延伸活动:
今天回家后,请小朋友找一找你身边还有谁的生肖和你是一样的,他今年几岁了?明天来告诉小伙伴,好吗?
活动目标:
1、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悉旋律。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创编各种花儿开放的动作。
3、从小培养幼儿对自然、对艺术、对生活的热爱。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花园。
2、录音机,音乐磁带。
3、幻灯片,《花朵开放》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小朋友们,今天何老师带你们到花园里玩,你们排好队,咱们出发啦!(绕场两圈:音乐1)到我身边来,随便找个空位子坐好!(提示:分开点)
二、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各种表现花朵的动作
1、在花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小结: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鲜花。
2、咦!花朵是怎么开放的?谁知道?(1-6名幼儿)
3、何老师要请小朋友们用动作表现花朵开放的样子?哪个小朋友愿意来?
①(音乐1)②(音乐1)③(音乐1)④(音乐1)⑤(音乐1)
4、哇!好美呀!我们都来学学花朵开放的样子,美一美!
集体表演(音乐1),教师巡回指导!(适当表扬有创新的幼儿)
5、好漂亮,好漂亮,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我来当园丁,你们来学当花骨朵,我给你们浇水,你们就开放,看哪朵“花”开的最漂亮,和其它“花朵”不一样。开放后保持不动哦!我要把最漂亮的几朵花画下来的。
6、定型表演(第1个、第2个、第3个开始合音乐2前面部分,一直到浇完水。)
7、教师画完后,小结:你看你们多棒,编了这么多花朵开放的动作。
8、现在我们一起来互相学习一下吧!先来开这朵花,喝水会怎样?(音乐2中间部分)风吹来会怎样?(音乐2最后部分)
9、先“开”第一种(音乐2)。
10、开第三种(音乐2)。
三、进一步引导幼儿创编集体合作的动作。
1、小朋友,有些花有好几层花瓣的,那又是怎样开的呢?先开哪一层?(3名幼儿)
2、到底怎样开的呢?(放课件)
3、(放课件第二次)大家齐说,原来先开外面层,再开里面层。这朵花更美、有花蕊、里面有花瓣,外面也有花瓣,如果我们能用动作把它表现出来一定很美?可它有这么多的花瓣,我们一个人根本表现不出来,那该怎么办呢?
4、幼儿讨论
5、多叫几人,请几名幼儿表演,指导幼儿想出办法!
6、一组幼儿,请他们自己选一组动作(师:你们选哪个动作?)
7、一组幼儿表演。(音乐2)
8、几组共同表演。(音乐2)
9、刚才我们这么多人表演了两朵花,那可不可以让我们这么多人来表演一朵花呢?(可以)那我们来试试?何老师也很想当花蕊!这次就让我来当花蕊好吗?那谁来当我里面的那层花瓣呢?谁来当外面层花瓣?
先开第一种花。
小结:花瓣是整体不能乱丢落。你们千万不能分开噢!师生表演:(音乐3)。
10、换花蕊,第2种花(音乐3)。
11、自由选择表演,第3种花(音乐)。
四、结束部分,品德教育:花儿好看我不摘!
师:春天到了!花朵盛开了,好美好美!我们要跟花朵做朋友——花儿好看我不摘!现在我们去请所有的花朵和我们跳起舞来吧!
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圆和椭圆形画出孔雀的主要特征,并能装饰孔雀的尾翎。
2、鼓励幼儿大胆的按自己的想象进行装饰、色彩搭配漂亮。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训练幼儿的绘画能力。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幅。
2、油画棒、勾线笔、幼儿用纸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带领幼儿跳孔雀舞进活动室,问:刚才我们跳得是什么舞(幼:孔雀舞)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孔雀。(幼:电视上、书上还有动物园)你们觉得孔雀美丽吗?(幼儿:美丽)那孔雀美丽在什么地方,(幼儿:孔雀的尾巴会开屏、还有漂亮的羽毛)。
2、出示范画:让幼儿观察孔雀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提问:
(1)孔雀长得怎么样?你喜欢吗?
(2)你知道孔雀吃什么吗?(玉米、小麦、高梁、大豆及青草。
二、讲解示范。
先用圆画出孔雀的头和身体,并添上孔雀的冠、嘴、眼、腿和爪子。然后画半圆形的尾翎,尾翎要画的大些,给装饰花纹留下地方。
三、幼儿练习
引导幼儿颜色搭配要漂亮。同时鼓励幼儿多画几只孔雀。
四、讲评
教师点评,看谁画的孔雀最美丽。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是让幼儿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学会用艺术的形式表达美、创造美。《美丽的孔雀》通过观察发现孔雀羽毛的美感,再根据孔雀羽毛的特征设计花纹。在教学中,我通过跳孔雀舞、画孔雀来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感受动物的美,陶冶了幼儿的情感。
不足之处:
个别幼儿尾翎画的不够大,很多细节还不够完善(画孔雀时,个别幼儿头和身体的比例失调----头大身体小)以后还要多思考把握好每个细节。
【活动目标】
1、会边说民间游戏儿歌边游戏。
2、喜欢合作玩游戏,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3、了解儿歌的含义。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小铃鼓
【活动流程】
1、教师使用小铃为幼儿打节奏,幼儿学说儿歌。
2、幼儿一个接一个拉手站好,选出排头和排尾。
第一次游戏排头和排二手拉手做守成人(城门),说问句儿歌,其他幼儿手拉手做攻城方,说答句儿歌。最后一段攻城人说。
游戏开始,对说儿歌,说完最后一段后排尾手拉手钻进“城门”,最后一名幼儿宇排二手拉手再搭建城门,继续游戏,排头到排二身后排队,做守成人。
直到最后一个人钻过“城门”后,大家拉手一起说“金锁银锁咔嚓一锁!手放开,游戏结束。
【附儿歌】
城门几丈高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仗高。上的什么锁?金刚大铁锁。城门城门开不开?不开不开。大刀砍,也不开。大斧砍,还不开。好!看我一手打得城门开。开了锁,开了门,大摇大摆走进城。
游戏目标:
1、感受玩雨点游戏的乐趣。
2、学会听指令,有序地跑和一个跟着一个走。
3、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雨点的样子。
4、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5、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游戏准备:
空场地、头饰"小雨点"、板凳若干、小花
游戏过程:
一、我是"小雨点"。
给每位幼儿戴上"小雨点"的标记,让幼儿自己随便找一个位置跟着音乐做小雨点落下来的样子。
二、玩法:教师扮演雨点妈妈,当老师说:"下大雨啦!"时,全体幼儿在场地上四散跑,当老师说:"雨下小啦!"幼儿便在场地上走,当老师说:"小雨变成一条小河"幼儿立刻跑在教师面前一个拉着一个排成纵队。幼儿做游戏数次。
规则:下大雨的时候是跑,下小雨的时候是走,违规的取消资格。
三、小雨点回家。
老师说:"小雨点跑进花园里啦!"幼儿便回到自己的小板凳上坐好。
游戏视幼儿的兴趣可多重复几次。
目标:
正确使用有关表情的词语,并尝试创编出与表情相关的故事。
尝试用较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乐意大胆地进行交流。
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准备:
透明的塑料杯、纸杯、饮料瓶、各色包装纸、毛根、各色复印纸。
做法:
1.将不同颜色的复印纸裁成小纸片,在上面画上不同的表情,粘在纸杯的不同侧面上。
2.在透明塑料杯上用毛线装饰上头发。
3.将纸杯固定在饮料瓶上,用包装纸制作木偶的衣服,最后进行装饰。
玩法:
转动塑料杯,就可以看到表情的变化,小朋友可以用它来表示自己的心情,也可以用它来讲述"心情故事"。
活动目标:
1、看三幅图列算式,感知加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学习4的加法。
2、进一步理解"又来了"、"一共"的实际意义,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
3、通过游戏复习4以内的组成及加减法。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实物图6幅。
2、材料纸人手一张,放大材料纸一份。
3、鱼池4个,标有算式或分合式的鱼人手1条。
4、音乐《郊游》、《欢乐舞》。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复习4以内的组成。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动物王国玩,你们说好吗?哎呀!通往动物王国的路上有一条河,我们先坐着碰碰船去吧。
老师的船和你的船合起来是4。师:嘿嘿!我的1船碰几船?幼:嘿嘿!你的1船碰3船,1和3合起来是4。教师和幼儿玩碰船游戏。
船靠岸了,我们手拉手走吧!幼儿随《郊游》做动作。
2、学习4的加法。
(1)动物王国到了,动物王国有三个城门,只有把门都打开,才能进去。可是门上都有密码,我们必须把密码解开,才能打开门。先来看第一个城门,上面有三幅图,记的是一件事。谁会用一句话讲清楚?先讲第一幅图,想一想第二幅图怎样讲?(注意用又来了)把两幅图连起来说说。第三幅图应该怎样讲?一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就是原来的3只蝴蝶,又飞来了1只,现在一共有4只)大家一起把三幅图讲一遍。这件事我们可以用一道什么样的算式记录下来?你来说老师记。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第一个城门的密码解开了,门打开了。
(2)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城门上的密码。出示三幅图,这三幅图记的也是一件事,谁会用每幅图用一句话讲出来?他讲的对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说说看?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用一道算式记录,谁会记?他记得对吗?我么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第二个城门的密码也被解开了。
小结:刚才第一、第二个城门上的密码都是算式,而且都是4的加法,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新的本领,就是4的加法。一起把这两个算式读两遍。
(3)现在我们再来看第3个城门,第3个城门上也有密码,请每个小朋友都来解一解。
幼儿操作,请两名幼儿上来记录。教师讲评。
第3个城门也被我们打开了,小朋友真棒!一起拍手表扬表扬自己。
3、送落叶游戏。
我们来到了动物王国,瞧!许多动物都在欢迎我们呢!听!动物们都唱着歌,我们也一起唱吧!"小树叶飘呀飘,飘到了我们身边""呀!小树叶身上还有算式,我把它放到篮子里去。它的算式是3+1=,那么把它放在4号篮子里。""你见到的树叶应该放在那个篮子里呢。"幼儿拿放树叶,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
4、结束活动。
树叶都捡到篮子里去了,动物王国要开一个庆祝舞会。邀请我们大家也参加,幼儿随乐跳起《欢乐舞》。
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在幼儿已有了4以内分与合的基础上,如何让幼儿理解加法的含义真是不易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重点,确立以情境教学为主线,游戏活动为辅助形式,带领幼儿在情境中结合图意理解加法的含义,在玩中掌握算法,正确进行4的加法计算。在教学中确立这样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 4的分与合是幼儿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因此,课前谈话,我以拍手游戏创设情境,即复习了4的分与合,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用卡通图片作为奖品,调动了幼儿学习的欲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我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 ,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因为小兔、小鸭是小朋友们最熟悉的动物,因此,我以小兔、小鸭创设主题情境,引导幼儿独立观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意,在教学中发现幼儿都能认识到:把原来的1只小兔和又来的3只合起来一共有4只。然后小结引出加法的算式,并教幼儿读算式,进一步深化理解“要把两部分合起来”需要用加法来计算。主题图的创设既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又进一步培养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幼儿对加法的认识,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决问题。 第二层次 ,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我再次创设情境,出示两组图,引导幼儿观察,交流所获得的信息,体会要把2只小鸭和2只小鸭合起来是4只小鸭,就要用加法计算。通过对算法的探究,在交流中掌握把2和2相加就是把2和2合起来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加法的含义。
第三环节 :实践运用,巩固对加法的认识。 为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 “送信”游戏活动。不仅帮助幼儿熟练计算4以内的加法,又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幼儿享受数学成功的快乐与价值。
本节课我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注重幼儿表达图意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儿在说中很好的理解了加法的含义。课堂教学扎实有效,生动活泼,幼儿学得轻松愉快。
活动目标:
1.回忆过去的开心时光,体验与朋友共同生活的快乐。
2.看图谱理解歌词学唱歌曲,并尝试与同伴合作创编说唱部分。
3.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熟悉歌曲旋律;
2.歌曲图谱和音乐;
3.任务卡(幼儿与同伴共度的美好时刻照片)三张(每张安排两幅照片)。
活动过程:
一、回忆开心的事
[师]小朋友们!你们就要毕业,将要和好朋友们分开,我们在一起生活快三年了,在过去的时间里发生了许许多多开心、快乐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开心的事。
幼儿回忆并讲述。
二、学唱开心的歌
1.第一次欣赏
[师]你们说了这么多,让我也来说说吧。请你们听仔细,我说了哪些开心的事。
播放音乐,教师随音乐用动作表现歌词内容,幼儿欣赏第一遍。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讲述)
[师]是不是象你们说的那样呢,让我们再欣赏一遍。
2.第二次欣赏
(出示歌曲图谱)教师边指着图谱,边演唱歌曲。
幼儿边看图谱边欣赏歌曲第二遍。
提问:这回你听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图谱,理解歌词内容。
歌曲的两段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开头两句、结尾两句是一样的;说唱的内容不一样。)
3.跟唱歌曲
[师]你们说得真好听,让我们看着图谱用好听的声音把开心的事情唱出来吧。
幼儿跟着老师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学唱第一遍)
4.分形式学唱歌曲
A与老师合作唱歌曲。
[师]和老师一起合作唱这首歌曲,怎么样?你们想唱歌曲唱的部分还是说的部分?(由幼儿决定合作形式)(幼儿学唱歌曲第二遍)
B与同伴一起唱歌曲。
[师]快和小组的伙伴拉起小圆圈,我们一起唱起来。
幼儿分组围成圈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幼儿学唱歌曲第三遍)
三、创编开心的话
(1)明确创编要求。
[师]其实开心的事情有许多,我的歌曲里只说了一小部分。让我们把其他开心和快乐的事情也遍到歌曲里,好吗?
该怎么编呢?歌曲里说到开心的事都是几个字的?(五个字)那么你们等会儿每个小组编的时候也都要用五个字。
(出示任务卡)我这里有三张任务卡,等会儿各组派一名代表来抽一张任务卡,请你们根据任务卡上开心的事来编。
(2)分组改编说唱部分。
幼儿分成三组,根据任务卡上的照片回忆并创编说唱部分。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用积累的好词句进行创编。
如:饭菜香喷喷;新年秧歌队;朋友生日会等等。
(3)各组轮流介绍并表演改编的歌曲。
教师针对幼儿实际情况给予评价和肯定。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创编内容是否通顺、压韵;表演时是否有队型;表演结束后有没有谢幕是否注意礼仪;有没有创新之处等)
四、延伸活动
将歌曲图谱和任务卡投放在主题区角中,供幼儿自主结伴排练、表演。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画味道
艺术活动:
画味道
教学目标:
1、通过尝味、说味、画味活动,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地运用语言及不同的线、形、色大胆构图表达自己的感受。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各种味道的食品,如:奶塘、柠檬、苦瓜、辣味牛肉干、黄连、姜糖、穿心凉糖、话梅糖、酸梅糖、秀逗糖等等。
2、活动室布置成演播厅场景。
3、画纸、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棉签等作画工具。
4、作画时用的轻松的音乐磁带和游戏结束时用的激昂的音乐磁带各一盒。
教学过程:
一、幼儿进入演播厅,自由结伴分别入座红、黄、蓝队师:小朋友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猜一猜,画一画”节目的演播现场。我是主持人小樊姐姐,首先让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的来宾:这是红队,欢迎你们!这是黄队,欢迎你们!这是蓝队,欢迎你们!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幼儿:ye!)
二、尝尝味道,说说味道、猜猜味道
1、师:今天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要请你们来猜味道,你们知道都有哪些味道吗?(幼儿回答)“我这儿有一个百宝箱,里面就装着各种味道,现在我要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到百宝箱丽尝味道,等你尝好了味道就告诉大家你的感受,但是你不能直接说出你吃的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味道的,而是要告诉大家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你会想到什么事情,猜对的小朋友所在的队就可以加上100分!
2、教师启发性示范。
3、幼儿进行游戏。
4、教师小结各队得分情况。下面我们就进行第二个环节“我画,我画,我画画画“(幼儿:ye)
三、尝尝味道,想想味道,画画味道
1、师“每个小朋友拿一个小纸包,打开细细品尝,然后合上眼睛慢慢体验是什么味道,再想想怎样用画来表达,用笔画出来。
2、幼儿结合自己的感受画味道,教师巡回启发指导。
3、启发幼儿抓住自己的感觉,大胆发挥想象,大胆落笔,创造性地表现自己所要表达的味道。
四、说味道
1、把画按红黄蓝队贴在记分牌上。
2、每位幼儿都上来介绍自己的画。
3、幼儿互相观摩、交流、评价谁画的味道最生动最有趣。师“现在每个人手上都有两颗爱心,一颗代表100分,你可以把爱心送给你认为画得最有趣的最好的画。“
4、请嘉宾加分并点评。
五、在音乐声中结束师:现在分数出来了,红队---分,黄队---分,蓝队---分,今天的冠军队是—队,让我们一起来祝贺他们。把味道画出来真有趣,我们回家后再尝尝别的味道,然后再把它画出来,好吗?今天的节目就到这,谢谢大家的参加,再见!
课后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味道,并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2、尝试着画其他感觉,如声音、冷、热等。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由于我语言组织能力欠缺,所以选择了这次美术活动。但是实际上下来之后,我发现我讲得部分时间过长,幼儿自己创作的时间过短,没有将幼儿教育中以幼儿为主体的特点体现出来。在展示PPT表情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幼儿一起学一学不同的表情,可能由于我比较紧张,有点没放开,酸甜苦辣四个表情都没有做到位。还有在第三环节中,我只提供了甜甜的画和苦苦的画,素材太少,导致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好像都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我发现大多数幼儿都是画的表情,比较单一。而我本次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幼儿感受不同的味道,并画出你最喜欢的味道的创作画,不是单一的画表情。最后在幼儿展示的时候,有的幼儿说话都没有完整,我由于紧张也没有注意,事后才发现。还有我上课声音太轻,小动作太多,以后还需改进!总体来说,本次活动不是很成功。
目标:
1.在看图谱做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学习看指挥用乐器演奏。
2.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准备:
图谱、鼓、碰铃、双响筒、铃鼓
过程:
1.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到我们大一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那我们一起来《如果感到幸福就拍拍手》律动。
2.听-----(音乐响起)什么音乐?这是一首我们上次学过的乐曲,我们一起看着图谱用身体动作打出来。(个人完整用身体动作打一遍)提示听清楚前奏和间奏。
除了用上面出示的身体动作,还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试着用想出的动作练习节奏)选择适当的动作配音乐完整一遍。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分开演奏,哪一组小朋友来做拍手动作?依次安排跺脚和拍腿动作。分开演奏时一定要看老师的手,如果老师指着哪一组,哪一组就要打节奏。(看指挥练习2遍完整音乐)
3.今天老师要做一个指挥家,请小朋友看着指挥家的动作,听指挥家的口令。
(1)来了这么多乐器,我们一起来认认他们,这是什么?鼓可以打什么节奏?用鼓。小铃拍什么节奏?用小铃或双响筒。
(2)教师出示乐器谱。最后一段我们一起演奏。看着乐器谱听音乐演奏一遍。
(3)小朋友演奏的真棒,下面要请小朋友看着老师的指挥,一起来做个小小演奏家。教师变换指挥顺序演奏2-3次)
4.交换乐器演奏1遍。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探索学习5的组成分解,知道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的方法。
4、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5、通过这次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卡通人物图片3张、雪花片玩具数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
1、今天我要和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小朋友看过米奇妙妙屋吗?(看过)
2、里面都有哪些人物啊?(米奇、米妮、黛西、高飞、布鲁托、唐老鸭)
3、小朋友们都看过,今天我们就来扮演一下里面的人物好吗?(好)
4、老师扮演米奇,1组小朋友扮演米妮,2组小朋友扮演高飞,3组小朋友扮演唐老鸭。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游戏开始喽!(准备好了)
二、开始游戏
1、嗨!大家好!我是米老鼠,哎对了!小朋友要不要跟我进我的妙妙屋啊?(要)
2、太好了,我们走吧,哦!差点忘了,要进入妙妙屋,我们必须要念奇妙的咒语,米是噶,莫是噶,米老鼠。跟我说一次(米是噶,莫是噶,米老鼠)
3、M-I-C-K-E-Y,M-O-U-S-E,米奇妙妙屋开启,快进来,非常好玩,点名唐老鸭、米妮、高飞。(有、有、到)
4、今天米奇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我的好朋友唐老鸭、米妮、高飞和我一起来,解开它好吗?(好)
5、我这里有5个小雪花片玩具,需要分别放在2个筐里,我不知道该怎么分,你们来帮我好吗?(好)
6、可是我的东西忘带了,怎么办呢?(看看妙妙工具箱有没有)
7、好的,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一起来说:“呕,土豆”(呕,土豆)
8、下面我请几个小帮手来帮我给每个小朋友发5个玩具,谁愿意来帮助我?(我)
9、现在小朋友都拿到了5个雪花片玩具,那就开始来帮我一起解决我的问题好吗?(好)
10、小朋友们想一想5个玩具怎样分成2份,都有哪些分法,那么我们开始吧,找到答案的小朋友请举手好吗?(好,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11、小朋友们真是太聪明了,这么快就找到了答案,可是我不知道哪一队的小朋友最厉害,最聪明,你们比一比好吗?(好)
三、讲述比赛规则。
1、如果我说5可以分成1和4开始时,那么小朋友就迅速把5个玩具分成1和4。
2、先说的数字1放左边,后说的数字4放右边,我说结束,所有的小朋友一起把手背背后。如果没有把手背背后的小朋友,就是违反了游戏规则,那么就不计分哦,小朋友们都明白了吗?(明白了)
3、Areyouready?(yes,I’mready)
4、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四、游戏结束。
1、我们来看一看今天哪一队获得了胜利,恭喜某某对获得了胜利,没有获得胜利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你们已经很棒了,掌声送给获胜队也送给自己。
2、大家跟我一起读一次5的分成。
3、游戏结束,大家站起来跟着音乐一起跳米奇妙妙舞,游戏随着音乐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活动思路】
草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礼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深秋的草失去了春夏季节的勃勃生机,渐渐枯萎,这些具有了柔韧性的草在孩子们手中发生着千姿百态的变化:一会儿变成了战斗的草帽,一会儿变成了展翅飞翔的小鸟……孩子们欢笑着,跳跃着,对草的千变万化充满着好奇。
在家乡的山坡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草、野菜,形态功能各不相同,有的能变成精美的工艺品,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可以治病……给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探究资源和条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该主题活动有效挖掘和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教育资源,把教育活动同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了起来。
【活动目标】
健康领域:在远足采草活动中,幼儿能保持身体平衡地走过小路、跨跳小沟;能用草编成小辫开展揪尾巴、跳大绳游戏,练习快跑和躲闪的动作,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语言领域:欣赏诗配画《草》,能用古诗的音韵特点朗诵古诗,能大胆表述自己对这首古诗的感受:阅读《百科全书·植物篇》,看懂图书画面,用完整清楚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
科学领域:认识周围常见的草,了解它们的特性,知道有些草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并能进行分类记录。
社会领域:了解草及草制品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体验与同伴合作采草、制作草制品的乐趣。
艺术领域:掌握搓、编、缠绕、剪等草编技巧,借助辅助物设计制作草编服饰并大胆进行表现。
【活动过程】
活动:远足活动“采草”
【活动目标】
1、了解草的名称、用途,感知草的多样性;知道在远足途中保护自己。
2、比较观察不同种类的草并进行记录与交流;能创造性地表征采草的情景。
3、乐于将自己的经验与同伴分享,体验与同伴合作采草的乐趣。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教师对远足的线路和目的地进行详细的考察。
2、请家长通过书籍、多媒体等让幼儿了解有关草的知识。
3、幼儿穿着适宜的服装,带适量的水、创可贴等必备物品。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过程】
1、采草前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采草工具,讨论采草中注意的问题。
(1)你带的采草工具是什么,为什么要准备这些工具(篮子、绳子等)。
(2)采草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提问:去野外采草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怎样解决困难?
小结:上山准备水、绳子、剪刀、篮子等,上山时注意安全,采草时不要伤到别人,认真仔细使用剪刀;人多时不要拥挤,小朋友可以相互合作采草,自己解决遇到的困难。
2、教师带幼儿到户外远足采草,体验与同伴合作采草的乐趣。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根据路况引导幼儿练习跨跳、竞走、平衡等动作。
(2)幼儿分组与同伴合作采草,引导幼儿感知草的特性。
你采的草的名称是什么?有什么用?引导幼儿说出草的名称、外形等特征,并引导幼儿运用看、捏、揉搓、折弯等方法观察草。提示幼儿注意安全,如正确使用工具,避免被草划伤等。
3、采草结束后带回幼儿园,分享交流并整理分类。
(1)回忆采草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交流,感知草的多样性及用处。
提问:这些草的名字叫什么?这些草有什么用处?你还知道哪些草?教师通过课件,丰富幼儿对一些特殊草的认识,如柴胡、桔梗、艾蒿、甘草、石竹等。
小结:我们今天采的草有很多种,有芦苇草、山草、蛤蟆草、荠菜、苦菜、蒲公英、扫帚苗、狗尾巴草等,草的种类和用处很多。
(2)出示几种外形特征相近的草,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麦蒿、山草、芦苇草有什么区别?荠菜、苦菜、蒲公英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有些长得高的草,如山草、芦苇草等开始逐渐变黄并枯萎;而荠菜、苦菜等枯萎的时间要晚些。
(3)引导幼儿根据草的用途进行分类。
小结:草的种类有很多,它们各有各的用处,有的可以制成草制品,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可以加工成药。
(4)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分享交流分类情况。
制成草制品
可食用的草
可药用的草
4、表征活动。
引导幼儿将采草过程中的见闻及自己的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行展示,体验与同伴共同合作、相互帮助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自制墨迹图进行创造性想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2、利用辅助物在墨迹上进行拼砌,发展编讲能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 教师曾示范制作墨迹图,以引起幼儿操作和想像的兴趣。
2、 白纸、颜色水、辅助物、铺垫的桌布。
活动过程
1、 自制墨迹图,引起幼儿兴趣。
(1) 、回忆墨迹图制作的方法。
(2) 、提出制作墨迹图应注意的事项。
(3) 、幼儿自制墨迹图,教师巡回指导。
2、 根据墨迹图上的墨迹进行想像。
(1)、启发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墨迹图像什么,并说出想像依据。
(2)、转动墨迹图,变换角度看看它还像什么?鼓励幼儿尽量想得和别人不一样。
(3)、教师小结:从不同角度看墨迹图,它所表现的内容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3、 利用辅助物丰富墨迹图后进行编讲。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辅助物在墨迹图拼砌,使画面更完整、更丰富,并提出讲述要求,如什么时候?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或在什么地方?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等。
(2)、请幼儿根据丰富后的墨迹图进行编讲。
4、 向同伴或老师讲述自己图画中的小故事。
活动延伸:(组合编故事)
将幼儿制作的墨迹图布置在语言区中,引导幼
儿与同伴的墨迹图组合在一起,编出一个更好听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童话的主要情节及人物形象特点,初步学习归纳作品的主题。
2、帮助幼儿体验关爱别人会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感。
3、帮助幼儿感受美丽、灵巧、光秃秃等词汇。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教学准备:
1、磁铁活动教具“怪小树”,小蚂蚁,各种形状的小树叶及桔子、苹果、枣子、梨。
2、音乐磁带。
3、电脑软盘。
教学过程:
一、讨论:树叶有什么作用导入本课。
二、分段分层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初步感受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分段讲述故事。
提问:
1、只剩下一片小树叶的时候,小树是怎么想的?
2、小树会救小蚂蚁吗?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现在小树变得怎么样了?
4、这棵怪小树,怪在哪里?你喜欢吗?为什么?
三、给故事起名字叫《怪小树》
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第二次完整讲述故事,进一步引导幼儿熟悉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初步学会归纳主题。
五、讨论:
1、故事中为什么说小树是怪小树?
2、大家想什么办法帮助小树?
(小树是怎样变成怪小树的?)
3、大家为什么都愿意帮助它呢?
4、如果你来种怪小树,你希望怪小树上结出什么东西?回家以后把它画下来。
活动目标:
1、了解古代书籍的阅读方式,对古诗诵读活动有兴趣。
2、会有表情地朗诵七言绝句,初步有顺序地摆放诗句。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大图书一本,《山行》音乐磁带,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幼儿大拇指上画红娃娃(绿娃娃),大号字四份。
活动过程:
1、小朋友,这儿有本有趣的书。我们一起来看!
你觉得什么地方有趣呢?
教师小结:古时候的书就是封面在下面,封底在上面,看书时从后面一页页往前翻。
2、告诉你们,这本书里还藏了一首古诗呢!我们再来看一遍。教师翻书并念古诗《山行》。
这首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是哪一个大诗人写的?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
3、你们想来学这首古诗吗?
出示大号字《山行》。小朋友,跟我念。
教师念一句,幼儿念一句。(第一遍)
用好听的声音来念。(第二遍)
我们连起来念,会念的小朋友声音响亮一点。(第三遍)
我们再来一遍。
4、这张纸上还有几幅图画。你们猜猜看,这些图画里藏的是哪个字宝宝?[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认识“山、石、白云、车、花”)
5、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看颜色标记念。
我是黄娃娃,黄颜色画的字宝宝我来念。那红颜色的字宝宝谁来念?绿颜色画的字宝宝呢?(四张纸)
6、红娃娃、绿娃娃真能干!
这儿还有字卡,你们会把这些字卡排成一首古诗吗?那请你来排一排,念一念。可以去念给后面的老师听。摆对了,念得好,老师还会奖你一个五角星。
7、念好的小朋友可以将字卡收起来,坐在椅子上,跟着录音机一起唱《山行》这首诗。(放音乐磁带)
附:
古诗《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交通规则的认识,引导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知道不乱穿马路,增强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2、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游戏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1、录音机、音乐磁带《过马路要看看灯》
2、红绿灯指示牌,布置有人行道和横道线等的马路背景。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手拉手"歌舞入座培养幼儿欢快有表情地进行。
二、欣赏歌曲《过马路要看看灯》并熟悉歌曲内容。
1、老师弹奏乐曲一遍,让幼儿熟悉并感受乐曲。
2、老师自弹自唱一遍,让幼儿说说歌曲的内容,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及歌曲。
3、鼓励幼儿说说并动态表现歌曲的内容。(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
4、幼儿跟着老师唱一遍。
三、组织游戏
1、出示红绿灯的牌子,让幼儿说说它们的用处等。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3、教师和能力强的幼儿示范游戏
4、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幼儿形象性地进行游戏,从中让幼儿知道要遵守交通规则。
四、鼓励幼儿自由结伴游戏。
活动反思
有趣的音乐游戏孩子们很喜欢,因此活动中他们的情绪一直很高,特别是第四环节"幼儿结伴游戏"时,个别幼儿在活动场地兴奋地奔跑。我及时介入转移其行为,让他看清交警的指挥手势及红绿灯。整个活动始终充满着自然流畅、轻松温馨的情感氛围。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快乐是什么》内容。
2、把所学过的词语全部展示。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录音机、字卡、大图书。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
1、小朋友,今天爸爸、妈妈来跟我们一起上课,大家开心吗?
