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05 11:37:11
《数学让谁先吃好了大班教案》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大班其他活动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活动目标
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2.在数石头游戏中,比较动物的轻重并尝试记录结果。
3.积极参与排序活动,体验排序的乐趣及感受毛毛虫的智慧。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按动物个子高矮、嘴巴大小、尾巴长短、体重的轻重进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2.难点:在数石头游戏中,比出动物间的轻重关系,并尝试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课件;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轻重记录卡、铅笔、橡皮擦;动物排序图片。
2.经验准备:认识跷跷板,知道跷跷板是平的、翘高翘低表示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借绘本故事,引入谁先吃桃子问题。
师: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些动物朋友,看,都有谁呢?一共有几位?
师:咦,他们都在看什么呀?这个桃子长得怎么样?
师:这样一个爱心形状的、又大又红的桃子,看着就很好吃,馋得动物们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可是6个动物1个桃子,让谁先吃好了?
二、幼儿自由分组探讨、操作动物朋友比什么及展示比试结果。
师:动物朋友们决定玩一个“比一比身体特征”游戏,谁排第一,谁就先吃这个桃子。小朋友们,你觉得他们会比什么,最后谁先吃桃子好了?
师:现在我们分三组,和你的伙伴们商量并操作他们比什么,怎么比,结果如何?
师:现在请每组展示探讨、操作结果。
三、利用PPT,有感情讲述绘本故事并学习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一)按动物高矮、嘴巴大小、尾巴长短排序。
(二)引导幼儿按动物的轻重进行记录和排序。
1.讨论比重方法。
师:这下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的跺着脚,直说:“不行”。它会要求比什么呢?(比比谁最重)你们真的说到它心理去了,它就是要按体重的顺序来排。
师:那体重该怎么称?有什么好办法?动物朋友决定用跷跷板称重,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石头。
2.交流记录方法,幼儿自由记录动物轻重。
3.引导幼儿检查记录表进行动物体重的排序。
师: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记录表,给小动物们排排体重吧!看来桃子该给最重的犀牛先吃哇。
四、引导幼儿思考逆转排序。
师:毛毛虫不愿意了,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我们可以反过来嘛,论谁的个子最小,谁的嘴巴最小,谁的尾巴最短,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都是我!说着,毛毛虫高兴地钻进桃子里先吃了起来。
师:毛毛虫大喊: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分享桃子吧。
五、拓展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动物们依据自身的特点都找到了第一名的地方,其实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第一名,请你们回去想想自己在什么方面是最厉害的?
活动总结
这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将这个故事转化为数学活动时,我反复思量绘本与幼儿数学活动的结合点,大胆剪裁,调整着作品与幼儿经验的契入面。总结过程,我有以下两点感想:
1.活动过程生动有趣,自然流畅的蕴含着活动的目标。
2.提问设计恰到好处,推波助澜的激活着幼儿的思维。
3.孩子们活动兴趣高。
活动目标:
1.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2.在数石头游戏中,比较动物的轻重。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让谁先吃好呢。
2.排序卡、记录卡、动物与石头的比较图、铅笔橡皮若干。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按动物个子高矮、嘴巴大小、耳朵长短、尾巴长短、体重的轻重进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2.活动难点:在数石头游戏中,比出动物间的轻重关系,并尝试运用“〈、〉、=”号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及桃子的主要特征。
1.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师(点击课件):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朋友,你们看,它们都是谁?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猴子、长颈鹿、兔子、犀牛、鳄鱼、毛毛虫;6位朋友)(2)师:这些动物朋友都有一个最大的特征,你能把它的特征和它们的名字一块儿说出来吗?
(长耳朵小兔、大嘴巴鳄鱼、高个子长颈鹿、长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虫)(评析:把动物的最大特征和动物名完整讲述,既发展了幼儿细致描述的能力,又使幼儿对这六种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作了有效铺垫。)
2. 了解桃子的特征。
(1)师(点击课件):咦,这是什么呢?(桃子)(2)师:看看,这个桃子长得什么样?(圆圆的;爱心形状;红红的;黄黄的;大大的)(3)师:哇,这样一个爱心形状的、圆圆的,又红又黄的大桃子,要是现在就放在我们鼻子底下,闻上去又会是什么味道?(香香的)(4)师:真想吃一口呀,你们想吃吗?(想)长耳朵兔子、长尾巴猴子、高个子长颈鹿、大肚皮犀牛、大嘴巴鳄鱼、小小的毛毛虫和我们一样,看到这个桃子,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都想先吃到这个大桃子。
(评析:对桃子形状、颜色、大小特征的讲述,以及对桃子气味的猜测,既“勾”起了幼儿品尝桃子的欲望,又“唤”起了他们对动物看到桃子后急切品尝心境的理解,适时、巧妙的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一条暗藏线索“让谁先吃好呢?”。)
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 按动物高矮、大小、长短排序。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A.师(点击课件):“按照个子的顺序吃怎么样?”长颈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先说了一句。那就得先量量看,谁的个子最高了。毛毛虫说:“不能站在高的地方量,量的时候不能把尾巴算上”小兔说:“踮起脚来量也不行。”
B.师(点击课件):瞧,他们每人都找了一棵大树开始量了起来。动物们和大树的什么比?(树干)
C.师:它们一个个都紧贴着树干,认真的量着。小朋友,你们看出来了吗?谁最高?第二高是谁呢?第三高呢?接下来轮到谁?第五高?最矮的一个是谁呀?
D.出示高矮排序图。
E.讲述故事:“看见了吧?看见了吧?我的个子最高,所以得我先吃!”长颈鹿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刚要去咬那个又大又红的桃子。
(2)按嘴巴的大小排序。
A.师(点击课件):“不行,这么大的桃子,当然得嘴巴最大的先吃了”鳄鱼张着一张大嘴,站了出来。到底谁的嘴巴最大?
B.师(点击课件):“我的嘴巴大!”(犀牛声音)“谁说的!我的嘴巴才是最大的呢!”(鳄鱼声音)
C.师:你们说,谁的嘴巴最大?(鳄鱼)
E.讲述故事:“听见没,听见没有?我的嘴巴最大,当然是我先吃了!”鳄鱼使足了全身的劲儿,张大嘴巴,马上就要咬到这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了……(3)按耳朵的长短排序。
A.师(点击课件):“这么做不行!”蹦蹦跳跳的兔子竖着耳朵跑过来。
B.师:欸,兔子会说什么呢?(谁耳朵长谁吃)
C.师:那就是说得按什么顺序来吃桃子?(长短顺序)
D.师:按什么的长短顺序,谁能完整的说一说?(按耳朵的长短顺序吃)
E.师(点击课件):对,应该按照耳朵长短的顺序、谁的耳朵长谁先吃!那就比比,看看到底谁的耳朵最长吧。“看,还是我的耳朵最长吧!”小个子的兔子好不容易够到长颈鹿的脖子,说道。
(4)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师(点击课件):“这样也不对!”小猴子倒挂在树上,大喊了一声。“得按照尾巴长短的顺序吃桃子,尾巴长的先吃!”猴子甩着自己的长尾巴说道:“当然最长的肯定是我,我先吃”
(评析:按高矮、大小、长短排序时,问题深入浅出的有效推进;比高矮,突出了“小动物和什么比?”,使幼儿掌握了高矮比较中参照对象的统一性;比大小,测重了让幼儿目测比较,快速的比出了结果;比长短,设置了悬念,让幼儿猜测兔子会提出什么要求。可以说,不同的提问角度,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活跃的思维。)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1)讨论比重方法。
A.师(点击课件):“不行”,这时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的跺着脚说。
B.师:刚才,长颈鹿要求比个子的高矮,鳄鱼要求比嘴巴的大小,兔子和猴子分别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出示大小、长短排序图)
C.师:这一次大肚皮的犀牛会要求比什么呢?(比比谁最重)
D.师(点击课件):对,这么大的桃子,就应该按体重的顺序来,谁最沉谁先吃!犀牛大声说道。
E.师:那体重得得怎么称啊?用什么好办法呢?(跷跷板)F.师生讨论:运用跷跷板称重,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石头。
师:你们平时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是怎么玩的?(一跷一跷的,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师:两个人玩跷跷板时,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想一想,跷得高的表示重还是轻呢?跷得低呢?如果跷跷板是平的,又说明什么呢?(跷得高表示轻;跷得低表示重;跷跷板是平的,表示一样重)师:那用跷跷板怎么称出动物们的重量呢?(一边坐小动物,一边放上石头)师:那怎么比出谁重、谁轻呢?(只要数一数石头的数量就可以了)师:石头多的就表示什么?石头少的呢?(石头表示重,石头少表示轻)L.师:真是一个好主意。瞧,小动物们找来了许多一样大、一样重的石头,争先恐后的坐到跷跷板上,忙着称自己的体重。比高矮、大小、长短时,它们个个整齐的排好队,比得清清楚楚。可这一次它们每人一个跷跷板,谁都没法互相数一数。为了公平起见,等会儿,我们来帮它们数数有每人称出了几块石头的重量。数的时候,既不要漏数,也不要重复数,数完了就马上把石头的数量记在方格里。先数完的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互换,检查一下,数得对吗?记得对吗?好,开始。
(评析:帮助幼儿回忆玩跷跷板的经验,为幼儿的思维搭建了情景化、游戏化的平台。)
(2)幼儿数石头,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数石头结果,教师记录。
A.师:数好了吗?看着记录卡告诉我,哪几个小动物称出来的石头数量少(毛毛虫、兔子、猴子)
B.交流记录毛毛虫的称重情况,认识小于号:
①师:好,咱们先从跷跷板上石头最少的开始记,谁的跷跷板上石头最少?(毛毛虫)有几块石头?
