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内容
四年级数学乘法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乘法评课稿

更新时间:2023-03-29 14:35:06

《四年级数学乘法评课稿》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四年级数学乘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第三单元《乘法》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1.竖式计算

①多位数乘法法则:整数乘法低位起,几位数乘法几次积。

个位数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

十位数乘得若干十,积的末位对十位。

百位数乘得若干百,积的末位对百位。

计算准确对好位,几次乘积加一起。

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法则:

因数末尾若有0,写在后面先不乘,

乘完积后再补0,有几个0补几个。

2.估算

①估算的方法:一般用四舍五入 法进行估算,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估算过程用连接。

②注意事项: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3.乘法规律

①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

积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②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a倍,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b倍,

积就扩大(或缩小) ab倍。

③如果两个乘数的和相等,这两个乘数越接近(即差越小),积越大,当这两个乘数相等时,积最大;这两个乘数的差越大,积越小。

(二)计算器

1.功能键:ON/C开机/清屏键,OFF关机键,CE清除键,M+储存键,M-减少储存键,

MR显示储存键,MC消除储存键,SET设定键,DATE显示日期,CLOCK显示时间,

TIMER计时器,AVG求平均数,R取余除法。

2.计算操作:如计算254,先输入25,然后输入,接着输入4,再输入=,就能得出计算的结果了。

3.计数法:计算机中使用的是二进制计数法,就是满2进1。

2、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小学数学科 周议题 姓名:

议题内容:在评课中,寻找上课的有效方法,更新观念:

师:请把从家里带来的小闹钟放在桌上,我们上课了,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

很多同学大叫:我知道,我知道,是闹钟。

师:坐好,坐好,知道了不能吵,人家还不知道呢!听好了:我有一个好帮手,滴滴答答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你们说,这是什么?

教室里热闹极了,学生们七嘴八舌,有说钟,有说钟面,有说闹钟。

师:你们真聪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仔细观察你的小闹钟,谁来说说钟面上有些什么?

生:有12个数字,有时针、分针、秒

师:(秒字刚出口,师连忙制止)停,我们一起来数数这12个数字。

师生一起从1数到12。

师:还有什么?

生:有3根针。

生:有2根针。

生:有4根针。

师:一般钟面都有3根针,谁认识?

生:时针、分针、秒针

生:(一人很着急地站起来叫道)老师,有的钟面上有4根针的。

师:是吗?你真聪明!大家说,这3根针中哪根是时针?

请各位老师写出你对本教学片断的评述。

3、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生活中的数》评课稿

听了《生活中的数》单位换算一节课,有以下收获:

优点: 1.能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遇到的小数,从身边的生活入手学习数学,学生比较感兴趣。

2.能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师提出问题:按高矮顺序给小朋友排队,这些数据太乱了,怎么比呢?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是为了学,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探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解决问题,掌握方法。

4.教师的作用重在设疑、引导、点拨、总结。

5.注意总结规律,教给学习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名数的互化方法:

⑴首先要明确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改写时是把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还是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从而确定用进率去乘或用进率去除。

⑵要注意已知名数与所求名数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是10,还是100,或是1000,不能搞错。注意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不是10,100,1000,改写时要特别小心,必须明确要改写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3600、24或12等,千万不要把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也当做10、100、1000来计算。

⑶要根据是乘或除以10、100、1000来确定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并注意根据进率确定小数点要移动几位。

⑷注意复名数的改写只是改写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一般不变。

建议:

课堂练习要充分。教师要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练习要充分。

4、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5的乘法口诀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5的乘法口诀》导学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九第1~3题。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学生在初步学习了乘法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的,是乘法口诀的起始课,课上借助情境图,通过数数与动手摆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依据乘法有意义列出乘法算式。通过学习,进一步为学生学习乘法计算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是第一次让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用数学 内容。虽然学生是初次接触,但对乘法意义知识的理解学生并不陌生。相对比较学生在观察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前面的乘加乘减图文应用题还简单一些。学生们感到学习困难的应该是用语言表述清楚解决问题的思路。虽然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了训练,但也只是通过情境图去感悟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列算式。本节课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述信息和问题,以及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想法(思路)会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2.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西游记》吗?上课之前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我们都知道孙悟空很了不起,本领可大了,会七十二变。 有一天,孙悟空遇到很多妖怪,一个人对付不过来,怎么办吗?孙悟空突然灵机一动,他先拔了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变了五个猴子,又拔了一根,又变出五个。他连续拔了四根,每根都变出五个猴子,结果把妖怪打的落花流水。(慢)

提问:我的故事讲完了,你听明白了吗?你能根据上面的故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解决呢?只要你掌握了今天的本领,相信你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加油!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5的乘法口诀。

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

二、新知讲解

(一)编口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出了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等很多漂亮的图形,现在老师要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把漂亮的小伞.

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是怎么摆的我们一起来摆一摆。

(1)哪位小朋友起来数一数,告诉大家摆这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5根)出示摆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板书5

2、那是几个5?我们用乘法算式该怎样表示?(15 =5 51=5)出示

得出两个乘法算式15 =5 或者51=5,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得5, 5乘1也得5。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把这两个算式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 (齐读一遍)

一五得五就表示1乘5或5乘1等于5,我们习惯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板书:一五得五

3、观察你和同桌一共摆了几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是几个5?怎么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呢?(25 =10 或者52=10)你是怎么知道等于10的?(5加5等于10,或有的同学用口诀)板书5+5=10

同学在计算乘法的时候,都是把乘法变成加法,求出和来写在积的位置上。

25=10或者52=10表示什么意思?(2个5相加是10)

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就是二五一十。

4、如果再添一般小伞,也就是三把小伞是用了多少根小棒摆出来的呢?是几个5?怎么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呢?(35 =15 53=15)你是怎么知道等于15的?

35=15或53=15表示什么意思?(3个5连加是15)。这两个乘法算式表示3个5连加是15,仿照二五的口诀想想,这一句口诀该怎样说?(三五十五)

5、小组讨论:那同学们观察这三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每句差5,也就说第一个因数是5,第二个因数一个比一个多一,积也一个比一个多一。)

6、那根据我们找出的规律,摆四把这样的小伞要用多少根小棒?(20根小棒)怎么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你能编出口诀么?(四五二十)

7、那5把小伞呢,怎么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你能编出他们的口诀吗?(五五二十五)

现在我们把5的乘法口诀学完了,要注意:①在编口诀时,如果积不满十,要在积的前面加一个得字。②口诀要用汉字书写。

(二)、记口诀

1、刚才我们得出了5的乘法口诀,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读一下。

2、跟老师对口令。(教材52页第三题。)

一五( ) 三五( ) 五五( )

四五( ) 二五( )

3、根据第2题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4、看乘法算式说口诀。

(1)53=15 (2) 15=5 (3) 52=10

(4)45=20 (5)55=25

从上面的题目可以看出,只要我们牢记这些口诀,大家算起乘法来就都会又对又快了。

三、巩固练习

1、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1页,完成做一做。

你能从图看出什么信息?果盘里面装有西红柿,每一盘有几个,那有几盘呢?如何用乘法表示?口诀呢?