(开心)那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上课之前老师先跟小朋友做个律动,叫《拍手猜拳》。
2、请小朋友轻轻放好椅子,听音乐跟老师一起做律动。
二、谈话引出故事。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来跟小朋友学习一个新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呢?出示大图书的封面——《快乐是什么》
2、小朋友你们平时遇到过什么快乐的事情吗?谁能把自己认为最快乐的事情说出来给老师听呢?(幼儿自由回答)
3、提问个别家长,让家长也说说自己最快乐的事情?(个别回答)
4、教师总结:爸爸、妈妈说得太棒了!
三、理解故事。
1、今天,我们来看看故事里讲了什么?引导幼儿看图。
2、莉莉和菲菲遇到伤心的阿奇会说些什么?(快思 www.banzhuren.cn)阿奇是怎么回答的?(让幼儿找答案)
3、莉莉和菲菲分别去找了谁?他们是怎么回答的?
(鞋匠、老师、医生、农民伯伯、爷爷)
4、爷爷是一怎么样的人?
(有爱心的人)
5、她们找到阿奇时,阿奇说了什么?
6、阿奇最后找到快乐了吗?它的快乐是什么?
(它的快乐是跟毛毛虫分享青草)
7、教师总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这个故事,它们的快乐都是一样吗?(不一样)如果能和同伴、家人分享,那每个人都会生活在快乐中当。
四、玩字卡游戏。
1、今天我们学习了几个新的词语:快乐、鞋匠、老师、医生、农民、清单。
2、教师范读,让幼儿认读。
3、下面老师来跟你们玩字卡游戏。(把学过的词语展示出来)
游戏规则是:
①拿到字卡的小朋友要看好是什么词,别的小朋友不得告诉。
②当老师说:“亲爱的小朋友,节日到了”。在下面的小朋友就接着“节日到,放鞭炮,什么炮”。在上面的小朋友把词语取出来一边举到头顶上一边读出来,如果读得对,鞭炮就会响起来“噼啪”;如果有一个词读错了,鞭炮就不想了。
五、布置作业。
让幼儿回家了解自己的家人,看看他们的快乐是什么?并能来学校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三大环节,第一环节是老师跟小朋友进行律动,让幼儿以愉快地心情走进课堂;这个环节幼儿很感兴趣,家长也觉得很新鲜。第二个环节我以谈话引入故事,在这里我除了跟孩子们互动之外,我还安排了提问家长这个环节,让家长也投入到课堂中去,有家长的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在听讲故事中很安静。最后一个环节以游戏的形式来展示本学期学过的词语,孩子们表现很棒,家长也对教师本学期教的词语有所了解,整节课很顺利。不足的是,在课堂上有个别孩子见到爸爸、妈妈来听课很兴奋,偶尔会控制不住自己,在游戏环节中出现短暂的混乱,所以教师出现多次提醒。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并根据歌词大胆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2、体验接纳与被接纳的快乐。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重点:在熟悉歌曲旋律基础上,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并根据歌词大胆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难点:能按节奏填充歌词,并根据动物的不同心理活动创造性的表现歌词。
【活动准备】
大灰狼头饰若干、兔子头饰若干、钢琴。
【活动过程】
一、听基本旋律跟教师一起律动进活动室。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森林里玩,跟我出发吧!(目的是让幼儿感受音乐气氛,并为下面引出主题作铺垫。)
二、熟悉旋律,填充歌词,学唱歌曲。
1、谈话引出歌词内容。
(1)师:森林到了,这里有一只孤独的大灰狼,它想找朋友做游戏,可是没有小动物愿意和它做朋友,因为平时大灰狼总是欺负小动物,甚至有时还会伤害到小动物,大灰狼在森林里找啊找,最后找到了一只兔子,它想和兔子做朋友,可以前兔子和狼是敌人呀,请小朋友们想想看狼会怎么说?兔子又会怎么回答呢?(幼儿自由猜想并讲述)
(2)听录音对话一遍,幼儿学习歌词。
师:小朋友刚才讲得很棒,现在我们来听听狼和兔子是怎么说的?
(狼说“对面的兔子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我是一只很好的狼,我不吃兔子不吃羊,不要被我的样子吓坏,其实我很可爱。兔子,就让我们做个朋友吧?”兔子说:“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来看去你都个大坏蛋,我要想一想,要看一看,做朋友的问题还真难办。”)
你听到狼和兔子说了什么?(幼儿回答)
2、熟悉旋律,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
(1)初步熟悉曲调。
教师:兔子听了狼说的话以后,仍然不愿意和狼做朋友,于是狼就唱了起来。(听教师演唱一遍,本环节设计了老狼与兔子之间的表演,使幼儿的兴趣点更浓。)
(2)填充歌词,学唱歌曲。
A、师:狼唱完后,兔子也唱了起来,它唱的歌词就藏在刚才我说的故事里,(.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好吗?想一想,兔子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回忆、讲述,教师整理。)
B、幼儿随着完整的音乐尝试自己提炼歌词,将歌词与旋律匹配。
师:我们跟着音乐把歌词来说一说。
C、师生随音乐按节奏念歌词两遍。
师:现在有了完整的歌词,让我们跟着音乐完整、连贯地说一说。(幼儿唱歌时对于节奏往往难以控制,为了使幼儿更好地掌握歌曲节奏,我通过自己讲解示范,利用拍手打节奏,使幼儿能按节奏填充歌曲,让幼儿能更准确地把握节奏。)
3、学唱歌曲若干遍。
教师:下面我们跟着音乐来演唱,好吗?(幼儿通过模仿与练习来学唱歌曲内容,整个环节基本达到了目标1,又通过拍手打节奏和教师的讲解引导,化解了重难点。)
三、创编动作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1、逐句讲解,请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并表演。
师:这首歌曲唱起来真有趣,如果能加上动作,边唱歌边表演就更有意思了,小朋友你们觉得呢?第一段是大灰狼演唱,我们可以怎么表演呢?第二段是兔子演唱,我们又可以怎么表演呢?
2、幼儿整体创编表演若干遍,教师讲评。(这一环节对于幼儿来说也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模仿与教师的引导来进行,因此我将两个角色的情绪表现得更加鲜明,用很夸张的方法来唱歌,注意运用教师的情绪、声音、表情来影响幼儿唱歌的积极性,我以饱满的情绪歌唱,孩子们参与表演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就调动起来,我想:如果我自己都有气无力,那孩子也一定没有兴趣表演。)
3、幼儿分角色表演,体验接纳和被接纳的快乐。
(1)教师扮演狼,幼儿扮演兔子,唱完狼去兔子面前请求兔子的原谅,师:兔子原谅我好吗?兔子和我做朋友吧!
(2)师:大灰狼想和兔子做朋友,可他们原来是敌人,兔子愿意原谅大灰狼,给它一个改正缺点的机会呢?
(4)师生共同讨论兔子要不要原谅狼的过去,给狼一个改正的机会。
(5)幼儿分角色表演若干遍,体验接纳别人的快乐。
师:既然兔子原谅了大灰狼,那我们就要把歌词改一改。
四、边唱歌曲边出活动室。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允许别人有缺点,人与人之间学会相互接纳,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快乐,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更多的朋友。现在狼和兔子终于成了好朋友,狼太高兴了,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吧!
活动反思:
新《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把身边的事物美好化,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幼儿通过学习歌曲及对歌词的理解,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加强交往能力,使同伴与同伴之间更好的相处。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能用流畅的语句讲述故事。学习词:连忙 拐棍 词组:边跑边喊
2.了解照相机的用途。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图片 照相机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照相机,请小朋友说一说有什么样的用途,从而引出本次活动的内容:“有一个小朋友,他可喜欢照相了,可是在他的爸爸给他照相的时候,他却跑开了,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图片一,请幼儿仔细观察,看一看图片上有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要求幼儿用流利的语言来表述。
3.出示图片二,请幼儿想一想:小军为什么会跑开了,请小朋友想象一下,小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4. 出示图片三,提问:小军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小妹妹取得皮球的?"来;自.屈;老师;教.案;爸爸看到小军想办法帮助小妹妹取皮球,连忙怎样?爸爸为什么给小军照这张像?
5.请幼儿将整个故事连贯的讲述出来,可以请讲得比较好的幼儿到前面来给小朋友讲述这个故事。
6.思考: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样的道理,小军做得对吗?我们应该像他学习吗?
活动延伸:
给小朋友照相。
活动反思:
1、应该强调幼儿用完整的话讲述图片中的内容。
2、教师不要在引导图片的时候将主要情节告诉幼儿,让幼儿在自主的情况下观察出图片的主要内容。
3、最后环节可以请幼儿个别讲述一下。
【活动目标】
1、能细致地观察人物动作、神态、表情特征,大胆想象讲述画面内容。
2、体验作品中父亲对儿子默默的爱。
【活动准备】
1、让家长帮助幼儿回忆与父亲在一起的趣事。
2、父亲、儿子的图片各一副
3、教学挂图、幼儿用书第3册的第29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分别出示图片“父亲”与“儿子”,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父与子之间发生的事情。
二、基本部分:
教师分别出示挂图或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根据需要进行提问:
(1)图1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儿子在做什么?爸爸和叔叔在干嘛?你从哪看出来的?
(2)图2爸爸和叔叔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3)图3画面上都有谁?儿子、爸爸、警察的表情、动作时什么样的?代表什么意思?爸爸究竟要把儿子抬到哪儿呢?
(4)图4设置悬念
a、出示没有背景的第四幅画,请幼儿说说;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儿子,醒来后会有什么感觉?鼓励幼儿将自己“惊奇、大胆、浪漫”的情景讲给同伴听。
b、出示有背景的挂图,请幼儿讲述:这是什么地方,景色怎么样?儿子心里怎么想?爸爸为什么躲到树后面?
c、教师看图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轻手轻脚”,并用动作模仿。知道假期到森林里玩正是儿子的心愿,这幅漫画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地爱,可以鼓励幼儿做个相亲相爱的动作。
三、结束部分:
结合自己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与爸爸之间的趣事,感受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活动延伸:
怎样对父亲表达自己的爱?
活动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是自编“我国少数民族”之《祖国大家庭》的第一阶段——主题确定。重在通过参加本次活动让学生关注到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是以一种“中华大家庭”的概念在这个大家庭中共同生活,共同推进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让孩子体会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是我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这堂课的教学谈谈个人的得失:
1.本节课我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和学生兴趣爱好进行设计的,由于学生对民族知识有一些浅显的了解与认识,在生活中有所接触,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当中我主要采用了学生自主交流,教师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看、说、唱、猜、学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感受我国多姿多彩民族文化。
2.由于我们居住的地区环境所限制了对少数民族知识了解的很少,为了拉近少数民族知识和学生的距离,我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了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并自制了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集声、光、色一体,绚烂多彩,容易点燃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傣族的泼水节、各民族的服饰等,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直观的展示出来使学生掌握了枯燥陌生的知识,激发了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意编题列出算式。
2、复习6的组成,学习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法运算。
3、在活动中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图片一副、算式卡片、幼儿人手一份练习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游戏:对数
二、学习6的加法
1、出示一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内容。
师:春天来了,鸭妈妈带小鸭到草地上玩。小朋友看一看,有几只大的鸭子,(一只),有几只小鸭(5只),有几只黄色的鸭子,有几只红色的,几只在游水,几只在草地上?
2、根据图上动物的颜色、大小、位置的不同列出算式。
师:我们先根据鸭子的大小来编一道题。
1+5=6 5+1=6
3、启发幼儿说出算式及表示的含义。
请幼儿说出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说出“+”前后两个数位置调换,得数是一样的。
师:你怎么知道1+5=6 5+1=6引导幼儿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法运算。
4、师编题请幼儿列式与运算、幼儿编题请同伴列式。
三、幼儿操作活动,提供作业纸人手一张。
1、出示作业纸讲解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验证作业情况。(幼儿教育)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活动设计】
本次音乐活动的灵感来源于“超级玛丽”的电玩游戏,这个游戏的情节明了,人物的善恶清晰,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游戏。音乐原名为《胡西尔休西波尔卡》,是手风琴乐曲,曲风较欢快、诙谐,乐段清晰,稍作剪辑,便呈现出ABA结构特点。我将“超级玛丽”的游戏情境与乐曲结合,设计出打击乐游戏“超级玛丽”,以“闯关”的游戏情境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比较等方法为乐曲匹配合适的乐器。
2、学会在图谱和口令的暗示下,为乐曲伴奏。
3、在闯关游戏的情境中大胆演奏,体验与同伴合奏的乐趣。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欣赏过“超级玛丽”的电玩游戏并会随乐律动游戏。
2、物质准备:相关图谱、音乐、铃鼓、圆舞板、碰铃各8套,大鼓一套。
【活动过程】
一、随乐进行超级玛丽的律动游戏,再次感受游戏情节的乐趣。
师:小朋友们,前几天我们玩了个超级玛丽的游戏,你们还记得吗?今天我们要继续闯关,小玛丽们准备好了吗?(随音乐闯关)
二、看图谱分角色再次表演游戏情节。
l、总结图谱与身体律动的关联,整理玛丽闯关的路线。
提问:刚刚我们闯关的时候是按照什么路线走的呢?这边遇到了谁?遇到毒蘑菇怎么办呢?一起跟图谱说第一行节奏?
师:遇到乌龟为什么不能动?接下来是怎么走呢?遇到了一颗大蘑菇怎么做?
2、看图谱,分角色表演动作。
师:下面请你们分工合作,请这对做走的动作,这对做跳的动作,还有一对做吃蘑菇慢慢长大。
三、探索为乐曲匹配合适的“乐器武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行间关演奏游戏。
师:太棒了,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赢得了三种武器,看,分别是小铃、铃鼓和圆舞板。
讨论:教师示范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请幼儿讨论那种乐器可以用来表示走,遇到蘑菇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武器,吃一个蘑菇慢慢长大可以用什么呢?
请幼儿将自己的讨论结果上来试一试。请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选择一样的乐器的宝贝坐在一起,一起跟着音乐来试一试。
四、闯关开始。
1、看指挥完整随乐演奏,初步感受用“乐器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一关)
师:请小玛丽拿起武器一起来闯关!成功后用玛丽的音乐表示成功。
2、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进行合乐演奏。(第二关)
①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探索在(毒蘑菇)处累加大鼓,成功或失败根据幼儿演奏情况而定。
师:恭喜小玛丽们闯过了第一关,我们又获得了一个新的武器,看是什么?声音怎么样?
第二关毒蘑菇的毒性变得更强了,那我们可以把大鼓用到什么地方?大鼓和圆舞板一起对付蘑菇。
②如果听到的是失败的音乐,师幼共同讨论失败的原因,再次进行闯关演奏。
3、交换“乐器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三关)
刚才我们小玛丽都是用自己的武器,接下来第三关又增加了难度,你们会使用别人的武器闯关吗?
五、活动结束。
大班益智区活动教案
《能干的小手》
一、区域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2、引导幼儿自主地在区角内扮演不同的角色、自由的玩耍;乐意和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3、鼓励幼儿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探索游戏中的乐趣;
4.在做做玩玩中体验串项链、修轻轨、建高楼等的快乐
5、活动结束能将材料放回原处,在老师提示下整理场地。
6、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二、各区域具体设置说明。
(一)角色 区(娃娃家)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角色扮演的兴趣。对所扮演的家庭成员中各个角色的认识。 2 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知道做父母的不易
材料投放说明:
1、娃娃及打扮娃娃所需的各种材料。(动物头饰)
2、小床,布娃娃以及各种毛绒玩具,炊具,餐具,小桌子,电话。
游戏规则: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模拟游戏
游戏指导重点:教师以客人身份参与活动,并适机帮助幼儿认识娃娃家内的各种物品,并了解其玩法,告诉幼儿不能损坏娃娃家内的物品。引导幼儿如何抱娃娃,喂娃娃、哄娃娃睡觉,给娃娃梳妆打扮
(二)快乐书吧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看书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养成坚持讲普通话的习惯。
3、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
材料投放说明:各种幼儿图书、新鲜蔬菜、小白兔、小红帽等故事书
游戏规则:自主选择图书,进行阅读
游戏指导重点: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拿书的方法。 能一页一页地翻,告诉幼儿看书的时候不能大声讲话影响别的小朋友看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构建区
活动目标:
1、通过建构区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分享玩具、合作玩。
2、培养幼儿的搭建能力,促进空间知觉的发展。
3、了解各种玩具的使用方法,体验大家一起玩的乐趣。
材料投放说明:废旧易拉罐、饮料瓶子,雪花片,积木,各类塑料积插玩具,废旧纸板等。
游戏规则:幼儿分组合作,想办法搭建高楼等建筑物。
游戏指导重点:教师以游戏者身份共同参与游戏,指导帮助幼儿搭建中遇到的困难,比如;高楼要怎样摆放才不会倒塌。
(四)美工区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手指的灵活性,会粘贴花瓶
2、对美术活动感兴趣,会自由涂鸭和粘贴花瓶。
3、学会把搓长的橡皮泥做成麻花的技能
4、学会把纸片撕成细细的面条的技能。
5、知道橡皮泥和纸不能扔到地上。
6、学会做完手工后把东西都收齐。
材料投放说明:橡皮泥,旧报纸,纸盘、油画棒、涂鸭的轮廓水果画等
游戏规则: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捏、搓、撕、粘的技能。 游戏指导重点:
1、指导幼儿如何把橡皮泥搓长,做成麻花。怎样才能将纸撕成细条。
(五)益智区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会区分颜色给树叶宝宝找家
2、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练习排序,学会有规律的串项链,。
材料投放说明:废旧瓶盖、吸管、鞋带、不同颜色的边角泡沫纸,做成树叶宝宝若干,纸盒盖隔断做树叶宝宝家的家、不同颜色泡沫纸剪成的写有1――5的几何图形若干。
游戏规则: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
游戏指导重点:指导幼儿有规律的串项链,并将绳头、瓶盖和珠子距离要控制的好,按颜色的异同分类给树叶宝宝找家。
备注:各区域标志设计,是根据小班幼儿自己独特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结合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各种标记图,再加以过塑来设计制作的。(具体说明 )
(一)激发兴趣
1、教师以音乐游戏对唱《小猫咪,你在哪里》引入活动
师:小猫咪,小猫咪,你在哪里。
幼儿:喵喵喵,喵喵喵,我在幼儿园,
师:小猫咪,小猫咪,你想玩什么。
幼儿:喵喵喵,喵喵喵,我想玩区角。
猫咪宝宝又想玩区角,好,现在小主人就带猫咪宝宝继续玩区角吧,可是宝宝们要注意了,今天我们的区域里增加了一些新的材料哟,瞧,我们的构建区里就增加了饮料瓶、纸板,纸盒等材料,小主人希望宝宝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将每个区域的材料都变出好玩的物品来,好,现在宝宝们可以自由选择区域和材料进行游戏,看谁玩得好,玩得高兴。
(二)实践操作
1、孩子们自选区角游戏。
2、教师进行观察指导,其要点为:
(1)观察孩子能力有否提高,与同伴的合作、交往能力如何,是否遇到了困难,如何解决的。引导幼儿自主地开展游戏,大胆交往、合作游戏。
(2)关注个别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及时给予支持。
(3)注意不同幼儿的分层指导,了解其需要,及时调整。
(三)师幼交流与共享
1、回顾活动:。
(1)幼儿说说,今天在哪里玩了,玩了什么?怎么玩的?在活动中遇到困难了吗?是怎么解决困难的?
(2)讨论各个区角个别幼儿有创意的行为。
(3)围绕“我有一双能干的小手”,请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总结:
猫咪宝宝们,今天你们都很能干,在区域里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变出了很多好玩的作品,老师希望你们在下次的区域活动中能用小手变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活动目标:
1、愿意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自己的爸爸,能向同伴介绍爸爸的职业。
2、幼儿萌发了解不同行业的愿望,知道部分行业的职业特点。
3、理解爸爸工作的辛苦,乐意大胆表达对爸爸的爱。
4、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5、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事先请幼儿观察自己爸爸的日常生活,了解爸爸的职业。
家长准备:身穿工作服,自带职业工具。
教师准备:
1、选定王泽宇、王瑜玲、谷子奇的爸爸为我们的目标对象,一方面他们有着繁忙的工作,孩子都交给祖辈带,另一方面他们的工作
(军人、医生、IT经理)是孩子非常感兴趣,喜欢的职业。
2、为家长准备展现技能的舞台,提供环境。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谈话话题。“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爸爸,每个人的爸爸都不一样。今天我们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他的职业是什么?”
2、引导幼儿围绕“我的爸爸”自由交谈。
3、听听爸爸的故事。
——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三位爸爸,这些爸爸可厉害啦!你们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吗?
——教师边请出角色形象“爸爸”,边讲述有关爸爸的故事。
——你现在知道这个爸爸是干什么的了吗?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4、三位爸爸老师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工作,并耐心解答小朋友提出的问题。
5、小组活动:幼儿自选爸爸老师作为模仿对象,进行游戏,在游戏中了解部分行业的职业特点。
6、我发现啊你们爸爸的本领都很大的,每天上班很辛苦的,那你爱不爱他啊?你为爸爸做过什么事来表现你很爱他的呢?你可以和周围的朋友
商量一下可以为爸爸做些什么事让爸爸高兴。(抱抱、亲亲、给爸爸倒水,捶背等)。
7、一起为爸爸唱歌《我的好爸爸》。
延伸活动:
1、“爸爸调查表”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爸爸调查表。比一比谁的爸爸本领。
2、我的爸爸本领大:爸爸的本领、爸爸还会干什么、爸爸的衣服、爸爸的习惯、爸爸和我等等。
活动目标:
1、感受新年带来的喜悦有成长的,知道自己长大了;
2、有成长的自豪感,增强孩子的自主性。
3、培养幼儿竞争,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时间:20XX年12月31日
活动地点:大二班教室。
活动准备:报子、气球、零食等
活动形式:
一、开场:
1、师幼共致新年贺词。
新年的脸红了;新年的心儿飞了;新年拉近了我们成长的距离;新年染红了我们快乐的生活;当鲜红的太阳跃上地平线,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天。灵犬悄然而去,兔子一路奔来,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在这里,我们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合家幸福
2、齐唱:《新年好》(中英文)
二、主题活动:
(一)、幼儿节目展示
1、歌曲:《劳动最光荣》
2、歌舞表演:《读书郎》
3、儿歌:《魔术师》
(二)、游戏
1、游戏:《吹气球》
2、智力游戏:《是非题》
3、游戏:《魔毯》
4、游戏:《摸箱 》
(三)、幸运气球
在活动高潮部分进行“扎球”游戏。准备气球10个。以击鼓传花的形式选择幼儿来抽取幸运幼儿,并请幸运幼儿选择气球扎球,内设不同幸运奖品。
(四)、幼儿个人才艺展示
三、结束活动:
(一)、全体师幼跳兔子舞
老师与幼儿共同跳兔子舞。
(二)、致结束词:
这里欢歌笑语,这里满堂融融,这里畅想未来,这里放飞新世纪的梦想。让我们记住这美好的时光,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兔年好运!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让我们幼儿园全体教师对组织活动都有了领悟与总结,相信我们幼儿园在领导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越办越好。
教学目标:
1.通过绘本阅读,感受鳄鱼姐姐换弟弟的情绪变化。
2.能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倾听别人的想法。
3.通过讨论,感受到拥有一个弟弟妹妹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教学准备:
1.PPT
2.故事音频
活动过程:
一、谈过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谁有弟弟或者妹妹啊?你喜欢你的弟弟妹妹吗?为什么呢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朋友,她也有弟弟哟
二、通过PPT来讲述故事
1、介绍故事的主人公卡罗琳娜和她的小弟弟(她弟弟长得怎么样?谁来夸一夸弟弟)
2、讲述故事
来听一听妈妈是怎么夸弟弟的,看看卡罗琳娜的表情,猜一猜她的心情怎么样
你觉得她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教师小结:现在的卡罗琳娜更生气了,她觉得妈妈只爱弟弟,一点都不卡罗琳娜了,她甚至有点嫉妒了,她多想妈妈也来亲她一口啊
卡罗琳娜带着弟弟来到了宝宝店,你猜一猜卡罗琳娜可能会对山羊店员说什么呢?
卡罗琳娜想换一个合适的弟弟,为什么要换,换的理由是什么
原来有这么理由让卡罗琳娜想换一个弟弟,她在换弟弟的过程中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一会要请小朋友带着这些来阅读故事
换了几次,分别换了谁,卡罗琳娜满意吗
三、孩子阅读活动
孩子通过图片来描述故事
四、总结故事
卡罗琳娜换了三次弟弟,都不满意,又来到了宝宝店
孩子们换了这么多次的弟弟,她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弟弟,你们觉得谁最合适?
正在这时山羊店员抱出来了她原来的弟弟,这回她会喜欢他了吗?为什么
卡罗琳娜紧紧抱住了弟弟,他们两个都高兴的笑了,这时候妈妈回来了,孩子们你们看看卡罗琳娜现在的表情,你猜猜妈妈说了什么让她这么高兴呢
其实在妈妈的心里面,卡罗琳娜也是非常棒的,妈妈也是非常非常爱她的.
五、进行讨论
如果你有弟弟妹妹,你会怎么对待她
老师相信你们都是非常棒的姐姐哥哥,今天咱们看的这本书叫做换弟弟。
提醒:作为老师,我们必须要根据教材设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下面是教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近视眼造成的原因及给生活带来的不便。
2.懂得保护视力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3.增强爱眼意识。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戴眼镜的小猫图片、眼镜、保护眼睛的食物图片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戴眼镜的小猫图片进行提问。
师:今天教室里来了一位客人,它是谁?小猫怎么了?小猫为什么要戴眼镜?幼儿回答。
二、欣赏故事,引导幼儿了解造成近视眼的原因以及近视眼给生活带来的不便。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故事,故事里就告诉我们小猫为什么戴眼镜?
1.完整欣赏故事。
提问:小猫的眼睛怎么了?小猫的眼睛为什么看不清?
2.讨论:有这么多的行为会使眼睛生病,眼睛生病了给小花猫的生活带来了那些不方便?
3.戴假眼镜感受近视眼的不便之处。
师:小花猫的眼睛生病了,给它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副眼镜,请小朋友戴一戴感觉一下。
小结:戴眼镜不但不方便而且还不漂亮
三、通过讨论,引导幼儿懂得保护视力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1.师提问:那你们觉得我们怎样做可以保护我们的视力呢? 幼儿进行讨论。
2.请幼儿讨论后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做相应的动作纠正不良的坐姿。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定期检查视力;绘画、书写或看书时,保持正确的姿势;不在过强或过弱的光线下看书、画画;不长时间用眼,用眼后最好向远处看一会儿;不走着、躺着或在动荡的车厢里看书;不用脏手揉眼睛这些方法来保护眼睛。
四、出示保护眼睛的食物以及保护眼睛方法的图片,请幼儿选择,引导幼儿知道对眼睛有好处的食物。
除了在行为方面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在饮食方面也起到可以预防作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哪些食物对我们的眼睛有好处。请你来找一找正确的用眼方法。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之后跟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探究讨论保护视力的方法以及多吃保护眼睛的食物。
附故事:
小猫为啥看不清
有一只小花猫,平时一点也不知道爱护自己的眼睛,得了近视眼也不知道。一天,猫妈妈叫它出去钓鱼,小花猫高兴地拿着钓鱼竿下楼去了。刚下到了一半,小花猫还以为到楼下了,没想到,脚一踏空,从楼上骨碌碌的滚了下去, 鱼竿扔了好远,小花猫慢慢地从地上爬了起来,摸摸头上,跌了一个大瘤瘤, 它只好忍着痛钓鱼去了。
近视眼小猫来到了小河边,它把鱼饵放好,把鱼线甩到了水里,可是它看不清,等呀等,突然一阵风吹了过来,把鱼线晃了起来,他高兴地往上一拉, 咦!什么也没有。小花猫只好又把鱼线放到水里,他左右晃动鱼线,心想:一定会有嘴馋的小鱼上钩的。嗯,怎么鱼线晃不动了,小花猫高兴地叫了起来,我一定钓到大鱼了!它使劲往上一拉,嘿!真有一只黑黑的东西被钓到了。小花猫赶紧用手抱住,凑近一看,原来是一只破皮鞋,气的小花猫把皮鞋扔了好远,它只好到菜场买了一条大鱼。
小花猫买好鱼往家走,路上碰到一只黄狗趴在地上,它看不清,以为是别人丢掉的一件黄衣服,弯腰去捡,没想到手被狗咬了一口,它又惊又痛,拔腿就逃到家。
小花猫伤心透了,他边哭边喊:“妈妈、妈妈!我的眼睛为什么看不清啊?”妈妈赶紧从家出来,对小花猫说:“因为你平时太不爱护自己的眼睛了,常常用脏手揉眼睛;一天到晚看电视,打游戏机;还躺在床上看书;眼睛生病了,也不肯到医院看,现在眼睛坏了,多难过呀!现在我带你到医院找眼科医生看看,很可能要请眼镜帮你忙,你看怎样?”小花猫赶紧点点头说:“好吧!”猫妈妈带着小花猫到医院看眼睛去了。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学情分析
《纲要》指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要从幼儿身边取材,更多的为幼儿的生活服务。而时钟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东西。和幼儿一起探索时钟,会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有帮助。这样,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才会对周围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时钟的认识是大班年龄段时间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活动很容易陷入说教,变成知识点的灌输,因此,本次活动在关注幼儿兴趣激发的同时,对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方式也废了些心思,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实践操作法:在认识时钟的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多的为幼儿提供亲自动手操作和探索的机会,改变以往单纯的教师讲、幼儿被动听的状态,在互动中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观察、探索比较法:通过带领幼儿欣赏故事,观察钟表,引导幼儿去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从而由幼儿自己总结归纳出钟表最主要的结构和时针、分针的运转特点,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地探索,在亲自操作与体验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3、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法:活动中,从引导幼儿观察钟表开始,发现指针走向,再到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再到认识整点和半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活动目标
1.了解钟面结构,认识时针、分针,初步感知时针、分针的转动关系。
2.能准确认读整点和半点。
3.懂得遵守时间,建立一日生活的时间观念。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自制钟表人手一个;视频课件1份:小组操作卡:钟表实物1个。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钟表,了解钟表的作用。
1.通过故事《喜欢钟表的国王》引出钟表。提问:没有了钟表会发生哪些麻烦的事情?
