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片断反思

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片断反思

更新时间:2014-07-22 09:12:06

《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片断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片断】:师:同学们,除法中商不变性质和分数中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如何描述的?

生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这叫做商不变性质。

生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值不变。

师:很好。最近我们学习了比的知识,谁来说说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

生: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分子;比号相当于除号、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分母。

师:既然比与除法、分数有这么密切的关系,这么多的相通之处,那么,你能猜想比的基本性质会是如何描述的吗?

生: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师:非常聪明,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个性质是否成立呢?

(下面老师带领学生展开研究)

【教后反思】:

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 是数学教学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课中,除法、分数、比三类知识,原本属于不同范畴的知识,但由于有很多的相似性,因此,老师完全可以利用类比,对知识实施迁移。从效果来看,学生完成知识迁移的效果是明显的。

1、利用类比,架起了新旧知识的桥梁。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分别编在不同的年段学习。它们之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老师利用类比,把旧知从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中提取出来作进一步理解,再将新知融入其中,更好的让新旧知识得到理解与沟通,这对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相当有益处,也促进了对新知的掌握。

2、利用类比,突破了新知的难点。比的知识有些抽象,如果纯粹从比的知识引出比的基本性质,学生在学习上有些被动,他们缺少对新知理解的支撑,不会自觉的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不利于学生主动的学习。因此,利用类比的思想,学生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就水到渠成了。

3、利用类比,让学生进一步拓展了数学思维。老师长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必然会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对数学学习的思考产生推动作用。本课中,由于老师在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前,先后应用了两次类比(即各部分的类比、性质的类比),让学生体会了题材相似的素材,在知识点上也会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利用类比,可以猜想新知的可能性,为以后自主探索学习提供了借鉴的方法。

因此,对于一些具有相似性的知识,在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渗透类比的思想,逐步让学生自己比较知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主动猜测与验证,提高学习本领。
相关阅读
推荐
  • 练习设计“生活化”——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作为一民教育工作者,笔者深知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练习的好坏关系到学生新受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因此练习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什么样的练习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呢,笔者认为练习的设计应该把每一个知识点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相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这样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动地去分析、研究、讨论、反思所以能更彻底地体会到数学知识

  • 乘法竖式计算教学随笔

    由于学生已有了加减法竖式计算的基础,故今天上乘法竖式计算,感觉非常轻松。 教学伊始,先从复习旧知导入,让学生用竖式计算12+29= 3519=,学生错误较多,有的忘记进位,有的忘了退位,并让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为学习乘法竖式做好铺垫。 教学乘法竖式时,正是有了前面的铺垫,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出示情境图,围绕学习菜单,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我一边巡视,一边收集有价值的信息。我没有把乘法竖式的格式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学生错误的做法一一罗列出来,让学生一一指出来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发现许多孩子

  • 有效整合 挖掘资源

    我把数学教材的编排划分为两大块,一是例题、二是习题,根据这一特点我把题目确定为有效整合,即要用足用好例题,进行有效整合;挖掘资源是对习题进行习题开发,就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资源。下面就从这两方面展开陈述。 一、有效整合 以认识几百几十这一课为例,例题设计的是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50这个数,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思考拨珠、写数和读数,紧凑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到450这个数的意义,进一步巩固认、读、写几百几十。接下去是试一试让学生边拨珠边十个十个数到420,几百九十后面一个数是多少是学生比较难理

  • 小学数学公开课观摩课后的反思

    周四的时候老师们共同去观摩了小学数学公开课,机会难得,现谈一下我的收获。 一、问题不是问话。一个老师强调说课堂上的提问题而不是问话,这个时候我联想到自己的课堂,课堂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是不是把简单的问话当成问题,这样能否起到引发学生思考的作用?教师应该对每一堂课进行全面的设计,细致到每一个问题的提问,达到什么效果,提问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掌握什么?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问话就当成问题来提问。这点对我提醒很大,提出这一点的是一个很有经验的老师,也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二、课堂的层次分明。上

  • 接近学习起点——尊重儿童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永远应该贴近学生学的起点。而学的起点往往与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基于起点的教学,就有了低就、接近、高攀这三种不同的层次。教师的智慧,在于能否准确把握,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 一、低就学习起点走近儿童 二年级有一个《认识角》的课例,为了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我布置前置作业找找生活中的角,全班学生都想到了三角板。对于三角板上的角,大家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图1 图2 图3 针对学生这一起点,我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特征后增加了如下设计: (1)刚才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的特征,再看

  • 我的量角器断了——《角的度量》一课的“小插曲”

    走进了小学课堂,每节课都要面对着一张张活泼的笑脸和一双双充满求知的眼睛,而这些笑脸和眼睛背后,总能看到我们的学生好动、好玩,个性张扬。因此,课堂上大大小

  • 听课随想——数学课需要怎样的预习?

    3月8日,我们很多数学老师有幸聆听了苏州市学科带头人钱校长的一节课《面积的认识》。这课,引发了我关于数学课预习的一些思考。关于是否需要预习的争论:语文课需要预习,这是毋庸质疑的;数学课是否需要预习,则有较大的争议。反方:(1)学生不预习课堂上经常有精彩之语,学生预习了课堂反而沉闷了,没有激情,只有少数几个人在跳,多数人做了陪衬。(2)部分学生对预习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尤其是中下等生,好学生会越学好,差生则学不会,跟不上全班学习的步伐,弄得不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不是以增多学生的

  • 华老师疯狂数学的和谐魅力

    虽说也教了几年数学了,但聆听特级教师的课的机会很少。真说不上有哪些数学上的特级教师,只知道嘉兴的朱国荣,上海的潘小明,数学王子张齐华,刘永宽,真是有点惭愧。《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一书,让我一下子走近了8位特级教师,在特级教师智慧课堂里,我领略了数学名师的风范,教学的艺术,都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华应龙老师他那数学也疯狂令人回味无穷。在华应龙的数学课堂中,像枯燥、抽象的1、2、3、+、-、、,就像一个个舞动的精灵,生动而活泼,真实而丰满,让课堂涌动着生命的活力。让学生都迷上他的疯狂数学。 华老师的课堂,常能

  •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训练学生说解题思路

    最近我们在教学《解决问题》。真让我不知所措,进入新课程的学生。小部分学生对解决问题思维很活跃,解决能力很强。可大部分学生对解决问题可真有问题。对于解决问题不知道如何读题,如何思考,用什么方法去解答,更不会去说解题思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怎样让学生将自己的数学思维方法,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述出来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又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做数学的教学模式在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