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06 16:46:02
《小班教案收集你的东西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目标:
1、喜欢听故事,感受故事表达妈妈对宝贝无私的爱。
2、理解故事,体验“收集”的含义。
3、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
4、乐意观看表演,感受游戏的乐趣。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重点难点:
喜欢听故事,感受故事表达妈妈对宝贝无私的爱,理解故事,体验“收集”的含义。
让幼儿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
活动过程
在活动开始部分,我通过观察收集的物品,感知“收集”的含义。在理解阅读环节,我重点鼓励幼儿用“......喜欢收集......”的句式回答,从而突破活动难点。在最后一环节创意阅读中,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妈妈收集的都是甜甜的东西?让幼儿在与同伴讨论交流,感受故事表达妈妈对宝贝无私的爱,从而解决了活动得重点。虽然整个活动幼儿都乐意倾听老师讲述故事,对故事也都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幼儿的语言表达方面还是有些欠缺。
活动反思
活动下来,我发现活动的难点较难突破,幼儿回答问题时虽然很积极,但几乎都是用一个词来回答,很少用一句完整连贯的话来讲述故事内容。如:在引导幼儿用“......喜欢收集......”的句式回答时,老师提问:“大树喜欢收集什么?”孩子们很快便回答道:“鸟儿。”几乎没有幼儿会用“大树喜欢收集鸟儿”一句完整的话来回答。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了表扬和赞赏的方式去引导幼儿:老师特别喜欢能用完整的一句话来回答问题的小朋友,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来说完整的一句话。说完后,立马有几个小朋友跟随着我一起用完整的句话来讲述故事内容。这时候我马上点名表扬了这几个小朋友,便说明表扬的原因:“老师特别喜欢这几位小朋友,因为他们会用完整的一句话来表达,接下来我再来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小朋友也会用完整的话来表达。”当一发现有幼儿用完整的话来表达时,哪怕他们说得不连贯,我也会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让幼儿树立自信心。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发现幼儿都很积极地在表现自己,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尝试用完整的一句话来讲述故事内容,难点也基本上能突破。
小班阶段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关键期,老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去表达,只要幼儿愿意尝试,教师都要给予及时、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树立起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畅所欲言,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促使幼儿的语言能力不断提高。
设计意图:
以往幼儿学习歌曲都是先听音乐,再记忆歌词,所以在学习歌曲的第一课时,幼儿都不大会唱。本次活动,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学习朗诵儿歌《小狗乖乖》,然后再让幼儿在多次感受乐曲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学会歌曲。
而且传统教育认为:小班幼儿学习创编歌曲是很难的事。但据我观察,与较大年龄的幼儿相比,小班幼儿在歌曲创编上更大胆、更富有想象。作为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教材,提供幼儿学习创编歌曲机会,以免错过良好音乐创造性发展阶段。
活动目的:
1.在熟悉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演唱歌曲,唱准休止符。
2.体验、表现小狗高兴、欢快的情绪和动态。
3.让幼儿初步学习创编歌曲。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狗玩具一个、音乐设备、小狗头饰
2.幼儿会按节奏朗诵歌词
活动过程:
1.幼儿以律动《小狗》入场。
2.练声《大公鸡》
要求幼儿第一遍唱出动物在哪里,第二遍师说出班上小朋友的名字,幼儿回答。
3.复习歌曲与律动:
(1)歌曲《不再麻烦妈妈》
(2)歌表演《洗手帕》
4.幼儿学习歌曲《小狗乖乖》
(1)幼儿复习儿歌《小狗乖乖》
要求幼儿按节奏朗诵儿歌《小狗乖乖》。
(2)师播放音乐,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朗诵,并加上动作。
(3)师再次播放音乐,要求幼儿倾听乐曲,轻声朗诵,进一步熟悉曲调。
(4)幼儿逐渐熟悉曲调后,大声演唱。
(5)幼儿歌表演《小狗乖乖》
5.幼儿学习创编歌曲
(1)师出示各种小动物的玩具,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名称创编。
(2)师示范,幼儿学习创编。
6.幼儿歌表演《小猪睡觉》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活动背景:
“小袋袋”绘本系列是著名绘本大师查尔斯·福格的作品,一共有四本。第一本原名叫《我是小袋袋》,主要是介绍小袋袋这个动物形象。小袋袋是一只憨态可掬、顽皮可爱的小袋熊,它的神态表情、举手投足极具亲和力,能让低龄幼儿产生由衷的快乐和认同感。
为了更适合小班幼儿阅读与理解,我们对绘本画面进行了适当删减,选择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活动场景,按照理解讲述的侧重点的不同调整了阅读顺序,将原来较为零散的描述性语言改编成可以让幼儿接话或独立讲述的语言。活动的主体部分共分四个环节。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绘本画面,然后让幼儿在初步理解绘本的基础上进行独立完整的阅读,接着师幼共同阅读绘本,教师引导幼儿重点用“我喜欢……”的句式讲述绘本内容,最后迁移学习经验,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活动目标:
1 观察、阅读画面,理解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感受小袋袋的天真活泼。
2 愿意用动作、语言表现画面内容,尝试运用“我喜欢……”的旬式进行讲述。
3 喜欢和同伴一起阅读图书。体验集体阅读的快乐。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绘本PPT(演示文稿)。
活动过程:
一、认识书中主要人物小袋袋,猜想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
师(出示“小袋袋”图片):老师请来了一个新朋友,看看它是谁。
师:这是袋熊。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袋袋。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师:小袋袋的样子是怎样的?它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看出来的?它的手和脚是怎么放的?大家一起来做做小袋袋的样子。
师:小袋袋很可爱,它喜欢做很多事情。你们猜一猜:它喜欢做什么事情?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幼儿猜想。)
二、初次阅读,感受、理解并表达小袋袋跑步、玩泥巴、躺在妈妈怀里等画面内容
1 阅读画面一:跑步
师:谁在跑步?
幼:小袋袋在跑步。
师:还有谁也在跑步?
幼:考拉熊、乌龟、青蛙、小虫。
师:他们都在跑步。谁跑在最前面?它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师:对,小袋袋跑在最前面。它抬着头,挺着胸,跑在最前面,很神气的样子。我们一起来学学它跑步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和好朋友们一起跑步,和它一起跑步的好朋友有小虫、考拉熊、乌龟,还有青蛙。
2 阅读画面二:扮鬼脸
师:你们为什么笑啊?小袋袋在干什么呀?
幼:吐舌头/顶鼻子/扮鬼脸……
师:对,小袋袋特别调皮,它在吐舌头,顶鼻子,拉耳朵。我们来学一学,给旁边小朋友看一看,好不好?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做鬼脸,吐吐舌头、顶顶鼻子、拉拉耳朵,真好玩。
3 阅读画面三:玩泥巴
师:小袋袋在玩什么?
幼:玩泥巴。
师:小袋袋身上哪里有泥巴呀?
