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秀出智慧的课堂  绽出学生的精彩

秀出智慧的课堂 绽出学生的精彩

更新时间:2014-07-22 09:12:09

《秀出智慧的课堂 绽出学生的精彩》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课是以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解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从而感受方程的思想与方法,增强学生用方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实则,方程改变了以往解决逆向思维题目时,多数采用算术方法的解答策略,顺势而追的解答方法,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易于学生运用知识的正迁移、结合思维方法正确解决此类的实际问题。

这样,学生会学得更轻松、更灵活、更为有效,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量与量之间的内在等量关系,课上我不拘泥于书本单一的文字呈现形式,对例题出现做了一些形式上的调整,如:课伊始,屏幕上出现两座不同大小的塔图,让学生自主说说对其的了解,之后便出示“大雁塔的高度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这句关键语句,并要求学生尝试根据这句话来画线段图或写等量关系。

而后,我追问:“如果小雁塔高度是43米,你知道大雁塔的高度吗?”学生们很自然地都用了算术方法解出了答案。正当学生们为自己的聪明而高兴时,我手指一挥,立即把题目变成了:“大雁塔的高度是64米,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小雁塔高多少米?”或许是思维的小些震动,部分孩子“愣”了一下。

于是,我设问:“你觉得这个问题与刚才有何不同?又有何相同?”使学生明确两者的关系没有变,只是现在已知大雁塔的高度求小雁塔的高度。那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呢?自然引导学生用方程来解,使学生感受到方程的必要性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

授课之后,感受有二:

一、巧妙对比,唤醒思维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不是给予,更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唤醒和激励”。在学习后,发现部分孩子有一个糟糕的学习模式,就是:“今天课上的例题解答类型就是今天作业的方向标。”课后练习往往不加思索地模仿解决,这样学生会处在一种单调、机械的学习活动中。

长此以往,不作主动的思维努力,很容易造成思维惰性,妨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成熟。或许孩子们就只会成为一个缺乏灵性的存储器,成为一个被随意宰割的“羔羊”,以至于智慧逐渐退化,成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模仿品”。

我想,要改变学生的这种错误观念,注意点之一就是要在课上多运用变式、多加强对比,以求唤醒和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

如在学习例1和练一练之后,可安排如下对比题组,如:“大雁塔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和“大雁塔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多22米”。以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为出发点,通过对比,让学生把握“适合用列方程来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条件与问题的关系特点。

二、多向例举,牢固掌握

有位哲学家曾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是呀,学习如果没有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没有可供思考的问题,孩子们内心的想法怎会流露,学习又怎能见成效呢?

于是,在课堂练习中我不单单局限书上呈现的几个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里串编几个关键小信息,以帮助一些底下的学生加以巩固,如:“谁是谁的3倍多2个,谁是谁的3倍少2个……”在不同的变式练习中,稳固了解此类方程解答过程。

实则,这样的学习是在学生“开垦”农田时,先为学生前进扫除障碍,使其有足够的力量与能力去攻破“列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

可见,深入研究教材是动态生成的起点,只有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学习资源,才能让课堂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相关阅读
推荐
  • 全国“学成导航·活力课堂”小学数学教学专题研讨会

    2011年5月,我来到了美丽的江海门户海门,参加《全国学成导航活力课堂小学数学教学专题研讨会》。在这一天半的时间里,我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和潘小明的课,参加了专家学者们主题讲座,让我感受非常的深刻。我想谈谈这两天来我的收获。 首先,对学程导航的理解。在去海门之前,我对学程导航已经有所了解,但对其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却不甚了解。在活动的开始,许新海博士在开幕式中就为我们深入简出的讲解了学程导航核心价值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道路,学程导航直接指向于学生围

  • 转化思想渗透方法例举

    转化思想是数学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甲问题的求解,化归为乙问题的求解,然后通过乙问题的解反向去获得甲问题的解。 在现行教材中,如果我们仔细挖掘,会发现很多的知识可以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引导学生思考,进而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办法。现在利用小学教材中的几个例子来说明转化思想的渗透办法。 例子一:在探索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一课中,我们通常会组织学生去测量圆的周长。教材中用图示的方法,提示给学生可以用绕线法和滚动法来测量。这时,教师应抓住机会,组织学生讨论比较绕线法和滚动法的优劣,并重点让学生明白

