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3-6岁学前期成长发育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概述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概述

更新时间:2014-07-21 12:41:36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概述》可能是您在寻找3-6岁学前期成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去年11月份,我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组织的网络课程培训,学习内容为《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学习期间,我在网上聆听了课程中的八个讲座,记录整理了讲座的全部内容。现利用假期的休息时间,将这门课程的内容发布到网上,供有兴趣的老师参考、学习。以下为我记录的讲座内容。

第一讲 概述

⊙学习指导

一个教师能够利用观察来了解儿童,要具备两方面的知识:1、关于儿童身心发展方面的知识。2、关于观察方面的基本知识。目前,学前教育实践工作者已经从转变教育观念的阶段发展到如何在坚定的教育理念得指引下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阶段。

⊙一般观察

1、什么是一般观察?观察是人类的本能。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行为是由好奇引起的。观察是指通过人的感官,从周围环境中获得信息,并进行组织说明的过程。

2、观察的对象:物、事、人。

3、观察的要素:注意、对象与背景、主观介入、判断和结论。

⊙专业的观察

1、什么是专业的观察?是为了职业要求或科学研究而进行的;以正确的了解为目的;需要收集多方面的资料;需要对资料进行缜密的处理。一般观察:事实接收→主观判断

专业观察:事实接收→主观判断

2、专业观察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客观性——是指事实存在的真实面。现实资料的呈现及提供的证据都必须符合客观的要求。

主观性——是指观察者个人主观的想法。决定资料的收集方向、辨别资料真伪或可靠性、分析或归纳出假设性的解释、分别解释的程度等过程中都要体现主观的作用。

主观与客观的整合——观察的目的是在揭露客观的事实,但是观察的过程却是通过主观的处理或诠释。

⊙专业观察的基本能力

1、辨识观察动机的能力。

2、追求可靠资料的能力。

3、观察工具的选择或制作的能力。

4、反省主观情绪或成见的能力。

5、区分客观与主观的能力。

6、摘要行为意义的能力。

7、用词语下基础定义(操作)的能力。

8、提出假设的能力。

⊙被观察的行为

1、什么是行为?

狭义:个体表现在外且能被直接观察、描述、记录或测量的活动。

广义:不只限于直接观察可见的外在活动,还包括以外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论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2、个体与环境的互动

环境的刺激:外显行为、内隐行为

刺激→行为反应

行为的产生是个体接受了刺激很快就出现的,行动者的思考或意识的参与比较少。

刺激→有机体的意识→行为反应

个体针对刺激产生思考及选择,决定了反应方式后才表现的行为。

内在动机→行为反应

发自内在的驱力、情绪或意念等的行为。

3、外在行为表现的特点(人类行为的共同特点):

﹡连续性:某一行为的发生,是有始有终的。

﹡整体性:人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及表情的意义不是分离的。

﹡程序性:先前的经验会影响后面的行为表现。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1、什么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通过感官或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资料的一种方法。

﹡行为观察的途径——人的感官或仪器

﹡是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学前儿童行为进行观察

﹡是有明确目的的观察

﹡观察过程中有严格的观察记录2、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适用性

﹡适用于描述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状态或正在进行着的某些过程。

﹡适用于获取第一手资料或对研究对象进行纵向跟踪研究。

3、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具体内容。

日常生活、工具(材料)的使用、互动行为、游戏、语言阅读、认知行为、需要特殊照顾的儿童

⊙行为观察与学前教育

1、采用行为观察可以深入了解学前儿童的水平(经验获得、心理需要、能力发展、学习方式)。

2、采用行为观察,可以弥补学前儿童理解能力和反应方式等的局限,能观测到许多用其他方法无法测量的行为。

3、行为观察不受儿童合作态度的影响。不是最高行为,而是典型行为。

4、与成人和较大年龄的儿童比较,学前儿童比较自然、天真,更少受到观察过程的影响。

5、行为观察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进一步发展有关学前儿童教育与心理发展方面的理论观点。
相关阅读
推荐
  • 中班体育活动及反思:圈的游戏

    【活动设计背景】 在户外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玩呼啦圈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乐此不疲的反复玩,我灵机一动,于是抓住了这一教育契机,设计了此次综合活动圈的游戏。 【活动目标】 1、幼儿自主探索呼啦圈的各种玩法 ,尝试创造性地拼摆造型。2、感受和表现鼓和乐曲的停顿,学会控制身体的动作。3、体验游戏的快乐,分享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自主探索圈的各种玩法,尝试创造性地拼摆造型。 难点:感受和表现鼓和乐曲的停顿,学会控制身体的动作。 【活动准备】 铃鼓、乐曲磁带、呼啦圈若干。 【活动过程】 1、热身

