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小学老师论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小学老师论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更新时间:2014-07-22 09:52:03

《小学老师论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新的教育革命,其核心内容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新课程的理念、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看,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和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人格”一词来自拉丁语Persona, 其含义有多种表述。我国理论界一般从三个方面来表述:一是伦理道德范畴内的道德人格,指人的道德品质;二是教育心理学范畴内等同于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人的知识、能力、德行、意志、情感、信仰和作风等多种因素的共生体”1;三是法学范畴内的,表示一种权利,叫“人格权”。健全人格能促进人潜能的开发,在人一生成长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一切成就、财富都始于健全的人格,据美国学者调查研究,人成功的因素70%—80%是健全人格。健全人格的养成不但是个人成才的关键,也是时代的需要、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本次课程改革正是适应了时代的需要,顺应了世界教育改革潮流,找到了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牢固地树立了“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其关注的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承、而是人的发展、人的尊严和人的权利,关注的是人生形象的内核——健全人格的养成。

纵观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其理由有以下六点:

第一,从新课程理念上看:新课程理念即教育观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最突出的闪光点,它提出的主体教育观、全面质量观、学校观、课程观、教师观、教材观和学习观等都是全新。新课改革提倡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能,还要重点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智能因素,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2。它希望通过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来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优秀人才,实现民族的复兴。

第二,从培养目标上看:新课程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造就“四有新人”,“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和“健康的审美观”3。其中绝大部分内容是尊重学生人格和自我发展权利,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即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带动学生健康成长,其是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第三,从课程结构上看:新课程结构最突出的变化是设置了综合课程、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精选了与现代社会发展、学生生活经验和终身学习密切联系的、且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负担,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第四,从教学过程上看:新课程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努力做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起师生积极互动的双边教学关系。教学过程中师生始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民主、宽松、理解、尊重和信任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去质疑、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样的教学模式,要求师生平等交流、心灵相通、理解信任,要求教师用其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人格。总之,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师生的人格的交流,因此离开人格这个核心根本无法完成任务。

第五,从学习方式上看:新课程革除了以前学生被动学习,封闭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弊端,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创造,激发学生主动去求知悟道,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形成。探究学习要求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主动地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探究中获得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美好体验,激发学生对生活、社会和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的和科学道德,学会与人、自然和谐共处,学会合作与分享,逐渐形成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合作学习顺应了教育社会化,培养学生合作协作、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总之,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要达到的共同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能力,“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重点,以学生的意志、品质为保证,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旨归,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4,”从而达到健全人格的养成之目标。

第六,从评价方式上看:传统的评价方式过分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注重甄别和选拔功能,忽略了学生的发展和个体差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新课程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多元性、开放性和主体性评价,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满足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升华。这种评价方式实质不是甄别和选拔,而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新的教育革命,它涉及到教育系统工程的方方面面,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牵住“塑造学生键全人格”这个牛鼻子,才能真正完成新课程改革的任务,才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强烈使命感情和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注:

①、 黄轩庄的《青少年人格教育对策优化》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习——内在财富》

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④、 西南师范大学的《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24页
相关阅读
推荐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探讨

    武汉市洪山区教育局局长 杨海松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科学发展观在基础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不仅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 一、 确定思想、目标与原则,科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党和国家的既定方针,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教育部门的现实任务。在研究和探索武汉市洪山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以及先进地区的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并结合洪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的实际来思

  • 浅谈小学生课堂倾听习惯的培养

    倾听,是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信息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和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保证活动有效进行。难怪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是多么重要。 怎样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呢?为此,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 用游戏激发倾听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可适当地运用一些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例

  • 我的梦——我心中的理想课堂

    常常回想自己的人生经历,非常简单:除了当学生就是当老师,现在也做了家长。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天起,我想,在我们每位教师心中,都有过要做一名好老师的梦想,就像我们的孩子,都有过要做一名好孩子的愿望一样。都说教师的大爱,就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如果我们是家长,我们的教育也许会少许多功利,我们的课堂将会着眼于孩子们的终身发展。 假如每个学生都是我自己的孩子,我希望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事做。为了保证课堂进度,提高教学效率,我们教师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多样性,课堂经常以与部分学生的对话来掩盖对多数孩子的漠视。我

  • 对学生的日记指导中的一些做法:求真,求新,求异

    日记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一种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形式。日记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积累语言,反映生活,使人终生受益。低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不少字,已经具备初步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时,让学生写写日记,记下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让他们写出自己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不无裨益的。当然,首先要激发学生写的兴趣,让他们的日记从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写。一开始对学生的日记不作任何限制,让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让

  • 试卷分析课课前思考

    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发挥试卷讲评的最大功能是老师们的困惑。这样课我从来没有听过,更没有深入研究。我以前在分析时也总是把难题再分析一遍,学生能马上订正,可过几天,一样的题目学生又错了。我想主要原因是教师讲评时没有作针对性的分析,没有评重释难。 我对这次检测的整体分析 本次检测平均分是77.33,及格率是88.89%,有5人不及格,优秀率是48.89%,有22人达到优秀。在75分~84.5分段有11人,在60分~74.5分段有7人。从试卷中反映出学生对于一些基础性知识还有学生错误。如两端在圆上的线段中,( )

  •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创造

    读《学习中的创造》,使我想了很多,尤其在思考:我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能有哪些创造?怎样实现这些创造?创造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什么?从教二十年,每一年走的路各有不同。早年的我,拘泥于教材,拘泥于设计,尤其是在一些公开的场合,对于学生异样的声音,紧张、排斥,就怕和教学预案有出入。回首,让我觉得对当年那些学生有一种愧疚之感。是学校让我们成长,是书籍引领我们思考,是课堂让我们实践,是学生让我们触动。 数学课堂中的创造,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指向开放、个性、实践。 开放。一节课,40分钟,对于所有的老师都是一样的,但课的背后

  • 合理设计教案,用活教材

    今天我们学习商的近似数这部分内容,它是由小数除法和求近似数组成的。但学起来,学生会感到枯燥。教材提供这样一道例题: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打是12个,这筒羽毛球19.4元,一个大约多少钱?这个问题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很有信心地完成这个问题。可是很快让学生掉进了陷阱。除不

  • 逐步要求,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刚毕业的那一年,我第一次走进属于我自己的教室,心中的那份欣喜完全代替了那几天的所有疲劳,那群可爱的孩子们是三年级。第一天的接触让我觉得有两三个孩子有问题,其中一个我从她的眼神中以及她的家长行为中知道很严重,第一次给他们上课,同学们掌握很快,做作业也很快,到中午等我去订正时,已经有很多本了。我很高兴,就问:还有哪一位小朋友没有交?一个声音从后面冒了出来还有我啊。我很好奇为什么这孩子一点也不害怕,也不觉得惭愧呢?于是我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周慧敏她笑着回答了我,我忽然觉得很不对劲,到底是什么地方当时我也说不清楚

  • 激发“情绪” 提高效率

    一个人良好的情绪,对某件事专注的程度是成功的关键。学生要学好任何一门功课,智商的高低固然重要,然而起决定因素的却是他的情商的高低。所以,我认为,要学好数学就要着力激发他们的情绪,即是全面挖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并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所以,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呢? 一、 用激励的语言,激活情绪 人的情绪总是会发生变化的。作为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情绪更容易出现波动,原来学习兴趣很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枯燥的练习会使情绪逐渐下降。这时教师抓住儿童好胜心强的特点。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