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注重日常生活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注重日常生活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14-07-21 16:10:07

《注重日常生活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湖北省秭归县泄滩乡中心小学 王功建

教师可以经常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系鞋带、扣纽扣、穿脱衣服等活动,使幼儿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体验集体的温暖。

微笑地注视每一个儿童。教师每天都要与每个幼儿有肯定性的接触,这方面的接触包括身体、表情、目光和语言。坚持每天和每个幼儿说说话或者进行目光交流,或者经常对幼儿微笑,或者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身体接触,如抚摸、拥抱、拉拉手等,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让我们在与幼儿的交往中,鼓励、微笑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儿童。教师与幼儿交谈时,应尽量蹲下或弯下腰,注意倾听幼儿说话,并与幼儿保持经常性的目光交流,这是一种平等的交往态度,也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不要用命令、指责、贬低的口气和幼儿谈话,应该多用商量的语气和幼儿交谈。教师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揭幼儿的短处,要处处注意为幼儿保住面子。

无条件地宽容每一个儿童。教师要无条件地宽容每个幼儿,要允许幼儿犯错误。由于经验、能力的限制,幼儿总会犯这样和那样的错误,这是幼儿心理发展所必需经过的阶段,同时也是很正常的。如果我们以成人的标准去苛求幼儿,那么幼儿将被置于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这当然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欣赏每一个儿童。教师要对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教师要经常用肯定的语气、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幼儿身上的每一点微小的、值得赞赏的地方,幼儿将会从我们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舞,使本来很细小的优点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样,在发扬光大他们优点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关阅读
推荐
  • 注重日常生活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湖北省秭归县泄滩乡中心小学 王功建 教师可以经常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系鞋带、扣纽扣、穿脱衣服等活动,使幼儿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体验集体的温暖。 微笑地注视每一个儿童。教师每天都要与每个幼儿有肯定性的接触,这方面的接触包括身体、表情、目光和语言。坚持每天和每个幼儿说说话或者进行目光交流,或者经常对幼儿微笑,或者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身体接触,如抚摸、拥抱、拉拉手等,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让我们在与幼儿的交往中,鼓励、微笑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儿童。教师与幼儿交

  • 不要忽视他人对孩子的批评——自尊心保护

    尽管我们要防止他人的否定性评价损害了儿童的自尊,但他人的健康批评对儿童的成人是有益的,我们必须关注和理解他人的批评。 首先,他人的批评是儿童社会化的必经之路。 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孩子在父母和他人的眼里不完全相同的。在家里,孩子是一个较为独立的个体,在父母宠爱的眼光下,有了缺点,父母也不一定意识到。而在学校和社会的集体中,孩子身上的缺点和弱点容易被老师和他人观察到。所以,来自社会的批评总体上是难免的,也是客观的。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大多数家长都会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如我们常对家长说,孩子小,不懂事,有什

  • 才华横溢的妞妞(0——5岁)

    作者 海颖(妞妞的妈妈) 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说:婴儿出世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女儿给了我印证这句话的机会。 一 、黑白相交的地方 妞妞刚出生时很安静,很少哭。大多时她都在睡觉,但常常在梦中惊跳。这曾使我恐慌和心痛从母体来到这个世界,她一定非常恐惧吧?但我很快发现她对一些黑白相交的地方感兴趣。她会睁大眼睛,盯着台灯投在墙上的影子,或是仰起小脸看着拉花投在房顶的影子,一动不动,直到我抱着她改变位置。然后她开始寻找,盯住一张放大的黑白照,或一块黑白相间的布料,或一件黑白条的上衣。 这让我想到蒙特梭

  • 育儿,要尽心更要尽责

    如今患孤独症儿童增多,除了可能由母亲怀孕时过多接触电磁波等先天因素外,还与婴幼儿的家庭氛围有关。据专家调查,患孤独症的儿童一半以上父母性格急躁、经常训斥孩子或家里只有老人单独带孩子。 年轻的父母必须注意 ·不同年龄的宝宝,心理特征各有特点 孩子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他的心理特征也在变化,不要片面地认为孩子只要能吃能喝能睡就可以健康成长,实际上孩子一来到人间就有他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活动,且随着他的成长逐渐形成每一个阶段性的心理特征,当然这种特征每个孩子都不完全一样,父母平日要多观察和体验,通过孩子的哭笑、眼神、呀

  • 对闲不住的孩子怎么办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爱活动,甚至调皮,对于孩子都是必要的。但是,事情是要有限度的,过了度,就会走向反面,例如,过度地好动,就是“多动症”的隐患。有父母说,自己的孩子老也闲不住,老要这个碰碰,那个碰碰,精力旺盛,一刻也闲不住,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临床研究发现,发生多动行为的孩子,几乎都在出生后18个月以内,这个阶段被称为感知运动能力发展期,若这个阶段调控失误,就会造成感知与行动之间的联系产生障碍,于是情绪不稳定、冲动,难以抑制自己的行为,不停地动来动去,不能持久。 所以,对于那些闲不住的孩子,要适当调一下,而

  • 不可忽视孩子耍“酷”行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长只注意到如何满足孩子物质生活方面的要求,然而在心灵方面却很难走进他们的心里,由此现代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趋升,但家长和老师对此病仍无多大了解,以为孩子只是在耍“酷”。其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反抗父母。 孩子在童年一般都很温顺,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2、似病非

  • 怎样纠正儿童的任性心理

    一般说来,儿童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任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不加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但是,孩于的任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从心理上加以纠正。

  • 家长如何对待任性的幼儿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过分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及智力教育,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有关研究人员对3-6岁孩子的心理素质进行了抽样调查,有28.33%的幼儿有任性的表现,这是怎样形成的呢? 1、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父母对孩子过分宽容的娇纵的结果,常常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而爱不适度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 2、由于幼儿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与刻板性。有的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

  • 老师如何引导幼儿之间的出现争执

    一天角色游戏结束之后,小朋友在讲评时要将自己的椅子搬到中间进行讲评,就在小朋友端椅子的时候,我看到钱家欢和何涛两个人在抢一把椅子,我觉得很奇怪,椅子都是一样颜色的,为什么要抢呢?我就问他们两个为什么抢椅子,开始他们低头不说话,后来才告诉我原来这些椅子虽然颜色都一样,可是高低却有区别,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最高的和最矮的相差不少,他们都想要高的,大的椅子,所以才会出现抢椅子的情况。我针对这个情况,把几张孩子们最喜欢的椅子找出来,给它们贴上标记,每天表现最好的小朋友,进步最大的小朋友都有机会坐这些椅子,让争椅子成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