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小学中年级总分段式专项训练实施策略

小学中年级总分段式专项训练实施策略

更新时间:2020-12-19 15:41:42

《小学中年级总分段式专项训练实施策略》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海口市滨海九小  黄花艳以下我想结合中年级总分段式专项训练的课例,谈谈如何进行中年级总分段式专项训练的想法。我讲的内容是《中年级总分段式专项训练指导策略》我想从以下几点来谈:1.中年阅读教学中段式专项教学缺位。2.为什么要重视“段式”专项训练?3.如何进行“段”的专线训练。4.现行的困难?一.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段式”专项教学缺位。首先我们先来反观近些年我们自己的课堂和观摩的一些课例,不知道大家是否在课堂中看到和思考过这样一些问题:现象:中年级阅读课的课例中几乎看不到“段式”训练的教学环节。在通读全文以后,教师就直扑词句的品析,不惜在词句的理解上做“文本细读”。这样,阅读教学的学段特点体现在哪里?我们常常抱怨学生的作文空洞,不能把意思写具体、写生动,其实这些与我们中年级的段落学习不扎实有直接关系。思考:“段式”的训练已不再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带着疑惑,我和教中年段的一些老师探讨:“段式”的训练在中年级阅读教学要不要重视?但是,很遗憾,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给予重视。老师们的阅读课对“段式”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训练意识淡薄、教学方法欠科学、教学效率低等方面的问题。那怎么解?要不要重视?怎么进行训练?从现状来看,“段”的训练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些都是有迹可循的,首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段”的训练成了空白,为了克服繁琐分析的弊端,语文课程标准对“段”的教学刻意淡化,这显然不够理性,也不利于学生发展其次,目前的语文教科书对“段”的训练的安排只是零星出现。因此,导致不少语文老师误认为“段”的训练已不再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了。这样的信号很危险。二.为什么要重视“段式”专项训练?
2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指出:“段的训练是语言的训练,逻辑的训练,思想认识的训练,又是文体、风格以至艺术的训练。”而中年级“段”的训练是连结低年级字词句训练与高年级篇章训练的“桥梁”。通过“段落”训练,一方面可以继续巩固低年级的字词句训练,另一方面可为高年级的篇章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忽视了中年级段的训练,让学生只从识字为重点的训练.一下子跳到篇章结构的训练,那么整个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就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断层,所以小学中年级阶段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段式的训练.三.如何进行“段式”的专项训练。小学阶段我们常见的典型段式大致有这么几类:总分(分总、总分总)、先概括后具体、承接(首先、接着、其次......最后)、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地点变换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问答式、按逻辑顺序(并列、递进、转折、因果等)按表达方式组合......现在,我就以总分段式为来谈谈我是如何实施总分段式训练的。我指导的流程分五步走。一. 学例段,悟写法二.看类段,明写法三.拓思路,习写法四.迁移写,用写法五.评导改,固写法1.学例段,悟写法。这个环节我节选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篇课文《14香港,璀璨的明珠》中描写香港夜晚灯的特点的这个段落。这个是比较典型的总分段,而且段落里有比喻、拟人的修辞,用词也很凝练。又是孩子学过的,所以从熟悉的,浅显的,典型的范例切入,符合孩子的学习规律也容易引起共鸣。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个主问题 1、这段话围绕着哪句话写?(提取总起句)2、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到香港成了灯的海洋?3.作者写了香港哪些地方的灯呢?(明白分写部分是围绕是总起句来写的。)总的来说,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就是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构段的完整统一,即一段话要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引导学生在读课文时