从这到题目可以看出生活中有5的乘法口诀。除了这个,还有哪些呢?如一周上几天课,那三周上几天课?一面国旗上有5颗星星,两面国旗就有10颗星星等等。

2、现在老师这里有一首大家已经学过的古诗《春晓》,哪位同学起来给大家读一遍?你能计算出这首诗有多少字?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你是怎样计算的?(每一行有5个字,共有4行,所以有20个)

同学们学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游戏。

3、游戏:

现在伸出你的小手,让我们一起合作。用你的小手表示:5、10。由一五开始,按顺序伸手说口诀。同学合作。老师念口诀,大家来表示。

一五得五,一边伸出一只手;

二五一十,一边伸出两只手;

15用两只手表示够吗?不够,怎么办?小组合作呀。下面就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一起合作用手指表示:5、10、15、20、25。一会儿来黑板前给同学们演示一下。

提问:你们是怎么表示这些数字的?谁愿意给我们大家汇报一下。

四、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1、学了5的乘法口诀: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2、①在编口诀时,如果积不满十,要在积的前面加一个得字。

②口诀要用汉字书写。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1、5的乘法口诀抄写一遍,并熟记。

2、 第7题。

选作题:分针走1大格代表几分钟?走2大格代表几分钟, 走3大格能用上5的乘法口诀吗?

六、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实物 5 15=5 一五得五 51=5

10 25=10 二五一十 52=10

15 35=15 三五十五 53=15

20 45=20 四五二十 54=20

25 55=25 五五二十五

5、2-6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2-6的乘法口诀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一、教材

1、 教学内容:

《2-6的乘法口诀》

2、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重、难点: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教学目标:

① 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②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法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音乐是陶冶人心灵的神丹妙药,是调节情绪的有效工具。也为了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乐曲

   中进行操作。并以掌声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意见。

三、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2、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6、二年级数学不退位减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不退位减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一、 练习课的地位和作用。

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心理学认为,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练习课在三种课型中占有重要比重,例如在第十二册教材中,新授课占47%,练习课占35.6%,复习课占17.4%,练习课占三分之一之多。

二、 练习课的教学结构(或者教学模式)

(1) 基本训练 两节练习课都是计算练习,教学一开始先设计了口算练习,以训练学生的口算技能。

(2) 宣布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两位老师都很明确地宣布本课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3) 检查复习新授课的知识 一般采用板演练习,能及时发现问题,信息得到反馈,,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调控。

(4) 课堂练习 这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一般设计专项练习、针对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等几个层次的练习。

(5) 作业评价 包括练习评价,贯穿在每个层次的练习中。

三、 练习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练习,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练习。

(2) 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单一到综合,要有一定的坡度。多层训练有利于暴露差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 练习要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要有反馈调节性,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适当调整练习。

(5) 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做什么练习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6) 练习的分量要适中,做到质与量的兼顾。

(7) 练习设计要有弹性,能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收获。

(8) 练习设计中要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开放性,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四、 练习设计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 练习课也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习题的单调或者说习题的模仿与套用等,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等,所以练习设计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景,提高学习的兴趣。如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习,一定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真正使学生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练为乐练的境界。

(2) 练习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练习课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做到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通过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问题解决、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要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获得成功的喜悦,情感得到满足,有收益。

(3) 多一些问题解决,少一些机械操作。新课程标准指出:练习的设计要围绕着问题解决而设计,而且问题解决也成为考试考查的内容之一。问题解决与常规练习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练习着重寻求答案,而问题解决着重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如何寻找创造性的方法。

(4) 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明确每一道习题的作用和功能,要根据班级特征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的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对每一道习题都要用足、用好、用到位,发挥习题的价值。

(5) 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和交流时间。练习的组织要避免匆匆过场的现象,教师组织练习时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总之,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认识练习课的地位作用,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练习,做到精选、多变、巧练,通过点线面的层次的练习使知识形成网络。要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不仅要使学生扎实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7、9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我们中国有一个传统的节日,叫做端午节,在过端午节的时候,你们会做什么?

一条龙舟上有九人,九条龙舟上一共有多少人?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9的乘法口诀,学了之后,解决这个问题就非常简单了。我们先来看看袋鼠跳格。

(二)自主探究

1、瞧,小袋鼠在数轴上是怎样跳的?(出示课本第84页的袋鼠跳格图)问:它第一步落到了9,第二步落到了18,你们能发现袋鼠跳格的规律吗?按照这样的规律袋鼠第三步应跳到几呢?你是怎样想的?你们能帮助袋鼠跳完格吗?打开书84页,填在书上。(学生自己算)师:我请一名学生汇报:9,袋鼠跳了几格?是几个9?(1个9)18,袋鼠跳了几格?是几个9? 27,袋鼠跳了几格?是几个9

师:写完后,师生一起观察:1个9是9,2个9相加是18,27是3个9相加的和,36是4个9相加的和学生齐回答。

2、编制口诀:谈话:这些得数就是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些得数来编9的乘法口诀。

(1)师:根据1个9是9,编一句口诀:一九得九(板书)2个9相加是18,谁来编?(板书:二九十八)

师:同学们会编吗?打开书第84页,将编制的口诀填到书上。(学生填书)

(2)学生汇报,教师同步板书。提问:五九四十五

(3)全班读口诀,读两遍。

3、探索9的口诀的规律

小组里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充分的交流,指名汇报,教师小结规律。

4、记忆口诀:

谈话:其实9的乘法口诀就藏在我们身上,你想知道藏在哪吗?就藏在我们灵巧的十个手指上。教师边演示边指导:

①双手手心朝上,平放在桌子上;

②从左起依次弯曲每个手指,弯曲第几个手指就代表几个9;

③弯曲左起第一个手指,代表1个9,弯曲手指的右边,数一数有几个手指?(9个)这就是得数;口诀:一九得九。

④弯曲左起第二个手指,代表2个9,弯曲手指的左边代表十位;右边代表个位,得数是多少?(18)口诀:二九十八。

尝试练习: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己试一试其他的口诀。

5、背诵口诀

齐背,小组背,男女生背,指名背,各种形式背诵比赛

(三)课堂检测

1、大转盘,抢答,巩固9的口诀

2、补充口诀

3、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四)多向吸取

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提出问题并解决

(五)拓展思路

写出积是18和36的乘法算式,比比谁写得多?