②师:毛毛虫和这1块石头比,谁跷在上面,谁跷在下面?这说明毛毛虫和这一块石头相比,谁重谁轻?(毛毛虫的重量比一块石头轻)③师:我们赶快记录下来,毛毛虫连一块石头的重量都没有,我们应该怎么记呢?
④师:想想看,我们学过一些什么符号。(引导幼儿回忆经验:+、-、=)今天老师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符号小于号——“〈”,(边记边读)毛毛虫的重量小于一块石头的重量。
C.交流记录兔子的称重情况:
①师:兔子是几块石头的重量?(3块)②师:兔子和这3块石头比,谁跷在上,谁跷在下?(跷跷板是平的,兔子和3块石头一样重)③师:兔子和3块石头一样重,表示相等,我们学过什么符号?
④引导幼儿回忆经验:运用“=”记录。
D.交流记录猴子的称重情况:
①师:猴子与石头的比较情况呢?(猴子跷在下面,石头跷在上面,有4块石头。)②师:那我们又应该怎么记呢?刚才我们认识了小于号,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认识一个新的符号,那就是——“〉”,(边记边读)猴子的重量大于4块石头的重量)
E.师:刚才这三个小动物的跷跷板上石头少,我们一眼就能数出石头的数量,长颈鹿、鳄鱼、犀牛的跷跷板上的石头好多呀,你们一个个的告诉我,分别有几块石头?
F.运用相同的方法分别记录长颈鹿、鳄鱼、犀牛的称重结果。
(评析:引导幼儿运用合适的符号记录操作结果,既是对动物与石头比重的科学表示,又拓展了幼儿对“等号、小于号、大于号”实际运用的经验,体现了幼儿数学知识的有效整合。)
(4)比出动物的轻重。
A.师:现在我们一比就知道谁最重了?谁排第二个?第三重呢?第四重?第五重?最轻的是谁呀?
B.出示重量排序图:
C.师(点击课件):看,最重的是我吧!所以这个桃子应该我先吃。犀牛朝着大桃子的方向哐哐哐地走了过去……
3.按动物的高矮、大小、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的排序。
(1)师(点击课件):“不行”这个时候一点也不起眼儿的毛毛虫大喊一声。“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我是第一;要论谁的嘴巴最小,我也是第一;耳朵最短的动物,我还是第一名;要说尾巴最短的,我又是第一名;还有,要是问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的不还是我嘛!从小的顺序开始,第一名都是我!所以,这个桃子就应该是我先吃!”
(2)师(出示排序图):咦,比谁最高,长颈鹿是第一名;比谁的嘴巴最大时,鳄鱼是第一名;比耳朵最长、尾巴最长时,兔子和猴子是第一名,比谁最重,犀牛是第一名;(出示毛毛虫排序图)现在,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毛毛虫是第一;比谁的嘴巴最小,毛毛虫也是第一;比耳朵最短的动物,毛毛虫还是第一名,要说尾巴最短的,毛毛虫又是第一名;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不还是毛毛虫嘛!
(评析:故事与提问的交互进行,看似话语相同,但实际是给幼儿思维的一个缓冲。)
(3)师:你们觉得毛毛虫说得有道理吗?(有、没有)你说没有道理,你说有道理,别急,我们一个个说说自己的道理。
(4)引导幼儿各自讲述自己的道理。
A.师:你先说。为什么没道理?
B.师:你来说,为什么有道理?(大的要让小的)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从小排到大、从矮排到高、从短排到长”的情况发生?(排队、坐座位、做操时)(评析:让幼儿大胆讲述各自的理由,使幼儿在与伙伴的思维碰撞中,领悟高矮、大小、长短、轻重正逆排序的实际意义,在师幼、幼幼的抛接中,活动重点迎刃而解。)
三、品尝桃子。
1.师(点击课件):看来,毛毛虫说的很有道理。它一边说着,一边“嗖”的一下钻进了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的品尝着,边吃边说“朋友们一起来吃吧,桃子真好吃呀!”6只小动物,一起分享着又大又红又香的桃子。
2.师: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
(评析:“大家一起品尝桃子”是一个有趣的结尾,让幼儿在感受分享的同时,又使“让谁先吃好呢?”的线索贯穿始终。)
活动反思:
《让谁先吃好呢》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将这个故事转化为数学活动时,我反复思量,寻找着绘本与幼儿数学活动的结合点;大胆剪裁,调整着作品与幼儿经验的契入面。品味活动,我有以下两点感想:
1.活动过程生动有趣,自然流畅的蕴含着活动的目标。
仔细阅读故事,我发现其中隐藏着两条线索,第一条是“让谁先吃好呢”,这就象一个谜,始终贯穿于故事之中,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第二条是动物们按某一特征进行高矮、大小、长短、轻重的排序,这正是本次活动的价值所在。在活动设计中,我把握住了这两条主线,制订了具有适宜性、指向性的活动目标,即以“让谁先吃”的故事情景为切入口,利用故事情景推动幼儿对于排序经验、比重经验的不断建构。整个活动过程生动有趣,两条主线并驾齐驱、相互交织,若隐若现、相互贯通。在主题鲜明的情景化教学中,自然无痕的渗入正逆排序的方法,整合高效的融入称重游戏、符号的实际运用。活动目标在过程中自然展现、层层铺展、一一达成。
2.提问设计恰到好处,推波助澜的激活着幼儿的思维。
活动中的另一个亮点是,教师的提问有价值。教师有效地运用了设疑、插问、推问等方式,不断的帮助幼儿迁移生活经验、游戏经验、知识经验,激发着幼儿对于作品内容的好奇与探究,激活着幼儿多方面思维的训练。可以说,有效的提问使整个活动体现现结构严谨、自然流畅的特点,有效的提问使幼儿的思维在“聚合”和“发散”间自然转换,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多元发展!
活动目标:
1.能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积累有关正逆向排序的经验。
2.对排序活动产生兴趣,能按自己的想法表达与表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排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排序兴趣
1. 出示“桃子”图片,来了哪些动物?
2. 动物们都想先吃到这个大桃子,桃子该让谁先吃?
二、自主操作,唤醒排序经验
1. 要求:给动物排队,说说你的理由。
2. 幼儿自主排序。
3. 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三、跟进阅读,梳理排序方式
(一)按某一特征正向排序
1. 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2. 按体重的重轻排序
3. 按嘴巴的大小排序、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4. 梳理:同样的动物按不同的特征排序,结果不同。
(二)按某一特征逆向排序
1.毛毛虫按什么顺序排才能得第一?
2.出示毛毛虫第一的排序,这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3.如果让毛毛虫得第一还可以怎样排?幼儿操作
4. 生活中有没有从小到大的排序?
5.梳理: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结果相反。
四、排序游戏,迁移排序经验
三—四名幼儿合作游戏,按各种特征进行排序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是以综合活动进行展示,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偏向以数学,通过聆听本活动,让我发现绘本的不同形式的展现,绘本不一定是语言活动的专属,主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细心观察,便能发掘绘本中更多的价值。
活动目标:
1.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2.在数石头游戏中,比较动物的轻重。
活动准备:
1.课件:让谁先吃好呢。
2.排序卡、记录卡、动物与石头的比较图、铅笔橡皮若干。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按动物个子高矮、嘴巴大小、耳朵长短、尾巴长短、体重的轻重进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2.活动难点:在数石头游戏中,比出动物间的轻重关系,并尝试运用“〈、〉、=”号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及桃子的主要特征。
1.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师(点击课件):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朋友,你们看,它们都是谁?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猴子、长颈鹿、兔子、犀牛、鳄鱼、毛毛虫;6位朋友)
(2)师:这些动物朋友都有一个最大的特征,你能把它的特征和它们的名字一块儿说出来吗?
(长耳朵小兔、大嘴巴鳄鱼、高个子长颈鹿、长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虫)(评析:把动物的最大特征和动物名完整讲述,既发展了幼儿细致描述的能力,又使幼儿对这六种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作了有效铺垫。)
2. 了解桃子的特征。
(1)师(点击课件):咦,这是什么呢?(桃子)
(2)师:看看,这个桃子长得什么样?(圆圆的;爱心形状;红红的;黄黄的;大大的)
(3)师:哇,这样一个爱心形状的、圆圆的,又红又黄的大桃子,要是现在就放在我们鼻子底下,闻上去又会是什么味道?(香香的)
(4)师:真想吃一口呀,你们想吃吗?(想)长耳朵兔子、长尾巴猴子、高个子长颈鹿、大肚皮犀牛、大嘴巴鳄鱼、小小的毛毛虫和我们一样,看到这个桃子,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都想先吃到这个大桃子。
(评析:对桃子形状、颜色、大小特征的讲述,以及对桃子气味的猜测,既“勾”起了幼儿品尝桃子的欲望,又“唤”起了他们对动物看到桃子后急切品尝心境的理解,适时、巧妙的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一条暗藏线索“让谁先吃好呢?”。)
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 按动物高矮、大小、长短排序。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A.师(点击课件):“按照个子的顺序吃怎么样?”长颈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先说了一句。那就得先量量看,谁的个子最高了。毛毛虫说:“不能站在高的地方量,量的时候不能把尾巴算上”小兔说:“踮起脚来量也不行。”
B.师(点击课件):瞧,他们每人都找了一棵大树开始量了起来。动物们和大树的什么比?(树干)
C.师:它们一个个都紧贴着树干,认真的量着。小朋友,你们看出来了吗?谁最高?第二高是谁呢?第三高呢?接下来轮到谁?第五高?最矮的一个是谁呀?
