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课堂实录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课堂实录

更新时间:2014-07-22 08:48:53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课堂实录》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课前谈话】师:到这里来上课有什么变化?  生:场面大、人多、地方大、老师变了……  师:谁没有变?  生:同学。师:我第一次来嘉善很想去一个地方,知道是哪里吗? 生猜不到,师自主揭晓答案:小树林。并问哪里有? 接着老师请一名学生上来在黑板上画一个小树林,再画一个大树林。

然后又请一名学生上来在黑板上画一个田野,要求画得大一些,广阔点。

最后,老师说:“张老师来造一座房子吧。”(拿起粉笔画了四条线,简笔画的房子。)并在黑板上写下“守”字,对学生说:“字里也有房子,宝盖头就是房子,那么下面的‘寸’表示什么呢?”(学生不得解)

师继续问:“守”为什么是“宝盖头”加“寸”呢?守住一个房子需要什么呢?并且在房子里画了一只简笔画的“手”。

生:寸步不离,“手”——“寸”,就是用双手保护家园的意思。

【张老师的课前谈话设计精心,看似不经意地提问“我第一次来嘉善很想去一个地方,知道是哪里吗?”来引出小树林,通过让学生画小树林、田野、房子,初步搭建起今天学习的板书,于无痕处见有痕。而对“守”的教学体现了小学语文字词教学中“字理析词”的理念,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未开始便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很新颖、独特。】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理解题意

1.出示“寓言”,指名读。

师:喜欢听寓言吗?今天学一个与“守”字有关的寓言——生:守株待兔。

师板书补充课题,再指名读,最后齐读。

【在教师板书的过程中,因黑板的晃动写得较慢。但老师非常机智地对学生说:“黑板看到我们小朋友看得很认真,所以一直在点头呢。”语言很幽默,使学生更加认真地看老师板书,显示了教师的课堂机智。这样的机智化解在后面的教学中多次出现。】

2.师:听过这个故事吗?你最早是怎么知道这个故事的?

生:从书上看的、听妈妈讲故事、老师读的……

师:有没有做梦梦到的呢?

生:学生笑而摇头。

师:古代有个大思想家叫“韩非“,他经常看到周围的事或做梦梦到什么就写下来。(课题下板书”韩非“。)

3.师:我们应该怎么读故事呢?

生:要有感情、有力、大声、朗读……

二、读故事,概括复述

1.自读故事,认读生字词语。

要求:4分钟时间大声读故事,把故事读通。(板书:通)读完一遍用一根手指头表示,读完两遍就用两根手指头表示,读完三遍就用三根手指头表示……假如手指头不够用怎么办?那就用下面的吧。

【学生初读故事的时间,老师给足了4分钟,读得尽心尽力。】

2.再读故事,找找哪里生字最多最难读。

学生读完后,老师进行朗读遍数的统计:读完4遍的请举手。读完三遍的请举手。大部分学生都能读完3遍,最多的学生读了五遍。

3.出示句子,指名读。

句子: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师:这句话生字多,怎样读准呢?

指名读句子。

师:“此”用什么好办法记?

生:跟“比”差不多,还有“些”。

教师拿出一些白纸,说:“这是一些纸。”然后他丢掉一些,再丢掉一些,最后只剩下一张纸,说:“这些纸——此张纸。”【理解“从此”】

师:课文中的“从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生:古时候。

师:古时候的这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生:从捡到野兔之后。

【这一环节,我认为教师的引导非常无痕又巧妙,其实学生原本回答的“古时候”与理解“从此”可以说完全不契合,但教师很自然地再问“古时候这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多么机智啊,简简单单就化解了一个小小的“危机”。】

师: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办法记呢?(建议学生可以编儿歌来记。)

生:“锄”就是铁来帮助你来挖土。(师:古人造字很有意思,真有办法啊。)

生:“撞”就是“撞倒”。(师:你组了个词,也行。)

生:“撞”就是儿童出生用手爬。

生:“桩”就是一个“木”加一个“庄稼”的“庄”。

生:“树”就是“木+对”。

学生逐个分析了字形后,再齐读句子。

4.了解句子与题目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行概括性复述。

(1)指名读上面的句子。

师:你有没有发现题目的意思?

