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向孩子学习——《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向孩子学习——《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更新时间:2014-07-20 14:35:49

《向孩子学习——《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思想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特有的观念。一个好教师,一定是有思想的人,不仅自己有思想,而且他的思想要对他所带的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

写到这里,不禁自问,我是有思想的老师吗?热热闹闹的幼儿园里,与孩子们在一起,我都在想些什么呢?

记得两年前我参加在南京举办的《2008全国第四届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时成尚荣教授说过:“教师的最高职业是:认识儿童、发现儿童。”

一个班,30多个小朋友,就是30多片不同的叶子。今年,接到的小班,孩子们都很活泼,他们不停的追逐、打闹;或者不停的哭泣,不适应幼儿园;还有一些则总是不停跟着我,不停的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当我表扬其他小朋友时候,他马上就跳出来:“老师,你喜欢我吗?我棒不棒?”有几个根本就在小椅子上坐也做不住。就连一些家长都担心地问我: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啊?吵吵闹闹的一天让人无力,但是,我对自己说,这就是孩子啊,天性啊。

孩子本来就该如此,他们满心欢喜的来到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在人群中追逐,嬉戏。他们各有特点,有的喜欢安静的看书、画画,有的则总是兴奋的蹦上跳下?当我们真正认识他们、走近他们,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就是天生的自由者、探究者、游戏者。毕加索曾说:“我愿意花一生的时间向孩子学习怎么画画。”

曾经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孩子被怀疑有多动症,一个母亲,在跑了多家医院无果的情况下,在一位教育者的建议下把他带到了一个舞蹈房,在与舞蹈老师接触了一会后,舞蹈老师对他的母亲说:你的孩子根本没有什么问题,他就是一个天生的舞蹈家。后来这个孩子成了美国众多明星的编舞老师。“乖”与“不乖”是相对而言的,《按天性培养孩子》中提到,孩子就是一颗颗不同的种子,他是桃树种子,他是苹果树种子,你不能按种苹果树的方法种桃树,也不能按种桃树的方法种苹果树,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要清楚地认识他们的本性,确定他们的不同状况,然后施以不同的教育手段。

当我们真正认识了教育的这个特点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可以被理解,被宽容被接受。

发现孩子的本性,发现孩子的需要,然后带领他们快乐地成长。这不是我们教师的工作吗?

在草地上打滚、做泥饼、玩面团、找蚂蚁、捡树叶……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愉快的事情,虽然所谓的“批评”在所难免,但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色调应该是快乐。带领着孩子们在尽兴的玩耍中认识世界,学习必要的生活技能,启迪情感,为孩子今后完善的人格建立准备。

突然想起了最近比较红的“小周立波”,我们的周围,很多孩子都被“教育”得那样“头头是道”、“人小鬼大”,一个孩子连最起码的天真都没有了,那还会有什么?

尊重孩子的天性,向孩子学习。这是我的一点小小的观点。
相关阅读
推荐
  • 读书笔记《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李跃儿老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成人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美好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美好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

  • 心中装满爱,眼中盛满情——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后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用崇高的品格和对教育的痴情点燃人性的灯盏,照彻教育者的心底。它会使你在迷茫困顿中洞启心扉,收获丰裕的教育智慧。最近,我读了他晚年的封笔之作《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本书凝聚着老人一生执着于教育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读来耐人寻味。其中有一篇文章《怎样培养需要人的情感》读后感触特别深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不可能单独一个人生活。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和欢乐就在于与他人交往。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每一个眼神,甚至你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在别人的心目中留下反响。 他还认为:人的精

  • 先做朋友  后做师长——读《名师人格教育的经

    法国的卢梭说: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心灵。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最注重师道尊严。但现在从某个角度看,它却成为了一些老师教育孩子时的障碍。 在许多学校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严肃的。学生对老师的言语、行为表现的十足的尊重,老师在学生面前也是保持着威严这是没有错的。但,有的老师不想在学生面前有失身份,就太过于注重自己的威严了。他们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表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使学生们难以与老师亲近,更谈不上师生间的交流了。与学生没有很好的交流,老师就很难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就不