二、认识钟面,区分时针和分针。
1.讲述故事第二段。引导幼儿观察钟面结构。
2.播放视频,了解钟面结构。
(1)认识钟表的构成。
提问:钟表上有哪些数字?这些数字都是怎么排列的?
小结:钟表上有十二个数字,表示时间。是按顺序排列的。
(2)认识时针、分针。
提问:有几根指针?这两根指针有什么不同?它们叫什么名字?
小结:时针短,分针长。
3.教师演示指针行走,发现时针、分针的关系。
提问:你发现谁走的快?
小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是1个小时。
三、认识整点和半点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三段。
提问:鸟儿应该几点喂食?9点的时候,指针在钟表上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自由探索。
2.观看视频,了解9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3.幼儿自由探索播出10点,11点的钟面。
4.观看课件,对比发现整点的表现特点。
小结:整点的时候,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
5.引导幼儿探索半天的钟面。
6.观看课件,发现半点的表现特点。
小结:分针走一圈是一个整点,走半圈是半点。当分针指向6时,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点半。
四、结合幼儿一日生活作息,进行操作活动,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
1.分组操作:“时间配对”
规则:将时间与图片中的事情进行一一对应。
小结:我们每天要在幼儿园里做很多的事情,只有遵守时间,准时按照时间做事情,我们的生活才不会被打乱。
2.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规则:教师出示钟面,幼儿进行认读。
五、延伸活动,结合小朋友即将上小学,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做守时的孩子。
课后反思
《学看表》这次活动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钟表,能区分时针、分针,初步了解两者的运行关系,认识整点、半点,使幼儿懂得遵守时间,建立一日生活的时间观念。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钟面教具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运用绘本故事贯穿,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活动目标。
运用绘本《喜欢钟表的国王》引出课题,很快便吸引的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有12个数字和两根根针,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然后,我引导孩子们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知道长的细的是分针,短的粗的是时针。在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时,教师运用“比赛”游戏,请幼儿在观察中发现“分针走的快,时针走的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一规律。这样,幼儿在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探索,在亲自操作与体验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育也应该回归生活,真正让孩子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我们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在最后环节中,教师结合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引导幼儿分组进行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自己每天在幼儿园里做的很多事情,只有遵守时间,准时按照时间做事情,我们的生活才不会被打乱。为幼儿上小学做准
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与他人合作跳绳的乐趣,探索三人跳绳的玩法和学习三人跳绳的技巧,能不怕失败小组合作进行跳绳。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我班幼儿都会双脚跳绳,对跳绳活动充满着兴趣,本次我选择了跳绳这项民间游戏种的三人跳绳,这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小组合作,需要一定的技巧,还需要孩子已有跳绳的经验,它是对人的耐心和合作的考验,对现在的幼儿来说,是非常好玩的合作游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课,主要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大胆尝试的勇气。从而进一步在游戏活动中增强幼儿的应变和灵活掌握技巧。
活动目标:
1.感受跳绳的乐趣和他人合作的快乐。
2.探索三人跳绳的玩法,初步学习三人跳绳的技巧。
3.能不怕失败小组合作进行跳绳。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三人跳绳的技巧。
活动难点:小组合作进行三人跳绳。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人手一根跳绳,音乐
2.知识准备:会双脚跳绳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师生问好,集合整队。
2.热身律动:我们一起动起来。
二、幼儿探索三人跳绳的玩法。
1.说一说,我们玩跳绳除了自己一个人跳绳以外还可以几人跳绳呢?
小结:三人一组两人甩绳,一人跳。
2.试一试,幼儿组队,尝试三人跳绳,教师巡回观察。
小朋友们尝试三人跳绳,并且自己思考怎样才能跳的好跳的多。
3.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并且讲解主要动作要领。
(1)甩绳方法
甩绳小朋友的方向一致、节奏一致,绳子甩起来最高点要超过跳绳小朋友的头顶,甩到最低时绳子要打到地面。
(2)跳绳方法
站在绳子中间跳绳,跳绳时双脚离地跳起来,并与甩绳的节奏保持一致。
儿歌小结:三人跳绳真好玩,小小绳子长又长,甩绳两人面对面站,一人一头手中拿,检查弧线在地上,一人跳绳站中间,面对小朋友准备好,喊了口令准备跳,123甩过头顶,听到响声要跳起,1234不要停,坚持最后是胜利。所以三人跳绳是要学会共同合作,三人的节奏要一致。
4.幼儿再次进行尝试练习三人跳绳,巩固三人跳绳技巧。
三、游戏:跳绳大擂台
1、跳绳我最棒——比赛规则:一名幼儿跳绳,两名幼儿甩绳子,规定音乐时间内每组能跳完十个则挑战成功。
2.我和老师比一比。
四、放松活动
1.我的老师真厉害。
2.师生评议,共同小结。
3.放松音乐律动。
4.收拾整理。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力量、速度、耐力均处于初步发展的时期,骨骼肌肉有所发展但是非常柔弱;在心理方面,他们的感知能力和活动兴趣逐渐增强,他们喜欢和同伴一起玩耍,会与同伴分享快乐,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开始有了合作意识。跳绳是一项比较剧烈的全身性活动,摇绳练臂力,跳绳练腿劲,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孩子手脚协调配合,还可以促进幼儿的协调性。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我设计了游戏看谁反应快——自由探索三人绳子玩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三人跳绳——跳绳打擂台游戏——我的老师真厉害放松环节等环节,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达到技能、体能目标的同时,充分感受到了体育游戏的乐趣。
第一环节,我带领孩子进入活动,带孩子和绳子一起热身活动入手,做好全身的准备活动。通过活动手腕、脚腕、拿着绳子活动身体最后与小朋友合作拉绳子的动作,创造性、趣味性地引导幼儿活动身体的多个部位,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个个都很兴奋,在做好运动准备的同时,也为后面的快乐游戏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氛围。
第二环节:自由探索三人绳子玩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我引导幼儿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边组织幼儿自主探索三人跳绳的玩法,大家思考怎样才能跳得好跳的多,我首先让幼儿自我合作尝试进行三人跳绳,然后再进行动作要领的讲解,请个别幼儿示范,讲解主要动作要领。通过自由探索,发现问题大家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环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自我表现的勇气,最后我们用一首好听的儿歌来总结三人跳绳的玩法:三人跳绳真好玩,小小绳子长又长,甩绳两人面对面站,一人一头手中拿,检查弧线在地上,一人跳绳站中间,面对小朋友准备好,喊了口令准备跳,123甩过头顶,听到响声要跳起,1234不要停,坚持最后是胜利,这有效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三人跳的技巧和动作要领。活动中我们一起练习了甩绳,大家共同听甩绳的声音,听到声音跳绳小朋友就数数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对于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本着这个原则,本节课幼儿的合作三人跳绳我认为是成功的,基本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第四环节:我设计了“跳绳打擂台”在这环节中孩子与孩子比拼跳绳,孩子和老师比拼跳绳激发孩子的挑针欲望,最后观看老师跳大长绳鱼贯顺序跳,小朋友给老师加油,给孩子们心中埋下了颗小小运动的种子。
放松环节:我们听着音乐捶捶腿捏捏手,加以趣味性的放松动作,帮助幼儿充分调整今天运动较多的身体部位,很自然也很有趣,孩子们接受起来非常容易。
总之,在整节活动中,孩子们都是在一种快乐温馨的氛围中进行的,游戏有趣好玩,贴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自由探索活动有效。背景音乐的运用,也让体育与音乐有了一个良好的契合,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受到了美的熏陶,这些从孩子们那洋溢着快乐的小脸上便可以轻松感受到。整个教学活动,自己感觉还是比较顺利的,幼儿积极参与每一个环节,孩子们能够乐于探索三人绳子的不同玩法,感受到玩绳子的乐趣,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后反思活动中如果在孩子们第二遍探索跳绳是发现问题及时停止解决问题,相信活动效果会更加的好,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会继续努力!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海报的用途。
2、学习用多种方法制作保护动物海报。
3、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化的快乐。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体验欣赏和绘画活动的乐趣,能大胆、自由地表达。
活动准备
教学ppt、各色颜料、笔、线张等。油画棒、剪刀、胶水、双面胶、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1.谈话
(1)你们喜欢动物吗?
(2)观看被伤害的动物图片。
(3)师:看到图片,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
小结:动物是有生命的,也会感觉到痛苦与快乐,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需要去伤害它,而应该像朋友一样去爱护它。
2.设计海报的要求。
(1)你有什么办法告诉更多的人: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动物需要大家保护?
(2)师:动物保护协会也制作了一幅宣传画,我们一起来看看,说一说你的发现。
小结:海报需要包含主题名称,也有一个响亮的倡导口号。
3.设计海报。
(1)讨论:你们想为保护动物设计海报吗?可以怎么设计?
(2)今天活动分为颜料组、油画棒组、线描组、拓印组,请大家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组进行制作。并在制作中给你的海报想一句响亮的口号,可以请老师帮助书写口号。
4.幼儿操作。
5.介绍、评价海报
(1)相互介绍,欣赏海报。
(2)讨论可以把海报张贴在哪里?
活动延伸
1.保护动物海报张贴
2.教师收集更多保护动物方法的资料投放在科学区,让幼儿了解更多保护动物的知识。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洁、较准确的语言介绍一种动物的特征等内容。
2、借助思维导图,学习有条理地讲述。
3、在集体中单独讲述时,能面对倾听对象,大声表达。
4、 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 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分类标志若干(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其它标记);动物图片若干
(2)教学课件
2、经验准备:
幼儿对动物有一定的认知经验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玩猜动物的游戏,学习讲述经验
(1)教师讲述动物(马)的特征,引导幼儿玩“猜动物”游戏。
l学习讲述经验
l教师完整讲述,请幼儿猜
l教师再次讲述动物特征,并逐一出示动物特征标记图。
(2)师生共同整理讲述内容,并用思维导图表征,将讲述内容进行分类,明确类别标志,学习有条理地讲述。
(3)在思维导图的提示下,集体学习讲述。
2、在猜动物的游戏情境中,幼儿运用新经验,准备讲述内容。
(1)教师提出讲述的内容和操作的要求
(2)幼儿准备讲述
l教师了解准备情况,并指导幼儿将讲述的内容进行分类表征。
l教师提醒幼儿做好讲述准备(10分钟)
3、教师引导幼儿玩猜动物游戏,学习有条理地讲述。
(1)个别幼儿讲述,全体幼儿猜(2-3人)
(2)幼儿两两结伴玩猜动物的游戏。
(3)幼儿讲述动物特征,请老师猜动物。
游戏玩法建议:
“找不同”
每一轮找不同的设计,要凸显人物服饰上的黎族民族特色,引导幼儿知道黎锦上图案的意义和由来。
“擂主游戏”
1.教师先带领幼儿玩第一遍,示范念白部分,擂主唱问句,其他人唱答句,在歌曲结束后进行抢答游戏。
2.如果幼儿不能直接回答出正确答案;可增加选择答案。
3.选出擂主后,由擂主带领大家唱歌,教师退位,只主持抢答环节。
游戏重复玩三遍,选出两到三个擂主。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学习歌曲中念白部分的黎族话,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游戏“寻找宴会的路”,感受黎族图腾的特色,激发内心热爱民族的情感。
3.在团队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做一个自信的“擂主”。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与歌词对应的图谱:爸爸、妈妈、上学、回家。
2.《我们的族音)PPT、擂主帽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陈老师要带你们去黎寨,那里生活的都是黎族人,黎族人最喜欢唱歌了,一会儿黎寨就要举办一个歌唱比赛,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可是,我不认识黎寨里面的路,不过,黎族村长给了我一首歌,他说这首歌曲能帮助我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是怎么唱的?
二,教师范唱,帮助幼儿熟悉歌曲。
1.数师第一次范唱,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说唱特点。
2.教师第二次范唱,引导幼儿关注歌曲唱部分的歌词。
3.第三次范唱,引导幼儿关注念白部分的歌词。
4.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谱,并和幼儿一起澄清歌词中黎族话的发音。
5.幼儿轻声学唱
6.反思学习。
三.游戏:寻找比赛的路,幼儿学唱歌曲。
师:我们现在要去黎寨咯,看,村民们有唱歌有跳舞地欢迎我们,我们跟村长打声招呼。
村长:“欢迎你们来黎寨,你们是要去参歌唱比赛的吗?那我刚刚给你们的歌学会了吗?唱来听听?”
1.幼儿完整演唱,寻找“a pas”
2.幼儿演唱,寻找“a meis”
3.幼儿演唱,寻找“妹妹”
四.参加歌唱比赛,增强幼儿的自信。
我先带领你们唱一適,在念白部分时,我会唱间句,你们唱答句,演唱结束后,屏幕上会有问题,在我说完3、2、1开始的时候,你们才能举手抢答,谁又快又答对谁就能当上擂主,看!这是我们擂主的帽子,你们有没有信心?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游戏。
2.由擂主领唱,重复游戏
课程分析:
《纲要》提出: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列在首位,可见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力。每个孩子都会有各种情绪体验,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但负性情绪过多,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有责任培养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减少孩子极端不快的情绪体验,保持积极愉快的情感,情调。
课程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情绪,并能辨认几种基本情绪。
2.能对自己的情绪做出确切的表达。
3.了解不同情绪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初步知道调节自己的情绪。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体验游戏的快乐。
课程准备:地垫若干、课件、纸盒及各种表情图片。
课程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快乐情绪。
1.游戏形式引入主题:让幼儿围着报纸听声音转圈,声音一停,幼儿站到报纸上,逐一减少报纸。
2.让幼儿说一说刚才玩游戏后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兴奋......)
师:在刚才玩游戏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3.教师小结:其实,老师也发现了你们刚才在玩游戏的时候很高兴、很兴奋还有一点紧张,你们猜我是怎么知道的?对的,原来从一个人脸上的表情是可以猜测出这个人的心情怎样的。
二、欣赏表情,感知基本情绪。
1.在大屏幕中依次呈现图片让幼儿观察,理解图片中人物的情绪。(高兴,兴奋,不高兴,生气......)
师:老师这有一些小朋友各种表情的照片,想请你们来看看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们也来来猜一下?
(1)出示高兴的情绪图片。
师:这几个小朋友的心情怎么样?猜猜他们遇到了什么事让他们这么高兴、开心甚至有点兴奋呢?
师小结:你们说得非常好,这些事确实可以给人带来开心、高兴的感受。
(2)出示生气的情绪图片。
师:这些小朋友他们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那这些小朋友又是遇到了什么事让他们生气、不高兴呢?
师小结:是的,这些事确实会让人有点不高兴,有点生气,有点愤怒。
(3)出示悲伤的情绪图片。
师:继续往下看,这是什么样的心情?这几个小朋友可能遇到了什么样的事让他们感到伤心了呢?
师小结:这些事也确实会让人伤心呢,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2.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认识情绪“嫉妒”。
(1)师:有这样的一只小熊它也遇到了让它感到烦心的事情,它遇到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师:我想请我们小朋友想一想,小熊看到妈妈喜欢弟弟而没有关注到自己,看到小兔子有了他自己特别想要的一只小狗而自己没有的时候,他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3)师:你们说的都很好,小熊的心里确实都有大家说的那种感觉,我们送它一个有趣的词语来形容,这种感觉叫做嫉妒!嫉妒是什么呢?嫉妒就是别人拥有的东西自己没有,这时候心里就会非常的生气、难过、伤心,这种感觉就叫做嫉妒。
(4)师小结:其实嫉妒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不仅小朋友们会嫉妒,连老师、爸爸妈妈、大人有时候也会遇到嫉妒的事呢!当我们遇到嫉妒的事的时候,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自己拥有哪些东西是别人没有的,我们也有一些特殊的、特别的地方,当你这样想后自己的心里也就舒服多了。
三、出示“心情日记”表。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是一张心情日记表,我们可以在表格里填上你的姓名,日期,还有你们的心情指数,在下面的大格子里可以将你开心的和不开心的心情故事画下来,这样也会让你的心情变好些。今天我们回去后就可以将今天的心情画下来制作成心情日记,好吗?
课程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精心准备了四种情绪的相关课件及四种情绪的表情图片,如“高兴、生气、伤心、妒忌”等。大班的孩子感觉对四种情绪很容易把握。孩子们也难以接受太复杂的表情,只有“高兴”与“难受”比较接近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同时,我想引导孩子正面的心理健康发展,要想想快乐的事情,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就要离开幼儿园变成一个小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发生许多不开心的事。我想教育孩子要想办法让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我在游戏中设计了一个情绪表现,让孩子们猜一猜、画一画,演一演,相互传递。也是让孩子能够在游戏中感受快乐。当《表情歌》音乐响起时,我们一起动起来。我感受到孩子们此刻是快乐的,我想我此次引导他们有一个快乐心情的目的达到了。
【教材分析】
布老虎是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在中国老人们为自己的孩子制作布老虎枕头、布老虎鞋子、布老虎衣服等等与布老虎相关的服饰, 它象征的寓意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生龙活虎、健康平安。同时, 灵珠山庙会上不乏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借此主题,能够很好的透过此次活动传承这种民族文化,我们有义务将其传承下去,让幼儿感受到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独特韵味。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活动目标】
1.了解布老虎的色彩,造型和图案特点,了解布老虎趋吉避凶的象征意义。
2.能用语言大胆表达布老虎的特点,感受布老虎独特的美。
3.为传统文化“布老虎”是中国独特艺术感到骄傲。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感受到绘画的魅力,喜欢绘画。
【活动准备】
1.布老虎图片、实物布老虎、绘画纸、油画棒、记号笔。
【活动建议】
1.情景创设,欣赏布老虎夸张造型。
(1)教师与幼儿进行谈话。
师:古代人非常聪明,制作了很多传统工艺品,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布老虎有哪几部分组成,什么地方,你觉得最漂亮?
提问:小朋友见过真老虎吗?你觉得老虎是怎样的动物?布老虎可以做为长辈送给宝宝的礼物,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布老虎由妈妈一针一线的缝出来,代表妈妈的美好祝愿, 希望宝宝不受到坏人的欺负和伤害,希望小宝宝像老虎一样活泼健壮。
2.欣赏图片,交流颜色,图案。
(1)出示图片,一只红色为主的布老虎。
提问:你们喜欢布老虎吗?布老虎有什么颜色?什么颜色用的最多呢?为什么红色和黄色最多呢?
小结:我们中国人在做布老虎时,最爱用红色和黄色。这两种颜色代表着吉祥,快乐代表着喜庆,古代人的就想用布老虎来保护财产, 保护平安,趋吉避凶。
(2)提供实物,从图案的角度欣赏。
提问:布老虎除了颜色鲜艳,它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脸部是什么样子?左右有什么特点?
小结:它的眼睛非常夸张,左右是对称的,花纹像雨一样。这个就是云套云的方法,一层一层叠上去。
3.延伸、制作创意画,布老虎。
(1)提供纸张,鼓励幼儿大胆表征。
(2)教师指导,幼儿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创作的作品。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看年历,初步学习使用日历查找日期的方法。
2.运用年历记录家人生日,表达对家人的爱。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时间观念。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人手一份年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用米妮生日引发幼儿对“年历”的兴趣。
师:哇,真是个好消息,米妮要邀请我们去参加她的生日派对。
2018年11月18日是星期几?是不是周末?
二、基本部分
出示年历,学习使用年历查找日期。
1.认识年份。从年历封面判断“年份”。
2.认识月。一年有12个月,每页上有单独的数字代表“月”。12个月是按照顺序排列的。
3.认识日。当月中的小数字代表“日”。
4.认识星期:“日”往上对齐一排的汉字代表“星期”,也称“周”。每个月份中红色数字代表星期六、星期日,也就是我们的双休日。每个星期有7天。
教师小结:年历的作用可真大,年历上有年、月、日、星期这么多丰富的信息。
三、做游戏“找生日”,帮助幼儿巩固对年历的认识。
请幼儿运用掌握的方法,找出自己的生日在年历中是哪一个月的哪一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在年历中找到家人的生日,并在年历中圈出来,记得在那天给他们送上祝福。
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日历》,活动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让幼儿认识了今年的日历,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不认识,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说上来。(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于是我用讲一个关于年的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们听到有故事,兴趣马上就来了。
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 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过让幼儿到前面来找年妈妈的孩子,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教学目标:
1.细致观察图片,根据自己的理解, 尝试用连贯的语言有条理地讲述画面内容。
2.能创造性地排列图片,大胆合理想象角色对话及其心理活动,形成有发展情节的故事。
3.体会变换图片顺序的乐趣,学会倾听他人讲故事。
4.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重点:细致观察图片,根据自己的理解, 尝试用连贯的语言有条理地讲述画面内容。
难点:能创造性地排列图片,大胆合理想象角色对话及其心理活动,形成有发展情节的故事。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阅读绘本的经验,能在阅读的时候对画面进行一定的描述。
物质准备:PPT;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出示两只小老鼠形象,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引出西瓜船故事。
1.提问:这是谁?请你为他们起个名字吧!
2.出示小老鼠的不同表情,请幼儿观察并描述。
提问:你看到小老鼠都有哪些表情?你觉得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二、逐幅观察图片,并讲述图片内容。练习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有条理的讲述画面内容。
1.教师配合音乐逐幅出示挂图,请幼儿认真观察,师幼一起分析讲述,注意幼儿语言优美和逻辑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两只小老鼠在西瓜船里高兴地玩”。(开心的音乐)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他们在做什么呢?
(2)出示第二幅图“起风了,两只小老鼠在西瓜船里惊慌失措”。(紧张的音乐)
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能用什么词语形容一下他们的表情?(丰富词汇: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打哆嗦等)
(3)出示第三幅图“一只小老鼠掉进了水里”,第四幅图“一只小老鼠在西瓜船里”。
提问:两只小老鼠怎么了?有什么办法能救它?
结合故事经验,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坐船时不嬉闹,落水时不慌张,想办法自救。
(4)出示第五幅图“小青蛙推着西瓜船,两只小老鼠坐在西瓜船里”。
第六幅图“小青蛙坐在西瓜船里,小老鼠站在岸上和他再见”。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启发幼儿有礼貌,要感谢帮助自己的人。
2.请幼儿与同伴讲述自己看到的画面内容,尝试用连贯的语言描述角色对话及其心理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在讲述时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并为故事起名字。
提问:这六幅图其实是一个好听的故事,你能用完整的语言来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吗?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通过丰富的语气、语调变化,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人物不同的心情。
(3)教师启发幼儿可以颠倒图片顺序进行讲述。
提问:这些图片如果颠倒位置,故事还会是这样吗?
三、幼儿分组操作,自由排序,大胆合理想象,形成有发展情节的故事,并完整交流讲述故事。
1.请个别幼儿尝试更换顺序进行完整讲述。
2.引导幼儿创造性的发挥想象力并排序。幼儿分组描述图片,鼓励
幼儿用语言大胆与同伴分享自己看到的图画,并为故事起名字。
3.每组请一名幼儿来讲讲自己的排序,学习按故事发展的一定顺序
讲述。教师提醒并指导幼儿用恰当的词语,连贯讲述故事。
四、活动延伸
提问:你觉得小老鼠小青蛙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故事?让我们用画笔记录下来。为故事写一个续集!好吗?
大班语言《西瓜船》课后反思
《西瓜船》这一活动运用图画的形式,描述了两只老鼠乘坐西瓜船在水里玩耍,遇到危险后,在热心的青蛙的帮助下又成功脱险的故事。整个故事画面形象、生动,情节丰富且起伏跌宕,十分符合大班下学期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能够为幼儿带来美的欣赏和开心的感受。
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小老鼠的不同表情,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表达的热情,体现教学的趣味性,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音乐烘托故事中时而快乐,时而紧张的气氛,帮助幼儿通过多感官渠道进一步感受看图讲述的乐趣。
整个过程幼儿自始至终兴趣盎然,能够主动跟随教师发现情境中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操作来解答问题,氛围轻松愉快,幼儿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结合教师提问,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活动中充分利用了课件图片、音乐烘托、亲手操作、小组合作等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丰富画面语言。
活动中我也注重了对幼儿优秀品质的培养,如:学习故事中小青蛙乐于助人、小老鼠知恩图报,以及在活动中学会倾听他人等,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均以达成。
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也有不足,比如对幼儿的回应可以适当的增加追问,或者对幼儿的表达可以有更详细的点评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加以改进,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更好的体验。
艺术来源于生活,炒米粉是有名的兴化小吃。本节课通过让幼儿在音乐中模仿厨师玩炒米粉的游戏,体验用动作表现内心感受的乐趣。每天大量更新大中小班各类免费优质教案,一起来参考和学习吧!
一、设计意图: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前期我们围绕“兴化小吃”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活动。炒米粉是兴化人民的拿手好菜,在角色游戏中,小朋友很喜欢模仿厨师玩炒米粉的游戏,于是我尝试将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在音乐中,用富有艺术性的动作大胆、有创意的表现炒米粉这一生活画面,体会肢体动作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目的:
1、观察炒米粉过程的基础上,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表现。
2、发挥想象,体验用动作表现内心感受的乐趣。
3、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观察过炒米粉的过程。
2、炒米粉录像带。
3、音乐磁带及录音机。
四、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你们都看过妈妈炒米粉了,现在请你们说说妈妈是怎么炒米粉的?
教学设想:让孩子回忆妈妈炒米粉的情景,孩子感到开心、有趣、十分活跃,他们指手划脚地用语言和动作把妈妈炒米粉的情景再现出来,这样激发了幼儿对舞蹈创编活动的兴趣,为舞蹈创编活动做充分的准备和铺垫。
2、观看炒米粉录象。
师:(出示一块米粉)多奇怪呀,原来硬硬的、四四方方的一块米粉,是怎么在锅里变的软软的、细细的,象一条条白线一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象。
教学设想:此环节主要让幼儿观察锅里水面沸腾翻滚及米粉下锅后在水里由硬变软的过程。由于录象配有音乐,所以在引导幼儿观赏录象时,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初步实现舞蹈与音乐相结合。
3、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能说出音乐的变化过程。
(1)水还没开时,音乐安静。
(2)水面沸腾翻滚时,音乐欢快、激烈。
(3)厨师翻炒米粉时,音乐不快不慢,节奏明显。
教学设想:通过引导幼儿倾听,感受音乐的变化,启发幼儿把将要创编的舞蹈动作与音乐作品有机匹配,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和体验美表现美的情趣。
4、让幼儿想象与表现:
(1)用什么动作表现水面平静及水面沸腾翻滚的样子。
(2)用什么动作表现米粉下锅之前和下锅之后的变化过程。
(3)厨师是怎样翻炒米粉的。
教学设想:每个幼儿经验不同,认识和体验的角度不同,所以必然会产生各具特色的创造表现,师在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肢体动作把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同时,及时引导幼儿通过美化、夸张等手法巧妙地把过于“生活化”的动作提升为美的、富有情趣的舞蹈动作。
5、幼儿随音乐完整创编“炒米粉舞”。
教学设想:没有音乐的“舞蹈”不能称之为舞蹈,此环节是让幼儿实现舞蹈与音乐和谐、完美的结合。幼儿在音乐中翩翩起舞,把创编活动推向高潮。
五、活动延伸:
1、创设音乐艺术活动区角,提供音乐、道具、服装等,让幼儿有一个自娱自乐的表演舞台。
2、开辟家园互动角“音乐之家”,鼓励家长参与到“音乐舞蹈教育”中来。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看懂步骤图动手尝试探索大门变大的原因,鼓励幼儿从变大门的活动坚持尝试不气垒。
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平均年龄4到5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喜欢就是动手操作。特别是学会了如何看简直步骤图之后,更是对剪纸,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这堂课。让幼儿去观察和探索。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看懂步骤图动手尝试探索大门变大的原因。
2、幼儿从变大门的活动坚持尝试不气垒。
重点难点
重点:看懂步骤图变出大门
难点:交替剪变出大门
活动准备
1、步骤图
2、A4纸、剪刀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张纸,要请你们用这张纸变魔术,用这张纸剪一扇大门,变出一个大门能让老师钻过去,门你们知道吗?门框的四条边不能剪断要连起来,你们可以吗?请你们拿出纸和剪刀开始剪了,这个任务听起来很简单,但要动动脑筋哦,剪好了送上来,垃圾扔到垃圾框里,剪刀放在框里。
二、探索如何变大门
1.幼儿自己操作手中的纸。
老师在幼儿操作时巡视幼儿自己探索的作品,给未剪的小朋友提示或加以鼓励。
2.老师:小朋友你们觉得你们手中的大门是最大的了吗?我们挑出最大的门一起来看一看他是如何剪的。(请幼儿上台来分享经验)。
3. 我们来看看它剪得大门老师能不能钻进去,看仔细了请两名幼儿上来拉住两边,教师从大门钻进去。“哦,门太小了,钻不过去!没关系老师有办法。你们看(出示步骤图)。”
三、讲解步骤图,引导幼儿变出更大的门
1.引导幼儿看懂步骤图
(1)老师拿出三张纸演示变大门的步骤图。
(2)第一步:虚线代表什么意思?(代表折痕)箭头代表什么呢?(代表方向,对折的方向)你们看懂了吗?第二步:这次虚线又代表什么?(代表剪得痕迹)但虚线前面有箭头是什么意思?(需要沿着箭头的方向剪)把对折地方剪出一个小长方形,这两头是怎么样的?第三步:小秘密还藏着,老师没有画出来,看仔细了,发现了什么?怎么剪的?幼儿仔细观察,教师讲解每一幅步骤图。
2.再次发给每位幼儿一张小纸,尝试着交替剪,剪好了,教师和幼儿一起检验,指出剪错的原因。
3.发给每位幼儿一张大纸变大门。
4.验证幼儿是否剪出了大门。
(1)老师小结:哇,很多小朋友都成功了,我们让他们来说说是怎么样变的,说说是怎样变出这么大的大门的?
小结:在剪大门的时候纸剪得越细,门就会越大,剪得越宽,门就会很小。越细越大,越宽越小!