3对文段的内容初步建立总写和分写的关系,注意把总分关系的先总写后分写的构段规律找出来教给学生。意在为下面的环节通过段的训练,使学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能把有关的内容有顺序地表现出来,懂得怎样连句成段,写清段内的各个层次。做铺垫。2.看类段,明写法。在孩子刚构建起总分段式的知识体系时,学生是否能够初步了解呢?是需要及时反馈的。所以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出示不同的段式让学生分辨出哪些是总分段。学生在读不通类型的段式时分辨出哪些是总分段,哪些不是,并引导学生说出理由,由此来巩固总分段式先总写后分写的逻辑关系,并且知会什么是总起句。让孩子在读和辨析的过程将总分段式的知识模块建构起来。3.拓思路,习写法第三板块就是在构建总分段式这块知识建构起来后,就要关注到典型例段中的表达特点。把原文中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去掉,让学生通过与原文的对比,悟出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可以让语句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从关注整体到细节,由易到难。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能力的获得都需要一个过程,才能逐步达到最终目标。这些都是为了后面学生能够智慧地进行设计的。所以,在选取例段的时候,最好能够有比较典型的,在语言上、表达上比较有特点的典型段落,这样就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习得更多地表达方式。4.迁移写,用写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将课内小课堂延伸到课外大课堂,引导学生将课内习得的语言规律及时加以运用,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外练习实践机会,通过举一反三的练习促成所学语言的全面消化,使典型段落的表达方法真正落到实处,植根于学生的心中,达到“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的效果。这个环节设计:出示海南特有的水果“菠萝”图片,让孩子观察图片说一个比喻句,一个拟人句。迁移写法的时候,我的设计是梯度的,先说后写。而
4且出示说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填空式的句式让学生有抓手,知道如何规范地表达。引导的时候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勇敢地表达。只有充分地,孩子的思维有了碰撞,写的时候才会文思如泉。为后面提笔写总分段做铺垫,也打消学生提笔写句子时候的畏难情绪。这也是将第三板块习得的比喻拟人的修辞在说的过程加以巩固。设计先说再写。5.评导改,固写法我们教给孩子方法后的终极目标就是学会用。前四个环节的设计,从内容到表达的指导,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设计一个情境以“水果店的水果琳琅满目。”为总起句,写个总分段。要求学生用上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前个要求是要求写总分段,后要求是把句子写生动、形象。(一) 选择语言表达有特色的段落语文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小学语文教学就应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习得基本的语文能力,懂得运用语文的规律。课堂上不管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也不管涉及什么领域,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说语文姓“语”,即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编者精心挑选入编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个性,语言都是经过加工提炼、合乎规范的,因而教学时教师要着眼于那些凸显文本表达特色的或具有某种规律性的鲜明的语言现象,如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研究“怎么写”的问题。比如《秋天的雨》第二段:“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细读这个句子,会发现它在表达上有着鲜明的特点:人格化的写作手法,新颖化的句式描写,多样化的遣词造句,使句子显得那么生动、有趣而富有诗意,是不可多得的语言学习范本。像这样语言有特色的段落就可成为学生阅读、积累、仿写最好的学习资源。从练习效度考虑――既要挖掘广度又要设计梯度  广度:即训练范围要广泛。中年级教材中涉及的构段形式并不单一,有多种构段方式。练习时,教师不要只练习一种或两种形式,而要将中年级涉及的段的形式
5全面铺开进行训练。有时可进行不同构段方式写不同内容的训练,有时可进行不同构段方式写同一内容的训练,有时还可进行同一构段方式写不同内容的训练。通过不同的练习方式,学生熟练、灵活地掌握各种构段形式,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效果。  如总分式构段方式在教材中频繁出现,但每次涉及的写作内容都会有所不同。《槐乡的孩子》第三段中的总分式是描写天气的;《赵州桥》第三段中的总分式是描写景物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三段中的总分式是描写人物的;《翠鸟》第一段中的总分式是描写动物的......所以在进行“总分式”练习时,要考虑训练的广度,让学生运用总分式写出不同的内容来,为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各类文章的写作打下基础。梯度:即训练要由易到难。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能力的获得都需要一个过程,才能逐步达到最终目标。比如,在课上,就是训练学生从会说到会写,从会说得生动到写得具体,给学生说的句式,让学生能够规范地说,有序地说。所以进行练习时教师要设计好梯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综合。只有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段的训练,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段的结构特点,为将来写“篇”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阅读
推荐
  • 品行应当从小抓起--读《赢在校园》有感