幼:头上有泥巴/手上有泥巴,肚子上有泥巴/腿上有泥巴。
(教师用动作提示。)
师:小青蛙在干什么?小兔子身上有什么?
师:小袋袋玩泥巴时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看出来的?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袋袋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玩泥巴,头上、手上、肚子上、脚上都是泥,玩得真开心。
4 阅读画面四:扮大树
师: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幼:小兔在跳小乌龟在爬……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它举着树叶一动不动像什么呀?
师:我们来学学小袋袋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变成一棵大树,一动不动地站着。
5 阅读画面五:捉迷藏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教师用动作表现小袋袋缩成一团的样子。)
师:谁躲起来了?谁在找它?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捉迷藏,把自己缩成一团,让大家找不到它。
师:现在请大家做做小袋袋躲起来的样子。老师来找找。
6 阅读画面六:回家
师:玩了一天,小动物们都回家了。谁在门口等小袋袋?
师:妈妈见了小袋袋心里怎么样?小袋袋见到妈妈心里怎么样?你怎么知道的?
7 阅读画面七:睡觉
师:天黑了,月亮出来了,小袋袋要睡觉了。谁抱着小袋袋?
师:小袋袋躺在妈妈的怀里感觉怎么样?
(师幼一边说“小袋袋最喜欢躺在妈妈的怀里睡觉,又温暖又舒服”,一边做动作并感受。)
三、完整阅读
1 在音乐声中完整观看PPT。再次感知绘本内容,并感受其中的语言美。
2 师幼共同阅读PPT并表述画面内容。
师:小袋袋喜欢玩这么多好玩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吧。
四、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师:小袋袋喜欢玩,也喜欢做好多好多事情。小朋友,你们喜欢做什么呢?
(从幼儿讲述的游戏中选择他们最喜欢的游戏进行活动。)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许多尖利的东西,并知道它们的危险性。
2、了解一些避免尖利物品伤害身体的方法,能正确使用它们。
3、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类尖利的物品(笔、剪刀、树枝、牙签、筷子、针等)。
2、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小猴哭了》。
2、教师出示带有尖头的笔,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为什么这样的笔会使小猴哭呢?(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这样的笔有个尖头,戳在我们的身上很疼,有时候还会戳破我们的皮肤,流出血呢!如果伤害到眼睛就更严重了。
3、讨论:你们还见过哪些尖尖的东西呢?
教师边出示边介绍尖尖的物品,如:树枝、剪刀、各种刀、尖头笔、筷子等。
4、教师出示动物图片,讲述情境:
情景一:小兔子用尖尖的比在别人脸上点墨水。
情景二:小猴子在耍弄树枝。
情景三:小猫一边看着窗外一边在剪纸。
情景四:小鸭拿着筷子对着别人说话。
5、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尖尖的危险物品,我们要正确使用它,不要拿着他们玩闹。当周围的伙伴这样做时,要提醒他并远离他,尽快告诉家 长或老师。
6、操作活动:香香的糖葫芦。(教育幼儿正确使用竹签)
7、教师小结,收拾用品。
课后反思:
幼儿交流生活中使用尖利物品不当造成伤害的一些体会时,幼儿都积极的说了一些自己使用过的尖利的物品。有剪刀、针、图钉、牙签、大头针、钉子等,幼儿的知识经验较丰富,还说了很多发生在他们自己或者周围人身上的一些伤害事故,从中不难看出现在的幼儿知识面还是比较广的,他们都能对这些事情做出自己的评价,并进行分析,了解受伤的原因。
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刚入园,自我意识较强,随意性也很大,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容易拿别人的东西,还有个别幼儿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为此设计本课教育幼儿,想要别人的东西时要经过别人的允许,并且通过学习,知道如何借东西。
活动目标
1、知道未经别人的允许不能拿走别人的东西。
2、学习如何向别人借东西。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学难点:
看到喜欢的东西,能够使用文明语言向别人借。
活动准备
1、玩具“机器猫”一个。
2、故事图片《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3、幼儿自带一件喜欢的玩具。
活动过程
一、 以玩具“机器猫“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要和我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
(出示玩具“机器猫”)师:“它是谁呀?听!它怎么了?”
“呜------,机器猫哭了?为什么会哭呢?谁来猜一猜?”
幼儿回答:“生病了,迟到了------”
师:“也许小朋友们的猜都有可能,那到底机器猫为什么会哭呢?小朋友们知道吗?”“原来呀,机器猫被丁丁偷偷的带回了他的家,到了晚上,机器猫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要找妈妈了,想回自己的家,所以它就哭了。唉!有小朋友也许要问老师,机器猫为什么会被丁丁偷偷的带回家了呢?原来呀------”
二、 边出示图片边讲故事
1、 教师引导幼儿看图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一边出示教学图片,一边和小朋友讲述故事内容)
2、 提问:
(1)现在小朋友明白了没有,机器猫为什么会哭呢?
(2)丁丁把机器猫还给毛毛了吗?丁丁是怎么对毛毛说的?
(3)如果你是毛毛,你会对丁丁怎么说?
3、 讨论:
小朋友,刚才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丁丁是因为太喜欢机器猫了,才会把它带回家,可是他这样做对不对呀?那如果是你的话,你非常喜欢别人的玩具或者东西的话,你会怎么办?
幼儿回答:“不能抢,要借------”
师:“借的时候怎么说?”“那好,咱们现在就来做个游戏,它的名字叫借玩具。好了,现在小朋友们都把玩具请出来吧!”
三、 出示幼儿自带的玩具,学习向别人借玩具。
1、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玩具名称和玩法。
师:“哇!这么多漂亮的玩具呀!老师都想玩一玩呢?可是,你们带来这么多的玩具,有些老师认识,有些老师还不认识呢?也许有的玩具还很能干呢?可是老师都不知道他们的本领,谁能把自己的玩具介绍给大家认识,让更多的小朋友也喜欢它,好不好?”
(引导幼儿大声介绍自己的玩具)。
过渡语:呀!小朋友的玩具都很漂亮,老师也想玩呢?你们愿意借给老师吗?好,那我就来试试看。
2、 教师示范向小朋友借玩具:xxx,你的玩具真好玩,我也想试一试,你能借给我玩玩吗?
3、 幼儿互相向同伴借玩具。
过渡语:你们想玩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吗?那你们也去试试看,能不能像老师一样借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千万要记住,要有礼貌,声音要响亮,这样别人小朋友才会喜欢你,才会把玩具借给你。好,那我们就行动吧!想借谁的,就走到谁跟前去,快点,小心你喜欢的玩具被别人借走了。
(引导教幼儿借玩具,可以叫借到玩具的小朋友上台来说说,他是怎么借到的)
四、 玩玩具,结束课堂
师:“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开心吗?小朋友不仅知道了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还借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呀!你们是在太棒了,又学到了一个本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好,你们现在尽情的玩玩具吧!”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玩具。
活动延伸:
1、 讨论:幼儿园的玩具能不能带回家?
