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宝宝的人生第一步

宝宝的人生第一步

更新时间:2014-07-21 16:10:22

《宝宝的人生第一步》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宝宝的人生第一步
2005.03.17
  宝宝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似乎前几天还是刚出生的小婴儿,转眼间就能坐能爬了,这不,已经跃跃欲试想要迈步了。妈妈的心里一定盼望着宝宝独立迈出他人生第一步的时刻。
  一般来说,宝宝10个月~1岁期间开始学走路,到1岁半左右就可以独自行走了。有的宝宝8个月左右就能独自站立,甚至开始扶物练习迈步了;有的宝宝相对晚一些,但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有的妈妈看到同龄的小朋友会走路了,可自家的宝宝还不能走,很着急,怀疑宝宝发育是否有问题。其实,宝宝从学习站立、扶物迈步,到独立行走,是身体技能和动作发育的自然过程,早晚快慢与宝宝的身体素质、营养水平、发育状况,以及出生后父母对宝宝能力的培养、锻炼都有关系,不可能协调一致的“齐步走”。只要宝宝的各项发育指标正常,排除身体机能上的问题和疾病,爸爸妈妈就不必着急。要知道,如果宝宝腿脚的力量还不足以支撑整个身体,动作的协调性还达不到练习迈步、行走的水平,就过早让宝宝站立、走路,反而会给身体发育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如八字脚的形成就与过早学走路有关。
  宝宝学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开始迈步以前,需要做不少的准备工作,为迈出第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1、单手扶物当宝宝能单手扶物,或是能够离开支撑物独自站立时,就意味着他已经具备了独自站稳的能力。
  2、蹲起当宝宝能够单手,最好是双手离开支撑物,蹲下捡起玩具再站起来,并能够保持身体平衡时,就说明到了宝宝学走路的最佳时期。走路,需要腿部肌肉具有足够的力量,蹲下站起,正是锻炼的最好办法。
  3、扶持迈步用玩具或是妈妈离开宝宝一段距离,吸引宝宝迈步。这时,宝宝常会用手抓牢家具的边缘、扶着墙壁、推着小椅子,或是让家人拉着一只手,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
  4、独自行动慢慢地,当宝宝确定他没有危险时,就会大胆地把身体的重量都放在双脚上,摆脱一切束缚,迈出他在这个世界上独立的、完全属于他自己的第一步。
  学步,应当顺应宝宝的发育水平和能力,自主自发的、循序渐进。妈妈不要因为怕宝宝摔跤、磕碰,而久久不敢放手;也不要急于求成、揠苗助长。
  宝宝学会爬行后,就要鼓励和引导宝宝多爬,并根据情况不断提高爬行的难度。比如:爬过高度适宜的障碍或妈妈支起到一定高度的双腿。爬行不仅可以锻炼肢体的协调能力、也能增强身体和肌肉的力量。
  在生活区为宝宝安置高度合适的小栏杆,让他学习扶站,爸爸妈妈在不同的位置逗引他,鼓励他扶着栏杆挪动步子。分页标题
  当宝宝可以扶物迈步后,还可以让宝宝推着小椅子或小推车做支持物和依靠,练习迈步行走。
  当宝宝可以独立行走,但还只能迈出很少的几步时,爸爸妈妈要随时调整作为扶持物的家具、栏杆间的距离,逐渐延长宝宝行走的距离。
  当宝宝可以放开手脚开步走时,给他准备小皮球、可以发出声响的拖拉玩具以鼓励宝宝多走、多动,用增加难度、设置障碍物的方法提高宝宝的平衡和协调能力,让宝宝走得更好、更稳。
  在宝宝练习时,爸爸妈妈要随时跟在宝宝身边,用微笑的表情、鼓励的语言和适当的扶持来帮助他。
母子健康
相关阅读
推荐
  • 帮助孩子从小建立一个健康的心态

    音乐吧里的表演开始了,爱表现的小朋友上台做了小演员,而有几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则乖乖的做在小椅子上做小观众,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他们对上台表演也很感兴趣。对于一些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我们往往会有些忽略,不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认为他们能力弱,不自觉地想给予更多的帮助,来帮他们完成,但是往往忽略孩子内心的感受和他们的愿望。 家长访谈的时候,我在和一些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在家里孩子能够正常的讲话,表现很活跃、很调皮,喜欢在家爬上爬下,而且经常唱歌跳舞表演给父母看。但换了环境,孩子变得胆小,不爱说话,跟人很少交流。这样的孩

