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别让孩子承载你的压力

别让孩子承载你的压力

更新时间:2014-07-21 16:10:17

《别让孩子承载你的压力》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有一句手机广告词叫什么?“沟通无极限”,这使我一度自豪地认为自己是一名完美妈妈——可以一边带着我的动动在沙滩上玩儿,一边在笔记本上修改项目报告;可以不在单位加班,而是趁着动动看电视的时间处理EMAIL。是的,我和周围的许多人一样,扮演着超级妈妈的角色,我相信自己在平衡工作和家庭两者的关系方面做得已经够好。直到有一天,4岁的动动拽着我的袖子可怜巴巴地说:“妈妈,你弄完你的电脑了吗?”我突然觉得自己每天和他“待”在一起的时间不少,真正属于他的时间却不多。

  身为儿童教育专家的姐姐对我说:“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敏感,他知道你虽然和他在一起,心并没有属于他。因为他总能判断出父母是真心陪他还是‘虚情假意’地敷衍。”

  我的理由——“不能失去工作”

  害怕失去工作和害怕照顾不好孩子,对有责任心的父母来说,实际上不相上下。当耳边不断听到公司裁员和行业不景气的消息,没谁敢轻松地说:“我不在乎失去工作”。一位6岁孩子的母亲愤怒地对我说:“请别告诉我该怎么带孩子,假如我因处理不好工作而丢掉了饭碗,到时候我拿什么去养孩子?”

  儿童心理学家的建议:现代家长们确实一刻也离不开工作。我们或带着笔记本回家,或在厨房里通过手机和同事讨论明天的计划。家庭和工作的界限模糊了,我们脑子里塞满了没有完成的任务。可父母们却一点儿没意识到,我们正在把自己遭受的压力传递给孩子们。

  如果在家办公的情形难以避免,我们可以注意自己对着电话的言谈,或回避孩子,到自己单独的空间进行,不要把不良情绪或尖锐的言谈,甚至不雅的举止传递给孩子。对于那个饿得直叫的孩子,可以在吃饭前先准备出健康小吃填填肚子,使你不会因为担心他们饿着而变得着急或脾气暴躁。

  我的节奏——“孩子,我不想听你啰嗦”

  苏贝是一家网络公司的总经理,有一个8岁的儿子。她曾经是我“事业、家庭双丰收的楷模”,而她的育儿经更源源不断地传给我:每天早上6点就爬起来,先用1个小时查看昨天晚上收到的几十封邮件,7点催促孩子快吃早饭。晚上回到家里花两三个小时在网上处理工作,孩子就在身边写作业。

  1年前我们参加了一个儿童心理健康咨询会,我却听到她这样对专家说:“每当我一回家,他就在那里嘀嘀咕咕,提出没完没了的要求,有时候甚至大吵大闹,脾气也变坏了。”分页标题

  经过专家的询问发现问题出在苏贝身上,因为工作压力大,她变得没有耐心。总是跟儿子说“快点儿穿衣服”、“别折腾了”,而不是问他“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

  苏贝说,她常常一回到家就已经疲惫不堪了,没有精力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她和孩子沟通时根本就不想倾听和做出任何决策,因为她已经白天在公司干了一整天这样的事情。

  儿童心理学家的建议:表面看去,苏贝似乎正在为了孩子做出巨大“牺牲”:按时回到家里,冲进厨房为孩子做晚饭,急急忙忙地帮他洗澡,又不耐烦地让他赶快睡觉。结果却是——孩子变得不敢大声说话,生怕你冲他们吼叫。其实他们不过正度过自己的童年时光,每天最着急的事不过是不要忘记明天带大字本或半圆仪。而现在孩子却不得不像你一样匆匆忙忙,为你的下一个指令“奔命”。研究证明:不善沟通的孩子童年时往往会有一位性格急躁、爱发号施令的父亲或母亲。当然,没有哪个父母能够做到绝对完美,但至少在你压不住焦躁催促或呵斥他以后,找个机会,在你们都放松的时候,温柔地告诉他:“妈妈最近太忙了,可能对你说话比较急,能原谅妈妈吗?”其实,承认自己不完美,可以令我们在孩子面前更具亲和力,甚至从小培养他体谅别人的美德。

  孩子的感受——你们总在敷衍我

  豆豆是个令人头疼的孩子,只要爸爸一回家,他就开始在家里制造麻烦,常常在爸爸周围发出噪音,甚至偷偷弄坏爸爸的东西,这样爸爸就不会一回家就盯在电脑上,而是“单独”为他花一点儿时间处理他的“淘气行为”。

  儿童心理医生的分析:童年时能够得到家长的关注,可以给人一种被爱和信任的安全感,印证自己和这个社会及其他人的善意关系,也可以让孩子学会长大以后去关心别人。可是当正常的关注丧失时,孩子惟一的办法就是“创造”一些让爸爸妈妈可以关注的事情。

  豆豆的父母不妨试试这种方法:在日历上郑重留出给孩子的时间,并告诉他:“爸爸妈妈都很忙,但和豆豆在一起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所以爸爸妈妈把可以跟豆豆在一起玩的时间用彩色的笔标出来,如果爸爸或妈妈没有做到,豆豆可以提醒。”

