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保育 > 婴幼儿用药须知
对待宝宝的天性,妈妈要多些理性

对待宝宝的天性,妈妈要多些理性

更新时间:2014-07-21 15:47:32

《对待宝宝的天性,妈妈要多些理性》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用药须知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经常会在公园或儿童乐园门口见到:一位妈妈怒气冲冲朝前走,一个孩子哭喊着在后面追。当妈妈好不容易停下来的时候,多半会听到训斥:叫你回家说了三遍了,为什么没听见?不要你了,你就跟蹦蹦床住在一起!孩子满脸惊恐、喘着粗气,可怜巴巴地说不出话来。——星期天,妈妈带孩子出来游玩,想让孩子高兴高兴。可是玩了好几个小时,孩子还不肯回家,于是,不少妈妈就把正在兴头上的孩子从儿童乐园强行拉走,而孩子则在大人的挟持下大哭大闹,不少孩子还会因此挨上妈妈的一巴掌。

    还有一种情况,妈妈生怕孩子玩不够,不能尽兴或者觉得宝宝太静,应该多运动运动。所以,掏出大票子,买一沓各种门票,让宝宝逐个去坐、去玩。孩子在大人的牵引下,兴趣却总是在下一个活动。比如刚坐上秋千又出溜下来要去滑滑梯;还不等电瓶车停稳,就窜出去要上“飞毯”,不象妈妈所期望的那样,认真去体会每个项目带来的乐趣。妈妈有许多经验要告诉宝宝,应该怎么玩,先玩什么、然后玩什么,但宝宝的注意力始终在下一个活动,根本听不进妈妈的劝告或者上去就想下来,根本没有玩的兴趣。在妈妈的一次、两次、三次提醒无效后,妈妈又会起急:花了钱又不好好玩,退票回家!或者索性说,不好好玩就不要你了。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在生活中,妈妈用理性指导教育宝宝,宝宝的天性自觉不自觉地抵制妈妈的理性教育。

    最后,宝宝在妈妈“警告——再警告——制裁”的法则下,不得不以承认错误为结局,哪怕宝宝伤心到顶。被制裁的小脑袋里,快乐和不尽的余兴,全部被遗弃的恐惧所替代了。妈妈原本想让宝宝快乐的目的不仅没有完全达到,而且还生一肚子气,过后想起来却又后悔不迭。其实,宝宝幼稚单纯,意识逆转性较差,妈妈掌握了宝宝的心理,事先进行交代,事后再进行说明,让宝宝知道,回家休息以后还可玩别的;今天不玩了,以后有时间还可以再来。当宝宝玩兴正浓时,要想叫他改做别的事,务必要压下火气,冷静耐心转移宝宝的注意目标。当宝宝注意目标游弋不定时,妈妈同样要告诉宝宝,有充裕的时间,可以慢慢地玩,不要着急。当宝宝不敢做、不想做某个活动时,妈妈一定不要硬推着孩子去参加。妈妈在对孩子进行必要的习惯教育的同时,应该更多地在心理上、生理上顺应宝宝的天性,引到宝宝自己去体验游玩的快乐,也让妈妈生活得更加轻松和有意义。

    良好的习惯只有平时的反复训练才能形成,决不是某个法则管制出来的。“警告——再警告——制裁”可以给兴头上的宝宝提个醒、让宝宝兴趣转移有个过度。但别忘了:一次又一次的制裁,妈妈的要求会束缚了孩子,理性会控制了天性。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乖巧,同时也会失去了个性。分页标题
相关阅读
推荐
  • 千万不要惩罚淘气的孩子

    俗话说:“淘小子出好的”,此话虽不完全正确,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淘小子在“淘气”中潜在着求知的渴望、认识的提高和智能的发展。他们在“淘气”中,通过观察、触摸、谛听以及联想,使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都得到锻炼和发展。正是在“淘气”中,由于经验的积累,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才逐渐认识了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从无知变为有知,从愚昧变得聪 明,从幼稚发展为成熟。 一次大型的运动会后,成群的小孩子会冲进比赛场地,自发地进行较量、角逐,而且毫不掩饰自己“夺冠”和破记录的雄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不可遏制的求知欲,无