2、 定期让幼儿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图书与同伴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幼儿知道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并且学会了借别人东西的技巧。效果很好,幼儿课堂兴趣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但是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局限于本节课,我认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就是培养生活习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重点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小事做起。所以,我们应该把行为习惯的培养用游戏或集体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录象懂得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2.引导幼儿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录象《卡在喉咙里的五角星》、每组一小筐图片
图片: 1.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2.过期的食物 3.腐烂变质的食物 4.假冒、劣质的食物 5.没洗干净的食物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卡在喉咙的五角星》
1.教师提问 “刚刚你们看到了什么?” “小男孩的做法对吗?”
2.幼儿相互交流讨论 “他这样做了会怎样?” “你有没有这样做过?”
3.教师做适当小结
二、看图片
1.教师提问 “这些东西你吃过吗?”
2.引导幼儿讨论 “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吃?”
3.教师适当小结
三、游戏判断对错
1.教师提问 “上幼儿园时,没有病的小明非要妈妈帮她带药到幼儿园;夏天快来了,天气太热,我喝了饮料又吃雪糕; 小朋友拿了一个玻璃球放在嘴里。”
2.教师小结:不生病乱吃药,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冷的东西吃多了对胃宝宝不好;玻璃球放在嘴里很危险。
四、操作活动
1.请幼儿自由抽取图片,并说一说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吃?
2.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互相讨论。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能积极参加,大胆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通过本活动幼儿懂得乱吃东西的危害性;提高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班级的孩子年龄小,并且是刚来到幼儿园,有一次我发现,有的孩子喜欢捡地上的东西,然后放在嘴里,多次都被我制止,还有的时候我带孩子们出去玩,孩子就捡了放在兜里,然后回到班级的时候,我赶紧检查孩子们的手,衣服兜,裤兜,还有的孩子看见吃的东西就要往嘴里放,这样的情况太危险,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幼儿懂得随便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2、引导幼儿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全体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
2、理解并运用到以后的日常生活中
活动准备
真实案例《卡在喉咙里的圆豆豆》;课件《进餐时》、《肚子为什么疼》;情景表演《好吃的鱼》;图片:
1、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2、过期的食物。
3、腐烂变质的食物。
4、假冒、劣质的食物。
5、没洗的水果。
活动过程
一、真实案例《卡在气管里的圆豆豆》(用讲故事的形式即可!可以告诉幼儿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讲述完后提问:
1、这个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2、明明的身体好受么?
3、医生对明明说了什么?
4、还知道哪些东西特别危险,不能放入口中?
二、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1、课件《进餐时》
内容:在平时进餐时拍下幼儿进餐的状态,幼儿在吃饭时,有的在说笑,有的在扔饭,有的嘴里含着饭在玩玩具,跑闹。
观看后讨论: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小结:人在吃饭时,饭宝宝都要经过气管,再到胃,如果吃饭时说话,疯闹,饭宝宝就会走错路,也就容易呛伤,严重者饭卡在气管里,会因为喘不上气来而死亡。所以小朋友吃饭喝水时,一定要安静,不能说笑,打闹。
2、课件《肚子为什么疼》
观看后讨论:
小朋友,冬冬的肚子为什么会疼?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观看图片:
(1)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2)过期的食物。
(3)腐烂变质的食物。
(4)假冒、劣质的食物。
(5)没洗干净的食物。
提问:这些东西你吃过吗?说一说,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吃?
小结:大街上的烧烤的东西特别不卫生,而且吃了容易致癌。吃水果之前一定要洗干净。买食物一定要有质量安全标志,保制期内的食物。一些腐烂变质,老鼠、苍蝇叮咬过的假冒、劣质的食物不能吃,否则会食物中毒的。
3、情景表演《好吃的鱼》
提问:(1)明明应怎样吃鱼?
(2)鱼刺卡在喉咙里该怎么办?
小结:小朋友吃鱼时,一定要仔细把鱼刺弄干净再吃,一旦鱼刺卡住了,小朋友也不要哭,因为越哭,鱼刺就陷得越深,应赶快告诉妈妈或老师,带你到医院去治疗。
4、结束:小朋友,今天我们知道了不要随便吃东西,以后一定要记住!这样我们的身体才能非常棒!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根据我班幼儿具体存在的问题所设计的,在活动中让每位幼儿通过观看课件来感受这种行为的危害性和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孩子的反应很好,在活动后,孩子在用餐时也能尽量注意吃饭时要注意的问题,同时,也不再捡地上脏的东西吃,不足在于,我没有加入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能够巩固所学的内容,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记录一下幼儿在家中的进餐片段,以免幼儿在幼儿园时能够注意,但是在家中又会出现不好的习惯,同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说“谁是我的好朋友?”让孩子能分辨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不能吃。这样教育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同时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提醒孩子们的饮食行为!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7的组成
2、初步感知数的分合有序性
活动准备:教具:每名幼儿人手一份数量为7的棋子,记录纸,数字粘贴,
活动过程:
一、设计情景:“有一只小猪做事不专心,有一天妈妈确定考考小猪,让小猪分一分7能分成几种小猪低下头难为情的说妈妈我不会”请幼儿来帮助
二、幼儿动手操作:分棋子
边分边记录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请幼儿来说一说是怎样分的,教师在黑板上记录(记录时要找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是有规律的,一种是无规律的)请幼儿对比一下,哪种方法更容易记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感知数的分合有序性
四、幼和相互检查并改正记录纸上的错误,改过后自已奖力自已数字粘贴,贴于胸前
游戏:找朋友。
玩法:跟椐胸前的数字粘贴进游戏,要求两个好朋友胸前的数字合起来是7
活动反思:
经过之前对数学数字的练习,我班的幼儿对数字组合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的开始,我们对5、6的组成进行了复习,这样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先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对幼儿接下来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让幼儿在学习新知识会更容易更轻松。
本课活动完成后,幼儿对7之内数字组合还是有了一定的掌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
2、理解词汇:蹦蹦跳跳。
活动准备:电脑动画
活动过程:
1、 出示红红的小卡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⑴、老师在马路上捡到一件东西,你们想知道它是什么吗?
2、初步欣赏故事。
⑴、提问:红红的小东西是什么?它在路上遇到了谁?它以为自己是谁?
3、再次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⑴看动画片再听故事。
⑵引导讨论:一路上红红的东西走啊走啊,都遇到了谁?他们都把红红的东西当成了什么?