  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和他在一起时有多高兴。因为对孩子来说,对他最大的肯定就是父母因为跟他们在一起而感到快乐和骄傲。一副绷紧的脸孔常常会毁了你和孩子的关系。蹲下来和他一起游戏、一起哈哈大笑。千万不要像音乐学院的考官一样让她唱个歌给你听,而是和她一起放声高唱。所有的这些小事都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美好的感觉,让他们知道你是多么投入、多么爱他们。分页标题

  其实,父母陪孩子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给予”, 对父母来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本身就是一种绝佳的放松方式。

推荐
  • 如何面对胆小的幼儿(张丽红)

    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受到不同家庭教育的熏陶,孩子的性格显得各不相同。有的幼儿性格外向,喜欢交往;有的幼儿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交往,更有一部分幼儿胆怯退缩,孤独离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有责任去关注这一类群体,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在工作中我遇到这么一个实例:有一名乖巧但性格十分内向的孩子,每次下雨都会让工作繁忙的父亲送至教室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他挂好雨

  • 专家指导:如何化解宝宝心理创伤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可能碰到残暴、血腥的突发事件,这往往会对 幼儿 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孩子成人后的精神障碍。专家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淡化创伤记忆,尽快忘掉不愉快的事。 专家说,在目击恶性事件之后,幼儿情绪的早期表现是因害怕、紧张而引起的哭泣、烦躁和不安,他们会经常在晚上做噩梦。随着时间的推移,性格开朗的孩子会慢慢忘记残暴场面,但也有一些孩子仍然会想起恐怖的场面,挥之不去的记忆使他们害怕接触陌生人,患上社交恐惧症。据临床观察证实,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在幼儿时期有创伤经历。 儿童心理:令人困惑的初

  • 规则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自身需要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历程看,规则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自身需要。我们知道,当 儿童 渡过自主感心理危机(2-3岁),知道自己在这个家庭是受欢迎的,是可以自主采取一些行动的。此后,孩子便开始转入主动探索的阶段,要开始渡过他的主动感心理危机。 在进入主动感心理危机阶段以后,孩子对社会和自然的现象更加好奇,探索的范围更大,内容更为深刻。但是,这个时候的孩子仍然是孱弱的、无知的,他们的探索受到客观事物的制约,也受到父母和成人的制约。他们的继续探索和成长,仍然依赖于成人。 他们对父母(或成人,包括祖父母、外祖 父母 以及叔叔

  • 豆眼看世界

    妈妈说世界很大,可我的眼睛更大 我们给孩子一个生命的开始,孩子给我们开拓了世界的另一面。当我们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我们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自由飞翔的、充满惊喜和新奇的天地。让我们从孩子的眼睛望出去,了解他的想法,体会他的需要 也希望,细心的父母能够把你们观察到的,宝宝眼中的精彩世界展现在这里,来和更多的爸爸、妈妈、宝宝一起分享! 我说得太多了 昨天吃饭的时候,我问妈妈:妈妈,能不能把足球从这儿一脚踢到非洲去? 不能,别说话,好好吃你的土豆粥! 要是能踢到非洲,并且踢中大象的屁股,大象会不会栽跟斗? 你

  • 妈妈烦恼:四岁女儿太“鬼”,不知在想啥

    提问:guest 回答:陆为之(中易心理健康研究所副所长) guest:我的孩子今年4岁,是个女孩,生性特别好动。一个月前,市乒乓球训练中心到幼儿园把她选中打球,刚开始,很愿意去,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是教练太严厉了,她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就变得一进球馆就哭着要回家,教练都很惋惜,说这孩子有天赋,不练太可惜了。您说我们该怎么办 陆为之:能不能和教练商量,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能够吸引孩子的方法? guest:我自己本身从小就非常想打乒乓球,结果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打,如今她就是我的一切希望,我真是倍受打击,因而就很

  • 关注:离婚子女的“综合征”

    当今世界,离婚率升高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成千上万的儿童流落街头无人抚养与收管。英国目前有50万无父儿童,其中40%靠社会救济而生活。美国有100多万儿童遭受家破亲离之苦,倍受摧残与折磨。巴西无家可归的孩子达1500万,将近占全国青少年的四分之一。 这些被父母遗弃的孩子,精神上、物质上遭受痛苦和困扰,许多人精神畸形、心理变态,跌入了犯罪的泥坑。我国目前被离婚父母遗弃的孩子,虽然占整个人口比例很小,但是,绝对数并不少,并且有增加的趋势,一些孩子因此而个性发展不全面,甚至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抚

  • 孩子感到压抑时的7种表现

    1、哭泣 通常孩子哭泣是由于饥饿或疲劳,但哭泣也是减轻压力的一种自然方式。 2、不安的睡眠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把婴儿或咿呀学语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分开,他们会很自然地感到焦虑。在想象力丰富的学龄儿童脑子里,壁橱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如果说你的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困扰着他们。在睡觉前和你的孩子聊聊天,给他们一个机会说出心里话,这有可能会改善他的睡眠不佳。 3、拒绝吃饭 很多专家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或其它表示不满的肢体语言,家长应认真对待。如果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

  • 怎样纠正儿童的任性心理

    一般说来,儿童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任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不加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但是,孩于的任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从心理上加以纠正。

  •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竞争时代,人类辉煌的过去离不开创造性思维,人类美好未来离不开创造性思维。而且未来在急切呼唤创造性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所以我们在培养幼儿创造能力时,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获得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门径,好奇、好问、探究、发现、创造往往都是密切相关的。科学家培根说过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要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显得更为重要。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周围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