四、结束。
好了小朋友都剪好了那么现在把大门收整好,下来和好朋友一起玩钻大门的游戏吧。
请小朋友们把地上和桌面上的垃圾收捡好扔垃圾桶里,剪刀每组小组长来收。
活动总结
这堂活动还是很顺利的结束了,活动环节也是在我自己之前的预设安排中一步一步的进行着,孩子们也能积极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还能用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一些细节,推动活动的开展。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教材简介:
《大象浇花》是一首孩子非常喜爱的童谣歌,整首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大象自我介绍,第二段是大象辛勤浇花。对该教材仔细分析,发现在歌唱、表演、创编等方面都有可挖掘的余地,所以我为《大象浇花》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综合音乐能力。
目标预设:
1.学习用粗狂豪放的歌声来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诙谐。
2.在感受歌曲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视频,尝试共同商讨游戏的动作和玩法。
3.在与朋友的合作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5.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重点:
学唱歌曲《大象浇花》,把上行音阶的音高唱准并且能用粗狂豪放的音色歌唱。
难点:
观察视频找出游戏规则,并能听着音乐玩游戏。
设计理念:
在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一直是被认为最容易进行的,只要教师自己会唱,儿童自然会跟着模仿。但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地强调幼儿园教育应是全面、启蒙的,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幼儿的学习应是建立在愉快、乐意的基础上,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根据孩子们爱玩、好动的心理特征,一切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态度和需求。整个活动我是以“幽默滑稽”为主题,以孩子情绪化地演唱歌曲和用滑稽诙谐的动作游戏,通过演唱和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探索用合适的音色演唱歌曲并商讨游戏的方法,完全投入到此音乐活动中。
设计思路:
随着春风吹来,我班的孩子感到天气的温暖,到户外发现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蜜蜂在花丛中采蜜,小鸟在大树上歌唱。孩子们对幼儿园开放的花朵特别感兴趣,每天都去看看,有的孩子还提出要给花朵浇浇水……我及时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我班的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展开了,我们先从认识春天里的花朵入手,渐渐激发孩子探索春天的秘密的兴趣。为了满足孩子想浇花的兴趣,我设计了这节音乐活动,让孩子们在猜一猜、唱一唱、浇一浇、演一演中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本节课我巧妙的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先让孩子倾听音乐旋律,感受音乐形象,从而猜测花园的主人会是谁,接着我就让孩子们趣味性地学习大象的自我介绍,孩子们演唱歌曲时可以刻意地改变自己的音色,学习用粗狂豪放的声音来演唱,这与他们平时歌唱的声音完全不一样,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接着让孩子们分角色表演,听着音乐做游戏。整节课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动物朋友来看花
1. 孩子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课件:花园)
2. 游戏——快与慢:这个花园看起来怎么样?这么漂亮的花园,把小动物们都吸引来了,听,谁来了?(播放音乐)。
孩子们倾听后回答:音乐中节奏慢的地方就像是小乌龟、大狗熊……来了,节奏快的音乐就像小兔、小青蛙……蹦蹦跳跳地来了,我们来听着音乐学一学这些小动物们吧。(幼儿听音乐游戏)
(二) 大象园丁真勤劳
1. 欣赏旋律
1)小动物们来到了花园了,它们觉得这儿太美了,那这个花园的主人是谁呢?听!花园的主人大摇大摆地走来了,(播放音乐)这段音乐你听上去有什么感觉?他会是谁?
2)究竟是谁呢?我来唱一唱,你来猜一猜。(教师清唱歌曲第一段)教师清唱:森林里面我最大,长长鼻子全靠它, 我有一双大耳朵,细细的尾巴。
(幼儿猜想)
3)看看大家猜的对不对!(课件大象)。原来就是花园的主人是——大象,他还是这个花园的园丁哟,你知道园丁是什么意思吗?就是照顾花园的人。
2. 学唱歌曲第一段
1)倾听歌曲第一段大象要欢迎小朋友去他的花园玩,听,他又放开嗓门唱了起来。教师再次清唱第一段。
2)大象是怎么自我介绍呀?他先唱了什么?森林里我最大,他说这句话是什么样的心情,特别了不起的样子,接下来他介绍了什么?对,是他长长鼻子,为什么说长长鼻子全靠它呢?它用鼻子在花园里做什么事情呢?呜啦啦啦啦……大象的鼻子可以浇花,他真是一位好园丁,接下来大象又介绍了自己的什么地方?我有一双大耳朵,细细的尾巴,我们把大象的自我介绍连起来说一说。
3)大象边说边唱起来。再次欣赏第一段。老师演唱,有伴奏。
4)孩子试着演唱第一段。钢琴伴奏
5)孩子模仿粗狂豪放的声音你们觉得大象的歌声听上去有什么感觉?我们平时唱歌的声音是这样吗?大象的声音就是这样粗粗的,我们再来学一学!幼儿集体演唱一遍。钢琴伴奏
3. 学唱歌曲第二段
1)大象大摇大摆地走到了自己的花园里,他是园丁哟,应该会为花朵做点什么吧,听!教师清唱第二段。
2)大象做了什么?(浇花)他浇了几次,我们再来数一数(教师再次清唱第二段)。
3)我是大象,我来浇花了,谁愿意当我的花宝宝?我一边浇花,小花朵喝饱了,也慢慢地长高了,然后要开出最美的花哟。你好美,你是什么花?你真香,你是什么花?你最漂亮,你又是什么花?
4)大象辛勤地工作着,花儿也越开越美,咦,大象的心情会怎么样呢?很快乐。所以他一边浇花一边唱歌,我们来唱唱看,呜啦啦啦啦。(钢琴伴奏第二段)我看到了一群快乐劳动的大象们,唱得真不错,这次我们站起来唱一唱,把大象的快乐心情唱出来吧。(钢琴伴奏第二段)
4、完整歌唱
1)你们喜欢这首歌吗?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听。(音乐)这首歌曲了唱到了谁?对了,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大象和花》。
2)幼儿完整演唱(钢琴伴奏)
3)演唱第二遍刚才你们唱得真好听,真像一群大象在歌唱,这次想不想跟着音乐来唱?音乐速度有点快,能跟得上吗?我们来试一试,听好音乐的节奏。(音乐)
(三)大象浇花花儿笑
1)观看媒体,商量规则今天我们要用这首歌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大象和花》,我们先仔细看看大屏幕,找找这游戏里面有什么规则?(播放课件)
2)幼儿尝试游戏提问:花朵们站成了什么形状?(圆形)大象什么时候就要走到花朵身边?一只找到一朵花。花朵是在什么时候长高的?
3)幼儿游戏
(四)大象大象串一串
1)大象先生带着他的太太和孩子到花园里来散步了,他们用什么方法串成一串呢?
2)孩子们串成一串离场。
大象浇花1=F5 6 7 1 | 2 3 4 | 3 1 3 1 | 7 1 2 | 5 6 7 1 | 2 3 4 | 3 1 2 7 | 1— |森林里面我最大,长长鼻子全靠它, 我有一双大耳朵,细细的尾巴。
5 5 | 4 3 2 | 4 4 | 3 2 1 | 5 5 | 4 3 2 | 3 1 2 7 | 1— ||呜 啦 啦啦啦, 呜 啦 啦啦啦,呜 啦 啦啦啦,快 开 吧!
设计意图
班级幼儿年龄在5岁半到6岁,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有一些经验,能较清楚的说出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并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幼儿生活中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在前期幼儿已有了一些对正方体、长方体的感性经验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次活动《数一数》,想通过幼儿的自由探索,从而激发幼儿对立体造型的兴趣。活动设计中幼儿数立体图形的过程是让幼儿感知立体图形守恒,同时也让幼儿可以掌握数立体图形的不同方法,如:竖着一列一列数、横着一排一排数等。能在组合的立体图形中找出各类立体图形,进行计数,初步感知数与体的关系。增进幼儿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分析的能力。
为此,在活动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2、操作感知、形成表象。
3、个别操作验证、体验数与体关系。
4、将获得的经验、运用到生活中。
活动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体图形。
2、体验数与体的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3、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体图形。
活动难点:感知数形关系,推断出立体图形的数量。
活动准备
1、一只摸箱,内装正方体、长方体各一个。
2、幼儿实物操作纸,人手一份、铅笔、橡皮。
3、平面立体图形操作纸,大正方体积木若干。
4、PPT
活动过程
1、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
出示一摸箱,玩“神奇的魔术箱”小游戏。
——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摸箱,这次的玩法和我们以前玩法不同。是要你们的双手去摸去感觉,并把摸到的东西是什么给大家描述出来(请幼儿在魔术箱里摸一个积木,并说一说)
——我摸到了一个什么立体图形,下面幼儿要回忆来描述它的特征。
——幼儿将摸的物品进行特征上的描述,让下面幼儿来说出事什么立体图形。
——教师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全体幼儿来说出名称和其特征。(教师不断改变立体图形的方向位置)
小结只要记住立体图形的特征,不管立体图形怎样变换位置和方向,他还是正方体、长方体(让幼儿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守恒)
二、学习数立方体
出示若干正方体积木,并堆成立体图形。
——这些立体图形最喜欢玩,拼一拼、藏一藏的游戏,他们是几个几个拼在一起来,再把自己藏起来,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些立体图形都找出来。
——看看这几个立体图形都是由什么立体图形,再数一数每一种立体图形有几个。
——并把结果记录下来,看看谁用的方法数的又快又准确。
(1)幼儿自由做操作纸后交流。
(2)将让幼儿数一数,并说出总数。
——你是怎么数的。(幼儿有争议,教师用实物验证)
小结:数的时候我们可以竖着一列一列的数,可以横着一排一排的数,或者是几个几个的数,还要把藏在后面看不见的立体图形也要数到,这样才能数的结果又快又最准确。
三、看平面立体图形
——你们太厉害了,一下就准确的数出了他们的数量,把藏起来的也数到了,这些立体图形还要和你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这些立体图形变呀变,变成了什么。
——我们用刚才学到了方法来数一数,看看谁数的最快、最准确。
小结:看来你们用到了刚才学到的方法以外,还发现了当用大小相同的立体图形搭出来的,相同形状、相同高度的立体图形,我们就能判断出他们的数量就是相同的,这样我们也能很快数出立体图形的数量。
四、延伸活动
——我们幼儿园需要新修一间保安亭,看看这间保安亭需要多少长方体的块砖呢。(观察柱子的数量,算出砖的数量)。
活动总结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猜测出被遮挡的立体方块的数量,知道体是在数量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纲要》中指出: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围绕本课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莱西人的元宵节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2.知道豆面灯碗习俗的由来,了解蕴含的寓意。
3.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验学习乐趣。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载歌载舞的莱西人 ppt、花灯会、猜灯 ppt、有趣豆面灯碗 ppt
活动过程
(一)交流谈话,引导幼儿回忆元宵节的情景。
提问: 元宵节你吃过什么?玩过什么?看见了什么?
引导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
你知道我们莱西人是怎样过元宵节的吗?
(二)观看视频了解莱西人过元宵节的习俗
1.提问:视频上的人在干什么?能记住里边有谁吗?他们的表情、服装、头饰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相互交流看到的视频影像内容。
2.观看视频花灯会,了解灯谜的起源历史。
3.观看豆面碗灯视频,了解灯碗的由来、种类及寓意等。
(三)师幼一起分享交流视频内容,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动作建议:
前奏:
动作指令动作
小猪集合出发了;四散站好,准备出发。
第一部分:
动作指令动作
去一街,去一街:开始踏步走,寻找自己在队形中的位置
有吗,有狼吗:停止脚步,做四处查看的动作。
去二街,去二衡:继续踏着节奏寻找自己在队形中的位置。
有狼吗,有吗:停止脚步,做四处查看的动作
去三街,去三街:继续踏着节奏调整自己在队形中的位置
有狼吗,有狼吗:停止脚步,做四处查看的动作。
去四街,去四街:站好自己在队形中的位置,踏步。
有狼吗,有狼吗:停止步,做四处查看的动作。
第二部分
动作指令动作
体息一下玩游戏,体息一下玩游戏:寻找最近的伙伴面对面站好,拍两下手边,双手食指指伙伴。(重复一次)
一登、叠、啪,二叠、叠、啪:听到数字指令(一、二、三、四),其中一人先双手手心向下向前伸出,另一人听到指令“叠”时双手手心向下在对方手上。再次听到“叠”时。手在最下面的一方将双手到对方手上。听到“啪”手在下方的一方快速拍打另一人双手,另一人迅速躲避
三叠、叠、啪,四叠、叠、啪听到数字指令(一、二、三、四),其中一人先双手手心向下向前伸出另一人听到指令“叠”时双手手心向下叠在对方手背上。再次听到“叠”时,手在最下面的一方将双手叠到对方手上,听到“啪”手在下方的一方快速拍打另一人双手,另一人迅速躲避。游戏进行四次。
集合了,集合了;双手放嘴两旁做呼碱状,同时面问前方。
尾声
动作指令
小值小镇平安啦:拍手四下后双手向上举起做胜利状。
游戏玩法:
1.幼儿分两组,每组八人,游戏开始前,分别挑选确定一份队形图。
2.前奏部分,两组各自站在自己的区域,组员四散站好。
3.第一部分,听到一街、巡二街、巡三街、巡四街指令时,可以移动行进,和其他组员合作逐渐站成队形图中的队形。听到有狼吗指令后,停下移动的脚步,仔细查找有无狼的踪连
4.第二部分,听到“体息一下玩游戏”指今时,队形已经站好,所有组员各自寻找距离自己最近的伙伴,转身两两面对面。听到"一(二、三、四)叠叠啪....”指令时两人玩打手背游戏,玩四次。
5.尾声部分,听到“集合了”指令时,所有组员保持队形、面向正前方并做指定动作。
活动目标:
1.尝试与伙伴合作在音乐故事情境“小猪巡查四条街”处调整自己的位置并站成自选的队形。
2.通过仔细观察示范、讨论、尝试、检验等方法了解站成各种队形的方法。
3.游戏过程中努力协作,与他人一起完成任务。体验合作获得成功的悦,初步体验成功是需要齐心协力的。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音乐《欢沁)、队形图、手花两个、磁扣、每位幼儿一把小椅子、教师一把小椅子、另备两把小椅子
2.经验准备:幼儿会玩音乐游戏“小猪巡逻”
活动过程:
1.回忆律动游戏:“小猪巡逻”
(1)幼儿半圆形坐好,听故事:猪小镇的小猜亚队每天都会到街上去仔细检查有没有狼的踪迹,他们守护着小慎的安全。今天,小巡逻队又要出发了,请准备。
(2)随乐用上肢动作回忆游戏“小猪巡逻”。
2确定小巡逻队在音乐的哪一部分开始调整和站成整齐的队形。
(1)故事:每次小猪巡逻队出去查看有没有的踪迹时都会站成整齐的队形,他们有时站成一横排,有时站成一竖列,有时站成两横排,有时站成两竖列....
(2)教师示范:今天我和我的朋友给大家示范一下小猪巡逻队是怎样站成整齐的队形的。我们要站成一竖列,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从巡第一街时开始调整想站成的队形,巡第几街时站成了想
站的队形?
(3)幼儿观察示范。
(4)数师提问:我们是在巡第几街时站好想站的队形的?我们才在第一街的时候在商量件么?
3.尝试在固定的几个乐句中站成一竖列。
(1)请4名幼儿和教师一起尝试站成一竖列。
(2)尝试后讨论:
①变队形时我们要商量什么才能帮助我们很快速的站好队形?(教师捕捉幼儿站队时的情况并将话题引向“我们不能自己站自己的,得互相看着站,应该看谁呢?需不需要现确定一个人,他
先站好,我们其他人看着他再站好。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吧一一领头人。”)
2)我们所有人应该面向哪里?为什么?
(3)请8位幼儿尝试在固定的几个乐句中站成一竖列。
①师这次我们站队的人多了,需不需要有个标志给这个领头人好让大家都看到谁是领头人?(幼儿自选是否需要标志)
2幼儿尝试
3试后讨论:我们在巡一街的时候是否商量出谁是领头人?如果没有怎样解决?我们是不是站在场地中心的位置?如果没有怎样解决?
4.幼儿分为两组,尝试自选队形,并在固定乐句中站成自选的队形。
(1)分组。
(2)两组分别选择自已想站的队形
(3)教师分别引导两组分析自己所选队形。(哪是第一排?每一排分别几人?中心点在哪里?)
(4)两组分别在自己的场地进行尝试和练习。(教师随乐说提示儿歌。)
(5)两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
(6)展示后根据队形图进行检核(中心点、面向、应该站几排、每排几个人、每个人的位置)。
(7)如时间允许,两组可再次选择队形并进行尝试和展示。
5.活动结束
活动意图: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5至6岁年龄段,是幼儿探究思维、分析能力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他们好奇、好问、爱模仿、爱体验。幼儿天生就喜爱各种小动物,渴望与他们亲近、游戏。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开展了此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趣味横生的游戏中,了解猴子爱模仿的特点,发展幼儿表演能力。
活动目标:
1、 用动作或表情表演歌曲中幽默与诙谐。
2、 和同伴讨论、交流,提高表演水平。
3、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7、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磁带(幼儿园发的)。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
1、用歌曲中的话来讲述故事《猴子学样》。
张老汉喜洋洋,扁担草帽上山冈哟。太阳晒,山路窄,老汉走得汗直淌哟。
有棵大树在路旁,树叶遮住大太阳。老汉树下来乘凉呦,老汉树下来乘凉哟。
上岗上有群猴,看见老汉在乘凉哟。大草帽头上戴,这个样子真好玩哟。
猴子跑来围着老汉看,拿着草帽也往上戴。学着老汉一个样哟,学着老汉一个样哟。
2、故事中有谁?
张老汉,在干什么?师幼一起说一说。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小朋友认真倾听。
2、幼儿学唱。
结合图谱理解歌词内容,哼唱。
一段段地练习学唱。
3、指出不妥之处。
三、创编表演。
1、你会用什么样的动作、表情表演,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幼儿分组创编,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讨论、交流动作设想,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与建议。
2、集体交流,学习其他组的经验继续创编。
四、游戏:猴子学样
一名幼儿扮演老汉,其余幼儿扮演猴子,音乐一响,老汉自由做动作,猴子跟着学,跟上歌曲节奏。
活动反思:
戏是幼儿的主体活动,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去“再现”成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比如角色游戏)。整个活动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幼儿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互帮互学;教师成为幼儿的伙伴、朋友、倾听者、合作者,体现良好的生生互助、师生互动关系,营造出生动、活跃、协作的氛围,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充分想象、大胆模仿,积极发言表演,共同内化知识、获取体验,达到既发展幼儿探究能力,又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的目的。活动中幼儿情绪高涨,语言讲述流畅,层次分明而又衔接自然,在孩子们的兴奋期待中开始,在全身心投入中进行。让幼儿乐于在活动中表现和参与,这是整个活动的一大亮点。
活动目标:
1、感知并理解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7、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相邻数的含义,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1套、学具袋、羊羊数字头饰、灰太狼头饰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随音乐进入教室
1、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数字王国里,和数字宝宝交朋友好吗?看小汽车来了,我们快快出发吧!
2、放音乐《去郊游》师生一起做开车动作,随音乐进入教室。
二、谈话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旁边和你挨住坐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指名说)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急着要和我们见面了,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出示数字卡片1--10)。
2、教师打乱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小朋友认读。
3、请小朋友给数字宝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课件出示)
三、初步认识相邻数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给数字宝宝找邻居吧!
(1)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2的邻居是谁呀?2的前面是几?(是1),2的后面呢?(是3)( 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
(2)数字宝宝5也想找邻居了,小朋友们快帮帮他吧!(把5贴在黑板上,让幼儿给5找邻居)
(3)出示卡片9让幼儿给9找邻居。
小结:刚才小朋友给数字宝宝们找到了邻居,我们的宝宝们真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每个数字宝宝都有两个相邻数,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小朋友们可要记清楚了。
四、拓展活动,加深幼儿理解
1、给小动物找邻居。
教师课件出示小动物图片,让幼儿数一数它的个数,并说一说它邻居的个数。
2、游戏<<智救羊羊>>
游戏规则:教师请10名幼儿扮演羊羊,给他们戴上写有编号的羊羊头饰,并请幼儿记住编号。教师扮演灰太狼。播放音乐《我只是一只羊》,音乐响起羊羊们在欢快的玩耍。音乐一停灰太狼就抓住一只羊羊。并告诉其他的羊羊,要想救走这只羊羊就要他的邻居来才行。(游戏数遍)
五、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活动目标
1. 感受动画片的幽默与诙谐,乐于倾听同伴的讲述。
2. 尝试看动画与同伴合作为角色动态创编语言。
3. 大胆想象并用连贯的语言表述。
4. 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重点难点
1.在组织活动时,对孩子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会有考虑不周的现象。
2.活动中,可能关注活动流程多,关注孩子需要少,在教育机智方面还需加强、提高。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 (1)动物王国系列图片展版。(2)小小影视角(供幼儿自由欣赏动画片)。
2.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对动画情节有一定的了解。 (2)幼儿有为动画片配音的经验。
3.材料准备: (1)制作后的《猫和老鼠》动画碟片、(节选动画片的一个片段,分割成多个画面重复播放) (2)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动画制作输入多台电脑)。 (3)角色道具。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段激发配音欲望
1.语言导入。
师:又到了看动画片的时间了,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部没有对白的动画片,想一起来看看吗?集体欣赏动画片段。
2. 引入活动主题。
师:刚才看动画片的时候,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的小嘴都在“咕噜、咕噜”的,是在给动画片配音对吗?都想试试吗?那就找几个小伙伴打开电脑,看着画面一起试吧。
二、分组尝试配音
1.幼儿分组初步尝试创编角色语言。
2.教师巡回指导,肯定幼儿的创意。
三、分节探究
1. 组织幼儿分节看动画,启发幼儿大胆想象,为同一情景创编多种表述语言。 师:刚才老师听到很多精彩的角色对白,谁愿意看着画面将你想到的对白展示一下?
2.评价幼儿语言表述情况并引导幼儿动脑解决配音中出现的问题。
(1) 什么时候开始说角色语言最好?
(2)怎样解决画面换了,角色语言还没说完的问题?(让幼儿了解配音与画面要同步)
(3)怎样让所有小朋友都能听到“我”的精彩配音?(鼓励幼儿大胆说,引导幼儿注意倾听。)
(4)有的小朋友一个人为多个角色配音好辛苦,怎么办?(启发幼儿学习与同伴合作) 四、分角色配音
1.幼儿自由组合并协商分配角色。
2.按照故事情节进行同步配音。
3、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指导,鼓励幼儿在配音时融入感情,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五、配音展示并表演
1.部分小组进行配音展示
师:刚才我听到几个小组都创编出了精彩的段子,愿意展示给大家听听吗?那一组愿意先来试试?
2、欣赏教师配音。幼儿自由选择角色,简单装扮后模仿角色动作。
六、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在“影视角”自由选择动画,创编对白及配音练习。
2.将幼儿的配音录制成磁带,与光碟同步播出,供幼儿欣赏。
3.提供成人配音经典作品给幼儿欣赏。
活动总结
1.选材新颖动画《猫和老鼠》一直是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而给无声的动画配音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一定非常浓郁。
2.紧扣目标 教学形式多样即体现了集体活动,又关注了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资源 多媒体这种声形并茂的教育辅助手段,它形象生动的特点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为了让孩子有个较好的配音环境,我将动画片段重新制作,输入电脑让孩子自己操作,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乐于说、干扰较少的环境,同时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孩子中,引导孩子们创编更丰富的语言,体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
4.注重分层引领 作为语言活动,重点在解决“听”“说”的问题上,考虑到孩子语言发展的差异性,创编角色语言时,对能力强的孩子侧重评价其语言能力,让其他的孩子知道努力的方向,如当某小朋友配音很精彩时,我会说“他的配音不快也不慢,当画面结速束他的配音也完成了!”“我能听出这是一只生气的猫。”对能力弱的孩子则侧重引导,通过这种引导,充分调动孩子的创编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探索20以内的单双数,从而得出结论:尾数是单数的,整个数就是单数;尾数是双数的,整个数就是双数。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重点难点
理解单双数的概念;知道任何数尾数是单数,整个数就是单数;尾数是双数,整个数就是双数。
活动准备
1、幼儿佩带1-10的数字挂卡25张。
2、教师示范卡片有:带图案的数卡4张,以及数字卡(1-10)泡沫板。
3、苹果树4棵,上面贴满苹果若干;彩笔25支;托盘25个(上有相同数量的格子),1-20的数字卡25张。
4、两座房子的图片,上标有数字:1、3、5、7、9、11、13、15、17、19和2、4、6、8、10、12、14、16、18、20。
5、四张标有内容的单双数卡片,如24.28.23.27等。
6、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复习1-10的单、双数。
设置情景:幼儿扮演1-10的数字宝宝,坐上单、双数火车去果园摘苹果,火车座位上标有数字,如:(5列火车) 1、3、5、7、92、4、6、8、10
1、幼儿按自己的数卡找相应的座位。
“数字宝宝们,我们今天要坐火车去果园摘苹果啦!上车时请注意,你是数字宝宝几号就坐几号车厢,千万别坐错了!”
2、复习10以内的单、双数。
“火车开动了,呜——!呀,路边的景色真漂亮,还有可爱的小兔子呢!来看看有几只免子?小兔子在玩找朋友的游戏,它们是几个几个找朋友呀?(两个两个)多了一只兔子没有朋友,说明7是什么数?(单数)”
出示图片,上面画有7只兔子,兔子的图案两个两个摆在一起的。
教师用相同的方法依次出示其它的动物卡片和数卡。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是什么数,坐的是什么火车(单数或双数)。
“我们来看看,这列火车坐的是哪些数字宝宝(1.3.5.7.9),那这列火车是什么火车?(单数火车)”
二、操作11-20的苹果卡片,分辨20以内的单、双数,并学习用“0”“00”作记录。
1、按托盘上的数字摘相应数量的苹果。
“数字宝宝们,果园到了,哇,好多又红又大的苹果呀!你们想不想摘回家?”
引导幼儿观察托盘上的数字和格子,要求一边摘一边数,摘的苹果数量和数字是一样多,一个苹果插一个格子。
“现在我们来比赛摘苹果,看谁能按要求摘得又快又准!”
2、请幼儿给自己摘的苹果配对,并用“0”“00”记录结果。
“现在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把你们摘的苹果两个两个的找朋友,看看结果怎样?如果剩下一个没有找到朋友,说明它是什么数(单数)?请在数字旁画“0”;如果都能两个两个找到朋友,说明它是什么数(双数)?请在数字旁画“00”。
3、统计幼儿的操作记录结果。
“请摘11个苹果的幼儿告诉我,11是什么数?”
抽几个数验证结果。
三、比较20以内的单双数,让幼儿找出单、双数的规律。
1、知道标有1、3、5、7、9的房子是单数房子;知道标有2、4、6、8、10的房子是双数房子。
2、提问:那你们手上的数字宝宝是单数还是双数?应该住在哪间房子里呢?(请幼儿送数字回家)看看幼儿送的是否正确。
3、比较数字、找规律。
提问:我们单数房子里的单数宝宝们有哪些的相同地方?看看1、3、5、7、9在每个数的哪个位置?(后面)
总结,后面的数字是“1、3、5、7、9”的数都是单数。出示23、27,并进行验证。
按同样方法找出双数的规律。
4、任意出示几个数,让幼儿说出是什么数?为什么?
四、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
教师佩带数字挂卡,与幼儿共同游戏。
“数字宝宝们,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两个两个的找朋友,找到朋友后,两个人肩并肩站好,将两个人的数字拼在一起,看是个什么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活动总结:
数学活动《摘果子》运用情景化、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人眼前一亮,幼儿很感兴趣;操作材料丰富,可变性强,幼儿乐在其中。活动中,幼儿化身数字宝宝,坐上单、双数火车去果园摘苹果,沿途看到了不同数量的物体(复习10以内单、双数)。幼儿将自己摘的数量为11-20的苹果进行两个两个配对,并送数字宝宝回到单双数房子,再次学习区分单双数。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后,以“数字宝宝”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反复感知单双数的概念。
从操作材料上看,教师提供了美观并能吸引注意力的动物卡片、可摘的苹果树、可以操作移动的苹果卡片等等;从操作形式上看,教师在引导幼儿通过不同的操作方法来进行深入探究,如:在幼儿面对数字11-20时,教师提出让幼儿用两个两个找朋友的方法找出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操作,这是一种探索性操作既能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又能提高思维的目的性。另外,在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区分单双数的规律后,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验证性操作,让幼儿通过操作来验证所获得知识是否正确,有利于促进幼儿知识的内化。
在活动中让幼儿知道纸有两个面及面的范围分界; 认识莫比乌斯圈,了解其特点,知道如何验证只有一个面;能思路清晰地按步骤实验,感受科学实验的神奇,有崇尚科学的情感。
设计意图
纸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的物品,对于纸的了解和使用幼儿已非常熟悉了。《指南》明确提出,幼儿科学学习要善于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学习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同时科学谈及内容应贴近生活经验,将身边的事务和常见现象作为幼儿探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让幼儿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一张纸给幼儿的直观印象是有两面的,但是有没有只有一个面的纸或者如何让一张纸变成一个面,幼儿是难以想象的。本次活动就是让幼儿用眼和手直观感受到只有一个面的纸,感受科学的神奇与乐趣。
活动目标
1. 知道纸有两个面及面的范围分界;
2. 认识莫比乌斯圈,了解其特点,知道如何验证只有一个面;
3.能思路清晰地按步骤实验,感受科学实验的神奇,有崇尚科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一个面的范围;知道莫比乌斯圈的特点和验证方法。
解决措施:活动开始时用一张常见的普通纸先介绍纸的面和面的边缘,知道笔只能在纸的一个面画线(笔尖不可离开纸面)。通过验证并与普通纸圈作对比知道莫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难点:莫比乌斯圈的制作及对其一面的认识与理解。
解决措施:先制作普通纸圈,再通过观察和听老师讲解制作好莫比乌斯圈,对莫比乌斯圈有初步的印象,最后在老师的提示下完成制作。
活动准备
材料:宽度为5厘米左右的纸条(正反面不同色),剪刀,双面胶,马克笔
幼儿:大班幼儿具备了本实验所需的画直线、粘双面胶、剪刀使用、认识面等的技能。在思维上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由一个现象推理证明得出一个结论。在意志方面能集中注意地倾听并根据要求或提示动手操作。
活动过程
一、认识纸的面和边
1.观察并说明纸的特征
师:“请大家观察纸带有什么特点吗?它有几条边缘?几个面?”
2.提出问题并请幼儿尝试
师:“用一条线从一面画到另一面,但是笔尖不能离开纸,你怎么画呢?”
师:“是不是每一条线都经过了纸的边缘?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经过呢?”
小结:纸有不同颜色的两个面,刚才我们画过了从一面到另一面必须要经过一条边。
二、发现自己的作品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并找出问题
1. 将纸带粘贴成圈
幼儿操作将纸带粘成圈
师:“请用刚才画线的方法在纸圈上试一下,笔尖不经过边缘一直画会出现什么结果?有几个面上有线条?”