  • 专家指导:如何化解宝宝心理创伤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可能碰到残暴、血腥的突发事件,这往往会对 幼儿 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孩子成人后的精神障碍。专家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淡化创伤记忆,尽快忘掉不愉快的事。 专家说,在目击恶性事件之后,幼儿情绪的早期表现是因害怕、紧张而引起的哭泣、烦躁和不安,他们会经常在晚上做噩梦。随着时间的推移,性格开朗的孩子会慢慢忘记残暴场面,但也有一些孩子仍然会想起恐怖的场面,挥之不去的记忆使他们害怕接触陌生人,患上社交恐惧症。据临床观察证实,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在幼儿时期有创伤经历。 儿童心理:令人困惑的初

  • 日常班级教育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未来21世纪的接班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如何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的一日教学活动当中去,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每个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呢?在多年的实践教育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在榜样影响中规范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在整个发展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作为教师,首先,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教育幼儿,在幼儿心目中树立一个正确规范的榜样,让幼儿在一日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爱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的根

  • “老师早上好!”——教育不是形式

    淄博市张店区柳泉路迎春街淄博金宅幼儿园 沈媛 一大早,在楼梯上遇到了乐乐。早上好!我微笑着向乐乐和乐乐妈妈打着招呼。乐乐抿着嘴笑了,害羞地低下了头。 乐乐,问老师好!乐乐妈妈拽了拽乐乐的衣角说。乐乐抬头看看妈妈,又抬头看看我,不肯说话。我急勿勿地向办公室走去,一边走一边打趣地说:乐乐害羞啦?!乐乐妈妈很尴尬地看着我说:这孩子,怎么不叫人,太没有礼貌了!乐乐,快叫老师好!乐乐仍然没有说话。乐乐妈妈急了,她一把拉过乐乐,在楼梯上停了下来:快,问老师好!不问好今天咱们就不上楼了!快啊,你怎么回事!乐乐有了反应,

  • 蔡志忠:“是狼启发了我”

    在知识的培育上,父母普遍对孩子灌输太多。灌输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不仅在对知识传输的有效性上,更主要的是对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束缚作用。 父母常常持有这样一种态度:你还小,懂什么?让我来教你,你照我说的去做。这种态度的根据在于我们对孩子的知识、智力水平的错误评价。我们常常低估孩子自我观察与学习的能力,因而经常为孩子的出人意料的聪明举动感到惊讶。 但在父母赞叹自己孩子聪明的同时,如果仍不能打破成见,以客观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智慧,而是沉醉于自己的导师地位,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 家长不喜欢孩子有太多

  • 常挨打的孩子易得“心病”

    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时冲动,大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使孩子产生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具体说来打孩子会引起以下心理问题。 说谎 有的家长—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可是孩子说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慌,家长态度更加强硬;为厂逃避挨打,孩子下—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说谎的“恶性循环”。 懦弱 如果家长经常打孩子。时间—久,这种孩子一见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

  • 头僵直原来是心理因素捣鬼

    5岁的小锋被妈妈送进了医院的急诊室,原来小锋的头抬起来不能动,一转动就疼痛难忍,已经几个小时了。妈妈也不敢按孩子的头。 妈妈说,她从来没见过这种状况,孩子既没有睡歪脖子,也没有遭遇意外伤害,为何他的头不能动了呢? 癔病作怪 据儿科专家介绍,由孩子的表现来看,孩子是患了癔病,又称歇斯底里,是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所引起的一类神经精神障碍。原来通常只发生在成人身上的病,现在竟发生在孩子身上,而且患病人数比往年要多,年龄小至四五岁,以小学生居多。 患儿表现的症状通常是突然发病,可出现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改善家庭的心理环境

    家庭心理环境是由家庭成员的精神生活内容构成的。家庭物质条件好,并不等于心理环境好,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心理环境对孩子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家庭心理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例如,家长的性格、兴趣、才能以及情绪状态等,时刻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影响着家庭心理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果家长有健全的品格,爽朗、乐观、豁达,那么这个家庭就会 充满欢乐;如果家长对生活充满热爱,兴趣广泛,勤于学习和钻研,那么这个家庭定会充满学习的气氛;如果家长有音乐、美术方面的才能,那么这个家庭则会充满艺术的气息。无疑,这些对

  • 家园配合关注胆怯幼儿

    画画了,孔祥明小朋友非常认真,他的画能够很准确地抓住物体的主轮廓,画面整洁、色彩漂亮。但是唯一遗憾是孩子画的东西很小,老师虽然一再要求他将画画的大一些,可是他总是画得很小,每次老师向他提要求的时候,他总是可怜巴巴地用眼睛看着你:老师我画不大。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孩子在什么地方都表现得很胆怯,如早上来园他看到老师向他展现笑容了,他会向你轻轻地问好,反之他就会偷偷地溜进教室,不引起你的注意玩大型玩具的时候,他不喜欢攀爬类动作难度大的活动,鼓励他上去,他说:老师我害怕。 其实像孔祥明这样有

点击查看更多