生:“兔”就是“野兔”。

生:“待”就是“等待”。

生:“株”就是“树桩”。(师在田边画了一个树桩。)

师:四个字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生1:守着木桩等着兔子来撞死。(师建议把“木桩”改成“树桩”。)

生2:种田人守着树桩等待兔子来撞死。

(2)师:再加上起因、结果呢?

生:种田人有一次捡到一只野兔,于是就天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他田里的庄稼全完了。

师:用简单的话把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了。大家各自试试。

(3)情景说话,对故事进行概括性复述。

师饰演正在炒菜的爸爸,请一女生饰演女儿,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说故事,感知人物形象

(一)生再读故事,要求:读出表情来。(板书:表情)

1.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生读,思考:他是怎样的表情?

生1:他是高兴的。(读)

生2:他是惊讶的。(读)

2.理解“窜”(字理析词)。

师:“窜”可以换成什么词?

生:冲、跑。【其中“跑”字是教师在学生说出“飞快”后,引导学生得出“跑”的,这个地方,我也认为教师的引导很机智。】

师:“窜”是什么部首?关注“穴字头”,知道“穴”就是“洞”的意思。

出示“窜”的汉字演变过程。(略)

(二)生再读故事,要求:读出想。(板书:想)种田人在想什么?

1.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种田人在想什么?

出示句子: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师:从哪个词读出他整天在想什么?

生:“每天”,就是一直的意思,不是偶尔的。

师:他就这样不想劳动,却想有收获。这叫——生:好吃懒做、不劳而获。

师:这时他是什么表情?

生:乐滋滋的。(读句子)

师:“滋”是什么旁?种田人拎着这只又大又肥的野兔流下的是什么?

生:口水。

师:两个“滋”连在一起,那口水就流下一大片了。

指名读。【学生越读越好,乐、馋的感觉都有了。】

师:他还会怎么想呢?只有什么样的人才有这样的想法呢?(不劳而获)

2.出示“获”进行字理析词。

出示:获 穫 (禾 + 蒦 huò)

獲 (犭 + 蒦 huò)

通过“艹、 犭”了解演变过程。

师:他有没有去种田?

生:没有。他丢下了锄头。

师:是叫他下岗,还是他自己辞职啊?

生:是他自己辞职不干的。【众人笑】

四、想故事,明白寓意

(接上)生:他一不做二不休。

师:是啊,他一不做二不休,就专门坐在那里干什么呢?

生:等野兔。

师:这样的人你喜欢吗?

生:不喜欢、讨厌、嫌弃……

师:对这个种田人,你是什么态度呢?

生:批评、他真懒惰……

师:在生活中,很多东西要丢弃的。(板书并教学“丢”字,上面的“撇”就是丢弃的意思,下面是个“去”。)也有一些东西是要守住的。(板书并教学“守”字。)

下课。

【由于时间的关系,课结束得有些草率,与原本的预设也有较大的出入。】

【原本预设】

四、想故事,明白寓意

1.再读故事,想想:种田人毛病出在哪里?你怎么劝说。

2.创设情景:怎么劝说种田人?

3.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思考:怎么用寓言故事来劝说。

五、写字

1.看帖:分析“守“、”丢“的字形与位置。

2.练习写字。

3.评价结果。



【听课感受:张老师的课上得很别致,尤其是“字理析词“的字词教学,让我们耳目一新,也听得津津有味,看得惊喜连连。这样的教学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可行的,也很有意思,相信能牢牢地抓住孩子们的目光和心理,值得好好学习与研究。】



【附课文】

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能力抽测试卷

    一、给下面的生字注音并组词。 谢()() 宿()() 钻()() 干()() 茂()() 建()() 二、多音字组词。 行 hnɡ() xnɡ() 应 yīnɡ() ynɡ() 藏 znɡ() cnɡ() 数 shǔ () sh () 三、写出下列字词的反义词。 外() 西() 低() 新() 首() 老() 正确() 认真() 明亮() 笔直() 四、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杂志 一()报纸 一()大象 一()句话 一()孩子 一()卡车 一()小雨 一()黄土 一()白云 五、按要求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丑小鸭》说课稿