(六)鉴赏评价

1、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你最欣赏谁的表现?为什么?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91=9      一九得九

92=18     二九十八

93=27     三九二十七

94=36     四九三十六

95=45     五九四十五

96=54     六九五十四

97=63     七九六十三

98=72     八九七十二

99=81     九九八十一

8、三年级数学乘与除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乘与除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1.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展开的,它是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本单元的内容是口算乘、除法,主要为今后学习笔算乘、除法打基础。本单元共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小树有多少棵和需要多少钱两个情境活动之中;第二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丰收了和植树两个情境活动之中。小树有多少棵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理,并掌握口算方法。需要多少钱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同样为了学生真正理解算理,教材呈现了多种计算的方法。丰收了主要学习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植树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口算基础,再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一些算理,可以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

3.教学要求: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9、有关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有关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有关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会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继续培养学生在精确计算之前用口算估出积的范围的习惯,为粗略的判断精确结果是否正确提供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渗透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口算和笔算

1、口算

203= 42= 33=

203= 402= 303=

2003= 4002= 3003=

2、笔算

723= 932= 6117= 1922=

3、不计算,快速说出下列哪个算式的得数大?为什么?

1+2+3+4+5+6+7+8+9+0

1234567890

【设计意图】因数中间有0与末尾有0的乘法与一般乘法的算法是一样的,通过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打好基础,更顺利地借助旧知进行有效迁移。

(二)、揭示课题

1.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1)课件出示问题:

(2)列式:6048

(3)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604接近600,6008=4800,座位应该比4800个多一点。

(4)课件指名上黑板,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尝试解决。

①说说这个算式中的第一个因数与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因数中间有0。)

②以前因数中间没有0,是怎么计算的?现在因数中间有0,要不要分别相乘呢?如果不乘,会出现什么情况?

③小结: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前面学习过的相同,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相乘;个位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

(5)小练习:

1023(不进位) 1093(一次进位) 4093(两次进位)

【设计意图】算前估一估,既为粗略的判断精确算结果是否正确提供方法,同时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因为因数中间有0的算法同前面学习过的算理相同,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概括能力。最后的小练习提供了三种由易到难的计算,通过对比,进一步巩固了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的方法。

2.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1)出示问题: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求的是什么问题?(知道了单价和数量,求总价。)

(3)列式:2803

(4)你能估一估吗?

280接近300,3003=900,需要的钱数比900少一些。

(5)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6)汇报。

(7)说说对方法二的理解。(借助整百数的口算方法理解简写的道理:28个十乘3等于84个十。)你更喜欢哪一种?

(8)说说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简写时需要注意什么?(一是一位数书写的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中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二是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9)小练习: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估算是一种良好的计算习惯,应该在任何不能口算的计算前都要有所体现,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继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探索因数末尾是0的乘法计算方法。两种计算方法,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同时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选择较方便的方法二。虽然教材中没有给出完整的计算法则的文本,但是要求学生在亲身体验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记录讨论的结果,突出计算的基本步骤和要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法则进行归纳和总结。小练习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

(三)、练习提高

1.练习十四第1题。

(1)独立完成后汇报。

(2)再说一说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练习十四第6题。

(1)独立完成后汇报。

(2)再说一说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如何简便计算。

3.练习十四第5题。

不用计算,你能判断哪个算式的得数大?说说理由。

4.练习十四第3题。

(1)独立完成比较大小。

(2)说说你是怎么快速判断的。

【设计意图】第(一)题和第(二)题是分别有关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通过一定量的练习,继续巩固有关计算的法则。第(三)题通过有关0的乘法计算的规律快速进行得数大小的判断,使所学知识得到灵活运用。第(四)题综合运用有关0的四则运算,达到快速区分的目的。

(四)谈收获

说一说您今天学习到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10、笔算乘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一、课题:《笔算乘法》(三年级上册第60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

3,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难点

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四.教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填一填

356里,6在( )位,表示( )个( );5在( )位,表示( )个( );3在( )位,表示( )个( )。

2、过河

53 94 85 32

102 65 510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师:美术课上,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这看看这幅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师:那你能列出算式吗?

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学生发言)

师:那123等于几,你会算吗?

好,现在你们同桌讨论,看看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出结果。

(三)探究算法,初步认知。

1、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师: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是怎么算的呢?谁先来说

(在交流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结合学生的汇报同时作相应的板书)

师:你们谁看懂了这位同学的算法吗?谁来说说?

师:好的,那不是这么算的有吗?

(结汇报同时作相应的板书)

刚才大家用不同的口算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像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只能用口算来计算,那假如数字再大一点,数位再多一些,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疑问,想想看。

这个同学的想法很好,那用竖式怎样计算呢?

同桌可以互相商量,尝试着列竖式算一算。

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乘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再进行讲解,出示课件

先写第一个因数12,再写乘号,然后写第二个因数3。

师:同学们,比一比,看看这三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更简便?

师:如果12前多了一个数字,那竖式又怎么列呢?(学生板演)

师:好的,那么现在就请大家用刚刚学会的竖式来算出这个算式,我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及时练习。

课本60页做一做第1、2题。

学生板演第1题,教师课件演示第2题。

师:算好后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先乘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

师:做了这么多题,谁来说说列竖式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进行乘法的竖式计算时,把数位较多的因数写在上面,数位较少的写在下面,相同数位对齐,然后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写在个位上,再与十位上的数相乘写在十位上。

(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连一连

322 336

1123 48

124 69

233 64

2、我是小法官

师:说一说小猪、小猴列的竖式哪里出错了。

看了小动物们做的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五)小游戏:猜一猜

提高练习: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六)课后作业:

1、课本63页练习十三第1题。

想:5盒水彩笔一共有多少枝?(为例2进位的学习做下铺垫)

(七)谈收获。

师:1、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2、说一说,在进行乘法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五、板书设计

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23= 36(枝)