  • 宝宝的用药误区

    宝宝生病时,父母都急于治病,四处求医问药,于是用药不当的现象屡有发生。以下是一些用药误区,在这里提醒您引起注意。 用药忌半途面废。宝宝有炎症时,一些父母在用药一两天后,就以效果不明显为由另换新药 。孰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只能培养细菌的耐药性。因为无论那种 消炎 药,制服细菌都有一个时间过程,应按医嘱用足药。 发烧时忌乱用退热药。父母们为及时给宝宝退热,常常几种退热药一齐上。退热药吃得过多,间隔的时间太近,都会给宝宝带来危害。要记住,吃退烧药二次的间隔时间应有4—5个小时。另外,退烧药也不能老吃,吃了几次,孩

  • 孩子超龄喝母乳有何不好

    育婴师培训班上专家提醒:婴儿4至6个月可添加换乳期食品——— 本报讯在育婴师职业资格培训班上专家提醒,孩子七八个月大仍然只喂母乳,不添加换乳期食品,长大以后孩子容易产生恋母情结。昨天,记者就此详细采访了这位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保中心主任医师张峰介绍:当婴儿体重为出生体重的2倍或达到5.4公斤,每天吃8~10次以上母乳或1000毫升以上配方奶还有吃不饱的感觉,通常4~6个月时就可以适量添加换乳期食品,以泥糊状食品为主。 针对一些家长认为母乳喂养好,过晚给孩子添加换乳期食品的行为,张医师认为

  • 给孩子治病的两种错误表现

    孩子一旦生病,父母常常心急如焚,恨不得孩子的病痛顷刻消失。其实,如果操之过急,有时会欲速不达,甚至适得其反。 有的父母一遇到孩子发烧,眼睛就盯着体温计,甚至逼着医生“采取措施”。笔者曾碰到一 发烧的两周岁男孩,上午母亲曾带他到医院输液,下午烧还没退,父亲便自作主张到药店买了“安乃近”给孩子服了半片。到晚上孩子大汗淋漓、四肢冰凉、脸色苍白,又急忙到医院看急诊。医生说是下午自行加服退热片,由于剂量过大,致使孩子出汗过多而虚脱。其实,小儿发热,即使是由普通 感冒 引起的,退热也需要一个过程。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引

  • 生病了,打针吃药如何选

    孩子难免生病,医生看病后总要开些药,或是口服、或是注射。一些父母认为给孩子喂药挺困难,弄不好,吃进去的药会立即吐出,非但达不到治疗的效果,有时还会呛入气管,不如干脆开打针药效果好。 那么,孩子生病后究竟吃药好还是打针好呢? 从医生的角度看,能口服吃尽量口服,实在不得已才考虑打针。口服药吸收快,一般口服后1-2小时即可使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上升,一日三、四次口服,还能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恒定;打针的话,一般条件下不可能一日注射3-4次;静脉注射,在药物滴入时血浓度很高,停止滴入后药物浓度迅速下降,会出现“大起大

  • 兴趣班:你走入误区了吗?

    四五岁的孩子,大多数家长都会给报这个那个的兴趣班,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素养。确实,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开始学些东西有好处,但望子成龙的心态有时又让父母不免走入另一个误区。静下心来想想,你已经或正在走入哪个误区。 误区之一: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学琴的家长只注重孩子学会了哪支曲子;学画的家长只注重孩子是否画了一幅完整的画;学珠心算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学跳舞的家长只注重孩子是否学会了跳支完整的舞…… 只看重结果,无论是给孩子还是给老师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实教孩子,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能

  • 孩子不宜多吃的十六种食物

    橘子: 橘子虽然营养丰富,但其中叶红素含量很高,吃得过多,容易产生“叶红素皮肤

  • 破除剖腹产的十大迷思

    剖腹产迷思一剖腹产真的比自然产安全?医疗科技发展至今,剖腹产与自然产的安全性都相当高,所以并没有到底那一种好的说法,只有适不适合的问题。 在一般优缺评估下,「「自然产」仅需局部麻醉、产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可提早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剖腹产」则需要较复杂的麻醉方式,手术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机会稍高,母亲体力恢复较慢。迷思二剖腹 产的产妇身材较不会变形? 其实这种说法目前并没有医学根据,产后身材会不会变形与生产的方式无关,而与产后的饮食及运动有关。产后只要透过饮食与运动的调节,无论是自然生或剖腹产,都能再度回

  • 为人父母恶习十大排名

    父母恶习 我是1岁的小宝宝,我已经会站了,还会走两步呢!不过,最近我的心情不大好……如果我会说话,我会大声告诉爸爸妈妈:“不要以为我什么都不懂,我——真的———不喜欢——你们——这样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