4、经验分享。
⑴这个小东西真有趣啊!一路上遇到了许多事情,闹了不少笑话,小白鼠以为它是一颗红樱桃,它又想做小兔的第三只眼睛,还以为自己是小红灯,后来才知道自己是小猫衣服上掉下来的一颗纽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语言故事,在活动中我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导入活动,让幼儿看一看图片上红红的东西,同时激发幼儿猜一猜是什么?由于小班幼儿的生活检验简比较的缺乏,他们在回答上只是局限于零食上,红红的.饼干、红红的糖、红红的苹果……。在活动第二个环节我修改成引导幼儿分段观察图片来了解故事,让幼儿借助于画面来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红红的小东西是什么?观察中我尽量提醒幼儿观察画面的每一个细节,让幼儿对图片上人物的表情、动作、周围的环境都有一个观察,从而提问:“小老鼠以为红红的小东西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幼儿在问题的提醒下,会从自己观察到的画面上猜测,说红红的小东西是樱桃、是嘴巴、是小花、是太阳、是红灯笼……,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字就打开了,在他们的回答中也看到了他们的想象力。所以在语言活动中教会幼儿观察,鼓励幼儿把观察到的画面大胆的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幼儿就学会了想象。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
2、理解词汇:蹦蹦跳跳,感受圆形物体可以滚动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感受圆形物体可以滚动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挂图。
2、磁带。
教师行为
经验分享:引导幼儿练习讲述故事,
教师总结:这个小东西真有趣呀!一路上遇到了许多事,闹了不少笑话:小白鼠以为它是一颗红樱桃,它自己又想做小白兔的第三只眼睛,还以为自己是小红灯笼,后来不才知道自己原来是小猫衣服上掉下的一颗纽扣。
活动反思:
经过第一轮研讨,我决定将故事分段讲述,到“经过小熊家”,先让幼儿回忆故事种出现了谁,学习小动物的对话,这时候让幼儿猜测这个红红的小东西到底会是谁?让幼儿回忆、认识多种红红的、圆圆的小东西。最后出示小猫,揭晓谜底。在第二轮教研活动中,有了之前的指导和提升,孩子们果然对故事情节有了更深的体会。当然,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如:无效性的问题要少问,有效的引导。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研讨,对于语言活动的开展,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设计意图: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认知为基本前提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觉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兴趣。”所以说,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要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使各个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操作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为了了让小班的科学领域活动与日常生活做到良好的衔接,让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心理体验中学习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结合小班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贯彻《纲要》精神,将幼儿学习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将语言和科学领域相结合,设计以下活动,用幼儿感兴趣的情境贯穿始终,帮助学习4以内的数,正确理解数的意义,感知物体的特征,体验数学的有趣,有利于幼儿快乐的学习数学并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引导幼儿感受帮助他人快乐以及体验比较过程的乐趣。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按物点数的能力。
3、知识目标: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特征以及理解4以内数字的意义。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特征以及理解4以内数字的意义。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仔细观察、比较以及辨别事物。
活动准备:
教师制作的图片(纽扣、老鼠、绒毛兔、小熊、小猫)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第一张图片,让幼儿尽情想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个红红的小东西它是谁?(幼儿自由想象),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听,谁在哭?原来是这个红红的小东西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找不到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她找一找和小伙伴吗?好,咱们大家一起去找找看吧!
二、活动展开。
1、比较樱桃和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老鼠吃樱桃的图片。
师:我们来到了谁的身边?小老鼠的身上有没有和红红的小东西一样的物品呢?(幼儿通过观察找到樱桃和红红的小东西相似)这里有几颗小樱桃呢?(教师带领幼儿按物点数那小东西的名字是是叫小樱桃吗?我们一起来问一问(播放红红的小东西的哭声),红红的小东西的名字不叫小樱桃,为什么呢?
(2)让幼儿比较红红的小东西与樱桃的特征。
教师让幼儿观察比较两者,知道红红的小东西与樱桃的不一样。
教师小结:原来樱桃有细长条的小尾巴,红红的小东西没有,所以红红的小东西没有找到他的小伙伴们,别灰心,咱们继续帮他找。
2、比较绒毛兔的眼睛与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绒毛兔的图片。
师:咦?我们来到了谁的家?小兔子什么地方和红红的小东西相似呢?那你们觉得红红的小东西应该叫红眼睛吗?
(2)让幼儿比较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眼睛的特征。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眼睛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小结:绒毛兔的红眼睛里有白色的眼球,而红红的小东西中间有黑黑色的东西,所以,他的名字不叫红眼睛。
3、比较小熊的红灯笼与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小熊与红灯笼的图片。
师:别灰心,看看小熊的家吧!你们猜,红红的小东西叫什么名字?(红灯笼)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没有猜他的名字呢?哦!原来是你们的火眼金睛发现了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灯笼不一样的地方啊!
(2)请幼儿说一说两者的区别
教师小结:原来红灯笼上面有好看的花纹装饰,红红的小灯笼身上没有,所以红红的小东西名字不叫红灯笼。
4、出示小猫的图片,让幼儿比较观察。
师:喵喵喵,谁来了?咦!小猫咪为什么这么焦急呢?谁来说一说?哦,原来小猫咪是来找它的纽扣的,小猫身上现在有多少纽扣呢?咱们一起数一数吧!我们问一下红红的小东西,它的名字叫不叫纽扣?(师幼一起大声说,红红的小东西你叫不叫小纽扣?传来笑声音乐)原来它的名字就叫什么呢?(小纽扣)
三、活动结束。
小猫咪丢失的纽扣找回来了,红红的小东西也找到了它的好伙伴,你们心里开不开心呀?原来帮助别人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快乐,好了,小纽扣也送回了家,我们也该回家啦!我们学着红红的小东西骨碌骨碌滚回家吧!
四、活动延伸
可以开展幼儿比“火眼金睛”的游戏,看谁先最快、最正确找到两样相似的东西。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根据我们小班孩子的已有特点和知识经验,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孩子喜欢的故事为主体,把抽象的点数巧妙的融入故事。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会点数,并说出总数。第二个环节是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能力,请小朋友找一找图片中哪些地方不和红红的小东西不一样,激发孩子的求知欲。第三个环节是感知红红的小东西的特征,让幼儿在这几轮的比较中,让幼儿在愉快和有趣的情境中形成对对红红的小东西的初步感知,最后通过知识经验积累指导红红的小东西就是纽扣。
我认为在小班阶段,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教师应做到教育机智,结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将生活中的经验穿插进去,这次的教学活动唯一的不足在于图片制作过于简单,幼儿不容易察觉并比较,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做到材料形象、生动,给幼儿可以更多的大量感知的形象来丰富其相关经验。
设计意图:
近期我们班针对幼儿展开了图形变变变的主题活动,我发现小班幼儿对图形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我希望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在感受故事趣味性的同时了解圆形的特征:可以滚动,发现日常生活中红色的东西以及圆形的东西。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
2.认识多种红红的、圆圆的物体,感受圆形物体可以滚动的特点。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背景图、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图片。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活动难点:
认识多种红红的、圆圆的物体,感受圆形物体可以滚动的特点。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红红的小东西,师:老师在路上捡到了一个红红的小东西,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幼儿猜测
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好多红红的、圆圆的东西,我们来看看它究竟是什么吧!
二、欣赏故事。
1. 播放PPT,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2. 提问:
(1)这个红红的小东西是什么呀?