1 2 1 2 3 1 2

3 3 3

623 3 6 9 3 6

3 0103

3 6

六、课后反思

11、四年级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评课稿听课记录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这两件事,赞美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美好品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并且养成用心修改作文的习惯。

3、情感目标: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人格魅力。

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文中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1、谈话导入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情感朗读法:通过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3、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4、角色采访活动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七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我会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本学期第六课学的是什么?(《爬山虎的脚》)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一篇与爬山虎有关的文章,名字叫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板书课题,然后让学生再次齐读课题。

(二)介绍叶圣陶与肖复兴

学生介绍教师点评、小结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

2、开火车以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叶老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

(叶老先生为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做客)

(四)细读第一部分,小组合作探究(感受叶老先生的人格魅力)

1、叶老先生是如何为我修改作文的呢?当作者第一眼看到自己作文被修改成这样,他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愣住、感动)为什么?从中他感受叶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然后派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当学生把感受说出来后,我会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来读一读相关的句子,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

2、作者仔细看了几遍修改过的作文,那时的心情又如何呢?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当学生回答了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的时候,引导学生想象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然后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带进去来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3、请学生找出叶老先生对我那篇作文的评语,并把它读一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叶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认真、细致、平和),以及对我蕴含着怎样的情感(鼓励、热情、肯定、称赞)。当学生把感受说出来后,就引导学生带着那样的感情来朗读这段评语。

4、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如果自己就是当年的肖复兴,读着这样的评语,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把感受说出来。

5、从叶老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中,你们感到叶老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叶老先生是这样一个人的?请学生小组交流,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然后在班上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细致,认真,平和,一丝不苟,真诚宽厚)

(五)拓展

肖复兴同学的作文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

⑴引导学生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问题。

⑵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⑶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六)归纳小结

学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对课文的理解已非常深入,在交流完毕之后,我会让学生说说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自己从中有什么收获。

(这一设计是要让每一位学生把在互动交流中的内容进行整理、综合,对课文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

(七)布置作业

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堪称楷模

(采用简单明了的结构图,以便于学生的理解)

12、四年级上册2课走月亮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2课走月亮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想让学生能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意境的美,就要把文字变成形象可感的东西,变成学生头脑中的画面,然后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感悟文本。  

在讲《走月亮》这篇课文时,我通过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联想生活中的景色,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触摸、去感受,使学生感受文章意境。例如在教学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时,我引导学生调动生活体验,发挥想象。我问:你读这句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由文本拉向了他们的生活,学生的回答缤纷多彩:老师,我看到皎洁的月光洒在溪面上,溪面是忽明忽暗的!老师,我看到了一条细长的小溪,溪面上银波荡漾;小溪潺潺地流着,一路欢歌;我闻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泥土和野花的清香!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好像真的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此时学生透过文字看到了一副动态的,有声音、有香气的画面,这时候学生再读文章,就是带着头脑中的画面,带着自己的感受美读了。  

《走月亮》一文也展现除了母女之间的温情。于是我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和妈妈在一起时的情境,感受和妈妈在一起是多么的快乐、幸福,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例如我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这个小姑娘,妈妈在溪边洗衣服,你会做什么游戏?学生想到的不是文中的作者,而是自己,学生回想起妈妈在做事情,自己在一边玩耍的情境:我会趴在妈妈身上撒娇。我会和妈妈捉知了猴。、我会和妈妈听虫鸣,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学生回忆起自己和妈妈在一起时的情形,是那样的快乐、幸福,这是学生联系生活、深入生活得出的情感体验,这时学生再读书,就是用心读书,用真情实感读书了。  

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文字时,也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教学反思2

不足:

1.学习状态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谈的很少,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只是默默听讲,默默记笔记,不善于表达。而且我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也只是讲了流着抱着两个关键词。在课堂上,本该是学生对文本畅所欲言,但是大部分学生默不作声,教师单纯地讲解效果一般。

2.语段解读

本单元阅读重点训练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走月亮》中的景,都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寄情之景,每一处景物中,都有幸福的味道那是牵着妈妈的手一起走月亮时见到的、回忆起的景。边读边想象画面,一定是读者代入了情境中的想象,而非单纯地想象文字所能呈现的客观画面。

在第四自然段中,最后一句中的去看看的内容,都是前面所领悟的内容:

3.对文章情感的体悟

《走月亮》是学生课堂阅读的第一篇正式意义上的抒情散文。本文无论是语言、意象,还是情感,都富有诗意,并且文中描写的景,抒发的情,都是学生熟悉的,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可触。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了四次,它是一根情感线,既层层深入地抒发了跟阿妈走月亮的欣喜和幸福之情,也起到了在结构上串连全文的作用。课文正是以这句话为线索,循着这样的情感脉络把读者一步步带入美好的画意诗情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没有过的讲解,但我相信学生通过朗读能体悟。

13、四年级上册课文1观潮评课稿听课笔记及反思

四年级上册课文1观潮评课稿听课笔记及反思

这篇课文的层次很丰富,从老师的板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的行文思路,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及学生学习的思路。

首先是时间的梳理,朱老师在这里梳理出四个部分:潮来前,潮来了,潮近了,潮退了。

接着,进入课文学习时,通过一个核心的问题贯穿始终:从哪些方面,来写出怎样的心情。这是梳理课文、深入读文的一个切入视角,也是对学生写作的方法指导。

从2-4自然段,每一段都由这个问题来推进。观潮,最重要的就是视觉和听觉这两个角度的感受,学生以此为抓手,来归类找到相关的语句,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取出关键词,从而顺势进行有坡度的背诵指导。

朱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这是对课文更宏观的,更深入的感受。学生试着从某一个方面的纵向关系来看,再逐步将两个方面联系起来剖析,比如:描写的视角的增多,对情感递增的表达作用。这种思维的方式越来越高阶。

除了对课文的精读,对结构的梳理,对写法的剖析,朱老师一直非常注重学生语言的训练、运用。在背诵3-4自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视频,通过导游解说的方式,让学生图文结合,将内化的语言在相对生活化的真实情境中进行自由地输出。

最后,课堂中老师充分将书后练习,练习册习题融入教学设计,使得课堂效益大大提高,学生做起作业来轻松省时。天气很热,老师很可爱,除了语言,还会通过肢体动作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节课堂的氛围,提高学习效率。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学生学得更轻松,扎实而有效。

14、四年级上册课文1观潮评课稿听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课文1观潮评课稿听课笔记

一、复习导入

1、老师带读词语

(读好词语的节奏,才能读好句子的节奏,才能理解意思。)

2、学生轻声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1、回顾:什么叫天下奇观?

