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放风筝教学反思

放风筝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17-08-07 08:50:45

《放风筝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为“日常活动”,语文的课文内容都围绕平时的活动展开。第一篇课文的题目为《放风筝》。

放风筝是日常活动中常见的一项,也符合4月初春天的到来,正好可以在春意盎然的季节去放风筝。本课我将“风筝”“晴朗”“端端正正”划做重点词语,因为这三个为常见词,也比较常用,可以让智障学生出了学校之后,认识更多的字。小朋友们对于本课的词语认知还可以,也能够按笔顺写生字。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爸爸和“我”去体育场放风筝遇到的事情,主要告诉我们放风筝需要的三个条件:天气,平地,有风。这是学生们理解的一个重难点,要分清在现实生活中,想要放风筝,就必须符合这三个基本条件,不然风筝是飞不起来的。课文的内容学生们都能够很好的理解,但是对于智力障碍学生来说,课文的认读相对较难,有时候认读一个词语或者一个词组已经非常好了,而本文的篇幅相对较大,所以我挑一些重点句子供学生们学习。再加上一些日常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

本篇课文的学习效果不错,主要是带他们去操场放风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关阅读
推荐
  • 三年级上册 《陶罐和铁罐》教学课堂实录

    陶罐和铁罐 执教:江山市中山小学 柴李萍 [课堂实录] 整理:过眼云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手指课题,生齐读)[课题柴老师事先已经写在了黑板上,少了很多累赘,就如杨明明老师说的简单。] 师:说说陶罐和铁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它们都是用来盛东西的。 生:陶罐是用陶瓷做的,而铁罐是用铁来做的。 生:铁罐不容易碎,陶罐很容易打碎的。 [学生这里的发言很多,找出了很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初读课文,积累词语 1、老师范读课文19自然段,穿插词语的理解。 柴老师要求学生

  • 从两段对话说起——《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

    去年因为和小倪一个课题组,所以曾经听过他上这篇课文,印象极为深刻。特别是他对于第二段对话的处理。因此,今天的课堂上借鉴了倪老师的设计,但在他的设计上又加入了自己的一些设想。 一、关键词填写,感受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在第二段对话中,老师出示了人物的对话,请学生读读揣摩一下人物说话时的心理,然后填上一个关键词。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走贴近人物的内心,体会孩子说话时的急切、兴奋,有种达成目的的骄傲在内,体会竺可桢爷爷的疑惑、惊奇、高兴、激动与佩服。 应该说,学生的体会与感悟是全方位的,他们不自觉得将自己放入了文本,成

  • 人教版《七颗钻石》语文教案设计

    一、单元分析 (一)本单元在相应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各册各单元 课时安排 单元目标 二册五单元 1、 浪花 2、 小树的梦 3、 漂亮的居民小区 4、 小松鼠看错了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明白课文说明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 三册五单元 1、 大自然的语言 2、 落叶 3、 可爱的小象 4、 小企鹅和妈妈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明白课文说明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 四册七元 13、被赶出门的小麻雀 14、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 15、小花狗学游泳 16、骆驼和羊 课文内容非常有意思,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兴趣。课文

  • 在三年级的日子里

    今天选择的儿童诗是《钓鱼的人》。 钓鱼的人(前苏联)阿巴尔托 有一个爱钓鱼的人, 一早就坐在湖上头。 他坐在那里哼了又哼, 哼的歌儿一个字也没有。 这可爱的小歌曲, 里面有欢乐也有忧愁, 可是水里的鱼, 暗中已经把它记熟。 等到歌儿一开头, 鱼儿就向四面八方逃走。 这首诗我没有像以往一样进行解读。呈现整首诗,在孩子们初读后,让大家谈一谈对这首诗的第一印象。有个孩子说这个钓鱼的人很勤快,因为人们可能还在睡梦里,而他已经坐在了湖上头。第二个孩子说,这里的鱼儿很机灵,第一次可能会上当,第二次再听到这首歌,马上就

  • 读思交融 意法兼得——《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后反思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篇以文包诗特殊形式出现的文章。在课文中不仅呈现了王维的旷世之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且通过一个故事的形式来形象地解释王维的这首诗,故事融入了作者年少离乡,适逢重阳,遥想亲人的深深情思。文章以脍炙人口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透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课文情感真挚,有相依相伴的故乡情,有望眼欲穿的离别情,读起来饶有趣味。教学时,我抓住了文包诗的体裁特点,有如下教学特色: 一、诗文对照 读中得法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个特色内容,从二年级的教材开始,每册教材中都有文包诗这一体裁的课文。

  • 苏教版三下第一课时复习要点练习题

    课时数:总第 课时 教学时间: 月 日【教学目标】1.完成学用字词句的教学,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洽。2.写好钢笔字,注意写好捺画。 【教学过程】 一、学习学用字词句 1.(出示中国地图)这是我们的国土,你对我们的祖国了解多少呢,看谁一口气报出的

  • 上册第七单元《掌声》第二课时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小英内心很自卑,一次演讲课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小英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小英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借班上课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设计上以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交流、自主表达中,体验人物情感,走进人物内心,品味文章的人文内涵,提高语文素养。反思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对

  • 教后记:将学生推到说话训练中

    上这节课前,要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同样是剧本,独幕剧和这篇的两幕剧有相同之点,还有不同处。明白了这个内容,课上就可以直奔文本的读通顺读正确,初步读出人物留给学生的印象。 上这节课时,先让学生所说这篇课文与刚学的课文的不同之处。学生因为做了准备所以就能比较准确地说出异同点,于是我们就按照以往的要求进行了朗读。读词、读篇,按照提示语来读好句子,初步品味人物的特点。但是感觉文章比较简单,几处细节描写就让学生明白了人物的特点。关键是要学习文中描写方法,用细节来反映内心。后来我还组织学生

  •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及各课文语文要素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屠等7个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能正确读写旧等12个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4.结合注释,了解诗歌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以及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激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主要语文要素: 1.能正确认读屠等7个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能正确读写旧等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3. 结合注释,了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