(2)一路上它遇到了谁呀?(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
(3)它们把红红的小东西当成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
(4)它说了些什么?(幼儿一起模仿小动物对话。)
三、理解故事情节。
1.根据出示的图片带领幼儿一起讲述故事。
2.引导幼儿讨论:一路上红红的小东西走呀走呀,都遇到了谁?它们把红红的小东西当成了什么?
四、经验分享
引导幼儿练习讲述故事,教师总结:这个小东西真有趣呀!一路上遇到了很多事,闹了不少笑话:小老鼠以为它是一颗红樱桃,它自己又想做小白兔的第三只眼睛,还以为自己是小红灯笼,后来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小猫衣服上掉下的一颗纽扣。
五、师: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能不能遇到这个红红的小东西吧!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经过第一轮研讨,我决定将故事分段讲述,到“经过小熊家”,先让幼儿回忆故事种出现了谁,学习小动物的对话,这时候让幼儿猜测这个红红的小东西到底会是谁?让幼儿回忆、认识多种红红的、圆圆的小东西。最后出示小猫,揭晓谜底。在第二轮教研活动中,有了之前的指导和提升,孩子们果然对故事情节有了更深的体会。当然,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如:无效性的问题要少问,有效的引导。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研讨,对于语言活动的开展,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活动名称:红红的小东西(语言)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
2、理解词汇:蹦蹦跳跳。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活动准备:
电脑动画
活动过程:
1、 出示红红的小卡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⑴、 老师在马路上捡到一件东西,你们想知道它是什么吗?
2、 初步欣赏故事。
⑴、 提问:红红的小东西是什么?它在路上遇到了谁?它以为自己是谁?
3、 再次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⑴看动画片再听故事。
⑵引导讨论:一路上红红的东西走啊走啊,都遇到了谁?他们都把红红的东西当成了什么?
4、 经验分享。
⑴这个小东西真有趣啊!一路上遇到了许多事情,闹了不少笑话,小白鼠以为它是一颗红樱桃,它又想做小兔的第三只眼睛,还以为自己是小红灯,后来才知道自己是小猫衣服上掉下来的一颗纽扣。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根据我们小班孩子的已有特点和知识经验,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孩子喜欢的故事为主体,把抽象的点数巧妙的融入故事。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会点数,并说出总数。第二个环节是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能力,请小朋友找一找图片中哪些地方不和红红的小东西不一样,激发孩子的求知欲。第三个环节是感知红红的小东西的特征,让幼儿在这几轮的比较中,让幼儿在愉快和有趣的情境中形成对对红红的小东西的初步感知,最后通过知识经验积累指导红红的小东西就是纽扣。
我认为在小班阶段,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教师应做到教育机智,结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将生活中的经验穿插进去,这次的教学活动唯一的不足在于图片制作过于简单,幼儿不容易察觉并比较,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做到材料形象、生动,给幼儿可以更多的大量感知的形象来丰富其相关经验。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基本掌握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含义。
2、能在理解歌词后在原歌词上进行创编,并乐意创编歌词。
3、知道身边有哪些危险,并学会保护自己和提醒朋友注意安全。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打火机、插座、暖水瓶、药瓶图片各一。一个幼儿被火烧手指、一个幼儿被电到、一幼儿被烫到、一幼儿倒下的图片。
2、图的注释。如:打火机(图片)X、一幼儿被火烧手指(图片)。
3、三只小猴子的图片,音乐、黑板、纸张和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幼儿练声,复习歌曲《三只小猴》,熟悉歌曲旋律。
1、幼儿跟音乐用唱的方式同老师和小朋友问好!练声!1234|5—|5432|1—||
教师指导语:“平时我们都在向老师和朋友打招呼,今天我们要换个不同的打招呼的方法,仔细听。”(教师唱,引导幼儿回答。也可以幼儿同幼儿打招呼)
2、教师出示三只猴子,引导幼儿复习歌曲《三只小猴》;
教师指导语:“瞧,今天我们请了三只小猴子来做客,小朋友还记得他们的歌怎么唱的吗?请你们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
(二)、基本部分:幼儿听教师范唱,幼儿根据图饰来学习教师改编的歌词并跟学和创编。
1、教师范唱改编歌词后的歌曲《三只小猴》,引导幼儿仔细倾听;
教师指导语:“老师觉得《三只小猴》的曲子很好听,于是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仔细听听歌曲里都讲了些什么?”
2、出示图饰,教师第二次范唱,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图片并理解歌词含义。
教师指导语:“刚才朋友们都说道歌曲中唱了些什么,那现在看看黑板上老师的图饰,在听老师根据图唱一次,会唱的朋友可以小声的跟唱。”
3、幼儿分组或分男女跟老师边看图饰边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歌词和歌曲旋律。
4、引出歌曲名字《危险的东西不要碰》,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
教师指导语:“这首歌曲的名字可不在叫《三只小猴》了,名字是《危险的东西不要碰》。那朋友们在想想,生活中除了这些危险,还有哪些?如果不小心保护自己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5、幼儿将找到的危险和不小心会发生的事情记录在纸上,教师此时清唱歌曲;
教师指导语:“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张纸和一只笔,请小朋友将你们找到的危险和会发生的事情记录在纸上。”
6、教师小结幼儿的记录,并选择两三个有特色的幼儿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幼儿唱自己的所画内容;
教师指导语:“老师选了三个朋友的画,咱们来听听他们是怎样告诉我们危险的东西不要碰的?”
7、幼儿将自己的记录唱给身旁的朋友听同朋友分享和提醒朋友注意安全;
教师指导语:“朋友们都想做安全小卫士,那现在就把你创编的歌曲唱给身旁的好朋友听吧,用你们的歌声告诉他们这些是危险的东西不要碰。”
(三)、结束部分: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创编歌曲唱给同龄班的幼儿听,教师小结此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创编的歌曲唱给同龄班幼儿听;
教师指导语:“作为安全小卫士的我们因该有的责任就是要学会保护自己和提醒别人学会自我保护,所以呀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隔壁大班去,希望你们能将自己创编的歌曲唱给他们听,让他们也能知道《危险的东西不要碰》,好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不仅体验到歌曲创编的快乐,同时也增强了孩子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意识。在活动中幼儿积极思考和踊跃回答问题这个现象,让我感受到了欣慰,这个欣慰在于幼儿这短短三个星期的安全教育没有徒劳,孩子在活动中逐渐的在成熟和成长。此类活动可以继续延伸下去,如大带小活动,幼儿的宣传安全小卫士活动,相信这样更能让孩子在活动中成长起来!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
2、理解词汇:蹦蹦跳跳,感受圆形物体可以滚动的特点。
活动准备: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出示红红的小东西,师:“老师在路上捡到了一个红红的小东西,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二、欣赏故事。
1、老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2、提问:红红的小东西是什么?它一路上碰到了谁?它以为自己是谁?