  • 在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教研课《四边形》反思

    本周上了教研课《四边形》,这节课是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3个: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他们的角都是直角。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探索需要通过思维来实现,在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既符合新的课程标准,也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所以

  • 三年级英语期末试卷分析和反思

    本次期末质量调研题型和题量都比较适中,难易度也比较适中,这些题型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基本上都遇见过,而且分析的很透彻。从分数层面来看,本班大部分学生掌握情况比较好,但是总有那么几个学生比较差。高分的同学还是比较多得,但是低分的同学不少,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试卷分听力与笔试两大块。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就听力部分而言,本班有六位同学是完全没有失分的,很多同学在选出你所听到的句子上犯了错误,把How are you?和Who are you?混淆了;还有不少同学在选出你所听到句子正确的中文错了,把orange

  • 审视教材,挖掘本质——学习比例尺教学例谈

    记得n年前上六年级的比例尺这个教材,我觉得这个内容很麻烦,讲了半天学生还是会不懂,但是当初没有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难题,没有想办法去改善教法,导致学生对比例尺为什么要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理解得不透彻,于是导致在计算比例尺的时候,学生有点混沌不清,有的甚至把比例尺的算法颠倒成了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当教学完有的比例尺还可以是前项大后项小的时候,学生更是茫然,不然倒可以记住小的:大的,现在可好,一会儿是小的:大的,一会儿是大的:小的。显然,靠记住大比小还是小比大绝对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更加不是老师正确的教学方法。其

  • 小学数学优质观摩课有感

    今天,我有幸来到黄河二小参加了公立学校的观摩课,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本次观摩课分两个环节进行: 首先各位老师把自己要上的内容、课前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设计和大家分享了一下,即我们所说的说课。 他们设计的每一节课都是基于课程目标、基于教材、基于教学参考、基于质量评价标准、基于学情分析来设计的,我感觉这样非常好! 我们上每一节课都是有目标的,有任务的,而我们要讲解内容的深浅、宽广也是要有个度的,因此课程标准、教学参考、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我们设计每一节课的重要依据。每一节课的内容孩子们在生活能了解了多少,我们

  • 追寻数学本质中凸显“数学味”——评金老师的“抽屉原理”

    很多年前,听说过抽屉原理这个奥数知识,从没有接触过,更谈不上去研究,真不知怎么上这个内容。所以这次听抽屉原理很盼望,听后确实学到了很多。金老师的课真是节好课,因为这节课是原生态的,充满数学味的课;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数学本质。 抽屉原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金老师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设计时着眼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操作

  • 加强数学文本阅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各位小学数学老师:大家好!关于加强数学文本阅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这个话题,我们于去年以课题形式申报了浙江省教研课题,被专家们广泛认同,被成功立项为20122013年度浙江省教研课题。这说明,我们确立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是具有研究价值的。所以我们今天就以此为主题开展研讨活动。 以下我代表课题组对该研究主题谈一些思考和意见建议,供全县小学数学老师们学习和参考。欢迎大家提供宝贵意见和研究建议。 一、研究背景与依据: 【背景一】据一份 五年级师生数学阅读情况调研结果资料显示: (一)对学生调研所获信息: 1.学生

  •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追求有效性研究为方向,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开展研究课评奖及各类论坛为载体,以开展网络研讨活动为智力支持,以一样的平台不一样的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学员的专业内涵。 二、研究主题:探索有效的数学课堂,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 三、活动重点和方法: 1、组织第一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究奖评选活动,全面提升学员的课堂教学水平。拟设:金奖2个,银奖4个,铜奖4个。 组织方法:上半年初赛,全组25名学员分5个小组,每组人员由学员抽签确定,共分5天完成初赛,每天上5节赛课,每人上一节,每个小组的前2名进入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