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读《爱弥儿》有感

读《爱弥儿》有感

更新时间:2019-12-15 16:08:24

《读《爱弥儿》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翻开《爱弥儿》第一页,一股浓郁的回归自然的芬芳扑面而来。倚窗重读,我依然为它所流露出的惊人卓越的教育思想所叹服。卢梭这样介绍它:《爱弥儿》一书构思20年,执笔三年完成。全书共五卷,几年前,我曾粗略的读过全文,当时只觉得字句晦涩难懂,颇为无趣,现在看来,不是书无趣,是读书得人缺少教育经历罢了。现在我已经任教三年了,再来重温这本书,希望对我今后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能有所启迪。
以下便是我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对《爱弥儿》做出的些许思考:

记得最深刻的就是,卢梭他主张教育要顺应自然。“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早熟的果实,长得既不丰富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在他看来,所有的孩子都是纯真的。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正如英语教育一样,虽然三年级是小学英语的起点,因为教材编写从三年级开始。但是,小孩英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甚至要再往前推几年。调查研究表明,孩子最早从三至四岁接触英语,但是很多孩子的英语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英语的语音并不规范,甚至出现严重的错误,一种中式英语便越来越多。所以,遵循教育的自然发展规律,合理的人为干预进行教育才是正确的。可以在6至7岁对孩子进行英语语言的教育,听准发音,正确练习。因为此时儿童的母语中文已经说得很规范了,这个时候去说英语相对来讲好一些。

儿童就是儿童,他们年龄小,知识面窄,掌握的词汇量少,爱用直觉思维思考,习惯于从感性角度去认识事物。这是他们的天性。凡事都不能逆着规律来,只有顺着他们的天性,才能期盼他们长成一棵撑天大树。很多儿童教育专家提出,教师要“蹲”下身来同孩子交流,甚至教师要用学生的语言来教课。

在我读中学的时候,就曾遇到过这样的老师。她在心灵上跟学生没有距离,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般。她悉心留意自己的学生,他们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她都了如指掌。学生们有什么困惑,总是向她询问请教,一点都不拘束;而她也不像其他老师一样一副夫子的打扮,上课时总是用一些具体形象、浅显易懂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上她的课,真的是能陶冶心灵!”她的学生都这样评价她。结果很明显,她所教的班级每年都是全校第一,而她也当仁不让地受到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尊敬。

回想这一年的接触,我发现自己忽略了很多细节,例如:我的学生中,多数人没有梦想,没有确切的目标。再比如,我的学生认为学习不好是天生的,贪玩也是一种天性。仔细思考,这些爱玩也好,叛逆也好,反抗也好,都被我看做是他们青春期所谓的“天性”而被忽略了。更是被我打着尊重、解放天性的名号去放纵了他们。而由于我的放纵,导致了如今的结果。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让学生的精神活着!

思索许久,我想到我从未去关注孩子们在内心深处,在精神上到底需要什么,而是过多的去关注自己和他们外在的需求。没有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始终停留在表面。而我认为卢梭真正想要表达的发展天性,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存和发展,更是精神层面的对“生存”的需求。只有遵循学生精神的发展需求,发展挖掘对学习的内驱力,才能让学生的精神,真正的活着!

许多父母老师,打着“解放天性”的名义,对孩子溺爱放纵,扬言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殊不知,当孩子因为放纵不能控制自己,开始破坏社会规则的时候,大家才会发现,多年前,他的精神就已经开始渐渐走入死亡。

如何让学生的精神活着,对学习燃起内在动力,让学生对接上其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让学生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变成自发的一种动力,将成为我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相关阅读
推荐
  • 读了巴金先生的“四句话”有感

    巴金先生曾经给他的侄子写过四句话:读书的时候用功读书,玩耍的时候放心玩耍,说话要说真话,做人要做好人。这四句话真是巴老的经典之作。 对于一个还在学校里学习的孩子来说,读书的时候用功读书,玩耍的时候放心玩耍,这是何等重要的习惯和方法。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孩子,他们死读书,读死书,不会玩,不会耍,但是学习成绩并非尽如人意,所以有人把这群孩子称之为没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同样,我们还看到很多另一种孩子,他们很会读书,很会玩耍,学习成绩却一直令人满意,所以也有人称他们是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发展的学生。其实,我则认为,这不