师:“老师也来试一下我的纸圈,看看是什么结果?”
小结:在笔尖不经过边缘和不离开纸面的情况下沿纸带划线,线条的起点和终点刚好遇到一起了,形成了一个圈。线条就只在纸圈的一面出现了而另一面是空白。
2.大胆猜测并验证
——“大家猜一猜如果用剪刀沿着这条线剪开,会得到什么?”
三、按步骤制作莫比乌斯圈,通过验证知道其特点
1.制作莫比乌斯圈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我的纸圈和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师:“是什么原因呢?老师再画一次,请大家仔细观察。”
师:“接下来请大家也来做一个,将纸带一头翻转过来,将不同颜色的面粘贴在一起。”
2.观察并验证纸带的特点
师:“再来画一次试一试,看线的终点能不能回到起点?”
师:“观察一下线条在纸的哪一面呢?”
师:“现在纸圈有几个面呢?为什么?”
小结:刚才说过笔尖不经过边缘只能在纸的一个面画线,现在我们做出的纸圈用一条线就把纸的所有地方画完了,说明纸圈就只有一个面,这就叫莫比乌斯圈。
3.用剪刀操作
师:“用剪刀将纸带继续像刚才一样沿着线再剪一次,看看又能得到什么?”
师:“剪出来得到了什么?跟刚才剪出来有什么不一样的?”
四、感受科学的神奇,提出问题,让幼儿能保持兴趣,继续探索
1.总结
师:“今天我们制作并认识了莫比乌斯圈,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师:“它是将纸带翻转一次后粘贴成的圈,我们用笔验证了它只有一个面,而且将它从中间剪开,得到了一个更大圈。”
2.延伸
师:“我们的莫比乌斯圈还有神奇的地方,大家回去可以将现在的纸圈再剪一次,看看又会出现什么?”
师:“将一条新的纸带翻转两次后再粘贴成圈,它还是莫比乌斯圈吗?剪开后又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大家回去验证,发现其中的秘密。”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是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多种用途的体现,很好地展现了身边的科学。从活动过程来看,活动环节由易到难,层层铺垫,从制作到验证,过程很完整。但是活动环节偏多,有各种突发情况发生的可能,活动时间难以把控。从幼儿表现来看,本次活动需要幼儿动手能力、良好的倾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集中使用,对部分幼儿稍有难度。此外,对莫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的理解可能有难度。从老师的活动开展情况看,同样需要良好的逻辑思维、较强的表达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活动中多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部分幼儿需要提供帮助。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幼儿发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隙,幼儿在自主探索中,能利用空隙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幼儿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自理能力有所提高,但往往在如何整齐合理地摆放物品上能力较弱。为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在做中学",引导幼儿发现空隙,填补空隙,学习如何合理利用空间。同时能在生活中学会整齐摆放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也为入小学做好一定的准备。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幼儿发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隙。
2、幼儿在自主探索中,能利用空隙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幼儿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空隙,会充分利用空隙节省空间;
活动难点:利用空隙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准备:人手核桃、黑豆、小米若干、记录表,共20份;
2、教师操作材料准备:幻灯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引题: 师生问好!
小乌鸦想去看妈妈,它准备带些什么,让我们来看看?有核桃、有黑豆、还有一个瓶子,小乌鸦想用这个瓶子把粮食全部装进去,你们猜,能装的下吗?你说能,那你想怎么装?哦,你是这样想的,你说不能,那你想怎样装?这么多的方法,究竟哪一种方法最好呢,那就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可是有个小小的要求哦,请小朋友先装完了一样粮食再装另一样,这里还有一张记录纸,然后按顺序记录在记录纸上。核桃用0…让我们开始动手吧!
二、基本部分1、理解空隙,实践操作填补空隙,节省空间。
(1)幼儿第一次操作,二样物品(核桃、黑豆)--哪位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装的?装完没有?没有装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全部装进去呢?你装完了吗?呀,你全部装进去了,你是怎样装的?
东西一样多,可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却还有粮食留在外面,有的小朋友把所有粮食都装进去了呢?这里面可以是有好办法的,让我们来找一找原因吧!
看起来,我们的瓶子都已经装满了,似乎再也装不下东西了,但大家仔细看一看,瓶子里还有没有空着的地方?找找看。这些空着的地方就是空隙。核桃和核桃之间的空隙,可以用什么来填补呢?
(图片)我们来看看图片,核桃的空隙大还是黑豆的空隙大?为什么?因为核桃更大,所以空隙更大,黑豆更小,所以空隙更小。其实小朋友已经发现了装粮食的秘密,刚才那个小朋友先装了大的核桃,再装小的黑豆就从核桃的空隙中骨碌骨碌钻过去,粮食就全装进去了。
2、物品分类教师:"我们一会还要用这些粮食做有趣的游戏呢,可是这些粮食都混在一起了,请小朋友动动手,动动脑,把食物按照标识进行分离开。然后回到座位上。"3、幼儿第二次操作:三样物品(核桃、黑豆、小米)-- 小乌鸦看见小朋友那么能干,它又拿出了一些小米,想多送点粮食给妈妈,现在有三种粮食了。想一想刚才装粮食的秘密,请小朋友把发现的秘密再用一次,三种粮食要全都装进瓶子里去。还有一张记录表,小米可以用……表示,小朋友一定按实验顺序记录哦!如果还差一点装不下就请你们想想办法,好,开始吧!
你装进去了吗?(追问:是怎么装的?你为什么这样装?)小朋友动手动脑把所有的粮食都装进去了,小乌鸦说谢谢,就装起粮食飞走了。
小结:小朋友发现空隙的秘密哦,利用了核桃的大空隙, 先让黑豆钻过去,最后让小米钻过去填补小空隙,这样就帮乌鸦把所有的粮食全装进去了!
4、迁移生活经验。
小朋友今天真能干,发现了物体与物体之间有空隙,还知道利用空隙来解决问题,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1) (图片)这是冰箱,爸爸妈妈可聪明了,利用空隙有序的摆放食物,这样装进去了许多的东西。
(2) (图片)这是小班的小凳子。虽然这些凳子摆得很整齐,还是占了很大的地方。我们要在教室做游戏该怎么办呢?
(3)(图片)可以把凳子由下至上依次叠加起来摆放,就空出地方来玩了吧!
三、结束部分游戏《超市大赢家》
1、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填补空隙的方法利用空间,现在,我就要请小朋友来玩一个《超市大赢家》的竞赛游戏。
(1)小朋友看,在我们的前面就是超市,共有四组物品,每组里放的商品一样多,里面的商品有大的、有小的、有硬的、有软的,小朋友分成四组,每组5人,游戏开始,小组长就迅速跑到超市取走物品,拿回来放在你这一组的箱子边,最后小组成员们团结合作,共同把东西有序整齐的装进箱子里,把盖子扣住。
(2)最先完成的一组就是我们今天的《超市大赢家》!会玩吗?注意,物品要想好了再放,不然,这个箱子可是装不进那么多东西哦!有信心吗?
(3)恭喜(XXX)队获得的胜利,大家为他们喝彩吧。
2、我们回教室给胜利队发奖励,其他队再试一试,让我们再来一次比赛吧!
活动总结
在科学活动中充分培养了孩子的探究能力,体验发现的乐趣。让孩子自己发现空隙,再通过空隙来解决问题,让孩子始终沉浸在自己的发现中。本次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引领幼儿在探索中建构经验,在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努力下共同实践,较好的突破了重难点,完成了目标。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让小朋友和教师一起玩黑猫警长看粮仓,通过游戏情节学习各作钻与躲闪的动作,锻炼他们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活动目标:
1、游戏中学习钻的动作,按游戏规则较迅速的躲闪及快速跑。
2、活动中幼儿能灵活的钻与躲闪,有一定的'灵敏性、协调性。
3、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丰富对粮食的认知。
物质准备:配课教师扮“黑猫警长”;热身、放松的背景音乐;皮筋围成围栏、黑猫警长头饰三个、沙包数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情境进行热身活动,引发幼儿活动兴趣,为钻、躲闪跑做动作准备。
教师介绍游戏角色“鼠妈妈”和“鼠宝宝”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健身活动。
幼儿四散做热身操,行进中融入走、变换方向跑、躲闪跑、钻山洞等动作。
二、游戏“黑猫警长看粮仓”,学习钻的动作,按游戏规则较迅速的躲闪及快速跑。
1、带领鼠宝宝借粮并侦察黑猫警长的粮仓,自由探索钻的动作,掌握钻的要领。
提问:你是怎么去侦察黑猫警长粮仓里有没有粮食的?那个动作最快?请你做一做。教师示范与组织幼儿练习各种不同钻的动作。
2、引导幼儿总结怎样钻得快并进行反复练习,初步掌握动作要领。
动作要领:
3、以“鼠宝宝拿粮食—黑猫警长看粮仓”展开游戏情节,引导幼儿练习钻的动作和躲闪跑,学习遵守游戏规则。
第一遍游戏:围栏高度不变,练习钻和躲闪动作。
第二遍游戏:降低围栏高度,增加游戏难度。重点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侧面钻“伸腿、弯腰、移重心,快速跑”的动作要领
第三遍游戏:增加猫的数量,提高速度,遵守游戏规则,进一步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游戏规则:“鼠宝宝悄悄从围栏的四周钻进去,每次只能拿一袋粮食快速跑回家,注意快速躲闪,跑动的时候不要碰撞。”
教师提示与总结:幼儿躲闪的情况、遵守规则情况和幼儿游戏时的安全问题。
三、小老鼠与黑猫警长“和解”,进行动作放松。
1、游戏情境“黑猫警长饿肚子”,“鼠妈妈”引导“小老鼠”思考:“自己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使幼儿懂得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
2、老鼠与黑猫警长和解,进行放松游戏,放松胳膊、腹部、大腿、小腿,后背等。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的效果是比较成功的,在整个活动中,以游戏情节发展为主线,丰富了活动内涵,黑猫警长是幼儿比较喜欢看的一个动画片,幼儿扮演着喜爱的白猫警士,达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活动中教师扮演的黑猫警长,不仅从角色中能符合活动的情景,同时黑猫警长的角色位置能够较好的控制整个活动。
动作建议:
[1-3]小节:前奏。巾准备,第一小节双手拿绺巾举过头顶,第二小节双手将中落下,第三小节与第一小节相同。
[4-7]小节:司刀准备。右手拿司刀随乐上下摇动,左手背在背后,每小节摇八次。
[8-11小节:祈福动作:左手拿塔巾从胸前打开把绺巾舞出,(代表把负能量的东西舞出去),拿绺巾从外向里舞回身体(代表把美好的事物请到身边),一小节一次,反复四次
[12-14]小节:送祝福。双手将绺巾和司刀举过头顶,从里往外舞动绺巾。
尾声:“吉祥铜钱棍”时幼儿摆造型,停止不动。
活动目标:
1.感受苗族绺巾舞的韵味和意义,感受为他人祈福是很有爱很有意义的事,充分体验参与集体性舞蹈活动的乐趣
2.能够左右手协调运用司刀和绺巾。尝试上下肢动作配合,发展动作协调性和动作表现能力。
3.了解苗族巾祈福舞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学习基本动作,知道动作舞出去代表把负能量扫出去动作收回来代表把美好的事物请进来。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给巾祈福舞音乐和视频。绺巾、司刀人手一个,吉样铜钱根若干,数字垫。
经验准备:幼儿有在圆圈上做律动的经验。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
(1)教师与幼儿问好,谈话导人
师:我是一名来自湘西苗族的老师,在我们苗族每当有重大节日活动的时候会有苗老司祈福。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祈福吗?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段祈福的音乐,请你们来欣赏。
(2)引出音乐的听赏
2.播放音乐,幼儿欣赏
(1)提问:听完这段音乐感觉怎么样?音乐里有什么乐器的声音?
(2)引出道具一司刀,请小朋友感受和使用司刀。
3.幼儿随乐用司刀伴奏
(1)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把司刀的声音加入音乐里。
(2)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尝试变化司刀的动作。
3欣赏《绺巾舞》视频
师:苗老司在祈福时除了拿司刀,还会拿一样道具,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吧
(1)幼儿欣赏视频,引出道具一绺巾
(2)出示绺中,介绍绺巾,每个幼儿拿一个绺巾
(3)引导幼儿左手拿绺巾右手拿司刀跟随视频学习苗老司祈福
4.回顾视频内容,学习基本动作。
(1)回顾视频内容,引导幼儿自由创编动作
2)教师介绍《绺巾祈福》的基本动作及含义,引导幼儿学习基本动作及讲述祈福内容。
(3)幼儿俩俩结伴随乐互相祈福。
(4)全体幼儿为班级教师祈福,完整随乐表演
5.游戏:谁是上原将军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
老师担任第一轮上原将军,其他幼儿站圆圈随乐祈福。当听到“吉祥铜钱棍”的时侯,每个小朋友找一个数字垫站好。上原将军从竹筒里抽取一根吉祥铜钱棍,上面有几个铜钱,数字几就是下
一任的上原将军。
(2)幼儿随乐进行游戏3-4遍
6.小结、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拿着苗族的司刀和绺巾学会了祈福的本领,现在让我们去给我们其他的小
朋友和老师们去祈福吧!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的形式,由易到难逐步锻炼幼儿的记忆力。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6: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7: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锻炼幼儿的记忆力。
教学难点: 以游戏的形式,由易到难逐步锻炼幼儿的记忆力。
教学准备:
挂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品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交待课题。
2:出示各种各样的玩具,请幼儿看看并说说都是些什么玩具,你家里有这样的玩具吗?
3: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藏起一件玩具,再请幼儿睁开眼睛看看少了哪一件玩具?
4:游戏进行几遍后,藏起的玩具数量可逐步增加,这样可锻炼幼儿的记忆能力。
5:游戏:谁不见了---请几个小朋友到讲台上来,大家看清楚后闭上眼睛,请一位小朋友藏起来,然后大家一起来猜一猜谁不见了。
6:结合活动材料,让幼儿自己比对一下,看看什么不见了。
7: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的健康总目标中,动作的发展主要包括走、跑、跳、爬四个方面,其中爬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幼儿对手膝爬并不陌生,在日常的户外活动中或多或少的也练习过,但绝大部分幼儿动作不够规范,需要专门的活动进行规范和纠正,再加上手膝爬的动作要领用语言表达对幼儿来说较抽象,因此如何让幼儿理解动作要领并规范的练习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另外,如何提高活动的趣味性是本次活动的另一个难点。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收获了以下几点:
一、 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用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活动。如在本活动中,考虑到小班幼儿喜欢角色扮演的特点,我利用“小红灯进山洞”的故事情节为线索贯穿始终,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使幼儿一直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利用短小、上口的儿歌让幼儿在边说边做中掌握“手膝爬”的活动要领,既突出了重点,又解决了难点;指导语贴近小班幼儿语言习惯和理解能力,将安全要求暗含在指导语中,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热而然的遵守规则和安全要求,使幼儿活动的目的性更强。由于准备较充分,整个活动过程完整、流畅,幼儿自始至终活动兴趣很浓厚。
二、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应适度把握整个活动的密度和强度。在本活动中,由于考虑细致,各环节时间分配较为恰当,能有意识的控制活动的强度与密度,达到了本次活动预计的运动量。
三、 抓住幼儿兴趣点,真正将活动深入进行。在幼儿感兴趣的时候,应当将活动更加深入的进行,而不应该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应当在每一环节中给幼儿足够的练习机会和空间。
四、 应准确定位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引领者、支持者,还应该是参与者。教师应该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和幼儿平等的位置上,大胆放手,积极参与,才能够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这也正是本次活动带给我的重要启示。教师如何将教育理念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采取适宜方式有机的实施到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是我以后要探索和思索的。
教材分析:
幼儿最爱的人是自己的妈妈,但他们对妈妈的爱又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认识上,对妈妈为自己毫无保留的付出却感受不到,尤其当妈妈对自己管教时,就误认为妈妈不爱自己了,而《我妈妈》这一绘本恰恰借着孩子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绘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妈妈。运用对比的句子,说妈妈像猫咪一样柔软,运用比喻手法,说妈妈美丽得像蝴蝶……通过简单朴实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排比句式,用最有力而新颖的方式,让幼儿切实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无处不在。真正撼动心灵地描绘了孩子对于母亲的热爱和崇拜。
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妈妈为什么会变成蝴蝶、沙发、小猫和狮子的意义时,出示四幅图让幼儿选择并说出自己妈妈像什么;让幼儿对比模仿表现妈妈像小猫和象狮子时不同的感受。从而从生活的细微处淋漓尽致的表达妈妈深深地爱。
活动目标:
1.感受妈妈的爱无处不在,崇拜妈妈的无所不能,体验爱与被爱的快乐。
2.能品读妈妈的爱,并用用较恰当、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绘本所表达情感的理解 。
3.通过细致的观察,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大胆表达对妈妈不同形象变化的感知。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自己的妈妈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关爱。
2.《我妈妈》绘本PPT 、 配乐音乐。
3.场地安排:幼儿围半圆弧型面向老师坐。
活动过程:
1、说说封面上的妈妈——感受到自己的妈妈是最美丽的。
师:我知道你们最爱读书了,一起来看一本书吧。看,这本书的名字有人认识吗?这是焦尼的妈妈,你认为她长得漂亮吗?
小结:原来,在每个人的心里,不管自己的妈妈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使单眼皮还是双眼皮,自己的妈妈都是最美的!在焦尼的心里妈妈是怎样的妈妈呢?
2、 讲述故事部分片段——帮助幼儿理解“妈妈本领大”也隐含着对宝宝的爱。
(1)讲述三幅妈妈本领大的画面——萌发幼儿对妈妈的崇敬及感受妈妈为自己的付出。
○1妈妈做各种各样美味的蛋糕。
○2妈妈是魔法园丁。
○3妈妈是最强壮的女人。
提问:为什么焦尼说妈妈是最强壮的女人?干吗拎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回来?
(小结:只要是宝宝愿意吃的东西再沉妈妈也不觉得累。)
焦尼会怎样想她的妈妈呢?你想对焦尼的妈妈说什么?
你的妈妈有什么本领?(幼儿自由讨论交流夸夸自己的妈妈本领大。)
原来,每个人的心里都觉得自己的妈妈是最棒的。那么屏幕上面的四样东西谁最像你的妈妈?
3、根据绘本画面想象并说明“为什么妈妈有时候变成蝴蝶、沙发、小猫、狮子?”—— 理解妈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爱。感受排比的句式。
(1)出示妈妈变蝴蝶、沙发、小猫、狮子的画面引导幼儿说出对自己妈妈的感觉。
师:看它们谁最像你的妈妈?为什么?(妈妈像沙发一样舒适。像小猫一样温柔。象大狮子一样凶猛。)
妈妈什么时候会对你像小猫一样温柔?妈妈对你做过那些温柔的事情?
你做了什么事情让妈妈气得变成大狮子一样凶?你喜欢妈妈吼吗?妈妈身其实还爱你吗?
小结:其实妈妈凶你的时候也是爱你的。那么在焦尼心里妈妈像谁呢?
(2)教师讲述: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像沙发一样舒适,象小猫一样温柔,有时候象大狮子一样凶猛。其实妈妈不管是像小猫一样温柔还是象大狮子一样凶的时候都是一样爱焦尼,
4.和幼儿共赏绘本,排比句式部分让幼儿和自己一起读。——通过品读充分感受妈妈的爱,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师:欣赏完绘本,我知道在你们心里自己的妈妈是最棒的,你们想不想也编成一本绘本让大家来了解一下妈妈对你的爱?
5、幼儿共同分组绘画《我妈妈》。——通过亲自绘画真切的感受生活中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
6、延伸活动:将幼儿绘画分组编订成绘本《我妈妈》并投放到语言区幼儿共赏讲述。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和趣味性。
2、学习用“XX躲在XX里”的句式进行仿编,学习词:静悄悄。
3、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运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和恰当的语气表现诗歌。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活动准备:
1、游戏场景布置(根据诗歌内容布置成小花园:大树、小草、玫瑰、菊花、大海、云朵)、幼儿胳膊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小块(红、黄、蓝、白、绿各若干)、太阳头饰与长手帕、反映个别难句内容的图片、班得瑞《春》的音乐、Flash课件。
2、幼儿玩过捉迷藏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活动情境,激发兴趣。
师:我们的教室今天变成了一个小花园,花园里都有什么?
2、通过游戏理解诗歌内容。
①了解诗歌基本元素、难点前置
师:我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不过今天的捉迷藏和以前不一样,今天是太阳和颜色宝宝捉迷藏。我来当太阳,你们当颜色宝宝,你的衣服上贴的是什么颜色?你贴的是什么颜色,你就是什么颜色宝宝。等太阳的眼睛被蒙起来了,颜色们就赶快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躲在里面。(边说儿歌边出示表示“赶快”“喜欢”词义的图片)
师:你们知道要怎么躲了吗?(引导幼儿说出长句“赶快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
师:躲好以后,要怎样才不会被发现?(引导幼儿讨论出躲好之后要安静,提炼出词汇“静悄悄”,出示代表“静悄悄”词义的图片。教师边指图边完整的将长句连起来说。)
②三次游戏,倾听熟悉儿歌
师:马上开始了,就要静悄悄的哦。在玩的时候,太阳会把游戏怎么玩的说出来,注意听听,太阳说了什么?(先请第一小组玩。教师根据颜色们躲的位置,提炼出诗句。)
师:现在请第二组的颜色宝宝来和太阳玩游戏,颜色们可以和我一起来边玩边说哦。这次你们又听到我说了哪些话?(根据幼儿的回答出图)
师:第三组小朋友和我一起玩,这次我小声说,你们大声说哦,说的好的小朋友一会请他来当太阳。
二、完整诵读诗歌
1、初步尝试完整说出儿歌。
师:颜色宝宝都被找到了。他们都躲在哪里?我们拿小手来当手帕,完整说一说,能完整说出来的小朋友我请他来当太阳。(请数名幼儿当太阳,数名当颜色宝宝,跟音乐边说儿歌边游戏。)
2、用愉快的心情,有表情的诵读儿歌。
师:刚才你们玩捉迷藏心情怎么样?其实我们刚才玩游戏说的话,就是一首好听的诗歌,名字就叫“捉迷藏”。那在说这首儿歌的时候,也要带着快乐的心情来说。我们轻轻站起来,一起跟着音乐,把这首好听的儿歌说一说。
三、创编诗歌、延伸。
师:刚才在玩的时候,颜色宝宝都找到了躲的地方。黄色宝宝,你们为什么要躲在菊花里呢?红色宝宝你呢?(依次问问其他幼儿)原来躲在和自己一样颜色的东西里面不容易被发现啊,你们真聪明!
师:除了诗歌里的黄色、红色、蓝色、绿色。还有那些颜色呢?如果他们也要玩捉迷藏,他们可能会躲在哪里?想一想,用诗歌里的句子说一说。(鼓励幼儿大胆创编。)你们真棒,都会写诗,像个小诗人!
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找看还有哪些颜色,看看他们躲在哪里!
附:散文诗“捉迷藏”
黑夜用长长的手帕,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
趁它还在数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颜色们赶快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静悄悄地,躲在里面。
黄色躲在菊花里,
白色躲在云朵里,
蓝色躲在大海里,
红色躲在玫瑰里,
绿色太多了挤不下,有的躲在大树里,有的躲在小草里
大家都躲好了,黑夜就把手帕解开,太阳睁开眼睛,一下子就把他们全都找出来了!
活动反思:
这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我从教材、教法、幼儿三方面进行了周密的考虑,从这三方面进行了备课:
一、备幼儿。
大班幼儿喜爱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愿意在文学活动中积极感受积累艺术语言,并且开始学习使用较复杂的句子。对句式规整的诗歌能很快接受,有一定的创编经验。
二、备教材。
《捉迷藏》这首散文诗有很强的叙事性,语言优美又充满童趣。将色彩与事物的对应关系以及黑夜白昼的交替关系巧妙的通过幼儿熟悉的“捉迷藏”游戏串联到诗歌当中。诗歌在句式上既有很规整的部分(XX躲在XX里),也有比较复杂、不规整的长句,尤其是“颜色们赶快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静悄悄地,躲在里面。”一句当中出现几个副词和形容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三、备教法。
在到底用什么样的教法进行教学上,我经过两次尝试:
第一次教学采用倾听加图片策略。幼儿先看动画完整欣赏诗歌,再看每句诗歌相应的小图片理解诗歌内容。跟读几遍后,教师一步一步的撤图,幼儿复述。整个活动气氛呆板沉闷,活动中期幼儿就已经完全失去兴趣,跟读有气无力,不少幼儿开始走神。对诗歌也并不理解,当教师问起:“为什么黄色要躲在菊花里?”不少幼儿回答:“因为菊花漂亮”,“因为它喜欢菊花”……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教法过于单一,教的痕迹过重,幼儿长时间处于被灌输的状态,疲劳现象严重。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以及通过参与获得经验的学习特点。在此基础上,我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
第二次教学以游戏策略为主。全体幼儿参与捉迷藏角色游戏,通过反复的边游戏边倾听引导幼儿理解记忆诗歌。结果由于参与游戏人数太多,幼儿非常兴奋,诗歌情境中的景物有限,幼儿你推我挤,基本上没有幼儿能注意倾听诗歌,活动草草结束。
总结以上两次教学实践的经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运用如下教学策略,有效的促进了幼儿学习。
1、营造情境,帮助幼儿理解。
情境游戏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更深刻的理解诗歌,将色彩与事物的对应关系,通过一次次的游戏让幼儿真正的内化了。同时在反复游戏的过程中熟悉了诗歌的结构,了解了诗歌的语言。到第三遍游戏时,孩子们都明白要找和自身颜色同样的事物躲进去,比起让幼儿凭空想象“为什么白色要躲在云朵里?”要有效的多。同时,这一重点的有效解决也为幼儿最后的创编奠定了基础。孩子们在活动最后的创编非常丰富“紫色躲在葡萄里”、“灰色躲在墙壁里”、“粉红色躲在桃子里”,“橘黄色躲在橙汁里”……
活动中的三次游戏每次只有一组幼儿参与,另两组幼儿观察、倾听。这样做保证了语言活动的语言性。熟悉、理解诗歌才是本次活动的主题。活动虽用游戏的策略,但要保证大多数幼儿能安静的倾听和理解。三次游戏也让每一个幼儿都参与到其中,保证了每一个幼儿即有足够的时间观察理解,也有机会亲身体验诗歌内容。
2、难点前置,解决表述难题。
诗歌开头的长句“颜色们赶快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静悄悄地,躲在里面。”出现多个副词和形容词,这个长句对大班幼儿来说理解上并不困难,但要掌握这种句式却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在活动的一开始,就单独将这个长句作为难点用图片策略和迁移生活经验的策略解决掉。为之后完整的掌握诗歌奠定基础。
3、恰当用图,构建记忆支架。
活动中使用的图片不同于传统诗歌教学中的图片。传统诗歌教学中的图片有帮助幼儿理解和提示幼儿记忆两个功能,因此图片的数量多,基本上涉及到诗歌中的每个词语。但本次活动对诗歌的理解已经通过情境游戏得到解决。因此活动中只在关键部分使用了个别的图片,主要起到提示的作用,帮助幼儿构建记忆支架。
四、不足之处
《捉迷藏》这首诗歌其实还隐含了黑夜白昼的特点与交替关系。颜色“躲”起来,其实是因为到了夜晚,所有的事物都看不出颜色,难以辨别。太阳之所以“睁开眼睛一下子就把他们全都找出来了”,是因为到了白天所有事物都能明显看出颜色,所以才“一下子”就找出来了。诗歌本身隐含的科学性在活动中没有能够有效的体现出来。
活动反思:
这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我从教材、教法、幼儿三方面进行了周密的考虑,从这三方面进行了备课:
一、备幼儿。
大班幼儿喜爱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愿意在文学活动中积极感受积累艺术语言,并且开始学习使用较复杂的句子。对句式规整的诗歌能很快接受,有一定的创编经验。
二、备教材。
《捉迷藏》这首散文诗有很强的叙事性,语言优美又充满童趣。将色彩与事物的对应关系以及黑夜白昼的交替关系巧妙的通过幼儿熟悉的“捉迷藏”游戏串联到诗歌当中。诗歌在句式上既有很规整的部分(XX躲在XX里),也有比较复杂、不规整的长句,尤其是“颜色们赶快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静悄悄地,躲在里面。”一句当中出现几个副词和形容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三、备教法。
在到底用什么样的教法进行教学上,我经过两次尝试:
第一次教学采用倾听加图片策略。幼儿先看动画完整欣赏诗歌,再看每句诗歌相应的小图片理解诗歌内容。跟读几遍后,教师一步一步的撤图,幼儿复述。整个活动气氛呆板沉闷,活动中期幼儿就已经完全失去兴趣,跟读有气无力,不少幼儿开始走神。对诗歌也并不理解,当教师问起:“为什么黄色要躲在菊花里?”不少幼儿回答:“因为菊花漂亮”,“因为它喜欢菊花”……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教法过于单一,教的痕迹过重,幼儿长时间处于被灌输的状态,疲劳现象严重。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以及通过参与获得经验的学习特点。在此基础上,我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
第二次教学以游戏策略为主。全体幼儿参与捉迷藏角色游戏,通过反复的边游戏边倾听引导幼儿理解记忆诗歌。结果由于参与游戏人数太多,幼儿非常兴奋,诗歌情境中的景物有限,幼儿你推我挤,基本上没有幼儿能注意倾听诗歌,活动草草结束。
总结以上两次教学实践的经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运用如下教学策略,有效的促进了幼儿学习。
1、营造情境,帮助幼儿理解。
情境游戏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更深刻的理解诗歌,将色彩与事物的对应关系,通过一次次的游戏让幼儿真正的内化了。同时在反复游戏的过程中熟悉了诗歌的结构,了解了诗歌的语言。到第三遍游戏时,孩子们都明白要找和自身颜色同样的事物躲进去,比起让幼儿凭空想象“为什么白色要躲在云朵里?”要有效的多。同时,这一重点的有效解决也为幼儿最后的创编奠定了基础。孩子们在活动最后的创编非常丰富“紫色躲在葡萄里”、“灰色躲在墙壁里”、“粉红色躲在桃子里”,“橘黄色躲在橙汁里”……
活动中的三次游戏每次只有一组幼儿参与,另两组幼儿观察、倾听。这样做保证了语言活动的语言性。熟悉、理解诗歌才是本次活动的主题。活动虽用游戏的策略,但要保证大多数幼儿能安静的倾听和理解。三次游戏也让每一个幼儿都参与到其中,保证了每一个幼儿即有足够的时间观察理解,也有机会亲身体验诗歌内容。
2、难点前置,解决表述难题。
诗歌开头的长句“颜色们赶快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静悄悄地,躲在里面。”出现多个副词和形容词,这个长句对大班幼儿来说理解上并不困难,但要掌握这种句式却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在活动的一开始,就单独将这个长句作为难点用图片策略和迁移生活经验的策略解决掉。为之后完整的掌握诗歌奠定基础。
3、恰当用图,构建记忆支架。
活动中使用的图片不同于传统诗歌教学中的图片。传统诗歌教学中的图片有帮助幼儿理解和提示幼儿记忆两个功能,因此图片的数量多,基本上涉及到诗歌中的每个词语。但本次活动对诗歌的理解已经通过情境游戏得到解决。因此活动中只在关键部分使用了个别的图片,主要起到提示的作用,帮助幼儿构建记忆支架。
四、不足之处
《捉迷藏》这首诗歌其实还隐含了黑夜白昼的特点与交替关系。颜色“躲”起来,其实是因为到了夜晚,所有的事物都看不出颜色,难以辨别。太阳之所以“睁开眼睛一下子就把他们全都找出来了”,是因为到了白天所有事物都能明显看出颜色,所以才“一下子”就找出来了。诗歌本身隐含的科学性在活动中没有能够有效的体现出来。
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情绪经验,为歌曲学习做好准备。
1、教师: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吗?事情发生后心情是怎样的?