D.出示高矮排序图。
E.讲述故事:“看见了吧?看见了吧?我的个子最高,所以得我先吃!”长颈鹿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刚要去咬那个又大又红的桃子。
(2)按嘴巴的大小排序。
A.师(点击课件):“不行,这么大的桃子,当然得嘴巴最大的先吃了”鳄鱼张着一张大嘴,站了出来。到底谁的嘴巴最大?
B.师(点击课件):“我的嘴巴大!”(犀牛声音)“谁说的!我的嘴巴才是最大的呢!”(鳄鱼声音)
C.师:你们说,谁的嘴巴最大?(鳄鱼)
E.讲述故事:“听见没,听见没有?我的嘴巴最大,当然是我先吃了!”鳄鱼使足了全身的劲儿,张大嘴巴,马上就要咬到这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了……
(3)按耳朵的长短排序。
A.师(点击课件):“这么做不行!”蹦蹦跳跳的兔子竖着耳朵跑过来。
B.师:欸,兔子会说什么呢?(谁耳朵长谁吃)
C.师:那就是说得按什么顺序来吃桃子?(长短顺序)
D.师:按什么的长短顺序,谁能完整的说一说?(按耳朵的长短顺序吃)
E.师(点击课件):对,应该按照耳朵长短的顺序、谁的耳朵长谁先吃!那就比比,看看到底谁的耳朵最长吧。“看,还是我的耳朵最长吧!”小个子的兔子好不容易够到长颈鹿的脖子,说道。
(4)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师(点击课件):“这样也不对!”小猴子倒挂在树上,大喊了一声。“得按照尾巴长短的顺序吃桃子,尾巴长的先吃!”猴子甩着自己的长尾巴说道:“当然最长的肯定是我,我先吃”
(评析:按高矮、大小、长短排序时,问题深入浅出的有效推进;比高矮,突出了“小动物和什么比?”,使幼儿掌握了高矮比较中参照对象的统一性;比大小,测重了让幼儿目测比较,快速的比出了结果;比长短,设置了悬念,让幼儿猜测兔子会提出什么要求。可以说,不同的提问角度,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活跃的思维。)
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1)讨论比重方法。
A.师(点击课件):“不行”,这时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的跺着脚说。
B.师:刚才,长颈鹿要求比个子的高矮,鳄鱼要求比嘴巴的大小,兔子和猴子分别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出示大小、长短排序图)
C.师:这一次大肚皮的犀牛会要求比什么呢?(比比谁最重)
D.师(点击课件):对,这么大的桃子,就应该按体重的顺序来,谁最沉谁先吃!犀牛大声说道。
E.师:那体重得得怎么称啊?用什么好办法呢?(跷跷板)
F.师生讨论:运用跷跷板称重,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石头。
师:你们平时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是怎么玩的?(一跷一跷的,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师:两个人玩跷跷板时,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想一想,跷得高的表示重还是轻呢?跷得低呢?如果跷跷板是平的,又说明什么呢?(跷得高表示轻;跷得低表示重;跷跷板是平的,表示一样重)师:那用跷跷板怎么称出动物们的重量呢?(一边坐小动物,一边放上石头)师:那怎么比出谁重、谁轻呢?(只要数一数石头的数量就可以了)师:石头多的就表示什么?石头少的呢?(石头表示重,石头少表示轻)
L.师:真是一个好主意。瞧,小动物们找来了许多一样大、一样重的石头,争先恐后的坐到跷跷板上,忙着称自己的体重。比高矮、大小、长短时,它们个个整齐的排好队,比得清清楚楚。可这一次它们每人一个跷跷板,谁都没法互相数一数。为了公平起见,等会儿,我们来帮它们数数有每人称出了几块石头的重量。数的时候,既不要漏数,也不要重复数,数完了就马上把石头的数量记在方格里。先数完的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互换,检查一下,数得对吗?记得对吗?好,开始。
(评析:帮助幼儿回忆玩跷跷板的经验,为幼儿的思维搭建了情景化、游戏化的平台。)
(2)幼儿数石头,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数石头结果,教师记录。
A.师:数好了吗?看着记录卡告诉我,哪几个小动物称出来的石头数量少(毛毛虫、兔子、猴子)
B.交流记录毛毛虫的称重情况,认识小于号:
①师:好,咱们先从跷跷板上石头最少的开始记,谁的跷跷板上石头最少?(毛毛虫)有几块石头?
②师:毛毛虫和这1块石头比,谁跷在上面,谁跷在下面?这说明毛毛虫和这一块石头相比,谁重谁轻?(毛毛虫的重量比一块石头轻)
③师:我们赶快记录下来,毛毛虫连一块石头的重量都没有,我们应该怎么记呢?
④师:想想看,我们学过一些什么符号。(引导幼儿回忆经验:+、-、=)今天老师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符号小于号——“〈”,(边记边读)毛毛虫的重量小于一块石头的重量。
C.交流记录兔子的称重情况:
①师:兔子是几块石头的重量?(3块)
②师:兔子和这3块石头比,谁跷在上,谁跷在下?(跷跷板是平的,兔子和3块石头一样重)
③师:兔子和3块石头一样重,表示相等,我们学过什么符号?
④引导幼儿回忆经验:运用“=”记录。
D.交流记录猴子的称重情况:
①师:猴子与石头的比较情况呢?(猴子跷在下面,石头跷在上面,有4块石头。)
②师:那我们又应该怎么记呢?刚才我们认识了小于号,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认识一个新的符号,那就是——“〉”,(边记边读)猴子的重量大于4块石头的重量)
E.师:刚才这三个小动物的跷跷板上石头少,我们一眼就能数出石头的数量,长颈鹿、鳄鱼、犀牛的跷跷板上的石头好多呀,你们一个个的告诉我,分别有几块石头?
F.运用相同的方法分别记录长颈鹿、鳄鱼、犀牛的称重结果。
(评析:引导幼儿运用合适的符号记录操作结果,既是对动物与石头比重的科学表示,又拓展了幼儿对“等号、小于号、大于号”实际运用的经验,体现了幼儿数学知识的有效整合。)
(4)比出动物的轻重。
A.师:现在我们一比就知道谁最重了?谁排第二个?第三重呢?第四重?第五重?最轻的是谁呀?
B.出示重量排序图:
C.师(点击课件):看,最重的是我吧!所以这个桃子应该我先吃。犀牛朝着大桃子的方向哐哐哐地走了过去……
3.按动物的高矮、大小、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的排序。
(1)师(点击课件):“不行”这个时候一点也不起眼儿的毛毛虫大喊一声。“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我是第一;要论谁的嘴巴最小,我也是第一;耳朵最短的动物,我还是第一名;要说尾巴最短的,我又是第一名;还有,要是问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的不还是我嘛!从小的顺序开始,第一名都是我!所以,这个桃子就应该是我先吃!”
(2)师(出示排序图):咦,比谁最高,长颈鹿是第一名;比谁的嘴巴最大时,鳄鱼是第一名;比耳朵最长、尾巴最长时,兔子和猴子是第一名,比谁最重,犀牛是第一名;(出示毛毛虫排序图)现在,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毛毛虫是第一;比谁的嘴巴最小,毛毛虫也是第一;比耳朵最短的动物,毛毛虫还是第一名,要说尾巴最短的,毛毛虫又是第一名;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不还是毛毛虫嘛!
(评析:故事与提问的交互进行,看似话语相同,但实际是给幼儿思维的一个缓冲。)
(3)师:你们觉得毛毛虫说得有道理吗?(有、没有)你说没有道理,你说有道理,别急,我们一个个说说自己的道理。
(4)引导幼儿各自讲述自己的道理。
A.师:你先说。为什么没道理?