  • 坚持比兴趣更重要——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关于此书】《中国新教育》是朱永新教育作品系列(共16本)中的其中一本,作者在书中阐述了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的精神和特征是什么、新教育的理想课堂是什么样的、如何开展新教育实验、新教育的管理法规、教师发展、儿童课程和家教主张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关于作者】 在书的扉页中这样介绍:朱永新,1958年生,江苏大丰人。现任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永新富有人文情怀和创新精神,为中国教育改革建言献策。他创办的教育在线网站,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的精神家园,他倡导的新

  • 生命一分钟 敬业六十秒——阿荣旗王杰小学《生死牛玉儒》观后感

    4月11日下午放学后,王杰小学全体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生死牛玉儒》这部影片,影片的主人公使我们内蒙古人的好干部,内蒙古人的骄傲,教师们观看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抑制了很久的泪水还是流了下来。我对影片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我知道人民的利益高于天这是牛玉儒的座右铭,他不是只将这句话挂在嘴边,说给别人听,而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它。 这部电影是根据主人公牛玉儒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生活中的牛玉儒同志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原市委书记。他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仍然不顾妻子和医生的劝阻,坚持在住院治

  • 《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教学自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种条件和形式。读完这本书,我只是以一名普通的教师身份,根据平时的实践和思考,粗略地把我对《建设理想课堂》的感受写出来供同仁指教和共勉。 教师应该把教学视为自己的生命活动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成了不断净化自己灵魂、挑战自身能力、激发自身智慧,不断促进自身成长变化的场所。教得是否幸福、愉快,主要取决于在教的过程中能否体现人的本质力量,能否体现人的创造性!要创造就需要学习,需要研究,需要改变。由此,可以这样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 请还给学生快乐的童年《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陈大伟老师在《建设理想课堂》一书中提到:一位家长的信《重提鲁迅的救救孩子》引发了我的思考。信中提到了他三年级女儿的遭遇,孩子不愿意去考试,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每天面对的不是快乐成长,而是陷入题海之中。孩子没有了童年的快乐,一天中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她又怎么愿意去学校呢?难怪有学生会把歌词改成:我去上学校,拿了炸药包,隆隆一声学校没有了。 暑期期间青少年活动中心那繁荣的景象是不是也说明一些问题,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经过孩子的同意更不要说和孩子商量了。课家长问什么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呢?还不是现

  • 读《教学勇气》有感——学习于共同体中

    每当听到其它学科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回来后的交流心得。我总觉得我们训练组的老师就像后妈生的小孩没有机会学习。自己只能关起门来教学训练。当我在阅读帕克?帕尔墨的《教学勇气》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这本书不容易学习,里面有些观点很深奥,然而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块璞,它的光芒全藏在字里行间,需要精心打磨才能见到耀眼的、无比珍贵的美玉。果然在我读到第六章学习于共同体中共事切磋有了心灵的碰撞。 世界上没有优秀教学的公式,而且专家的指导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如果想要在实践中成长,我们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

  • 回归正途——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勇气,对于每个人来说,或多或少总是有的。但,教学勇气,对于作为教师的我来说,是我不曾考虑过的。教学还需要勇气?初读了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心中的这个疑问慢慢的被解开了。是的!教学也需要勇气,而且是我们老师平时忽视掉的那些会让人执着的勇气。 初读《教学勇气》一书,书中字字洋溢着作者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之情,而这一热情也在之后的阅读中慢慢地传递给我,感染着我。在敬佩作者的热情之外,也震撼着书中多角度的深入探讨的很多观点,加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

  • 恐惧背后智慧的觉醒——《教学勇气》青年教师读后感

    帕克.帕尔默坦诚写道:我教书教了30年,至今仍感到恐惧无处不在。走进教室,恐惧在那里,我直觉得陷入恐惧恶浪中;我问个问题,而我的学生像石头一样保持沉默恐惧在那里,好像我逼他们去背叛他们的朋友;每当我感到似乎失控,诸如给难题难

  • 给孩子以自由《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为何失败》一书是约翰霍特根据他的教学日记写出的一本书,这本书记录了约翰霍特再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可是现在这些问题正在我们周围发生着。这本书虽然在讲孩子为何失败,其实本质上不正是在探讨老师为何失败或教育为何失败吗?正如书中所说的我们不应该认为学校是强迫学生听话做事的地方。如果学校只是教导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那我们实在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我们的教育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觉得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学生无奈的被教师牵着鼻子一路前行,不是他们没有想法,是教师不给他们有想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