  • 读后感:波克和他的书

    波克8岁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送给他一件礼物。在那个时期,对于他们一家来说,买一本带有绘画插图的故事书是要不少钱的。波克开心极了,这是一个大惊喜,她捧着书左看右看,在屋子里欢快的奔跑,父母脸上也露出幸福的笑容。寒冷的夜空下,那座破旧的屋子里温暖肆意。 波克把书当成了宝贝,时刻捧着,看见一张张美丽的插图,他已经沉迷于书中奇妙的世界,即使有很多字不认识,他还是不厌其烦的看了一遍又一遍。 半年以后,书已经有些脏,封面上还有果酱打翻后留下的痕迹。那时,波克还因为这件事伤心了很久。 波克十岁生日的时候,父母送给了他第

  • 《由“木桶效应”说反思幼儿园班级管理》读后感

    本周已经开学了,孩子们进入小班后,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和学习环境已经比较的适应,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开开心心地上幼儿园。但是,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她需要教师精心地去治理。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有效地做好班级的各项管理,使班级各项工作开展有序呢?我最近看到了一篇文章《由木桶效应说反思幼儿园班级管理》一文,看后对我启发很大,我认为可以在今后自己的班级管理的实践当中进行尝试和借鉴。下面我将自己学习的一些体会分享如下: 一、概念:什么是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是一个经济学术语,说对于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来说,它盛水的多少,不在

  • 沉浸在这书香的世界里,和我的孩子们一起读书

    小的时候,总喜欢缠着长辈们时不时地淘个故事听听,什么望儿山的由来呀、宰相刘罗锅的传说

  • 从热播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孩子们的哭说起

    最近湖南卫视热播的《爸爸去哪儿》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同时也掀起了一股关于亲子教养话题的讨论热潮。在节目当中,五个爸爸表现出了五种不同的教养方式,其中爸爸们对待幼儿哭这一情绪情感体验的方式引起了我的关注。限于年龄特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哭是他们表达诉求、不满、病痛等不良体验的重要方式之一,爸爸妈妈从幼儿不同的哭中寻找不同的应对方式,对于婴儿时期尤其如此。 那么,在这个节目当中五个爸爸是如何对待孩子们哭的呢?我捕捉了其中的两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在进入灵水村之前,孩子们的玩具都要放到箱子

  • 为梦想而奋斗——读《今天我是升旗手》有感

    山东省寿光市营里镇幼儿园 程显燕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些人梦想做明星、警察、老板而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警察。可是我却当了一名人人尊敬的幼儿教师。虽然工作琐碎、辛苦,但我无怨无悔。为了时时给自己充电,加油,让自己更胜任这一工作。而今,我读了《今天我是升旗手》这 本书,为之倾倒,也更坚定了我的梦想。 这是黄蓓佳的作品。主人公的名字叫肖晓,是一个满怀英雄梦想的孩子。他敢作敢为,热情浪漫,奇想迭出;他想当一名升旗手,在众多孩子中脱颖而出;他一个人去过北京,和三个偷猴子的坏人进行智斗。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

  •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好书我推荐

    又要推荐好书了,之前也介绍过自己喜欢的、看过的一些书籍,大多是有关教育类的,或是励志的,今天,想抛开约束,推荐一本纯文学类的书籍,这是我学生时代就读过的书,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名著《飘》,它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乱世佳人》。 还记得,喜欢和阅读这本书,都是源于一部好看的电影《乱世佳人》,或许更确切地说,是源于一个名叫费雯丽的好莱坞女影星。小时候,看过费雯丽主演的《魂断蓝桥》后,就非常喜欢她,于是,后来又看了她主演的《乱世佳人》,看完后,就被电影故事和女主人公斯嘉丽,深深吸引了,马上去买了《乱世佳人》的原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