2、教师:当你和好朋友不吵不闹在一起玩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教师:如果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
二、幼儿学唱歌
1、教师:范唱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词内容。
教师: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老师的歌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教师:你们感觉这首歌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注意在唱到切分音符和休止符处,教师要有较明显的动作暗示。
4、教师引导探索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用断顿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轻快的唱法演唱后半部分。)
三、幼儿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学习与同伴合作表演。
1、幼儿根据每一句歌词内容,分乐句创编响应的动作和表情。
2、教师引导幼儿不仅注意动作还可以运用表情来表现歌曲内容,重点创编动作:生气、不理睬、翘嘴巴。
活动延伸
1、当幼儿熟悉歌曲后,在歌曲的最后两句,教师还可以启发幼儿做出各种表示友好的动作,以突出歌曲中同伴友好相处的积极情感。唱歌曲前半部分时,用较弱的力度表示害羞;唱后半部分时,用欢快的情绪表示同伴间成功和好的自豪感!
课后反思:
在音乐课“拉拉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发声练习,师生共同问好!教师能注重在活动中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不断提高幼儿的活动情趣。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比较自然,在边走边看边中提问,比较自然轻松,孩子们没有压力,引导幼儿积极思考,积极猜测,教师不作答,让幼儿在讨论中寻求答案既增强了幼儿的探索意识又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
最后在尝试创编歌词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大胆、自由、认真。使每个幼儿都能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了幼儿创造的欲望,同时教师让幼儿把创编的歌词填入熟悉的旋律中又大胆又很有创意,使幼儿的兴趣达到了高潮。歌声齐气又响亮,是孩子们对自己创编结果的肯定,也是孩子们有自信的一种表现,很棒!
孙悟空和孩儿们
——大班综合活动
设计意图:
孙悟空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人物,是幼儿心中无敌的英雄。一天中午饭后,我和孩子们观看《西游记》,发现有的小朋友用纸卷起纸筒当金箍棒学着孙悟空的样子舞动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哼着:“猴哥,猴哥,……。”于是我设计了“孙悟空和孩儿们”这一节活动,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通过设计贴近幼儿生活、贴近幼儿心理特点的活动,既满足孩子们当孙悟空的愿望,又能在活动中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提高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和反应的灵敏性。
2、体验用废旧材料自制纸棒进行游戏的乐趣。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1、用挂历纸自制的纸棒人手一根。
2、《西游记》片头视频、VCD播放机、《猴哥》《碰碰车》音乐磁带、录音机。
3、旧鞋盒、水果篮各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播放《西游记》片头视频,以此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学孙悟空表演的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孙悟空七十二变本领大,孙悟空降魔除妖用的什么武器?(金箍棒)他的金箍棒能变长变短、能大能小。(每个幼儿手拿一根“金箍棒”)今天我们也用我们的金箍棒玩一玩,我们看一下谁的玩法多。
二、鼓励幼儿自由玩耍“金箍棒”
1、播放背景音乐《猴哥》让幼儿自由玩纸棒。(让幼儿自主探究纸棒的玩法)
评析:孩子们在这个环节中创出了纸棒的多种玩法,有的转着玩、用额头顶着玩、学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样子、当马骑、当望眼镜、用来射击……
2、让幼儿演示自己的玩法。(适时适度鼓励表扬幼儿,让全班幼儿体验各种玩法所带来的快乐。)
3、用《碰碰车》音乐为背景,启发幼儿用纸棒合作搭成山洞钻山洞。(师和一名幼儿示范一遍。)
师:老师还有一种新的玩法,请小朋友面对面站成二路,把纸棒和对面的小朋友的纸棒打在一起,山洞既搭成。
4、师:你们会画房子吗?让幼儿动手用纸棒拼成房子。(让幼儿练习双脚跳、单脚跳及提高幼儿的平衡、协调能力。)
三、游戏
电话铃响,师作接电话状。告诉幼儿,刚才接到唐僧师傅的电话,唐僧师傅让我们去摘桃子。(摘桃子时让幼儿分成两组,每次由两个小朋友抬着果篮(旧鞋盒)一起去摘,每次只能摘一个桃子。回来后取出桃子放在本队的果篮里,下一对小朋友方可出发。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一组摘得桃子多哪一组为胜者。)
评析:用“摘桃子”的游戏提高幼儿反应的灵敏性和合作能力。
四、小结
请孩子们拿起自己的“金箍棒”启发幼儿巩固纸棒的玩法。(能转着玩、盯着玩、跳房子、射击……)
活动延伸:
继续带领幼儿探索纸棒新的玩法。
活动反思:
由于幼儿都很喜欢孙悟空,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动的比较多,参与意识强,师生互动的较好,使活动气氛达到了预期,圆满完成了活动目标。
在本节活动中教师充分激发幼儿兴趣,让孩子自主探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尝试、大胆表演。让孩子体验到了从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利用游戏“摘桃子”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让幼儿从小养成与小朋友合作的好习惯。
此活动案例的成功说明:教师深入幼儿生活,挖掘贴近幼儿生活、贴近幼儿心理特点的活动,对提高幼教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活动目标:
1、建立性别认同,了解男孩、女孩在各个方面的不同特征。
2、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性别,欣赏男女孩不同的优秀品质,增强自信心 。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重点:了解男孩、女孩在各个方面的不同特征。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歌曲录音、各种玩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邀请幼儿参加少儿频道的“智慧树”节目,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积极性。
二、帮幼儿了解男女孩在各个方面的不同特征
1、采取闯关游戏的形式进行
第一关:比观察力。
让幼儿找处男女孩在外形、相貌、衣着等方面的不同。
第二关:比记忆力。
第一项,让幼儿回忆说出喜欢看的动画片。
第二项,让幼儿回忆说出喜欢的运动。
让幼儿了解男女孩在喜欢的动画片和运动这两方面的不同。
2、休息一下让幼儿听两首歌。让幼儿了解男女孩在喜欢的歌曲方面的不同。
第三关:比体力。
第一项,让幼儿在一分钟内学小兔跳去拿自己喜欢的玩具。
第二项,掰手腕。
让幼儿了解男女孩在喜欢的玩具和体力两方面的不同。
3、谈理想,引出儿歌。
男女孩都一样,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性别,增强自信。
三、活动结束
设计意图:
幼儿活泼好动,摸、爬、滚、打是他们自娱自乐,相互嬉戏的最爱。学前班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各部份有一定的认识,在嬉戏中能有意识地积极寻找多种方法运用身体某些部位去完成一些高难动作。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能力,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意在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下,积极动脑,相互合作,主动地探索出多种动作,按实际能力达到不同层次的要求。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自己身体的灵活和作用,从而意识到要爱护自己身体的每一部位,并能协调地运用。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的不同作用,学习运用身体不同部位移动身体,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身体动作的表现力。
2、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新的动作,从不同角度思考,独立或合作设计完成动作要求,发展幼儿创新技能。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培养合作互助的精神。
4、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各类数字卡装扮的数字园,固定1.4米高的绳索,以山坡(上、下)、小河、雷区,电网的标志图分放在绳索下的场地上。
活动重点:想办法运用不同部位移动身体
活动难点:设计并完成脚不沾地移动身体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在音乐伴奏下指导幼儿进行走、跑、跳、蹲、扭动身体、钻、爬等基本动作训练。
2、情景导入:“我们的小脚累了,让它们休息一下吧。”幼儿自由地在教师身边坐下。
3、提出问题:“刚才我们都用了身体哪些部位做了什么动作?”(脚走跑、腿弯、屈膝、手动、腰弯、臀扭等)师生共同小结:身体真灵巧,脚能走,腰能弯,手能撑……
二、探索活动
1、教师:“我们的身体各部分可以做很多动作,现在,请你们做一个动作使身体移动。”(幼儿迅即走或跑)
2、教师深入提出问题:“如果不用小脚,可以用其他部位代替脚移动身体吗?” 教师启发幼儿多角度思考:“大家试试看,还可以用什么部位移动身体,比比谁的办法多。”鼓励幼儿独立尝试或自由选择同伴合作,教师观察、启发、引导辅助,发现不同的方法,以语言点拨、肢体动作、表情激发保持幼儿活动兴趣。
3、组织集体练习:请个别幼儿示范有代表性的脚不沾地移动身体的动作,集体练习,享受合作学习的愉快。如手膝着地挪动、手膝爬、同伴扶助倒立走、“牛耕田”(两人合作)、攀沿绳、横躺滚、葡匐前进、翻跟头等。教师亲切地帮助个别动作发展差的幼儿。
4、游戏:奇妙的数字园 ①以神秘的口吻激发兴趣:“有一个奇妙的园子里,挂满了各种数字,水果、动物,它们上面都有可爱的数字娃娃,想去奇妙的数字园看一看吗?用什么方法上路呢?” ②师生讨论去数字园的方法:上山乘揽车(坐后撑),下山滑滑梯(横躺滚),过河海豚游(鱼跃式),经过地雷区翻个跟头向前走,经过电网小心触电(匍匐前进)。教师与个别动作发展差的幼儿合作,协助其到达目的地。 ③幼儿用各种方法到达数字园,欢呼胜利,并欣赏各类数字。
三、放松活动
1、以问激趣:“数字园真奇妙,我们的身体能变成数字吧?”幼儿单独或相互合作,用肢体动作表现数字。
2、讨论:我们还能用灵巧的身体变什么?(各种动植物、人物等的模仿动作)。
3、小结:“我们的身体真灵巧,会做那么多有趣的动作,还能脚不沾地做高难度动作,所以我们要爱护身体的每一部分。”
4、结束:“我们的身体累了,该休息了,现在回家吧。”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幼儿走回活动室。
一、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学习用教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2、学习描述人物的外表、行为,能进行合理的情节想象。
3、注意倾听同伴讲述,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5、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欲望,体验人物的个性特征。
二、活动准备
1、物体沉浮实验;袋鼠的习性特点。
2、指讲诉图片四幅。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仔细观察图片并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2、指导要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表情、动作,并通过充分想象完整的句子讲述图片的内容。
教师完成讲述一遍故事。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激情。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有趣的图画,一起来看看图片里讲的是什么有趣的事。”
反思: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是不容忽视的。老师的语气,语调都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2、观察讲述。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挥想象。
(1)出示图片一(遮挡住袋鼠)
提问:小兔和小熊在干什么?发生什么事?让幼儿自由说一说。
教师小结:一天,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踢足球,玩得真高兴!突然,小兔用力一踢,把足球踢得很高很高,足球一直向远处飞去。。。。。。
反思:每一位幼儿都喜欢表达,老师不及小结,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时间和机会,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经验进行自由讲述,了解故事的主人公,猜猜在它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但老师在幼儿自由讲述中要帮助幼儿的一些正确用词。
(2)重点观察图二。
提问:
足球不见了,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到处找,它们看见了袋鼠妈妈,它们会对袋鼠妈妈说些什么话呢?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小袋鼠的表情、动作,体验小袋鼠的心理活动;同时启发幼儿通过描述小动物间的对话来丰富情节。)
过度语:奇怪了,足球到底在哪里?(掀开遮挡住的袋鼠,解开谜底)噢,原来足球在袋鼠妈妈的口袋里,怎么办呢?
(3)出示图片三。
提问:大象在做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4)出示图片四。
提问:大象用什么办法找到足球的?小熊、小兔和袋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反思:幼儿能认真观察每一张图片,并能大胆猜测小袋鼠的心理活动,认为小袋鼠神情慌张有可能把足球藏起来了。在此环节,本人还让幼儿进行分组讨论,使每位幼儿都有发言机会。
3、自由讲述。
请幼儿看图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并讲述。
(1)这几幅画面说了一个故事,我们怎么看?(引导幼儿明确看图的方法与要求:按顺序从第一幅开始看。)
(2)请幼儿与旁边的同看互相交流,看图讲述故事。(教师注意倾听幼儿讲述时是否能围绕画面内容展开,帮助幼儿想象小动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丰富情节。)
反思:幼儿能按一定顺序进行讲述,但个别幼儿语言组织比较简单,每张画面内容未能展开。
4、集体讲述。
(1)引导幼儿集体看图,较完整、连贯地讲述四幅图的内容。
(2)提问:我们能不能将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呢?(引导幼儿按顺序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讲述,教师注意提示和丰富相应的词句,如很高很高、紧紧地捂着等。)
反思:一起讲述时,幼儿表现的更大胆一些,在老师的提示下能适当使用一些“很高很高、紧紧地捂”的词语进行讲述。
5、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反思:从故事中大家知道捡到别人的东西要及时的还回去,不能占为己有。同时也知道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忙,应像小象学习。
6、讨论。
(1)小象是怎么帮小兔、小熊找到足球的?你喜欢袋鼠妈妈吗吗?为什么?
(2)足球为什么能浮上来?(引发幼儿的经验进行讲述。)
反思:幼儿最关心“足球为什么能浮上来?”好多幼儿认为足球里面是空的,所以就会浮起来,不过通过观察“乒乓球与石头”在水中的实验,更确定足球是因为里面是空心的,因此才能浮起来。
五、评价要素
是否学会用完整语句讲述图片内容。
六、活动建议
1、将讲述图片投放在区域中,让幼儿继续讲述。
2、鼓励幼儿尝试将该故事讲述给伙伴、家长听。
活动设计意图:
这个故事运用夸张的文学手法,会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他们在故事当中感受到音乐的神奇力量,故事中,美妙动听的音乐竟然改变了狐狸和狮子凶恶的本性,学生通过看图讲故事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萌发幼儿对艺术的热爱。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能够看图讲成简单的小故事。
2、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梨子小提琴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要来了,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让我们一起倒数五个数,欢迎它的到来好吗?(师幼一起倒数迎接小松鼠的出现)
二、播放课件,逐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的上半部分,让幼儿猜测讲述。
师:瞧!它是谁呀?它手里抱的是什么?大家来猜一猜,小松鼠抱个梨会什么呢?
2、出示第一幅图的下半部分,让幼儿边看图边欣赏小松鼠用小提琴演奏的音乐。
师:小松鼠把梨子做成了什么?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小松鼠用梨子小提琴演奏的音乐好吗?(点击响音乐,音符随音乐的节奏缓慢出现)音乐好听吗?听到这样美妙的音乐,你想干什么?这美妙的音乐传到森林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会怎么样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3、出示第二幅图,引导幼儿讲述狐狸和狮子听到音乐后的变化。
师:瞧! 狐狸在干什么?狮子在干什么?它们听到音乐了吗?美妙的音乐传到了狐狸和狮子的耳朵里,大家猜一猜,狐狸和狮子听到音乐后会怎么样?
4、出示第三幅图,引导幼儿边观察图片边欣赏音乐。
都有谁被这美妙的音乐迷住了呀?(点击音乐中断,梨籽从小提琴上掉下来)咦?什么东西掉下来了?小动物们看到掉下来的梨籽会怎么办?
5、出示第四幅图上半部分,让幼儿观察讲述。
师:瞧!它们拿梨籽做什么了?
6、出示第四幅图下半部分,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师:他们看到梨树上结了这么多梨子,又会怎么做呢?
7、出示第五幅图,让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师:都有谁在拉小提琴?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在拉小提琴,森林里会怎么样?
三、完整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了一把梨子小提琴,你们想不想也得到一把梨子小提琴呀?今天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老师也会送你一把梨子小提琴。
1、分组练习给同伴讲故事。
2、每组请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述。
3、请幼儿为故事起名字,只要幼儿起的名字适合故事内容,就让幼儿用自己起的故事名字来讲。
4、请个别幼儿在小提琴音乐的伴奏下,完整讲述故事内容,注意提醒幼儿先讲出故事名字。
四、欣赏小提琴演奏,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自制的梨子小提琴,跟随音乐演奏。
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画面内容,体验和感受故事所表现的美好意境。
2、和幼儿一起欣赏用小提琴演奏的名曲,进一步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
自我评析:
在活动中,我注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始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感染孩子,将鼓励的目光投射给孩子,在和孩子对话的过程中,我把评析与激励两种方式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预想后果时的提问,对孩子思维起到了点拨的作用,点在了孩子思维的生长点上,让每个孩子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想象、“异想天开”。使活动生动、有效,孩子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
出示图片的过程中,我巧妙地利用课件的播放,把讲述难度大的图片分成两部分出示,降低幼儿讲述的难度,当所有图片出示后,要求幼儿讲述,我采用同伴互相讲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活动时间短,而要讲述的人数多这一矛盾。幼儿在分组讨论讲述的时候,人人都可以开口讲,参与讨论,老师再进行巡回指导,既可以照顾个别幼儿,又可以面向全体。并且教师通过奖励方式激发幼儿讲述的热情。等到最后分组派代表讲述的时候,代表的讲述已经是全组幼儿智慧的综合了。这样做,每个幼儿都有讲话的机会,可以培养幼儿相互间取长补短的合作精神,也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幼儿的需求。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把图片的内容讲得很丰富,完整,能力弱的幼儿可以讲得很简短,只要表达清楚就行了,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得到了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一、活动目的:
1.学习倾听同伴的发言,练习运用“××越× 越× ”的句型说话。
2.感受竞赛性游戏的快乐。
3.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4.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越来越好》歌曲。
2.教师演示松紧带一根、球一个、气球一个、纸一张、句型卡两套。
3.幼儿分组玩具:搭高积木、转盘、小汽车、摇铃、钓鱼、绕毛线等。幼儿人手一张小图片。
4.红黄蓝绿小组的组牌、抽签盒并装有代表小组的卡片。
三、活动过程:
(一)学习用 “××越× 越× ”的句型说话。
1.游戏前交代要求和常规:
师:今天老师在教室的桌上摆放了一些玩具,请你们等会玩的时候注意观察一下你玩的玩具在玩的过程中速度上、长度上、数量多少上有什么变化?你把这个变化用一句好听的话说出来。
2.游戏后提问:
师:请你说说你刚才玩了什么?你能一句好听的话把你刚才玩的时候看的变化说出来吗?
3.出示“××越× 越× ”的句型,教给幼儿说的方法。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把刚才发现的变化用这种方法说出来。
师:怎么说呢?(师边指字卡边解释边说)××表示什么越怎么样越怎么样。
4.请幼儿学习运用句型说自己刚才玩的玩具发生的变化。
师:我刚才还看见小朋友玩球,我们把球的变化用这个句型说一句话。
师:你刚才还玩了什么?谁还能用这个句型来说说你刚才玩玩具时看到的变化?
5.教师演示教具幼儿练习。
师:现在老师要来做几件事情,每一件事情都请小朋友用我们刚才学的本领说一句话。
6.全体幼儿练习。
师:这是一张图片,请小朋友边看图片边用我们刚学的本领说一句话,说完了可以和身边的小朋友互相说。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你刚才看图说的话告诉大家。
7.联系实际,运用句型说平时生活中的事。
师:大家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变化也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这个句型来说呢?
8.游戏:看谁的楼房高。(利用课件)
师:好,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盖高楼的比赛,小朋友分成红、黄、蓝、绿四组,通过抽签的方法,抽到什么颜色的卡片,什么颜色的小组按要求说对一句话就可以盖一层高楼,比比看哪组的楼房盖的最高。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用“××越×越×”的句型说一句话。现在老师要提高难度,学习用第二种方法说一句话,说对了就盖两层楼。(师出示字卡。)
(二)学习用“××越× 越×,××越× 越× ”句型说话。
1.出现“××越× 越×”与“××越× 越×,××越× 越× ”句型进行比较。
2.幼儿听老师拍手的声音,并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出来。
师:这是什么?(手)手拍的时候有什么变化?(教师鼓掌,幼儿倾听掌声。)
师:请你用第二种方法说出你听到的变化。
师小结:手越拍越快,越拍越响。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边学说这两句话边和老师一起拍手。(幼儿边说边拍手。)
3.看课件视频,请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出来。
师:现在老师先请大家来看一个视频,仔细观察视频中画面,请你用第二种方法把你看到的变化说出来。
师小结:小树越长越高,越长越大。并请幼儿边说这句话边用动作表演出来。
4.游戏:看谁的楼房高。(利用课件)
大家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变化也可以用“××越× 越×,××越× 越× ”句型说一句话,说对了盖两层楼。
(三)评奖。
1.师:现在我们给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房子挂上金、银、铜奖!最后没获奖的房子给它贴上鼓励的小红花!
2.师:现在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到教室外面找找幼儿园里哪些变化也可以用今天学的这个句型来说!
一、活动目标:
1、创设游戏情景通过模拟购物来帮助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提高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
2、感受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培养幼儿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3、尝试与其他小朋友愉快协商合作。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二、活动准备:
1、5个信封(内装由1元2元5元组成的10元钱);5个家庭的号码牌;小货架;
2、水果及食品的包装等放到货架上并且贴上相应的价格(货架和包装上都贴好);
3、一段三口之家逛超市的录像。
4、家庭收支统计表。
三、活动过程:
一、放录像,观看一家三口逛超市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成立三口之家
1、三人一组自由组成一个小家庭
2、分配角色
A、出示号码牌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分析:几张?一样大吗?各代表什么?(最大的表示爸爸、最小的表示宝宝、中等大的表示妈妈)
B、孩子自由分配角色并且进行简单介绍(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的)?
3、每个家庭分配10元钱
准备买东西有钱吗?没钱怎么办?(幼儿发散思维回答)
老师奖励孩子钱:数一数奖励给你们多少钱?
4、一家三口商量分配任务,谁管钱、谁记账、谁拿选好号物品。
三、游戏:今天我当家
家庭逛超市购物
(请3位老师做售货员货架分类摆放有价格签老师观察孩子买东西的情况及时指导帮助)
三、记录与分享交流
1、出示家庭收支统计表(这的什么表?什么叫收入?什么叫支出?结余是什么意思?)
2、教师指导幼儿记录:
1号家庭:支出了多少钱?买了什么?还有结余吗?没有用什么表示?
3、幼儿自己记录:
2号家庭:“奖励了这些钱用掉了这些钱还剩下多少钱?没有了写什么?”(提醒幼儿自己用别的符号做记录)
请3号:有没有结余?支出了多少钱?
请4号:你们家还有钱吗?没有用什么表示?
请5号:说一说用掉了几块钱?买了什么东西?
4、看统计表“比较哪些家庭有结余?”
四、了解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
“刚才你们出去的时候我接了个电话要收电费了”出示电费一栏
1、电费的什么?什么叫电费?(幼儿发散思维回答)
2、家里什么地方用到电?
3、电费不付会怎么样?
4、没钱怎么办?
小结:“刚才买东西把钱用光了没法交电费了一个家庭除了买东西和交电费还有什么地方用到钱?”
5、还有哪里需要付钱?
小结:吃的、用的、生病、上幼儿园、住房等等都要用钱的,平时爸爸妈妈当家赚的钱需要用的地方很多的,今天我们当家了,才知道当家不容易我们应该怎么办?
6、问“平时怎么节约钱?”
小结:我们不能干活挣钱但是可以帮助爸爸妈妈节约钱的还可以把旧报纸矿泉水瓶卖掉还有什么办法?还可以用废旧的用品制作玩具等
7、总结:一个家庭真不容易平时要节约不要浪费
教学反思: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强调了幼儿园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回归生活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根据活动目标,结合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今天我当家“这一活动内容,幼儿不仅运用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还通过买东西花掉用去的钱、教育幼儿要理智消费,建立合理的消费观念。知道勤俭节约,理解家长的苦心。在游戏中溶入了数学教育,更好的吸引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设计:
上幼儿园有一段时间了,妈妈说自从上了幼儿园我懂事多了,学到的知识也多了,到现在我都不用妈妈带路就能在一幢幢的高楼中找到自己家的位置,我还能找到自己好朋友的家呢!通过此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从生活之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记忆力!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操作中尝试发现门牌号码的表示方法和排列规律。
2、在主动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
3、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游戏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纸盒做的楼房材料人手一份,门牌插卡(用不同颜色区别层与间的数字)人手一份,多媒体课件,写有具体地址的信封若干,人物图像若干,彩色胶带卷(用于标示楼房位置)。
2、环境:多媒体、幼儿操作学习的场地、桌椅、地垫人手一块。幼儿:一定的生活经验,了解自己的家庭住址。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幼儿对门牌的已有经验
1、我们小湖真是个美丽的地方,马路又宽又干净,住宅小区建设得特别漂亮。请你告诉我你家住在什么地方?(幼儿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
2、这是**住宅小区,我们一起去参观。(播放多媒体,直观感受小区一栋一栋的住宅)
3、这栋楼我们来数数有几层?(镜头到一个单元)让我们来看看这第一单元。这是一楼,(镜头到一个门牌)这是什么?(101)你知道它的对面一间门牌号是多少吗?(在幼儿有答案后出现对面的门牌号)它楼上呢?(同法)
4、(镜头到小区人来人往的大门口)看来这个小区里住着很多的人哦。人越住越多,所以还需要很多的楼房才够呢。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工人叔叔造楼房好吗?
二、尝试操作——梳理幼儿对门牌知识
1、造楼房
我们造楼房用的材料是椅子和纸板,(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这里有造3、4、5层楼房的材料,喜欢造4层楼的小朋友可以选择这些,喜欢3层或者5层的可以选另外的一些。方法是:每个人拿一份材料,把材料折成楼房后套在你现在坐的椅子背后,把楼房正面展示给大家。,
2、编门牌
楼房都有门牌。请你把造好的楼房按照一定的规律编上门牌。
1)幼儿尝试自主编号。
2)请你说说是怎么编号的。
3)讨论:门牌号上各个数字代表的意义。
教师小结:我们把最底下的层叫做第一层,把最左边的间叫做第一间,所以一般来说我们编门牌的方法是: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第一个数字表示层,最后一个数字表示间,中间用0隔开,楼房的门牌号就是101、102、201、202等。
4)请小朋友检查一下自己的门牌编对了吗?没有编对的调整过来。
三、探究学习——认识住宅地址
(幸福小区)小区落成了,大家为小区的落成放个三响炮表示庆祝吧。“啪!”(集体击掌三下)
1、探究楼号。**小区里有几栋楼房?请小朋友来编号。
2、探究单元号。
观察第一栋楼房和第二栋楼房有什么不一样?(第一栋短,第二栋长……)第一栋楼房有三个单元,第二栋楼房有1、2、3,4、5五个单元。让我们从左往右数一数。教师逐一指各栋楼房,说说各栋楼房都有几个单元。
3、探究栋、单元、层、间的关系。红红要住进这个幸福小区了,她拿到了她家的钥匙,钥匙上有她家的地址(出示及钥匙地址卡片2-3-301),你看得懂吗?你知道他家的地址是**小区第几栋楼?第几单元?哪一间吗?
4、巩固认知。
如果请你也来这个新小区住,你希望住在那里,并告诉大家你的新家住在第几栋第几单元几零几?(请幼儿指出具体住处并完整表述地址,并说“我的新家在**小区*栋*单元*室,欢迎大家到我的新家来玩”。)教师根据幼儿的选择分别板书。
这个小区太漂亮了,老师也想把家搬到**小区来,我喜欢这套房子,你能说说老师新家的详细地址吗?(**小区第4栋第二单元501。)
四、巩固迁移——尝试生活中的运用
搬新家:小区建好了,很多住户要搬进来了。请你帮助大家一起搬家好吗?请你根据他给的地址帮助他们搬进新家。
请一幼儿讲解他准备把新住户搬进哪里?为什么是那一家?最前面的*表示第*栋,中间的*表示*单元,后面的*表示*房间。(同伴间可相互交流)
五、延伸活动:
小朋友互相交换家庭住址。
活动反思: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我们要更多的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孩子们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平时多采用一些小活动的教育方式不仅仅可以使孩子从中得到乐趣,也可加强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通过此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从生活之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记忆力!
活动设计思路:
教育《纲要》在健康教育内容中指出:教师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同时也强调农村幼儿教师要充分挖掘本土资源,而稻草正是农村随处可见,唾手可得的自然资源。而本班幼儿喜欢运动,喜欢一物多玩的体育器具。所以我选择了稻草,自己搓了具有乡土特色的草绳。激发幼儿参与健康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的:
1、在幼儿充分尝试草绳的各种玩法的基础上,发展幼儿的跳、跨、协调等各种能力。
2、培养幼儿大胆尝试、大胆创新、共同分享、体验成功。
3、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4、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准备:
用农村自然资源——稻草自制的草绳若干,音乐磁带两合,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热身活动
引导语:
1、宝贝们,你们看老师拿了什么?(草绳)。你们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知道它有什么用处吗?今天老师拿来干什么用呢?想知道这些草绳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小结:今天老师拿来的这些草绳是老师自己用稻田里的稻草搓制而成的。(教师可示范搓一段给幼儿看)现在我们每人拿一根和老师一起做热身运动。草绳说:它有好多好多玩法,玩起来又方便、又安全、又开心,今天要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现在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3、师生运动: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每人拿一根草绳,双手握住草绳的两端练习下蹲、踢腿、弯腰、扭胯等。
二、幼儿探索尝试草绳的多种玩法
(一)幼儿个别尝试
引导语:宝贝们,刚才我们已经和草绳做了朋友,草绳说它有好多好多玩法,玩起来又方便、又安全、又开心,今天要看我们小朋友本领到底有多大?能玩出几种玩法?现在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1、幼儿按意愿探索尝试,教师观察。
2、集中探讨幼儿刚才的各种玩法。(跳绳,抖绳,抛绳)
3、讨论草绳最普遍的玩法“跳”。
4、组织幼儿集体尝试最普遍的一种玩法——跳草绳。(双脚跳、单脚跳、跨跳)。
(二)幼儿两两自由结伴尝试
引导语:宝贝们,草绳说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跳、抖、抛等各种的玩法,现在草绳要找个草绳朋友一起玩,看看小朋友把两根草绳或多根草绳朋友放在一起怎么玩?