三、理解故事情节。
1、边看挂图边讲述故事。
2、引导幼儿讨论:一路上红红的小东西走呀走呀,遇到了谁?他们把红红的小东西当成了什么?
四、经验分享。
引导幼儿练习讲述故事,师:这个小东西真有趣呀!一路上遇到了很多事,闹了不少笑话:小老鼠以为它是一颗红樱桃,它自己又想做小白兔的第三只眼睛,还以为自己是小红灯笼,后来才知道自己原来是小猫衣服上掉下的一颗纽扣。
活动反思:
经过第一轮研讨,我决定将故事分段讲述,到“经过小熊家”,先让幼儿回忆故事种出现了谁,学习小动物的对话,这时候让幼儿猜测这个红红的小东西到底会是谁?让幼儿回忆、认识多种红红的、圆圆的小东西。最后出示小猫,揭晓谜底。在第二轮教研活动中,有了之前的指导和提升,孩子们果然对故事情节有了更深的体会。当然,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如:无效性的问题要少问,有效的引导。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研讨,对于语言活动的开展,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附:
马路上有一个红红的小东西,它高高兴兴地向前滚着。滚呀滚呀,它遇见了一只小老鼠。小老鼠问:“你是谁呀?”小东西说:“我不知道。” 小老鼠说:“你又不是一颗红红的小樱桃,不然我就一口吧你吃掉了。”小东西继续向前滚着,它滚呀滚呀,遇见了一只小白兔。小白兔有两只红红的眼睛。小东西说:“让我做你的第三只眼睛吧。”小白兔说:“我才不想做妖怪呢!”小东西又继续向前滚着,它滚呀滚呀,遇见了一只小熊。小熊正要过四岁生日,门前挂着三只红灯笼。小东西说:“让我做你的第四只灯笼吧!”小熊说:“你是假的,你又不会发光。”小东西继续向前滚着,它遇见了一只小猫。小猫今天很不高兴,因为它的衬衫上掉了一颗红红的纽扣。 噢,小东西明白了:“哦,原来我就是那颗红红的纽扣呀!”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尖利的物品如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教幼儿学习正确地使用笔、筷、剪刀、铁铲等物品的方法,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平时能接触到的尖里利物品,如笔、筷子、剪子、小刀、小树枝等;熟悉《幼儿用书》中的有关内容。
活动过程:
1、介绍准备好的一些尖利物品的名称、形状及用途。让幼儿了解这些物品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2、让幼儿根据切身体会谈尖利物品使用不当时,会对人造成危害(划伤、割破等)。
3、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尖利物品,保护自己或别人不受到伤害,学习正确使用笔、剪刀、筷子、铁铲等。
小结:
在使用尖利物品时,不能将尖利的物品拿在手上随意挥舞,也不能含着筷子、吸管或用小棒串着的食物追逐。尖利的物品用完后要及时收拾好。(特别要提醒幼儿,他们年纪还小,有一些尖利的物品还不能使用,也不要去尝试,更不能当玩具玩。)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目标比较明确,内容的贴近幼儿生活。不足的是在活动中教师没有能很好的让幼儿理解“尖利”的特征和含义,在引导幼儿观察回答问题不够深入,比较着急的说出答案。在课堂的随机性教育也要加强,像有个孩子说到药也是容易伤害我们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局限在活动内容中急忙反驳幼儿的说法,说药不能伤害人,其实药在无形之种隐藏的危害也是很大的。还有就是教师在小结时语言的表达还不够紧密,活动结束的游戏环节设计应该可以更活跃一些。教师应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上要想得更周到,更详细,这样孩子在活动中掌握的知识会更多,更好。
活动目标:
1.理解“朋友”的含义,愿意大胆讲述与朋友间的故事。
2.知道好朋友之间要有爱相处,互相帮助。
3.愿意和好朋友做游戏,感受朋友间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重难点:
理解“朋友”的含义,懂得朋友间要友爱相处,互相帮助。
活动准备:
1.课件ppt。2.雪花片积木。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偶,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1.教师介绍手偶。
2.教师讲述故事。
师:猴哥哥和猴弟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游戏,有好东西一起吃,猴哥哥搬不动小桌子,猴弟弟就会一起来抬,猴弟弟不会系鞋带,猴哥哥会帮他系鞋带……他们真是一对好朋友。
3.提问:
①猴哥哥和猴弟弟平时是怎么在一起的?
②你有好朋友吗?
③你的朋友是谁?你们喜欢在一起干什么呢?
二、说说我的好朋友。
1. 出示图片一。
师:你看,他们在干什么?
师:师:你喜欢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吗?
幼:喜欢
师:为什么?
幼: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很快乐。
师小结:和我们的好朋友一起玩,你会觉得很开心。
除了玩,和我们的好朋友之间还能做什么呢?
2.教师出示图片二。
教师:好朋友之间除了可以一起玩,还能做什么?
幼儿说一说,教师随后出示图片
教师: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师:你的好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不是这样做的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好朋友可以在一起玩,也可以互相帮助。
3.出示图片三。
师:好朋友在一起还能干什么?
师:还能一起完成任务呢。
4.教师小结: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好朋友才会越来越多,朋友越多越快乐。
三、游戏:分积木。
1.师:你想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吗?
师:教室里的积木很乱,想要请你找一个朋友一起把它分分类呢
你们愿意吗?
2.引导幼儿合作分积木。
3. 小结:朋友之间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可以一起玩,互相帮助,还能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呢。我们要有礼貌地交朋友,和朋友分享玩具,常常帮助别人,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
活动反思:
结合“我的同伴”的主题,我们设计了《你是我的好朋友》这一社会活动。考虑到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故事比较感兴趣,所以一开始我们以猴哥哥和猴弟弟的故事导入,帮助幼儿理解“朋友”这一概念。接着我们迁移到孩子的日常生活,找了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图,如帮好朋友扭纽扣,和好朋友一起玩抬轿子的游戏等,让他们体会与好朋友相处的快乐。个别孩子能说出自己和好朋友一起玩什么,如扔沙包、开小火车等,但对于朋友间互相帮助和合作,幼儿缺乏理解。特别是在让孩子说一说的环节,孩子思维不够活跃,在第二环节,我们采用的是网上孩子活动的图片,如果把图片换做是本班孩子日常生活图片,可能他们会更熟悉,便于他们的理解,也有助于拓展思路。
活动目标:
1.理解“朋友”的含义,愿意大胆讲述与朋友间的故事。
2.知道好朋友之间要有爱相处,互相帮助。
3.愿意和好朋友做游戏,感受朋友间游戏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理解“朋友”的含义,懂得朋友间要友爱相处,互相帮助。
活动准备:
1.课件ppt。2.雪花片积木。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偶,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1.教师介绍手偶。
2.教师讲述故事。
师:猴哥哥和猴弟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游戏,有好东西一起吃,猴哥哥搬不动小桌子,猴弟弟就会一起来抬,猴弟弟不会系鞋带,猴哥哥会帮他系鞋带……他们真是一对好朋友。
3.提问:
①猴哥哥和猴弟弟平时是怎么在一起的?
