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资料 > 幼儿园课程教材分析
浅析政治因素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影响

浅析政治因素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0-08-29 14:58:52

《浅析政治因素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影响》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课程教材分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学前教育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就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改革。学前教育改革对于学前教育学科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课程改革是最不容被忽视的部分。学前课程的改革范围涉及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且不同时期的课程改革都带有明显的时代性特点。虽然各个时期的时代背景不同,改革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但是从总体上可以看出导致学前课程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包括社会政治因素。

一、社会政治的推动

  社会政治是学前课程的改革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之一。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存在大大小小的社会冲突,在社会冲突中教育就成为了政治的得力武器,教育相关的内容都是为了政治的发展而服务的。可以说教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会为了自身利益在政治制度的基础下建立相应的教育制度,并在教育制度中规定教育目标、教育年限和教育内容。

(一)国家意志的体现

教育和课程的功能在于传承文化,培养和塑造人。要培养具有什么特质的人,是国家意志力的体现。国家对教育和课程的目标、内容等的规定实质上是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是国家培养新一代国民的需要。学前课程随不同时期国家意志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同的历史时期学前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存在差别。20世纪30年代学前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致力于学前课程中国化、科学化,建设适合我国幼儿健康发展的学前课程。[1]20世纪50年代学前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学前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新儿童。[2]20世纪90年代,世纪之交提出了新的挑战,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社会的转型和全球体系变迁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3]这时期对学前课程的改革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发展、社会需求和知识观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选择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到课程内容的全面、根基、适切、发展、衔接、结构等方面。新世纪以来,国家提出发展幼儿的德智体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二)政策法规的颁布

在学前教育从大教育学科中独立出来之前,国家没有专门制定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随着不同时期国家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关于学前教育的各项政策法规也逐渐完善起来。主要的政策法规包括1903年的《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该章程规定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招收对象、招收人数、学制时间等内容。[4]1922年的《学校系统改革令》,该学制将“蒙养园”改为“幼稚园”,规定了详细的入园年龄,该学制确定了幼儿教育机构是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5]1932年《幼儿园课程标准》内容包括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及教育方法要点。[6]1943年的《幼稚园设置办法》中详细规定了幼稚园的课程标准、师生比和教员资格等要求。[7]1986年的《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规定了玩教具的种类、数量。[8]1989年颁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宏观调控幼儿园的管理与发展。[9]11989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对幼儿园内部教学、管理与筹资、师资、软硬件环境做出来规定。[10]2003年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儿教育质量。[11]2012年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队幼儿教师提出了基本的要求。[12]

从以上政策法规的颁布可以看出,国家肯定了幼儿园在教育体制中的地位,颁布关于幼儿园环境、师资和设备场地等各方面的法规,并对幼儿园和幼儿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可以说政策法规的颁布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硬性规定。

(三)社会冲突的产生

冲突是各派之间直接的和公开的旨在遏制对手并实现自己目的的互动。[13]

本文认为社会冲突是指社会主体之间由于需要、利益、价值观念的差别和对立而引起的相互反对的社会互动行为。这里的社会冲突可以分为民族冲突和阶级冲突。在清末民初时期,外国侵略者在华兴办教育,企图通过思想渗透的方式彻底征服中国,因此他们开办的教育多是宣传国外的教育思想和宗教信仰。他们否定中国传统的教育内容,进而对教育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妄想对中国民众进行思想控制。此举措被一些先进的教育人士识破,因此他们主张收回教育权,限制外国人在华办学的条件。教育权是国家意志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统治阶级的一种手段,统治阶级通过对教育目标、内容的规定,来培养他们需要的人才。而社会中存在不同的阶级,不同的阶级都想通过教育权维护自己最大的权益。但是教育不能满足所有阶级的需求,这时就会产生阶级冲突。各阶级都会为了取得教育权而相互博弈,进而推动教育的改革的直接体现就是课程的改革。社会冲突虽不是课程改革最直接、正面的影响因素,但不可否认它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推动着学前课程的改革。只是这一影响因素受时间和现实的限制,并不是在每个时期都是学前课程改革的必要因素。

参考文献:
[1][2][3]梁燕颜.试论幼儿发展为本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6-11.
[4]-[12]蔡迎旗.幼儿教育政策法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2-34.
[13]蒋雅俊.论中国学前课程的历史演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6:37
相关阅读
推荐
  • 大班教学反思:老师,我当小老师

    王吉辉是我们班出了名的小明星,也是我们班上比较能干的孩子,他聪明有灵性,活泼可爱。老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他都能明白老师要干什么,因此我们老师都喜欢请他帮忙做点事。比如:拿东西,到别班找人或是做老师之间的传话等等。所以我经常请他当小老师,有时负责在游戏活动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做游戏,在休息时间负责整顿纪律。其他的小朋友可是都羡慕得很,经常有人在叫:老师请我吧!老师请我吧!于是今天我决定给小朋友们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这是午饭后散步的时间,我让小朋友们排好队,王吉辉和好几个小朋友都争着要站在前面,我照例请出王吉辉