    当孩子们刚踏入小学时,他们还是懵懂无知的孩子,很多习惯的养成,观念的形成也都需要在小学的这个阶段中慢慢的形成和确立。所以作为置身其中的小学教师除了要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还要作好长期的育人工作。学生的操行万不可忽略,学生的素质需要培养。而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的自身行为习惯需要从小养成,因为只有从根基抓起,一棵小树苗才能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数。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低年级的学生的品行教育不能忽视。 一、从教师自身做起 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同时他自身也就成为了学习者学

  • 好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我认为好的教学设计是在对教材进行充分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分析是备好课的前提。书本上的知识是一种贮存状态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把这种贮存状态的知识首先转化为传输状态的知识,然后通过学生的学习再把传输状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贮存形式。而这两种知识形式的转化过程与方法,由于受多种形式的制约,课本上是很难把它们全都写出来的。因此只有对教材进行分析与研究,才能把握和完成知识形式的这两次转化。 好的教学设计还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的了解,要从学生知识基

  • 小学教师论文:注重活动价值,提高学习兴趣

    天真好动、活泼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爱说、爱笑、爱动、爱问,他们永远是世界上最阳光灿烂、充满欢声笑语的那一群。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了解他们的特点,更要科学合理地去保护他们的那一份天性,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读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一书,颇受启发。下面谈谈自己通过活动教学其丰富的形式、科学的价值、高效的指导,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 注重活动的价值 在活动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方式外,还必须强调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即学生主动参与一种怎样的活动,提高活动的价值。 1.定

  • 转化后进生初探——《师德启思录》观后感

    后进生不是天生存在的,往往是由于不良的环境和教育的不当形成的,他们主要的特点是注意力差、意志薄弱、缺乏信心、缺乏判断与抵抗力,心境不快、压力沉重、厌学、纪律松散等。从心里角度来看,他们和其他所有的学生一样,可塑性强、精力充沛、好胜心强,且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对于他们,我们做教师的既要严格,又要满腔热情地用我们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在理解、尊重、关爱、信任和鼓励中树立起进步的信心,从而促使他们付诸行为,取得进步,对此,笔者谈一点初浅的看法和转化后进生的教

  • 教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如果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人,是和自己平等的人的话,我们就会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如果老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处理问题,那么老师与学生之间就不会有隔阂。因此,我们要尊重、理解、信任我们的学生,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一、你的感受我来说 教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不可只求表面,而无视事情背后的内幕,简单粗暴地下结论处置眼前发生的事情。那是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更无法得到孩子的认同,长期如此,学生的心会和教师渐离渐远。对于今后开展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相反,如果发生问题时,能

  • 揭开情智语文课堂的秘密

    校本习作,本学期拉开序幕。各年级组制定具体的内容。今天是二年级,写话内容的呈现。首先请顾老师说说这个话题的选择和思考。顾老师:谢谢各位老师的帮助。首先选材,小动物的愿望,例文有4篇,第一次试教发现太多,所以今天就只选了河马。第一、二段是要做什么改变,第三段是改变后的样子,第四段是实现愿望后会怎么样。四段文字是有梯度的。 教研组长介绍:我们觉得这个选题特别新颖,诗歌的语言特别简短,尤其是动物,学生很感兴趣。试教了6次,每次试教下来,都有一些变化。孩子的语言训练:要是就,后来觉得应该强调的是孩子的写作兴趣。这

  • 阅读教学中感情朗读策略的探讨——情景创设可以服务于感情朗

    青川县孔溪小学:赵翠荣 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彻底的向我们说再见了,现在的阅读教学特别重视感情朗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每个阶段目标中也都明确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情朗读说起来简单,要想做好的确很难,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读的有感情,那未免就太牵强附会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有感而发呢?感情朗读前如果能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文本内容之中,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的有感而发,有情可抒。 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动画等资料创设情境,从而感情朗读。 我听过一位姓于的老

  • 让微笑种在心间(一年级班主任)

    《读者》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记者有一天回家时,看到电梯里影出的自己的脸,那是一张严重变形的脸。她被这意外的发现惊呆了,她想起平常与丈夫的争吵,对孩子的粗暴。当她到家门口时,先让自己冷静一下,带着微笑走进家门。一个月后,她发现她的家真得变了,丈夫变得更加勤快了,儿子的学习也进步了,自己也好像变年轻了。家庭的变化竟然源自一个看似简单的微笑,改变了一个家庭,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 如果说涟漪是湖水的微笑,霞光是清晨的微笑,春风是大地的微笑,那教师的微笑是什么呢?那应该是学生心中明媚的阳光。 每当我走上讲台,

  • 激发“情绪” 提高效率

    一个人良好的情绪,对某件事专注的程度是成功的关键。学生要学好任何一门功课,智商的高低固然重要,然而起决定因素的却是他的情商的高低。所以,我认为,要学好数学就要着力激发他们的情绪,即是全面挖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并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所以,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呢? 一、 用激励的语言,激活情绪 人的情绪总是会发生变化的。作为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情绪更容易出现波动,原来学习兴趣很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枯燥的练习会使情绪逐渐下降。这时教师抓住儿童好胜心强的特点。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