天下奇特的景象。

2、自古以来:本文是由古文改写而来,是从古至今都有的奇观。

三、梳理结构(根据练习册习题设计)

(一)第二自然段

写景要抓住各方面的特点来描写。

1、这一自然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观潮的感受?

学生交流:最后两句话,感受到作者期待的心情。

引:怎么会知道人山人海的?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呢?

学生说,是视觉,找出其他关于视觉的语句。

2、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中,从哪些方面写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学生回答,听觉,找出句子,板书:闷雷,鼎沸

学生回答,视觉:找出句子,板书:风平浪静,白线

2、根据板书关键词,尝试背诵。

(1)指名背诵第一第二句。

(2)指导背诵第三第四句。

(3)自主练习背诵,老师做动作提示。

3、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兴奋、激动

从哪里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人群又沸腾起来。

(三)第四自然段

1、自主起立朗读

2、这一段中写到了哪些角度?学生找出句子后回答:

视觉:拉长、变粗、横贯

联想:犹如

听觉:山崩地裂

3、表达出怎样的心情?

学生回答:惊叹

4、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

(2)指名一句句读,指导读出气势,跟读

5、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几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做了分析,说得非常好。)

看出了时间变化的顺序。

发现是从视觉、听觉多个角度来写观潮的景象。

发现作者的心情不断变化,层层递进。

发现随着描写观潮的角度的增加,心情逐渐递进。

(多种丰富的视角和解读)

(四)第五自然段

1、最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意犹未尽

2、从哪些角度来写?

视觉、听觉。

三、说话训练

1、观看视频,思考:如果你是一个小导游,选择一个片段来为我们描述这个场面。

2、交流分享(结果上台交流的学生都选择将视频完整介绍清楚)

(结合画面,运用课文中的语句,或自己即兴组织语言。大都能从视觉、听觉、联想等角度讲述)

四、课后习题

1、课文后的古诗《浪淘沙(其七)》,逐句指名翻译。

2、练习册习题讲评。

15、四年级上册16课麻雀评课稿教学分析反思

四年级上册16课麻雀评课稿教学分析反思

从第一次接触分享课堂开始,就感受到课堂灵动背后对教师文本解读、知识容量、智慧点拨等各方面的极高要求,所以总会畏首畏尾。在班级尝试了一段时间后,虽然收获到很多点滴感动,但是从上周开始,当我真正准备分享课堂时,才发现教师对教材的熟悉度是要站在高处、挖到深处的。从以往的备环节转变为备学生,备如何智慧引导,如何统筹,如何追问,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无疑是更有意思,更有意义的。从内心奔溃、害怕到静下心来再思考文本、聆听学生,让我有了很深的触动。

说完心路历程,回归课堂,一节课下来,通过切身体会和教师交流,说几点触动:

第一:尊重学生,不要忽视学生的小问题、真问题。我们在分享过程中会让学生提取有价值的问题,但是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是大问题?那小问题就没有价值?或许我们在引导中慢慢地为了问题价值性,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迎合老师问题取向的习惯,而非真实来自于学生内心的真问题。小问题或许也有大世界!真问题或许才有真感情!

第二:如何在小组中淡化个别孩子家长式的强势领导。课上完,本来想回去调整小组成员,不能安排一个表达能力强的和几个不爱表达的。但是针对这个问题和朱副校沟通过,我释然了。有时候我们大人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也想有一个强势的人来指挥,我们并没有反感,而是乐意。那么随流而下,或许在某些学生心中,他是强烈呼唤这样一个领导人的,他们需要一个人给他们指明方向。他们想被管理,老师又何必紧张,至少那些偏弱的学生也分配到了话语权,他们发声了,这就是进步。所以走走看,耐下性子。

第三:规则建立还有待进一步摸索,建立规则不能一蹴而就。在规则建立时,我们自己建立的所谓规则就是对的吗?通过反思,看老师们的课堂反馈、留言,以及和余校的谈话指点后发现,把问题交给学生,不断解决问题、磨合问题,适合师生,最后留下的可能就是真规则。如:礼让规则。我们让学生礼让,殊不知很多孩子其实是很固执的,他不认为礼让就是对的,他认为我的想法需要被展示,这也是他的需求,不应该被忽视。但是通过矛盾冲突,慢慢地,他们会发现不一定他的思想要他自己表达,小组内成员代替他表达获得大家认可,他在小组内实现自我满足,也是一种乐事。所以感觉规则有时也是可变的,它在实践磨合中形成,在可变和适应中碰撞更多智慧分享。

对于分享课堂,需要摸索的东西太多太多,勿急勿躁,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16、四年级上册15课女娲补天评课稿教学分析反思

四年级上册15课女娲补天评课稿教学分析反思

一、教学效果

1.从教学设计看,教师对教材把握准确,能紧紧抓住略读课文这一编排,抓住神话故事这一主题,展开教学。从导语引入神话故事开始,结合前面的精读课文质疑课题,到引导学生自读阅读提示梳理课文的学习内容与方法,再到品读神奇,小结神话故事的特点,老师始终能关注单元整体内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从精读课文中学习的方法运用到本节课中来。再从课内迁移到课外,架设了课内外结合,向课外延伸的桥梁。

2.从课堂组织来看,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关注全体学生。课堂上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了实实在在的学习与实践。

3.从教学目标来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预设的四个教学目标充分落实:采用开火车的方式检测字词识记情况,正确率达到100%;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多次默读,在每次读文前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目标明确,读有所得,层层落实了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象,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以及发挥想象,把女娲从各地拣来的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生动等目标。

4.从学生的学习结果来看,所有学生掌握了生字词,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的情节,了解了女娲这一神奇的人物形象与品质。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自己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尝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大部分学生能展开想象,说出女娲拣石头的过程,而且充分体现了想象神奇,过程具体、生动。所有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迁移拓展环节也充分激发了学生阅读神话故事,了解科学知识的兴趣,走向课外。

二、教学收获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本节课上课前,我充分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科学地确定好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了解学生,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实际情况,考虑老师与学生的默契程度,找准教学的起点。经过多次修改,最终确定了教学设计。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整体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也再次让我深刻认识到,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2.课堂是检验设计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到课堂上实在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正所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课堂上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是具有不同个性、不同思想、不同习惯、不同思维方式的活生生的人,因此课堂总会有许多实际生成的东西,是老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课前完全预知的,或者说不可能完全在老师的掌控之下。这就需要老师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处理突发事情的能力,抓住课堂生成的能力。在设计与生成中准确把握学情,引导学生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习得方法,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三、反思不足