    一、 教材解读 这是根据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写的一篇童话。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和前程,丑小鸭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出世以后,他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鸡啄,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可怜的丑小鸭,只能离家出走,但仍然摆脱不了小鸟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对美丽的深情向往。谁能想到,原来他不是丑小鸭,竟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本文图文并茂,分别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编绘了三幅图画,使丑小鸭丑陋、遭人欺负到

  • 联系本义,区分形近字,进而理解引申意义

    进入两年级,随着识字量地增加,和汉字造字方式地渗透,识记单个汉字的问题已不大了。到了两年级,出现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大量生字地增加,以及小学生本身的识辨能力和知识面的欠缺,对于汉字中大量的形近字缺少辨析能力,易混淆,易错误。如:未和末这两个字笔划完全一样,只是两横长短不一样,学生经常搞错。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区分呢?于是我上网查找了这两个字的本义。未的本义是指夏季果树枝叶正茂,还没结果。这样一说学生也就理解了,树的枝叶是长在上面的,所以一横在上面。还没结果,还没真正成熟,也因此上面这一横短一些。末的本义是指明

  • 《看雪》是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看雪》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内容很新、教育意义很深的课文。课文围绕着台湾的小朋友看不到雪而惊奇地问老师为重点,老师又深情地回答学生们的话为难点,从而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们理解。整篇课文主要是老师和学生对话,而理解深情是难点。 第二课时我是以复习上节课词语形式导入,接着引导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台湾孩子的几个问句要求学生读出问的语气,通过抓住重点词的理解,通过练习,学生读得还挺到位。但是在读到老师深情的说时,引导得还不到位,加上时间不够,学生还不能读

  • 二年级上册第七组《浅水洼里的小鱼》听后感

    《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二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成百上千的小鱼儿被海水送进了海滩上的浅水洼,这些小生灵在烈日下的沙滩上如何挣扎,频临死亡,而文中小男孩的行动却令人肃然起敬,文中的我后来也一定加入到把小鱼送回大海的行列。陈培莉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想象说话,抓重点词句品析感悟朗读,营造了浓浓的语文味。 一、凸显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设计紧紧围绕问题展开,体现了质疑解疑存疑的过程。 1.新课伊始,引导质疑。陈老师在出示课题,学生读题后问:读着读着,你心里冒出什么问题了?学生马上质疑

  • 引领学生动笔——小学语文S版第三册《我是什么》评课

    《我是什么》是一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周老师以清新、严谨又不失灵动的教学设计引领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我是什么的探寻,整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一节在课题(《以动笔为载体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力之研究》)引领下的研究课,教学环节凸显了课题的研究点,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一、引领学生动笔 在品读课文教学环节中,周老师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第1、2自然段时,要求学生边读边圈:我会变成什么?巡视中关注学生动笔的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帮助。特别是在交

  • 灯笼果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灯笼果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超级联想水果篇。 上课前小博士邀请我们玩一个小游戏,只有仔细听,认真看,积极开动脑筋的孩子才能挑战成功呦! 准备第一题:绿色条纹、椭圆、甜味,你能联想到什么呢?(出示西瓜的图片) 第二题:粉红色、毛茸茸、甜味、孙悟空,你又能联想到什么呢?(出示桃子的图片) 第三题:(出示灯笼果的图片) 播放小博士的话:小朋友们,我遇到难题了,这种水果我不太了解

  •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回顾上文,引入新课(一)上节课我们一起度过了三个传统节日。出示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4月5日前后清明节(二)我们在春节(出示词语:贴窗花、放鞭炮),在元

  •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三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识字加油站选用了甜津津、酸溜溜等8个描写食物味道或口感的ABB式词语,引导学生在读词中认识津、溜等9个生字,感受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积累词语。泡泡语我吃过酸溜溜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