B.师:你来说,为什么有道理?(大的要让小的)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从小排到大、从矮排到高、从短排到长”的情况发生?(排队、坐座位、做操时)(评析:让幼儿大胆讲述各自的理由,使幼儿在与伙伴的思维碰撞中,领悟高矮、大小、长短、轻重正逆排序的实际意义,在师幼、幼幼的抛接中,活动重点迎刃而解。)
三、品尝桃子。
1.师(点击课件):看来,毛毛虫说的很有道理。它一边说着,一边“嗖”的一下钻进了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的品尝着,边吃边说“朋友们一起来吃吧,桃子真好吃呀!”6只小动物,一起分享着又大又红又香的桃子。
2.师: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
(评析:“大家一起品尝桃子”是一个有趣的结尾,让幼儿在感受分享的同时,又使“让谁先吃好呢?”的线索贯穿始终。)[NextPage]
活动反思:
《让谁先吃好呢》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将这个故事转化为数学活动时,我反复思量,寻找着绘本与幼儿数学活动的结合点;大胆剪裁,调整着作品与幼儿经验的契入面。品味活动,我有以下两点感想:
1.活动过程生动有趣,自然流畅的蕴含着活动的目标。
仔细阅读故事,我发现其中隐藏着两条线索,第一条是“让谁先吃好呢”,这就象一个谜,始终贯穿于故事之中,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第二条是动物们按某一特征进行高矮、大小、长短、轻重的排序,这正是本次活动的价值所在。在活动设计中,我把握住了这两条主线,制订了具有适宜性、指向性的活动目标,即以“让谁先吃”的故事情景为切入口,利用故事情景推动幼儿对于排序经验、比重经验的不断建构。整个活动过程生动有趣,两条主线并驾齐驱、相互交织,若隐若现、相互贯通。在主题鲜明的情景化教学中,自然无痕的渗入正逆排序的方法,整合高效的融入称重游戏、符号的实际运用。活动目标在过程中自然展现、层层铺展、一一达成。
2.提问设计恰到好处,推波助澜的激活着幼儿的思维。
活动中的另一个亮点是,教师的提问有价值。教师有效地运用了设疑、插问、推问等方式,不断的帮助幼儿迁移生活经验、游戏经验、知识经验,激发着幼儿对于作品内容的好奇与探究,激活着幼儿多方面思维的训练。可以说,有效的提问使整个活动体现现结构严谨、自然流畅的特点,有效的提问使幼儿的思维在“聚合”和“发散”间自然转换,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多元发展!
【设计思路】
《让谁先吃好呢》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将乏味的"排序"完美地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将绘本与数学知识、生活经验完美地结合起来。所以我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了此次数学活动。在活动设计中,我以"让谁先吃"的故事情境为切入口,利用情境推动幼儿对于高矮、大小和轻重排序经验的不断建构,活动目标在过程中自然展现、层层铺展、一一达成。让幼儿在活动中表达、探索、操作,潜移默化地学习到数学知识,体验排序带来的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2、能按要求进行轻重排序,尝试记录结果。
3、积极参与排序活动,体验排序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按动物个子高矮、嘴巴大小、耳朵长短、尾巴长短、体重的轻重进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2、难点:在数石头游戏中,比出动物间的轻重关系。
【教学实施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及桃子的主要特征。
1、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师: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些动物朋友,看,都有谁呢?数一数,一共有几位?(猴子、长颈鹿、兔子、犀牛、鳄鱼、毛毛虫)
(2)师:这些动物朋友身上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呢?(例如:我们可以叫它长耳朵小兔、大嘴巴鳄鱼、高个子长颈鹿、长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虫)
2、发现桃子引出故事。
(1)师:咦,他们都在看什么呀?(桃子)
(2)师:看看,这个桃子长得什么样?
(3)师:哇,这样一个爱心形状的大桃子,看着就很好吃,馋得动物们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可是6个动物1个桃子,让谁先吃好呢?
二、结合故事,引导幼儿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一)按动物高矮、大小、长短排序。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1)师:"按照个子高矮的顺序吃怎么样?"长颈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先说了一句。那就得先量量看,谁的个子最高了。
(2)师:于是,他们每人都找了一棵大树开始量身高。请你们仔细的看看,有没有人耍赖皮犯规?
(3)师:对呀,量身高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比,站站直,不能算上耳朵和尾巴。看,他们站好了,谁最高?第二高是谁呢?第三高呢?接下来轮到谁?第五高?最矮的一个是谁呀?
(4)师:按照个子高矮的排法,最高的是长颈鹿,所以桃子得它先吃。
2、按嘴巴的大小排序。
(1)师:"不行,这么大的桃子,当然得嘴巴最大的先吃了"鳄鱼张着一张大嘴发话了。于是,动物们都张大了自己的嘴巴,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按照嘴巴大小的顺序,该怎么排呢?
(2)请个别幼儿在上前操作,比一比进行排序,教师总结。鳄鱼嘴巴最大,该它先吃,如他愿了!
三、引导幼儿按动物的轻重进行记录和排序。
1、讨论比重方法。
(1)师:这下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的跺着脚,直说:"不行"。它会要求比什么呢?你们真的说到它心理去了,它就是要按体重的顺序来排。
(2)师:那体重该怎么称啊?用什么好办法呢?运用跷跷板称重,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石头。
师:想一想,跷跷板是平的代表什么意思?跷得高的表示重还是轻呢?跷得低呢?如果跷跷板左边重右边轻呢?
2、教师交待操作要求:为了公平起见,请我们小朋友来做裁判。先看好是哪位小动物在称重,然后数一数跷跷板上石头的数量用数字记录在"石头"下面的格子里,最后看看跷跷板是平的还是翘的,用数字进行排序。
3、幼儿记录,教师观察指导。
4、交流操作结果,教师记录反馈纠正。
5、引导幼儿一同来看着记录表进行体重的排序。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着这张记录表,给小动物们排排体重吧!看来桃子该给最重的犀牛先吃哇。
四、引导幼儿思考逆转排序。
1、师:毛毛虫心想:"比谁最高,长颈鹿是第一名;比谁的嘴巴最大时,鳄鱼是第一名;比谁最重,犀牛是第一名;比耳朵最长、尾巴最长时,兔子和猴子是第一名。它该比什么得第一呢?
2、对呀,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毛毛虫也想到了,我们可以反过来嘛,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毛毛虫是第一;要论谁的嘴巴最小,毛毛虫也是第一;耳朵最短、尾巴最短、体重最轻,这第一名不都是毛毛虫嘛!大家一致认同了,于是毛毛虫痛快地钻进桃子里先吃了起来。
四、拓展延伸
1、师: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从小排到大、从矮排到高、从短排到长"的情况发生?
2、师: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动物们依据自身的特点都找到了第一名的地方,其实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第一名,请你们回去想想自己在什么方面是最厉害的?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是以综合活动进行展示,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偏向以数学,通过聆听本活动,让我发现绘本的不同形式的展现,绘本不一定是语言活动的专属,主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细心观察,便能发掘绘本中更多的价值。
活动设计背景
看了《让谁先吃好呢》这个故事,我就琢磨着能不能把这个故事变成一堂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幼儿不仅仅是听听故事,还能在故事中明白道理。首先,我从故事中的动物们按自己的某一特征进行高矮,大小,长短,轻重的排序。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能用符号、数字等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 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活动难点:在数石头游戏中,比出动物间的轻重关系,并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让谁先吃好呢。
2.排序卡、
3、记录卡、动物与石头的比较图、水彩笔若干、水果。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及桃子的主要特征。
1)师(点击课件):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朋友,你们看,它们都是谁?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猴子、长颈鹿、兔子、犀牛、鳄鱼、毛毛虫;6位朋友)
2)师:这些动物朋友都有一个最大的外形特征,你能把它的特征和它们的名字一块儿说出来吗?
(长耳朵小兔、大嘴巴鳄鱼、高个子长颈鹿、长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虫)
2. 了解桃子的特征。
(1)师(点击课件):咦,这是什么呢?(桃子)
(2)师:看看,这个桃子长得什么样?(圆圆的;爱心形状;红红的;黄黄的;大大的)
(3)师:哇,这样一个爱心形状的、圆圆的,又红又黄的大桃子,要是现在就放在我们鼻子底下,闻上去又会是什么味道?(香香的)
(4)师:真想吃一口呀,你们想吃吗?(想)长耳朵兔子、长尾巴猴子、高个子长颈鹿、大肚皮犀牛、大嘴巴鳄鱼、小小的毛毛虫和我们一样,看到这个桃子,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都想先吃到这个大桃子,到底谁先吃好呢?
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 按动物高矮、大小、长短排序。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A.师(点击课件):长颈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你们猜它会说什么?(按个子的高矮顺序来吃水果)那就得先量量看,谁的个子最高了。
B.师(点击课件):瞧,他们每人都找了一棵大树开始量了起来。动物们和大树的什么比?(树干)
C.师:它们一个个都紧贴着树干,认真的量着。小兔说:“不公平不公平,鳄鱼把自己的尾巴也算上啦?”小朋友们再看看,我们量身高的时候还要注意哪些问题。(不能站在高处、不能踮脚,要站在同一平面上)
你们看出来了吗?谁最高?第二高是谁呢?第三高呢?接下来轮到谁?第五高?最矮的一个是谁呀?
D.出示高矮排序图。
E.讲述故事:“看见了吧?看见了吧?我的个子最高,所以得我先吃!”长颈鹿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刚要去咬那个又大又红的桃子。
(2)按嘴巴的大小排序。
A.师(点击课件):“不行,这么大的桃子,当然得嘴巴最大的先吃了”鳄鱼张着一张大嘴,站了出来。到底谁的嘴巴最大?