  • 小班语言《逗蚂蚁》的摩课教学探讨

    在教研组的活动安排下,我选择了小班语言《逗蚂蚁》作为本次行为跟进式教学内容,进行了两次的摩课教学探讨,努力尝试不断更新,不断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分享的意识和经验。因此,我选择幼儿熟悉的蚂蚁为切入点,挖掘隐含在蚂蚁身上的团结合作,乐于分享的精神,也便成了我们此次活动的主旨,为使教学变得更加的生活化,我对儿歌稍微作了修改,把黄米饭改成了白米饭,这样更符合孩子的实际生活。《逗蚂蚁》这首诗歌节奏明显、内容浅显,短小精练又生动活泼。这朗朗上口的诗歌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源于生活的题材

  • 园本化实施的探索与实践:生活教育

    生活是什么?它是琐碎的,充满了细节的,它是自然的,随意的,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生活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的种种活动。那么何为生活教育呢?按陶行知先生看来: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无刻不含教育的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意味着生活与教育的结合,生活的内容就是教育的内容。一方面指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着教育的因素;另一方面使得教育过程体现出了生活的特色。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又耳濡目染了那么多年的陶行知思想,那在我眼中的生活教育又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

  • 教育研讨活动——“蹲点研讨”

    如今的教育研讨活动流行这样的词汇蹲点研讨,刚接到蹲点通知时,老师们都问,什么是蹲点,蹲点要干什么,怎么弄?说实话我也不大理解。印象中第一次听到蹲点出自公安出身的先生,他们为破案经常蹲点,寻找线索,观察犯罪嫌疑人的行踪等,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蹲点成了我们的教研术语。很荣幸,幼儿园的业务园长和健康组都选择了我们大班组。 一周的蹲点研讨活动开始,和西瓜豆豆一起聆听了组内老师的课堂教学,每堂课后都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沟通,如:教具的合理运用,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提问的设计和随机教学中的有

  • 幼儿园第一学期备课要求

    新学期又开始了,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主题课程有了稚嫩的雏形。根据区教育局幼教计划要求,结合本园实际,在使用园本课程时作以下要求。 1、园本课程作为日常教学的第一参考,浙江版新时代的主题课程作为自选课程进行课程实施。 2、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由年级组负责,根据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研讨,每次的研讨必须有主题、有过程、有记录。研讨的主题之间必须有联系。 3、学期初每个年级组根据年龄段特点出台一日活动作息时间表、课程安排表和自选课程。每月底28前出台下一月课程实施计划和目标。 4、根据教龄对教师

  • 专题教研:一课多议 多法精研——由小班剪纸活动《小雨珠》引发

    一、问题产生 (一)幼儿能力差异的需要。我们教研组老师在课题实施中发现,幼儿的能力有比较大的差异。有的幼儿手脑协调性很好,能保持较长的有意注意,完成作品,活动中有浓厚的乐趣;有的幼儿对剪纸艺术的感知觉不够敏感,缺乏对剪纸活动的热情;有的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较弱,不能独立完成作品需要别人的合作或者帮忙。在《小雨珠》剪纸游戏中尝试以幼儿的基础经验为底线,给不同孩子预设不同的底线,促进不同能力的孩子走上他们能力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域。 (二)多种经验整合的需要。 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离不开经验的丰富和积累,当幼儿的已有

  •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后的一点思考

    我园与广陈、新仓幼儿园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于昨日上午在广陈中心幼儿园顺利举行,三所幼儿园的三位老师分别围绕小班石头大家玩中的主要素材石头,精心设计并现场执教了三个不同风格的小班美术活动,并进行了课后的反思性说课;同时,另有三位教师就分别这三个美术活动,进行了现场的针对性评课。整个活动从上午8:40分一直持续到11:45分,整整三个小时的时间,80多名幼儿教师始终全程认真参与,仔细聆听,足以看出大家虚心好学的精神。 下面想就三个美术活动,分别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活动内容 目标定位 活动亮点 探讨问题 活动一:

  • 科学教育活动《人体骨骼》反思

    一、活动设计的反思 本活动选自于从头到脚的主题,幼儿对自己的身体有一定的认识,而且他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对身体外在的认识,而会关注到人体的内部结构和一些生理变化。因此我们设计了人体骨骼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称和作用,并懂得一些保护骨骼、促进骨骼生长的方法。活动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摸摸自己的骨头、骨头有哪些和讨论保护骨骼的方法以及操作部分。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环节上做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提升幼儿的经验。 二、活动过程中的反思 1.材料的准备 这节课必然

  • 语言教材的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问题:教师没有更好地发现并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对幼儿现在和将来长远发展有影响价值,导致目标制定宽泛、教具准备、环节安排不够合理。 二、建议:语言活动教材审议的方法: 1. 语言文字。 2. 结构。 3. 蕴含的思想:情感、科学性、审美性 4. 与班级幼儿经验结合,分析重点要学什么? 5. 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三、举例:《高老鼠矮老鼠》 1. 分析教材。 A.故事语言文字、结构特点:语言浅显、篇幅短小,小动物角色鲜明(高老鼠矮老鼠)。 B.思想:(情感)这是两只快乐的老鼠,它们能看见生活中那么多美好的东西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