1、幼儿两两结伴玩草绳,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2、请合作玩得好的幼儿介绍并示范玩法。
3、幼儿继续尝试探索玩法。
(三)幼儿分组探索尝试草绳的多种玩法。
引导语:宝贝们,你们玩出了这么多的玩法,草绳真是太高兴了,现在我们分成小组,每组轮流介绍演示自己最拿手的一种玩法,而且每组玩出的玩法和别组不一样,每个宝贝都要玩别人介绍的玩法。
1、幼儿分组探索尝试,教师观察。
2、鼓励幼儿遇到困难同伴间协商解决。
3、幼儿集中讲讲怎样合作玩草绳的。
4、请玩法新颖的幼儿上来示范演示。
5、 幼儿集体观察评价,并练习新玩法。(跳绳圈、两人三足等)
三、游戏:帮小猴摘桃子。
引导语:宝贝们和草绳做了朋友,动了脑筋,玩出了不同的玩法,现在草绳说要和我们全体小朋友再一起做游戏好吗?“帮小猴摘桃子”在摘桃的路上要过小河,钻山洞,才能帮小猴摘到桃子,现在我们一起布置游戏场景吧。
1、将 草绳系成绳圈从头顶套过身体,再跨过用草绳平行摆成的小河路(跨过)。
2、 两名幼儿握住草绳的两端举至头顶成山洞(钻过)。
3、 幼儿依次循环游戏。
四、放松整理、收拾结束。
幼儿随音乐做放松动作。
结束语:宝贝们玩很久了,草绳累了,宝贝们也该休息了,让我们把草绳卷起来抱回家吧
教学反思:
1、 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稻草,由教师自己动手搓制而成的草绳,玩法多样,既方便安全,又节省了经费的开支,同时又具锻炼的实效,教师能积极为孩子创设锻炼身体的环境。
2、教师从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的流程、提供的材料以及活动现场的指导都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幼儿对参与本活动的兴趣,整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主动探索、积极参与的积极性。
3、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善于观察指导,组织形式多样,采用了个体尝试、两两结合尝试、小组探索和集体游戏的方法,可谓形式多样。
4、 整个活动体现出“玩中学、玩中练”,让不同层次的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乐意去尝试、体验,有利于激发不同水平孩子的运动潜能,同时让幼儿在活动中产生成功体验,对幼儿自信心、意志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幼儿园的主要建筑和景物,用绘画表现幼儿园的楼房、运动器具以及花草树木。
2、根据幼儿园建筑结构和景物位置,学习合理布置画面。
3、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在幼儿园里散步,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楼房、运动器具、周围景物等。
2、组织幼儿进行建筑游戏“我们的幼儿园“,初步掌握幼儿园的布局。
3、彩色笔蜡笔、画纸(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我们的幼儿园美不美,你们想不想把这么美的幼儿园画下来,今天就画“我们的幼儿园“好不好?
2、引导幼儿回忆观察过的幼儿园的布局
教师:你们在园里看到了什么?幼儿园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门窗在哪里,是什么形状的?园内还有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放在什么地方?树和花长在什么地方?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先仔细想好,然后再动笔。在纸上先画楼房,再画运动器具和花草树木,将房子画大一些,画在主要位置上。如果幼儿画面较空,适当启发幼儿补充内容。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找一找哪张画上的房子画得很平稳;哪张画上画的幼儿园里的东西最多等。
5、小结:我们的幼儿园真美,今天大家把我们的幼儿园画下来了,我们要爱护幼儿园的一切东西,使幼儿园永远都那么美丽。
活动反思:
通常,讲述、谈话在幼儿园是作为语言教育活动来组织的,与美术活动似乎没有关系。但是,在尝试几次充分的和孩子谈话后,我发现谈话是美术开始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绘画活动前的谈话是教师了解幼儿内心活动、引导幼儿思维进程的有效途径。通过谈话中教师引导、启发性的提问、幼儿回答及听取他人的讲述,使幼儿在头脑中已有信息的基础上,产生大量的、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以利于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同时,也形成了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思维的互动作用。
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同样要符合创造活动过程的结构,即提出问题或任务,寻找方法、得出结果。在此次活动中,教师由幼儿的关注点引发问题、提出任务,通过谈话活动中的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以及相互问的讨论拓展幼儿的思路,寻求个性化的、充满幻想的解决办法,并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想像。
在幼儿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词汇量少,对事物的形容表达不够准确、具体,无法将内心中的感受清楚地表达出来,家长和老师也就不能准确地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在绘画活动前,如果没有经过谈话、讨论,把幼儿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在创作想像画时幼儿很难进入最佳状态。而将幼儿语言活动与绘画活动相结合,在活动前围绕话题讨论,在活动最后展示、欣赏、讲述绘画作品,既为创造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思维预热时间,也可以使幼儿更多地了解他人的想法,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创作想像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同时会吸收大量的新信息,为下一次灵感的爆发做好准备。
大班语言活动: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态,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编出不同的情节。
2、能用恰当的词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4、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图片三幅、对话框三个。
2、两个幼儿一份讲述图片。
3、提前录好“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
4、提前认识、理解“对话框”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逐一出示图片1、3、2请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这是在什么地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词汇形容看到的背景图。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大老虎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它见到小兔子会怎么说?小兔子是怎样做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
2、出示第三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 最后怎样了?老虎吃掉小兔子了吗?
※ 谁帮助的它?怎样帮助的?
※ 大象的表情是怎样的?会怎么说?老虎的表情是怎样的?又会怎么说?小兔子呢,他的
表情是怎样的?它会怎么说?大象是怎样知道老虎要吃小兔子的?小兔子是怎样到河对岸的?
◎ 引导幼儿想象并说出兔子请大象帮忙时会怎么说?
◎ 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出各种可能。
3、出示第二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 大象像什么?小兔子是怎样过大象桥的?老虎是怎样想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小兔子会怎么说?
二、以对话框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图片中各角色的心理变化。
1、出示对话框,知道对话框放在谁那里,就是谁在讲话。
2、请幼儿分别听“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是第几幅的、谁讲的?为什么?是怎么说的?
三、请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完整讲故事。
1、教师提出讲述要求: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是怎么说的?是谁、怎样救的它们?最后怎样了?给故事起名字。
2、请幼儿两人一组用小图片互相讲故事。
3、请一至两名幼儿讲故事。
4、老师完整讲故事。
四、品德教育——乐于助人。
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反思:
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但大班幼儿往往已不满足于单纯的听故事,而是试图借助图片去想象、思考,创编合理的故事情节,并向他人讲述故事内容。新《纲要》中要求,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此,我在一系列的排图讲述活动中,通过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启发幼儿在理解每一幅图意的基础上,分析图片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图片合理地有序排列,创编故事情节和讲述故事的内容,培养幼儿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一.仔细观察
在排图讲述《大象救兔子》中,我根据故事的情节出示图片,先让孩子对画面有感性认识,运用描述性问题,“图上有谁?”、“它们在做什么?”、“小兔子是什么表情?”,让孩子描述画面中的景物、角色、动态,在孩子们对画面作出初步、基本的理解,然后以设问的方式来展开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最后怎么了?”“它是怎样帮助小兔子的?”等,对画面进行综合判断。然后,运用推想性问题,如“它会怎么说?”、“心情是怎样?”等,对画面外在内容进行推想、分析和判断。与此同时,还结合“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等分析性问题使讲述由表及里,由里到外地深入开展。最后,采用大图片与小图片相结合、集中与分组相结合等方法,使孩子能主动去看、去想、去说;使孩子参与机会多、讲述顾虑少;从而孩子的讲述就有头有尾,有情节有过程,孩子说话也逐渐做到了言之有序。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孩子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孩子创造力的始发因素。仔细观察是讲述的前提,只有把图片画面看清楚,才能有把握的去讲。不管是单幅,还是多幅,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上的环境、人物,细看人物的表情、动作,领会大致意思,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分析和合理构想。在每次活动中,我都引导幼儿充分地观察图片、理解图片,为讲述做好准备。
二.生动讲述
在排图讲述《救小兔》活动中,在幼儿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幼儿开始讲述。但幼儿的讲述思路较为混乱,急于把画面内容表达出来,也有个别幼儿流水帐式讲述,重点不明确。于是,我请他们讲一讲 “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等等,通过这些提问使幼儿对画面外的内容进行有根据的猜想,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在讲述中,幼儿一般会简单表达,但在语句的丰富性方面要经过教师有意识的提示、引导,幼儿才会去扩充自己的语言,在个别幼儿讲述后我提问:“小鸟是怎么飞的呢?”,就给幼儿较多的表达空间,给予幼儿回忆、学习词语的机会。同时也是幼儿间互相学习的好机会,一句优美的语言,一个正确的动词,经老师的肯定、表扬,会成为幼儿间追逐模仿的对象。
通过开展排图讲述活动,我体会到:
一.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是前提。根据活动材料的特点,要允许幼儿有不同创编故事的思路,调动和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如,在合理排图上,热情采纳幼儿的不同思路;在内容创编上,鼓励幼儿的大胆想象;在故事讲述上,努力捕捉和肯定幼儿语言的闪光点。
二.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是关键。要实现排图讲述的教学目标,教师积极而有分寸的引导极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看懂每一幅图的内容。其次,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幼儿理解图和图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图片排序这一难点作好准备。然后,教师要帮助幼儿凝炼故事主题,确定故事发展线索,编排故事情节。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根本。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贯串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在排图讲述活动中,我们以排图为主要目标,紧紧围绕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设计活动环节和展开活动内容,启迪和鼓励幼儿寻求故事的不同发展线索与情节。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既引导幼儿有条理地讲述故事,又启发幼儿用新鲜的词语生动地表现情节。
但是,这种尝试仅仅是开始,如何适合幼儿的实际,为幼儿所接受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还须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促成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让幼儿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有必要开展一“中秋节”为主题的活动。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节日前品种多样,色泽鲜亮味美可口的月饼闪亮登场,幼儿见得多也品尝得多。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中对中秋节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市上有月饼,中秋节快到了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大班社会活动《中秋节》教案与反思
活动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 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 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 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 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 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 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中秋节教案:一起过中秋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图书和童话剧表演,理解故事的内容。
2、根据教师所给的阅读线索,仔细进行阅读并讲述。
3、感受好朋友之间诚挚而深厚的情意。
活动准备:
"字宝宝乐园"教学挂图(字词:月亮)。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感受小田鼠毛毛的情绪变化。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第一幅图片):这是一只小田鼠,它的名字叫毛毛,你们看毛毛的心情怎么样?它为什么不开心呢?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第二幅图片):毛毛看到了谁?(介绍小灰鼠托托。)这时候他的心情怎样?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第三幅图片):毛毛和托托在做什么?看了这幅图,你觉得毛毛这时候的心情怎么样?
4、教师:到底发生里什么事情,让毛毛会有这些不同的心情呢?我们来看看,在书中找一找答案。
二、根据阅读线索进行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1、幼儿自主进行阅读。
2、集体讨论选择性阅读。
3、教师:为什么一开始小田鼠毛毛会不开心?站在门外的小灰鼠托托是什么样子的?毛毛看到托托做了什么?托托是怎么做的?
4、幼儿再次阅读,边看边听教师讲述故事或倾听教学CD。(教师讲述时,注意在语气上表现毛毛的不同情绪。)
5、围绕话题进行讲述。
三、了解故事所表达的感情。
1、教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讲述自己与朋友之间令人感动的事情。
3、教师:你和好朋友之间有没有过让自己很感动的事情,说给大家听一听。
4、鼓励幼儿两两结伴,模仿股市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表演,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的内容,感受故事表达的感情。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 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教材分析】
元且是中国俗称的“阳历年”,历来被视作家人团圆、亲友欢聚的节日。在元旦来临之际,教师和幼儿共同制订庆新年活动计划、装扮活动室、等备新年联欢会、组织包饺子等活动,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在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体验节日的喜庆。本活动引导幼儿学习用文艺表演、送祝福、包饺子等方式表达庆祝节日的心情,积极快乐地参与庆祝活动,感受、体验师幼同乐的美好。
【活动目标】
1.知道元旦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学习用各种方式表达庆祝新年的心情。
2.能主动参与新年庆祝活动,积极快乐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3.感受新年联欢会的欢乐气氛,体验成就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
1.引导幼儿自主设计庆新年活动计划,用福字、灯笼、窗花等装扮活动室,
排练节目并准备服装、道具,提前做好同乐会主持人的选拔工作,场地及音乐准备,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新年贺卡,饺子馅、面团。
2.“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拥抱冬天》。
【活动建议】
1.请幼儿参加庆新年大联欢活动,体验节目演出的成功感和师幼共同游戏的快乐。
(1)主持人主持活动,向大家介绍活动的主要内容。
(2)幼几表演事先排练好的精彩节目,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演。
(3)师幼共同进行游戏活动,如抢椅子、娱蚣竟走等,感受师幼同乐的欢乐氯围
2.同伴之间互相送贺卡,感受好朋友的新年祝福。引导幼儿和好朋友交换贺卡,为好朋友送上新年祝福。
3.积极参与包饺子活动,学习包校子的方法,感受劳动的快乐。
(1)组织幼儿进行包饺子活动。将幼儿分组,带领幼儿参与皮、包馅等活动,使幼儿在包子活动中提高劳动能力,感受集体活动带来的成就感
(2)组织庆新年饺子宴活动。
播放音乐,安排幼儿共同品尝校子,低声交流自己的心理感受、劳动的成就感和新年到来的喜庆。
4.做好活动后的整理工作。
组织幼儿做好物品的整理摆放和地面的卫生清扫工作,引导幼儿说出参加庆新年活动的感受。
【活动延伸】
幼儿在活动区中互相交流自己庆祝新年的方式,在《拥抱冬天》第 31 页上画下来。
【教材分析】
冬天在幼儿的眼中是充满乐趣和生机的。散文诗《冬天》形象地刻画了纷飞的雪花、挺拔的松树、芬芳的梅花和堆雪人的孩子们等鮮明景象,描绘了一幅灵动、丰富、有趣的冬之画卷。散文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富有童趣。“大地片白茫茫,好似穿上银衣裳” 一句将冬天的情景做了巧妙的比喻;“狗熊躲在树洞里睡觉,小兔换上厚厚的皮袄”等诗句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手法,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对于快乐的孩子们的描写更是形象而生动。本活动通过欣赏、交流、朗通等形式,引导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知冬天的主要特征,感受散文诗充满童趣的意境和冬天的美好。
【活动目标】
1.学习散文诗,理解散文诗所描述的冬天的主要特征。
2.能根据诗歌内容自编动作,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感受散文诗充满童趣的意境,知道在冬天要坚持锻炼身体。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5.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1.《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25,“幼儿学习材料”一拥抱冬天》,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
2.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冬天的变化和特征。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交流、分享对于冬季特征和变化的认识。
请幼儿说一说冬天里天气、动植物的变化以及在冬天里最喜欢做的事情,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散文诗,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感知冬天的主要特征。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幼儿欣赏诗歌。
提问:诗歌描述了冬天里的哪些景象?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进行描述,加深对冬季特征的认识,理解诗歌内容。
3.请幼儿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感受诗歌充满童趣的意境。
(1)结合课件,师幼完整朗诵诗歌,感受松和梅坚强、勇敢的品质。
提问:松树为什么依然碧绿健壮?在冬天里,你最喜欢哪种植物?为什么?
(2)请幼儿伴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用声音、表情、动作等表现诗歌充满童趣的意境。
提问:下雪的时候,小朋友们玩了什么游戏?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分别采用配乐朗通、加动作朗通等方式,引导幼儿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3)请幼儿自主阅读(拥抱冬天》第 18-19 页,再次感受诗歌充满童趣的意境。
4.使幼儿知道在冬天要锻炼身体,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冬天的喜爱之情
(1)提问:雪人对孩子们说了什么?你认为它说得对吗?为什么?
(2)小结:冬天虽然天气寒冷,但小朋友们一定要勤锻炼、多活动,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附
冬天
北风呼呼吹, 雪花轻轻飘。
大地一片白茫茫,
好似穿上银衣裳。
狗熊躲在树洞里睡觉, 小兔换上厚厚的皮袄。松树,迎着寒风,
依然碧绿健壮 梅花,在风雪中 散发出阵阵芳香。快乐的孩子们,
不怕寒风吹,不怕雪花飘。浪雪球,雪球越滚越大; 打雪仗,打来打去真热闲
堆雪人,乌溜溜的眼睛鼻子翘
仿佛对孩子们说:来吧,来吧,冬天锻炼身体好。
☆活动二:人物借形想象(大型剪纸)☆
【材料】
1.原开牛皮纸、红纸、白纸
2.中性笔
【玩法与建议】
1.快乐勾边。
○1 将纸铺平,幼儿躺在纸上摆任意造型,另一名幼儿用中性笔将整个人物在纸上勾边。
○2 延边将整个人物剪下,在剪下的人物造型上创意剪贴出眼睛、鼻、嘴巴,服装的花纹等
○3 剪好后贴在原开纸上
要求:将贴出穴的纸沿卡纸剪掉。
2.借形想象。
○1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想象。
○2 剩下的纸借形想象剪出各种小动物。
○3 剪好小动物后,贴在人物形象旁边,丰富背景。
☆活动三:海洋动物借形想象(小型剪纸)☆
【材料】
a4 纸大小的牛皮纸、红纸、白纸、剪刀
【玩法与建议】
1.快乐剪纸
○1 将 a4 白纸剪掉光边,任意剪出不同造型。
○2 在剪下的造型上展开借型想象海洋动物,创意剪贴出眼睛、鼻、嘴巴,花纹等
○3 剪好后贴在 a4 的红纸上,剩下的纸用来剪出大小不同的形状丰富背景。要求:将贴出穴的纸剪掉。
2.交流。
○1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想象。
○2 讲一讲自己的作品。
图一:时间吃早饭了,胖胖还在懒得睡觉,起床后就没时间吃早饭,就匆匆忙忙的去上学,起床后没有学,结果连鞋都没换,还丢了课本。
图二:洋洋在 6:30 就早早的起床了,自己穿衣洗脸,吃完了热乎乎的早饭,不慌不忙的去上学。
图三:上课的时候,胖胖不专心听讲,时间白白浪费了,一节课什么也没学会。洋洋上课认真听讲,抓紧时间学习。
图四:下课了胖胖只想着玩儿,而洋洋却合理安排课间 10 分钟,先去上厕所, 再洗手喝水,什么也不耽误。
图五:放学后,胖胖回家先看电视、吃零食,把时间白白浪费了,晚上 9 点才写作业,写着写着睡着了。
图六:洋洋回家先写作业,写完作业还自己整理书包;洋洋合理安排时间,心情很轻松。
附图:
教材分析
《送小鸟回家》这个故事由三幅图构成,图片内容以三只小鸟从鸟窝里掉下来为线索,小动物想办法帮小鸟回家的故事情节简单,角色鲜明。图片内容符合中班幼儿开始思考问题并能大胆讲述的特点。因此选择此图片作为看图讲述的内容,希望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图片,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积极大胆的交流自己所思、所想。不仅仅获得语言经验的积累,同时激发了幼儿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
1.较连贯的讲述送小鸟回家的故事情节。和对话。
2.能尝试用“可是”、“接着”等连接词和伤心、开心、高兴、快乐等形容词讲述角色心理活动。
3.喜欢参与看图讲述活动,体验乐于助人的快乐。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讲述图片 PPT,幼儿每人一份图片。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思考,引出活动主题。
提问:图片上的小鸟怎么了?小鸟为什么哭了?猜猜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可是”、“接着”等连接词和伤心、
开心、高兴、快乐等形容词讲述角色心理活动。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片内容。
提问:三只小鸟怎么了?它们为什么哭呀、小鸟回不了家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它们?
2.出示图二、图三,观察画面内容。
提问;谁来帮助小鸟?它们把小鸟送回家了吗?长颈鹿是怎样帮小鸟回家的?儿观察画面内容。
3.幼儿分组讲述,引导幼儿按图片顺序观察、连贯的讲述三张图片的主要内容
(1)幼儿两人一组,自由讲述。
提问:谁来帮助小鸟?它们是怎么帮助小鸟的?请幼儿两人一组按图片顺序用完整语句连贯讲述三张图片内容。引导幼儿运用:可是、接着等连接词和伤心、开心、高兴、快乐等形容词,描述故事。
(2)每组派代表讲述,引导幼儿初步学会倾听同伴讲述,并挑选出好的句子和词语让幼儿学习,丰富幼儿讲述经验。
(3)引导幼儿学习运用“可是”、“接着”等连接词比较连贯的讲述图片内容。
老师也有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小朋友注意听老师用了哪些好听的词语把故事连接起来的 。
三、引进新经验,感受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快乐 。
1.分 析 幼 儿 和 教 师 讲 述 的 内 容 , 引 出 新 经 验 。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建立新经验将输出角色的心理活动和对话。
出示图一,感知小鸟的心理活动
提问:小鸟从树上掉下来它们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出示图二,幼儿表演小动物之间的对话。
提问:小羊、小兔看到小鸟伤心的哭了,它们会对小鸟说什么呢?小鸟会怎么说?(师幼共同表演对话)
出示图三,感受小动物心理活动和对话。
提问:长颈鹿会对小鸟说什么?小鸟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会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小鸟回家了小动物们是怎样的心情?
2.鼓励幼儿新的经验进行讲述,并提出新的讲述要求。
3.请个别幼儿讲述、表演。
请小朋友把自己编好的故事边表演边讲给小朋友听,听听他们的故事里,你最喜欢他们说的那句完整的句子和词语。
四、给图片起名字
图片还没有名字呢,动动你们的小脑筋来给他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活动延伸:
把图片投放在语言区让幼儿大胆的发挥想象去创编新的故事。
附
送小鸟回家
一天早上,三只小鸟不小心从鸟窝里掉了下来。小鸟们很伤心,它们想回家可是回不去。
接着,小兔和小羊走了过来。它们抱起小鸟,想把小鸟送回家,小鸟们很开心。可是,小兔和小羊太矮了,不能把小鸟送回家。
接着,长颈鹿来了。长颈鹿脖子一伸,轻轻松松地把小鸟送回了家。小兔、小羊和小鸟们高兴地说:"谢谢你,长颈鹿!"小鸟们回家了,小动物们快乐地在草地上唱歌、跳舞。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大班美术活动,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人物参与六一活动时的不同动态,了解人物的比例关系和空间关系,画面布局合理。感受六一儿童节的快乐。
活动目标:
⒈观察人物参与六一活动时的不同动态,了解人物的比例关系和空间关系,画面布局合理。
⒉大胆作画,能表现自己六一活动中最有趣或最令自己感动、喜欢、难忘的情景。
⒊感受大家一起参与六一活动时热闹、欢快的场面,体验大家一起的快乐。
⒋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⒌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⒈经验准备: 有参与六一活动的经验。
⒉物质准备:长卷、记号笔、油画棒、六一活动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欣赏小伙伴参与六一活动的照片,观察人物参与六一活动时的各种动态。
⒈请幼儿观察、讨论小伙伴参与六一活动时的各种动态。提问:照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⒉请幼儿学一学小伙伴参与六一活动时的样子,感受六一活动时的各种动态。
二、教师示范绘画人物游戏时的动态,帮助幼儿掌握人物动态的画法。
教师绘画出六一活动中幼儿打水枪时的动态,请幼儿说一说出现了什么有趣的画面、画上的人在干什么。
三、指导幼儿绘画己六一活动中最有趣或最令自己感动、喜欢、难忘的情景的场景,引导感受大家一起参与六一活动时热闹、欢快的场面。
⒈回忆自已参与六一活动时的甜蜜时刻
师:你们参与过六一活动吗?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喜欢、难忘?
小结:和好朋友在一起玩时很开心、很高兴,六一活动时场面很热闹、欢快。
⒉幼儿自由创作绘画六一活动
要求:绘画参与六一活动时发生的难忘事情,画出自己所在的地点及发生的事情,画面布局合理。
⒊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引导幼儿分享、交流作品。
引导幼儿欣赏、交流,说说六一活动时的甜蜜的时刻,启发幼儿围绕作品主题、人物动态、画面布局进行评价。
本课教案免费预览:
挑战5 完整表演,C段分角色
挑战4 替换“爸爸”口令,表达爱意
挑战3 完整表演,教师逐渐退位,幼儿自我总结学习方式
挑战2 分析AC段音乐及情境并做练习
挑战1 分析AB段音乐及情境并慠练习、反思
看图 出示图谱,了解故事情境和顺序
动作 音乐师随乐动作,师幼回忆动作及代表的含义
故事
动作建议:
[1-17]小节:双手又腰左看,右看;走三下。重复4次。
[18-25]小节:双手上举,展现大臂肌肉
[26-29]小节:两手指自己的大腿,展现大腿肌肉
[0-3]小节:手指远方,指四下
[34-41]小节:双手做爬山状
[42-45]小节:抓的动作四下
[46-49]小节:双手放在腹部
[50-65]小节:重复[1-17]动作
[66-68]小节:双手张开呈呼状。放在嘴前
[69]小节:双手又腰
[70-73]1小节:重复[66-69]动作
[74-77]小节:重复]66-69]动作
[78-81]1小节:拍手四下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闲聊波尔卡》,感受乐曲活泼欢快、幽默诙谐的情绪,随乐做律动活动。
2、在情境、图谱、口令动作的暗示下,尝试做公鸡走路、展示力量,捉虫子及与小鸡互动的动作。
3、在表演情境中,通过替换部分口令,充分感受,表现父子间的逗趣、有爱的快乐场景。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图谱、音乐《闲聊波尔卡》(AB+AC)
活动过程:
一、倾听故事背景,了解公鸡爸爸出门的原因及目的
二、欣赏音乐及教师动作,师幼回忆动作、猜测动作代表的含义
三、根据图谱,分析故事情境、音乐结构
——幼儿根据图谱猜情境、顺序
四、听音乐,看指图动作、分段分析故事情节,动作练习
听音乐,分析图谱
1、分析AB+段音乐及情境
单独口令动作练习
小结:它看了4下,然后展示2次翅膀,大腿肌肉1下,发现了虫子。它走过小山坡,抓了4条虫子,然后,放进口袋,准备回家。
——退出1,看指图,轻口令:引导幼儿反思,及时提出“难点”
一一退出2,独自看图,听口令
2、AC部分分析练习
一一师做鸡爸爸,幼儿做鸡宝宝,对话动作练习
——C段合乐练习
——AC音乐练习,反思
五、完整练习,幼儿反思总结,教师逐步退出
1、看指图动作、听口令,完整练习
2、看指图,完整练习
3、尝试自己看图谱练习,体验自我成就感;
反思总结自我学习方式:看图、听音乐、看老师提示、之前的认真练习等
4、从感谢、鼓励和爱的维度,替换“爸爸”部分的口令和动作,合乐练习
5、律动+师幼互动一一根据孩子情况分配师幼角色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自己歌声与伴奏音乐、同伴歌声的协调统一。
2.学习并理解休止符;体会说唱歌曲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3.积极参与活动,充分享受歌唱活动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7.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节奏图(下面有马路和小树);画有背景的图片;鸭子小图片若干;数字2.4.6.7.8;移动小鸭子一只;红绿灯;红圈一个(贴在手掌心)。
活动过程:
1.节奏激趣。
(1)出示红绿灯:这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小鸭子走在马路上看到红绿灯会怎么走?
(2)出示节奏图,学习并理解休止符。(∣●●●●●∣●● ●●●●∣●● ●● ●●●∣●● ●●●●∣)
教师:我走在马路上,心里真高兴,看到绿灯走走走,看到红灯停下来。
鸭子边走边叫,怎么叫的?我们看着红绿灯来试试。
(3)学习用鸭子的叫声表现节奏∣●●●●●●∣。
这里还有一组红绿灯,我们用小鸭的叫声把节奏表现出来。
创编鸭子的不同叫声,表现节奏。(咕嘎)
2.“数鸭子”游戏。
(1)出示图片:今天不光来了一只鸭子,还来了许多鸭子。我们现在来玩“数鸭子”游戏。我们先来看图上有什么?
教师: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问完教师迅速在图上贴上两只鸭子。幼儿答:一共有2只;
教师继续问: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问完教师迅速在图上贴上两只鸭子。幼儿答:一共有4只;
教师边问边依此贴上2只、1只、1只鸭子,幼儿快速作出反应。
(2)提炼归纳:老师是怎么问的?数到了几只鸭子?
3.结合节奏图学习说白,提醒幼儿注意休止附。
4.随琴声学习歌曲演唱部分的前半段。
5.继续“数鸭子”游戏。
(1)教师:又有小鸭子游来了,数数有多少?教师快速在图上贴上鸭子,问:现在有几只?
(2)教师轻声哼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3)幼儿跟唱歌曲后半部分。
6.完整学习演唱歌曲。
7.师幼共同小结歌曲的特点。
8.师幼共同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活动延伸:
1.学习二声部演唱,体验和声之美。在演唱部分的乐句末加上“嘎嘎”,分组演唱。
2.学习歌曲的第二段。
3.欣赏其他的说唱歌曲。
活动反思:
教具设计巧妙,在节奏练习中创设了小鸭过马路走红绿灯的情境,抽象的休止符用红灯来表示,浅显易掌握;演唱部分的教具是一张背景图,简单的图片实用性强,尤其是教师迅速在图上贴上鸭子,让幼儿快速反应出鸭子数量,在游戏中幼儿轻松理解了歌词。贴在教师掌心里的红圈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有需要特别提醒的地方,教师就及时把红圈亮出来,便于幼儿对停顿的掌握。
活动的难点是休止符的掌握与表现。教师通过红绿灯、掌心的红圈来突出休止符,通过红灯停来表现休止符,所以难点基本得到解决。活动中还注意到了个别指导,对个别幼儿加强关注和提醒,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休止符。整堂课以游戏贯穿,以小鸭的角色串联一个个游戏,难度也逐步加深,幼儿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活动需改进的地方:课前没与幼儿接触,所以幼儿有一些拘谨;积极性还要调动的更强一些;对于停顿和说唱歌曲的特点,幼儿平时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今天幼儿的练习多了一些。
设计背景
本内容为学前班第一学期教学内容,是在幼儿掌握5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让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使幼儿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
2、在幼儿生动活泼的情景和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7、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得数是5的加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的组成学习加法。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孙悟空图片、实物(1朵白色的花,4朵粉红色的花,一棵贴有数字4的树,一棵贴有数字5的树);背景图(苹果树上2个黄色的苹果,3个红色的苹果,河里3条大鱼,2条小鱼);写有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的树叶、火车头头饰;贴有车厢号码的火车车厢挂饰、每个幼儿一张写有加法算式的火车票;1—5数字卡,“+”卡、“=”卡。
学具准备:
每个幼儿5个桃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准备
1、幼儿边唱边跳歌曲《小青蛙找家》入座
2、复习:(小游戏)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5的组成,现在我们做个“凑数”小游戏好吗?
