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探讨语文课堂审美时空

探讨语文课堂审美时空

更新时间:2014-07-22 09:09:13

《探讨语文课堂审美时空》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探讨语文课堂审美时空

(江苏省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 张玉文 223943)

语文课堂审美时空指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共处于同一时空的语文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文本、教学环境之间形成的相吸相引、相聚相合、相融相汇、同构共振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教学的“审美时空”具有激励功能、感染功能、调控功能、凝聚功能。。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追求这种幸福可感的状态。

一、“审美时空”的形成

某一特定的点上交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灵犀相通,也就是情在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审美时空内,当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成为一种常态,当文本的内容不由自主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老师的提问情不自禁地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和置疑,当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得到师生的认同,当知识、能力、思想、感情、情趣和美感在师、生、文本之间传递、感知、感动,就连旁听的人都被这堂课深深吸引的时候,阅读教学的“审美时空”就形成了。师生的情感主动融入文本所蕴涵的情感世界,甚至三者的情感能在感的共鸣,从而,形成了一种大家都可感知的一种感动,一种魅力,那应该就是一种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时空。它是一种力,是一种吸引力,这力的存在也许无形,但可感,它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感应力,这心灵包括:老师的心灵、学生的心灵,还有文本的作者注入到作品中,并从字里行间折射出的心灵之光。这种心灵之间的共鸣可以让彼此感受到一种愉悦、一种震动,这也许就是审美时空的魅力所在。

有的这种共鸣,学生才会学生思教师之所思,好教师之所好,爱教师之所爱,憎教师之所憎。师生才会身心完全沉浸其中,情感被强烈震撼着,心灵被深深陶醉着,思绪超越了现实中的一切,进入到无限广阔的时空。正是由于这种共鸣,学生才会感受到词人纳兰性德身心分离的痛苦,才会领略到身处异国的外祖父那颗坚贞不移、拳拳的思念祖国之心《梅花魂》,才会深切地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给我们带来的巨大耻辱,增加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审美时空”能的释放

语文课堂上“审美时空能”的释放,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阅读期待为动力,与文本进行富有特色的“对话”的过程。教师、学生、文本、媒介等各种审美时空的能量的膨胀、加大、凝聚,形成审美时空巨大的结构张力,然后通过一些途径得以释放。

1.对话教学,实施灵魂参与的教学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不同于一般阅读,它是在师、生、文本之间,通过交流和对话来进行知识的传递和掌握的。这种传递,不再是一种单向的传递,或是学生的被动的吸收,而是围绕文本所传达的相关知识点,由老师引导学生去关注,激发学生主动地置疑,师生共同去探究,去解决疑问,并营造自由、活跃的思考氛围后形成的一种“智慧的相通”。人的灵魂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这漫游之旅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师生面对文本,进行了解、思考、证实,作者通过文本把知识传达给学生,传达给老师,或同时传达给师生,或由老师传达给学生,或在师生之间,通过交流和对话达到共识。对某一个内容,作者的见解和师生的见解在交流与对话中不谋而合时,语文课堂上就形成一种教学磁审美时空,深深吸引每一个人。

知识在交流与对话中默默传递,思想在交流与对话中慢慢成熟,智慧之花在交流与对话中次第绽放。在对知识追求和对疑问的思考中,师生享受到了共同释疑的愉悦。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文本中潜在的知识含义,老师所理解的含义,以及学生理解的含义,会在特定的情景中达到契合,作为教与学的主题,师与生会努力寻求共识,找到与文本作者的意图相契合的点。当然,可能找不到这个点,即便是找到了,也并非一成不变。然而寻找这三者的契合点的过程远比寻找的结果更有意义。因为在寻找的过程中已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开启了学生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创造思维的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唤醒参与,展示语文学习的魅力

教育应是一种唤醒,它唤醒学生的荣辱心和求知欲;教育是一种关爱,它关爱学生的终身幸福;教育是一种发现,它发现学生的生命之美;教育更是一种展示,展示形象之美。展示思维之美,展示气度之美,展示人性之美。

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仅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从以学生展示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做起,营造快乐的展示审美时空。从而让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占领课堂,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对赏识学生,对学生的展示进行适当评价。当学生出现一些不足时,要宽容学生的失误,还可以采取小组竞争、计时抢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审美时空”的控制

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审美时空的形成,不仅要善于激发审美时空活力因子,还要运用和掌握各审美时空的节奏,从而令“审美时空"按照教学目的精彩而完美地运动,使审美时空的节奏达到和谐佳境。

1.控制情感,形成情感节奏的波澜

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以情感染学生,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感氛围、以情传情、以情激情、以情育情;善于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情节的高潮部分,寻找情感的爆发点,以形成波澜起伏的情感节奏。师生的感情随着课堂审美时空的变化而发生着起伏。

2.锤炼语言,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经过锤炼的。优美的语言悦耳动听,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容易入耳入心。优美的语言诉之于听觉,应当音量适度,语速恰当,语调和谐,应该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学气息浓一点。根据需要,或淋漓尽致、愤慨激昂,或委婉曲折,娓娓而谈、或平和舒缓、或婉转生动、或简洁有力、或动人心扉,多种语言交替使用,富于变化,节奏鲜明。

3.把握节奏,呈现教学结构的起伏

于漪说:“课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需要反复斟酌,让学生的思想兴奋起来,课中要张弛结合,学得愉快,课的结尾力求余音绕梁。”既从整体着眼,又从局部把握,既突出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又表现教学结构的层递和灵活多变,环环相扣,起伏有致,颇具教学结构的节奏美。学生的学习活动动静结合,既让学生有机会自由发言,积极“对话”,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以营造紧张亢奋的气氛;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习心理需要,有意营造一个静静思考的“审美时空”,给学生相对松弛的机会,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展开遐想。
相关阅读
推荐
  • 重视教学中的情感与情境