1.虽然在课前对学情进行了深入了解,基本上做到了把握班级学情,但对于少部分学生的个体还没能全面掌握。

2.在第二次进行小组交流时,限定了一名学生主说,其他学生补充,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

3.想象说女娲拣石的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但是在时间上给的稍微有点嫌少,特别是全班交流的人数有些少,对于学困生的指导意义还不够。

4.课堂有针对性地评价,激励性的语言评价还不够丰富,特别是对于本班这种这种整体学习习惯不太好,学习能力不够强,学习积极性不够高的班级,更应该多一些鼓励。

四、再教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导语揭题,板题。

2.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三)检查预习,梳理内容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

2.出示生词,读准字音。

3.指名全班交流,引导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四)品读想象,感悟神奇

1.默读课文,找一找:故事中哪些地方特别神奇?哪些情节触动了你?圈画出重点词句,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互相评议、补充。

3.全班交流,引导想象画面,朗读体会故事的神奇和女娲的品质。

(五)补白想象,创编故事

1.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2.搭建支架,引导想象。

3.小组内尝试讲述女娲各地拣五色石的过程,互相补充补充。

4.指名在全班讲,评议指导。

(六)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1.拓展阅读《女娲造人》,说说这个故事有什么神奇的想象,是人们对世界什么事物给出的解释。

2.汇报交流。

3.推荐读本《中国神话故事集》。

(七)作业布置,巩固提高

1.将《女娲补天》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要讲生动,讲完整。

2.试着将自己创编的女娲拣五彩石的片段写下来。(选做)

3.资料查找:天真的会漏吗?云霞是怎样形成的呢?(选做)

17、五年级数学倍数与因数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倍数与因数

教学内容:数的世界

目标预设: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1.将课本第2页的情境图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揭示概念

(1)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按照它们的特征可以怎样分

类呢?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呢?引导学生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

(2)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数?把你想到的数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它们是哪一类数?

3.认识倍数与因数

再次引导观察情境图思考。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1) 列出乘法算式:54=20(元)

(2) 以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引导思考:在乘法54=20中,5和4是什么数?20是什么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发现:5和4是乘数,20是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乘数乘数=积

指出: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当我们探讨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说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

(3) 你能根据乘法算式186=3这个算式来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吗?

(4) 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4. 找倍数

观察第3页上的找一找

(1) 判断。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判断,然后全班交流。

(2) 找7的倍数。

二、看书质疑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内容,巡视并答疑。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四、游戏

同学们,要下课了,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是卡片上的数倍数,你就可以出教室,但要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几是几的倍数,或几是几的因数。

五、作业

课本第3页第3题。

板书

数的世界(倍数与因数)

分一分

像0、1、2、3、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54=20

像-3、-2、-1、0、1这样的数是整数。 20是的倍数。

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4和5是20的因数。

教学反思:

18、六年级一面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面》说课稿

《一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与设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是初识鲁迅,引领同学们走近普通工人敬仰的文学大师鲁迅。《一面》是篇回忆录,他记叙了作者阿累与伟大的作家鲁迅在内山书店不期而遇,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一次会面的过程。课文在记叙一面的过程中,突出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抓住最能突出鲁迅先生精神品质的肖像特点瘦进行着力刻画和反复渲染,充分表现鲁迅先生为人民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因为是20分钟的微型课,所以我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点,抓住文中对鲁迅先生三次不同角度,不同特征的外貌描写,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三写鲁迅肖像的写作手法,学习如何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学习观察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个性。根据单元教学重点结合本次课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 3、学习观察人物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法:对这篇回忆录的教学,我将以启发教学为主,读、说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学法:学习课本,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默读,观察、练说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表达分析能力,和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步骤

  教学程序将这样展开:

( 一)、导入:你了解哪些关于一面的成语?(引出一面之交),课文中是说谁和谁的一面之交?(青年和鲁迅),这样就能轻松简单的引导学生解决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 二)、引导分析三次外貌描写的异同及作用。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有关于鲁迅先生外貌描写的句子,并思考: 作者是通过什么视角、描写了鲁迅先生哪些特征?课件出示要求。(解释视角一词)

2、生默读课文。

需要学生用波浪线划出三次外貌描写的句子,分析体会。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表比较。

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即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概括能力,并汲取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人物外貌的写法。

3、根据板书回顾总结阿累进行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三)、学习观察人物的方法。

要能描写一个人物,首先要学会观察,我们的作者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

1、请班上一名同学作为模特。(同学之间本身比较熟悉,容易观察,又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2、学生观察找出其特征,并用词语进行描述,教师随机纠正、点拨如何用更好的词语进行表达,将观察特征和词语的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边观察边学习描述。

(四)、布置作业:大家说了这么多,能用笔写下来吗?如果你觉得刚刚你还没观察得太清楚,也可以写你熟悉的一个同学,但是要求不要透露他的名字,把他的特点写出来,明天我们来一个认人大行动。(由于时间有限,只有20分钟,所以不能马上利用课堂进行小练笔,但仍要抓住最想说的时间段,让学生回家进行练笔,并利用小学六年级学生爱猜的心理,开展认人大行动,提高写作兴趣)。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阿累《一面》了解了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也学习了如何用文字来给你身边的人画像,下节课,咱们还将通过这篇课文学习其他人物描写的手法,给我们笔下的人物注入思想和血液!(总结本节课,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五、教学创意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能激起学生对本文的爱好,更好的整体感悟全文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对三处外貌描写作具体的引导分析。从而让学生学习到本文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人物外貌的写法,是人物形象得到形神兼备的刻画,对学生学习人物描写是很有帮助的。

19、六年级少年闰土评课稿听课记录

《少年闰土》说课稿

少年闰土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法,教学过程五个环节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少年闰土》是一篇叙事写人的脍炙人口之作。文章语言舒缓、情感真挚,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捡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表现了 我和闰土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阅读训练的好教材。

除常规的语文知识外,本课还有另外三个突出特点:(1)采用倒叙的手法;(2)通过人物的言行及外貌来反映人物特点;(3)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二、说学情分析

六年及上册的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写文章的年代也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课文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3、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理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方法。  

教学准备:

写有生字生词和提问问题的小黑板、教学持图。

五、说教法

1、运用知识脉络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导入新课。

把握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因而导入时有必要从理性角度让学生知道老师要讲的和学生要学的主要内容。同时,小学生因为认知上的限制,感性的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再通过看瓜刺猹这幅画面来进行情境渲染,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使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让学生迫不及待地去钻研课文。