②你有好朋友吗?
③你的朋友是谁?你们喜欢在一起干什么呢?
二、说说我的好朋友。
1. 出示图片一。
师:你看,他们在干什么?
师:师:你喜欢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吗?
幼:喜欢
师:为什么?
幼: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很快乐。
师小结:和我们的好朋友一起玩,你会觉得很开心。
除了玩,和我们的好朋友之间还能做什么呢?
2.教师出示图片二。
教师:好朋友之间除了可以一起玩,还能做什么?
幼儿说一说,教师随后出示图片
教师: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师:你的好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不是这样做的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好朋友可以在一起玩,也可以互相帮助。
3.出示图片三。
师:好朋友在一起还能干什么?
师:还能一起完成任务呢。
4.教师小结: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好朋友才会越来越多,朋友越多越快乐。
三、游戏:分积木。
1.师:你想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吗?
师:教室里的积木很乱,想要请你找一个朋友一起把它分分类呢
你们愿意吗?
2.引导幼儿合作分积木。
3. 小结:朋友之间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可以一起玩,互相帮助,还能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呢。我们要有礼貌地交朋友,和朋友分享玩具,常常帮助别人,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
活动反思:
结合“我的同伴”的主题,我们设计了《你是我的好朋友》这一社会活动。考虑到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故事比较感兴趣,所以一开始我们以猴哥哥和猴弟弟的故事导入,帮助幼儿理解“朋友”这一概念。接着我们迁移到孩子的日常生活,找了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图,如帮好朋友扭纽扣,和好朋友一起玩抬轿子的游戏等,让他们体会与好朋友相处的快乐。个别孩子能说出自己和好朋友一起玩什么,如扔沙包、开小火车等,但对于朋友间互相帮助和合作,幼儿缺乏理解。特别是在让孩子说一说的环节,孩子思维不够活跃,在第二环节,我们采用的是网上孩子活动的图片,如果把图片换做是本班孩子日常生活图片,可能他们会更熟悉,便于他们的理解,也有助于拓展思路。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
3、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4、初步懂得做事要小心,遇到意外不慌张,并设法解决。
活动准备:
1、图片1幅
2、儿歌《陌生人》
活动建议: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提问:图片上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
小姐姐为什么摆手?
教师进行小结: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东西,她怕陌生人会伤害她。
二、学习儿歌《陌生人》
1、告诉幼儿老师有一首关于《陌生人》的儿歌,请大家一起欣赏。
2、请幼儿跟老师学习这首儿歌,并能把这首儿歌说给小弟弟、小妹妹听。妈咪爱&婴网_幼儿园_教案_频道
三、引导幼儿讨论:陌生人为什么会送礼物个小朋友?我们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知道陌生人给小朋友礼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骗小朋友离开妈妈、爸爸;有的想骗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东西。教育幼儿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礼物迷惑,而上当受骗。
附:儿歌: 陌生人
陌生人给吃的,我不要
陌生人领我走,我不去,
陌生人送礼物,我不要,
陌生人来敲们,我不开。
活动反思:
通过这堂课,使小朋友们明白了,陌生人给我们的东西千万不能要、东西更不能吃到嘴里、更不要随随便便就给陌生人开门和跟陌生人一起回家等!陌生人都是不熟悉和不认识的人,说不定全是有目的性的,有的陌生人会把小朋友偷偷带走,让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有的陌生人会跑到小朋友家里去偷东西,我们可千万不要上了陌生人的当!
设计意图: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认知为基本前提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觉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兴趣。”所以说,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要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使各个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操作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为了了让小班的科学领域活动与日常生活做到良好的衔接,让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心理体验中学习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结合小班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贯彻《纲要》精神,将幼儿学习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将语言和科学领域相结合,设计以下活动,用幼儿感兴趣的情境贯穿始终,帮助学习4以内的数,正确理解数的意义,感知物体的特征,体验数学的有趣,有利于幼儿快乐的学习数学并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引导幼儿感受帮助他人快乐以及体验比较过程的乐趣。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按物点数的能力。
3、知识目标: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特征以及理解4以内数字的意义。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特征以及理解4以内数字的意义。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仔细观察、比较以及辨别事物。
活动准备:
教师制作的图片(纽扣、老鼠、绒毛兔、小熊、小猫)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第一张图片,让幼儿尽情想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个红红的小东西它是谁?(幼儿自由想象),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听,谁在哭?原来是这个红红的小东西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找不到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她找一找和小伙伴吗?好,咱们大家一起去找找看吧!
二、活动展开。
1、比较樱桃和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老鼠吃樱桃的图片。
师:我们来到了谁的身边?小老鼠的身上有没有和红红的小东西一样的物品呢?(幼儿通过观察找到樱桃和红红的小东西相似)这里有几颗小樱桃呢?(教师带领幼儿按物点数那小东西的名字是是叫小樱桃吗?我们一起来问一问(播放红红的小东西的哭声),红红的小东西的名字不叫小樱桃,为什么呢?
(2)让幼儿比较红红的小东西与樱桃的特征。
教师让幼儿观察比较两者,知道红红的小东西与樱桃的不一样。
教师小结:原来樱桃有细长条的小尾巴,红红的小东西没有,所以红红的小东西没有找到他的小伙伴们,别灰心,咱们继续帮他找。
2、比较绒毛兔的眼睛与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绒毛兔的图片。
师:咦?我们来到了谁的家?小兔子什么地方和红红的小东西相似呢?那你们觉得红红的小东西应该叫红眼睛吗?
(2)让幼儿比较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眼睛的特征。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眼睛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小结:绒毛兔的红眼睛里有白色的眼球,而红红的小东西中间有黑黑色的东西,所以,他的名字不叫红眼睛。
3、比较小熊的红灯笼与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小熊与红灯笼的图片。
师:别灰心,看看小熊的家吧!你们猜,红红的小东西叫什么名字?<来.源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红灯笼)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没有猜他的名字呢?哦!原来是你们的火眼金睛发现了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灯笼不一样的地方啊!
(2)请幼儿说一说两者的区别
教师小结:原来红灯笼上面有好看的花纹装饰,红红的小灯笼身上没有,所以红红的小东西名字不叫红灯笼。
4、出示小猫的图片,让幼儿比较观察。
师:喵喵喵,谁来了?咦!小猫咪为什么这么焦急呢?谁来说一说?哦,原来小猫咪是来找它的纽扣的,小猫身上现在有多少纽扣呢?咱们一起数一数吧!我们问一下红红的小东西,它的名字叫不叫纽扣?(师幼一起大声说,红红的小东西你叫不叫小纽扣?传来笑声音乐)原来它的名字就叫什么呢?(小纽扣)
三、活动结束。
小猫咪丢失的纽扣找回来了,红红的小东西也找到了它的好伙伴,你们心里开不开心呀?原来帮助别人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快乐,好了,小纽扣也送回了家,我们也该回家啦!我们学着红红的小东西骨碌骨碌滚回家吧!