    一、重视教学中的情感与情境,体现让阅读成为学生有感情的生命活动的人本理念。 阅读是师生、文本形成对话,是思想与感情交流。让学生读不是让学生机械的重复的盲目的读。阅读是情感的生命活动,是有情趣的学习生活。本课以悟情为主线进行阅读,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感情丰富的阅读课堂。学生说到继父鼓励我出门一段时,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体会继父对河子的关心;继父鼓励我为看海做准备,采用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说说你的父母看到你做了了不起的大事时,他们会怎么说?真正读出你真能干,河子。的语气,体会继父的内心情感;结尾处的创设情境师生

  • 借用生活中的故事解决疑难——《钓鱼的启示》主题反思

    在《钓鱼的启示》一文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詹姆斯十一岁时的一次钓鱼经历:在离允许钓鱼还差两个小时的时候,詹姆斯意外地钓到了一条10公斤的大鲈鱼!父亲要他把鲈鱼放回水里去,他大声抗议。由于父亲态度坚决,他最终虽然不情愿也只得无可奈何地把大鲈鱼放回了水里。本文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小詹姆斯最终把鱼放回了水里,遵守了钓鱼的规则,这是他父亲严格教育的结果。不难设想,假如当时父亲默许甚至赞成小詹姆斯把鱼留下,将

  • 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

    在五年级上册中的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非常感人至深的文章。虽然去年的汶川大地震使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加强了一些感性认识。但是对于我们这里的学生来说,要去深入地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还是需要老师再进行深入地引导的。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份四川汶川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资料。一开始,我觉得非常适合在本课的结尾拓展处,把这份资料补充进来。但是到了真正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当我给学生讲解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在来阻拦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个句子时

  • 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需要避免的误区

    无论是利用课本教材还是乡土资源进行综合性学习,都要避免几个误区。 误区一:为他人做嫁衣裳。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倡导注重跨学科学习,突破学科界限,但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综合实践活动,毕竟姓语。语是语文综合性活动的辐射内核,其它学科只能以辐射范围的身份存在。否则,只能加重语文学科的负担,使语文教学趋向低效。如在语文和美术学科的整合上,我校一位教师组织学生将名人名言做书签,布置教学。结果多数学生随便摘了句或从学校的宣传栏里抄了句了事,而书签倒做得形状新颖、色彩缤纷,可称得上美仑美奂。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姓美不姓语,

  • 快乐在语文课堂

    这几天上语文课上得很开心,很多孩子在课堂上能够比较投入的进入课堂,使我上完了课还感觉意犹未尽,乐呵呵的。 今天我们学习了《搭石》这课,重点体会了一行人走搭石的美。和我的预料一样,孩子讲到了从协调有序中感受到很美。于是我们对这个词语重点进行了感悟。我请孩子分别读前面的人怎么做,后面的人怎么做。可是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没有领会到我的意思,并没有和我顺利的完成接读任务,我带点夸张的说道:哎呀,前面的没走,后面的可一个个站立不稳摔下去了。同学们听了都乐得笑了起来,而那个接读的同学也丝毫没有感觉到难堪。当同学能够跟

  • 本色语文需要实实在在

    在新课程改革日趋走向成熟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发现本色语文的可贵之处。前不久听了虞大明老师的课与感受后,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轻轻松松的本色语文又成了我们追求的目标。 最近我在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老师要不要讲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也是本色语文的精髓之所在。 文章中列举了赫赫有名的小学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个教学片段《暮江吟》。在片段中,于老师教学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话时,让学生了解有关月亮的知识。在学生画错弯月的情况下,于老师进行讲解: 师:听我讲,这是一点天文知识。弯月分新月和残月。

  • 合理地进行作业设计、批改 ,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包括笔头作业和口头作业,课堂作业和回家作业。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因此合理设计、批改作业,尤为重要。 一、 合理设置作业是首要环节 。 1、在课堂教学中,在读课文、分析文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课后布置巩固的练习,例我在上《盘古开天地》时发现有几个字易读错,第二堂课中就布置学生继续对这几个字的读音进行巩固。 2.布置作业难易度相结合。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教师在完成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

  • 小学诗歌教学经验:诗歌重在“悟”

    这是一首描写祖国大好河山,颂扬中华民族祖先智慧和勤劳的优美诗歌。全诗分别通过描写长城和运河两处景观,突出长城的宏伟壮丽和运河的柔美灵动。在具体描写方面,诗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长城比作巨龙,将运河比作绸带,形象生动。了解到学生的实际知识积累,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更深切地了解到长城和运河的特点,我出示了几幅长城和运河的图片,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知两者的特点,从而让他们有一些感性化的认识。在图片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长城和巨龙、运河和绸带存在的相似性,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只有两种事物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性才能作比

  • 探讨语文课堂审美时空

    探讨语文课堂审美时空 (江苏省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 张玉文 223943) 语文课堂审美时空指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共处于同一时空的语文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文本、教学环境之间形成的相吸相引、相聚相合、相融相汇、同构共振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教学的审美时空具有激励功能、感染功能、调控功能、凝聚功能。。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追求这种幸福可感的状态。 一、审美时空的形成 某一特定的点上交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灵犀相通,也就是情在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审美时空内,当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成为一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