  • 深思叛逆孩子的家庭教

    如果 孩子 偶尔淘气,不听大人的话, 父母 往往不会在意;如果孩子经常不听话,管不住,父母就会深感头疼。不幸的是,许多父母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不听话的 行为 愈来愈严重,而且父母越是唠叨,孩子越会产生 叛逆 心理 ,不管父母说什么,也不管对自己有多大好处,一律否定。 奇怪的是,每当父母把孩子如何顽固执拗的表现告诉 幼儿 园 的老师,老师却很可能不认同;父母告诉其他和孩子接触过的熟人时,他们往往也会表示诧异: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没有你说的那么捣乱啊!当父母听到别人这样说时,真是既欣慰又困惑。 已

  • 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给孩子一定的安全感。让孩子在安全的状态下去适应环境,可以经常告诉他“我会保护你的”。 2、让孩子学会以他人能够接受的方式获得想要的东西。当孩子在与别人争抢玩具时,成人需要耐心引导,陪孩子一同想出更好的办法,学会说服别人与自己分享玩具。 3、尊重孩子。和孩子站在相同的地位,不过度干涉其选择,帮助孩子了解如何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行动。 4、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要及时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儿童的各种行为。 5、帮助孩子形成同情心。可利用游戏,让孩子借其中的角色扮演,了解他人的感受及经验。

  • 32个启发智能的游戏(三)

    手摸眼看身体会感觉空间智能 游戏1/搬运工 培养孩子协调的前庭平衡,训练孩子的眼

  • 五岁妞个性鲜明的审美观

    有时真挺庆幸自己生了个女儿的,因为可以尽情地打扮她,把小时候自己未达成的公主梦想实施在她身上,拥有很多很多漂亮的衣服裙子,穿公主鞋,留长头发,扎各式各样的辫子。我希望她终有一天能成为一个高贵的有涵养的气质型美女。 一如她的名字。 目前叮叮已经五岁多了,个性与喜恶日渐鲜明,也建立了她这个年龄所特有的审美观,下面就几个方面盘点盘点: 一、发型 自从她3岁起开始留长发,我就喜欢捣腾小妞的发型,每天换着花样梳,为此,家里备了整整一抽屉的发绳发夹头花及发箍,来搭配小公主的衣服裙子。 可我这么卖力地打扮她,人一点也不

  • 三岁儿子的叛逆

    我的儿子到国庆节就三岁了,近一两个月的表现让我觉得他到了一个叛逆期。 有一次有点咳嗽,就给他买了点鲜竹沥,效果还不错,每次喝药喝两瓶,可每次让他喝药时你只要先打开其中一瓶,他肯定说要另外一瓶,让人又好笑又可气。我只能想让他喝哪瓶,就先给他另外一瓶。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看书,你要先让他看哪一本,他非先看另外一本不可;在看书的时候,你念一首唐诗让他跟着念,他不念,然后你不管他,他自己一会儿有背出来了;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该如何 教育 他,你给他讲道理,也可能他听不懂,反正是不听,揍他吧,自己又心疼,上幼儿园

  • 宝宝启蒙教育绝招:没有压力的游戏

    故事一 我很喜欢古老的书法艺术,它确实是我终身相许的兴趣爱好。正因为深刻地体会到兴趣爱好对一个人的一生有多么重要,所以我也希望女儿能喜欢它。 于是,我急迫地想教女儿写毛笔字。时常追着问她:静静,要写毛笔字吗?宝贝儿,来看这些字多漂亮啊!女儿一般会给我个否定答案,然后迅速跑掉,给我个后脑勺。后来我放弃了强迫她,但是会在自己每天临帖的时候让女儿在身边玩。她玩她的玩具,我练我的书法。几次之后,当我写了一段时间后,女儿就会提出她也要写一写。嘿嘿,正合我意。接下来就是我们母女俩快乐地书写一阵。 心理学家解读关键词:

  • 如何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的品德

    3~6岁,特别是4岁以后的幼儿已具有相当的智力和体力,语言变得清晰,动作更加灵敏,对待人接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我们应抓住这个关键期,因势利导, 充分利用接待来客这一生活环节来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的品德。 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古语说:己正而后能正人。作为父母若要孩子礼貌待人,首先自己要做表率,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父母的身教是 对孩子最生动、最实际的教育。父母应充分利用家里来客的有利时机提醒孩子,给孩子示范,使孩子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理解文明、礼貌、热情的含义,并通过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幼

  • 发现孩子有‘对眼’了我们该怎么办

    发现 孩子有对眼了我们该怎么办 孩子两眼向前或向其他方向转动时,双眼的视轴应是平行的,如果有一只眼向内、外、上、下斜视,俗称对眼,或斗鸡眼。 出生数周的婴儿,因缺乏双眼单视的能力,可有暂时斜视,6个月以上孩子双眼单视能力就发育的和成人一样,不再有斜视了。有的婴儿鼻骨发育未成形,两眼距离较近,看起来向眼内斜,其实并不是对眼。 如果孩子6个月以后仍有对眼,应到医院眼科去检查,以便及时纠正其视觉异常。婴幼儿期是预防和治疗视觉异常的最好年龄。 预防孩子对眼,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注意,母亲在逗孩子玩或讲话时,俩人之间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