B.师(点击课件):“我的嘴巴大!”(犀牛声音)“谁说的!我的嘴巴才是最大的呢!”(鳄鱼声音)
C.师:你们说,谁的嘴巴最大?(鳄鱼)
E.讲述故事:“听见没,听见没有?我的嘴巴最大,当然是我先吃了!”鳄鱼使足了全身的劲儿,张大嘴巴,马上就要咬到这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了……
(3)按耳朵的长短排序。
A.师(点击课件):“这么做不行!”蹦蹦跳跳的兔子竖着耳朵跑过来。
B.师:欸,兔子会说什么呢?(谁耳朵长谁吃)
C.师:那就是说得按什么顺序来吃桃子?(长短顺序)
D.师:按什么的长短顺序,谁能完整的说一说?(按耳朵的长短顺序吃)
E.师(点击课件):对,应该按照耳朵长短的顺序、谁的耳朵长谁先吃!那就比比,看看到底谁的耳朵最长吧。“看,还是我的耳朵最长吧!”小个子的兔子好不容易够到长颈鹿的脖子,说道。
(4)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师(点击课件):“这样也不对!”小猴子倒挂在树上,大喊了一声。“得按照尾巴长短的顺序吃桃子,尾巴长的先吃!”猴子甩着自己的长尾巴说道:“当然最长的肯定是我,我先吃”
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1)讨论比重方法。
A.师(点击课件):“不行”,这时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的跺着脚说。
B.师:刚才,长颈鹿要求比个子的高矮,鳄鱼要求比嘴巴的大小,兔子和猴子分别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出示大小、长短排序图)
C.师:这一次大肚皮的犀牛会要求比什么呢?(比比谁最重)
D.师(点击课件):对,这么大的桃子,就应该按体重的顺序来,谁最沉谁先吃!犀牛大声说道。
E.师:那体重得得怎么称啊?用什么好办法呢?(你们想的办法可真多,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什么办法呢?)(跷跷板)
F.点击图片,师生讨论:运用跷跷板称重,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石头。
师:你们平时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是怎么玩的?(一跷一跷的,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
师:两个人玩跷跷板时,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想一想,跷得高的表示重还是轻呢?跷得低呢?如果跷跷板是平的,又说明什么呢?(跷得高表示轻;跷得低表示重;跷跷板是平的,表示一样重)
师:那用跷跷板怎么称出动物们的重量呢?(一边坐小动物,一边放上石头)
师:那怎么比出谁重、谁轻呢?(只要数一数石头的数量就可以了)
师:石头多的就表示什么?石头少的呢?(石头表示重,石头少表示轻)
L.师:真是一个好主意。瞧,小动物们找来了许多一样大、一样重的石头,争先恐后的坐到跷跷板上,忙着称自己的体重。(看PPT)有的跷跷板是平衡的,表示(两边一样重);有的跷跷板是倾斜的,表示(两边不一样重)。
师: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不一样重的,毛毛虫和这1块石头比,谁跷在上面,谁跷在下面?这说明毛毛虫和这一块石头相比,谁重谁轻?(毛毛虫的重量比一块石头轻),教师演示记录:用个什么符号表示毛毛虫比一块石头轻好呢?(发散)
师:猴子与石头的比较情况呢?(猴子跷在下面,石头跷在上面,有4块石头。)边演示边记录,用什么符号表示猴子比4块石头重呢?(发散)
比高矮、大小、长短时,它们个个整齐的排好队,比得清清楚楚。可这一次它们每人一个跷跷板,谁都没法互相数一数。为了公平起见,等会儿,我们来帮它们数数有每人称出了几块石头的重量。数的时候,既不要漏数,也不要重复数,数完了就马上把石头的数量记在方格里。先数完的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互换,检查一下,数得对吗?记得对吗?好,开始。
(2)幼儿数石头,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数石头结果,教师记录。
A.师:数好了吗?看着记录卡告诉我,大嘴巴鳄鱼有几块石头那么重?犀牛有几块石头那么重?长颈鹿有几块石头那么重?
(4)比出动物的轻重。
A.师:现在我们一比就知道谁最重了?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套动物卡片,请小朋友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给他们排排序。(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B、师: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排序结果(边请幼儿说,边在黑板上演示)看看你们都排对了吗?
C.师(点击课件):看,最重的是我吧!所以这个桃子应该我先吃。犀牛朝着大桃子的方向哐哐哐地走了过去……
3.按动物的高矮、大小、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的排序。
(1)师(点击课件):“不行”这个时候一点也不起眼儿的毛毛虫大喊一声。“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我是第一;要论谁的嘴巴最小,我也是第一;耳朵最短的动物,我还是第一名;要说尾巴最短的,我又是第一名;还有,要是问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的不还是我嘛!从小的顺序开始,第一名都是我!所以,这个桃子就应该是我先吃!”
(2)师(出示排序图):咦,比谁最高,长颈鹿是第一名;比谁的嘴巴最大时,鳄鱼是第一名;比耳朵最长、尾巴最长时,兔子和猴子是第一名,比谁最重,犀牛是第一名;(出示毛毛虫排序图)现在,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毛毛虫是第一;比谁的嘴巴最小,毛毛虫也是第一;比耳朵最短的动物,毛毛虫还是第一名,要说尾巴最短的,毛毛虫又是第一名;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不还是毛毛虫嘛!
(3)师:你们觉得毛毛虫说得有道理吗?(有、没有)你说没有道理,你说有道理,别急,我们一个个说说自己的道理。
(4)引导幼儿各自讲述自己的道理。
A.师:你先说。为什么没道理?
B.师:你来说,为什么有道理?(大的要让小的)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从小排到大、从矮排到高、从短排到长”的情况发生?(排队、坐座位、做操时)
C、请小朋友也来按毛毛虫说的按从矮到高的顺序尝试进行排序,再按从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排序。
(评析:让幼儿大胆讲述各自的理由,使幼儿在与伙伴的思维碰撞中,领悟高矮、大小、长短、轻重正逆排序的实际意义,在师幼、幼幼的抛接中,活动重点迎刃而解。)
三、品尝桃子。
1.师(点击课件):看来,毛毛虫说的很有道理。它一边说着,一边“嗖”的一下钻进了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的品尝着,边吃边说“朋友们一起来吃吧,桃子真好吃呀!”6只小动物,一起分享着又大又红又香的桃子。
2.师: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老师为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水果,请小朋友们像小动物这样,按不同的标准,来比一比,排一排,看谁先吃水果。
四、结束:
幼儿分组用正向逆向等方式 进行排序 分享水果
师:请小朋友先分组讨论,说说你们准备按什么顺序进行排序吃水果。
教学反思
《让谁先吃好呢》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将这个故事转化为数学活动时,我反复思量,寻找着绘本与幼儿数学活动的结合点;大胆剪裁,调整着作品与幼儿经验的契入面,仔细阅读故事,我发现其中隐藏着两条线索,第一条是“让谁先吃好呢”,这就象一个谜,始终贯穿于故事之中,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第二条是动物们按某一特征进行高矮、大小、长短、轻重的排序,这正是本次活动的价值所在。在活动设计中,我就牢牢的把握住了这两条主线,制订了具有适宜性、指向性的活动目标,即以“让谁先吃”的故事情景为切入口,利用故事情景推动幼儿对于排序经验、比重经验的不断建构。整个活动过程生动有趣,两条主线并驾齐驱、相互交织,若隐若现、相互贯通。在主题鲜明的情景化教学中,自然无痕的渗入正逆排序的方法,整合高效的融入称重游戏、符号的实际运用。活动目标在过程中自然展现、层层铺展、一一达成。
活动中,我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与幼儿进行互动。始终遵循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原则。比如在按动物的高矮、大小、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的排序时,毛毛虫站出来说应该我先吃,教师没有直接说出结果而是让幼儿各抒己见,大胆讲述各自的理由,使幼儿在与伙伴的思维碰撞中,领悟高矮、大小、长短、轻重正逆排序的实际意义,在师幼、幼幼的抛接中,活动重点迎刃而解。让幼儿在活动中,兴趣高涨,一直在玩中学习,活动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但是,在教学活动中,虽然我尽量做到让全体幼儿都加入到游戏中来,但是还是对个别幼儿的关注度不够,对幼儿的个别引导上还是不够,我的设问有的幼儿不会,我就显得有点急躁,不能用语言好好的激化幼儿自主的思维,有时候老师就一一帮助幼儿解决了问题,这一点上,我做得很不好,所以在后面的评课中也有老师提出了这样的意见,我会虚心的接受,在下次活动课的时候如果再遇见这样的问题,我一定戒焦戒躁,尽量提出问题想办法和幼儿一起解决问题,让所有的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自己的教学活动更加完美!
活动目标:
1、尝试按多种特征给动物进行正逆排序。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感受排序活动的乐趣。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桃子和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1、引出话题。
提问:看这是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你们喜欢吃吗?
森林里的小动物也想吃。看看是哪些小动物,请你们来说一说。
2、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引导提问:你们看这是长耳朵的小兔,还有什么样的小动物呢?
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
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1、按动物的高矮、长短排序。
师:五个小动物都想先吃到桃子,让谁先吃好呢?他们决定比一比。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引导提问:长颈鹿把脖子挺得高高的。你们猜,他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
(2)按耳朵的长短排序。
长颈鹿正要去吃桃子,可猴子说:"这样不行"。
引导提问:猜猜看,兔子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
小兔子吃到桃子了吗?有没有小动物反对呢?