2、运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学生首先独立地通过比较快的阅读来学习课文,解决我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因为水平参差不齐,答案肯定不尽一致。这时再通过同桌或前后桌合作探究的方式去伪存真。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3、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每一个教学环节之后,尽可能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归纳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的方法,如叙事写人类文章的阅读方法、人物形象的把握方法,中心主题的归纳方法等。力图通过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理念。

4、读写结合法。

课文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简洁而精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体会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写人文章的写作规律。在课堂上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小练笔,做到读写结合。  

5、课后拓展阅读法

课后阅读《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六、说学法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同时又因为有前一单元阅读教学作铺垫,学生有了一定的快速阅读基础。所以本课可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合作等方式,让课堂上有琅琅的书声、静静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充分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按照品读语言表达感悟积累语言,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课件出示鲁迅形象图片)你对鲁迅先生有那些了解?

(二)整体感知:教师打乱课文写作顺序,学生排序。

(三)自主学习、自读自悟

仔细朗读课文,从作者的回忆、相识、相处和离别中,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

(四)、小组内交流: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五)、班内交流、解读文本。

(1)回忆:沉醉美好的想象,初识那闰土。

出示第一段,反复朗读,教师知道朗读,重点突出动静的变化和朗读特点。

(2)相识:直面散淡的勾勒,再识那闰土。

出示描写闰土的句子。说出闰土的特点,然后指导写作方法:(抓住人物最大的特点,哪怕只有寥寥几笔,也能写得活灵活现,不一定要从眼睛头发开始。)

(3)相处:感受相处的情味,烙印那闰土。

先让学生自己概括出闰土给我讲的四件稀奇的事,然后课件出示: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再读读这四件事,从中你觉得润土是个怎样的人?从那里能看出来?(引导学生认识到润土是个天真,活泼机智,聪明,见识广的农家少年)

和润土相比。我是怎样的人?(此处重点理解:啊!润土的心理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润土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润土的知识丰富。而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说明我们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外面多姿多彩的有趣的世界,润土知道的事情,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

(4)、复沓缠绵的离别,长忆那闰土。

一起读最后的离别!然后回到作者回忆的画面,加深闰土在作者心中的印象

六、拓展延伸,再识闰土。

1.启发学生想象说话: 我和闰土分别近三十年后,再一次相见了,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2.让生快速阅读《故乡》原文片段: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英武不凡

淳朴天真

见多识广

20、六年级数学百分数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第四单元:百分数

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学情分析:百分数是在学生学习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理解起来应该不会太困难,但实际运用还是存在较大难度。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2、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3、通过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写有百分数的资料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什么叫分数?什么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谁见过百分数?百分数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材中的情境,要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你认为选派那名队员比较合适?

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交流写出分数后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容易比较了。

2、教师讲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3、百分数的读写。

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练习: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写出下列百分数:1℅、100℅、103℅。

3、写出下列百分数:百分之二点五、百分之十八点八、百分之零点三。

四、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新的内容?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百分数的读写

教学反思:

课题:合格率

学情分析:合格率,单看这个课题对学生来说就有较大难度,学生在生活中应该接触过,但在书本上正式出现,对于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但只要和前面百分数的意义结合起来理解,应该不会存在太大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解答有关合格率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合格率的意义,根据其意义解决有关合格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问题的资料卡、填有数据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提问:百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他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二、新授课

1、出示资料:甲牌:抽查50箱,43箱合格;乙牌:抽查60箱,52项合格。

哪种品牌的罐头合格率高?学生讨论合格率的意思,在交流总结。

根据合格率的意义解答问题。教师说明:除不尽时,百分号前通常保留一位小数。

2、师生讨论:什么是成活率、出勤率、出油率、及格率、优秀率。

三、练习

1、做试一试中的题目,先说一说成活率是什么,再列式计算。

2、出示练一练中的图表,分别用分数、小数、百分数表示蓝色部分占整幅图的多少。

3、出示质量检查部门对某市饮料质量进行抽查的情况记录表。计算各种饮料合格率的高低。

4、统计学校当天各年级的出勤情况统计表,计算出勤率。

四、总结评价: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合格率

合格率:合格的产品占产品总数的百分之几

出勤率: 出油率: 成活率:

教学反思:

课题:营养含量

学情分析:本课题是进一步学习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它与分数乘法中的一些问题有相同之处,学生之前接触过分数乘法的问题,应该不会有太大困难。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掌握百分数分数和小数间的互化方法。

2、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分数、小数的能力。

3、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尝试合作的愉快。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化成分数?

二、学习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

1、出示黄豆营养成分含量资料图,说一说黄豆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占黄豆总量的百分之几?

2、在250克黄豆中,各种成分各占多少克?让学生列式计算。针对学生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问题:怎样把百份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3、师生探讨怎样把百份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4、练习:

(1)把160%、0、8%化成分数和小数。

(2)出示70页第1题的表格,练习分数、小数、百分数间的互化。

(3)做第2题,练习用百分数、小数、分数表示统一个数量。

(4)提供各班级人数,编写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题,并自己解答。

三、课堂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蛋白质的含量

百分数

↗↙ ↘↖

分数 小数

教学反思:

课题:这月我当家

学情分析:该课题是关于百分数问题的列方程解决问题,学生之前接触过列方程解决分数应用题,它和今天的百分数应用题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把原来的分数换成了百分数。相信学生会利用知识的迁移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3、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学习用方程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和用算术方法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等量关系:

1、男生人数是本年级人数的40%。

2、男生人数是全校人数德20%。

二、新授

1、出示家庭月支出统计表,让学生说出里面的百分数表示的意思。

2、找出里面所包含的等量关系时,并板书在黑板上。

3、引导学生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或者算数是解答问题。

4、学生交流总结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三、练习

1、做47页练一练中的1、2题。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评价。

2、做第3题,指名说出八折的意思,并练习找单位1和等量关系。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这月我当家

总支出钱数 40%=买食品的钱数

ⅹ 40% =500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3、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爱学习愿意合作。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学习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说一说题目中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2、复习百分数、小树、分数间的互化方法。在填写表格中的空格,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3、 用颜色涂出62、5%要指导学生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再涂。

