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读《找准学生认知起点,让数学教学更有效》有感

读《找准学生认知起点,让数学教学更有效》有感

更新时间:2019-11-05 20:02:37

《读《找准学生认知起点,让数学教学更有效》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教学设计之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学起点意义非常重大。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是: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何永海老师说找准学生起点能使教师预设出更有效的教学形式,是实现“问题解决、质量提升和专业成长”三大目标的有效途径,是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教学更有效地原动力。从学生角度来说,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是时间、结果和体验。在这三个指标中,学习时间是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它意味着学习效率,即学习速度的快慢。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学是指能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所以教师应该正确把握教学内容,找准学习起点,才能根据学生的现实起点整合教材和进行课堂教学,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何老师从一、从课前学情预测,二、了解个体以点涉面,三、利用课间环节,寻找学生认知起点,实现课堂最优化,1、利用课前谈话,引生入“境”、2、利用尝试练习,调整课堂环节,提高教学效率,四、分析作业,有效中继起点几个方面做了讲解,让我受益匪浅。

在钟面的复习时,先复习了几时和几时半,在学生回答9时半一题后,将钟面上的指针进行了改变,分针拨到10上,时针拨到距9还有一点点距离上,让学生回答是几时几分,结果有很多学生说是9时50分。我问:“为什么”,学生则说:“分针在10上,就是10×5=50分,时针在9上就是9时50分。”通过上面的练习,可以发现学生对时针临近整时的认识能力还不够。马上把原来的尝试练习改为讲解为主,马上拿出一个实物钟,先拨在8时半上,再将分针继续向下拨到10上,并且强调“9时到了没有”“什么时候到9时”。这样反复几次,学生总算理解了几时几分,尤其是分针超过9的钟面的读写。在此基础上继续将分针拨到12上,问这时时针应该在哪里?为什么?继续将分针拨到1上,这时是几时几分?为什么?在反复对比联系中,学生逐步掌握了时针在整时附近、分针12附近钟面的读写。如果不及时安排相应的练习,只是主观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钟面读写方法,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当发现学生的认知有问题时随机应变,加上让学生用实物钟操作环节,学生进行讨论、对比研究,就可以避免错误的出现。在这一环节中,尝试练习帮助我找到了学生正确认读钟面的切入点。

就像何永海老师说的,在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安排有效的尝试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应变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用心去预测、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主要精力用于解决学生的学习难点,以释其所疑、长其心智来提高我的教学高效性。
相关阅读
推荐
  • 把握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中的一组崭新而富有个性特色的内容,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向我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展现了新的理念,并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

  • 在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教研课《四边形》反思

    本周上了教研课《四边形》,这节课是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3个: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他们的角都是直角。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探索需要通过思维来实现,在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既符合新的课程标准,也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所以

  • 关注课堂错误资源

    今天读了《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第三章中关于课堂生成的这部分内容,很有感想,课前我们都会根据教材和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针对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我们也进行了一些预设,但是在课堂上却时常会有一些我们难以预料的情况出现,常常让我们措手不及。比如在练习中就会出现一些错误,而这些错误恰恰又是很好地生成资源,假如我们能够好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必然会得到意外地收获。不要总去抱怨学生为什们这样的错误也会犯,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不能从我们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很简单,假如我们能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 小议绿色指标测试

    今天学校举行了小学生学习绿色水平能力测试,我监考了数学一

  • 听张老师的《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脱离了实际。数学教学尤其是计算教学常给人一种脱离生活、枯燥无味的感觉。为有效改变这一状况,张老师能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全面、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而张老师给学生呈现的主题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学习素材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

  • 借助数轴构建数的知识网络(总复习整理)

    《数的认识》是六下总复习的第一节课,我想通过数的认识整理复习,让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有个整体的把握,在脑中形成知识的结构图,并能尝试运用不同的呈现形式来表示所学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框架图、文字描述、图表式等。数的认识一课,听过很多课,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理解,由于知识点多,有时很难取舍。 本节课虽然知识点多,但课的结构依然清晰。第一板块是知识的回顾,就是唤醒学生原有的知识。因为学生学过的数学知识在他们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经过一段时间,逐渐模糊,出现了遗忘,所以回顾必不可少。整理是复习课的重点,通过复习和

  •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合理优化

    教材把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组合在一起。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通分做准备。但我还是按照老教材在学习因数与倍数时,让学生学习最小公倍数。 新课标教材对最小公倍数的求法给出了很多不同方法。有分别写出各自的倍数,再从中找出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常称为排列法;有写出某一个大数的倍数,再从小到大依次判断它们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从而找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常称大数翻倍法;有利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还有培训时学习的简单快捷的短除法,可书上没有出现。这么多的方法,作

  • 让幽默、游戏走进数学课堂

    本节课是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例4,着重教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并继续学习代入求值。教学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和一个量,包括两个例子。前一个是加减数量关系的例子,后一个是乘除数量关系的例子。两个例子都是采用归纳的思路展开教学,即先列出用具体的数表示的式子,让学生看到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个别现象,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怎样才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一般情况呢?由此引出含有字母的式子。为体现课改精神,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

  • 在平淡的课堂中感受瞬间的精彩

    今天,我在上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一课时,让我也感受了瞬间的精彩。可以说,五年级的数学第四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内容并不难,可要把这种计算课上的精彩却是有难度的。我一直在努力追求着,可能让自己上的满意的课还真的很少,感觉自己的课上的很平、有时有点闷,原因是学生都以为这个内容自己预习就能看懂,所以,没有必要化大力气、化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很少能让我进入状态上一堂出乎我预料的课。 上星期参加了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考试,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示,明白了一堂好课要上的大气、灵气,要敢于摆脱教材的束缚、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