(3)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这样也不对"猴子大喊了一声。
引导提问:猜猜看猴子会说比什么才能让 自己先吃到桃子?
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提问:猴子有没有吃到桃子呢?
"不行!"河马使劲地跺着脚说。
引导提问:刚才长颈鹿要比个子的高矮,兔子和猴子分别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猜猜看这一次大肚皮的河马会要求比什么呢?它会怎么说?
3、按动物的高矮、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排序。
"不行!"这时一点不起眼的毛毛虫大喊了一声。
引导提问:毛毛虫那么小,猜猜看,他会想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得第一呢?
毛毛虫得了几个第一?是怎么比的?
教师小结。
三、品尝桃子四、拓展活动
教学反思
《让谁先吃好呢》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将这个故事转化为数学活动时,我反复思量,寻找着绘本与幼儿数学活动的结合点;大胆剪裁,调整着作品与幼儿经验的契入面,仔细阅读故事,我发现其中隐藏着两条线索,第一条是“让谁先吃好呢”,这就象一个谜,始终贯穿于故事之中,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第二条是动物们按某一特征进行高矮、大小、长短、轻重的排序,这正是本次活动的价值所在。在活动设计中,我就牢牢的把握住了这两条主线,制订了具有适宜性、指向性的活动目标,即以“让谁先吃”的故事情景为切入口,利用故事情景推动幼儿对于排序经验、比重经验的不断建构。整个活动过程生动有趣,两条主线并驾齐驱、相互交织,若隐若现、相互贯通。在主题鲜明的情景化教学中,自然无痕的渗入正逆排序的方法,整合高效的融入称重游戏、符号的实际运用。活动目标在过程中自然展现、层层铺展、一一达成。
活动中,我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与幼儿进行互动。始终遵循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原则。比如在按动物的高矮、大小、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的排序时,毛毛虫站出来说应该我先吃,教师没有直接说出结果而是让幼儿各抒己见,大胆讲述各自的理由,使幼儿在与伙伴的思维碰撞中,领悟高矮、大小、长短、轻重正逆排序的实际意义,在师幼、幼幼的抛接中,活动重点迎刃而解。让幼儿在活动中,兴趣高涨,一直在玩中学习,活动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但是,在教学活动中,虽然我尽量做到让全体幼儿都加入到游戏中来,但是还是对个别幼儿的关注度不够,对幼儿的个别引导上还是不够,我的设问有的幼儿不会,我就显得有点急躁,不能用语言好好的激化幼儿自主的思维,有时候老师就一一帮助幼儿解决了问题,这一点上,我做得很不好,所以在后面的评课中也有老师提出了这样的意见,我会虚心的接受,在下次活动课的时候如果再遇见这样的问题,我一定戒焦戒躁,尽量提出问题想办法和幼儿一起解决问题,让所有的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自己的教学活动更加完美!
活动目标:
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2、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3、积极参与排序活动,体验排序中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能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让谁先吃好呢》。
2、动物图片4套,字卡:重→轻、高→矮、大→小,
3、数字1-10的贴纸4套、记录卡4张。
4、幼儿经验准备:认识跷跷板,知道跷得高表示轻;跷得低表示重;跷跷板是平的,表示一样重。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图片,认识动物。
2、引导幼儿说出动物各自的特征。
3、出示桃子
师:咦,这是什么?这个桃子看上去怎么样?闻上去又会是什么味道?
师:你们想吃吗?动物们和我们一样,看到这个大桃子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都想先吃到这个大桃子。可是,该让谁先吃呢?
二、按动物的特征排序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师:长颈鹿说:“我们按个子的高矮来排列,谁最高谁先吃。”
师:小朋友,你知道应该怎样比高矮吗?我们来看看动物们是怎样比的。你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
(观察图片、通过比较,引导幼儿说出量高矮的方法,“要站在一样高的地方,量的时候要站直了,不能把尾巴算上,踮起脚来量也不行”等。)
师:动物们整整齐齐地站好了,小朋友,你们看出来了吗?让我们从高到矮排序,谁最高?第二高是谁呢?第三高呢?接下来轮到谁?第五高?最矮的一个是谁呀?
师:原来,比高矮是长颈鹿的个子最高。
2、按嘴巴大小排序。
师:长颈鹿正想吃桃子时,鳄鱼长大嘴巴喊不行。他会提出比什么?
师:嘴巴的大小怎么比?看看动物们用了什么好办法。
课件演示动物比嘴巴的大小。
请幼儿看图根据动物嘴巴的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动物排队。
3、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1)师:鳄鱼正想吃桃子时,犀牛不服气了,犀牛要求比什么?
师:那体重怎么称啊?有什么好办法呢?
师:我们来看看动物们是怎样称体重的。
引导幼儿理解跷跷板的原理。
师:于是,犀牛搬来许多石头,有几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集体点数10)
师:看,其他动物也在用翘翘板称体重呢,它们又有多重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记录表,请四个小朋友一组,一起数一数、记一记,最后根据石头的数量,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给这些动物朋友排序。
(2)幼儿数石头记录,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序,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数石头、排序的结果
(4)师:现在我们一比就知道谁最重了?(出示轻重排序图)
集体看排序图讲述。
四、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1、播放毛毛虫的话。
师(出示排序图):你们觉得毛毛虫说得有道理吗?
2、师: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从小排到大、从矮排到高、从短排到长”的情况发生?
五、品尝桃子
师:看来,毛毛虫说得很有道理。听了毛毛虫的话,小动物们决定大家一起分享这个美味的桃子。“啊呜,啊呜,桃子真好吃呀!”
师: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
教学意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摆弄和操作,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测量、判断等活动,尤其对周围生活中各类不同物品的轻重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发现其差异。《谁轻谁重》是大班的数学活动。意在让幼儿通过不同的自然测量方法了解物体的轻重并且能够正确的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从而感知物体之间的轻重关系。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目测、体验和操作感受两个物体的轻重。
2、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感受轻和重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以及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各类轻重不同的物品。
2、翘翘板教具二个,小动物卡通形象若干。数字及轻重标记若干。
3、课前组织小朋友到户外玩跷跷板,体验平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轻与重的问题。
二、感知体验
引导幼儿用提一提、掂一掂等办法感知哪个物品重,哪个物品轻。
三、交流讨论:
1、通过幼儿玩翘翘板的经验,引导幼儿将轻重不同的物品放在翘翘板上会怎样?为什么?有何办法可以让翘起的一边沉下去?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
2、说一说,两个物体之间谁重谁轻?
3、比一比,三个事物之间比较谁最重,谁最轻?引导他们将其排序。
四、完成画册上的练习。
五、拓展幼儿思维
生活中如何知道物体的重量呢?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师小结:
大小一样,材料不同轻重也不一样、材料相同,大小不一样,轻重也不一样。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生活中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跷跷板,并比较三人中谁最重谁最轻,请幼儿排序。
教学反思:
幼儿对轻重已经有一点了解所以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采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读1-10的数字,学习用序数词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从不同方向辨别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画出楼房图,10种动物卡,1-10的数字卡、笔等。
活动过程:
1、动物排队。
——小动物们排好队伍准备去参加比赛,看看他们是怎样排队的。
——将10种动物排成一行,指导幼儿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说出他们的位置(如排在第几的动物是谁,某某小动物排在第几位),然后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教师任意说出某种动物的名字,幼儿说出该动物在序列中的位置。
——变换排列方向(从右到左),重新摆放数字卡片。想一想,小兔刚才排在第几位?现在排在第几位?为什么不一样呢?(排队的方向变了,位置也变了)。
2、比比谁最快。
——翻开幼儿操作材料,指导幼儿观察画面。小动物先比赛跑步,看清楚谁在前面,谁在后面,把他们的名次用数字或是圆点记在奖杯上。
3、爬楼比赛。
——第二个比赛项目是爬楼,看谁爬得最高。
——将10种动物放入楼房图中,并贴上数字卡。幼儿说出每种动物的比赛名次(谁得了第几名)。
活动目标:
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2、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3、积极参与排序活动,体验排序中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重难点:
能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让谁先吃好呢》。
2、动物图片4套,字卡:重→轻、高→矮、大→小,
3、数字1-10的贴纸4套、记录卡4张。
4、幼儿经验准备:认识跷跷板,知道跷得高表示轻;跷得低表示重;跷跷板是平的,表示一样重。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图片,认识动物。
2、引导幼儿说出动物各自的特征。
3、出示桃子
师:咦,这是什么?这个桃子看上去怎么样?闻上去又会是什么味道?
师:你们想吃吗?动物们和我们一样,看到这个大桃子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都想先吃到这个大桃子。可是,该让谁先吃呢?
二、按动物的特征排序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师:长颈鹿说:“我们按个子的高矮来排列,谁最高谁先吃。”
师:小朋友,你知道应该怎样比高矮吗?我们来看看动物们是怎样比的。你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
(观察图片、通过比较,引导幼儿说出量高矮的方法,“要站在一样高的地方,量的时候要站直了,不能把尾巴算上,踮起脚来量也不行”等。)
师:动物们整整齐齐地站好了,小朋友,你们看出来了吗?让我们从高到矮排序,谁最高?第二高是谁呢?第三高呢?接下来轮到谁?第五高?最矮的一个是谁呀?
