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让孩子再也不会恐惧——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让孩子再也不会恐惧——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更新时间:2014-07-22 09:48:08

《让孩子再也不会恐惧——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近日,我阅读了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灵深深的被感触到了,像这样一个小小的教室,却能培养出这么多出色的学生,像这样一个小小的教室,能教会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而是许许多多良好的品质,而这些成功的因素,离不开雷夫老师那独特的教育思想。

作者雷夫,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但是他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辛勤耕耘,用自己那颗赤热的心全力教育他的学生们,他用敬业与爱心,收获了成功,创造了奇迹。“成功无捷径”是56号教室的座右铭,“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号教室的口号。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得好好做! 作为一名教师,我敬佩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在雷夫老师的书中有一个例子引人深思:丽莎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在交作业时找不到了自己的作业,并当着老师的面到处翻自己的书包和资料袋。作为老师我们很清楚这是怎么回事,看到一贯这样的学生我们有时可能就忍耐不住了,会大发雷霆,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变成一位“大恶人”的形象。但是雷夫老师低下身子说他相信她,相信他写了作业只是找不到了,不过有一个大问题需要丽莎注意,那就是乱放东西。然后告知她可以在两位同学中挑选一位,中午帮助她整理资料袋。结果,从此以后丽莎的作业再也没有找不到过。读了这个例子,让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总是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大发雷霆,或者因为学生犯了一点点小错误而大加批评,让学生感到恐惧老师。而雷夫老师却没有这样做,在雷夫老师的教室里,是以信任为基础,毫无恐惧的教室。

作为班主任的我,往往一直想的是要让学生怕我,而现在读了雷夫老师的书,我改变了这种想法:一个优秀的班级,老师和同学之间应该是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班级。而如何能建设成像雷夫老师那样的和谐班级呢?我思考了以下几点:

第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

用雷夫老师的话说“我这个老师没有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的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学生每天在校的时间是8个小时,占了全天的三分之一,一个星期就是56小时,一个月就是1680小时,一年就是15120小时,6年就有90720小时,几乎占了他们6年小学生活的五分之一,那么这么多的时间里,我们老师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又有多少呢?陪伴是会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起信任桥梁的必要因素,只有你在学生的身上花时间,才会有收获,而不愿意花时间的老师,往往和学生之间达不到心灵沟通的地步。特别是像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踏进学校的大门,他们是充满了对陌生地方的恐惧,这时候,他们是最需要一个能够让他们信任的老师去依靠的,所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们更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陪伴他们,去取得他们的信任,让他们不再恐惧。

第二,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是教育智慧决定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雷夫提倡的教育观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要学生说道做到的,老师必须先做到。

回头想想我在与学生相处中,经常给学生“放大话”,比如说每周评选满星班级,我允诺学生如果评选到就每人一朵小红花,但是几个礼拜后,渐渐的学生不提醒我,我就不再发小红花了,虽然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我却打破了学生对我的信任。还有的时候和学生约好在班队课上要带他们一起玩游戏,可往往会被别的琐碎的事情而冲掉或者代替。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他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对不当行为的处罚,应该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例如有的学生没有写作业,就应该处罚他多写或者和作业有关的处罚,或者有的学生在玩的时候不遵守游戏规则,就应该处罚他不能玩。雷夫老师对于失败也是有着不同的见解,在第56号教室,飞不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

雷夫老师的成功源于他那先进的教学信年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我想,成为雷夫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雷夫老师不仅教给学生的是知识,还有他那些富有深刻意义的道理,都是宝贵的财富,我要向雷夫老师学习,成为能让学生信任,不再恐惧的老师。
相关阅读
推荐
  • 鲁宾逊式的传奇——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作者简介】劳拉英格尔斯怀德是美国20世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生于美国中部威斯康星州的拓荒者家庭,幼年时随全家过着移民生活,曾到过西部各州。六十五才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倾力完成小木屋系列。该系列犹如一幅长画卷,再现了19世纪后半期美国西部的拓荒生活,刻画了移民勤劳、质朴、善良的品性和勇敢的精神。这些小说问世后引起了轰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和《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两部小说。 【小说简介】《草原上的小木屋》描绘了一个最像男人的父亲,带领着一家五口(爸爸查尔斯、妈妈卡罗琳、大女儿玛丽、二女儿劳拉和小女

  • 献给母亲节的礼物——读孩子们《给妈妈的一封信》有感

    在母亲节前夕,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母亲节,你想送给自己的妈妈什么呢?有的说:对妈妈说母亲节快乐!有的说:亲手做一张贺卡送给妈妈。有的说:买一朵或一束康乃馨送给妈妈。有的说:给妈妈做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真是五花八门,都各尽所能地想着为自己妈妈的节日增添一份欣喜和快乐。当我微笑着说:你们的提议有些缺乏新意,有些可能还不能做好或做到,所以我有个提议,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孩子们异口同声地问:什么提议啊?快说说!那就是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写信?怎么写啊?我们又不会写。马上有孩子反驳道。但大部分孩子却脸露喜色,说:

