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数学教学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数学教学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更新时间:2014-07-22 09:12:09

《数学教学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而新课程向我们提出:学生要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有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 批判性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他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许多似对非对,似错非错的题。若能抓住这些引导学生质疑,势必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性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教学二年级的乘法时,我将加法算式:4+5+5+5+6改写成乘法算式:5×5。有学生立即指出:这样改写不对,不是说相同加数的和才可以改写成乘法,这里的加数不同不能写乘法。还没等我有所表示,又有学生发言:可以写的,因为4比5少1,6比5多1,正好是两个5,所以可以写成5×5。马上又有学生表示同意:我算过了,4+5+5+5+6与5×5结果是一样的。这样的场面作为数学老师,我是心中充满欢喜,及时肯定了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并鼓励学生今后就得这样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源于教材而不拘于教材,在批判性的质疑解释的过程中,其创造性得以充分展示。

2、 探究性质疑

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地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以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他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倍加爱护和引导。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创设质疑性情境,巧妙的把数学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设置悬念、制造冲突,把学生引入迫切希望探个究境。如:教学“直线的认识”,在揭示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这个规律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片段。

师:经过一点你能画一条直线吗?请你自己任意在白纸上取一个点,经过这点画一条直线,看谁画的快又好。学生动手操作起来。

师:经过这一点,你还能画一条直线吗?生继续画。

展示学生画的直线,师:大家看了有什么想法?

生1:大家经过一点画的两条直线的方向都不一样。

生2:我想经过一点还可以画直线。

师:你真勇敢,敢于提出问题,那大家能再画吗?

生继续画……

师:经过一点,你究竟能画多少条直线呢?学生动手操作。

一会儿,有的学生停止了画,有的直至老师说可以了还不肯停止。

师问还在画的学生:为什么你们还在画呢?

生1:我觉得还可以画。

生2:我觉得画不完。

……

在一步一步的探究中得出: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如这样的教学,教师不断设下一个个悬念,制造一个个冲突,由可以画一条,到可以画两条,到还可以画,直至画不完,让学生不断生疑、发问、去探究、解决,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变传统的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在这样的探究性质疑情境中,其创造个性得以倡导。
相关阅读
推荐
  •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的形式要求。课堂提问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核心。数学教学呈现在课堂上有时就是一个问题教学,在教学中经常设置问题串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其实就是古人所说的释疑、解惑过程。八上《2.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中授课老师就出示了:(1)财主让阿凡提测量河宽?(2)财主大儿子跑来为难阿凡提提出问题;(3)小儿子过来又提出问题;(4)财主不服气提出问题;(5)最后国王提出问题。这一连串的数学问题串来解决本堂课所要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数学课堂就是呈现

  • 通过探究 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课堂实录(片段) 师:像这样,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应该怎么样表示呢?把你的想法写在下发的纸上。全班交流。 1、只写下数据的大

  • 听三年级第三、四、五单元教材培训后感

    10月14日下午,在多功能教室里,我们通过视频直播,学习了三年级第三、四、五单元的教材培训,这三个单元中《千克和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质量单位(教材中用的是重量单位),因此,徐老师对于这个单元关于让学生通过到生活中去找一找,用秤称一称,看一看怎样读,用手掂一掂等数学活动,在情境中感受重量单位的使用,通过操作和实践中感知重量,建立质量观念,让我感受比较深刻。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的时候,学生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机会去积累经验,充分感知,将零散的生活经验提炼成数学经验

  • 三年级随笔:今天的上课真有趣

    今天,孩子们要学习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本来打算自己讲的。在批孩子们的回家作业时,发现我走的两天里布置学生自己找计算题做,竟然有好多学生找了多位数乘法。于是就临时决定让孩子们自己给自己上课。 上课了,走进教室,简短得师生问好后。我说:今天,我不上课。孩子们一惊,我又说:想让你们自己上,老师当学生。孩子们有的兴奋,有的沉默。我又说:先看书十分钟,想一想你怎样才能讲得让大家明白。 很快十分钟过去了,孩子们跃跃欲试。 第一位学生上来,一声不吭,拿起笔写上竖式 1 2 3 3 6 然后手指指着竖式嘴里念道

  • 审视教材,挖掘本质——学习比例尺教学例谈

    记得n年前上六年级的比例尺这个教材,我觉得这个内容很麻烦,讲了半天学生还是会不懂,但是当初没有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难题,没有想办法去改善教法,导致学生对比例尺为什么要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理解得不透彻,于是导致在计算比例尺的时候,学生有点混沌不清,有的甚至把比例尺的算法颠倒成了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当教学完有的比例尺还可以是前项大后项小的时候,学生更是茫然,不然倒可以记住小的:大的,现在可好,一会儿是小的:大的,一会儿是大的:小的。显然,靠记住大比小还是小比大绝对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更加不是老师正确的教学方法。其

  • 浅谈在找次品教学中优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之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有多种策略,而如何选择最优的策略就需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猜测、验证等方法找到最合理、最省时、最优的方法,进而感受到优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所在。 现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

  •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题意的能力

    四校联谊,两节语文课,两节数学课。数学课围绕主题如何在课堂练习设计中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上了研讨课,一节是百花小学陆海勤执教的二年级的《解决问题》,一节是我校陶雪芬老师执教二年级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虽都是二年级的课,对于老是在高段的我,听后受益匪浅。 主题图的把握 二年级的解决问题是以图文结合呈现信息与要解决的问题,对二年级的孩子是一个挑战,如何正确理解信息,尤为重要。陆老师一课巧妙的以春游为主线,带领孩子们走进数学世界。陆老师先呈现了第一幅图,让学生找一找,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本张图用图意展示

  • 小学数学作业要求

    一、作业时间要求: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回家作业;其它年级的作业量控制在20分钟左右。二、作业种类及完成情况要求:1.口算本。建议能利用每节课课始完成,了解学生口算的速度;对于部分题目,要做好指导工作,降低计算的难度或是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建议每周做好情况汇总,激励学生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练习本。要针对每一课时的学习要求,明确格式、解答步骤,指导学生规范答题。尽量争取在课堂上留出完成的时间。 3.补充习题。建议作为回家作业使用。要求每题必做,对重点、难点题要做好讲评工作,力求人人掌握。 4.周周练。根

  • 智慧的数学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认真观摩了本校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趣味化的数学课堂都是各位执教教师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现,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 静待花开的数学课堂 刘佩珠老师的课匠心独运,简约而不简单。在学生质疑时,在学生反问时,在学生思考时,她总是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时机,启发学生的智慧,看似安静,静待花开。儿童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