师:原来,比高矮是长颈鹿的个子最高。
2、按嘴巴大小排序。
师:长颈鹿正想吃桃子时,鳄鱼长大嘴巴喊不行。他会提出比什么?
师:嘴巴的大小怎么比?看看动物们用了什么好办法。
课件演示动物比嘴巴的大小。
请幼儿看图根据动物嘴巴的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动物排队。
3、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1)师:鳄鱼正想吃桃子时,犀牛不服气了,犀牛要求比什么?
师:那体重怎么称啊?有什么好办法呢?
师:我们来看看动物们是怎样称体重的。
引导幼儿理解跷跷板的原理。
师:于是,犀牛搬来许多石头,有几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集体点数10)
师:看,其他动物也在用翘翘板称体重呢,它们又有多重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记录表,请四个小朋友一组,一起数一数、记一记,最后根据石头的数量,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给这些动物朋友排序。
(2)幼儿数石头记录,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序,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数石头、排序的结果
(4)师:现在我们一比就知道谁最重了?(出示轻重排序图)
集体看排序图讲述。
三、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1、播放毛毛虫的话。
师(出示排序图):你们觉得毛毛虫说得有道理吗?
2、师: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从小排到大、从矮排到高、从短排到长”的情况发生?
四、品尝桃子
师:看来,毛毛虫说得很有道理。听了毛毛虫的话,小动物们决定大家一起分享这个美味的桃子。“啊呜,啊呜,桃子真好吃呀!”
师: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
教学反思:
在“数学绘本”教学中,教师扮演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旨在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热情。除了“数学绘本”本身的趣味性让幼儿身临其境外,教师的语言、教态也应和“数学绘本”的故事情节相匹配。在此,有一个小技巧,即在故事情节的关键处将问题抛给幼儿,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的成就感。例如在《让谁先吃好呢》这一“数学绘本”的教学中,当长颈鹿说比身高时,我就抛出问题:怎样才能量出身高呢?藉此,让学生想出各种测量身高的方法。当猴子不同意比嘴巴大小时,教师抛出问题:你们猜,猴子会要求比什么?这个问题既让学生思考猴子有哪些特征,又让幼儿感受猴子的心理。
数学绘本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绘本故事中,不仅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绘本的魅力,而且还为教师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更为孩子们开心、快乐地学习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数学活动因绘本更精彩。
设计意图《谁的位置动了》这节活动课,幼儿比较难理解,为了引导幼儿能够清楚区分左和右,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我将本节活动课,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活动目标】
1、区分左右关系。
2、发现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3、发现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4、发现以上两者之间的差别。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6、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用海绵纸做红、绿两种手镯。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4页。
3、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小朋友,你用哪只手握铅笔?你用那只手拿剪刀?你用那只手拿筷子?对了,我们都要用右手。我们的右手很能干,给它戴上红手镯,那左手就戴上绿手镯。今天我们就来区分左和右。
(二)、发现自身的左右1、启发幼儿发现自身的左右,说说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
2、游戏:看谁做得对。
让幼儿跟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开始速度可以较缓慢,随后游戏的速度由慢变快。如:"举起你的右手(戴红手镯的那只手)"、"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肩"、"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左手叉腰(戴绿手镯的那只手)"、"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膝盖"。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肩"、"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腿"。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物体。
(三)、尝试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1、请5-6名幼儿排成一横排,说说xxx的左边是谁,右边有是谁。
2、游戏:幼儿两两结伴,面对面站立,听教师的指令作相应的动作,感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差异。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脚碰一碰"等。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四)、操作活动1、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按要求完成添画、涂色活动。
2、请幼儿结合活动材料,说说图上具体的左右关系。
【活动延伸】
让幼儿区分左右,加深对左右空间方位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左右是一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的相对概念。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设计:谁的位置动了
作者:史延芝 来源:广饶县李鹊镇小张幼儿园
【设计意图】
《谁的位置动了》这节活动课,幼儿比较难理解,为了引导幼儿能够清楚区分左和右,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我将本节活动课,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活动目标】
1、区分左右关系。
2、发现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3、发现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4、发现以上两者之间的差别。
【活动准备】
1、用海绵纸做红、绿两种手镯。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4页。
3、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用哪只手握铅笔?你用那只手拿剪刀?你用那只手拿筷子?对了,我们都要用右手。我们的右手很能干,给它戴上红手镯,那左手就戴上绿手镯。今天我们就来区分左和右。
(二)、发现自身的左右
1、启发幼儿发现自身的左右,说说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
2、游戏:看谁做得对。
让幼儿跟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开始速度可以较缓慢,随后游戏的速度由慢变快。如:“举起你的右手(戴红手镯的那只手)”、“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肩”、“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左手叉腰(戴绿手镯的那只手)”、“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膝盖”。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肩”、“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腿”。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物体。
(三)、尝试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1、请5—6名幼儿排成一横排,说说xxx的左边是谁,右边有是谁。
2、游戏:幼儿两两结伴,面对面站立,听教师的指令作相应的动作,感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差异。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脚碰一碰”等。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四)、操作活动
1、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按要求完成添画、涂色活动。
2、请幼儿结合活动材料,说说图上具体的左右关系。
【活动延伸】
让幼儿区分左右,加深对左右空间方位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左右是一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的相对概念。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图形组合变化的神奇力量。
2. 能将不同图形创意组合,并记录数量。
3.体验探索与合作的乐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幼儿操作卡。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故事人物,引起幼儿兴趣。
你知道什么叫魔法师吗?介绍魔法师
二、初步巩固图形的特征,尝试探索图形之间的转换。
(一)看ppt讲述画面内容1—7:初次感受单一图形的组合变化。
1.提问:哈哈阿姨跑出城堡后,她发现魔法师的城堡是飘在空中的,怎么办?她的口袋里有圆圆的饼干和半圆形的饼干,可以拼成什么逃离城堡呢?
2.教师用圆形、半圆形示范组合变成“小鸟”。
(三)讲述画面四内容,尝试用三角形创意组合并记录。
你会用三角形的树叶拼出什么工具帮助哈哈阿姨过河呢?用了几片三角形?
1.幼儿操作,创意拼图。
2.交流、验证:用了几个三角形?拼出了什么?
三、幼儿交流讨论,合作创意拼图并记录图形数量。
1.激发幼儿想象力,说出打败魔法师的办法
先来看一看,哈哈阿姨身上有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变出什么打败大灰狼呢?
2.交代任务:两两合作,商量好用现有的材料拼一些比大灰狼更厉害的东西。
3.幼儿两两合作,合作创意拼图。
4.作品展示验证,评价小结。
用了什么图形?拼出了什么?用了哪些材料?交流、检查。
四、讲述故事结尾,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哈哈阿姨终于安全回到家了,为了表示感谢,她也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吃的饼干!我们一起去教室吃吧!
故事内容:
从前有一个叫“万事烦”的懒惰的魔法师。万事烦的梦想就是什么事都不做。所以他决定制作一种只要念了咒语就什么都能实现的魔法药。但是一想到要做这个魔法药,又觉得挺麻烦的。“天灵灵、地灵灵,给我一个手艺好的厨师,耶!”魔法师念完咒语就出现了一个正在烤饼干的哈哈阿姨。魔法师让阿姨制作魔法药。
青蛙脚指头、玫瑰树根、乌鸦尾毛……阿姨把这些东西放进大大的铁锅里,倒立着用脚指头搅了三百下。虽然制作魔法药非常困难,但是想回家就必须得做。哈哈阿姨制作魔法药的时候,万事烦魔法师把阿姨的饼干全吃没了。又香又脆真好吃。
魔法药制作完之后,阿姨想赶紧回家。但是魔法师还想吃饼干。“现在开始你就住在这儿给我烤饼干吧!”阿姨听了非常生气,把魔法药全喝光了。
气呼呼的魔法师把哈哈阿姨关进石头监狱里。阿姨哭得很伤心,但是没有人能帮助她。阿姨看着地上的小石子儿自言自语,“圆圆的小石子儿,要是你们能变成老鼠听我说话该多好啊。”忽然,这些圆圆的小石子儿竟然一个一个变成了老鼠。
逃出监狱的阿姨为了不吵醒魔法师悄悄地向外走。这时在门前睡觉的猫突然睁开了眼睛。“喵!”猫竖起爪子想扑向阿姨。“方方正正的砖头啊,变成勇敢的大狗吧,耶!”就这样方方正正的砖头飞过来变成勇敢的大狗把猫赶走了。
多亏砖头大狗,阿姨才能安全到达出口。但是打开门后阿姨惊呆了。魔法师的城堡竟然飘在空中!怎么才能下去呢?这时阿姨摸到了口袋里的圆圆的饼干。阿姨把圆圆的饼干拿出来,把其中几个掰成两半。“圆圆的饼干,半圆的饼干啊,都聚在一起变成一只大鸟吧,耶!”