  • 深深的无奈——看《非常公民》有感

    爱新觉罗溥仪,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个名字,他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也就是所谓的末代皇帝。他曾享受过宫廷的奢华和安逸,却也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和艰辛,从一个高高在上、万人景仰的皇帝,演变成一个新中国的普通公民,这期间的风风雨雨是我们常人所不能想像的。 当我看完《非常公民》(溥仪和他的五个女人)这本书时,思绪便被他那种深深的无奈所牵引着,虽没有感同身受,但却能理解他的这种无奈的心情。也许用了不起来形容他不太合适,可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是与众不同

  • 读《小河与小桥》有感

    《小河与小桥》是《小学语文教师》2011年2月刊上的一篇文章,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的 刘洁老师在《新经典日日诵》中记录的一次晨诵过程。孩子们晨诵的内容是: 《小河与小桥》 高帆 草地是一块 漂亮的绿绸缎 可惜被小河 剪成两半 小桥 紧扯住两半绸缎 要把它们 重新缝在一起 便让小鱼儿 做它的银针 一闪一闪 从这岸连到那岸 我以为这首儿童诗让孩子们读了就行了,但刘洁老师除了让孩子们充分地读,还对他们进行了充分的指导。首先,理解词语。问孩子们绸缎是什么意思?孩子各自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回答。 是一种衣服的面料。古代

  • 后进生与潜能生

    下午上网时看一篇教育文章,说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称为后进生是不合理的,这种称谓极大地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和自信,为了孩子们的发展计,改称他们为潜能生会比较好。 我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对这类学生的称呼比较直接,就叫差生,甚至对某些孩子称之为双差生品学皆差的意思。差这个字眼确实刺眼,所以后来改称后进生了,表示这些孩子们并不是很差,他们只是进步得比较慢而已,终究还是会进步的,只是那要等到很久以后。于是很多班主任写论文,将题目也由《师爱无敌浅谈差生的转化》改为《师爱无敌浅谈后进生的转化》了。现在大约觉得后进还是会伤害到

  • 读《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有感

    暑假读了天津教育出版社的《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一书,感触颇多。一直以为论文就是论文,原来也包括了经验总结、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育随笔等等。认真研读之后,针对教育案例一节,我有所思,有所想,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写下了小事件,大智慧。 一踏进办公室,同事们正在讨论上课时遇到的那点问题:不听课也就算了,还捣乱,害得我课都上不下去,就想着批评他我一听忙凑了过去,因为班上也有几个这样的,多听听总能吸取点经验,三个臭皮匠总顶得过几个混小子吧。于是,就见几个头颅挤在一块儿,你一句,我一句,唾沫横飞。 今年六月,我刚

  •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读《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为爱结束天长地久,我的离去若让你拥有所有,让真爱带我走,说分手。爱人情侣间的一次放手,能被看成是成全了一次爱,见证了一次爱,那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一次放手,会是怎样?作为老师的我们,或许曾无数次的思考过这个问题,但也或许曾无数次的否定这个想法。但是,荆志强老师就很自信地告诉了我们: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在生本教学中老师们要学会放手,要相信学生能行,相信学生潜能无限,让学生亲自感受、体验、分析、总结。一个教师,没有三头六臂,更不是千手观音,而班上有四五十个学生,如过想办法把他们很好地组织起来,把他

  • 试析体育的人文观与社会观——《光辉岁月》观后感

    8月2日下午,体育人文社会课上,观看了以美国校园橄榄球队为题材的《光辉岁月》,该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其中有很多体人文体育社会方面的精彩点滴,结合我带足球队的经历,产生了对比思考。 两国校园体育竞赛人文社会观的不同点:首先,在美国,学生能参加学校的橄榄球队是无限荣光的事;家长们对教练的尊敬与推崇,无异于对待崇拜的明星,家长有观看子女比赛的好习惯,有位家长因儿子被替换下场,大叫:别让他下来!,并找到教练办公室恳求;学校对比赛同样重视,暑期组织两巴士的学生到大学集训;社会上的人们同样关心学校的体育赛事,有

  • 优化课堂教学从“教”和“学”两方面入手

    《建设理想课堂》读书心得(二) 《建设理想课堂》一书的第二章中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位老师在办公室里声色俱厉地训斥学生:为什么不做家庭作业!前几天你还抄了别人的作业,现在连抄你都懒得抄了,看看你的成绩一天不如一天,不想学习就回去!下来把昨天的作业写两遍!训完后走进教室上课。这位老师在课堂上准备了很多题,每一个题目的处理都匆匆忙忙,每一个题,都只让一位或两位同学讲自己的思路。其他同学还没有明白,老师就在黑板上解题。尽管也有讲解,但终究是跳跃性的,相当多的同学表情茫然地坐在课堂上。课后,党听课老师问他学生什么时间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