四、活动延伸
可以开展幼儿比“火眼金睛”的游戏,看谁先最快、最正确找到两样相似的东西。
故事:
马路上有一个红红的小东西,它高高兴兴地往前滚着。滚呀、滚呀,它遇见了一只小老鼠,小老鼠说:“你是谁呀?”小东西:“我不知道。”小老鼠说:“你是一颗红樱桃,不然我就一口把你吃掉了。”小东西继续向前滚着,它遇见了一只小白兔,小白兔有两只红红的眼睛,小东西说:“让我做你的第三只眼睛吧!”小白兔说:“我才不要做妖怪呢!”小东西继续向前滚着,它经过了小熊的家,小熊要过四岁生日了,可是它的门前只有三盏红灯笼,小东西想:“我是不是那第四盏红灯笼呢?”小熊说:“你是假的,你不会发光。”小东西又继续往前滚着,它遇见了一只小猫,小猫今天很不高兴,因为它的红衬衫上掉了一颗红纽扣,小东西明白了:“噢,我就是那颗红纽扣呀!”
科学道理: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东西都是红色的。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根据我们小班孩子的已有特点和知识经验,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孩子喜欢的故事为主体,把抽象的点数巧妙的融入故事。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会点数,并说出总数。第二个环节是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能力,请小朋友找一找图片中哪些地方不和红红的小东西不一样,激发孩子的求知欲。第三个环节是感知红红的小东西的特征,让幼儿在这几轮的比较中,让幼儿在愉快和有趣的情境中形成对对红红的小东西的初步感知,最后通过知识经验积累指导红红的小东西就是纽扣。
我认为在小班阶段,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教师应做到教育机智,结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将生活中的经验穿插进去,这次的教学活动唯一的不足在于图片制作过于简单,幼儿不容易察觉并比较,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做到材料形象、生动,给幼儿可以更多的大量感知的形象来丰富其相关经验。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能主动归还。
2.能辨别不良的行为习惯。
3.养成不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见资源包)。
◆活动过程
☆倾听
1.讲述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小朋友认真听听故事里都说了什么?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红红哪儿做得不对?为什么?
红红哪儿做得对?为什么?
小结:红红能把幼儿园的小汽车还回来,所以她很诚实,是个好孩子。
☆讨论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讨论交流:家里的东西可以随便拿吗?
教师: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东西不能拿,在家里,爸爸妈妈的东西可以拿吗?
小结:如果家长没同意,家里的东西也不可以拿。所以,拿自己家里的物品时,也要征得家长的同意。
2.讨论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玩具带回家。
教师:如果你喜欢小朋友的玩具,怎么办?如果你想把小朋友的玩具带回家,应该怎么办?
小结:如果征得对方的同意是可以带回家的。
3.讨论借别人的东西要不要还。
教师:如果你借了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办?
小结:借东西后要好好保管,不能弄脏、弄坏,要及时主动归还。
☆情境表演幼儿两人一组,表演如何向他人有礼貌的借玩具。
教师:小朋友两人一组,一人在玩玩具,另一人表演怎样向他借玩具。
◆活动建议
本活动是有关个性与交往方面的社会活动,活动中通过倾听故事展开一系列的讨论,重点让幼儿理解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不良的行为。
活动中,教师可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创设问题的情境,讨论时,也应鼓励、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一些行为观念不正确的幼儿,一定要及时帮助其转变观念。在操作的环节,教师要带领幼儿仔细的观察操作单上的内容,引导幼儿进行讲述,幼儿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帮助他们理解操作单上的内容。
本活动可以延伸到日常活动和家庭活动中,当发现幼儿有不良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纠正,并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要与家长沟通,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帮助幼儿养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
◆资源包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游戏结束了,玩具要回到自己的家--玩具架里了,可红红喜欢小汽车,想把它带回家:"小汽车,跟我回家吧。"于是,红红带着小汽车回家了。半夜时,小汽车看到陌生的地方哭了起来。"呜--,我要回家,我要回家。"红红醒了,看到小汽车在哭,很不好意思。
第二天,红红把小汽车还回了幼儿园。红红说:"以后,我再也不拿幼儿园的东西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幼儿知道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并且学会了借别人东西的技巧。效果很好,幼儿课堂兴趣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但是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局限于本节课,我认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就是培养生活习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重点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小事做起。所以,我们应该把行为习惯的培养用游戏或集体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正确运用动词(跳、飞、走)说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在模仿小动物走路姿态的活动中激发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增强幼儿自信心。 活动准备: 森林场景、字卡(跳、走、飞)、兔子、猫、鸟毛绒动物、音乐磁带(鸟飞、猫走、兔跳) 一. 进入情景、引起兴趣 小朋友,今天天气多好呀!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看,我们来到了哪儿?(大森林里) 大森林里住着谁?(幼儿讲述) 小动物要和小朋友一起捉迷藏,好吗? 二. 观察讨论、动作演示 (一)兔跳 1. 看,这是什么?(长长的耳朵)它会是谁
12月28日,我们有幸去观看中心骨干教师的展示课,教师们充分挖掘新、老教材的价值,把握各年龄阶段的特点,每节活动都非常的精彩。在观看朱老师的小班综合活动《有趣的毛毛虫》后,我觉得朱老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得非常好,而且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也有较好的方法,值得学习。 1.创设温馨、有趣的游戏环境 一声宝宝和妈妈的称呼,马上带给幼儿亲切的感觉,像是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游戏,消除了陌生感;而席地而坐的半圆形座位,又让幼儿感觉到温馨的场景,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拘束的环境往往会让幼儿有所顾虑,而
1、小班教案学会用筷子反思活动目标 认知筷子,知道筷子是中国人使用的餐具;学会正确使用餐具,养成独立进餐的好习惯。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筷子的特征。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重点难点 教学
1、小班教案跳蚤市场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口语交流表达的意识 2、在活动中让幼儿有初步的理财意识 3、有初步的节俭意识,买用的上的物品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在活动中将幼儿
1、小班教案熊猫反思活动目标: 1、学习在长条纸上用各种图形粘贴熊猫的五官制作熊猫的技能。 2、初步掌握粘贴五官的正确部位。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
1、小班诗歌朗诵教案妈妈反思 教育活动目标: 1、丰富词汇:绿色的、美丽的、清清的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够伴随动作朗诵诗歌。 3、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1、小班教案自己做反思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
1、小班教案小鱼逃走了活动目标: 1、了解小鱼逃走的有趣经历,知道有朋友是件快乐的事。 2、能仔细观察,寻找“小鱼”并说出它躲藏的地方。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理解故
1、小班教案串项链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用各种颜色,采用平涂或圈涂的方法,一次画小圆圈在线上,表现项链的比本特征。 2、 发展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3、 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4、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