念完咒语,饼干变得越来越大,真的变成了大鸟。
飞了一会儿,一群乌鸦追着饼干大鸟飞过来了。“是饼干大鸟,嘎嘎嘎,吃了它吧,嘎嘎嘎。”“饼干大鸟啊,咱们躲到下面的三角树森林里吧!”饼干大鸟避开乌鸦群躲到了三角树森林里。三角树森林里只有尖尖的三角形。树也是三角形,岩石也是三角形,连湖水都是三角形,
“咱们避开乌鸦群到湖对面去吧!”阿姨对着三角形念了咒语。“长三角、宽三角、大三角、小三角,都聚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帆船吧,耶!”阿姨的咒语刚念完,这些三角形就开始移动,“砰”的一下变成了帅帅的大帆船。阿姨和伙伴们坐在三角形的帆船上漂啊漂,漂到了湖对面。
阿姨乘船往湖的对面驶去的时候,刚睡醒的魔法师还念念不忘饼干的美味,魔法师跑到监狱。“让阿姨开始给我做饼干吧。”但是监狱里空空的。魔法师赶紧骑着扫帚去追阿姨了。正好阿姨和饼干大鸟、砖头大狗从大帆船上下来的时候,变成大灰狼的魔法师出现了。阿姨又念了咒语。“圆圈、三角形、方块们,变成比大灰狼更厉害的狮子吧!”说完,饼干大鸟、砖头大狗还有从大帆船出来的圆圈、三角形和方块变成了一只凶猛的狮子。“啊啊啊!”
不怕火的机器人一拳就把龙打败了。龙“砰”的一下又变回了魔法师。“圆圈、三角形、方块们,变成火箭吧,耶!”阿姨念完之后这些东西就变成了火箭,火箭载着讨厌鬼魔法师飞得远远的。哈哈阿姨领着饼干大鸟、砖头大狗和小石子儿老鼠安全到家了。当然也像以前那样烤好吃的哈哈阿姨领着饼干大鸟、砖头大狗和小石子儿老鼠安全到家了。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1、用目测和触摸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初步感知大小的相对性。
2、能排除颜色干扰,从三个大小不一的物体中,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
3、发展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颜色相同、大小不同的2顶帽子图片大小不同的2件衣服图片,宝宝、妈妈、爸爸头像图片各一。
2、大小明显不同的物品若干:如皮球、积木、娃娃等,装玩具用的大筐、口袋各一个。
3、大中小鞋子图片各一,大中小不同的几组物品:如皮球、花朵、玩具汽车等。
4、每组幼儿一盒油画棒。
5、练习册。
活动过程:
1、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辨认大小。
--出示两顶颜色相同、大小不同的帽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顶帽子的大小不同。
教师:这两顶漂亮的帽子一样吗?(他们一个大,一个小。)它们是谁呢?哦!大的是妈妈的,小的是宝宝的。(教师出示妈妈和宝宝的头像并为他们戴上帽子。)
--出示两件大小不同的衣服,请幼儿说一说他们的大小。
教师:这两件大小不同的衣服是谁的?(引导幼儿操作大的送给妈妈。小的送给宝宝)为什么呢?(请幼儿用"大""小"来描述)
--游戏:看谁找得快。看一看,摸一摸比较大小。
教师为幼儿准备许多大小不一的物品,分别放置在玩具筐和口袋里。请幼儿自由选择,用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找出玩具筐中大小不同的玩具两个,或者摸出口袋中大小不同的玩具两个,将大的送给妈妈,小的送给宝宝,比一比,看谁送得对。
2、比较三个物体的大小,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
--出示三双颜色、大小不一的鞋子,辨认最大的和最小的。
教师:哇!这里有三双鞋子,他们是爸爸的、妈妈、宝宝的。(教师出示爸爸、妈妈、宝宝的头像。)哪一双是爸爸的?(引导幼儿找出最大的。)这是最大的。那一双的宝宝的?(引导幼儿找出最小的。)
--教师分别出示几组大中小不一的皮球、花朵、玩具汽车等,幼儿看老师拿相应大小的物品,快速说出"最大的"、"最小的"。
3、操作练习册,巩固对大小的辨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谁的位置动了
活动目标
1、区分左右关系。
2、发现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3、发现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4、发现以上两者之间的差别。
活动准备
1、用海绵纸做红、绿两种手镯。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4页。
3、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
教师:小朋友,你用哪只手握铅笔?你用那只手拿剪刀?你用那只手拿筷子?
对了,我们都要用右手。我们的右手很能干,给它戴上红手镯,那左手就戴上绿手镯。
今天我们就来区分左和右。
二、发现自身的左右
1、启发幼儿发现自身的左右,说说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
2、游戏:看谁做得对。
让幼儿跟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开始速度可以较缓慢,随后游戏的速度由慢变快。
(1)举起你的右手(戴红手镯的那只手)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肩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
(2)左手叉腰(戴绿手镯的那只手)
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
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膝盖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肩
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腿。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物体。
三、尝试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1、请5-6名幼儿排成一横排,说说xxx的左边是谁,右边有是谁。
2、游戏:幼儿两两结伴,面对面站立,
听教师的指令作相应的动作,感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差异。
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脚碰一碰等。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四、操作活动
1、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按要求完成添画、涂色活动。
2、请幼儿结合活动材料,说说图上具体的左右关系。
活动延伸
让幼儿区分左右,加深对左右空间方位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左右是一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的相对概念。
教学目的:让幼儿学会看称,知道重的那一面向下沉。
通过看图学会比较哪些物体重哪些物体轻
重点、难点:比较三种物体的轻重
现代化教学手段:天枰、称好重量的玩偶、幼儿画册
教学过程:
一、讲解演示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个工具--天枰,它是做什么的呢?"教师向小朋友们展示天枰,告诉小朋友们天枰处于两端平行状态就证明两边一样重。
2.师:"老师昨天看到了小猪和小狗还有小猫,它们请我们帮它们一个忙,它们说想比一比谁重谁轻,
3.教师开始演示,将小猪放和小狗分别放在秤的两端,问小朋友哪个重,教会小朋友天枰沉下去的那一面的物体是重的,而在上面那一端的物体相对就是轻的。
4.再将小狗和小猫放在秤的两端进行比较,让小朋友们说出谁重谁轻?为什么?
5师:"我们比较了小猪与小狗,小狗与小猫的重量,那我们还不知道小猪与小猫谁重谁轻呢?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这部分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小朋友们说出小猪比小猫重,因为通过它们与小狗的比较得出结论--猪比狗重,狗比猫重,所以猪比猫重。
6.师:"我们比较了小猪小狗小猫的重量,我们要看一看这里谁是最重的,谁是最轻的?"教师在这一环节要让幼儿学习比较三种物体的重量,说出谁是最重谁是最轻。
二、做《幼儿画册》练习
1.教师发放《幼儿画册》,向小朋友们介绍做题方法。
2.让小朋友们用笔将图片中重的物体画上圈。
3.通过看图。让小朋友比较幼儿画册中的三类物体,在最重的物体后面画对号,在最轻的物体后面画圈,不重不轻的物体后面什么也不画。
三、总结师:"今天我们帮助小动物们比较了谁重谁轻,我们回家以后自己找些物体来比较,然后明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好不好?"
活动反思:
1.用天枰来比较很直观,并且导入的很有吸引力。
2.能掌握幼儿的重量概念,知道先教会他们重与轻的概念和秤的相应表现。
3.能够及时的做练习题,来强化知识,使幼儿更好的掌握知识。
4.有些太抽象的问题没有做好事先的准备。教具准备不够充分。
5.对幼儿画册不熟悉,没有向小朋友介绍清楚要求。
1、大班心理健康各种各样的害怕教案 每个人都有害怕的事情,幼儿缺少安全感也是常见现象,他们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害怕,能面对自己的害怕,并大胆地讲述。通过以下
1、大班春天亲亲春姑娘体育教案 这是一节有趣的大班体育活动,在教师以孙悟空身份带领小猴的角色扮演中,引导幼儿听音乐做小猴健身操。学习侧身钻的动作,发展动作的协调性。教案栏目每天为您提供优质的大、中、小班最
1、大班版画版画乐美术教案 版画是一种美术的表现方式,本节课比较适合大班的幼儿上美术课,以下是教案完整内容,让我们一起来参考学习这节精心整理的《版画乐》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以浓厚的兴趣学习版画
1、大班蒙古族传统体育游戏围猎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闯关游戏初步探索弓箭基本玩法。 2.增强幼儿对肌肉的反应速度、准确性和动作的协调性、在游戏中掌握射箭的技能。 3.能够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带来的
1、大班艺术漂亮的花瓶教案反思 在我们的生活中花瓶是多种多样的,颜色和图案也很多,以下这节课通过欣赏和感受各种漂亮的花瓶,引导幼儿用简单的材料装饰、设计花瓶。适合人群:中小幼儿园、园长、副园长、骨干教师、转
1、大班动物化妆舞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学习挖空面具上眼睛的方法,并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后制成面具,发展幼儿美的创造能力。 2、 运用面具进行节日化妆舞会,让幼儿充分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3、激
1、大班我长大了说课稿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
1、大班春天教案春天语言诗歌 教师:教案网孙老师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语言的趣味性和优美的意境。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手法并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扩展想象。 3、丰富对春天特征
1、大班阅读花娘谷 一、导入部分 1、和客人老师打招呼 2、引出故事:刚才你们的表现真棒,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哦!所以这会儿我要奖励你们一下哦,给你们讲一个我家的故事吧,想不想听老师家的故事呀?那一会儿可要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