4、说出命中率的含义,再求命中率。

5、6题先复习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计算方法,然后分别计算

第7题 先观察图,再看各活动室面积分别占整个问斩面积的百分之几,最后进行计

三、总结评价。

谈一谈自己的收获,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

教学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圆、分数混合运算与百分数的知识,能熟练计算分数的混合运算,系统复习百分数问题。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分组对学到的知识进行简单地整理,并进行记录。

二、把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根据学到的知识,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并与同学交流。

三、练一练

1、 巩固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 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 分别根据半径、直径和周长,求圆的面积。

4、 第4、5题复习观察物体的有关内容。

5、 第6题复习百分数的知识,第7题画图表示百分数的意义。

四、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顾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练习

第9题 巩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醒学生合理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10题 复习百分数的认识,注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第11、12题分数混合运算的灵活运用,独立完成,进行交流。

第14题,考虑铁丝的长度是什么

第16题,观察,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第17题 要求小路的面积,先要知道喷水池的面积。已知喷水池的周长,求喷水池的面积,需要先求出喷水池的半径。

三、总结。

教学反思:

21、六年级数学数据处理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六年级数学上册数据处理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功能与价值。

3、经历用条形、扇形统计图描述统计结果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1、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准确把握和确定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百分比关系。

2、阅读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和决策。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在课前做了一个调查,并且把我的调查数据制成了一幅条形统计图。想了解我调查的是什么吗?请看大屏幕(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从这幅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生:我知道了六一班喜欢乒乓球的有12人,喜欢足球的有8人

师: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你们能计算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吗?

生计算,汇报,师评价。

我们还可以用一种统计图来表示。(出示扇形统计图)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学习的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探究学习,理解新知。

师:在这幅扇形统计图中,我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也就是百分之百;用五个小扇形分别表示喜欢5类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其中黄色的扇形表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同学们,那绿色扇形、蓝色扇形、紫色扇形、红色扇形分别表示什么呢?生讨论,交流,汇报。

师:我们已经知道六一班一共有40人,结合这幅扇形统计图,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喜欢乒乓球的有多少人呢?你们能解决吗?

生: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

22、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应用评课稿

果园里有桃树12棵,苹果树16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百分之几?

(3)想一想:如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小结:通过回顾复习,我们解答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百分数的应用(一)

二、 互动新授

1、探究增加百分之几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认识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这种物理现象,并让学生看教材第87页情境图,并提出数学问题: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月增加了多少?

(2)尝试解答。

①小组讨论: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反馈,教师适当总结:增加百分之几指的是多出来的体积占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②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水的体积

冰的体积

③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对解题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指导。 学生反馈解法:

方法一:(50-45)45 方法二:5045111.1%

=545 111.1%-100%=11.1%

11%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具体的想法:

方法一:先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增加了百分之几。

方法二:先算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算增加百分之几。

(3)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方法。

2、解决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1)引导:如果冰化成了水,体积比原来减少了百分之几呢?

(2)追问: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应如何解决?

(3)解答:让学生独自画线段图,小组内展示,并说说所画线段图的意思。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指名说说解题过程,并说清楚解题思路。

(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第88页试一试。

(5)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减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填空。

(1)小明的身高比小强矮20%,把( )看成单位1。

(2)今年我们班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4%,表示( )占( )的4%。

2、完成教材第88页练一练第1题。

3、举例说出生活中的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问题,并尝试解决。

四、 总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 (1) 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的具体量,再除以单位1。即:两数差额单位1

(2)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再把另一个数看作单位1即100%根据所求问题两者用减法运算。

五、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3,4,5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

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

水的体积

冰的体积

方法一:(50-45)45 方法二:5045111.1%

=545 111.1%-100%=11.1%

11%

答: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11% 。

23、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评课稿

学生做题,教师巡视。

订正:学生仔细观察黑板,并找一个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有两种方法就找两个人说。有错的,让做的学生说说自己错在哪里,如果他能说出来,最好。如果说不出来,就找其他学生说,教师强调,再找他说。

看来这道题没有难住大家,那么接下来这些题你是否能做准确呢?在练习本上做2.4.5.题,4位同学到黑板上去做。

学生做题,教师巡视。

订正:学生仔细观察黑板,有错的,让做的学生说说自己错在哪里,如果他能说出来,最好。如果说不出来,就找其他学生说,教师强调,再找他说。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

12 12( )

=4 =12

=3(人) =3(人)

相关阅读
推荐
  • 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

    1、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 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参考答案:乌鸦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乌鸦喝水近义词反义词 一年级语文上册乌鸦喝水有哪些近义词反义

  • 黄山奇石评课稿

    1、黄山奇石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听课稿,分享黄山奇石听课感受和记录黄山奇石评课稿第一篇:《黄山奇石》在教学中,教师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孩子在赞美声中对自己充满信心。他们在平等、和谐的

  • 小马过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小马过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小马过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马棚,愿意,磨坊,驮,挡住,为难,突然,拦住,吃惊,难为情,动脑筋,小心马棚有一匹叫杰姆斯的小马,总爱期盼自己可以快点长大,也许就可以帮助到妈妈做一些自己可以做的

  • 二年级上册日月潭课堂笔记课堂重难点分析

    1、二年级上册日月潭课堂笔记课堂重难点分析 二年级上册日月潭课堂笔记课堂重难点分析问题归纳1.日月潭在哪里?它周围的环境怎样?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

  • 金色的草地三年级第16课的生字组词造句

    1、金色的草地三年级第16课的生字组词造句 金色的草地三年级第16课的生字组词造句①生字组词造句蒲蒲扇 蒲公英 成片的蒲公英多美丽啊!英英勇 英雄 他们是人民的英雄。盛 盛开 兴盛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耍玩耍 戏

  •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答案:从第2自然段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西沙群岛风景优美(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

  • 小练笔:轻清脆丽的小球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

    1、小练笔:轻清脆丽的小球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 小练笔:轻清脆丽的小球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当我们把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吹到天空的时候,它们还可以跟随着微风吹到没有人烟的森林中,替我们看看原始的森林是怎样的;它们也会飞

  • 从文中找出类似下面的句子,说说白求恩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从文中找出类似下面的句子,说说白求恩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从文中找出类似下面的句子,说说白求恩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答: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眼球布满

  • 奇特的近义词

    1、奇特的近义词 奇特的近义词是什么?奇特普通奇特造句:1) 麋鹿的样子长得很奇特,老百姓管它叫四不像。2) 在沙漠地区常看到一些奇特的景象。3) 在西藏高原,我们看到了许多奇特的景象。4) 改革开放的年代,无论你打扮得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