幼儿:好。
师:举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一的手势),你出几?
幼儿:你出“1”,我出“4”。(打四的手势)
合:1和4合起来就是5。
……
二、创设情景,探求新知
1、活动一:孙悟空送仙桃,小朋友操作活动。
师:《西游记》小朋友都喜欢看,对吗?那你们最喜欢谁呀?
幼儿:孙悟空、猪八戒……
师:瞧,谁来了?(出示孙悟空图片)
幼儿:孙悟空
师:孙悟空来到学前2班,你们高不高兴呀?你们看他手里拿的什么呀?(桃子),孙悟空从花果山上带来了许多仙桃,他要送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请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桌上都摆了5个仙桃,孙悟空要考一考小朋友,请小朋友摆一摆,5个桃子有几种分法?看哪个小朋友分法最多?
(幼儿操作,师巡视)
师: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告诉孙悟空,他是怎样分的?
幼儿:5个桃子可以分成1个桃子和4个桃子……
师:(小结)5可以分成1和4,1和4和起来就是5 ……
2、活动二:孙悟空变戏法
师:孙悟空说小朋友真聪明!他要和我们小朋友来比一比,看一看谁的本领大?我们知道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你们看,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说变,变出了一束花(一朵白色的花,四朵粉红色的花)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手里有几朵白色的花?几多粉红色的花?一共有几朵花?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请说出算式。
( 幼儿回答,教师将算式贴到黑板上)
师 :我们知道加法有一个交换律,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用手势交换1朵花和4朵花的位置)请一个幼儿说出算式,再贴出算式。
孙悟空说小朋友太棒了,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我再拔一根毫毛,考考小朋友,他变出一棵苹果树(揭开背景图苹果树部分:2个黄苹果,3个红苹果),教法同上。
孙悟空说我变了两次戏法都没难倒小朋友,我还可以变,孙悟空又一次拔出了一根毫毛,变出了鱼(揭开背景图河部分:3条大鱼,2条小鱼)让幼儿观察,自己编题、列算式,然后叫两名幼儿说结果:一个提问题,一个说算式,老师和其余幼儿进行评价。
3、活动三:帮树叶宝宝找树妈妈
师:花果山上的树叶怎么飘到这里来了,原来树叶宝宝和树妈妈走散了,叶宝宝一定很害怕,小朋友想想办法,帮帮叶宝宝,好吗?我们看看叶宝宝身上有什么?原来有电话号码,就是加法算式,小朋友算出得数就能帮叶宝宝找到妈妈了。
(幼儿操作,将树叶挂在相应号数的树上)然后请两名幼儿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三、游戏:开火车
师 :是谁打电话来了?哦,悟空来电话,邀请我们到水帘洞去玩,你们高不高兴?我们坐火车去好吗?老师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火车票,幼儿算出自己的车厢号码,然后上与得数相同的车厢,有秩序地排在戴头饰小朋友的后面。(算错的不能上车),在开火车的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出教室。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刚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课堂纪律也很好,与老师配合的很默契,可时间长了,有的幼儿注意力就可能分散,还有的幼儿由于游戏的刺激可能过于兴奋以至于课堂秩序有点乱,这时,老师就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活动目标:
1.在逛超市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并初步感知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将自己的活动过程清楚正确地填写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处。
4.会做文明顾客,爱惜商品,轻拿轻放。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①银行,分有四个窗口,分别巾上1元、2元、5元、10元标志。
②超市:商品上分别贴上以1—9不同价格的标签。
2.钱币:1元、2元、5元、10元若干。
3.铅笔、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取款
1.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超市,那买东西时需要什么?(钱)那去哪儿拿钱呢?(银行)
2.(引导幼儿观察银行取款处)师:银行开设了四个窗口,你发现窗口上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个窗口只能拿1元或2元、5元、10元)
3.认识纪录单,并学习填写。
师:你去银行拿钱先要填单子,你要拿多少钱,就填在单子上,在这张单子上,我们填在哪儿?(在工标记处)
师:否则这么多人取钱会把钱取光的,那后边的人就没有钱取了,所以银行有规定,每人最多只能拿10元钱。你想拿多少钱呢?
4.请幼儿示范填单子。
(1)请一幼儿把想取的钱数填在单子上,例:取9元钱。
(2)师:怎样才能取到9元钱呢?该怎样拿?请一幼儿示范,师生共同检查。例:分别取了5元、2元、2元。
(3)学习记录取的钱币面额。
师:他是怎么取的呢?谁来帮他记下来?(请一幼儿示范记在启示单上)。
5.引导幼儿相互检查。
师:取好钱后可请朋友帮你看看取得钱和你想取的钱是否一样。
6.幼儿取钱,教师注意帮助幼儿检查。
(二)逛超市
师:拿了钱我们可以去逛超市了。
1.交待购物要求。
师:这么多东西,每样东西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看什么?(标签)
今天我们每人只能买一样东西。出门时,请在自动交款处按商品价格交款、找钱。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
3.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三)记帐
1.师:今天我们都做了小主人,去超市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你们记得今天你拿了多少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还剩下多少钱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可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那怎么办呢?(记下来)
2.引导幼儿学习在记录单上记录。
师:那我们记在哪儿呢?(记录单上)。买多少钱的东西可记在哪一格?(“超市”格下)还剩多少钱记在哪儿?(“钱”下)边上的“?”表示你是怎么算的?把方法写下来,谁会记?(请一幼儿示范记录,全班检查)
3.幼儿当自己今日购物的账记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看记录单相互介绍自己购物情况,请个别幼儿在集中介绍。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会用加减运算本领取钱、购物,还会用记录单记录记下自己购物的情况,真能干,那你觉得用记录单记录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方便、不易忘、清楚)
今后我们还可以设计更多的更好的表格来帮助你,你也可以把你的好的方法介绍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孩子有了足够的自由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积极性特别高,同伴间也有了足够的交流,孩子将这次活动的经验同以往相比,归纳总结出如何又好又快的购物,对以后的的良好购物习惯铺好路。
活动设计背景
本学期,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数的分合和10以内数的加减了,针对孩子们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情况,我将数学内容的学习融入故事、图片、游戏等活动中,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关系。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幼儿能正确、迅速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 逐步培养幼儿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
2、小鸭子、小鱼、苹果、小花等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引入话题
师:刚才我们变了很多小动物出来,今天小动物们都来森林里玩了,看,哪些小动物来了 …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背景图内容
二、教师出示背景图
1、引导幼儿看图回答问题
池塘里先游来了5只小鸭子,又来了2只小鸭子,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只小鸭子?
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5.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6.提问:如果池塘里先游来2只小鸭子,后游来5只小鸭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7.请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
三、教师创设情境并提问
1、师:池塘里的7只小鸭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池塘里有几只小鸭子了?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四、以相同方式请幼儿看图说出相关算式
师:天空中有6只小鸟,又飞来了两只,一共有几只了?
请幼儿讨论并回答。
师:大树上有10个苹果,被小鸟捉走了两个,还剩几个?
以相同方式请部分幼儿说出算式
五、活动结束:
游戏——邮递员
请幼儿以“送信”的方式大声说出信封上的数学算式,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反思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幼儿主要是看图应用题。可我们要注重幼儿对数学信息的发现,与数学信息的组织,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看图练习题加上数学语言,组织形成一道解决问题,一来增加兴趣,二来为进一步应用题学习打下基础,是十分可取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应该把应用题的教学溶入每节课当中,减化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使幼儿接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单一只教应用题的效果好得多。
设计意图:
本月我班主题是《海底世界》,幼儿对小动物们有着与身俱来的好奇心,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鱼,产生浓厚的兴趣。鱼类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态,各种各样不同的花纹,这些花纹单纯用水彩笔、水粉、油画棒色块的对比,涂色是很难充分表现出来。而线描画这一形式,对大班孩子的画画有很大的质的提高,尤其对孩子想象力和表现力。并且我班的孩子对画画兴趣都很浓厚。
本次活动正是抓住幼儿感兴趣、喜爱的物品。让幼儿通过自己细致观察、敏锐的触觉,独特的视角,自由进行创作发挥,并把单纯的班级环境布置与课堂与主题衔接,让幼儿参与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并对幼儿从小进行环保教育,进行人与自然的和谐教育,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
活动目标:
1、运用点、线、形来装饰鱼和表现鱼不同的外形特征。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6、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7、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用点、线、形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活动准备:
1、投影机、下载各种鱼的照片
2、白纸、记号笔。
3、各种点、线、面的范例,教师画好的鱼的范例若干。
活动过程:
一、 猜谜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
有嘴不说话,没脚会玩耍。
小孩见了它,心里乐哈哈。
小猫见了它,伸手就要抓。(鱼)
生:小鱼
(2)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
(3)通过投影,让幼儿更仔细观看各种鱼的照片,让幼儿进一步感知鱼的外形和花纹。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美丽的鱼,让我们也一同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4)引出海底世界背景图(珊瑚,水草及一条哭泣的鱼妈妈),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引入课题。
教师语:可是突然有一天,海洋里的鱼都消失了,只剩下鱼妈妈和漂浮着的塑料袋,饮料瓶,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幼儿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向幼儿进行环保知识教育。)那我们一起来帮助鱼妈妈找回她的孩子好吗?
二、教师展示线描画的(点、线、面)的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出自己不懂和不会画的(点、线、面),并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1、点画法。
展示点的种类:圆点、短点、雨点、正方形点、三角形点、空心点、沙点、十字点
2、勾线画法。
线的种类:横线、竖线、斜线、交叉线、波浪线、折线、凹凸线、卷曲线、弧线、鱼鳞线、三角螺旋线、方螺旋线
3、面的画法。(点和线的排列组合)
面的种类:正方形组成的面、圆形组成的面、半圆形组成的面、三角形组成的面、长方形组成的面。
三、欣赏教师画的鱼的范例,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这些鱼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师:老师画的这条鱼是什么形状的?用了什么样的线条进行装饰?
四、示范讲解如何对鱼进行装饰?如何处理分割画面?处理画面中点、线、面的疏密关系的画法:
(1)教师出示小朋友的作品讲解如何在鱼身上分割画面的块,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画面中点、线、面的疏密关系。
(2)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鱼?用什么线条来装饰?
五、师提出作画要求:
(1)在作画前先想一想:自己要画什么样的鱼?可以看看周围鱼的照片,要用什么线条装饰?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要求构图大。
(3)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鱼,并注意点、线、面的疏密变化。
(4)安静作画,不影响别人,注意坐姿。
六、幼儿分小组创作,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对幼儿创造性表现的作品及时给予肯定。
(1)鼓励幼儿在绘画中大胆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的运用。引导孩子自由发挥,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验到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七、观赏评析作品:
(1)请幼儿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画的鱼,把自己想对鱼宝宝说的话和自己画画中的感受,告诉老师写成“悄悄话”的形式粘贴在作品上。
(2)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喜欢哪一条鱼,为什么?
(3)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帮助鱼妈妈找回了鱼宝宝,并且鱼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点、线、面的疏密也很好,鱼妈妈谢谢你们了,现在我来当鱼妈妈,小朋友来当鱼宝宝,我们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就用故事把握住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有的说:鱼妈妈看到鱼走了伤心的;有的说:水太脏了,鱼都死了;有的说:水里都是塑料袋和牛奶瓶……我没有否定孩子的回答,一直根据孩子的问题启发幼儿,每个环节环环相扣,为后面的环节作好铺垫。
我向幼儿展示大量不同的图片,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孩子在观察电视、投影等多种图片的直观感知下,对鱼的形态和线条能很好的把握,活动兴趣一次比一次高涨。在绘画前我的要求明确,对线描画的技法和点、线、面讲解清楚,孩子在绘画时能很好地运用,并向我们展示不同形态的鱼。虽然整节课的授课时间较长,但孩子的完成情况和热情高涨,尤其在活动结束,孩子们都有很多的话对小鱼叮咛,有的幼儿说:小鱼你要和妈妈在一起不要乱跑,不然会被大鱼吃掉。有的幼儿说:小鱼我下次到海底世界和你一起玩。
本次活动不仅将主题与班级布置结合,美化班级环境,让孩子自己成为班级的主人,参与其中,而且对孩子进行人与动物的和谐教育。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介绍点、线、面中,我的讲解过于罗嗦,应该出示点、线、面,介绍画法和技法后,应让幼儿自己提出疑惑或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性。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6、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7、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塑料袋、吸管、一次性塑料杯、彩纸、气球、鱼缸、游泳圈、皮球等。
活动过程:
一、塑料袋里有什么
1、提问: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两个分别装有水果玩具和药盒的塑料袋)
2、师:这些东西都装在什么里面?(幼:塑料袋)
3、出示第三个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提问:咦?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呢?有没有东西啊?(幼儿观察、思考、自由回答)
4、小结:对,这里面装的就是空气,那为什么刚才小朋友说里面没有东西呢?对,空气就是看不见的。
二、抓空气
1、 师:这里的空气是老师装的,你们想不想试试?好,请你们拿出自己的“魔术袋”去抓空气。注意安全,抓完以后赶快用手捏紧袋口,不要让空气宝宝跑掉了!好,去吧!
2、提问:哦!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小,来,说说看,你是在什么地方抓到的?(个别提问)
3、师小结:好!把你的“魔术袋”装进口袋里。是呀!空气宝宝其实就在我们周围。来,摸摸看。(幼儿感知)空气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1、师:但是,空气的本领还大着呢!来,试试看。跟老师这样做。(幼儿在手背上吹气)
提问:你有什么感觉?风是从哪里来的?(幼儿思考并做出回答)
2、师:原来我们用力吹气的时候,空气就流动了,这样就让我们感到有一阵风,凉凉的,这就是空气的本领。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用桌上的纸折一把小纸扇,折好以后扇一扇,有什么感觉?待会儿在告诉老师。好!开始吧!(幼儿动手操作)
3、幼儿完成以后相互交流、讨论,教师个别提问。
4、小结:对,其实空气是流动的,它形成的风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形成风的?(引导幼儿思考空气流动带来的好处)
四、空气的重要性
1、“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空气,不信,我们就来试试。等一会儿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来,一、二、三。”(幼儿嘴巴闭起来,用手捏住鼻子)
2、呼吸空气,说出自己的感觉。个别提问。知道空气的重要性。
3、小结:我们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空气,动物和植物也离不开它。
4、出示两幅空气污染的图片,幼儿观察,个别提问。
5、师: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空气,人们呼吸后对身体有害。所以,我们要保护空气这个好朋友,不要伤害它,让它变得更健康,我们也健康了。
五、探索活动
1、出示粉笔,幼儿猜猜里面有没有空气。
2、 实验:将粉笔扔进水里,幼儿观察现象。证明粉笔里面有空气的存在。
3、 示吸管,提问:这里面有空气吗?(幼儿动手做实验,用吸管轻轻地往水里吹气,观察现象,个别提问。使幼儿知道空气存在于一些物体中。)
4、 幼儿了解空气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出示皮球、游泳圈,让幼儿知道里面是有空气的。说出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六、结束活动
1、现在我们来玩个踩气球的游戏,把里面的空气宝宝放出来吧!
2、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一、充分突出科学本质,体现浓浓的科学味
我们经常说科学课要有科学味,科学课要突出科学本质。那科学本质是什么?首要是实证意识了。在这节课中我有意在认识空气、魔术揭秘等活动中渗透这方面内容的教育。这节课,学生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证实了自己印象中的“空气”是怎样的,学生对空气的概念从模糊到清晰,甚至从错误到正确。另外,从学生一开始对魔术产生迷惑到后来利用实验揭开其中秘密的眼神我看出了,他们已以懂得了用证据说话的道理。实证的科学意识从此在他们身上扎根。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观察能力是各项科学探究能力中最基础的。但往往观察又容易流于形式。学生在认识空气的活动中,会了先想好要求、想好怎么做再观察,同时学生在观察时也会运用眼看、耳听、手摸等感官,学生还在推测“空气为什么能让杯子外面的水进不来”的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这些活动表现都告诉我,他们懂得观察要有目的性、观察要借用感官、借用一定的工具,他们的观察能力开始提高。
科学课程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那科学探究又以科学思维的培养为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这节课中,学生并没有急着开展实验,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探究问题进行分析。学生不但学会“做中学”还在“思中学”。
这节课时时处处都能力看到学生智慧的花朵在绽放,到处飘着浓浓的科学味。
二、以活动产生合力,构建高效的课堂。
在设计中,我大胆地重整了教材,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目的在于构建高效的课堂。学生对我安排的小魔术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并自地探究其中的奥秘,形成了学习的驱动力。在认识空气、魔术揭秘的活动中,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等多元体验学得有滋有味,积极主动,形成了内驱力。学生对课外探究活动“纸的奇遇”,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很好地延伸了探究了热情,形成了延展力。相信,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学习一定不比课堂差。这三种力在课堂中形成了合力,学生成功地构建了科学概念,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问题
这节课中,由于是异地教学,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深,因此课堂调控方面还需要加强,也因如此,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扎扎实实地提高自身的基本功,把每一节科学课上得更好!
设计意图:
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是抽象的数字概念。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赛”中增勇气,“乐”中长才干。意在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学,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通过本科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教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规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在游戏的情景中让幼儿能感知相邻数。
3.进行朋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
4.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7.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圆片教具若、,磁性黑板、1--10的数字卡片(人手1套)、1——10的大数字卡片(人手一张)。
2.幼儿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 通过语言引出主题:
小朋友们,你们有朋友吗?你们的朋友是谁呢?
二、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并体验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对应并置的两排圆片,数量分别是2和3.师:第一排圆片有几个?第二排圆片有几个?第一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一排圆片呢?我们可以说2比3少1,3比2多1。
2、教师在3个圆片下面再贴出第三排4个圆片。
师:第三排有几个圆片?第三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三排圆片怎样?我们可以说3比4少1,4比3多1.
3、教师以中间一个数为参照,先与前面一个数比,再与后面一个数比。
师:3比2怎样?3比4怎样?
4、师小结:3比2多1,3比4少1,所以3的“好朋友”就是2和4.通常我们就把这排在一起的3个数叫相邻数。
5、教师把2个圆片取下,在4个圆片的下面贴上5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4比3怎样?4比5怎样?所以4的相邻数是3和5.
6、教师把3个圆片取下,在5个圆片下面贴上6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5和4怎样?5比6怎样?所以5的相邻数是4和6。
7、教师直接说数字6、7、8、9,请幼儿说出它们的相邻数是谁和谁?启发幼儿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找它们的相邻数,幼儿回答后,师可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理解10以内的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三、玩游戏“找朋友”,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1、“找朋友”的游戏。
将幼儿分为四组,每组幼儿胸前挂有1——10的数卡。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本组的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到本组的朋友,音乐停止,2、3、4的幼儿手拉手站一排。(先请10位幼儿演示,然后游戏继续。)
2、卡片游戏。
师事先发给幼儿1——10的数字卡片,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幼儿找出该数的两个“朋友”,并将卡片举起。
(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四、结束部分。
1、游戏后评价。
2、师小结,教育幼儿要像数字宝宝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设计意图: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友爱同伴的意识。)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再衔接到数字朋友中去。整个活动老师通过讲述、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再用卡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结果几个环节帮助幼儿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老师请幼儿找朋友时,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问题刚提出,孩子们就争着回答;老师请小朋友们做“找朋友”的游戏时,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还有幼儿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动后请家长回去利用扑克牌与幼儿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再玩几次类似的游戏。
活动目标
1、操作中发现物体不同的组合方法,发展幼儿的初步推理能力。
2、感知数学活动的有趣。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动物头饰小猴、小松鼠各一张。
2、每组一个小筐,每人10颗纸糖。
3、蛋糕纸杯5个、4个空易拉罐、3个饼干袋。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小猴。
1.教师:小猴弟弟过生日,要请好朋友来做客,准备了许多糖果。
为了让每个朋友都可以吃到,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一个或者两个糖果。
朋友来了,小猴真开心!可是直到朋友走了,它也没有搞清楚今天来了几位小客人,它在整理房间时发现,小客人在废物筐中剩下10张糖纸。
2.提问:客人一共吃了几个糖果?
3.帮小猴弟弟算一算,今天可能来了几位小动物?请小朋友想想?
4.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一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
5.如果客人每人吃两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
6.如果每个客人可以吃一个糖果也可以两个糖果,那来了多少个客人?
7.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每人拿10颗纸糖,算一算来了几个客人?
8.比较三种分法,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
二、再次出示图片
1.现在小刺猬也要请客了。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两个或者三个食品,直到客人都走了,小松鼠也不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它发现废物箱里有蛋糕纸杯5个、4个空易拉罐、3个饼干袋。
2.现在请小朋友猜猜看来了多少客人?
3.客人一共吃了几个食品?我们一起来数数?
4.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两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教师操作。
5.如果每个客人都吃三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我们也来算算,请幼儿操作。
6.现在请小朋友想想还有没有有另外的分法,如果每个客人有的吃两样、有的吃三样食品的话,那来了几个客人呢?现在请小朋友动动脑,算一算。请幼儿上前操作。
7.请小朋友比较一下,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
三、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帮小猴和小刺猬解决了难题,他们都夸小朋友聪明,下次有困难还请你们来帮忙,如果小朋友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算。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复习巩固10以内的连加。
2、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幼儿按物体某一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
3、通过游戏和模仿活动提高幼儿团结合作的能力,感受游戏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幼儿已经了解各种各样的鞋子的特征,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鞋子 ,反面都标有5元以内的价格,货柜,“货币”,记录卡,笔,购物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最近,我们开展了关于鞋子的活动,小朋友们都带来了许多鞋子,请大家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鞋子。幼儿自由介绍
二、基本部分:
1、 准备开超市:
师:小朋友现在想用鞋子来干什么?
幼儿自由发言——最后经大家讨论决定开个鞋子超市
2、 分类活动:
师:可是,这些鞋子现在放的有点乱,小朋友可以想想,我们的鞋子可以按什么方法分分类,把他们放在柜台上呢?
师:咦,鞋底上都标上了价格,我们今天按价格来分类呢?
教师引导幼儿按不同的价格来分类
幼儿按鞋子的价格摆放相应的柜台
3、集体核对
4、选营业员
(1)师:小朋友看看我们商店里的柜台和商品都有了,商店里还却什么?(营业员,货价,钱,顾客)
(2)请小朋友讨论用什么办法来选营业员。
师:你们说说看,你们可以用哪些方法选营业员呢?
(3)选营业员,营业员就位
师:好,现在请营业员选择你喜欢的柜台。
5、游戏活动:
师:我们的游戏马上就要开始了,今天的游戏和平时不一样,小朋友可以自由组合,3个人一家,一个管钱一个负责记录,还有一个负责选鞋子,每一家有10元钱,要一边买一边记,买一双记一次价格,要把钱全部用完,组合好的家庭就可以来领钱。
三、结束活动
请小朋友介绍自己买的什么,自己是怎样把钱用完的。
活动目标
理解散文内容,感受作品表达的美好情感,懂得为他人做事是快乐的。
学习用散文中的句式“我愿意……让他们高兴”表述个人的经验和想法。
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小鸟、大象和小兔的生活习性及本领。
课件内容:轻快的音乐;散文配图7幅。
纸面教具:彩色打印爱心卡片,裁剪好人手一份。
材料准备:勾线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活动。
1.教师面带微笑与幼儿问好,引导幼儿讨论
——你有好朋友吗?为他们做过什么事吗?他们高兴吗?
2.幼儿自主讨论。
播放《微笑》课件,分段欣赏散文。
有感情地朗诵散文,并引导幼儿讨论散文内容。
再次播放《微笑》课件,完整欣赏散文内容。
——给散文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喜欢里面的动物们吗?为什么?
小结: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他们用自己的本领帮助朋友,让朋友高兴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快乐。
分角色表演并朗诵散文。
1.教师带领幼儿分角色一边表演一边朗诵散文。
制作爱心卡,并互相交流
1.讨论自己的本领?愿意为家人和朋友做些什么让他们高兴呢?
2.播放轻快的音乐,引导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用简单的线条画在爱心卡上。
3.展示爱心卡并相互交流。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结合午餐和起床环节,组织幼儿帮小班的弟弟妹妹,让他们高兴。
家园共育:请家长鼓励幼儿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让他们高兴。
附散文
微笑
小鸟说:“我愿意为朋友们唱歌,让他们高兴。”
大象说:“我愿意为朋友们干活,让他们高兴。”
小兔说:“我愿意为朋友们送信,让他们高兴。”
小蜗牛好着急,他能为朋友们做什么呢?
一天,一群小蚂蚁正在忙着搬东西,他们从小蜗牛身边走过时,小蜗牛向他们友好地微笑。一只小蚂蚁说:“小蜗牛,你的微笑真甜呀!”
小蜗牛想:对呀,我可以把微笑送给朋友们,让他们高兴呀!小蜗牛就画了很多张图片,上面一只小蜗牛正在甜地微笑。朋友们看到这张图片,也高兴地笑了。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的第一环节中,我预设的内容是让幼儿看图讲话。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所留给幼儿的时间却较少,使得许多幼儿没有了表演的机会。分析情况可以看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考虑到新生幼儿的能力。绘画形式保证每一位幼儿都能有笑脸,即:可以通过的调整来保证每一位幼儿都能画出笑脸。让先画出微笑的幼儿自己讲讲微笑的快乐,就能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了。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图画书,了解故事中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
2.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感受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朋友愿望的喜悦心情!
3.能够根据想象设计,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制作符合同伴要求的床。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阅读图画书,了解故事中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感受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朋友愿望的喜悦心情。
活动准备:
1.故事线索导图
2.课件《各种各样的床》:
第一部分:由一位班里小朋友提前拍摄录制一段选购家具馆里各种各样床的视频。
第二部分:在网上下载各种各样有奇特功能的床
“交换空间”中,两组提出的任务单。
布置小床的材料:包括纱、木条木板、毯子、彩灯、音乐播放机等。工具:锯子、钉子、粘合剂等
(一)导入:
(1)出示故事线索导示图,请幼儿思考并选择最合理的“睡眠方案”,在空格处贴上鲜花贴纸。
(2)打开内折页,讨论每一种想法的合理性,说说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
(一)导入:
(1)出示故事线索导示图,请幼儿思考并选择最合理的“睡眠方案”,在空格处贴上鲜花贴纸。
鸟窝里笼子里浴缸里纸盒里狗窝里蜂巢里
鲜花
(2)打开内折页,讨论每一种想法的合理性,说说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
鸟窝里笼子里鱼缸里纸盒里狗窝里蜂巢里
笑(好处)
哭(不好)
鲜花
(二)感知体验:
(1)介绍故事《换新床》,逐页讲述故事内容。
(2)结合图画书中的步骤,提供笼子、纸箱、蜂蜜等材料,邀请幼儿“躺下来”,进一步体验睡在“新床”上的感受。
(3)讨论:
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床?说说它的特性。
一张合适的床需要具备的特性?
(三)探索发现:
(1)播放课件《各种各样的床》,将小男孩走近家居馆所看到的各种各样新奇的“床”,如“恒温床、水床、按摩床等”呈现给孩子们,丰富幼儿对“床”的了解和认识。
(2)“交换空间”:男队和女队根据要求,分别为对方设计制作一款合适的新床。第一步:“阅读”对方组员“画”出的“任务单”展开讨论。
女队要求男队要求
有公主的感觉
柔软、有音乐
可以加长、要有灯光…一个像汽车一样的床
睡觉时要看得到星星
热的时候可以吹到风…
女孩子的要求:梦幻的纱幔、公主般的粉色床单、可随身高的增长而加长等。
男孩的要求:第一步:看到星星、像汽车等。
第二步: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完成设计并选择所需材料。
第三步:借助“小工具博物馆”的工具动手布置对方理想中的新床。
(四)分享表达:
(1)验收成果:请双方队员分别体验对方为自己倾力打造的“新床”并说出感受,给对方打分表达谢意。
(2)各组派一名代表分享“新床”的制作经验。
(五)延伸活动:
语言活动:续编故事“换新床”。在结尾加入更不同种类动物的“床”,幼儿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艺术活动:提出绘画主题《床上的洞》,请幼儿动脑筋想象床上的洞洞在哪里,如果床上有个洞,可以开在哪里?能做什么?
科学活动:《我睡在哪儿》揭秘自然界各种动物们 “床”的特性。
健康活动:《蹦床跳跳乐》锻炼孩子的弹跳能力和控制力。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绘本,幼儿通过阅读图画书,了解故事中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并且在活动中尝试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感受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朋友愿望的喜悦心情!
教师在播放课件:恒温床、水床、按摩床等”呈现给孩子们,丰富幼儿对“床”的了解和认识,利用好玩的“交换空间”从而让幼儿够根据想象设计,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制作符合同伴要求的床。
本次的教学活动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活动中采取新颖的方式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整个活动中重在情感上的激发,利用故事作为主导线来引发幼儿能换位思考。
1、幼儿园中小班教案100篇全集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国家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有勤劳,勇敢,诚实,文明礼貌的美德。然而在教育环节中,家庭教育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学习用礼
1、认识方向游戏教案中班100篇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椭圆形。 2.能够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熊妈妈、熊妹妹
1、幼儿大班防溺水安全教案100篇活动目标: 1、懂得去河边或河里玩耍很危险。 2、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画面
1、幼儿园手工教案100篇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剪纸,能沿线剪出火车,并为火车进行装饰。 2.能大胆想象剪出不同外形的火车。 3.知道安全使用剪刀的方法。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1、幼儿园教案反思100篇简短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菠菜的外形特征。 2、知道多吃菠菜身体好,有爱吃蔬菜的习惯。 3、体验与他人分享的情感。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让幼儿了解常见蔬
1、体格锻炼教案小班100篇 活动目的: 1、通过阅读幼儿用书,知道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能根据教师的提问从安全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知道在
1、社会教案大班班100篇 活动目标: 1.热爱自己的班级,愿意为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初步树立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2.能用绘画的方式设计班徽并说出设计的含义。 活动准备: 1.平时,幼儿经常为班级服务,如:包干区
1、安全用电教案小班100篇 活动目的: 1、通过阅读幼儿用书,知道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能根据教师的提问从安全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知道在
1、科学教案小班班100篇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